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信息视角的企业网络组织协调机制的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信息视角的企业网络组织协调机制的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信息视角的企业网络组织协调机制的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信息视角的企业网络组织协调机制的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基于信息视角的企业网络组织协调机制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i 基于信息视角的企业网络组织协调机制的研究 摘要 基于信息视角的企业网络组织协调机制的研究 摘要 随着环境的变化及技术的进步,企业组织形态日益呈现出动态特性。各种企业网络 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并逐步取代了一些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网络组织突破了传统的单 一实体企业的限制,创造了企业之间的“专业化网络化”的合作模式,有效地整合了 企业的内外部资源,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如何对这种网络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给 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带来了挑战。网络组织中企业之间的分散性、独立性等特征,使 得网络组织中企业之间的协调比单一企业内的协调更加的复杂, 而传统的组织协调理论 很难对其做出有效的解释,因此,组织协调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发展。为了 充实这一研究领域,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 利用组织理论、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理论与方法,从信息视角入手,对网络组织中的协调 问题进行了以下研究。 首先,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提出了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其次,论文对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网络组织协调机制的研究现状进 行了回顾,并指出了现有理论的一些不足之处。 第三,从信息的角度,对“协调”这一被广为使用的概念进行理论界定,明确了协 调的本质。探讨了组织协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信息在协调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了企业组织的信息机制形态,提出了几种信息协调机制,从信息的角度回答了组织内部 如何进行协调。 第四,围绕网络组织定义、特征和运作模式等方面,对网络组织进行了概述。研究 了网络组织信息机制的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种基于信息的协调机制,并对 各种协调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别研究了网络组织两种主要运作模式的协调机制, 即核心企业型和自组织模式的协调机制。 最后,阐述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分析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研究的 内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关键词:信息,协调机制,网络组织,信息效率 abstract ii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network organization reaseach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uccessively changing environ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the forms of enterprise organizations are present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day by day. each kind of enterprise network organization continuously appears, and gradually substitutes for some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organization. the network organization has been broken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single entity, has created the model of “specialization & network”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integrated effectively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of enterprises, improved the competitiv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but, how to manage effectively this kind of network organization has brought the challenge for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hought and management method. the dispersed and independent characteristic among enterprises which in the network organizations, causes the coordination among enterprises which in the network organizations are more complicated than in the single entity enterprise, while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theory is very difficultly to make the effective explanation to it. therefore, the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theory must be more completed and developed. in order to enrich the research in this area, on the basis of massively