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管理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管理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管理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管理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管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管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士学位论文 iii 摘 要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逐渐 加快。利率市场化意味着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的资金价格利率,不再是一陈不变 的,而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上下波动。 利率的上下波动增加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经营效益 及综合竞争力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商业银行必须正视现实,转变观念,将利 率波动融汇于向客户开发的各种产品中。 利率商品是具有流通转让特性,包含多种选择权利的利率产品。这些选择权 除资金使用权外,有可回售权,可赎回权,可转换权,利率形式变动权,利率执 行行为选择权,本金大小变动权等。利率商品是由利率产品演化而来的,是在利 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参与交易的,标明金额、期限、利率标准及交易双方 权利义务的可流通的利率产品。 利率商品具有与实物商品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可交换流通性,使用价值和价 值,但它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消费,而是用来规避风险,赢得规模和收益。利率 商品还具有一些不同于实物商品的个性,它是资本商品,为剩余价值的创造提供 物质或技术条件;是风险转换商品,衍生类利率商品可以防范商业银行和客户资 产或负债的利率风险,资金类利率商品,可以转换或分散项目风险;利率商品价 格是体现收益和风险的轴心,利率商品供应者和需求者主要对利率商品收益率进 行讨价还价,无论是利率商品供应者,还是利率商品需求者,都希望获得最大收 益,承担最小风险。 利率商品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利率商品收益率作为利率商品的统 一价值或价格形式,可以克服利率商品受本金、期限、风险、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可以克服利率商品因其所包含的权利不同而形成的价值大小差异的影响, 从而为利率商品的分析研究奠定一个统一平台, 为利率商品的供应者和需求者 (投 资者)确定评判利率商品成本和收益的统一标准。 利率商品市场是利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分为一级市 场和二级市场。按交易完成的时间跨度来分,分为即期利率商品市场和远期利率 商品市场。按参与者不同,从商业银行角度,分为负债型利率商品市场、资产型 利率商品市场以及资产负债型利率商品市场。从包含的权利划分,分为单权利利 率商品市场和多权利利率商品市场。按付款方式,站在利率商品供应者角度,分 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管理研究 iv 为到期本息一次性支付的利率商品市场和本息逐期支付的利率商品市场;站在需 求者角度,分为期初本金一次性支付和本金逐期增减利率商品市场。本金逐期增 减,可以是本金有规律的逐期增减,也可以是本金无规律的逐期增减。 商业银行在利率商品市场上主要以供应者身份出现,因为商业银行主要是资 金的需求者。影响商业银行利率商品供应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商品价格,商业银 行发展规模及目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市场利率波动幅度等。 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性”统一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然而“三性” 有时又互相对立。围绕“三性”统一,商业银行发展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 及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个阶段,但由于各个阶段具体的经营环境及平衡“三性” 所操作的工具不同,商业银行“三性”并没有得到较好的统一。而利率商品在平 衡“三性”关系时具有调整更灵活方便、价格更具弹性、风险控制更全面等优势 和特点,因此效果较为理想。这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选择,是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 营第一律。 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 高的过程,同时也是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程度加深,资金的数量、期限、收 益、风险四要素相分离的过程。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中,资金所有权与使用 权从结合到分离,再到最后结合,中间要经过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过程, 产生不同的收益和遭遇不同风险。商业银行经营利率商品,不仅使资产负债能够 在市场流动,而且对资产负债经营中的风险能进行量化,并赋予各种权利规避风 险,从而使资金的数量、期限、收益、风险四要素相分离。这样,既扩大了商业 银行资金来源的渠道,又降低了风险,提高了收益。这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第二律: 资金的数量、期限、收益、风险四要素相分离规律。 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第三律是利率商品经营与宏观调控相结合规律。商业 银行利率商品经营与政府宏观调控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 营对货币供应量、社会投资规模及国民经济增长等产生影响,而政府宏观调控决 定基准利率、市场资金的宽松程度等,对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形成制约。因此, 政府宏观调控不仅要考虑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产生的影响,而且要考虑政府宏 观调控措施的出台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效果;商业银行在进行利率商品经营时 要深入分析宏观政策走向,把握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变动趋势。 