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构建动态更新的竞争优势群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技术的交叉渗透、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知 识等无形要素成为日益重要的企业资源, 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充满了更大的不可 预测性和不确定性,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原有的单一竞争优势的保持随 之变得更加困难,且周期将越来越短。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持久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从传统的竞争优势观念中解脱出来, 积极探讨竞争优势创建的新思维以实 现在当前的动态环境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竞争优势理论中的研究对象是非 同质性的企业,对于竞争优势这种复杂现象的研究,每个研究者都是选择自己研 究的前提或者立足点, 他们站在某一个角度来把握企业的本质从而推导出对竞争 优势的看法。 虽然对高度抽象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如何解决更为复杂的现象提供见 解,但是这种抽象的企业与现实的企业是存在差距的,得到的解释是对现实世界 的过于简单的观点。理论界对于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和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 经历了从外生到内生,从静态到动态的理论演进,形成了多样化的理论体系。各 种理论均难于独立对企业竞争优势这一重大课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而且这些 理论缺乏内部逻辑的一致性,局限于与企业相关的某一个方面,没有认识到企业 竞争优势必须要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逐渐改变和转移; 也没有认识到随着竞争 的日趋激烈,单一的竞争优势已无法支撑企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本文认为不论目前处于何种产业的企业, 都必须努力在环境与自身优势之间 谋求一种动态的适合性,传统的依靠单一竞争优势已无法使企业获得永续发展, 必须不断寻求新的竞争优势来源,构建多个竞争优势,并保持与环境要求相匹配 的柔性水平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任何忽视环境的动态性、或不能有效地 应对环境动态性的企业,都不可能实现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更不用谋求长期竞争 优势和长期获取高于平均利润的收益。由此,本文从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动态环境 对企业所提出的主要挑战入手, 在对传统竞争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最 新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动态环境的激烈竞争下企业要想 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构建动态更新的竞争优势群的新主张, 即企业在开发出某 种竞争优势以后, 在其被竞争对手的行动最终破坏或侵蚀之前或由于环境的动态 变化使该项竞争优势自动失去效力之前,企业必须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创建出新 的竞争优势以更新和替代原有的竞争优势, 从而获得一系列暂时领先的多个竞争 优势, 由这些多个暂时领先的竞争优势所构成的竞争优势群使得企业会随着时间 的推移和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变对不同竞争优势的依赖与关注程度,实现不同阶 段主辅竞争优势的更新与替代,能够不断比其它竞争者保持领先竞争优势,以此 来实现由单一的持续的竞争优势转变为由竞争优势群所形成的多个竞争优势的 5 持续,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本文提出了构建动态更新的竞争优势群 必须具有的观点, 并阐述了动态更新的竞争优势群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动态环境;动态更新;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 6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ross- penetr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 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 commerce, knowledge and other intangible el ement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corporate resource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aced by the enterprises is full of greater unpredictability and uncertainty,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will become more intense, the sing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becoming more difficult to maintain, and the cycle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short. if enterprises in the current dynamic business environment want to sustainable survive and develop, they must extricate themselves actively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explor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created by new