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i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企业管理专业 马丁 06440 提 要 提 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社会责 任越来越多的被社会、政府、企业、公众所关注。而社会责任正在作为企业竞争力 的重要部分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商业界的规则,许多有能力的企业领导者意识到, 企业社会责任正成为企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方面。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直观上来看是一种成本的浪费,这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企 业的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相矛盾。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入,企业发现 不能只考虑股东利益以及单一的利润指标,还要考虑其他诸如政府、股东、采购及 供应商、企业的员工、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而经过近年来的研究也证明一个 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企业能够赢得更好的声誉和信誉,品牌效应,从而达到双赢的 结果。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制度的完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被提上了舞台。 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分析,结合实例为企业社会责任在我 国企业的管理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社会责任 成本 竞争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ii abstract abstract 20th century since the 80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growth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he labor relations have been in a state of imbalanc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t the same time accompanied by the globalization, labor rights protection as a world-wide social problems. in this contex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ampaigns launch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and continue to b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world developmen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an intuitive point of view the cost of waste, which is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theory of business purpose: the pursuit of profit maximization to contradict the essence. stakeholder theor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enterprises found to be unable to consider only the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and the profits of a single indicator. an active commitment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itiatives of the enterprise can win the better for the enterprises reputation and credibility, brand effect, so as to achieve win-win results.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the system of perfect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a good reputation and public image beca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been put on to the stag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se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 the management, with an example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s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st competitiveness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第 1 页,共 50 页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壮大,各国劳资关系 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伴随着贫富差距的全球化,劳工权益保 障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发起, 并不断的被世界所重视发展起来。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今,由于我国体制改革的问题造成了企业社会责任意 识的“缺失”。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由国家集中控制和统一分配资 源的体制正在逐步改变,一些新的结构性要素逐渐形成并日趋成熟。这个时期,企 业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减负增效,将不应该由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从企业中剥离出 来,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经营主体地位逐渐得到加强。这个过程客观上造成了相当 一部分企业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忽视社会责任,将赢利作为企业主要甚至是唯一的 目标。在“惟利是图”的价值理念下,企业追求的是规模的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 和短期利益,忽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企业作为公民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逐 渐被淡漠。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最大的差距不仅在于硬实力,更主要的 在于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等软实力的差距。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从短期来看,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成本, 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相矛盾。 但从长远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义务可以为企业赢得长久的声誉和信 誉,品牌力。