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TMCP技术的发展.pdf_第1页
新一代TMCP技术的发展.pdf_第2页
新一代TMCP技术的发展.pdf_第3页
新一代TMCP技术的发展.pdf_第4页
新一代TMCP技术的发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2年 2月 第 2 9 卷 第 1期 Fe b 2 01 2 Vo1 2 9 No 1 轧 钢 S TEEL R0L LI NG 1 专 家论坛 新 一代 T MC P技术的发展 王国 栋 ( 东 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 自动 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辽宁 沈阳 1 1 0 0 0 4 ) 摘要 : 新一代 TMC P技术是 以 自主研发 的冷却 速率可调( 空冷 至超 快速冷却无级调整) 、 冷却温 度精确控制 的先进 冷却 技术和装备为手段 , 根据不 同钢材成分 、 性能要求 和相变 规律设计 相应 的冷 却路径和冷 却过程控 制参数 , 对钢材 热轧和冷却过程 中的微观组织 进行 有效调控 , 实现 细晶强化 、 纳米 析出强化 、 相变组 织强化等 各种强 化机制的综合强化 , 充分挖掘钢材 的潜 力。与传 统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 相 比, 新 一代 TMC P技 术 可节省钢材台金用量 3 O 以上 , 或提高钢材强度 1 0 0 2 0 0 MP a以上 , 大幅度 提高冲击韧 性 , 节约钢材使用 量 5 1 O , 能 1 O 1 5 。该技术 已经完成 实验 室和中试研究 , 开发 的工 艺技 术 、 冷却装备 目前在热 轧 带钢 、 中厚板 、 H 型钢 、 棒材等生产过程 中转化应 用 , 开发 出系列 的减量化 钢材产 品 , 为我 国钢铁产 品的升 级 换代 、 钢铁行业 转变发展方式发挥 了重 要作用。 关键词 : 新一代 T MC P技术 ; 热轧钢材 ; 减量 化生产 ; 节能 中 图 分 类 号 : TC - 3 3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0 0 3 9 9 9 6 ( 2 0 1 2 ) 0 1 0 0 0 1 0 8 De v e l o p me nt of a Ne w Ge n e r a t i o n TM CP Te c h no l o g y W ANG Gu o d o ng ( Th e S t a t e Ke y La b o f Ro l l in g Au t o ma t io n ,No r t h e a s t e r n Un iv e r s it y,Sh e n y a n g 1 1 00 0 4,Ch nia ) Ab s t r a ct :Th e n e w g e n e r a t io n TM CP t e ch n o l o g y is b a s e d o n a d v a n ce d co o l in g t e ch n iq u e s a n d e q u ip m e n t Th e co o l in g r a t e a n d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f p ie ce co u l d b e a ccu r a t e l y co n t r o l l e d b y t h is t e ch n o l o g y Th e r e f o r e ,t h e micr o s t r u ct u r e a n d me ch a n ica l p r o p e r t ie s o f s t e e l p r o d u ct s co u l d b e co n t r o l l e d b a s e d o n ch e m ica l co mp o s it io n ,p e r f o r ma n ce d e ma n d o f s t e e l p r o d u ct s b y co n t r o l l e d t h e co o l in g r o a d,a n d t h e a l l s t r e n g t h e n in g t y p e s o f f in e g r a in, p r e cip it a t ion a nd p ha s e t r a ns f o r ma t ion cou l d be obt a ine d Th e a l l oy co nt e n t s co ul d be s a v e d o v e r 30 ,t he s t r e ng t h of s t ee l pr od uct s cou l d be incr e a s e d ov e r 1 0 0 2 00 M Pa,a nd t h e e ne r gy cou l d be r e