read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literature,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utilized comprehensively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ried to research i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formation. first, it elaborated the aim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thoughts and methods, and presented the main research contexts and innovation. next, the paper reviewed the studies of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organization, it also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bout the network organization, and pointed out some weaknesses of the existing theory. third, defined “the coordination” which are used widely in terms of theor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formation, and the essence of coordination was clarified. then discussed the root of the gener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ordination, and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process of coordinating .the paper studied the forms of information mechanism, and given out some kinds of informati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swered the question how to coordinate in the organiz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formation. fourth,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network organization from seven respects, such as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operation model and so on. it also studied the forms of information abstract iii mechanism about network organization, based on it, the paper put forward four kinds of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based on information. the paper have been studied respectively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about the two main kinds of operation model of network organization, namely networking organization with core and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finally, it elaborated the main research conclusion, and analyze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dissertation, and then expectation on further research was provided.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ordinated mechanism, network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efficiency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和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华东交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签名_日期_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交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 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本论文无保密内容。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本论文无保密内容。 本人签名_导师签名_日期_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来源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来源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 的飞速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的商业模式、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都 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企业不断处在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中。企业间的 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结构日益复杂化和网络化,出现了一大批企业集团、战略联盟和 虚拟企业等形式的网络组织。网络组织综合了市场和科层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稳定、持 续、有序的生态组织,在整合力、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拥有市场或科层组织 所不具备的整体竞争优势。网络组织的大量出现以及成功的发展实践,使其成为了许多 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网络组织的相关问题。网络组织中企业之 间的分散性、独立性等特征,使得对这种网络组织有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 给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带来了挑战。