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风筝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风筝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风筝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风筝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4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风筝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风筝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课文学习设想 前置预习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采用符号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并制成问题卡片。2.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做成资料卡,准备交流。3.预习课后练习一、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文学常识,学习符号圈点勾画的批注式读书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重难点本文的重点放在通过阅读对文章的整体感知;难点在由浅入深地尝试解读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课堂流程学 习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指导学生集体朗读目标,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明确自己与目标的差距,做好学习准备和心理准备。简单讲解符号圈点批注法用法(“”表示生字新词;“”表示易读错的字;“?”标出疑难。)明确目标,抓住关键词二自主学习18分钟活动一:自主学习我会做1.出声通读,边读边符号批注,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2.默读全文,进行简单文字批注,自学疏通文意:3.重点精读,圈点出疑难,积累名言名句活动二:自主学习我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 丫杈( ) 憔悴( ) 模样( ) 嫌恶( )可鄙( )什物( ) 惊惶( )瑟缩( ) 虐杀( ) 苦心孤诣( )2.解释下列词语憔悴: 嫌恶: 惊惶: 瑟缩: 虐杀: 苦心孤诣: 3. 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 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5. 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至少通过三次阅读,并同时完成任务。疑难可以多读几遍。检测预习成果,并自我总结预习中的得与失,减少不必要环节,提升自主学习效率。整体感知课文从线索和结构入手,培养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概括法之一:时间+人+事件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20分钟一、组内小展示:1.个人展示自己学习成果,按规定顺序发言。2.小组合作探究个人提出的疑难,解决相当部分的疑难。确定小组展示方式,明确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二、班级大展示:1.小组自选整体或个人的方式来展示课文朗读成果。(精心设计的朗读,小演讲,独到发现或者其他创造性的语言展示。)2.小组为单位学习成果展示:(1)板演展示:各组自选角度,自创形式,选派代表板演,展现学习成果。(机会均等前提下,尽量让后进组员板演,关注书写)(2)讲解互动:各组对板演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讲解或提问或引领大家学习。其他同学或别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理解适时提问、补充、质疑。(各小组1-2人讲解,随时做好课堂笔记)3.质疑提问解答,小组提出小组合作后仍未解决的疑难,师生探究解决。学生随时利用双色笔做好笔记。相机点拨,提升自己的认识。小组长记录个人学习效果,教师巡回倾听掌握学情。教师巡回明确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做到胸有成竹。师生随时订正谬误,点评朗读的优缺点。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语气、语速和重音把握。知识储备:1.线索:用人物的见闻感受为线索以时间空间的变化、事件的发展为线索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以具体的景或物等为线索。有的文章还可以贯穿多条线索。2.朗读方式推荐:(1)范读(2)角色朗读(3)换字朗读(4)对比朗读(5)缺字朗读先学生解答,教师倾听,并要着重鼓励恰切而具有共性特点的高价值性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每人都要谈,并及时记录有关信息,完善自我储备。根据教师的点拨做好笔记,注意用双色笔。建立合理高效的合作交流模式。根据活动的要求先在组内交流,组长记录发言次数,组员认真倾听并适当补充。四达标反馈5分钟1.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嫌( )怒( )堕( ) 赚( )恕( )坠( ) 2.文学常识: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 ,字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 , , 。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生关注自己学习成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文字批注法,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会分析、理解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句子。