thinking . a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research object in the theory is non- homogeneity enterprise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s such a complex phenomenon, every researcher choose his own research or base on the premise that he stand in a certain angle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busines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derived views. although highly abstract of the study for how to solve more complex provide insights, but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and the abstract reality of the business , the interpretation to the real world is too simple point of view. the evolution of theory on enterprises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ory sector develop from exogenous to endogenous, from static to dynamic theory and form a variety of theoretical system. various theories separated are difficult to make a convincing explanation o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is major issue, and the lack of internal logic of consistency, and business- related limited to a certain area, they do not recognize that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will change or even transfer a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change, and that with the growing competition intensity, a sing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s is unable to support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no matter what the current industry enterprises are, it s necessary to make great efforts to seek a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ir own advantages. it s impossible for enterprises with the tradi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to obta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s key for enterprises to seek new advantageous sources, develop a number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maintain flexibility matching th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it is impossible to achieve long- term 7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f neglect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 or not effectively dealing with those, not to mention long- 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long- term access to above- average profit gains. therefore, this paper, starting on the challenging faced by the enterprise in the current dynamic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basing on comparatively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the latest results of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proposed a new idea that enterpris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 dynamic environment fierce competition must be updated to dynamically build competitive advantage group, which means that enterprises, after develop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must maintain a high degree of flexibility and create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s to update and replace exis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s, before their competitors destruction or erosion, or befor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ecoming ineffective, thus