因为,网络组织中企业之间的协调比单一企业内 的协调更加的复杂,传统的组织协调理论很难对其做出有效的解释,因此,组织的协调 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发展。 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协调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对组织活动的有效协调是保证组 织高效运作、提高组织绩效的关键。因此,组织协调问题也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不 同时期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组织协调问题,如斯密的劳动分工、法约 尔的管理职能角度、 thompson、 crowston 和 malone 等人从任务和资源的依赖关系角度 等等,得出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处理协调问题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即协调机制 问题。而网络组织是一种不同于层级组织的组织形态,它在带来极大的灵活性的同时, 由于其自身组织形式固有的分散性、动态性和成员企业的独立性,其组织内部的协调问 题也比层级组织更加的复杂。 因此, 在已有的组织协调理论研究存在上述不足的情况下, 为解决新出现的组织协调问题,必须要有新的研究对其进行补充,以推进组织协调理论 的发展与完善。 在组织协调理论中,研究的视角很多,其中不乏有学者从信息的角度研究组织的协 调问题。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将组织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模型,认为组织的 高效率运作来源于组织对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处理,任务环境越是复杂多变,越是要求更 多的、适合的信息协调机制,以便将组织和它的环境联系起来。巴纳德将组织定义为一 个有意识的对人的活动或力量进行协调的关系。这些协作系统是正式组织,都包含三个 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对于网络组织来讲,组织的高效率运作必 须解决成员企业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知识差异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依赖于协 调。通过信息进行协调,可以使成员企业在决策时克服知识/信息的局限性;使企业之 间相互了解彼此的行为趋向,以克服成员企业行为的不稳定性等等。组织协调是通过信 第一章 绪论 2 息来调整各行为主体的决策,使得行为趋向一致性,从而达到协调的目的。鉴于此,本 文在现有组织协调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信息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组织中协调问题产 生原因,通过分析信息在网络组织中传递、分配和处理的方式来探讨网络组织的协调问 题,并提出相应的协调机制,力求进一步完善现有组织协调理论,为中国网络企业的管 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课题来源于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基于动态环境的信息结构 选择”(项目编号:03yj43)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1 研究思路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网络组织内部协调机制的问题, 这一核心问题隐含着以下几个关 键问题:什么是协调;为什么协调;协调什么;怎样协调。文章就是沿着这样的一条逻 辑主线展开研究的。 通过对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协调问题研究的回顾, 发现存在的问题。 以信息为切入点,分析信息与协调的关系,明确协调的本质(即什么是协调以及协调什 么?) ,进而从信息的角度研究了组织内协调的基本类型。然后,将此应用到网络组织 中协调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四种基于信息的协调机制(即怎样协调) ,力求进一步完善 现有的组织协调理论。 1.2.2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方法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网络组织在国内外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 关注,在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归纳文献后,认为网络组织中协调机 制隐含了几个关键性问题,即什么是协调;为什么协调;协调什么;怎样协调。这也是 本文解答的核心问题, 论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 了研究。 (2)理论分析和推演。通过界定若干重要概念并阐释其相互关系,构建一些概念 模型,并适当运用图表作为分析工具,直观表达和概括理论分析的有关内容及其意义。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创新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创新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明确了信息的概念及其价值,并从信息的角度对协调、协调机制进行了界定, 利用不确定性理论分析了组织中的冲突问题,进而探讨了组织协调问题产生的根源。回 答了协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协调等问题。 (2)分析了信息与协调的关系,结合决策理论研究了信息对减少不确定性以及对 组织参与者行为调整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种基于信息的协调机制。从信息的角 第一章 绪论 3 度回答了组织内部怎么协调。 (3)围绕网络组织定义、分类和特征等方面,对网络组织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网 络组织与层级组织的区别,研究了网络组织的主要运作模式及协调的价值基础。 (4)给出了网络组织信息机制的概念,研究了网络组织信息机制的基本形态,即 分散信息机制、横向分散信息机制、纵向分散信息机制和混合信息机制。 (5) 在分析研究了网络组织信息机制的基础上 , 提出了四种基于信息的协调机制, 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即回答了网络组织内部企业间如何协调的问题) 。分别研究了网 络组织两种主要运作模式的协调机制,即核心企业型和自组织模式的协调机制,并比较 了各种协调机制的信息效率。核心企业型网络组织的协调机制有横向分散信息、纵向分 散信息和混合信息的协调机制这三种。 自组织型网络组织的协调机制是分散信息的协调 机制。 1.3.2 论文的创新之处 1.3.2 论文的创新之处 (1)协调理论研究的多角度多学科性,决定了对其进行研究的困难性。