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_第1页
2019年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_第2页
2019年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_第3页
2019年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_第4页
2019年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绍兴县富盛镇乘凤完小 王春燕 教材分析这是一组与本组的专题非常吻合的句子。强烈的对比,强烈的感情色彩,给人非常鲜明的印象。本课通过对对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爱憎分明,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一连串的反义词对举,如诗歌一般,读起来那么和谐,那么富有韵律感。学生可以在识字的过程中,知道美和丑、爱和恨、冷漠与热忱、索取与奉献,从而,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这一课要识的字是9个,字音上应注意恨、贫是前鼻音,奉是后鼻音。要求写的8个字,有独体字,有左右结构的,也有上下结构的,教师指导时应注意教学结构匀称。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的反义词,对“美和丑、爱和恨”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能够理解,但是对于”冷漠、热诚、真诚、虚假、索取、雪中送炭”理解有点困难。二、 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所以这节课我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 教学目标 1会认“恨”“漠”等九个字,会写“丑”“永”等八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五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读准13个生字,记住字形,理解意思。会写八个字。难点:理解冷漠、热诚、真诚、虚假、索取、雪中送炭等词。六、教学准备老师和学生自己制作的反义词卡片,录音机,磁带。七、教学策略与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的基础。采用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解决疑难问题。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温故知新,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在上新课之前先考考大家的反应,我出几道题,看谁能回答得又快又对。 深对( ),高对( ),胖对( ),哭对( )师:仔细观察这四对词,你发现了什么?这节课也要来学习几对意思相反的对子。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识记生字。(1) 自由试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不懂的地方圈一圈、划一划。(2) 听课文录音,特别是不会读的字要注意倾听。(3) 在课文中找出带生字的词语。自学生字,在词语中理解生字的含义。(4) 指名读带生字的词,正音。爱恨 冷漠 热忱 雪中送炭 贫穷富有 饥寒 索取 奉献 永远(5) 读给你的同桌听,相互正音。(6) 自由记忆字形,然后小组交流记字的方法。(7) 同桌相互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 8)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9) 合作朗读课文。(三)指导书写1、 开火车每人给田字格里的生字组一个词。2、 仔细观察这八个生字,请你给同学们提一些意见。比如“暖、永”经常容易出错。3、 说说左右结构的“饥、饱、温、暖”怎么写?上下结构的“贫、富”怎么写?4、 重点是指导“丑”与“永”的书写。5、 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同桌互相评议。(四)完成生字抄写本的作业。第二课时一、 复习巩固生字1、 朗读课文中我会读的词语。2、 老师和同学对反义词。二、 理解课文及一些学生难懂的词语的意思。1、小组内交流不懂的词语或句子,能小组内能解决掉的解决好。2、小组代表发言,说说你们组解决的问题和解决不了词语。3、“真诚与虚假、冷漠与热忱”可以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来理解;“雪中送炭”可以通过讲成语的方法来理解;“索取与奉献”可以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三、熟读成诵,试背课文。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那些反义词?讲给大家听。四、 总结 我们要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获得关爱。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爱。六、板书设计。识字6 美丑 贫富 爱恨 冷暖 查看全文。 真诚-虚假 饥寒-温饱 冷漠-热忱 索取-奉献 六、 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乡镇意 见教 师体 会附送:2019年二年级上册识字八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设计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阅读的负担。因此,把课文中的8个词语变成一些神奇的神话故事和一些了不起的科学知识,学生对课文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自主了解课文的愿望,提高阅读效果。另外,对于这8个词语的朗读也是对课标中所提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很好的训练。二、教材简析本课由两组四字词语组成。一组反映的是古代神话,另一组是现代科技。通过鲜明的对比,既让我们惊叹神话传说的神奇,又让我们感叹科学成就的伟大。这八个词语,既让学生识字,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各个词语的意思虽然独立,但读起来能使人感到韵律美。教学时,除重点抓好识字、写字外,还应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三、学情认识本课虽只有8个词语,但内容十分丰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要困难一些,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光是读8个词语,学生没有多在的感性认识。但对于这8个词语背后的一些故事和一些相关的知识,却会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因此让学生边听故事边学习理解词语或课前发动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那么学生学习课文就会简单多了。另外,对于8个词语的朗读学生会非常喜欢,因为这些词语有非常强的韵律美。抓住这一点可多让学生读读课文。爱听故事、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普遍特点。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征,组织学生到课外收集相关的故事和资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在交往与互动中学习生字,积累词语,提高认识,发展能力,受到爱科学的教育影响。四、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3、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五、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神话故事和科技成果。