2.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严于自省,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重难点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课堂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投影出示目标,指导学生集体朗读目标,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明确自己与目标的差距,做好学习准备和心理准备。明确目标,抓住关键词二自主学习18分钟一、通读课文,文字批注1.边读边文字批注,自由批注,不少于五处,必须是独立的思考的结果。(从最简单的入手,不管对错,先培养做批注的良好学习习惯)2.摘抄下一两则自己最精彩的批注。(必须是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杜绝抄袭参考资料)二、细读课文,探究文意 1作者看到北京的冬天,心情如何? 2.朗读第三段,讨论回答: (1)对风筝的态度我和弟弟有什么不同? (2)课文中的哪些文字体现了弟弟非常喜欢风筝? (3)“我”认为玩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做的事,那么“我”认为做什么样的事才是有出息的孩子干的呢? 3.研读58段回答以下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4.研读912段回答以下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文字批注法的常用形式:评文字、释意思、析含义、议内容等。文字批注需注重读、听、思、写于一体。至少通过三次阅读,并同时完成任务。疑难可以多读几遍。先读问题,抓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作为答题的切入点。立足文本,反复细读,勾画关键字词,作为探究基础。前后勾连,对于文本解读,大胆提出自己见解,在整体感知与局部探究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36分钟一、组内小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字批注成果。按规定顺序发言,人人发言。2.小组合作探究:整理个人学习成果,互相补充质疑。明确本小组的共性疑难问题。二、班级大展示:1.小组代表展示本组推荐的文字批注成果。(推荐形式:朗读批注注意语速、板演批注重讲解互动、投影批注要熟练操作。)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记录别人所长,根据自己理解适时质疑、补充、订正。(各小组1-2人讲解,随时做好课堂笔记)三、质疑解答:小组投影仪出示合作展示后仍未解决的共性疑难问题卡,师生探究解决。学生随时利用双色笔做好笔记。相机点拨,提升自己的认识。小组长记录个人学习效果,教师巡回倾听掌握学情,随时进行引导、点拨、补充。教师巡回明确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做到胸有成竹。师生随时订正谬误,教师注重制止无效讨论,引导点拨为主,采用启发性追问。随时激励评价。知识储备:1.要点及时板书:(1)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说明“我”对弟弟的自省。(2)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也说明弟弟和“我”的亲情。2.了解鲁迅思想的核心,推荐尝试阅读野草)鼓励学生质疑,根据共性问题的价值度予以评价得分,评选最有价值问题。每人都要说自己批注,并认真听、记有关信息,完善自我储备。根据教师的点拨做好笔记,注意用双色笔。重点记录教师板书。提纲挈领吃透文章。根据活动的要求先在组内交流,组长记录发言次数,组员认真倾听并适当补充。四达标反馈5分钟课堂练笔:文中小弟弟说:“有过这样的事吗?”弟弟似乎全然忘却了,毫无怨恨。那么,如果弟弟没有忘,请你想象一下当哥哥有此行为后,弟弟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当堂练笔,考察学生掌握情况反思梳理重点反思学习方法,去芜存菁,自评学习效果。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风筝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 (2)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玩具是儿童的天使。2、 选出各组中加粗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A、嫌恶() 惊惶(hung) 模样(m) 憔悴(qio )B、伶仃(dng) 决别(ju) 可鄙(b) 丫杈(ch)C、什物(sh)似的(sh) 落枕(lo) 苦心孤诣(y)D、瑟缩(s) 既刻(j) 虐杀(nu) 掷出(zh)3、选出下列形似字组词有错误的一项( )A、联袂 抉择 决别 诀窍B、通牒 间谍 蝴蝶 谍报C、笑柄 彪炳 把柄 话柄D、倘若 徜徉 流淌 一趟4、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肃杀笑柄恍然大悟苦心孤诣5、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A、我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口婆心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B、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来暗杀!C、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去,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语言表达训练】6、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与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属于哪一种?试联系课文作简要分析。7、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对于表现中心的作用。