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制度的完善、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良好的声誉 和公众形象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强化企业公民意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正是 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必定能为企业带来长远的收益,所以说企业社会责任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只限于企业出具“社会责任报告” 而已,并且应该将企业社会责任植入企业管理之中,使之成为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 这是当今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企业应该以战略的眼光, 和侧重来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1.2 本文的框架结构 1.2 本文的框架结构 本文在第 1 章主要阐述在目前的国际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研究企业社 会责任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及实际意义。同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叙 述。 接着第 2 章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基础,国内外学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第 2 页,共 50 页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看法,和一些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密切相关的理论,以及企业社 会责任模型应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 的主要内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 义进行了表述。 第3章进行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下的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承担社会责任能力等方 面的理论研究,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战略演化方面的研究。 第 4 章主要是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的分析。通过我国政府在政策法 规方向的以及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方向(以山西北方*工业公司基于企业利益相 关者理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内部管理状况)的分析,提出我国在履行社会责任中所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 5 章基于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企业对社会责任 的全面管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下的企业定位、责任定位和战略选择,最后总结了 本文作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方面的对策建议。 第 6 章是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第 3 页,共 50 页 2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 2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近些年来这一思想在全球范围内 广为流行, 连 财富 和 福布斯 这样的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都加上了“社 会责任”标准,可见西方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联合国也是推动企业发挥社 会责任的重要机构。新一届秘书长安南上台后,联合国的工作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 化,即从国家主权的维护更多地转向了公民权利的维护。鉴于全球化的脆弱性和国 际间越拉越大的差距,鉴于国家内部的差距也在拉大以及财富的分配不公平等,特 别是鉴于某些企业不合理的发展对世界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安南向国际 商界领袖呼吁企业约束自己自私的牟利行为,并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随着近代产业革命的不断升华,现代公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 16 世纪。随着公司与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得所有权和经营权 的分离成为现实,也就是所谓的两权分离, 早在 1776 年,亚当斯密就所代表的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社会通过市场能 够最好地确定其需要,企业应当竭尽所能的提高自己的效率,从而达到使用资源的 最优化,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这样对 于一个企业来说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美国管理学者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一书中将“现代公司”定义为: “由一 组支薪的中、 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 即可适当地称之为现代企业。 ” 现代公司由于两权分离造成的代理问题促生了管理者资本主义,而同时由于信息分 布的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和管理者的目标冲突,这种冲突尤其在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中 表现激烈。 资本主义自由派,如弗里德曼等人坦言在自由经济中,公司管理层作为股东的 代理人,最大任务就是为股东赚取利润,将股东利益最大化;而社会责任派代表如 克拉克、多德等人则表示公司作为社会组织的一分子,相关利益方不仅仅是股东, 还包括政府、消费者、雇员、社区、供应商等诸多因素,所以公司应该对社会承担 相应义务。 1953 年,企业社会责任(csr) 最早被鲍恩(bowen)在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 中引用,并定义为: “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 决策或采取某些行动。 ” 从此,企业责任理论正式诞生。 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 美,哈佛大学贝尔纳普出版社 1977 初版, 重武译,商务印书馆 1987 年 9 月第一版 howard r. brown.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businessman.195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第 4 页,共 50 页 2.2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阐述 2.2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阐述 2.2.1 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阐述 2.2.1 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阐述 韦翰尼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具有的那种超出其业主或股东狭隘责任 之外的替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 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一种工商企业最求有利于 企业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它要求工商企业决定什么 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找出基本的道德真理。