du ce d 1 0 1 5 At t he cur r e nt ,t he ne w TM CP t e ch nol o gy ha s a l r e a dy b e e n us e d in pr a ct ica l pr od uct ion o f h ot s t r ip, pl a t e,H be a m a n d ba r Ke y wo r d s :n e w g e n e r a t io n TM CP t e ch n o l o g y;h o t r o l l e d s t e e l p r o d u ct s ;r e d u ct io n p r o d u ct io n ;s a v in g e n e r g y 1 需求和背景 1 1科学 发展 的 迫切 需 求 我 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 中, 钢铁工业作为重 要支柱产业 , 对国民经 济发展 的贡献 巨大 。持续 稳定 的生产低成本 、 高质量钢铁产 品与掌握石油、 粮食等战略资源具有 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 , 由 于钢铁产品用量 巨大 , 其生产过程需 消耗大量能 源和资源 , 同时会产生大量 的废弃物、 废水 和废 气 , 如果不合理控制 , 将对环境、 生态和 自然资源 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我国钢铁工业 由于长期的 粗放式管理 , 面临的资源匮乏 、 环境和 自然生态不 堪重负等 问题尤其 严重 。与 日本等先进 国家相 比, 我国钢铁界在资源节约 、 环境友好 、 低成本 、 减 量化工艺技术和产品研发和使用方面处于明显落 后状态 , 同级别产 品采用的贵重或稀有合金元素 用量高出 2 o 3 O , 高技术含量 、 高附加值 产 品 比例 明显 偏 低 。 由此 带 来 的直 接 后 果是 , 我 国 钢铁工业能耗 占全国总能耗的 1 2 左右 , 污染物 排 放 接近 于总 排放 的 1 6 , 重 点 大 中型 钢 铁 企业 的平均吨钢能耗 比国际先进水平 高约 2 0 。至 2 0 1 0年初 , 我 国粗 钢产能接近世界总量 的 5 0 , 而我国铁矿石 6 O 以上依赖进 口, 按 目前的生产 收稿 日期 : 2 0 1 1 1 2 3 1 作者简介 : 王 国栋 ( 1 9 4 2 一) , 男( 汉族) , 辽宁大连人 , 教授 , 中国工程 院院士。 2 轧 钢 2 0 1 2年 2月出版 速度 , 我国铁矿石 、 锰矿石预计可供开采年限将低 于 1 5年 ; 我国合金矿保障程度更低 , 属“ 贫镍 、 少 钼 、 无 铬 ” 国家 。因 此 , “ 十二 五:” 期 间我 国钢 铁 工 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来 自于资源 自给能力 环 境负荷能力与巨量需求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一问 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 减少钢铁材料 中合金元素 的使用量 , 尽可能使 用相对简单 的化学成分生产 出满 足不 同性 能 要 求 的产 品 , 从 而 提 高 钢 材 的 可 循环 再利 用 性能 。 当今工 业发 达 国家 钢铁 界都 在积 极追 求绿 色 并 可持 续 的发展 。支撑 这一 理念 的核 心 就是 资源 节 约 型钢 铁产 品 的研发 和广 泛使 用 。与 以往 的钢 铁产品相比, 资源节约型产品不再 以添加合金元 素为调控其力学性能的主要手段 , 而是更加 注重 通 过 生产 工艺 手段 来调 整 和控 制产 品最 终显 微组 织结 构 , 从 而 使其 性 能 达 到 甚 至 超 过 以往 同类 产 品的水平 。由于降低 了钢 中合金元素添加量 , 在 减少资源消耗 的同时 , 也使钢铁产品 的可 回收和 再利 用性 能 大大增 强 。 胡锦 涛 总 书记 在 2 0 1 0年 中国 工 程 院 院 士 大 会上的讲话 中特别强调应“ 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先 进 制造科 学 技 术 。要 重 视 材 料 的环 境 友 好 性 、 可 再 生循 环性 、 制 备 使 役 全 过 程 的 节 能 减排 特 性 ” , “ 着力 突破 制约 我 国产业 升级 的核心 技术 、 关键 技 术 、 共性技术 , 推动产业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 变 , 抢 占未 来 发 展 先 机 ” 。因 此 , 开 发 资 源节 约 型 钢铁材料的生产技术、 大力发展节约型高性能产 品及 可协 助下 游 用 户 实 现 绿 色 制 造 的 钢 材 品种 , 从 而实现 大 幅度 节能 、 节 材 , 减 少对 合金 元 素 的过 度依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 , 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 续 发展 的关 键 要 素 之 一 。