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8卷第 1 期 2 0 0 8 年 1 月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Gu a n g z h o u S p o r t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2 8 N o 1 J a n 2 0 0 8 体育新闻与宏大叙事 杨剑锋 (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 0 0 4 3 8 ) 摘要: 体育新闻不仅体现了体育文化的价值和观念, 而且还是社会文化乃至意识形态的表达, 成为一种宏大叙事。在 中国, 体育新闻包含了民族复兴的话语 , 成为民族想象的主要手段 , 并且往往被视为城市与国家形象的塑造者。这反 映了人们对历史发展前景所抱有的某种希望, 也包含着一个民族的现代性焦虑。 关键词: 体育新闻; 宏大叙事; 想象的共同体; 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 : G 8 0 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3 2 3 X ( 2 0 0 8 ) 0 1 0 0 4 8 - 0 3 Sp o r t Ne ws a n d Gr a nd Na r r a t i v e YANG J i a n - f e n g ( S h a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p o r t , S h a n g h a i 2 0 0 4 3 8 , C h i n a ) Ab s t r ac t :No t o n l y t h e s p o rt ne ws e mb od i n g t h e v a l ue a n d c o n c e p t o f s po rts c ul t u r e ,bu t a l s o i s a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i de o l o g y ,i t h a s be c a me a k i n d o f g r a n d na rra t i v e The s p o rt n e ws c o nt a i n o i c e o f na t i o na l i t y r e i v e i n g i n Ch i na ,i s a me a ns o f n a t i o n a l i t y f a n c y ,a n d alwa y s r e g a r d e d t h e f i g u r e p e o p l e o f c i t y a n d c o u n tr y T h i s c u l t u r e p h e n o me n o n r e f l e c t i n g a c e rt a i n wi s h e s f o r t h e f o r g r o u nd o f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me n t ,a n d c on t a i n i ng a c e r tai n na t i o n a l i t y mo de m wo r r i me nt Ke y wo r ds :s po rt n e ws ;gra n d n a r r a t i v e ;i ma g i na r y c ommu ni t y;c i t y i ma g e s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现代生 活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而体育新闻则往往充当了两者之间的 重要桥梁。不可否认, 体育新闻已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 部分。 在许多时候, 它不仅体现了体育文化的价值和观念, 还是社 会文化乃至意识形态的表达 , 起到传递文化 、 道德和行为方式 , 沟 通社会成员之间情感联系的作用, 成为一种宏大叙事。 宏大叙事( G r a n d N a r r a t i v e ) 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 理论术语, 也称“ 元叙事” , 即无所不包的叙述。宏大叙事具有集 中的主题 、 明确 的 目的 , 叙事具有连贯性 和 自身 内在 的统一性 。 借助于这样的叙事, 所有与之不合的事物、 方式、 人, 都被排斥出 去, 这个“ 大叙事” 带有垄断性、 强制性, 并成为现代专制的合法 性论证。美国学者罗斯指出: “ 由于将一切人类历史视为一部历 史、 在连贯意义上将过去和将来统一起来, 宏大叙事必然是一种 神话的结构。 它也必然是一种政治结构, 一种历史的希望或恐惧 收稿 日期 : 2 0 0 7 1 1 1 2 作者简介: 杨剑锋( 1 9 7 2 一 ) , 男 , 江苏徐州人, 讲师, 文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文学 、 新闻学研究 48 的投影, 这使得一种可争论的世界观权威化。” 1 1 这里所说的“ 政 治” 主要是一种将某种意志强加于人的权力政治的内涵。 