商业银行经营必须面向客户,不断发现客户需求,创造客户需求,满足客户 需求,而利率商品中包含的权利就是客户需求的反映。因此商业银行利率商品创 新的过程,就是不断赋予利率商品更多权利的过程。利率商品中最基本的权利是 资金的使用权,包括实实在在的资金使用权和名义资金的使用权,赋予利率商品 更多的权利就是在资金使用权的基础上根据客户获取收益和防范风险需要,从资 金使用所涉及的资金的数量、让渡的方式、利率表现形式、资金偿还方式、抵押 博士学位论文 v 或担保状况五个权责关系方面嵌入各种权利。 论文从利率商品的商品属性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商业银行资 产负债管理理论、货币供需理论及金融工程理论和方法,通过定性分析、数学推 算和模型建立,对利率商品特征、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规律及利率商品创新进 行了独到的、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文章分为 8 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回答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问题。第 一个方面主要回答利率商品涵义、价值及市场等一些基本性问题。第二个方面详 细阐述了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的“二结合” 、 “三统一” 、 “四分离”规律, 提出利率商品经营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选择,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同时回答了商业 银行如何遵循这三个规律进行经营。第三方面的实质是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向 纵深的发展,它交给了利率商品经营者一把钥匙,告诉其如何根据市场发展和客 户需求去创新利率商品品种,拓展利率商品市场。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组合权利凭证;资产负债管理;金融工程 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管理研究 vi abstract with the deep boost of ou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pace of the reform of rmb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rl) is been accelerated gradually. what does the irl really mean is that the interest rate the operation fund price of our commercial banks is not unalterable again, it will be fluctuated according to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in the fund market on the basis of benchmark. the fluctuation of the interest rate increase the operation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it will affect the operation scale and profit, comprehensive competi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deeply. therefore, the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face the reality and change the concept in order to transmit the operation of interest rate from instrumental operation into commercial operation. the interest rate commodity (irc) bear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irculation and transfer, it also include many products contain option and related to fund. these options comprise of repurchase, redeem, transfer, interest rate form change, interest rate executive behavior choose and principal size alteration etc except for the fund option. the irc is evolved from interest rate products, it is circulated interest rate product with the exchange attend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marked the amount, term, criterion, right and obligation of the two sides of deal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rl. the irc enjoy some specialty of real commodity, for example it can be exchanged and circulated, it also has use value and value, but the use of irc is not for consumption, is to avoid risk and gain scale merit. the irc also bears some difference between real commodity, it is capital commodity and provide physical and technical condition to create surplus value. it is the risk transformation commodity, the function of derivative irc is to keep away the interest rate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asset and liability of clients. moreover, the fund-based irc can transfer or diverse the risk bring by the project and owner. the price of irc is the axes to embody the profit and risk. the provider and demander