其 中 , 热 轧 结 构 钢 材 占 钢材总量的 8 0 以上 , 突破 资源节约型热轧材生 产的关键原理和共性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 将为钢 铁工业今后 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它是“ 十二 五” 期间我 国钢铁界必须解决的最为紧迫 的任务 。 1 2 TMC P技 术 的发展 热轧钢材 控制轧制与控制 冷却 ( TMC P) 工 艺是保证钢材强韧性的核心技术 。它的基本冶金 学原理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大压下量变形促 进微合金元素 的应变诱导析出并实现奥 氏体晶粒 的细化和加工硬化 ; 轧后采用加速冷却 , 实现对处 于加工硬化状态 的奥 氏体相变进程的控 制, 获得 晶粒细小 的最终组织。但是 , 传统 的控制轧制和 控制冷却工艺一般需要提高钢中微合金元素含量 或 进一 步提 高 轧机 能 力 。然 而 , 前 者会 造 成 钢 材 成 本 的提 升和 资 源 的 消耗 , 后 者 则 因 现 代 化 轧 机 能 力 已接 近极 限 而无 法 轻 易 实 现 。另 外 , 长 期 以 来 , 国 内外 普 遍追 求 通 过 低 温 大 压 下 来 实 现 钢 材 的细晶强化。但实践证 明, 对于普碳钢材而言 , 晶 粒尺寸小到 2 m 以下时, 尽管钢材 的强度可有效 提升 , 但其屈强比接近 1 , 已经失去工程材料 的应 用价值。追求超细晶的生产工艺不仅会降低热轧 生产效率、 增加事故发生率 , 而且会把过多的负担 转移 到 轧制过 程 , 忽视 了轧 后 冷 却 对 钢 材 性 能 的 调控 作 用 。此 外 , 传 统 TMC P技 术在 提 高 热 轧钢 板强 韧 性 的同 时 , 会 因低 温 轧制 产 生 残 余 应 力 而 带来板形不 良和剪裁瓢 曲等 问题 ; 生产 高强钢厚 板 时 , 除非 提高 钢 中合 金元 素含 量 或 进 行 轧后 热 处 理 , 否 则 已无 法 突破 强 度 和 厚 度 规 格 的 极 限 。 热轧钢铁材料 的相 变主要在 轧后冷却 过程 中完 成 , 它是调控组织结构 、 最终控 制性能 的主要 手 段 。因此 , 为实现资源节约型高性能钢材的生产 , 必须对轧后冷却技术进行创 新 , 通过冷却路径和 冷却速率 的优化控制 , 实现钢材组织和性能 的调 控 , 使成分简单 的钢铁材料能够具备满足多样化 要求的性能指标 。 为弥补传统控制冷却技 术的不足, 在欧洲和 日本 相 继 开 发 出 了热 轧 板 带 轧 后 超 快 速 冷 却 技 术 。传统的层流冷却和新一代的超快速冷却具有 共同的特点 , 即需要使用冷却水 , 利用冷却水来调 节热轧钢材 的冷却过程 ( 材料 的相 变过程) 。但 是 , 与传统层流冷却相 比, 超快速冷却可有效打破 汽膜 , 实现对热轧钢板进行高效率 、 高均匀性的冷 却 ( 对 于 3 ram 厚 钢 板 冷 却 速 率 可 达 4 0 0 K s以 上 ; 5 0 mm 厚 中厚 板 的平均冷却 速率 超过 5 0 K s ) , 并可避免 因冷却不均 匀而产生 的残余应 力。 轧后超快冷技术使热轧钢板的性能指标有 了质的 飞跃, 而材料成本和生产过程 中的各类 消耗则 大 幅度降低。 目前 , 轧后超快冷技 术 已经成 为热 轧 板带材生产线改造的重要方 向, 已用于生产中厚 板 、 热轧带钢、 棒线材、 H 型钢、 钢管等 9 O 以上 的热轧钢材。与常规冷却方式相 比, 超快冷不仅 可以提高冷却 速率 , 且 与常规 AC C配合可实 现 与性能要求相适应 的多种冷却路径优化控制。但 是, 与对传统轧制技术的研究深度和广度相 比, 关 于超快速冷却条件下的各种物理冶金学规律尚未 第 2 9卷 第 1 期 王国栋 : 新一代 T MC P技术的发展 3 。 开展 深入 的基 础研 究 。 1 3 近 年我 国 TMC P技 术 的发 展 我国在轧后超快冷技术和原理方面也已经开 展了大量探索研究 , 摸清 了超快冷条件下热轧钢 材的细晶强化、 析出强化 和相变强化 的基本规律 和组 织 、 性能 调控 方法 , 成 功 开发 出 了轧后 超快 冷 实验设备和现场超快冷设备 。轧后超快冷技术可 以在提高钢材强度 、 塑性 和韧性 的同时有效 降低 微合金元素 的用量 , 实现节约型减量化生产。例 如 , 普 通 CMn钢 , 在 热 轧工 艺 不 需 要 采 用 低 温 轧制 的条件 下 , 采用 以超 快 冷 为核 心 的新 的 TM C P工 艺 ( NG TMC P ) 可 有 效 实 现 细 晶强 化 、 析 出 强化 、 相 变 强 化 从 而 使 钢 材 强 度 提 高 1 0 0 2 0 0 MP a以上 , 或合金元素 的用量 与常规产品相 比降低 3 0 以上 , 取得节 省资源和能源 、 减少排 放的效果, 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可见 , 开发资 源节约型热轧钢材品种及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将 产生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研究超快速冷却条 件下热轧钢材显微组织控制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 化是 实 现热 轧产 品“ 升 级 换 代 ” 、 由“ 资 源 消耗 型” 向“ 资源节约型” 转化 的合理技术途径 。 