由于宏大叙事能够 “ 使得一种可争论的世界观权威化” , 因 此在法国学者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看来 ,宏大叙事意味 着一种将某种意志强加于人的“ 霸权” , 并带有神话的色彩。 比如 在中国历史的叙述 中, 王朝 的兴衰往往是 天道好坏的结果 , 或者 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的表现。这种叙事隐含着使某种世 界观神化、 权威化、 合法化的本质, 利奥塔认为现代性就是一种 宏大叙事, 并将对宏大叙事的怀疑看作“ 后现代” 。I2 1 在现代大众媒介的叙事体系中,宏大叙事组成一个无所不 包的结构。在中国, 由于媒介的官方背景, 这种情况更加显而易 见。 即使与政治干系甚少的体育新闻的叙事中, 这种宏大叙事仍 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 理论分析法, 对体 育新闻中的宏大叙事现象进行 了初步的梳理和探讨 。 维普资讯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第 2 8卷 1 体 育新闻与民族复兴的话语 体育固然没有国界, 但运动员和体育记者则摆脱不了民族、 种族、 地域、 文化的约束。 近年来 , 我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摘金 夺银, 令国人欢欣鼓舞。体育上的巨大成就与中国在国际政治、 经济舞台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使世界意识到一个曾经积贫积弱、 饱经西方列强蹂躏的古老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体育新闻的写作 过程中,记者往往有意无意地将体育比赛或大型赛事的申办成 功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构成体育新闻中民族复兴 的话语 。 2 0 0 1 年 7月 1 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 1 1 2次 会议上,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宣布: 北京获得 2 0 0 8 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第二天出版的 中国体育报 刊登了题为 京,光荣的北京热烈祝贺北京申办 2 0 0 8年奥运会成功 的 社论。社论写道: “ 新北京, 新奥运 , 表达了我们在新世纪里 , 由一个既有古老文化传统又具有现代魅力的都市来举办一届恢 弘的奥运会的美好愿望,这也是一个伟大民族充满 自信的郑重 承诺 !” 同日出版的 体坛周报 则更加直露: “ 在东京和汉城之 后, 亚洲的北京到2 0 0 8年夏天, 也将把中国体育的星光璀璨, 铺 设出民族传统与现代进步、 光荣历史与复兴梦想的荣耀。” 这是 一 种典型的宏大叙事式的语言,它把申奥成功与民族复兴进行 了直接的联想,并用斩钉截铁的语言肯定了二者之间的对等关 系,将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竖立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不由使 我们联想到梁启超发表于 1 9 0 2年的寓言式小说 新 中国未来 记 。 J 、 说一开头便以上海举办万国博览会为背景, 其中描绘道, 举办万国博览会之时的中国, 已是世界强国, 其时中文已成世界 语言, 各国贵宾听着孔子后代孔觉民的中文演说。 在梁启超的叙 事中, 万国博览会的举办, 成为中国强国标准的象征。另一位小 说者吴研人在其 新石头记 的结尾, 也同样以上海举行万国博 览会作为中国富强的明证。_3 l 梁启超等人的梦想在小说发表一百年之后终于成为现实 , 上海获得了2 0 1 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 中国也已经在世界政 治、 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到 2 0 0 1 年, 在世界上影响 更大的奥运会 , 已经取代万国博览会 , 被视为中国崛起的标准象 征。新华社的通讯 世界选择北京写在北京申奥成功之际 同样强化了这一认识。 在这篇通讯中, 记者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 史与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叠加在一起 : “ 1 8 9 4年,国际奥委会成 立。 1 8 9 6年, 第一届奥运会的圣火, 在希腊雅典燃烧。 此前, 国际 奥委会的一封邀请函寄至清政府, 可正值中国甲午战败, 被迫签 订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清朝统治者哪还有暇顾及奥运!” “ 1 9 1 5年, 国际奥委会又一次发来邀请。然而, 由于第一次世界 大战及国内的护法战争,中国又一次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擦肩 而过。 ” 在之后的叙述中, 类似的表达构成全文的主线, 如: “ 1 9 3 6 年柏林奥运会, 进入撑杆跳高决赛的中国运动员符保卢, 竞买不 起比赛用杆 ; 1 9 4 8年伦敦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是参赛团中惟一 住不起奥运村的” 、 “ 1 9 8 4年 7月 2 9日, 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 一 声枪响, 中国奥运金牌 零 的纪录成为历史” 等等。这种表达 不仅暗示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成败与国家盛衰之间的微妙关 系, 暗示了民族兴衰与政权更迭之间的关系, 而且成功地将北京 获得 2 0 0 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这一特定事件塑造成国家强盛的 象征, 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深沉而又 自豪的民族精神。 显然, 民族情感已经超越奥运精神, 成为这篇通讯的主要内 容。 记者将一组一组珍贵的史料组合成恢弘雄壮的历史篇章, 从 而有力地强化了民族认同。 在体育记者笔下, 民族认同感总是以 爱国主义的名义, 随着金牌的获得而得到强化。 而运动员在获得 金牌、 战胜强大的对手, 或者在某一项长期被西方人占领的体育 领域取得突破之后, 其言语也往往流露出身为中国人、 亚洲人或 黄种人的优越感, 记者也极为乐意将这些言论写进报道。 如刘翔 在获得 2 0 0 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 1 1 0 m栏冠军后对记者说 : “ 请 大家不要以为亚洲或中国运动员短跨项目不如欧美,我会用实 际行动证明, 亚洲有我, 中国有我 ! ” 4 1 新华社记者将这些语言写 进新闻的导语 , 人民网则以 刘翔: 黄种人也能飞 作为新闻的标 题_5 l , 二者异曲同工, 强调的都是成功者的民族身份, 由此激发 出全国人民的民族认同。 再比如在萨格勒布世乒赛前,身为中国体育官员的蔡振华 在赛前动员中强调说 , 之所以中国派这么大的一个代表团过来, 就是 为了让对 手感觉到 中国的强大 ,要让对手感觉到所有 中国 出来的运动员是世界上最好的: “ 他怎么能打败中国人?怎么能 打败中国的强大的精神?我们要塑造中国的神话。” 1 6 1 蔡振华有 意无意地将“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这一小群体的概念置换为涵盖 更广的“ 中国人” , 而他显然不是特例。 甚至连中国运动员赴美国 N B A打球, 也被赋予“ 为国争光” 的美丽光环, 易建联的语言颇 有代表性: “ 我们都是来 自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在这里打球都有 一 个共同的目的, 那就是为国争光。” 7 】 对这些语言, 记者明显持 极为赞赏的态度。尽管也有人提醒媒体对一场体育比赛输赢的 政治意义不要做过分夸张的报道 , 也有人将这种心态称为“ 弱国 心态” , 但它还是被普通民众和大众媒体视为民族自豪感和爱 国主义的自然表达, 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将现代民族界定为“ 想象的共 同体” 。他认为, 民族本质上是一种现代的想象形式它源于 人类意识在步入现代性过程当中的一次深刻变化,作为现代传 媒的报纸和表达民族情感的小说,为重现民族这种想象共同体 提供了技术和想象的手段。9 1 作为成功的新闻作品, 世界选择 北京写在北京申奥成功之际等无不以体育为一个有意味 的支点, 从某种程度上刻画了中国民众的心灵世界, 建构着丰赡 的心理空间和共同想象。 在现代社会, 这种新闻叙事的作用甚至 超过了小说, 成为民族想象的主要手段。 2 空间、 时 间与想象的共 同体 在上述民族复兴的话语中,空间与时间的转换和表述是颇 为耐人寻味的。 “ 世界选择北京” 标题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它把北京 申办成功解读为世界对北京 的选择和接纳 ,北京这一 地域性城市瞬时获得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意味着由东方转 向西方“ 世界” 从某种程度上只意味着西方。这种空间转换 隐含着一个曾经被排斥在世界秩序之外的国家正在被主流秩序 所接纳, 正如 体坛周报 发表的署名唐丙的评论 给未来一个机 4 9 维普资讯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第 2 8 卷 会 所说: “ 从参加奥运会到主办奥运盛会, 说明中国不只是被允 许、 被承认了, 而是受到了全世界实实在在的认可和尊重。 ” 另一 篇署名梅卿的 世界, 相信你的选择 的文章更为北京被世界认 可 而尽情欢呼 : “ 奥运 的圣火 , 你终于将要照耀 中国, 照亮北京 ! 这是一种被世界认可的感觉, 这是一种被世界信任的荣誉, 我们 激动!我们欣慰!我们骄傲!” 我们赢了! 一文同样写道: “ 经 过一段曲折与跋涉,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变得如此同步和 密切 , 奥林匹克此时的到来 , 远远超出了体育 自身的范畴, 它昭 示着世界正在全方位地走进中国和北京。” 其实, 与其说世界正 在全方位地走进中国和北京 ,倒不如说中国和北京正在全方位 地走向世界、 融入世界。