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鸟岛》word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9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鸟岛》word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9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鸟岛》word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9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鸟岛》word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9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鸟岛》word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鸟岛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4个生字:部、筑、育、密。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青海湖鸟岛的特点,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感情,进而自觉地爱鸟、护鸟。【教学重点】:识字、读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1、小朋友,你们喜欢鸟吗?你们知道哪些鸟?(学生交流)2、老师来考考你:鸟类歌唱家是()森林医生是()庄稼保护神是()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鸟有关的课文。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青海省的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名叫“鸟岛”。(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2、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到鸟岛上走一走,看一看,好吗? 3、请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 学生初读,预学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展示预学成果。 点击出示第一组词一类生字词 B y y zh cho西部 养育 玉白色 筑 巢 li sh yn m 人类 拾鸟蛋 因为 青海 密密麻麻 1、 这些词能读准吗自己试试自由读。 2、 指名读正音再指名读。 3、 指名读领读“筑巢”。 4、 开火车读齐读。 5、 点击出示不带拼音的词没有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好吗? 6、 指名读真棒再指名读。 7、 这里的两个育呀是同音字你还能用它们再组一个词吗? 8、 再指名读、齐读。 点击出示第二组词。 一群一群 各种各样 筑巢安家 密密麻麻 养育后代 一个挨着一个 1、 这儿还有两组词呢,每组的3个词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着的,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自由读 2、 指名读第一组,再指名读,男生齐读。 3、 指名读第二组,再指名读,女生齐读。 4、 读好这两组词呀,可以让小朋友更好地读懂课文。同样的道理读懂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这两组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想一想我们刚才所读的课文你能选取一组词来说说鸟岛吗?(相机选择,最后底限)没有把握的话,可以再去读读课文。 3、 再读课文 ,互学探究。师:课文里是怎么用这两组词的呢?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第一组词谁来说指名说。点击出示第二自然段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1、 指名读,(字音读得真准)还有谁想读?2、 指名读,(点红“一群一群”“筑巢安家”“养育后代”)你读懂了,春天的时候,一群一群的鸟儿们,在岛上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3、 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好像看到成群的鸟儿都飞到岛上,安家落户了。) 4、 齐读第二自然段。 点击,第二次出示第二组词。第二组词课文里又是怎么用的?请你说。 点击出示第三自然段: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1、这段话读好了呀,我们读好全文就更有把握了。不过这段话挺长的,自己先练练吧! 2、 指名读,(这么长的一段话,你能读得这么流利不简单!)3、 指名读,(点红“各种各样”“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师小结:各种各样的鸟儿聚集在岛上,所以才有了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的鸟窝。 4、指名一组读,(读得好,老师奖励大家看一幅照片,这就是岛上那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的鸟窝。)5、想像刚才的画面,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知道了鸟岛上不光鸟儿多,鸟窝多,连鸟蛋也很多呢!) 6、齐读第三自然段 点击,第三次出示第二组词。 这些词相互之间的关系明白了吗?再看到这些词,我们就知道,春天,一群一群的鸟儿们喜欢在鸟岛上筑巢安家、养育后代。鸟岛的六月,各种各样的鸟儿聚集在这里,密密麻麻的鸟窝和鸟蛋一个挨着一个。 4、 默读课文 ,回读品味。 1、这学期呀,我们小朋友开始学习默读的方法,用心读不出声,这样能让我们更好地边读边想。通过初读课文,鸟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板书:鸟岛 学生默读课文。 2、谁先说?(真爱动脑筋!你会读书!你学会了边读边想!) 机动 3、哦,鸟岛在你们心中这么美呀!你从哪句话感受到的?自己好好读读那一句,等一会儿跟大家一起分享,指名读。 4、下节课,我们还要细细地品读课文,到时候我们对鸟岛会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会更加精彩。 5、 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 1、出示:部、筑、育、密、 指名读,齐读 2、观察字形,你能用“拼一拼”、“换一换”、“数一数”的办法记住它们吗?范写“密”, 注意它的笔顺哦,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这个密字的下面是山字部,而“蜜蜂”的“蜜”下面却是虫字部。每个字的部首都跟这个字的意思是密切相关的。 3、练习书写。六、收集资料,延伸探究 想做鸟类的朋友吗?那得先了解他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鸟类的生活习性的资料,如爱吃什么,生活在哪里。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保护鸟类。【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悟鸟岛景象。【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关于鸟岛的小知识资料每人一份。【教学过程】:一、回顾揭题,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齐读课文:18、 鸟岛。这神奇的鸟岛在什么地方呢?二、以读代讲,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2、汇报交流。 