六、信息资料: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的资料和古代神话传说故事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音像材料等。七、教学时数:两课时八、教学过程:县级备课预设镇街交流意见教师使用体会 第一课时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1、讲故事:老师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听故事,在我国,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神话故事。(教师讲古代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听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件事,用一个古代神话故事引入课题,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我们的课文里还有许多非常精彩的神话故事,你们愿意学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识字8。二、看画面,讲故事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2、读了课文以后你又知道了哪些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你知道这些神话故事吗?老师找来了这些故事的图画,让我们一起看着图画,请小朋友来讲讲这一个个神话故事吧!3、依次看图画,认读词语并讲讲故事。(1)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认记:“射、卫、填、嫦、娥”;(2)注意“奔”的读音。出示选择正确的读音 bn bn奔月 奔跑 万马奔腾 直奔操场(通过选择知道读“bn”时指“跑”,而“bn”不一定跑却指有一定的方向,可以是走,可以是跑,也可以是飞。如“嫦娥奔月”)4、小结:古时候,人们向往着神秘的太空,并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于是流传下来许许多多令人心驰神往的神话故事。大家喜欢这些神话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讲故事,故事内容来自词语手册P111的博学广闻)5、出示句子读: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学生读一读。6、中国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呢,我们再一起来认识几个:(出示词语认读: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哪吒闹海、八仙过海)7、你记住这些成语故事了吗?请你连一连:(结合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精卫 愚公 嫦娥 女娲 后羿 夸父移山 补天 奔月 填海 追日 射日连线后发现上面一排是什么词,下面一排呢?(只作一个简单地了解:上面一排是名词,下面一排是动词)三、识字写字1、学完了那么多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一写:读读: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把“卫”变成红色的字)2、组词练习。个别常用字可进行一字开花游戏,如:射、卫、载等。3、为“卫”找一找朋友:卫生、卫士、卫星、卫兵、保卫、讲卫生选个词说句话说后完成课堂作业本第6题(1)3、写字:观察田字格中的“卫”字,师板书生临写 四、讲故事,存疑问1、过去我们祖先的美丽的幻想现在变成了现实,看,我们可以上天去漫游月宫了。(讲故事漫游月宫)漫游月亮,这是人们多年来的梦想。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第一次登上了月球。他们是在7月16日乘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的,飞行了3天零3个小时50分钟,来到月球上空。接着,他们就离开飞船,乘坐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表面。他们一打开舱门,眼前立刻出现一种奇特的景色:天空漆黑,可是月球上阳光灿烂;向四周望去,到处是尘土、岩石和坑穴。看不到一只飞鸟,听不到一声鸟叫,整个月球是一个非常安静的世界。阿姆斯特朗首先离开舱门,走下扶梯。扶梯一共只有9级,可是走起来非常困难。月球上没有空气,脚踩在梯子上,手扶在扶手上,人一点儿也感觉不出来。差不多用了20分钟,他才走下扶梯,踏上了月球表面。接着,他们就紧张地工作起来:架起科学仪器,采集岩石标本,一共在月球上停留了两个半小时。7月24日,阿波罗11号平安地回到了地球。2、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现代科技大发展的今天,我们中国也能登上月球飞上宇宙了,我们依靠的是什么,就是现代科学技术,让我们先认识一下: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读一读)3、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好好认识这些现代高科技产物。 第二课时一、导入1、今天继续学习识字8,还记得来自识字8的那四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吗?谁来背?(请生背诵四个神话故事的名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多美的神话,我们一起背背,感受其神奇美丽。(背后出示这四个词语)2、“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古时候,因为人们向往着神秘的太空,于是流传下这许许多多令人心驰神往的神话故事。经过努力,嫦娥奔月的神话,现在也变成了现实,我们人类也可以登上月球了,还记得我们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是什么时候,是什么人吗?(1969年7月16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第一次登上了月球)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人们运用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阿波罗11号是首次登上月球的载人宇宙飞船。这实实在在的科学成就把“上天”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就去一起认识这些现代高科技产物 二、看图,认词语 1、依次出示“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火箭”等图:(1)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2)出示词语: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3)学生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4)请课前准备好相关科技资料的小朋友上台挑选一两个词作介绍。老师也可事先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作一些准备,加以充实。人造卫星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你知道吗?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中国最近发射的绕月人造卫星你知道吗?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探月”之旅正式启程,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宇宙飞船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叫神舟5号。它是2003年10月15日09:00发射的。