在 1 9 9 3年, 北京申办2 0 0 0年奥运会失 利后, 人民日报 发表的社论题目正是 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 这是一种渴望被 日益全球化的世界接纳的民族性焦虑 , 或 者说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焦虑 ,这种焦虑同样体现 在时间的表述上。 中国体育报 的社论 北京, 光荣的北京 热烈祝贺北京申办 2 0 0 8 年奥运会成功写道: “ 新北京,新奥 运 , 表达了我们 在新 世纪 里 , 由一个既有古老文化传统 又具有 现代魅力的都市来举办一届恢弘的奥运会的美好愿望,这也是 一 个伟大民族充满自信的郑重承诺!” 文中“ 新世纪” 既是实指, 也是虚指, 它暗示 2 l 世纪是 中国人 的世纪。北 京最初 申办的是 2 0 0 0年奥运会, 全国人民对 2 0 0 0年奥运会尤其神往, 因为它意 味着“ 新千年” , 折射出人们对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的“ 新时代” 的神往和期待。 北京成功获得 2 0 0 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被视为划 时代的历史性事件, 它被表述为“ 一个城市的建设、 一个 国际大 都市 的形成、 一个强国之梦甚至现代化之梦” 的标志, 同样折射 出一个曾经拥有辉煌历史的民族对属于她的“ 新时代” 的无限向 往。在“ 新北京 , 新奥运” 的申办 口号 中, “ 新” 字的突出地位 明显 地表达 了对于“ 旧” 的事物和“ 旧” 的时代的厌恶 , 这是一种“ 时间 开始了” 的现代性观念的另一种表达。1 9 4 9年底, 为庆祝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 人民日报连续几期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胡风 的长诗 : 时间开始了 。“ 时间开始了” , 意味着中国从此彻底告 别过去, 开始走上一条全新的路, 一句话 : 一条现代化的道路。 “ 时间开始了” , 同时意味着对此前历史的否定和对未来的信心, 这种信心归根到底源于现代性的科学进步观念。 正如福柯所说: “ 现代性是一种态度, 它使人得以把握现时中的 英雄 的东西。 现代性并不是一种对短暂的现在的敏感, 而是一种使现在 英雄 化 的意愿。 ” 1 o l 福柯式的表达和利奥塔的“ 宏大叙事” , 其实可以 视为一种互文, 都是对现代性的不同表述, 它们都在关于奥运的 新闻叙事 中得到了印证。 3 大型赛事与城市形象 奥运会日益在世界政治、 经济、 文化的舞台上扮演着更加重 要的角色, 在世界当代史当中有着极为深刻而特殊的位置, 正如 一 个世纪 以前国际博览会的地位 。法国的巴黎正是通过举办万 国博览会, 来奠基本雅明所说的“ 十九世纪的首都” 这一地位。 与 万国博览会的这种功能类似, 奥运会所开展的空间形式, 也为世 界架构了一个崭新的城市空间。 特别是 1 9 8 8 年汉城奥运会所取 得的巨大成功大大提升了韩国的现代化的步伐,这愈发使人们 相信, “ 一个城市的建设、 一个 国际大都市 的形成、 一个强国之 梦甚至现代化之梦,都和这个城市主不主办奥运会有莫大的关 系” 。 如果说 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 目前还只是图纸上的完美计划, “ 新北京, 新奥运” 的口号更多地体现了民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那么上海这座“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的特定形象已经在一次次的 大型体育赛事之后被媒体一遍遍地表述和强化了。2 0 0 2年, 世 界网坛的顶极赛事 ,汇集当年巡回赛排名最靠前的 8位顶级选 手的世界网球大师杯赛首次在上海举办, 文汇报发表了题为 一流的城市 , 一流的赛事大师杯赛新话题 的通讯。“ 一流 的城市” 自然是指上海, 标题将城市形象与“ 一流的赛事” 的成功 举办建立起同构关系。 在文中, 作者认为: “ 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 上海正以海纳百川的气派走向世界, 一流体育赛事的落户, 考验 着上海的综合能力, 也让城市的声名播向五洲四海。 ” 在这之后, 作者历数了上海举办的诸多世界大型体育赛事对上海城市形象 的提升作用, 最后以无可质疑的语气指出: “ 一流的赛事, 见证了 一 流的上海的崛起。” 【 1 1 在这种叙事方式中, 体育本身缺席了, 取而代之是对与其同构的城市形象的强调。而在新闻工作者眼 中, 这则通讯被视为一篇紧扣时代主题, 跳出比赛抓活鱼的新闻 佳作, 这充分说明这种宏大叙事的被认可程度。 没有哪座中国城市比上海更注重国际形象 了, “ 国际大都 市” 是它的自我定位, 大型赛事是强化这一形象的有效手段。在 另一则关于东亚运动会 的电视新 闻评论 中,记者反复提及 的是 熔铸了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东亚运圣火是上海人自己点 燃的 , 它在给了上海人 自己许 多东西的同时, 也给了世界很多很 多 : “ 5月的东亚运 , 给了世界一个辉煌 的上海 。5月的东亚 运 , 又给 了世界一个开放的上海 。 ” “ 上海 l 4年改革开放 的成就 , 上海立志作为世界经济、 金融、 贸易中心之一的决心和步伐, 给 了东亚朋友和海外记者以深刻的印象。 ” “ 上海, 你若留住了那份 辉煌, 发展了那份辉煌, 那么你就能有永远的骄傲。” 1 2 1 在这种 叙事中,作为体育比赛的东亚运本身被悬置起来了,上海的辉 煌 、 上海的国际形象则被无限地凸现出来 。