鸟岛在青海湖西部。这个岛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海西皮”,现在人们知道更多的则是“鸟岛”这个名字。这个岛闻名中外。 3、指导朗读。这么有名的鸟岛,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名读评再读齐读。过渡:这个富有魅力而闻名中外的鸟岛,谁不想去瞧一瞧呢?我知道小朋友一定都和老师的心情一样,急切地想去岛上看一看,可老师要提醒大家,今天你们不仅仅是一名游客,我还想请大家当一回小小的考察家,就象英国科学家达尔文一样。到岛上边游边考察,好吗?在去鸟岛考察以前,你对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呢?要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方法?(查资料、读书、查字典)三、自由探究,互学展示,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学习第二自然段,解决部分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1、分小组学习,读书,查小资料再讨论解决问题。2、汇报交流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的考察成果吧。(1)鸟儿为什么喜欢到青海鸟岛来。通过读书查资料,知道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湖里水草丰美,鱼虾成群,因此,这儿是候鸟非常理想的栖息地。(2)鸟儿是怎样来到鸟岛的?出示: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陆续”是什么意思?(先先后后。时断时续)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出示投影)你们看,在蔚蓝色的湖面上一群一群的鸟儿展翅飞来,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指名表达感受)那你能把这美丽的景象读出来吗?指名读(评)齐读(3)鸟儿到岛上来干什么?(筑巢安家,养育后代)(4)小结:是呀,这儿的水草丰美。鱼虾成群,有吃有住,怪不得候鸟们喜欢这里了,小朋友喜欢这里吗?那就请你用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吧!(5)齐读第二自然段。过渡:美丽的春天很快就过去了,转眼间到了六月,这时的鸟岛又会是怎么样的景象呢?你们这些小小的游客一定等到急了吧!走,我们快来和这些美丽的鸟尽情地欢乐吧,和它们共享这六月的好时光。学习第三自然段1、听第三自然段的课文录音。2、我看小朋友都被这鸟岛迷人的风光陶醉了,可你们别忘了自己还是一名小考察队员呀,请小朋友边读第三自然段边在岛上考察一下,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一听。3、交流汇报。 这儿的鸟窝多,鸟蛋多(板书:鸟窝多,鸟蛋多。) 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都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你能把鸟窝多、鸟蛋多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圈出“密密麻麻,一个挨一个,到处”)齐读有这么多的鸟窝和鸟蛋,这说明了什么?(鸟多)发散思维:这么多的鸟聚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呢?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仔细听一听,你又听到了什么?这里真成了(鸟的天堂,欢乐的海洋、鸟的世界)怪不得课文中说引读: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你能用朗读并加上你的表情来表现这欢乐的世界吗?自由表情,朗读。集体表情朗读。4、小结:我看小朋友们都仿佛成了这岛上的一只小鸟了,这儿的鸟确实太多了,岛上最多达10万多只鸟类,有这么多可爱的小精灵在活动,发出的多种声音汇成一首雄壮的交响曲,回荡在小岛的上空,怎么不热闹呢?让我们用集体的声音来表现一下这热闹欢乐的场面吧。5、齐读第三自然段过渡:青海湖的“诲西皮”小岛真不愧为世界的鸟岛啊!所以它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客。四、明理,引读第四自然段。1、引读第四自然段。2、是呀,看来“鸟岛”这个名字名符其实,之所以会吸引这么多鸟儿来这里筑巢安家,不仅因为气候适宜,食物资源丰富,还因为来这儿的人们都是十分爱护鸟儿,告诉大家,1977年,我们国家特设鸟岛为自然保护区。所以说我们美丽的家园要靠我们每一个人来爱护,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环保小公民,让我们的祖国多出现像鸟岛这样美丽的地方。 3、总结谈话今天我们观光考察鸟岛,你想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板书:鸟多18、 鸟岛 鸟窝多 鸟的世界 鸟蛋多 游人多 爱鸟、护鸟 附送:“聚焦重点段”备课2019秋沪教版语文二上黄山奇石word教学设计【重点段解读】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她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于是,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油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它不仅具体形象地介绍了文中四幅插图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 【教学设计】 一、仙桃石:1.自己出声读读仙桃石这段,说说哪里有趣。2.教师指导(大,飞来)。(1)我们平时见过的桃多大,想象一下这个桃有多大,用手比一比这个大仙桃。(2)生活中你见过吗?这么大的桃子哪来的?不是长出来的,是飞下来的。师述:看来此桃只应天上有,人间只在黄山见。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自己读指名读)4.观察写作顺序:(1)观察介绍顺序:同学们看看这个自然段,小作者是怎样介绍的,先介绍了奇石的学生接(名字),再介绍了学生接(奇石的样子)(2)找相同介绍顺序的奇石:细心的同学们找一找,书中还有哪一块奇石是先介绍名字,再介绍样子的呢?(齐说:仙人指路)二、仙人指路:1.巩固作者的介绍顺序。 教师导语:这块其实是怎样介绍的啊?也是先介绍学生接(奇石的名字)再介绍了学生接(奇石的样子)。2.自己读文,介绍样子。 教师导语:读读这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奇石的样子。3.边做动作边朗读。4.练习朗读两个自然段。过渡:我们先欣赏的两块奇石都是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介绍奇石的样子,另外的两种奇石介绍的顺序可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是学生接(先介绍奇石的样子再介绍奇石的名字。)三、猴子观海:1.自己读读这个自然段,说一说你觉得哪儿有趣?2.随学生发言指导体会奇石的有趣:(1) 体会“一动不动”: 对比平时猴子好动的特点,想象说说为什么会一动不动?(观云海)小石猴看着这翻滚的云海,都看得出神了,会想什么呢? 教师导语:通过“一动不动”这个词就把小猴认真观云海的的神态和样子写出来。这样的词语真神奇啊。(2)体会表示样子的句子。(两只胳膊抱着腿) 生说自己觉得有趣的词语,说感受。 对比句子:情景设置:老师也看着奇石写了一句话,你们感觉哪句更有意思?猴子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 教师引导: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加上“两只胳膊抱着腿”你就觉得有意思了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这些词使我们看到奇石不只外形像猴子,连它的胳膊和腿都那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