本文从信 息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界定,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研究思路。 (2)探讨了组织协调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将协调与信息联系起来。组织中冲突的 出现产生了对协调的需求,但冲突的本质原因不是劳动分工,劳工分工只是在一定程度 上加深了冲突,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因此,组织协调产生的 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信息可以减少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调整各行为主 体的决策,使得行为趋向一致性,从而达到协调的目的。 (3)研究起点的创新。如何进行协调或协调点放在哪里最有效,是组织协调理论 的分歧点。本文和以往将协调点放在行为上不同,认为协调点应该放在行为之前的预测 上,即决策阶段,通过提高信息的完备程度以降低不确定性,达到协调的效果。 (4)研究了网络组织信息机制的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种基于信息的 协调机制,指出了网络组织两种主要运作模式各自适合应用的协调机制,并对各种协调 机制的信息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4 第二章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2.1 组织内部协调机制的理论述评 2.1.1 组织内部协调机制的研究 2.1 组织内部协调机制的理论述评 2.1.1 组织内部协调机制的研究 (1)协调的产生原因 对组织协调问题的研究,可追溯到 1776 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劳动分工 的经典陈述。斯密认为,协调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带来了劳动生产率 提高的同时,也使得组织中各专业化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冲突逐渐增多,这时就必须引入 协调机制,以解决因专业化和分工带来的冲突问题1。 法约尔(1916)将管理活动与企业中的其他活动(如:技术、财务、会计和商业等) 区分开来,认为构成管理的五个基本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将协调 视为一种管理职能,并指出:协调就是使企业的一切工作要合理的配合,以便于企业经 营的顺利进行,并且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他认为,协调就是让事情和行动都有合适的 比例23。协调表现为:每个部门的工件都与其它部门一致,企业所有的工作都有条不 紊地进行; 各部门内部的各分部及所属单位对各自在完成共同任务方面必须承担的工作 和相互之间应提供的协助都有精确的了解; 各部门及所属各分部门的计划安排经常地随 情况变动而调整。 不协调则表现为: 各部门不了解也不想了解、 不关心毗邻与其它部门; 部门之间互不通气;不考虑企业整体利益,没有勇于创新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他还提出 了部门间的协调会议和人员联络等协调方法。 巴纳德将正式组织定义为:人们自觉地、有目的的一种协作,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的系统。正式组织包含三个要素,即协作的意愿、共同 的目标和信息联系4。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组织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对协作的 努力进行协调,以便能够维持运转。巴纳德认为,所谓管理就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 使协作系统 (组织) 达到平衡, 并能使其长期延续下去的过程或职能 (饭野村树, 2004) , “组织是一个有意识地协调各种活动的体系,其中最关键的是经理人员。5” 在对组织活动考察的基础上, marchsimon6突破了协调是管理基本职能的分析框 架, 他们认为当 n 项任务在 m 个人员之间进行分配时, 为了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组织目标, 就必须对组织任务及资源之间的分配关系进行有效地处理,这时就会产生协调问题。协 调就是对任务和资源进行划分并在组织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基本组织活动过程。 thompson7从组织中部门间的依赖关系出发, 认为组织协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组织 中存在着三种基本的依赖关系,分别是:总合关系(pooled interdependence) 、顺序关系 (sequential interdependence)和互动关系(reciprocal interdependence) 。 (见图 2-1)总 合关系是指每一要素和活动都有其独自投入、 并以其产出共同为下一要素或活动提供投 入时所产生的依赖关系; 顺序关系是指某一要素或活动以其产出为另一要素或活动提供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5 投入、而该要素或活动又以其产出为其它要素或活动提供投入时所产生的依赖关系;互 动关系则是指两种要素或活动互相以其产出作为要素投入时所产生的依赖关系。 对这三 种关系的有效处理就必须依靠相应的协调机制才能解决。 总和关系 顺序关系 互动关系 图 2-1 要素或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thompson,1967) fig.2-1 dependence relation among elements or activities crowston 和 malone8-11等人提出对关于协调的多学科研究进行整理、移植和发展, 从而建立对各相关学科都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的协调理论。 他们在提出的新的协 调理论模型(model of coordination theory)中指出:既定的目标约束下,任务和资源 在组织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时,会产生各种依赖关系,如任务任务关系、任务资源关 系、资源资源关系(见图 2-2) 。根据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及任务完成方式,这些关系也 可概括为三种模式:匹配(fit)关系,流动(flow)关系和共享(sharing)关系。 (见 图 2-3)为了对组织中的这些依赖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就必须采用一定的协调方法和 手段。在对协调的各种主要的定义进行整理的基础上,他们将协调定义为对活动间的相 互依赖性的管理,并认为如果没有相互依赖性也没有必要进行协调,同时并认为该定义 对“合作” 、 “协作” 、 “竞争”等意义具有包容性。 