enterprises can obtain a temporary lead in a number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group, made up of a number of lead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make companies change in relying on and concerning the differ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s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realize update and substitute between the main and auxiliary competitive advantages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and have continuously a leading role in competition, thus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 sing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to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group,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lso proposed the required point of view for developing updated dynamically competitive advantage group, and describe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for developing the dynamic updat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keywords:dynamic environment;dynamic update;competitive advanta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 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0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的背景 1 . 1 . 1 经营环境的动态性和不可预测性使企业难以保持单一的竞争优势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企业面临的基本上是一个稳定、可预测的环境:竞争 主要是在本产业内的国内竞争对手之间展开;产业立法限制了竞争者的加入;产 业实践界定了产业内的经营规则;科层组织对员工进行控制和约束;企业政策与 程序和工作说明书限制了组织中的行事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管理者可以通过 计划、组织、激励和控制来进行管理;通过任务的专业化分工和把整个公司分成 不同的独立部门来提高效率;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大量制造的标准化产品,或者以 高价出售定制化的高质量产品来展开竞争,其关注的是效率、秩序、职业化和纪 律,并且许多企业都在应用这些规则。但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以来,在信息经 济、 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日益明显的超强竞争的作用下, 有利于环境稳定的国界、 规则与控制等因素正趋于瓦解, 企业的经营环境正从以前相对稳定的静态环境转 向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 全球环境变化的速度和幅度都十分 剧烈,与此相对应的市场竞争状况把握困难,而且未来市场具有不可预知性。在 这种不可测的市场中,企业总是处于动态竞争之中,处于反复的挑战与反挑战的 斗争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化,在以往的市场竞争中,企 业可以选择合适的隔离机制以保护企业的异质性资源不被模仿。 而现在许多战略 和资源都处于模仿者和革新者的强烈冲击之下, 企业要想保持单一的竞争优势是 非常困难的,只有通过创新去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1.1.2 经济全球化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区域经济整合的推动, 各种类型的国家都在 不同程度上实施了改革开放,使得国别经济与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逐渐融合, 商品、服务、人员、货币、信息和技能以及思想的跨国自由流动已成为大势所趋, 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运作, 更是进一步促进了国际间经 济交往与贸易的自由化,很多跨国公司的国籍特征己相当模糊,竞争不断升级, 产品生命周期变短,产品迅速更新换代,基于价格和适销对路的产品竞争异常激 烈,企业必须不断尝试满足顾客需要的新方法,从而在适应性、创新和处理速度 等方面企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同时, 全球竞争提高了许多方面的绩效标准, 如质量、成本、生产效率、产品上市时间和流动作业等,并且这些标准不是静态 的,而是动态的,需要企业与员工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其能力与技能,要求企 11 业把当地学到的竞争技能应用于全球, 把全球市场作为利用其竞争优势的广阔场 所。此外,全球竞争也产生了地区专长和产业专长地区分布的不对称性,它使企 业为了保持领先而必须在某种专长的集聚地设立办事机构。例如,中国台湾地区 目前生产的监视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50%以上,鼠标占世界市场的 72%左右, 母板占世界市场的 60%左右。可见,全球化还势必影响企业知识与技能的构架。 1.1.3 技术的交叉渗透 多项技术的交叉构成了另外一种环境变化的不连续性 。目前,计算机、通 信、电子消费品和娱乐业日益成为技术交融的典型例证,实际上这种技术交融趋 势相当普遍。