of irc are to deal with the yield of irc. both the two sides want to gain the maximum yield and minimum risk. there are many sorts and forms of irc. the yield of irc act as the unite value or 博士学位论文 vii price, it can keep away the irc from the influences of principal, term, risk and market, especially the value differentia according to the vary options which contained by the irc. and thus establish a uniform platform to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irc, and a unite criterion for the provider and investor of irc to ascertain and estimate the cost and profit of irc. irc market is the summation of irc exchange relationship.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ier-one market and tier-two market by its development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time span of the exchange completion, there are spot irc market and forward irc market. from the point of commercial bank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liability-based market of irc, asset-based irc market and asset secondly, it expatiate the “two combination”, “three uniform”, “four separation” principles of the irc operation of our commercial banks in details, it bring forward that the irc operation is the operation choice of commercial banks, it is the necess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and respond the problem about how can commercial banks follow the three principles. the essential of the third area is that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irc oper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it also hand a key to the irc operator, to tell them how to innovate the variety of irc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clients, and to expand the market of irc.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interest rate commodity (irc); building-up voucher; assets-debt management;finance works 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管理研究 x 插图索引 图 2-1 人民币存款利率走势图15 图 2-2 人民币贷款利率走势图16 图 2-3 央行基准利率走势图16 图 2-4 人民币存贷款利差走势图16 图 3.1 市场利率二叉树模型35 图 3.2 结点 x 二叉树模型38 图 4.1 利率商品供应线52 图 4.2 利率商品供应线的水平移动53 图 4.3 利率商品需求线55 图 4.4 利率商品需求线的水平移动56 图 4.5 利率商品市场的均衡()57 图 4.6 利率商品市场的均衡()58 图 4.7 利率商品市场的均衡()58 图 4.8 利率商品市场的均衡()59 图 6.1 负债水平既定前提下风险、收益与贷款量之间关系图().92 图 6.2 负债水平变动前提下风险、收益与贷款量之间关系图().93 图 8.1 风险规避者的效用函数.126 图 8.2 风险爱好者的效用函数.126 图 8.3 风险中立者的效用函数.126 图 8.4 不同投资者风险规避程度的差别.127 博士学位论文 xi 附表索引 表 5.1 银行日的资产负债表70 表 5.2 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对照表70 表 5.3 a 银行 2002 年底资产负债表71 表 5.4 a 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71 表 5.5 人民币业务利率敏感性缺口表72 表 5.6 银行资产负债表(简化)75 表 6.1 负债水平变化的前提下风险、收益与贷款量之间关系表().92 表 6.2 负债水平变化的前提下风险、收益与贷款量之间关系表().92 表 7.1 美国、日本利率与 gdp 之间关系106 表 7.2 1978-1999 年中国 gdp 增长率、通货膨胀率、1 年期存款利率、1 年期实 际利率变动情况表107 表附录 b-1 个人及单位存款利率变动表141 表附录 b-2 同业存款利率变动表142 表附录 b-3 金融机构存放央行存款利率变动表143 表附录 b-4 通知存款利率变动表.144 表附录 b-5 美元存款利率变动表.145 表附录 b-6 港元存款利率变动表.146 表附录 b-7 人民币贷款利率变动表.147 表附录 b-8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商业性)变动表148 表附录 b-9 央行贷款利率变动表.149 表附录 b-10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月度加权平均利率.150 表附录 b-11 美元贷款利率变动表.151 表附录 b-12 人民币存贷款利差变动表.152 湖湖 南南 大大 学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博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导 论 1.1 问题提出 利率是影响现代经济生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社会的总供给、总 需求及其供需的平衡状态,而且也影响着构成社会整体的微观经济主体的运行。 商业银行,作为这千千万万微观经济主体的一分子,利率不仅影响它的投入产出 及经营效益,而且也给它的经营带来风险,利率影响商业银行运行的整个过程。 