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教案 北京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教案 北京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教案 北京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教案 北京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教案 北京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教案 北京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找出中心句。2.明白首尾两段之间关系,细读课文第一段。3.学习字词,重点点拨“张冠李戴”及“囫囵吞枣”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1.引导学生列举浙江名人,引出鲁迅,出示鲁迅画像,向画像敬礼,揭题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3.自由读课文,思考(投影出示):周晔回忆了关于伯父鲁迅的哪几件事?4.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用“”划出中心句。5.讨论反馈:(1)周晔回忆了五件事:a.追悼鲁迅b.谈论水浒传c.谈“碰壁”d.救护车夫e.关心女佣随机解释“追悼”以及水浒传鲁迅是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中心句(投影出示):“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细读第一段:导入:这一句话(中心句)与第一段中哪句话有联系?指名读第一段。(2)第一段与之关联的句子(投影出示):“那时侯,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谁能根据句子的意思,用上关联词,说一句话?进行不同因果句式的语言训练。句中“爱戴”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呢?(参加追悼会的人多、情真、挽联多、花圈多)随机解释“挽联”,读鲁迅像上挽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伯父深受许多人的爱戴,“我”为什么有点惊异了呢?(“我”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没想到伯父是个不寻常的人。)(4)伯父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他,再次强化首尾联系。(5)用低沉的语调读第一段。二、字词点拨:1.读一读,辨一辨,再组词。掉() 言() 用() 许()悼() 唁() 佣() 浒()2.点拨“张冠李戴”及“囫囵吞枣”的词义。(1)找到成语在课文中的位置,并读读含有该成语的句子。(2)“囫囵吞枣”原指吃枣子不嚼,整个儿吞入肚中,课文中指什么?找出表明“我”看书“囫囵吞枣”的句子,读一读。(3)“张冠李戴”原指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课文指什么?哪里看出“我”看书张冠李戴?(4)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根据文中的意思,用上关联词来说一句话。三、学生作业:抄写生字课后反思:一、整体入手:文章是个系统,阅读教学教师应有一个整体观念,整体感知,局部体会,再回到整体感悟上。这样学生所学不是一些零碎的东西,而是对课文完整的认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脉络清晰,叙事清楚,中心显豁,因此我选择了整体感知内容,直奔中心的教学方法,提纲挈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二、以点带面:阅读教学,切忌逐词逐句地分析讲解。在课文第一段教学中,突出一句话,抓住一个词,围绕这句话,这个词,分析课文,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加深理解,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三、加强语言训练:加强语言训练已成共识,如何加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觉得:1.训练点要准,要考虑到教材实际,更要考虑到学生实际,难易宜适度。“张冠李戴”、“囫囵吞枣”二词在课文中都有上下语境可作理解参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再弄清两者关系,并据此说因果句,训练点选择较为适当。2.训练应扎实,不应架空。这两词的教学立足于课文,不仅加深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效果。四、注重德育渗透:德育渗透应有机,也应注意一种情境的营造。浙江名人辈出,让学生列举一下家乡的乡贤,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自豪之情,从而也较自然地入题。黑白剪纸鲁迅像以及一副挽联,增添一种肃穆之气,又通过敬礼形式强化德育氛围,为下面新授定下基调。朗读时,哀乐低回,效果更佳。第二课时设计理念: 以“走近走进感受评价颂扬”为线索,图文结合,开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目标:1.初步读懂课文大意,能给“四件事情”写合适的题目;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2.图文结合,开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领会鲁迅的言行和心理;3.初步感受鲁迅热爱和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知道鲁迅的为人。教学难点:了解篇章的各部分结构。教学过程:一、走近鲁迅 1.教师朗诵有的人: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但他还活着。这个“活者”的人是谁?他就是(媒体出示鲁迅先生像)。2.你认识他吗?出示:鲁迅(18811936)你是怎么认识的?你怎样称呼他?为什么这样称呼?3.课件出示:我这里有一张别人为鲁迅先生制作的“名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 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你从这张“名片”中获得了什么信息?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眼中的伯父鲁迅,是怎样一个人?(板书:侄女周晔 鲁迅)二、走进鲁迅 1打开课文,自由快速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12分钟后提出要求):给鲁迅先生做的四件事情分别取一个你认为恰当的题目。3检查四个题目。教师归纳板书(或让学生参与板书):谈读书;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三、感受鲁迅 1导入:刚才我们大致地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四件事情,下面通过“救护车夫”这件事,再来深入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人格风范。 2指名朗读本部分。 3(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围绕图文,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救护车夫”):这幅图,画的就是“救护车夫”的情景。(1)第一次看图,说说主要内容。(2)第二次看图,媒体出示4个研究专题:1环境;2对话;3动作;4神态和心情。(3)选择专题,分组研究(在课本上采用“批注式研究法”)。通过专题研究,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鲁迅的人格魅力。(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基本策略:1找出专题相应的句子、语段读一读; 2读出了什么?