例如:洗发水和洗面奶等个人护理用品与生发和抗衰老等医药技 术的交融,必将会改变个人护理用品产业的性质;大豆、谷物、马铃薯、棉花 和其他日用品与植物遗传学的新发展之间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化学与电子技术 日益整合在一起,数字照相机、打印机、复印机等产品就是材料科学、化学和电 子科学以及软件等多项技术相互交融的产物;材料、电子技术、软件与传统的 机械工程日益交融,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性能。其中,现代化的汽 车就是技术交融的产物。实际上,人们还可以发现许多类似的交叉渗透。技术的 交叉进一步强化了企业所面临的巨大变化,加剧了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波动,使人 们很难证明专注于单一业务的集中化战略具有合理性, 从而迫使企业一方面努力 创造可以服务于多项相关业务的柔性企业; 另一方面努力促使企业能够对企业最 终产品市场的多变性做出反应并与供应商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1.1.4 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在现代高科技环境中,即时信息和全球通信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改 变了旧的社会和经济秩序,使企业竞争从单一的国内市场转向全球市场,为企业 更有效地协调多市场业务、加快决策与反应速度提供了可能。若环顾一下工作场 所就会感到整个世界正在进入“超空间”。同时,信息作为核心产业的副产品对 于企业成功至关重要, 今天一辆普通小汽车包含的信息技术价值已远高于其所用 的钢铁价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吸收的投资也远超过其他任 何领域的投资。从航空公司到服务型公司,其运作都要依赖电子商务网来快速交 换数据和信息。数字化可能是对所有产业产生影响的最重要、最深刻的因素。事 实上,没有一个产业可以忽视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它正在改变着企业的 思维模式、经营方式。信息技术的这种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它不仅加剧 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而且还引起了经济和商务的根本变 游达明:基于知识的企业动态竞争优势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12 化,促使人们对新型商业行为、并购和供应链的态度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电子 数据交换和电子资金转账出现后,通信领域的爆炸性突破,掀起了电子商务革命 的最新浪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创造了另一个与有形世界不同的虚拟世 界,使企业不仅需要关注有形世界的价值构造 实体价值链,还必须强调虚拟 价值链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价值。通过在互联网上操作,虚拟价值链不仅可以用 于实体价值链的各个阶段,水平地实现价值增值,而且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或开 辟新市场。例如,供应商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可以取得新市场,而顾客通过互联 网则可以提出对产品的具体要求。因此,企业应该把实体价值链上每个环节结合 到它的虚拟价值链上,以便进一步提高效率。信息时代的来临决定了价值越来越 多地建立在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对企业价值链的影响可概括为:改 变了传统的采购、售后服务活动的方式、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并对传统行业带 来了一场革命,缩短了价值链环节,并为价值创新提供了便利和工具;信息技 术使生产商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多步分销逐渐缩减成单步分销, 从而对产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以及传统产业的成本结构,特别是销售成本和管 理费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为企业推进虚拟经营这一富有柔性 的动态经营方式和与顾客合作奠定了基础。一方面,通过有效的通信网络,散布 在不同地区的企业或单位可以互通有无、交流经验、互相配合、统一行动;另一 方面,利用顾客在电子商务服务时所提供的信息和更便捷的信息反馈系统,如一 体化的零售商 供应商系统,企业可以有效而快速地把顾客需求转换为有效供 给机制,从而为企业从更多的途径把握市场、重新界定细分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回 旋余地。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传统的经营范式(paradigm)中,存在着许多需要 企业进行抉择的两难处境, 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却为企业更好地解决这些两难处境 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例如,在高级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了迎接动态环境的 挑战和更好地解决供应链中的供应效率与供应柔性、低价格与战略伙伴关系、内 部化与外部化等问题,企业的供应链系统在近年来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企业 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1.1.5 知识等无形要素成为日益重要的企业资源 在当今的动态环境里,知识要素也在高速膨胀,它与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和信 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等因素一道, 使得曾对过去和当前企业竞争力起主导作用的资 本资源,正日益让位于以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源,企业越来越注重通过学习和创 新途径来获得、积蓄和整合企业赖以营造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技术、经营诀窍等 知识的能力,不断优化企业的知识结构,从而为企业竞争成功和获得持续成长奠 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未来的成功企业必将是那些把知识作为独特生产要素, 13 并能够较其他企业更快速有效地思考、 学习、 解决问题和采取行动的企业。 