2新 一代 T MC P技术的 内涵 2 1 传 统 的 T MC P技 术 TMC P技术 的核 心是 晶粒 细 化 和 细 晶 强 化 。 所谓控制轧制 , 是对奥氏体硬化状态的控制 , 得到 硬化 奥 氏体 的基 手 段是 低 温大 压下 和添 加微 合 金元素 。控制冷却的核心思想是对硬化奥氏体 的 相变过程进行控制 , 以进一步细化铁素体晶粒 。 传统 的控 制 !轧制 常 常加 入微 合 金 元 素 , 例 如 Nb可 以显 著 提 高 钢 材 的再 结 晶温 度 , 扩 大 未 再 结 晶 区 , 这 大 大 强 化 了轧 制 奥 氏 体 的硬 化 状 态 。 加 入 的微 合金 和 合 金 元 素 , 还 经 常 会 以碳 氮 化 物 的形式析出 , 对材料实行沉淀强化 , 从而对材料强 度 的提高做出贡献。但是 , 加入微合金和合金元 素会提高材料的碳 当量 , 这会恶化材料的焊接性 能 , 增加成本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传统 的 T M C P技术有其局限性 。 今 天 , 人类 面对 可 持续 发展 这一 重 大议题 , 必 须对 T MC P技术进行认真思考 , 突破传统 TMC P 技术 的 局 限 性 , 开 发 新 的 T MC P技 术 理 论 、 手 段 和方法 , 更有效地发挥 固溶强化、 细晶强化 、 相变 强化、 析出强化等各种手段的强化作用 , 加强材料 组织性 能的调控 , 实现轧制过程 的高效 化、 减量 化 、 高级 化 和 集 约化 , 充 分 挖 掘钢 铁 材 料 的潜 力 , 促 进 钢铁 工业 的可 持续 发展 。 2 2 超快 速冷 却在 组 织控 制 中的作用 钢铁 材料 在冷 却 过 程 中会 发 生 复杂 的相 变 。 如果 依据 钢铁 材料 相 变过 程 的特 点 , 与 其 连续 冷 却相 变 曲线对 应 , 实 行冷 却路 径控 制 , 则可 以控 制 冷 却后 的 相 变 组 织 , 从 而 得 到 需 要 的材 料 性 能 。 因此 , 可将 冷却 过 程 分 为 两 两彼 此 连 接 在 一起 的 几个冷却阶段 , 各个 阶段 的冷却速率 和冷却起讫 点按需要设定 , 并进行精确控制。 冷却装置可提供从空冷到超快速冷却的不同 的冷却速率。通常快速冷却( 或超快速冷却) 可以 提供 3种抑制功能 。一是在可以抑制变形奥氏体 的再结 晶 , 防止 奥 氏体发 生软 化及 晶粒 粗化 , 从 而 在后 续 的相变 过 程 中 细化 铁 素 体 晶 粒 , 实 现 细 晶 强化 。二是可 以抑制 奥氏体 中碳氮化物的析 出, 使析出在较低温度下铁素体相变 中或铁素体区发 生 , 从 而细 化 析 出粒 子 , 增 加 析 出粒 子 数量 , 实 现 析出强化效果 。三是可以抑制较高温度下发生的 相变 , 促 进 较低 温度 下发 生 的 中温 或低 温相 变 , 实 现相 变强 化 。 当然在冷却过程 中有时也需 要低速冷却 , 例 如空冷 , 这 一过 程可 近似 于保 温 , 有 利 于相变 和 析 出过 程在 接近 恒温 的条 件下进 行 。 2 3新一 代 T MC P技 术 的强 化 机 制 ( 组 织 调 控 理论 ) 2 3 1 细 晶强 化 控制轧制 和控制冷却技术 主要是针 对 HS L A 钢 , 通 过 添 加 微 合 金 元 素 提 高 钢 材 的再 结 晶 温度 , 扩大 未再结 晶区 , 在 未再 结 晶区进 行低 温 大 压下 , 促使 材料 内部形成大量的变形带 、 亚 晶、 位 错等晶体“ 缺陷” , 这些“ 缺陷” 在后续的相变 中成 为铁素体形核的核心 。“ 缺陷” 的大量存在 , 造成 后 续相 变 中材料 内部 大 量 形 核 , 因 而 可 以大 幅度 细化 材料 的 晶粒 , 实 现 细 晶 强化 。在材 料 中添 加 微合金元素 , 特别是 Nb , 会在 8 0 0 9 5 0 C的温度 区 间 由于形变 诱 导 而 析 出 大量 碳 氮 化 物 , 从 而 提 高材料的再结晶温度 , 强化材料 的硬化效果 。对 于 HS L A钢来 说 , 细 晶强 化是 主要 的强 化方式 。 当采用 NG TMC P技术时 , 尽管材料是在较 高的温度下完成热变形过程 , 但是变形后 的短时 间内, 材料还来不及发生再结晶, 仍然处于含有大 量“ 缺陷” 的高能状态。如 果对其实施超快 速冷 4 轧 钢 2 0 1 2年 2月出版 却 , 就可以抑制再结晶的发生 , 从而将材料的硬化 状态保持下来 , 一直到相变点。在随后的相变过 程中, 保存下来的大量“ 缺陷” 成为形核的核心 , 因 而可 以得到与低温轧制相似的强化效果 。 