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唯一的听众教案(7)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唯一的听众教案(7)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唯一的听众教案(7)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唯一的听众教案(7)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唯一的听众教案(7)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3.抄写描写生动传神的句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小提琴演奏的影像资料。学生:课前欣赏一些小提琴演奏的曲子。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聚焦重点继续学习唯一的听众。如何学习这篇文章呢?(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神等)二、细读课文,感受真诚1.默读课文,把文中描写老教授的语句勾画下来,并进行简单批注和交流。2.第一次交谈:读句子“一位瘦削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并体会其意思。(面对这难听的琴声,老妇人没有受到影响。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她有修养)“平静”的神态给了“我”怎样的力量?(继续练下去的勇气)“是我打扰了你吗?”(这句话告诉“我”难听的琴声没有打扰她;从“满头银丝”、“格外晶莹”可以看出她待人和蔼可亲。)“你一定拉得很好”(这句话给了“我”肯定、鼓励,让“我”没有负担,大胆练习),思考:老妇人说这话时表情怎样?语气怎样?心里会想什么?“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就在每天早晨。”(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她主动要求做听众,关爱“我”,支持“我”,同时也告诉“我”要天天练习。)再读,你感受到什么? (鼓励,期待,坚定,用心良苦)3.第二次交谈:“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未有过的感觉。”(对比读,指名读,体会老教授的真诚)4.第三次交谈:在老人的鼓励下,“我”刻苦练习,拉的曲子越来越动听,老教授竟然对“我”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了快乐和幸福。再读这句话,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的进步;“我”坚持不懈,刻苦练习的精神;以“我”的进步为快乐幸福;体会到老人的真诚无私)5.当“我”从妹妹的话中得知,老妇人不仅不是聋子,而且还是最有声望的教授,又是首席小提琴手时,“我”被震撼了,感动了,“我”突然明白了什么?(老人与“我”素昧平生,却给“我”了信心,使“我”的技艺提高,让“我”感受到老人的真诚和无私,让“我”看到了老人那宽广的胸怀;老人对“我”的帮助很巧妙,是在不知不觉中督促着“我”,让“我”感受到老人的伟大)从“安详”、“微笑”体会到什么?(表扬“我”,鼓励“我”,用投入的欣赏,说明“我”进步了,使“我”信心十足)从“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体会到什么?(“我”进步了,但仍然需要努力,再攀高峰。)再读对话体会“我”与老人之间的默契。三、精读课文,理解“秘密”出示句子“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这两个“秘密”有什么不同,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四、回顾全文,升华情感1.老教授使原本失去信心的“我”爱上了小提琴,小提琴成了“我”难以割舍的爱好。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但“我”总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这是为什么?2.学完课文,我们仍然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老教授那慈祥、和蔼、真诚的面容,为什么老教授的形象会给我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囚蚁1教案 鄂教版教材分析:课文以生动、富于童趣的语言记叙了记者的一件童年往事: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由于喜爱蚂蚁,便开始了饲养蚂蚁的尝试,没想到第一次饲养导致了蚂蚁的丧命,第二次饲养以蚂蚁的全部逃走而告终,从而促使作者明白了“自由可贵”的道理。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来的可爱,童年的纯真,浓厚的好奇心和感悟生命真谛的美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9个生字。理解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给与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与空间,在交流和换位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贵”的道理。教学重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两次囚蚁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并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教学准备:布置预习教学过程: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1.师板书“囚”字,指名读,齐读。看着这个“囚”字,产生了什么联想?2.补充板书“蚁”字,齐读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教师梳理问题)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问题都围绕着“囚”字展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家赵丽宏纯真的孩提时代,跟随他在“囚蚁”的经历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吧!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2.默读课文,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想养蚂蚁,两次养蚂蚁的结果如何?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1.默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强烈的感受到“囚”?把句子勾画下来,并将自己的感受批注旁边。2.交流预设:“有盖的瓶子旋紧瓶盖”引导:我和妹妹“旋紧瓶盖”的这个小动作对于这15只蚂蚁来说意味着什么?(生自由说),难怪它们 “不停地、急急忙忙、来回走动、惊惶不安、奔跑”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什么?它们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叫喊,它们会喊(生补白)过渡:可惜蚂蚁的“呐喊”作者听不见,(学生接读第四段) 四、学习课文57段 1.默读课文这一部分,你读出了什么?(作者的温情,从哪里读出来的,体会情感读一读) 2.作者这么温情地为蚂蚁们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不正表现了“人”对它们的关爱吗?何谈“囚”呢?小结:火柴盒虽“好”,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怎么比得上大自然的广阔无限;有人饲养虽然无忧,可又怎比得上顺义天性,无拘无束来的快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谁都希望拥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这“关爱”就是“囚禁”啊!3.两次囚蚁的经过终于让作者明白:“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你是怎么理解的?五、回扣课题,拓展升华1.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课题,从这两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谈感受)师述:自由是一种天性,也许人与动物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打扰,不干涉,默默关怀,真心尊重吧!2. 补充原文:“如果回想一下,每个人儿时都会做过一些笨事,这并不奇怪,因为儿时幼稚,常常把幻想当着真实。做笨事不一定是笨人,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在于:聪明人做了笨事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