同时, 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推动下,顾客消费的个性化日益显著,一方面,顾 客越来越推崇与众不同的个性化产品;另一方面,在同质产品的消费上,顾客也 有追求个性消费行为模式的倾向,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有助于企业创新和以经营差 异性来吸引与保留顾客的无形资源的地位。与此相应,企业的经营观念与经营范 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例如,企业不再强调生产规模,而是强调服务与知识;企 业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市场份额,而是客户份额,特别是使核心产品份额和在关键 服务活动上超过竞争对手的能力;不再强调垂直一体化,而是研发与营销等关键 活动的内部化,非核心活动的外部化,以便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价值链上少数 几个关键环节、降低风险和增强柔性等。 1.1.6 日益模糊的产业界线与企业边界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政府管制 的放松、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和不同领域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传 统产业边界的破坏、模糊与交融日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潮流,国家之间、产业 之间、企业之间、部门之间的壁垒逐步消失,一体化、全球化、协同、网络、授 权、合作、合资企业、战略联盟等正日益成为企业经营中的普遍现象。其中,计 算机、 通信和娱乐产业之间不断模糊的界线以及个人计算机与电视产业之间不断 模糊的界线就是最好的例证。相应地,为了拆除对更好地服务于顾客构成的结构 障碍,企业间合作的战略价值增大,许多企业纷纷突破组织边界和产业界限的束 缚,并力争把自己的优势与他人的优势结合起来,为顾客提供独特的系列产品与 服务。例如,传统的计算机公司 ibm 公司正与一家大型百货商店西尔斯公司联 合,把各自的优势组合起来,以便创造一种互动的在线计算机服务,允许顾客在 家中购物。这一联合的含义主要有:动态环境中不存在明确固定的竞争对手。 例如,微软公司、 at&t公司和西尔斯公司很可能成为金融服务企业的下一个竞 争对手;各竞争对手分别从自己的有利地位出发,努力把握选定的市场机会。 例如,戴尔计算机公司可能把产业交融的机会看作“计算机一电视”,而索尼公 司(sony)或飞利浦公司(philips)则可能将其视为“电视一计算机”,从而暗示了 各自不同的起点和进入新市场的不同途径; 传统的判定价值创造环节的分析工 具不再适合这种崭新的产业环境。例如,传统的战略观认为,规模与市场影响力 密切相关,但在当今的动态环境中,庞大的规模未必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产业 影响力;产业结构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供应商、竞争对手、顾客与合作者的 角色存在着动态转化,从而对柔性和快速反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7 动态的战略调整已成为大势所趋 14 由于市场的复杂化、全球化,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形式多变的国内和地区 市场等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 客观上要求有相应的动态化的战略和新的竞争 优势源泉。结果,影响竞争成败的是对市场趋势的预测和迅速地对变化的顾客要 求做出反应,战略的根本点不在于公司的产品和市场结构,而在于其动态行为, 其目标是识别、开发、积累、运用和更新一组在顾客眼中有别于其他竞争者的、 难以模仿的组织知识与竞争能力。这就要求不再从静态的产品市场角度考虑问 题,而是从组织的整个作业过程来考虑问题;把公司看作是一个从辨别顾客需求 开始,到满足顾客需求结束的巨大的反馈回路,使企业的流程与顾客的实际需求 连接起来。 1.2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研究目的 上述主要特征与趋势不仅是环境动态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且又反过来与企业 为应对上述挑战所做出的持续适应性反应一道,共同强化了环境的动态性,使得 许多依靠传统竞争优势理论建立起来的企业在当今动荡的环境下纷纷倒闭, 对企 业竞争优势问题和传统的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异常严峻的挑战, 即使一些曾经依 靠传统的竞争优势理论构建起强大竞争优势地位的跨国公司与产业巨头, 都迫于 竞争的压力而不得不把动态环境下的竞争优势问题作为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 我国,虽然改革开放己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但面对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严峻挑战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增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仍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同时,为了应对动态环境对传统竞争优势理论的严峻 挑战, 国内外理论界一直在努力寻找可以有效地指导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实 践的理论框架,但目前可谓众说纷纭,效果并不理想。 本文认为不论目前处于何种产业的企业, 都必须努力在环境与自身优势之间 谋求一种动态的适合性,传统的依靠单一竞争优势已无法使企业获得永续发展, 必须不断寻求新的优势来源,构建多个竞争优势,并保持与环境要求相匹配的柔 性水平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任何忽视环境的动态性、或不能有效地应对 环境动态性的企业,都不可能实现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更不用谋求长期竞争优势 和长期获取高于平均利润的收益。