任务 共享资源 生产/消费者 共同目标 资源 任务消费多种资源 任务消费并生产资源 任务生产多种资源 图 2-2 任务与资源间的各种依赖关系 fig.2-2 various dependence relation between tasks and resources 匹配关系 流动关系 共享关系 图 2-3 活动间的基本依赖关系模式(marchsimon,1991) fig.2-3 basic dependence relation mode among activities (2)组织内协调机制的定义和内容研究 marchsimon(1958)在分析组织协调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同时,指出了组织在专业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6 化分工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工作流程对组织任务和工作进行分解,而在分解的过程中必 然会涉及到任务、资源等在人员之间的分配协调关系,这时就必须制定一定的协调机制 来处理这些关系,比如工作标准化、产品标准化等。 thompson(1967)认为既然组织中要素或活动间的依赖关系是产生组织协调问题的 根本原因,那么组织也必须从这些基本依赖关系出发制定相应的协调机制。他指出,与 组织中的三种依赖关系(总合关系、顺序关系和互动关系)相对应,应有三种协调机制 可以利用,即标准化机制、直接监督机制和相互调整机制。标准化机制主要指用事先规 定的规则和标准来控制和协调组织中的各种依赖关系,包括工作流程标准化、产出标准 化、规则和技术标准化等。直接监督机制主要指用权力或权威来协调处理组织中的各种 依赖关系,包括层级制和基于权力的协调制度等。相互调整机制主要指利用人的主观能 动性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来协调和处理组织中的依赖关系等。 在上述的研究基础上,van de ven,delbecq12,13等人把组织协调机制的研究向前推 进了一大步。他们把组织中的协调机制概括为两种基本形式,即程序化协调机制、基于 人际关系协调和沟通的协调机制。程序化协调机制主要利用标准、规则和计划等可事先 设计出来的规则或制度对组织中的各种依赖关系进行协调控制和处理的机制。 基于人际 关系协调和沟通的协调机制(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主要利用相互调整、反 馈、群体会议、建立工作关系(working relationship building)和信任等来处理组 织中依赖关系的机制。 这项研究基本上确立了现代组织理论关于协调机制问题研究的基 本框架。 随后,fenema14深入和细化了 van de ven,delbecq 等人提出的二分法分析框架, 指出组织协调机制是由四种基本机制构成,即基于工作的协调(work-based coordination) ,主要包括计划、标准和专业化机制等;基于组织设计的协调 (coordination by organization design) ,主要包括层级制、横向契约关系及跨职能 团队机制等;基于技术的协调(technology-based coordination) ,主要包括通过媒介、 数据库和工作流程技术等进行协调的机制;人际关系协调(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主要包括相互调整、知识共享、建立工作关系机制等。 crowston 和 malone 等在文献8-11对组织活动中依赖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 为协调机制就是对活动以来关系进行有效管理的机制。 提出了基于组织中资源流动和任 务分配的综合协调机制集合(coordination cookbook) ,用于解决不同情境下组织遇到 的协调问题,现有的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都有可能成为有效协调组织依赖关系的机制。 这种方法更偏重于信息技术在协调组织活动及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应用, 虽然并没有刻意 对协调机制进行划分,但勿庸置疑的是,它也遵循着程序化协调的分析思路,按照既定 的协调机制来协调组织活动过程。 上述的研究可以把协调机制归结为程序化协调机制与非程序化协调机制两种基本的 类型。但事实上,组织协调机制并不是完全可分的,程序化协调机制与非程序化协调机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7 制只是组织协调机制的两种极端形式,在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很多由两者相结合的协 调机制。gittell15,16指出,组织协调机制类似于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在该统一体的一 端,严格地体现为程序化协调机制(formal coordination) ,而另一端,则严格地体现 为 基 于 人 际 关 系 协 调 合 沟 通 的 非 程 序 化 协 调 机 制 ( informal/relational coordination) ,中间部分则是两者的融合。 (3)影响组织协调机制制定与选择的因素 西方学者们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 crowston、mccann and galbraith、victorblackburn、cheng等人。 crowston(1994)在协调理论模型中,指出组织协调机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 组织要素或活动间的依赖关系水平和组织结构类型。 mccann and galbraith17在分析组织中的依赖关系水平与组织协调机制之间的关系 过程中,发现随着组织中依赖关系水平的增加,对协调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victorblackburn18等人认为,随着由劳动分工带来的组织中依赖关系水平的增 加,组织所采用的协调机制也逐渐由简单的、机械形式的机制向正式的、相互调整的、 有机形式的协调机制转变。 cheng19-21通过对33个组织中的127个部门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随着部门间依赖关系 水平的增加,对协调的需求及协调对部门产出绩效的影响也逐渐增加,并且,组织结构 类型也是影响组织协调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kling and kraemer22的研究表明,组织所采用的技术类型及技术发展水平也是影 响组织协调机制制定与选择的一项根本因素。 影响组织协调机制制定与选择的因素有很多,但最基本的还是技术、结构、组织任 务类型及组织中的依赖关系水平等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特定情况下的协调机制的 选择与组织协调绩效。 (4)国内关于协调问题的研究 席酉民(1989)指出,社会经济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大部分负效应是由于系统运行机 制的不协调造成的,原因在于系统缺乏自我完善和激励的内部动力和机制,提出了和谐 度及和谐矩阵,并运用其对组织的和谐状况进行定量评价。之后,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和 谐管理理论体系,并对和谐与协调的关系进行了解释。王硕(2004)运用和谐理论与方 法,对虚拟企业的和谐机制进行了研究23。 孙忠、张子刚等(1995)指出由于组织中主体之间在信息、权力、位置等方面的不 对称性,协调与交易以及协调费用与交易费用之间存在差别,实际上也就是指出了层级 组织中基于等级权力的强制型协调和市场上的平等主体之间交易型协调的区别。 