想感受一下当时激动人心的场面吗?现在就由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文字介绍“5,4,3,2,1。点火!发射!”2003年10月15日,中国在其西北部的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了载人宇宙飞船,进入了轨道。喷射出一团橘黄色的火焰后, 巨大白色的长征n-F火箭运载神舟5号宇宙飞船和中国第一个宇宙飞行员杨利伟腾空而起,蔚为壮观,慢慢地变成一个亮球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其对人类的空间探索作出自己的贡献感到非常骄傲。同时,这一事件将证明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神州5号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揭开了太空历史的新篇章。由此你知道了我国第一个上天的宇航员叫杨利伟 中国第二艘载人宇宙飞船叫神舟6号,它是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发射的让我们也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中新社酒泉十月十二日电北京时间十二日九时整,搭乘两名航天员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由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2、说话练习:从这些介绍中,我们获得了不少崭新的科学知识,你知道了吗?人造卫星能够 ,能够 ,还能够 。航空母舰能够 ,能够 。运载火箭能够 ,能够 。3、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们怀着对太空的美好向往,研制了运载火箭,它能成功地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出示句子读:人造卫星能飞上太空,宇宙飞船也能飞上太空。三、写字1、这些高科技产物真了不起,使我们也能上月球上太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些高科技产物。读: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把“卫、宇、宙、航、舰、运”变成红色的字)2、组词练习。3、生观察并描一描。提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各一个)4、学生练写,师生评议。(引导学生观察,抓住生字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识字活动高效。四、比较1、请再次认认真真读读识字8介绍的四个神话故事和四个现代科技产物。(自由读指名读)多美的故事,多壮观的现代科技,大家能背诵下来就更好了。(准备背诵齐背)2、通过神话传说与现代科技的对比,你有什么感想?(挖掘学生个性体验,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愿望。) 五、实践课后请学生从八个词语中选择一个画一幅画,并写上词语。(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想了解更多有关这些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吗?大家可以课外进行阅读。九、板书设计识字8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人造卫星 航空母舰 宇宙飞船 运载火箭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十、参考资料:语文课堂网 新课程 新教学 新备课 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241页。 十一、补充资料:一、世界各国发射的首颗卫星 1、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苏联发射成功。这个卫星在离地面900公里的高空运行;它每转一整周的时间是1小时35分钟,它的运行轨道和赤道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倾斜角是65度。它是一个球形体,直径58公分,重83.6公斤。内装两部不断放射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发报机。其频率分别为20.005和40.002兆赫(波长分别为15和7.5公尺左右)。信号采用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间歇时间与此相同。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情。 2、美国: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该星重8.22公斤,锥顶圆柱形,高203.2厘米,直径15.2厘米,沿近地点360.4公里、远地点2531公里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倾角33.34”,运行周期114.8分钟。发射“探险者-1号的运载火箭是“丘辟特四级运载火箭。 3、法国:法国于1965年11月26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1(A-l)号人造卫星。该星重约42公斤,运行周期108.61分钟,近地点526.24公里、远地点1808.85公里的椭圆轨道运行,轨道倾角34.24”。发射A1卫星的运载火箭为“钻石,tA号三级火箭,其全长18.7米,直径1.4米,起飞重量约18吨。 4、日本:日本于1970年2月1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该星重约9.4公斤,轨道倾角31.07”,近地点339公里,远地点5138公里,运行周期144.2分钟。发射“大隅”号卫星的运载火箭为“兰达”-45四级固体火箭,火箭全长16.5米,直径0.74米,起飞重量9.4吨。第一级由主发动机和两个助推器组成,推力分别为37吨和26吨;第二级推力为11.8吨;第三、四级推力分别为6.5吨和1吨。 5、中国: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该卫星直径约1米,重173公斤,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运行周期)114分钟。卫星用xx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的远载火箭为“长征”1号三级运载火箭,火箭全长29,45米,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6吨,发射推力112吨。“东方红”1号的发射,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6、英国:英国于1971年10月28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普罗斯帕罗”号,该星重约66公斤,轨道倾角82.1 ”,近地点537公里,远地点1482公里,运行周期105.6分钟.发射地点位于澳大利亚的武默拉(Woomera)火箭发射场,运载火箭为英国的黑箭运载火箭.主要任务是试验各种技术新发明,例如试验一种新的遥测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组。它还携带微流星探测器,用以测量地球上层大气中这种宇宙尘高速粒子的密度。 7.其他:除上述国家外,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荷兰、西班牙、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也在准备自行发射或已经委托别国发射了人造卫星。二、人造卫星的种类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卫星 实践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卫星。它1971年3月3日发射,重221千克,外形为近似球体的多面体,直径1米。它的主要任务是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