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德. 德鲁克(1974)认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来自于两个方 面: 一个领域是企业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另一个领域则是社会本身所具有的问题。 哈罗德 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1993)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 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 陈炳富、周祖城(2000)认为,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承担的,以利 益相关者为对象,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狭义 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指道德责任。 卢代富(200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 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常凯(200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 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利益相关利益者,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 的利益,其中企业员工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劳工权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最直 接和最主要的内容。 仲大军(2003)认为,无论是一个产权多元化的公众企业还是一个产权单一的 私营企业,它都要成为既为投资者又要为它的股东着想,也要为它所在国社区和消 费者着想,更要为企业内部的职工着想。 石广生(2006)认为,企业要在关注利润的同时,也必须强调关注人力、环境、 资源、市场、社会等因素,这些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不断优化这些条件 和环境,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企业的责任。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 把保护和优化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作为己任对一个企业来说,可持续发展要靠 自己的经营理念,要靠诚实守信、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爱护人力来实现。 kitxhi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brand explanations (j). brand management, 2003. donna .j wood. business and society. needham heights,1996. carroll.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 (4). 陈炳富,周祖城. 企业伦理学概论.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思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 常凯.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j). 工会理论与实践,2003,17(4). 仲大军.当前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j).企业文化,2003,(2):374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第 5 页,共 50 页 解进强(2006)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少企业习惯于追求短期利益,漠 视企业社会责任,缺乏以人为本理念。我国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和企 业发展质量的内在统一性,以及企业发展质量对于企业绩效改善和持续发展的重要 性。企业应从自身的生存与长远发展考虑,强化企业自律精神,全面落实社会责任 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2.2 本文观点 2.2.2 本文观点 本文依据现在主流的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理解如下: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投 资生产销售赚取利润的过程中,对其包括股东和股东之外所有相互影响的利 益相关者的责任。因为在现今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方面的环境, 而是一个和企业利益相关的多元环境。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政府、股东、采购及供 应商、企业的员工、社区、客户等都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2.3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 2.3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是社会对企业的一种软约束,企业可以承担,也可以不承 担。而企业到底应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呢?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呢? 2.3.1 利润最大化理论 2.3.1 利润最大化理论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的首 要责任就是尽可能多地赚钱,已达到为股东服务的目的,除此以外企业将不承担其 它社会责任。 这种观点所信奉的格言就是: “businesss business is business”。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是这种观点的早期倡导者,他认为人们在自利本性的激励 下会自动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财富,而一只看不见的手会引导和提升一个社会的福 利水平。从这个角度讲,企业是一个超道德(amoral)的实体,它只管盈利,提高 企业所有者的利益。社会责任则通过法律法规来实施,而这主要是政府的责任,而 非企业。而这一思想最有名的支持者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米尔顿 弗里德 曼。他是一位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大师,在 1970 年给纽约时报写的那篇引发了一场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大论战的文章中,他分别从经济角度和哲学角度阐发了自己的 观点,包含了自由,个人主义,以及避免市场合谋现象的存在,认为个人的自由和 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认为,个人作为一个自由体可以同时投 资于资本市场以及把一部分所得利润用来做公益事业。当然,社会公共品也可以让 企业以社会责任的形式来提供,但一般来说,由社会责任形式提供的公共品给个人 带来的效用是比不上个人自由捐赠所带来的效用。因此,弗里德曼被最广泛引用的 一句名言就是:“企业有且只有一个社会责任利用资源并在游戏规则许可的范 解进强.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质量(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6):737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第 6 页,共 50 页 围内提高盈利能力,也就是说,在一个开放与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诚实无欺地从事交 易活动。