利率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这其中既有对中国商业银行 定位的问题,又有利率的作用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没有中央银行和商业 银行之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全国大一统的银行,既履行中央银行职能,又经营 工商企业信贷,银行的定位不清,资金在银行运行中的作用就无足轻重。事实上, 银行作为政府的附属,资金虽然是银行操作的主要对象,但银行既不考虑资金投 入的成本,也不考虑资金产出的效益,资金的价格利率,几年,甚至几十年 一陈不变,资金给银行经营带来的风险又从何谈起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金融体制改革。随 着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地位的确立和职能的履行,工、农、中、建四大国 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加之一些新设立的商业银行,中国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 心,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格局。从 1993 年下半年开始,四大国有商 业银行又分离了政策性业务,从此中国商业银行逐渐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金融企业。资金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要素,对商业银 行经营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国是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时代走 过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中国国 民经济重要经济杠杆的利率,一直由政府控制,没有发挥资金价格的作用。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经营资金的商业银行,利率并没有作为他操作的主要手段, 他操作的只是资金的躯壳,而不是资金的本质和灵魂,利率不能成为商业银行调 节支出和收入的主要杠杆,同时商业银行也不必担心利率的波动会给自己的经营 带来风险。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的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 渐提上了议事日程,并有步聚地向前推进。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商业银行经营的资 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管理研究 2 金价格利率,要以中央银行确定的基准利率为轴心,根据资金市场供需状况 上下波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不再是资 金的躯壳,必须把住资金运动的实质,即利率的特点及其运行规律,唯有此,商 业银行才能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效益。首先,从资金的来源来看,商业银行除 了传统的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品种外, 必须在资金的价格上作文章,将利率运用到竞争的价格策略或品种创新之中。其 次,从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来看,利率市场化,拓宽了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渠道, 而且根据资金运用对象的不同,通过实行差别化策略,丰富了资金运用的层面, 当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技术难度。但不管是资金运用量的扩大还是程 度的加深,商业银行必须将利率波动贯穿于向客户推出的产品中,这种产品越有 市场,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就越成功。第三,从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整个过程来看, 这实质又是一个资源的开发运用过程,这里的资源就是资金,这个过程不仅涉及 到前述的资源开发过程和资源运用过程,而且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资金的可偿还 性,还涉及到资源从开发到运用的整个过程的顺畅程度,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可持 续发展。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上下波动不仅影响接受商业银行产品的客户利益, 从而间接地影响商业银行利益,而且影响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成本和收益,当利 率波动造成的影响足够大时,如果危及商业银行客户的生存和发展,就会使商业 银行资源开发运用的整个过程发生中断,运用出去的资金收不回来;如果给商业 银行自身带来较大风险,就会削弱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降低其市场竞争力,最 终给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无论从保护商业银行客户利益角 度出发,还是从维护商业银行自身利益考虑,如果商业银行设计推出的产品,当 市场利率朝着不利的方向变动时,能够迅速易手,化不利为有利,这样商业银行 不仅稳固了客户基础,而且也防范了自身经营面临的风险64。 因此,利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资金时,不仅要把握利率的特点 和运行规律,而且要把利率波动融汇于商业银行向客户开发的各种产品中,从而 使这种产品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方便地易手,这种产品 就是利率商品。它不仅能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量,提高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以防 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与实物商品一样,利率商品也属于商品范畴,但属性不同,市场主体不同, 市场的性质也不一样,因此,它们必然有着不同的市场运行特征及规律,即它们 有不同的市场供求,不同的供求关系,不同的影响供求的因素,不同的市场价格 决定机制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市场运行规则。如此等等,无不要求商业银行 在利率商品经营中,采用不同于实物商品经营的策略和方法,任何照搬实物商品 经营的行为,都是置利率商品经营于死地。 作者是一名在建设银行工作多年的高级管理人员,长期从事商业银行资金经 博士学位论文 3 营和管理。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理论探讨,使作者认识到资金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 地位和作用。