读出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环境: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鲁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讨论:这样的环境与车夫的脸“饱经风霜”有什么关系? (在生活中你见过“饱经风霜”的脸吗?)对话:(与车夫)充满同情、关心;(与我)憎恨旧社会;动作:充满同情、关心;神态和心情:神态严肃,心情沉重。讨论:“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清楚楚”?互动:创设情景问鲁迅,你为什么要叹气? 如果你是鲁迅,你会怎么做,怎么说? 4创设情景:如果你是车夫,碰到了鲁迅这样的好心人,你会对鲁迅说什么? 四、评价鲁迅1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鲁迅先生的自我评价:(媒体出示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朗读,体会含义。2媒体出示有的人: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但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作牛马。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朗读。3(媒体出示)毛泽东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是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4“我”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写在事先印发与名人评价一起的纸张上);交流。五、颂扬鲁迅观察课文插图,以我看见为题,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颂扬鲁迅先生。板书: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课后反思:在课堂上,不能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的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总想根据自己课前背好的教案,顺利进行,一遇到学生有脱离预设轨迹的情况发生,就有点不知所措,或者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或者置之不理,继续完成自己的教案预设。这样的情况,在试教和正式上课中都有发生。如在试教中,面对学生关于“跪和半蹲着”精彩的发言,由于学生已开始没有说到教师事先的预设理解上,教师就放过了生成的最佳时机。如在正式上课中,提问,课文中哪一些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说了很多处,都没有提到上课要重点感悟的这一句,而宝贵的时间已经无情地流逝了。遇到学生说来说去说不到点子上的情况,教师预设不充分,导致后面精彩环节,写一写,没有时间进行。今后上课,一定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教案 浙教版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步阅读,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并能简单说一说。3.通过理解内容,使学生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4.通过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难点: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仪悼逝餐枣搞冠骂嚼悟摊奥咳嗽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悼:do 餐:共16笔嚼:20笔奥:注意上部嗽:注意右边冠:多音字组词3.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各色各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4.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学生说意思,并能迅速读一读原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板书: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四、提出疑问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父伯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五、作业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2.抓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理解意思,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教学重难点: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2.初步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作者惊异那么多人来悼念鲁迅先生,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板书:深受爱戴回忆了伯父几件事?板书二、带着问题,各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么样?(找重点句)板书:关心青少年小结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三、用此方法,深入探究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请同学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的问题。1.学生读书找疑,画批思考。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了解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2.各小组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3.各组汇报:抓往“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碰壁吗?”“恍然大悟”等词句进行体会。教师点拨:鲁迅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另有所指,“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投影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小资料: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现在我们明白了(恍然大悟)4.小结: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请同桌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表演出当时的情景。四、过渡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学生出声读,思考,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助,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答。教师巡视,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抓住“饱经风霜”“扶、洗、敷”等一系列动作体会鲁迅关心车夫(劳动人民)的品质。自由读体会。重点解决: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叹气?抓“按”字体会,表现鲁迅先生沉重的心情。点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经过讨论我们理解了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