在弗里德曼的分析框架里,企业是由股东所拥有的,股东跟企业管理者之 间是委托-代理关系。企业的管理者只是企业的雇员,其责任就是在遵守社会基本 秩序(包括法律上的,伦理习惯方面的)的前提下,根据所有者的意愿来管理企业, 为股东尽可能地增加利润。如果在此基础上还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那无异于管理 者不经股东、顾客和雇员的同意就用他们的钱来解决社会问题,这实际上是变相地 向他们征税,把政治机制扩展到经济领域,从而根本上破坏了个人的自由和市场经 济制度按照这一关系,管理者是服务于股东的利益的,是不允许出现损害股东利益 的现象的。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企业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利益相关者是所有那些在公司真正有 某种形式的投资并且处于风险之中的人, 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 经营者、 员工、 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社区、国家等。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使得利益相 关者共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进而共同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对所 有权的拥有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基础,也是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应有保护 的理论依据。 2.3.2.1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提出及演变2.3.2.1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提出及演变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提出是 20 世纪 60 年代,它的发展是一个从利益相关者影响 到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过程,这其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1在 20 世纪 60 年代,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给出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对 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人们开 始认识到,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仅为股东服务,在企业的周围还存在许多关系到企 业生存的利益群体; 2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给利益 相关者下的定义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 响的人。这个定义提出了一个普遍的利益相关者概念,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 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受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也看作 利益相关者,正式将社区、政府、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实体纳入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研 究范畴,大大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 11 3到九十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尔对利益相关者定义进一步变化为: 是所有那些向企业贡献了专用性资产,以及作为既成结果已经处于风险投资状况的 人或集团。利益相关者是企业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者,只有他们对其专用性资产拥有 完整的产权,才能相互签约组成企业。专用性资产的多少以及资产所承担风险的大 11 弗里德曼. 美.资本主义与自由.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第 128 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第 7 页,共 50 页 小正是利益相关者团体参与企业控制的依据,可以说资产越多,承担的风险越大, 他们所得到的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就应该越大,那么他们拥有的企业所有 权就应该越大,这也为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提供了可参考的衡量方法。 2.3.2.2 利益相关者的核心内容 2.3.2.2 利益相关者的核心内容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 。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企业是与相互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雇员、顾客、供应商、债权人、政府 和社区)相互联系的一个结合体,它有责任和义务为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创造财富。 所以,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要为股东谋求利润最大化,而且也要为其他的利益相 关者创造有益的利益。 2.3.2.3 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2.3.2.3 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盈利,这也是企业经营的目 标。企业经营的目标经历了以下几种观点的变化: 1.利润最大化。利润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资本投入 的多少、没有考虑资本的时间价值、没有考虑到所获利润承担的风险,指标存在一 定片面性; 2.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盈余最大化。比上一指标全面,但也存在缺陷,没 有考虑风险因素、没有考虑时间价值; 3.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从企业自身来讲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指 标; 4.现代企业还要考虑其作为社会组成部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应该将企业及 社会价值最大化作为其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的统一。 各经济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要受到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的制 约,不能无限度地任意扩展而侵犯其它经济利益主体的利益,否则合约所约定的条 款就会遭到破坏,企业就会从新组合,签订新的合约,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利益 主体。 股东在企业只是承担有限的责任(风险) ,而且股东所承担的这种风险可以普 遍通过投资的多样化来化解,因为他们可以将持有公司股份作为其总投资中一个组 成部分。那么剩余风险已经转移给了经营者、员工、债权人和其他人,他们可能承 担了比股东更大的风险。所以企业应该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而不应该仅 仅是为股东的利益服务。知识经济的兴起,“资本雇佣劳动”的观点正在向“劳动 雇佣资本”的观点转化,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经理分享制、员工持股制已在许多 企业中推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取代股东利益最大化,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 然选择。 