面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潮流,作者深深地感到利率对商业银行经营 的影响,同时它也将成为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对的重大课题。2001 年 2 月 份,作者向中国投资学会申请了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研究课题 ,得到了批 准;3 月份,作者又参加了湖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有关利率风险防范的研究 。因 此,将利率商品的经营作为作者的博士论文选题,不仅是作者多年实践和研究的 结果,而且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也具指导价值。 中国商业银行进行利率商品经营,可以适应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转变 观念,提高自身的金融创新能力,丰富自己的产品,扩大业务范围,迎合利率市 场化条件下客户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可以缩短中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在 经营品种、手段及服务水平上的差距,提高民族银行业的竞争力;由于利率、汇 率的变化可以相互转变, 在中国已加入 wto,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 中国商业银行进行利率商品经营,可以化解由于利率波动产生的金融风险,同时 也可以借助不断发展的利率商品市场,消化不良资产,维护金融体系安全;此外, 中国商业银行进行利率商品经营,在经营中进行利率研究,可以预测、把握汇率、 利率变动以及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给中国宏观调控产生的影响,为政府的宏观 决策提供借鉴。 1.2 文献综述 如上所述,把利率波动融汇于商业银行向客户开发的各种产品中,这是中国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所逼,也是作者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尝试。虽然早在 300 多 年前,巴本(n.barbon,1690)在他的贸易论中就首次提出了利率概念,并把 重点放在利率的决定上,但时过境迁,况且利率的决定和利率商品的经营不是同 一层次的内容。把利率波动融汇于商业银行向客户开发的各种产品中,决不是概 念的简单转换,它表明了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意味着人类社会经济正不断地向 前发展,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把利率波动融汇于商业银行向客户开发 的各种产品中,把利率商品作为交换的对象,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且还会把市场经济引入一个高度发达的境地。 利率商品作为一种市场交易物,应该有它的价格决定机制,同时通过市场主 体的参与,将这种价格及价格决定机制在市场主体中传递并产生影响,市场主体 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这种影响, 从而利率商品的价格积极或消极地影响市场主体 (包 括潜在市场主体)的行为。按照这种思路,利率理论可分为利率决定理论和利率 作用理论。 课题编号为 ccbhn2001008,作者担任课题组长。 课题题目为开放型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中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为课题组负责人之一。 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管理研究 4 1.2.1 利率决定理论 从利率决定理论的发展来看,一般以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 资金利率理论、is-lm 利率分析及当代动态的利率模型这几种理论为主,这些理 论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利率是如何决定的。 早于古典利率理论的理论对古典利率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该理论认为 利率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所决定。但研究不深刻,即在论述利率由借贷资本供求 决定时,未能深入地去探讨究竟是哪些因素对资本的供求产生影响。古典利率理 论深入回答了上述问题。对古典利率理论发展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主要有庞巴维克 (bhm-bawerk,1889)、马歇尔(amarshall,1890)、庇古(a.c.pigou,1920)、魏克赛尔 (k.wicksell,1898)、费雪(i.fisher,1930)等。古典利率理论的共旨就是利率由储蓄和 投资的均衡点所决定,然而每个作者的侧重点不同。 庞巴维克基于迂回生产说,认为利息产生于人们对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主观 评价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于迂回生产时间的长短,而迂回生产时间的长短又主 要取决于生活基金总量(社会资本总量) 、社会资本总量与劳动者数量的关系、生 产过程延长所带来的收益量三个因素,这也就是利率决定的三个因素。在一个社 会中,生活基金越少,为生活基金所赡养的劳动者数量越多,生产过程延长所产 生的剩余收益越是增加,则利率就越高;相反,生活基金越多,劳动者数量越少, 剩余收益越是减少,则利率就越低1。 马歇尔用均衡分析方法阐述了利率是由储蓄和投资的共同作用而决定的。在 进一步分析决定储蓄和投资的原因时,他提出了等待说与资本收益说,认为利息 是人们等待的报酬,等待其实质就是储蓄,资本的供给也就为等待这一因素所支 配,对资本的需求是源于资本所具有的生产力,人们之所以愿意对所借资本支付 利息,因为在对资本使用时,资本能提供服务而带来收益2。如果利率上升,储蓄 额就会增加,资本需求就越少;如果利率下降,储蓄额就会减少,资本需求就越 大。马歇尔通过均衡分析方法,将利率、储蓄和投资三者结合起来,得出的利率 决定于储蓄与投资均衡点的结论为古典利率理论的首创者。但马歇尔在分析货币 供求变动对利率影响时,是以货币利率与实物利率相比,主张实物利率为均衡利 率的观点。而关于货币是如何影响利率,以及通过什么渠道影响利率时未能有具 体的论述。 魏克赛尔以其自然利率说为基础,首先他认为,自然利率是对物价完全保持 中立,既不使物价上涨,也不使物价下降的利率;它与不用货币交易而以自然形 态的实物资本进行借贷时为其需求与供给所决定的利率恰恰相等。接着在论及货 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的关系、货币是如何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经济时,有其独到的 见解。