张子刚(1999)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管理协调观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提 出了协调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由面向一般的低层次的协调管理到要素(职能)化的协 调管理,再到整合的、高层次的协调管理的螺旋式发展过程,将协调管理描述为以人为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8 中心,以管理和协调人的创造力为核心,具有知识化、团队化与网络化特点的一种全员 参与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 程斌武(2005)强调协调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信息、决策权力、激励的合理配置, 使知识转移成本与代理成本之和最小化, 从而实现组织内部生产要素的匹配和组织对环 境的动态适应,进而实现组织效率最大化24。 2.1.2 组织内部协调机制的理论述评 2.1.2 组织内部协调机制的理论述评 组织协调是组织中的一项基本活动, 协调机制是为了解决组织中存在的各种协调问 题而产生的,而组织协调机制的制定或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技术、结构、组织任务类 型和组织中的依赖关系水平等,这些内容构成了组织协调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框架体 系。但是,目前有关组织协调机制的理论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 在分析组织协调问题产生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把焦点放在组织中的依赖关系 上,把其看作是组织协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而缺乏对依赖关系产生根源或者说对协 调问题产生根源的分析。 (2)在当今环境复杂多变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组 织形态日益呈现出复杂的网络化结构形式,组织中的各种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协调也比以前更加的复杂,而目前的组织协调理论还缺乏解释力度。 2.2 组织之间协调机制的理论述评 2.2 组织之间协调机制的理论述评 组织之间的协调最早可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 litwack 和 meyer 的研究, 他们在社 会服务组织的研究中提出了“协调机制”25,此后在这方面的研究间隔了很长时间。 richardson 在其产业组织一文中将经济活动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替代性活动” 和“互补性活动” ,前者是依存于同一种能力的活动,后者以一定的规模和专业化为条 件与其他活动相匹配。替代性活动需要在组织范围内的管理协调,即非替代性又非互补 性活动,需要市场交易协调,而那些非替代性却是互补性活动则需要组织间的合作协调 26。richardson 意义的协调是对经济活动协调方式的一种制度解释,他的分析为协调 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条件27。 mulford(1984)关于组织间关系的研究,主要考察的是组织间的关系及其对顾客、 组织本身和组织所在的社区所产生的效应。 组织间关系是在两个或多个组织之间所存在 的资源交易、信息流动和联结关系等。组织间的协调和组织间的关系存在区别,组织间 的协调包括组织内部的相互作用。组织间关系理论更多关注其他自治组织之间的协调, 这些其他自治组织是组织的环境因素, 而环境的基本含义是除了特定时间研究的特定组 织之外的所有因素,环境同样可以被看作是组织所必需的资源和信息的蓄水池。组织间 的协调的另一个关注角度是组织间协调理论,组织间协调理论认为,组织间的协调是两 个或多个组织创造或运用现有的决策规则的过程, 而这些决策规则建立的目标是集体处 理任务所面临的环境。组织间的协调战略可以被分解为相互协调、同盟和公司协调等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9 面,一般来说,组织间关系是通过非市场机制进行协调的。组织间的理论从另外的视角 阐述了相互依赖性的概念。thompson(1967)认为有三种不同的相互依赖性:联营的相 互依赖性、既起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的依赖性。当业务共享或活产生了共同的资源,而 在其他方面是独立时,联营的相互依赖性就产生了,联营的相互依赖性和共享的资源概 念类似,其最优的协调方式是标准化或者建立能促进共同行动的规则。 既起的相互依赖性是指某些业务行为在开始之前,其他业务行为必须完成,这一概念与 malone 和 crowston(1994)提出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相类似。互惠的相互依赖性 是指每项业务要求从其他的业务那里获得投入。对于需要时间和集团决策的复杂情形, 相互调整更加重要28。 上述对组织之间协调的研究也没有脱离任务、活动、资源依赖性的视角,还是以任 务、活动、物为中心的协调管理。随着信息技术和各种新的专业化技术的出现,组织活 动逐渐从简单的、专业化的活动发展成为复杂的、高度相关的活动,相应的,组织协调 也应从简单的协调发展成为复杂的协调,组织中的依赖关系更加难以界定,基于要素、 任务、活动等依赖关系的组织协调理论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础。在信息时代,知识与 信息取代资金和实物成为最稀缺的资源,而掌握知识与信息的正是人,所以,协调管理 应转换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3 网络组织协调机制的研究现状 2.3 网络组织协调机制的研究现状 网络组织中成员企业的相对分散性、独立性等,使得网络组织的协调与组织内部、 组织之间的协调相似又有区别。 alter 和 hage29(1993)提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间协调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组 织之间的协调是一种方法或过程,而不是结果。该理论有助于对网络组织中企业间协调 的理解,可是它将协调结果排除在外,不利于判断什么样的协调机制更适合网络组织。 grandori30、miranda31等人也对网络组织的协调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网络组织中的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有: 王耀忠、黄丽华等(2002)从有盟主和无盟主两种情形分别研究了网络组织的协调 机制,认为有盟主的网络组织是通过产权、契约关系、法律合同等方式联结的,盟主可 以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规范结点的行为, 而无盟主网路组织在自发的调节机制不能保 持组织的有效运行,必须引入一种监督机制或惩罚机制,以有效地调节结点的行为32。 张青山、游明忠(2003)将目标、信任和群体协商等纳入到企业动态联盟的协调管理范 围,对其协调机制进行了研究。他们提出了三种形态的协调机制,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 协调方法33。