除以上两种理论外,还有其它几种用来解释企业社会责任的主流理论,比如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第 8 页,共 50 页 业的资源观(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以及企业理论(theory of the firm)等。最早使用企业的资源观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是 hart(1995),他认为, 对某些产业以及公司来讲,用在环境投资上的社会责任可以构成企业持续竞争力的 一种重要资源或者能力。mc williams, van fleet 和 cory(2002)运用同样的理论 得出,企业社会责任这种企业策略行为可以被用于建立并且提升可持续的竞争优 势。运用企业理论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企业社会 责任是企业用来吸引那些有社会责任感的消费群体,企业在提供公共品的同时其实 就是在实施他们的市场/商业策略。”(baron,2001).而针对消费者在面临私人品 和公共品时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information asymmetry) , fedderson 和 gillgan (2001)就认为:那些非政府机构(ngo)在消费者降低企业社会责任实施过程中的 信息不对称程度,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有些学者如 waldman, siegel 和 javidan 则强调了“ceo 的领导能力在企业社会责任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个 更加有头脑有眼光的 ceo 一般会更倾向于实施那些策略性的社会责任行为。” mc willams 和 siegel(2001)对企业社会责任从需求、供给角度进行了成本、 收益的定量分析,从而推算出了最优的社会责任水平。另外一些学者也通过其它一 些 理 论 来 试 图 解 释 企 业 的 社 会 责 任 , 比 如 donaldson(1990) 的 管 家 理 论 (stewardship theory) 就认为, 管理者有道义上的责任去做“正确的事” (do the right thing) ,而这时就不用考虑这类行为会不会影响企业绩效。jennings 和 zandbergen(1995)用制度分析方法,强调了制度对社会责任企业要形成一个可持续 发展的组织(ecologically sustainable)当中所起的作用。 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企业社会责任无疑是一种制度安排。制度通过提供一 系列的规则以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约束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减少环境中的 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进而保护产权,增进生产性活动。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 式制度。 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我们称之为“硬约束”。 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行为规则,具体包括价值信念、 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形式,我们称之为“软约束”。如果 企业社会责任放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那么很显然,企业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则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 2.4 企业社会责任的应用模型及标准 2.4.1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 企业社会责任的应用模型及标准 2.4.1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 卡罗尔于 1991 年年对企业社会责任类别模型进行了更改,把自觉责任改为慈 善资任,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如图 2-1 所示。这个模型概括了企业社会责 任中的多个纬度比较全面因而被学者们广泛引用。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表明企业不 仅需要为股东创造利润也需要遵守法律、承担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最终做一个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第 9 页,共 50 页 的企业公民。 图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 12 经济责任。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其基本作用是通过生产满足消费 者和社会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来赚取利润。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是企业创立的直接目的 是企业继续存在的动力。没有经济责任对企业谈其他责任都没有意义。卡罗尔给出 了经济责任的几个重要方面。企业在每股利润最大化原则下运作,追求尽可能多的 利润,保持竞争优势,保持较高的运作效率,成功企业是能获得持续利润的企业。 法律资任。企业不仅需要为股东创造最大利润同时还需要在法律和法规下运 作。包括在法规定和政府期望下运作,遵守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法规,企业是遵守法 律的企业公民,成功企业是履行了其法律责任的企业,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至少 满足了最低的法律要求。 道德伦理责任。道德伦理责任“包括反映消费者、员工、股东和社区认为是正 确的、正义的或保证利益相关者道德权利的标准、规范和期望” 。社会对企业的道 德要求与期望都先于相应法律条文的产生,例如环境保护、消费者权利方面的社会 期望等都早于环境和消费者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所以,道德伦理责任是社会价值 和社会期望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这些社会道德观念还没有形成法律但是人们期望企 业能够遵守的规范, 这些规范走在了法律的前面是要求企业能够自觉遵守的。 当然, 因为没有形成具体法律条例,可能还存在一定争议。 所以,企业在实践上也缺乏 具体的操作指导。伦理责任对法律责任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例如过去几十年的伦理运 动已经导致一些伦理责任变成法律资任。伦理责任不断地推动着法律责任的扩展、 12 carroll, archie b. 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 (j) business horizons, 1991, 34(4). 经济责任 赚取利润 其他责任的基础 法律责任 遵守法律,法律是正确与错误的社会标准 按照游戏规则行事 道德伦理责任 有义务做正确、正义和公平 的事情。避免伤害 公益慈善责任 做一个好的企业公 民,关心社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第 10 页,共 50 页 扩大,伦理责任也在扩大对企业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期望。 公益慈善资任。公益慈善责任“包括为成为一个社会期望的好企业公民而做的 一系列活动” ,是企业自愿和自由决定承担的活动。例如企业对艺术、教育和社区 的捐助。慈善责任与伦理责任的区别是慈善责任不在伦理的范围内,企业不做公益 慈善责任也不会被社会认为违反了道德或者伦理规范。慈善责任虽然也被社会所期 待但是它没有其他三个责任重要。 2.4.22.4.2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 2.4.2.1 sa8000 标准的提出 2.4.2.1 sa8000 标准的提出 社 会 责 任 国 际 标 准 体 系 (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简称 sa8000) 是一种基于国际劳工组织宪章(ilo 宪章) 、联合国儿童 权利公约、世界人权宣言而制定的,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 容的管理标准体系。 