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构建动态更新的竞争优势 群以实现企业在动态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本文所谓的动态环境是指技术与市场等环境因素正在发生变化, 并且这种变 化不仅相当重大,而且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预测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 15 三个方面: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 和产业竞争环境中的不确定性, 竞争对手行为、 顾客偏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 如日益加速的技术变化、 市场的全球化浪潮、 国际上其他地区低成本企业的崛起、 供应商数量的增多、技术开发的速度加快和不可预测性等;与不同的环境感知 所引发的竞争互动和导致上述环境变化的众多关联因素的复杂性, 如上述各种变 化之间的互动、竞争对手之间互动、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联盟网络与虚 拟企业的流行等;在组织内部,由决策者与受决策影响的人之间的冲突而引发 的不确定性,如知识与信息共享中的矛盾与冲突,进行价值观念更新的企业重组 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等。 本文所谓的竞争优势群是指企业在原有的单一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再构建出 一系列互相补充、互相增强的暂时领先的多个竞争优势,这些多个领先的竞争优 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竞争优势群。 本文所谓的动态更新的竞争优势群是指在企业开发出某种竞争优势以后, 在 其被竞争对手的行动最终破坏或侵蚀之前或由于环境的动态变化使该项竞争优 势自动失去效力之前,企业必须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创建出新的竞争优势以更新 和替代原有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一系列暂时领先的多个竞争优势,由这些多个 领先的竞争优势所构成的竞争优势群使得企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 改变对不同竞争优势的依赖与关注程度, 实现不同阶段主辅竞争优势的更新与替 代,能够不断比其它竞争者保持领先竞争优势,以此来实现由单一的持续的竞争 优势转变为由竞争优势群所形成的竞争优势的持续。 1.4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 1 ) 规范研究。通过对传统竞争优势理论和目前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 果的梳理,从中寻求有机结合,探寻一般规律,提炼本论文的观点。 ( 2 ) 综合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企业竞争优势问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宽、范 围较广,比较难于把握,动态环境下的竞争优势问题更是如此。因此,本人在研 究中综合采用了经济学、管理学、战略管理学、行为科学和系统学等领域的研究 方法,力求综合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 ( 3 ) 比较研究法。本文在对动态与静态竞争优势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揭示 出动态环境下企业构建动态更新的竞争优势群的思路。 ( 4 ) 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在本文的研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特点就 是动静结合,以动为主。通过对传统的静态竞争优势和动态环境下动态竞争优势 的分析,使本文的研究避免了纯粹静态研究的缺点与固有的局限性。 16 (5 )实证研究。在本文中穿插各种不同的案例来佐证本文的相应观点也是 本论文的一个特点。 1.5 研究框架 本文从动态环境对企业所提出的主要挑战入手, 在对传统竞争优势理论和竞 争优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了动态环境下企 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构建竞争优势方面必须具有的观点,并阐述了动态更 新的竞争优势群的构建思路。 论文的研究框架如图 1 - 1 所示。 当代竞争环境的变化 及对企业提出的挑战 对传统竞争优势理论 和当前竞争优势理论研 究的最新成果的回顾和 综述 图 1 1 本论文研究框架(来源于对本论文的总结) 提出在动态环 境下实现企业 可持续发展必 须具备的观念 阐述动态更新的 竞争优势群的构 建思路 17 第 2 章 竞争优势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传统竞争优势理论的回顾与文献综述 由于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是通过改变对企业本质和行为的认识而发展 的,因此有必要从企业本质和行为演进的角度对竞争优势做个文献综述,以便从 本源上把握竞争优势研究的演变历程。 这里对于竞争优势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来 源、僵化、持续性。 2.1.1 企业同质性认识与竞争优势外生论 在完全竞争模型中,企业实质上是被认为同质的: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 性的,企业活动所需的所有要素都可以通过市场公开获得;企业之间的模仿是无 成本的,新古典经济学承认短期均衡状态下准租金的存在,但是这种均衡状态是 不稳定的,由于生产要素是完全竞争性的,企业之间无成本的模仿行为将使准租 金在长期均衡状态下消失,在这种状态下,所有企业的利润为零。因此,市场上 可能出现的任何竞争优势和盈利机会都只能是短期的和难以持久的。但是,在现 实中不仅存在企业利润,而且存在企业之间的持续竞争利润。为了解释完全竞争 模型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新古典经济学修正完全竞争模型的假设前提,把企业的 长期利润归结为市场结构的不完全性。 产业组织理论学者梅森和贝恩在总结了上 述思想后,重新分析了行业市场中企业间绩效的差异,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 s c p 分析范式。他们认为企业间绩效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的市场结构所导致的。 产业内存在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政府的保护和限制、产品的差异化所产生的 相对垄断等,决定了企业的获利来源。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认识仍是 在企业同质性的假设下进行的,它没有改变对企业本质和行为的认识。 