2 3 2 析 出强 化 在钢中添加微合金元素和合金元 素, 析 出相 会以微小颗粒析出 , 造成基体晶格的畸变 , 提高材 料 的强 度 , 这 称 为 析 出强 化 。析 出强 化 的效 果 与 析出相粒子数量 、 尺寸等因素有关 , 在各类钢中都 有应 用 。 自从成 功开 发 HS L A 钢 以来 , 析 出强 化 的作用 日益显著 , 目前析出强化 已经成为材料强 化 的重 要 手段 。Gl a d ma n等 人依 据 Or o wa n As h b y模型提 出用下式表示析出强化的效果 : x a = l g ( Y 2 _ 4 ) ( 1 ) 式 中 , A a为抗拉 强 度 的 增加 值 , MP a ; f为 碳 氮 化 物的体积分数 ; 为颗粒在滑移平面上 的平面截 取直径 , 由 z= = = D( 2 3 ) 。 给出, 其 中 D 为微粒平 均直径 , m。 依 照式 ( 1 ) 可知 , 颗粒尺寸越小 , 析 出物 的数 量越多, 则材料抗拉强度的提高值越大 。采用传 统的控轧控冷工艺时 , 含铌 HS L A钢通常会在热 加 工 温度 ( 8 0 0 9 5 0 ) 范 围 由于形 变诱 导析 出铌 的碳 氮化 物 , 因而 可 能 由于 析 出 而 提 高材 料 的 强 度。但是 由于是在奥 氏体 中析出 , 随后还有析出 粒子 的 长大 , 所 以最终 析 出粒 子尺 寸达 数 十纳米 , 强化效果不佳 。在采用新一代 T MC P技术后, 通 过超快冷抑制碳氮化物在奥氏体的析出, 迅速通 过形变诱导析出的温度范 围, 令动态 的铁素体相 变 的温 度 区间和 碳氮 化物 析 出温 度 区间重 叠 。此 时碳 氮 化物 可能 由于很大 的 析 出驱动 力而 发生 相 间析出, 或在铁素体晶内大量 、 微细、 弥散析出, 使 铁素体基体得到强化 , 大幅度提 高材料 的强度水 平 。Ti 的碳化 物或 V 的碳 氮化 物 大量 析 出 的温 度 在 6 5 0 7 0 O , 利 用 超 快 冷 冷 却 到 此 温 度 区 间 , 有 利 于发生 相 间析 出或 铁素 体 内析 出 , 强 化效 果 十分 明 显 。 因此 , 采用 NG TMcP技 术 , 针对不 同合金 元素的析出特点, 制定合理的冷却制度 , 可以更好 的发挥各种微合金元素的强化作用 , 提高合金元 素的强化效果 。 2 3 3相 变强 化 相变强化又称组织强化 , 是 通过相变过程 改 变钢材 的组织组成 , 从而提高钢材强度的一种 强 化方法。钢铁材料的一个重要 特点 , 是在冷却过 程 中会发生复杂的相变。如果对冷却条件加 以控 制 , 即对相变过程进行控制 , 在钢中引入一定数量 的硬相组织 , 就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 。先进 高强 钢( AHS S ) 、 超高强钢 , 即是通过相变来获得含有 硬相马氏体、 贝氏体 的复相组织而得 以强化 。 相变强化的核心是冷却路径控制 , 即使材料 化学 成分 和轧 制条 件 相 同 , 但是 冷却 过 程不 同 , 则 会得到不 同的组织性f l o例 如 DP钢, 在冷却 的 开始 阶段 , 是利 用 前 部 加 速 冷却 ( 或 超 快 速 冷 却 ) 将奥氏体冷却到铁素体相变开始 温度, 随后进入 保温状态 , 即材料处于空冷状态 , 以利于铁素体的 析出。析出一定比例的铁素体( 如 8 5 ) 后 , 对材 料进行第 2次加速冷却( 或超快速冷却) , 当终冷 温度在马氏体点 以下 , 则剩余 的奥 氏体部分或全 部转变为马 氏体 , 这样可得到 以软相铁素体和硬 相马氏体组成 的复相组织 , 即双相组织。当终冷 温度 处 于 3 0 0 5 0 0 的贝 氏体 转变 温 度 区间 , 则 剩余 的奥氏体可全部或部分转变为贝氏体 。如果 剩余奥氏体部分转变为贝氏体 , 则得到以铁素体、 贝氏体 、 残余奥氏体组成的 TR I P钢 ; 如果剩余奥 氏体全部转变为贝氏体 , 则得 到铁素体 和贝氏体 组成 的铁 素体 一贝氏体 双相钢。在 热连轧过程 中, 前部和后部冷却应首选超快冷 。前部超快冷 有利于铁素体晶粒的细化, 同时也有 利于铁 素体 的快速析出, 这对于缩短热连轧机输 出辊道 的长 度 是有 利 的 。 同时 , 前 部 超 快 冷 对 于 析 出 过程 和 相 变 过程 的控 制具 有更 好 的效 果 。后部 超快 冷更 有 利 于 马氏体 相变 。 所 以 , 在 实施 新 一 代 T MC P技 术 的过 程 中 , 如果 能够 发挥 超 快 冷 的 优 势 , 对 冷 却 路 径 进 行 适 当控 制 , 则 可 以在 更大 的范 围内 , 按 照需 要 对材 料 的组 织性 能进 行 更 有 效 的 控 制 , 甚 至 开 发 出全 新 的高性能产品。 3新 一代 T MC P工 艺 装 备 ( 组 织 调 控 装 备 ) 3 1 对 冷却 装 置 的要 求 新一代 TMC P技术冷却 系统应 当具有下述 功 能 : ( 1 ) 大范围的冷却速率控制。根据需要 , 可将 冷却区划分为几个区段 。各区段冷速可在空冷与 超快速冷却之间无级调整。 第 2 9卷 第 1 期 王 国栋 : 新一代 TMC P技术 的发展 5 ( 2 )精细的冷却起讫点温度控制 。可对每个 冷却区段起讫点进行精确的温度控制 。 ( 3 ) 冷却路径控制 。钢铁材料有别于其他材 料的重要特点是其有复杂的相变过程 。为控制钢 材的组织性能 , 要进行精确的冷却 路径控制 。在 上述各区段冷却速率和冷却起讫点温度得到精确 控制后 , 即可实现钢铁材料 的精细冷却路径控制 。 3 2 超 快速 冷却 系统 1 3 2 1 国外发 展概 述 1 9 9 8年 , J F E 西 日本 制 铁 所 福 山 地 区 ( 原 NKK福 山厂) 厚板厂对原有 的冷却系统 OL AC 进行改造 , 建设 了 S u p e r O L AC ( S u p e r On L in e Acce l e r a t e d C o o l in g ) 新 型加 速冷却 系统 。该 系 统的最大的特点: 是避开 了过渡沸腾和膜沸腾 , 实 现 了全 面 的核 沸 腾 , 具 有 可 达 极 限 冷却 的冷 却 速 率和极高 的冷却均匀性。 由于 S u p e r O L AC 系 统 具 有 很 强 的 冷 却 能 力 和很好 的冷却 : 均匀 性 , 所 以它 既 可 以实 现加 速 冷却 , 又可以实现含直接淬火在内的超快速冷却 。 这是新一代控制冷却系统的重要特征。 1 9 8 3年,新 日铁率 先采用 冷却前钢 材矫 直 和约束冷却方式 的冷却 系统, 称之为 C L C( C o n t in u o u s o n L in e C o n t r o l P r o ce s s ) , 并 应用 于 生产 焊接 性优 良 的高 强 、 高 韧 性 钢 等产 品 。新 日铁 在 C L C应用 的基础上, 开发 了新一代控制冷却系统 C L C 一 , 在 君津 的厚 板车 间采 用 。 3 2 2 应 用 于 中厚板 轧机 的 AD C OS P M 系统 东北 大学 轧制 技术 及连 轧 自动化 国家重 点实 验室( R AL) 针对热轧钢材冷却技术 这一关键和 共性技术 , 针对不同的钢材门类 , 开发了与之相适 应的控制冷却 系统 , 归为 一个家族 , 统称为 AD- COS ( Ad v a n ce d Co o l in g S y s t e m) 。 针 对 中厚 板: 生产 , R AL提 出了 一种 倾斜 喷射 的超快 冷 +层 流 冷却 的新 设 计 概 念 , 并 申请 了发 明专 利 。2 0 0 7年 在 河 北 敬 业 公 司 的 3 0 0 0 mm 中 厚板轧机上装设 了实验系统 , 确认 了其冷却能力 和冷却均 匀性。随后 在鞍 钢 4 3 0 0 mm 中厚 板轧 机和首秦 4 3 0 0 mm 中厚板轧机上正式采用 , 分别 于 2 0 1 0年 3月和 5月投入运行 。该 系统在 中板 产品减量化轧制 、 提高力学性能、 改善板形方面取 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 3 2 3 应 用于 热连 轧机 的 AD C OS HS M 系统 针 对 热 连 轧 机 , RAL开 发 了 A DC OS - HS M ( Ho t S t r i p Mil 1 ) 系 统 。根 据 热 连 轧 机辊 道 间距 小、 检修要求高的特点 , 对超快速冷却系统 的集管 进行 了设计。独特 、 先进的集管设计和优化配置, 可以在热连轧较高轧制速度下 , 对热轧带钢进行 快速冷却 , 也可以与后面 的层流冷却进行接力式 冷却 , 实现高轧制速度下的高速冷却 , 甚至直接淬 火 。 , 热连轧机超快速冷却分为前部冷却和后部冷 却 , 前部冷却可以应用于抑制奥 氏体再结晶、 抑制 某些 相 变 、 抑 制碳 氮化 物 的高温 析 出 , 可 以得 到细 晶强化、 析出强化 、 相变强化 的效果。后部超快冷 系统可 以应用 于 DP TRI P等钢种的后部快速冷 却 , 有利于得到需要的复相组织 。 AD C OS HS M 系 统 的 第 1套 实 验 装 置 于 2 0 0 6年 应 用 于 包 钢 C S P热 轧 生 产 线 , 是 后 部 超 快 冷 系 统 。利 用 该 系 统 成 功 开 发 了 5 5 0 、 6 0 0 MP a 级 c Mn系低成本热轧双相钢 。2 0 0 7 年 , 在攀 钢 1 4 5 0 mm 热 连 轧 机 安装 了 改进 型 的 超 快 速冷 却实 验 系统 , 在 C Mn钢 升 级 方 面 取 得 进 展 。2 0 0 9年 , 在 涟钢 2 2 5 0 mm 热 连轧 机 安装 的快 速 冷却 系统 投入使 用 。 3 2 4 应 用 于棒 材轧 机 的 AD C oS B M 系 统 早在 2 0 0 4年 开发 超级 钢带 肋钢筋 的过程 中 , R AL针对 低 温大变 形 生产工 艺存 在 的 问题 , 开 发 了棒 材 超 快 速 冷 却 系 统 , AD C OS B M 应 用 于 萍 乡 、 三 明 、 辽 宁新抚 钢 、 黑龙 江建 龙等 棒材 厂 。 3 2 5 应用于 H型钢 轧机 的 A D C O S - HB M 系统 对于 H型钢, 由于常规控制冷却系统的冷却 能力较差 , 需要较大的建设长度 , 同时翼缘和腹板 冷却条 件 不 同 , 会 造 成 不 同部 分 极 大 的温 差 。 