1997 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c1: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了 sa8000 社会责 任国际标准,它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 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sa8000 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模的 公司。其依据与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及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一样,是一套可 被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之国际标准。 sa8000 颁布后,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很快获得了广泛支持。些大 购销商都极力促使此标准的实施,国际知名的认证机构,如 sgs、bvqx、dnv、ul、 its 等,已向 cepaa 提出申请,正式开展 sa8000 认证业务。 经过认证的公司会获得证书,并有权在公司介绍手册和公司信笺抬头处印上 sgsics 认证标志和 cepaa 标志。此外,它们还可得到 sa8000 证书的副本用于促 销。欧洲在推行 sa8000 上走在前列,美国紧随其后。欧美地区的采购商对该标准 已相当熟悉。目前全球大的采购集团非常青睐有 sa8000 认证企业的产品,这迫使 很多企业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申请与维护这一认证体系,这无疑会大大增 加参与认证公司的经营成本。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劳工成本虽然是其最大的比较优 势,但国际认证的社会壁垒大大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 sa8000 作为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个认证体系,不仅明确了社会责任规范,而且也 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体系要求。将社会责任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规范组织尤其是企业的道德行为, 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 保障劳工权益。 尽管 sa8000 的宗旨是好的,但是在关税和一般非关税壁垒不断被削减的今天,非常容易被贸易 保护主义者所利用, 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有力工具。 实际上, 某些贸易保护主义者已与人权组织联手,以 sa8000 的名义,对发展中国家的纺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第 11 页,共 50 页 品服装、鞋类、玩具及皮制品、小家电等行业的出口进行全方位的限制。如国外一 些人权机构经常借此对进口商施加压力,要求其进口获得 sa8000 认证的企业生产 的产品;还有一些社会团体也要求限制进口达不到劳工标准要求的企业所生产的产 品。我国作为纺织品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大国,经济发展水 平低,对劳工的保护虽已开始并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差 较大,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一旦被要求实施 sa8000,则原有的竞争优势将大打折扣 或者不复存在。 2.4.2.2 sa8000 标准主要内容 2.4.2.2 sa8000 标准主要内容 1.有关核心劳工标准 (1)童工。公司不应使用或者支持使用童工,应与其他人员或利益团体采取 必要的措施确保儿童和应受当地义务教育的青少年的教育,不得将其置于不安全或 不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下。 (2)强迫性劳动。公司不得使用或支持使用强迫性劳动,也不得要求员工在 受雇起始时交纳“押金”或寄存身份证件。 (3)自由权。公司应尊重所有员工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 (4)歧视。公司不得因种族、社会阶层、国籍、宗教、残疾、性别、性取向、 工会会员或政治归属等而对员工在聘用、报酬、训练、升职、退休等方面有歧视行 为;公司不能允许强迫性、虐待性或剥削性的性侵扰行为,包括姿势、语言和身体 的接触。 (5)惩戒性措施。公司不得从事或支持体罚、精神或肉体胁迫以及言语侮辱。 2.工时与工资 (1)公司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经常要求员工一周工作超过 48 小时,并且每 7 天至少应有一天休假;每周加班时间不超过 12 小时,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及短期业 务需要时不得要求加班;且应保证加班能获得额外津贴。 (2)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应低于法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并且必须足以 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并以员工方便的形式如现金或支票支付;对工资的扣除不能 是惩罚性的;应保证不采取纯劳务性质的合约安排或虚假的学徒工制度以规避有关 法律所规定的对员工应尽的义务。 3.健康与安全 公司应具备避免各种工业与特定危害的知识,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 境,采取足够的措施,降低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尽量防止意外或健康伤害的发生; 为所有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包括干净的浴室、洁净安全的宿舍、卫生的 食品存储设备等。 4.管理系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第 12 页,共 50 页 公司高管层应根据本标准制定符合社会责任与劳工条件的公司政策,并对此定 期审核;委派专职的资深管理代表具体负责,同时让非管理阶层自选一名代表与其 沟通;建立适当的程序,证明所选择的供应商与分包商均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2.4.2.3 sa8000 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积极意义 2.4.2.3 sa8000 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积极意义 sa8000 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国际性贸易标准,其宗旨是“赋予市场经济 以人道主义” ,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关注并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要求企 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承担对企业生产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有关责任。 13 sa8000 在我国引起关注并非偶然。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企业的劳工问题如非法 雇佣童工排法使用未成年工、收取职工押金、扣押身份证和限制人身自由、侮辱体 罚工人、超时加班加点、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不依法支付加班费、社会保险覆 盖率低以及劳动安全、生活条件、就业歧视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中国出口产品长期以来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低。价格低源于成本低,而成 本低源于中国丰富的、供过于求的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低廉反映在某些地方 就是工人长期加班加点,没有加班费、福利、医疗、养老保险等;有些企业工作条 件极其艰苦,1 人上厕所都成问题;有些小企业大量拖欠民下工资,民工有时不得 不采取一些极端行为以讨回自己应得的“血汗钱” 。