魏克赛尔认为,自然利率是一种均衡利率,货币利率是市场中所形成的实 博士学位论文 5 际利率,若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一致,货币就是中立的,货币对经济就不产生 影响,此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但是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经常不一致,这样经济 就会出现波动,并表现在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或下跌上。为使物价稳定及保持经 济的均衡,银行应根据物价的变动对货币利率进行调节,在物价上升时提高银行 利率,物价下落时降低银行利率,物价没有进一步变动则维持原有的利率水平, 以使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一致3。 费雪在论述利率决定问题时,提出了时间偏好说和投资机会说,他认为,利 率只是现在财货与将来财货进行交换时的一种贴水,有一部分是由主观因素(边 际欲求的导数)决定的,即现在财货优于将来财货的边际偏好。这种偏好叫做时 间偏好, 或者叫做人性不耐。 决定利率的另一主要部分是客观因素, 即投资机会4。 对于财货的偏好,并不是偏好财货本身,而是偏好财货所能产生的预期收入。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期收入越少,尽早获取收入的不耐程度就越大。由于 人性不耐存在很大差别,而这些相异的不耐程度如通过借贷市场和投资行为来调 节收入流量就决定了市场利率水平。决定利率的客观因素就是投资机会,当利率 较高时,投资者必然选择生产周期较短的投资机会;相反,当利率较低时,投资 者就会进行生产周期较长的投资。费雪关于利率决定的论述,同样是利率决定于 资本的供给和需求,而人们的时间偏好和投资者的投资机会又是决定资本供求的 因素。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以庞巴维克、马歇尔、魏克赛尔、费雪等为代表的古 典利率理论是一种实物利率理论,强调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但忽视了货币因素的影响。按照古典利率理论所说的正常储蓄随利率的上升而增 加,如果由于货币数量增加,货币购买力下降而形成的“强迫储蓄”则随货币数 量变动而变动,并且与利率成反函数关系,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凯恩斯(j.m.keynes,1936)在否定了古典利率理论之后建立了货币利率理论。 他指出,利率是由货币数量和流动偏好两个因素所决定,即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 求。货币的供给基本上为一国的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的需求则取决于人们对货 币流动性的偏好,后者又由人们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所决定5。但凯 恩斯的利率理论也存在不足,他把利率仅仅看作是一种货币现象,忽视了利率决 定的实际因素;把金融资产仅仅归结为对货币和债券的选择,即人们在利率下降 时通过出售债券而持有更多的货币,在利率上升时则用货币来购买债券。其实, 现实的金融市场远非如此。此外,用流动性偏好来解释利率的决定也存在不足,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以定期存款或短期国库券形式持有资金,不仅能获得利 息,而且也具有流动性。 罗柏森 (d.h.robetson,1937) 、 俄林 (b.ohlin,1937) 、 霍曲莱 (r.g.hawtrery,1928) 等经济学家对凯恩斯利率理论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利率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货币 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管理研究 6 现象,并不由货币的供求所决定,而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所决定。 罗柏森认为,利率为可贷资金之市场价格,其高低由可贷资金的供求所决定。 可贷资金供给来源主要是:当期的储蓄;固定资产的折现,即过去储蓄的转化; 净负窖藏;银行贷款的净增额,即银行体系所制造的货币净增量。可贷资金的需 求主要取决于当期的投资;固定资产的重置;以及新增加的窖藏资金。 在可贷资金供求决定利率理论的形成中,俄林与罗柏森不同,他以信用的供 给和需求取代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认为市场利率水平由信用的总供给和总需 求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决定。信用的总供给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信用供给的净额, 即某些公众所欲增加的债券等资产的持有额与某些公众所欲减少的债券等资产持 有额之差。信用的总需求是一定时期内信用需求的净额,即整个社会新增的债券 等资产的数额与到期的债券等资产的数额之差。勒纳(a.p.lerner,1938)综合了罗 柏森与俄林的理点,形成了可贷资金理论,提出利率由可贷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 可贷资金供给来自储蓄、银行信用和反窖藏,需求来自投资、反储蓄和窖藏,均 衡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即实物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但资金总供求的均衡并不意味着实物市场和货币市场两市场的同时均衡,在一般 情况下,均衡利率与储蓄投资所决定的实物利率并不一致,均衡利率或是高于实 物利率,或是低于实物利率,这可通过两市场的调节使其趋于一致。 可贷资金理论克服了古典利率理论和凯恩斯货币利率理论的不足,综合了实 物因素和货币因素,但没有考虑到国民收入变动对利率的影响,还有就是这一利 率缺乏稳定性,因为在实物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时,二者的差额刚 好相等只是偶然的或者是暂时的。 以希克斯(j.r.hicks,1939) 、汉森(a.h.hanson,1949)为首的新古典综合学 派综合了凯恩斯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在分析中引入了国民收入这一重要因素, 提出了 islm 分析方法和模型。 希克斯认为,货币需求不仅受利率变动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收入变动的影响, 投资与储蓄也是如此。他在分析利率决定时,把储蓄与投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 给四个因素放在同一均衡体系中加以考虑,提出了 isll 模型6。 同希克斯一样,汉森对凯恩斯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也进行了综合7, 并以希克斯的 isll 模型为基础, 将收入水平这一变量引入到货币需求函数的分 析中,建立了流动性偏好的收入函数,并由此得出一组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流动 性偏好曲线,形成了 islm 模型,此后这一模型得到了许多经济学的补充和发 展。 