张千帆、李晋(2004)认为,要保障网络组织的有序运行,外来的强制干 预和控制是无益的,协调机制要能够及时准确地定位问题所在,用经济性、低成本的方 式处理问题,并提高组织的学习记忆能力,要体现网络型组织的动态性、平等性、复杂 性等特点, 更多地依靠契约或合同来管理, 并建立信任关系, 积极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10 建立起一种“软硬”结合的新型协调方式34。他们只是描述了网络组织的协调机制的特 点,并没有深入地研究其内容。 孙国强、王博钊(2005)在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框架下研究了网络组织的决策协调 机制,指出了应用决策协调机制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核心结点不可独断专行;决策权要 与专业化的知识相匹配;发达的通讯技术是有效决策和协调的技术基础27。沈斌、张春 水等35(2004)从(multi-agent)技术的角度研究了网络组织的协调机制,此外,还有 高阳36、彭本红37等学者。也有很多学者对不同运作模式(形式)的网络组织的协调机 制进行了研究,如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38,39、战略联盟的协调机制40等。 由此可知,国内学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网络组织的协调机制,其中,从风险 控制、治理、技术方面研究的居多,而从制度方面研究的较少。在一个信息不完备和信 息不对称的世界里,制度可以帮助理性有限的参与者节约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加工成本 27。 2.4 协调机制研究的信息视角 2.4 协调机制研究的信息视角 哈耶克最早意识到经济系统中信息的重要。在上一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计划经济与 市场经济的辩论中,他富有远见地提出,真正重要的经济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利用现场中 分散化的信息来协调资源配置。 价格机制的长处在于单个的经济主体以较少的信息量就 可以进行经济决策。这个比较少的信息量就是价格。哈耶克开创性地从信息的角度对市 场和企业进行了比较,经济中的信息分散地被每个人所占有,每个人都比其他人拥有自 己独特的信息优势, 市场价格体系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传递机制。 市场依靠价格 (信息) 机制来协调无数竞争的市场参与者。 价格体系包含市场参与者经济决策所需要的市场信 息,使得买卖双方能够利用相同的信息进行竞争的经济活动。通过竞争,交易在价格信 息内容的协调下逐渐趋向均衡。可是,现实经济中价格永远不能完全的反映全部的市场 信息,不完全信息或信息的不对称总是存在的,由此导致的信息差别是市场失灵的一个 主要原因。只有消除信息差别才可能防止市场失灵,但在现实经济中这是不可能的。于 是,企业就成为了解决市场缺陷的一种选择。对于不完备信息,企业相比较市场而言信 息效率更高。 詹森和麦克林(jense,m.c.,meckling,w.h.,1973)将信息分为专门信息和通用信 息。专门信息的转移要付出高昂代价,而通用信息无需高昂代价就可传播。他们认为, 信息和决策权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是将信息传递给有决策权的人,二是将决策权传递 给拥有相关信息的人。企业的科层结构使用的就是第一种方式。 关于组织协调, 传统的组织理论专注于分散的组织成员目标进行折衷而产生的合作 问题,即契约安排。协调是通过行使职权和施加影响来协调控制各成员的行为。而组织 的信息处理观点认为,组织及其协调机制的本质是一种信息联系。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 需要大量的沟通和协作,组织的效率取决于纵横两个方向上的信息联系。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11 企业内协调的方式对企业活动的效率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各企业的经营者会 根据判断,自己选择最合适的协调形态与组织结构。企业的结构、协调方式和信息利用 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青木昌彦,1986,1995) 。人是企业最基本的单位,而个人的决 策和信息一般都处于离散状态,因此,企业的某些已知的收益函数便依赖于企业信息资 源的配置和个人所采取的决策规则。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每一个个体能够观察到由环 境状态发出的某些信息信号。不同的信息信号以不同的方式在企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方式就决定了企业信息机制的差异。为了更好的理解企业的信息协调方式, aoki(2005)根据业务单元之间的信息协调方式,将企业的信息机制划分为 6 种,即古 典信息机制、分权信息机制、同化信息机制、水平信息机制、分散信息机制和异化信息 机制41。 以上就信息在经济系统或企业的协调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这些研究成 果对组织协调理论有着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以信息为切入 点,研究网络组织这一特殊组织形态的协调问题,力求进一步完善现有组织协调理论。 本章小结 以上就信息在经济系统或企业的协调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这些研究成 果对组织协调理论有着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以信息为切入 点,研究网络组织这一特殊组织形态的协调问题,力求进一步完善现有组织协调理论。 本章小结 本章回顾了组织内部、组织之间以及网络组织中有关协调问题的理论研究,旨在发 现现有协调理论的不足,为进一步的研究做铺垫。其主要内容有: (1) 从组织协调问题的产生原因、 协调机制的定义和内容以及影响组织协调机制制 定与选择的因素等几个方面入手,回顾了组织协调理论,认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 表现在:第一,在分析组织协调问题产生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把焦点放在组织 中的依赖关系上,把其看作是组织协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而缺乏对依赖关系产生根 源或者说对协调问题产生根源的分析。第二,在当今环境复杂多变的、科学技术迅速发 展的情况下,组织形态日益呈现出复杂的网络化结构形式,组织中的各种关系变得更加 复杂和不确定,协调比以前也更加的复杂,而目前的组织协调理论还缺乏解释力度。 (2)对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研究进行了理论述评,认为,现有理论对组织之间协 调的研究也没有脱离任务、活动、资源依赖性的视角,还是以任务、活动、物为中心的 协调管理。随着信息技术和各种新的专业化技术的出现,组织活动逐渐从简单的、专业 化的活动发展成为复杂的、高度相关的活动,相应的,组织协调也应从简单的协调发展 成为复杂的协调,组织中的依赖关系更加难以界定,基于要素、任务、活动等依赖关系 的组织协调理论就失去了发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