虽然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多次指示要提高工人最低工资标准,节假日加班应付三倍于平时的报酬,严肃查处 非法雇佣童工以及拖欠工人工资等问题,但一些企业,特别是地方上的一些服装、 玩具、纺织、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并没有很好地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政府的 规定,保护工人的合法权利依然任重道远。 sa8000 的提出就是将抽象的道德与精神指标化, 将容易被企业忽视的员工福利 问题具体化,对员工的基本权益给予了制度上的保障,虽然在短期来看,它增加了 企业的经营成本,削弱了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进而影响了我国很多劳动密集型 企业诸如服装、玩具、纺织、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我国很多出口企业造成了 巨大的影响,很多不符合标准的企业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然而 sa8000 所带来的 并不只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sa8000 认证的实施和介入,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 诸多积极的影响:首先,它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更好的完善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理 念,强化员工的福利观念,加强对员工权益的保护;其次,它将抽象的道德与精神 予以指标化管理,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的完善对于员工的激励机制,可以在保障员 工权益的基础上更好的改善企业与员工的劳资关系,增进企业员工的归属感,更大 程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人才的保持和引进,更好的提升企业的士气;最 后,sa8000 的认证和实施有利于维护我国企业的社会和品牌形象,有助于企业更好 13黎友焕. sa8000 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第 13 页,共 50 页 的进入国际舞台,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赢得国际市场消费者的青睐,更大 限度地争取国际份额, 进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第 14 页,共 50 页 3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与社会责任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与社会责任 3.1 企业发展阶段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3.1 企业发展阶段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生命周期,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生命周期如同 一双无形的巨手,始终左右着企业发展的轨迹。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也像生命体一样,经历了由盛到衰,从生到死的过 程。最早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概念的是马森海尔(mason haire),二十世纪五十 年代中期他提出可以用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的观点来看待企业,企业的发展也符合 生物学中的成长曲线。mason haire 之后的学者 j.w gardner 进一步指出,企业和 人及其他生物一样,也有一个生命周期,但与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相比,企业的生 命周期具有其特殊。在他们之后众多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了研究,并在 1970 年 代和 1980 年代达到繁荣,国外学者伊查克艾迪斯(ichak adizes)根据企业的 灵活性和可控性的内部关系对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定义,认为一个完整的企业生命 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十个时期,成长阶段,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 成熟阶段,包括盛年期、稳定期;老化阶段,包括贵族期、内耗期、死亡期。我国 学者多数倾向于谢科范、罗险峰的学说,认为企业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企 业新生期、企业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衰退期。 从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历 新生、成长、成熟、衰退的四个过程,而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也有了很好 的诠释,在这个企业发展生存的周期中,企业无论从规模水平、管理水平、综合实 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特点和能力都有所不同, 我们不能强求一个企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就完成其全面的社会责任,也不能容忍企 业在发展成熟后对社会责任的不予理睬,造成责任缺失,导致企业过早的进入衰退 期。 3.2 企业的规模实力与企业社会责任能力的关系 3.2 企业的规模实力与企业社会责任能力的关系 国内外大多学者认为企业规模的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会采取不 同的态度。通常大企业更具有接受、甚至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倾向;而中小企业更 具有追求短期利益的冲动,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甚至还会不惜将某些利益相关者 的利益置于不顾。本文认为,大规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析卷人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附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骨科护理学选择题试题与答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评估与流通政策法规解读与应对策略报告
- 2025年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与教学效果评估策略报告
- 解析卷福建省永安市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章节训练试题
- 养老服务协议范本
- 威海市编导岗位国企招聘笔试题
- 2025地形图保密承诺合同涉及国家重要交通线路规划
- 2025版智慧城市照明系统日常维护及升级合同
- 2025版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软件销售与技术服务协议
- 可视喉镜培训课件
- 《怎样听课评课》课件
- DB64+1841-2022+养老机构分级护理服务规范
- 《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一讲
- OBE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反向思路初探
- GB 24541-2022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
- 智慧产业园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 国王的恩赐-传奇-任务全书
- 资产负债表(个体工商户)
- 植物生产与环境单元一PPT
- 水浒人物介绍-鲁智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