对于企业同质性认识的思想同样在战略管理学研究中得到体现。 处于主流地 位的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认为 ,企业战略的中心问题是对付竞争,给定 由五种基本力量决定的产业竞争条件, 企业战略的中心任务是找到能够抵御或影 响这些竞争性力量的位置。因此,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由两个中心问题构成:一 是产业选择问题, 即从长期盈利能力和决定长期盈利能力的因素来认识各产业所 具有的吸引力。各个产业提供的持续盈利机会并不是同等的,一个企业所属的产 业内生盈利能力是决定该企业获利能力的一个要素。二是竞争地位的问题,即如 何在一个选定的行业内取得企业的优势竞争地位。 企业战略制定的起点是产业分 析,首先选择一个利润潜力大的行业;然后确定并通过实施特定战略(低成本战 迈克尔. 波特著: 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 9 9 7 年. 18 略/差异化战略或重点集中战略)使企业在所选行业中赢得某种竞争优势地位。波 特的 竞争优势理论实际上是认为竞争优势外生于企业并由企业外部的市场机会 和竞争关系所决定,将企业竞争优势和企业成长归于企业的市场力量与产业拓 展,并认为这一力量与企业进行市场定位、构筑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的能力相一 致。企业通过战略性投资,如投入新产品开发(产品差异化战略)、扩大生产规模 (低 成本战略),达到提高行业战略和打击竞争对手等目的,从而获得垄断利润。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实际上是梅森一贝恩范式的产业组织理论在企业层次上的 应用而己。在此指导下的竞争战略所追求的竞争优势是外在于企业的,是由外部 市场中的竞争关系和市场机会所决定的。 2.1.2 企业异质性认识和竞争优势内生论 企业同质的认识和外生的竞争优势理论不断受到人们的置疑。 从企业内部考 察竞争优势来源的理论越来越凸现出来,内生理论主要包括两个分支:能力基础 论和资源基础论。以沃纳菲尔德( b . w e r n e r f e l t ) 和巴尼( j . b . b a r n e y ) 等人的资 源基础论应用“资源”概念来总括企业的内生要素,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 具备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使用效率,而不是其所处的外在环境,与外部环境 相比,企业内部所具有的资源对竞争优势的创造更具决定性作用。以普拉哈拉德 ( c . k . p r a h a l a d ) 、哈默尔( g . h a m e l ) 和福斯( n . j . f o s s ) 等人的能力基础论以“能 力”为其分析单元, 认为企业的异质性内生能力是竞争优势的基础, “核心能力” ( c o r e c o m p e t e n c e ) 是竞争优势的源泉,竞争优势的形成、巩固和创新与核心能力 的形成、维持及废弃更新密切相关。这些目前还处于“丛林”之中,概念各不相 同的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改变了对企业同质性认识,坚持从企业内部分析竞 争优势的来源,用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积累来解释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和保持企 业竞争优势的关键。 因此可以通过企业异质性认识的假设对这些理论的发展作一 个规范性的分析。企业的异质性假设的基本涵义包括:企业是一个历史的不断 内生成长和演化的有机体, 企业在成长中所积累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是独特的和有 价值的; 企业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作为企业的关键性生产要素是非竞争性的和难 以模仿与替代的,既无法通过市场公开定价和获得,又使其他企业的模仿和替代 行为面临成本约束。在企业的异质性假设的基础上,企业通过核心知识和能力的 积累及其相应的竞争行为或战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或超额利润, 企业的利润或 竞争优势是内生的。了解这些理论分析前提之后下面介绍具体流派的观点。 2.1.2.1 企业资源观 该理论首创于 1984 年,以 b.wernerfelt 的论文 a resource- based vie,of firm为形成标志。 此后, barney对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进行了研究, diericks 19 与 cool对资产集合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colis 与 montgomery提 出基于资源竞争的理论,peteraf、kathleenr.conner 等人也在各自的研究中对资 源基础论做出了肯定的评价。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束所组 成的集合,企业竞争优势由企业所拥有的战略资源所决定。认为企业所拥有的战 略性资源是异质的,资源在企业之间不能完全流动导致异质性得以持续。 wernerfelt 把资源定义为 “任何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给定企业的力量或弱点的东西, 更正式的说,一个企业的资源可以被定义为企业所永久性拥有的(有形和无形的) 资产。资源的例子是:品牌、内部的技术知识、高技能的雇员、贸易联系、机器、 高效的程序、资本等等。 ”barney 则把资源定义为“一个企业所控制的并使其能 够制定和执行改进效率和效能之占领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企业特性、 信息、知识等等。 ”他指出企业资源只有具备有价值、稀缺、不能完全模仿和难 以替代这四个性质才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基于资源的企业观强调从企 业自身的资源出发而不是市场结构等外部环境来研究企业的竞争优势, 它成功的 把研究的视角拉到企业内部,但资源基础论对资源的定义过于宽泛,过分依赖均 衡分析,从而缺乏对资源产生过程的分析,因此对于企业资源的作用机制的研究 需要进一步深入。 2.1.2.2 企业能力观 企业内的资源有很多种, 但并非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或高额利 润的源泉,一个企业即使用一种先进设备获得了某种程度的优势,很快就会因该 先进设备的普及而失去竞争优势。从租金的产生和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来看,这 样的资源是没价值的。