8、“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9、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10、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语句,使其语意连贯,没有语病。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它能把坚冰融化成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a把废墟变成城市。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化成轻烟,b消失得销声匿迹。改正:【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1-14题。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问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欺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11、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段的内容。12、画出关于小兄弟的动作描写,并分析其中一处的作用。13、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毁坏小兄弟的风筝?14、作者在描写当时的“我”时故意把自己写得很粗暴,这是为什么?【课外拓展阅读】 把下面的短文与课文风筝相比较,回答15-18题。满天的风筝周粲 我在草地上坐着。我的头上,是傍晚六时的天空。天空中,这里也是风筝,那里也是风筝。 我从没见过这样多的风筝,在这样的一个天空中飘荡着。儿时,如同隔世般遥远的儿时我自己也放过风筝的。多半是跟二哥一起放。更多的时候,我手里只紧抓住那捆缠在香烟罐上的丝线。我眯着双眼,仰面凝视天空中自己所放的那一个风筝。当然,也东看看西看看别人的风筝,如果天空中还有别人的风筝的话。记忆中,天空中是一定有别人的风筝的;因为放风筝,似乎也有固定的季节。季节一到,任何一家的孩子,都会纷纷放起风筝来。至于放的地点,或者是广场上,或者是马路上,或者是屋顶上。广场不是到处都有的从我家到广场去,相隔一小段路程,我们有时也懒得去。马路上可以放风筝,确是一点也不假。那时的马路和今天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那时的马路,任何时候都是只有几辆车,至于横街,车子的数目更少得可怜;所以孩子们在设法叫风筝起飞时可以手里拉着一根线,在大街上跑;而且频频回顾,看看背后的风筝,是不是已经顺风飞起了。但是我和二哥都不敢在马路上放风筝这倒不是因为我们兄弟两个人缺少冒险精神,而是因为怕父亲知道了会驾会打。父亲管我们,管得很严。但我们也有很理想的放风筝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家的屋顶上。我们家的三楼,开了一个小小的天窗只要用一根木棒向上一撑,把天窗打开,我们立刻就可以爬到屋顶上去。屋顶上,有一个狭长的小阳台,我们就在阳台上放风筝。屋顶上的风很大,风筝拿在手里,只要料几抖,就会摇头摆脑地飞起来了。这时候,二哥就喊:“放线!放线!快!”于是我就马上用右手,把缠在香烟罐上的线拉出来。但是风大的时候,笨手笨脚,还是来不及拉出线来,二哥不耐烦了,会从我手里把香烟罐抢了过去,一手紧抓罐的一端,让另一端对着风筝飞升的方向于是一刹那间,罐上的线,使咿咿呀呀一圈又一圈地飞了出去。定睛看时,风筝已经飞到离我们很多丈远的高空中,而罐上的线,忽然都不见了。我还记得,我们当时放的风筝,都是二哥自己糊的。二哥不会念书,但是有糊风筝的手艺。他糊的都是蝴蝶风筝,比一般的风筝都要大很多,而且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当这样一个灵丽特殊的风筝升到天空中时,二哥有一份满足,也有一份骄傲。15、两篇文章相同的都是从 切入叙事,记叙的事情都与 有关。16、两篇文章不同的是前者着重记叙的是 ,后者着重记叙的是 。文体不同满天的风筝是 ,风筝是 。17、比较两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兄弟关系。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 ,满天的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 ,但两者都体现了真挚的手足情。18、比较这两篇文章的主旨和感情基调。风筝 。满天的风筝 。【语言基础知识】1、 略2、 C点拨:A“恶”“模”音分别为“w”“m”; B“丫杈”应写作“丫叉”; D“虐”音应为“nv”。3、 A点拨:A中“决别”应写作“诀别”。4、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5、A点拨:A“苦口婆心”用词不当,可改为“苦心孤诣”。【语言表达训练】6、本文属于在误解和冲突中表现亲情的一类。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却是手足深情: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点拨:本文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的能力的检测,更在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事物,能够从事物的表象深入理解起本质,提高理解、辨别的能力。7、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句子如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作者把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从而痛感自己不准小兄弟放风筝、并把小兄弟喜欢入迷的表现视为“笑柄”看做“可鄙”的思想与行为,是对一颗稚嫩的童心的严重摧残,由此而自责和反思,袒露出严于解剖自己的心灵美。点拨:此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局部分析入手,体会文章内容的详略取决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的道理。8、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