R AL与马鞍山钢铁公司合作 , 发挥超快冷技术的 优势 , 对翼缘和腹板等不 同部位 的冷却装置进行 精细 化设计 , 开发 的 H 型 钢超 快 冷 系统 可 以对 不 同规格 的 H 型 钢 的 翼 缘 和 腹 板进 行 均 匀化 的快 速 冷却 。 4 新 一代 T MC P技术的组织调控方法 新 一代 T MC P技 术 的组 织 调 控 技 术 包 括 晶 粒细化控制技术 、 相间析出与铁素体 晶内析出控 制技术 、 铁素体晶 内析 出的热轧 +冷轧全程控制 技术 、 含 Nb钢析出控制技术 、 贝氏体相变控制技 术 、 在线热处理取代 ( 或部分取代) 离线热处理技 术 、 双相钢与复相钢冷却路径控制技术 、 集约化轧 制技术 、 高强钢冷却过程 中相变与板形控制技术 、 6 轧 钢 2 0 1 2年 2月出版 厚板与超厚板高质量高效率轧制技术等。 关于各种组织控制技术 的细节 , 将在另文 中 予 以介 绍 。 5 低成 本 、 高性能钢材 的开发 5 1 纳米 析 出型 高强 钢 J F E 公 司 开 发 了一 种 纳 米 析 出强 化 的 高 强 钢 , 命 名 为 NANO - HI TE N。在 该 钢 中 以适 当 比 例 添 加 C、 Ti、 M0 , 在 轧制后 的低 温 区析 出纳 米 级 碳化物。由于 C含量低 , 又添加抑制珠光体相变 的 Mo , 可以得到稳定 的单相铁素体基体组织, 在 铁素体基体 上有尺 寸为 3 n m 碳化 物排 列析 出。 由于是 轧后 析 出强化 , 热 轧 中轧件 变形 抗力 低 , 轧 制 负荷 小 , 所 以该钢 种 可 以轧 制超 薄规 格 , 例 如可 以轧制抗 拉 强 度 为 7 8 0 MP a的厚 1 4 ram 薄 规 格 热 带 产 品 。该 钢 轧 制 工 艺 与 一 般 钢 区 别 不 大 , 6 0 0 以上 温度 卷 取 , 所 以对 轧 机 、 控 制 冷 却 系 统 以及卷 取 机无 特 殊要 求 。2 0 0 8年 J F E公 司开 发 出 1 1 8 0 MP a级 超 高强 NANO HI TE N 钢 。由 于 该钢的基体组织是铁素体单相组织 , 所以在实现 高抗 拉强 度 的 同时 , 又具有 优 良的加工性 能 , 例 如 扩孑 L 性 能 , 达 到 了强度 、 延 伸 和扩孑 L 性 能 的 良好 匹 配 。该钢 用作 轿 车 的结构 件 、 加强 件 , 例 如 车 门的 抗撞梁 、 侧围中柱内加强件等 , 减重效果明显。 RAL利用超快速冷却 与冷却路径 的 良好配 合 , 开发 出含 T i型的低成本高强钢。为了降低成 本 , 没有添加 昂贵的合金元 素 Mo 。利 用超快冷 的优势 , 在完成变形之后 , 将钢材迅速由终轧温度 冷却到 6 0 0 7 0 0 。这样 , 既抑制 了铁素体相变 的发 生 , 又抑制 了 TiC的析 出 。在 6 0 0 7 0 0 的 温度下停止冷却后 , 铁素体 相变和 T iC析出 同时 进 行 , 由于析 出 大量极 为微 细 的 Ti C, 可 以 明显 提 高钢 材 的强 度 。利 用 这 一 技 术 , 已经 开 发 出屈 服 强度 7 0 0 8 0 0 MP a的高 强钢 , 应用 于 重型 汽车 厢 板 、 工 程机 械等 , 收 到 明显 的减重 效果 。 5 2减量 化热 轧 带钢产 品 的开发 针 对数 量最 大 ( 占钢材 总 量 9 0 以上 ) 、 品种 规格最多的热轧钢材产品, 研 究开发并实 际应用 新一代 TMC P技术 , 在保持或提高材料塑韧性和 使用性能 的前提下 , 8 0 以上的热轧钢材 ( 含热 带 、 中厚板 、 棒线材 、 H 型钢 、 钢管等) 强度 指标 可 提高 1 0 0 2 0 0 MP a以上, 或合金元素用量可节省 2 5 以上 , 实现钢铁材料性能 的全 面提升 。例如 利用 ( C ) 一0 1 6 、 W( Mn ) =0 3 7 的 CMn 钢 , 可轧 制 出屈 服 强 度 为 3 9 0 4 2 0 MP a的 钢 材 , 已经 在 涟钢 2 2 5 0 mm 热 连 轧 生 产 线 实 际 应 用 , 同 时 可 不 再 添 加 Mo等 昂 贵 的合 金 元 素 生 产 X 7 0 管线钢 。利用 UF C和 AC C混合 的间断式冷却 , 普通 的 CMn钢 可 生 产 低 屈 强 比的 5 1 0 MP a汽 车 大梁 板 ( 已经 应用 于涟 钢 ) 。薄 板 坯连铸 连 轧 生 产线和常规生产线 安装超 快冷系统 , 可生 产 4 1 3 mm 厚 的低 成 本 双 相 钢 , 已 在 包 钢 、 涟 钢 、 本 钢 等多家 企 业实 现商 业化 生 产 。 5 3减量 化 中厚 板产 品 的开发 R AL基 于 已有 的热 轧 实验 装 备 , 即热 轧 实 验 轧机 ( 含 冷却 系统 、 感 应 加 热 装 置 ) 和 热 力模 拟 实 验机 及 离线热 处 理 装 置 , 进 行 了不 同级 别 的 造 船 板 、 桥 梁 板 、 容 器 板 、 工 程机 械 用板 、 水 电用 钢 的开 发 , 其生产工 艺技术 已在首秦 4 3 0 0 mm 轧机 、 鞍 钢 4 3 0 0 mm 中厚板 轧 机上 应用 。 2 0 1 0年 1 2月起 , 首 秦 超 快 冷设 备 应 用 于 1 7 2 ram厚 X 7 0管线钢的生产, 月产管线钢超过 4万 t 。