这就揭示出:超额利润和长期竞争优势与大多数企业都有 的资源间不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因为这样的资源要么供应充分,使任何一个企业 都不可能从该资源中获得租金;要么供应稀缺,主要是因为针对这样的资源进行 的竞争导致企业无法以低于价值的代价取得。在以上任何情况下,企业都无法在 这一资源基础上获得持续的超额利润和竞争优势。基于这些考虑,后来的一些学 者对资源基础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企业能力理论,也即以能 力为基础的企业观。 尽管汇聚在企业能力论这面旗帜下的研究者们所使用的概念 各不相同,分析问题的框架与角度各有差异,但其基本思想却是一致的。由哈默 和普哈拉提出的企业核心能力概念在理论发展中逐步取得了主导地位, 企业能力 是企业拥有的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虽然广义的资源包括企业能 力,但能力理论认为,能力与资源不同,能力是以人为载体的,是配置、开发、 保护、使用和整合资源的主体能力。具有相似资源的企业通常在使用资源的效率 方面有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企业能力的差异,是产生竞争优势的深层次因素。在 郭斌: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科学出版社,2 0 0 3 . 20 核心能力理论看来,能力是决定企业异质性的根本,企业是一个能力系统或能力 的特殊集合。隐藏在企业资源背后的企业配置、开发和保护资源的能力,是企业 竞争优势的深层来源。更进一步,企业所有能力中核心和根本的部分,可以通过 向外辐射,作用于其他各种能力,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效果,这部分被界定 为核心能力。在普拉哈拉德与哈默看来,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 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一般说来,核心能 力具有如下特征:a、稀缺性,是企业所特有的;b、可延展性,核心能力可以使 企业进入各种相关市场参与竞争;c、价值性,核心能力能够使企业为客户创造 价值;d、难以模仿性,核心能力应当不会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企业要获 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面上 参与竞争。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最终产品是核心能力的市场表现, 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的物质载体。 2.1.2.3 创新观 ( 1 )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关注的是经济变迁的过程,力图建立一个经济变动的理论。他认为市 场竞争在实质上不是价格竞争,而是创新竞争,创造性毁灭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根据他的观点,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动是经济进化的发动机,因为企业具有超 越外部经济条件的自主能力,而且能够塑造市场条件。在这里企业不再像新古典 经济学认为的那样只是完全同质的、被动的专业化生产者。熊彼特认为企业只有 通过创新才能更新其资产的价值,否则经济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导致完全竞争,企 业将因此而丧失获得经济租的可能性。 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经济意义在于 创新可以为企业提供对一些具有潜在价值和企业特性的资源的更深入的洞察和 获取途径,这样企业可以通过对这些竞争中占优势的资源提前进行投资和配置, 而与此同时其竞争对手可能与此一无所知;其次,通过创新活动的进行可以在企 业内部生成一些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的特异资产和能力。 ( 2 ) 纳尔森和温特所创立的进化思想 他们把生物进化的观点应用到企业中,在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和“创新” 概念基础上,纳尔森和温特描述了企业的进化过程。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 要素禀赋,而且来源于这些要素的联结和运用方式。这些联结和运用要素的方式 通过企业的搜寻和试错过程, 并最终由外部选择环境进行筛选后固化为企业的规 程。企业在“选择性环境”当中,不断地“搜寻”创新以替代现有的规程,并且 在大多数情形下,企业将倾向于围绕着自身已有的能力来进行这种搜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融合教育专业题库- 大学融合教育的教师角色转变
- 2025年统计学期末考试:正态分布检验在统计推断中的关键步骤试题
- 2025年资产评估师职业资格考试备考与模拟试题
- 2025年大学特殊教育专业题库- 特殊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 2025年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题库- 社会体育指导的创新教学方法与实践案例
- 2025年大学人文教育专业题库- 大学人文教育专业的实验教育资源
- 2025年大学华文教育专业题库- 文学素养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 2025年大学人文教育专业题库- 大学人文教育专业的学术论文
- 2025年大学国内安全保卫专业题库- 安全保卫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发展方向
- 2025年统计学专业期末考试:分析与决策制定应用案例分析试题型
- 政务摄影培训课件模板
- 职业健康卫生培训课件
- 快递行业包裹分拣操作流程模拟题
- 辅助生殖妊娠营养干预
- 模块六 点的投影(课件)-中职高考《机械制图》一轮复习(高教版第5版)
- 健康素养促进项目课件
- 2024湘美版小学书法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固定摊位合租协议书
- 2025年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岗招聘考试真题卷(含岗位说明书)
- 中国药典2025年版1~4部目录
- 宣传公证知识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