根据 islm 分析模型,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储蓄供给、投资需求、货币供给 和货币需求四个因素,因此,导致储蓄投资和货币供求变动的因素都将影响到利 率水平。 博士学位论文 7 但 islm 分析是以物价和工资不变作为前提的,实际上,某一因素的变化 必然会引起其他因素相应变化,所以新古典凯恩斯主义综合提出以后,多数 经济学家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古典模型的动态分析、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模型、凯 恩斯主义的动态分析模型,探讨在物价、工资变动的情况下利率如何决定的问题。 在古典模型的动态分析中,许多经济学家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引入 islm 中,价格变动成为一种内生变量,劳动的供求函数和生产函数决定了产出、就业 和实际工资水平,然后通过价格的变动调整 islm 曲线,决定利率水平。凯恩 斯主义的分析模型假定存在一个超额的劳动供给,生产函数决定就业水平,因此 当劳动供给一定时,劳动的需求曲线就决定实际工资 w/p,由于货币工资 w 为一 外生变量,所以价格水平也就确定了,这样利率就由 is 和 lm 曲线所决定。 在古典模型和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由于不存在一个完全的资本市场,只是以 一个投资需求函数来表示厂商的实际资本存量和合意资本存量的关系,因此,如 果资本边际收益与资本边际成本不一致时,他们也就无法对资本存量马上进行调 整。对此,经济学家托宾(tobin,1963)将厂商最优化问题引入到 islm 分析中, 用资本投入的任一边际需求等于每一时点上相应的实际成本代替前面的投资需求 函数。 1.2.2 利率作用理论 利率作用理论主要集中研究利率的变动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的影响,以及 利率变动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影响。 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在早期的货币数量论中已见端倪,在英国剑桥学派经 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关于货币需求的剑桥方程式pykmd=中,k 并不是一个常 数,它的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和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人们的收入和 财富及除货币外的各种资产的收益率或预期收益率发生变化时,k 必然随之而变 动。因此,无论在短期内还是从长期来看,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已充分认识 到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只是在他们的方程式中没有作进一步的展开而已,但 剑桥学派将货币流通速度当作常量。 凯恩斯放弃了剑桥学派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常量的观点,在就业、利息与 货币通论中,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类: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 机。利率水平对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具有重要影响,这一利率水平表现为当前利 率以及人们对利率变化的预期。尽管不同的投机者对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各不相 同,但从总体来看,当期利率水平越低,预期利率将上升的投机者就越多,那么 以货币形式持有其财富的投机者也就越多,结果货币的总需求就越大。相反,如 果当期利率水平越高,预期利率将下降的投机者就越多,货币的总需求就越少。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丰富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凯恩斯所 商业银行利率商品经营管理研究 8 提出的持有货币三个动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鲍莫 尔(baumol,1959)用存货理论8、托宾(tobin,1956)用资产选择理论9说明凯恩 斯的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不仅跟收入有联系,而且跟利率水平也有关。沃伦 (e.l.warren,1966)用立方公式10、托宾以效用最大化的资产选择理论说明利率 的变动将引起谨慎货币需求的变动。 关于利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的研究是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长期以 来西方经济学家是以货币供给变动如何影响利率水平作为研究的内容,认为在货 币供给和利率的关系中,货币供给是自变量,而利率则是随之而变动的因变量。 罗沙(r.v.rosa)认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变动将影响贷款人的市场行为, 从而影响银行信用可利用能力,进而影响货币供给。一般情况下,政府长期债券 利率上升,贷款人将把资金投资于这类债券,其结果是私人证券市场的价格必然 受到直接的影响,或者停止新的私人证券的发行而缩少资本市场的信用,或者随 政府债券利率的上升而提高私人证券的利率;反之,政府长期债券利率下降,贷 款人将购买非政府证券,其结果刚好相反。 在托宾的货币供给函数),(),(oidyfifbm=中,b 表示基础货币,f(i)表示 银行持有现金比率为证券投资与放款的利率的函数,f(y,id,o)表示社会公众持有的 通货比率为收入水平、银行存款利率和影响通货比率之外其他因素的函数。由此 可以看出利率对货币供给产生直接影响11。 弗里德曼(friedman,1962)和施瓦兹(schwartz,1963)通过对货币供给决定 的 分 析 阐 明 利 率 变 动 对 货 币 供 给 具 有 间 接 的 影 响 。 在 公 式 c d r d c d r d hmhm + + = 1 中,m 表示货币供给,其大小决定于高能货币 h 和货 币乘数 m 的乘积,d 表示商业银行存款,r 表示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c 表示非 银行的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他们认为,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之比决定于银行体系, 存款与通货之比决定于公众。虽然银行和公众无法决定各自的绝对量,但比率之 大小和变化却与经济主体的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利率、物价等因素正是通过经济 主体行为的改变而影响这两个比率的,进而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