生产 X7 0管线钢的板形合格率 ( 热矫后) 由低于 1 O 9 6 提高到 9 5 9 6 以上, 一次检验性能合格 率 由 7 5 提高到 9 5 3 , 抽检的 DwTT落锤 性 能合格率超过 9 0 9 6 。三定尺钢 板小时轧制块数 由 1 8块 h提高到最高 2 7块 h , 两定尺钢板小时 轧制 块数 最高 可 达 3 1块 h 。试 制 钢 板 性 能 满 足 标准 要 求 , 部分 钢 板 性 能 达 到 X 8 0级 水 平 。X7 0 钢化学成分不含有 Ni、 Mo 、 V 等合金元素 , 超快 冷后强度有较大提高 ,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其他 高强钢的试轧也取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 高强钢生产 的瓶颈 正在 获得 重要 突破 。 采 用 0 0 2 0 Nb 一 0 0 1 Ti的低 成 本 Q 3 7 0 q板 坯 ( Nb含量 降 低 5 O ) , 进 行 了超 快 冷 试 制 , 钢板 的 平均 屈服 强度 为 4 1 8 MP a , 标 准差 为 1 9 MP a , 平 均 抗 拉 强度 为 5 4 7 MP a , 标 准差 为 1 5 MP a , 平均 伸 长 率 为 2 6 , 标准 差 为 1 5 , 冲击 功 为 1 8 5 J , 标 准 差为 1 9 J , 均远小于层冷后 的性能波动 , 适合大规 模稳定生产 。继续降低超快冷终冷温度( 终冷温 度低于 6 o o C) , Q3 7 O q成分钢板的性能可以满足 Q4 6 o的供货标准。 对4 0 mm厚以 下规 格的 水电 钢 ( 0 7 Mn NiMo VR) 进行超快冷实验 , 结果表明采用 UF C+AC C工艺对 3 6 、 4 0 mm厚钢板进行冷却 , 冲击韧性改善较大 , 一4 O 时钢板 1 4厚度处和 芯 部 冲击 功均 值 大 于 1 5 o J , 一6 O 时 钢 板 1 4厚 第 2 9卷 第 1期 王 国栋 : 新一代 T MC P技术的发展 7 度处 冲击 功均值仍 大于 l O O J , 这较常规 AC C冷 却钢 板 有 明显 改 善 。2 5 ram 厚 钢 板 单 独 采 用 UF C进行冷却 , 钢板强度 较常规 AC C冷却钢板 提 高 4 0 6 0 MP a , 且 一 6 0 冲 击 韧 性 均 较 优 异 , 均值 大于 1 5 0 J 。组 织 分 析 表 明 , 4 0 、 3 6 、 2 5 mm 厚 水电用钢板经超 快冷冷却后 , 1 4厚度 处和芯部 均获得 了均匀的粒状 贝氏体组织 , 表 明超快冷对 于 获得 均匀 、 细 化 的贝 氏体组 织作 用 明显 。 E 3 6 钢 板 超快 冷试 制 的 目的主要 是 解决 钢 板 经 AC C冷却 后 抗 拉 强 度 不 足 的 问题 。对 于 E 3 6 成 分 的钢板 采 用 超 快 冷 冷 后抗 拉 强 度 比经 AC C 冷 却后 提 高 3 0 5 0 MP a , 可有 效 解 决 目前 低 碳 成 分 E 3 6钢板抗 拉强度不足 的问题 。同时冷却后 一 6 0 冲击功平 均值 可达 2 8 0 J , 远 高于标 准值 4 5 J 。 5 4减量 化 的 l 型钢 产 品开 发 RAL与 马钢 合 作 , 利用 RAL在 实 验 室 的研 究 结果 , 在 马钢 的 H 型 钢 轧 机 后 部 建 设 H 型 钢 超快 冷 生产 线 , 开发 的减 量化 海 洋用 H 型 钢 已经 批量生产并供货 , 产品性 能满足了新标准 的苛刻 要求 。 利 用轧 后超 快速 冷却 的基 本 原理 和材 料 的物 理 冶金 特性 , 开 发 了 不 同强 度 级 别 的低 成 本 热 轧 H 型钢 产 品 系 列 , 生 产 工 艺 更 加 简 易 、 节 能 、 高 效。开发的低成本高性 能的热轧 H 型钢产品系 列有 : ( 1 ) 用 Q2 3 5 钢 坯及 控冷 工 艺生产 Q3 4 5热 轧 H 型钢 等 ( 非 合 金化 ) ; ( 2 ) 用 Q3 4 5钢 坯 及 控 冷 工 艺 生 产 Q4 2 0 、 Q4 6 0热 轧 H 型钢 等 ( 非合 金化 ) ; ( 3 ) 用 Q3 4 5钢 坯 ( 微 合 金 化 ) 经 控 冷 工 艺 生 产 Q5 0 0热轧 H 型钢 等 。 6节约资源 、 节能减 排效果初步评析 目前 冶 炼 每 吨铁 约 需 5 0 0 6 0 0 k g焦 炭 , 排 出 的 C O 量 应为 1 8 3 3 2 2 0 0 k g ; 再 考虑 到其 他过 程 带来 的碳 排 放 , 吨钢 带 来 的 C O 排 放 量 为 2 0 2 5 t 。计 算 中I 致 平 均值 , 为 2 2 5 t 。 假设我国每年生产 5亿 t 钢 , 则每年我 国钢 铁生产带来 的 c O 排放量为 l 1 2亿 t 。假设我 国每年生产 的钢 中, 热轧商 品钢材 占 8 O , 则这 部分钢材量为 3 6亿 t , 如热轧钢材中可以通过采 用新一代 T MC F 技术提高性 能的 占 9 O , 则生 产带来 的 C O 。 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