对于上海来说 , 她试 图通过举办大型赛事, 来开启一段新的亚洲叙事, 并以此将“ 国 际大都市” 的城市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定格。 4结 语 宏大叙事是针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所进行的大胆 设想和历史求证,而体育新闻中宏大叙事产生的动机则源于对 历史发展前景所抱有的某种希望。在这种宏大叙事的形成过程 中, 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和媒体英雄的记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美 国学者卡尔 博格斯在 知识分子与现代性危机 中认为, 知识分 子不仅能系统阐述意识形态话语, 促进大规模团体的形成, 而且 可以使大众团体的信仰体系合法化。尽管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罗 兰 巴特将宏大叙事称为“ 权力对语言的根本性支配” 而加以质 疑和解构, 但在中国, 这种宏大叙事本身的合法性则自动构成一 种事实。 因为即使体育媒体也是阿尔都赛所说的“ 意识形态国家 机器” 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所生产的体育新闻自然相应地起到了 “ 意识形态再生产” 的作用。 ( 下转第5 9页) 维普资讯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第 2 8卷 Re l a t i o n s :T h e I n fl u e n c e o f F a mi l i al F a c t o r s o n Ad o l e s c e n t S u b s t a n c e U s e a n d De l i n q u e n c y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l d& Ad o l e s c e n t S u b s t a n c e Ab u s e 5 :1 1 9 【 3 】A n e s h e n s e l ,C a r o l S ,a n d C l e a AS u c o ff 1 9 9 6 “ e N e i g h b o r h o o d C o n t e x t o f Ad o l e s c e n t Me n t al He al山 J o u r n a l o f He a l 山 a n d S o c i a l B e h a v i o r 3 7 : 2 9 3 3 1 0 4 B o w e n ,N a t a s h a K ,a n d G a r y L B o w e n 1 9 9 9 “ E ff e c t s o f Cri me a n d Vi o l e n c e i n N e i g h b o r h o o d s a n d S c h o o l s o n t h e S c h o o l B e h a v i o r a n d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Ad o l e s c e n t s ” J o u r n a l o f Ad o l e s c e n t R e s e a r c h 1 4 : 3 1 9 - 4 2 【 5 】B r e n e r , N a n c y D , J a n e t L C o l l i n s ,L a u r a K a n n , C h a r l e s W W a r r e n a n d B I W i l l i a ms 1 9 9 5 “ Re l i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Yo u t h Ri s k B e h a v i o r S u r v e y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 A m e fi c a n J o u rna l o f E p i d e mi o l o g y 1 4 1 : 5 7 5 8 0 【 6 】 王伟 未成年人的攻击行为研究综述 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 上接第 5 0页) 与这种宏大叙事相对的是 , 体育新闻界还有一 种特色鲜明的个人叙事, 比如李承鹏的“ 酷评” 风格即是如此。 这 种主要依赖网络传播的“ 酷评” 嘻笑怒骂无所不用其极, 表现出 极大 的语言张力和思想弹性 ,形成对宏大叙事的消解 。从某种 程度上说 , 这种“ 酷评” 成功地营造出一个国家体制之外的“ 语言 乌托邦” , 表现出类似巴赫金所说的“ 民间语言狂欢” 。 不过, 它始 终居于体制之外,只能在主流媒体宏大叙事的夹缝中小心翼翼 地进行着属于自我的语言狂欢。 参考文献: 【 1 】D o r o t h y R o s s , ” G r a n d N a rr a t i v e i n A me ri c a n H i s t o ri c a l Wr i t i n g :F r o m Ro ma n c e t o U n c e r t a i n t y ” ,Th e Ame ric a n Hi s t o ri c al R e v i e w , 1 0 0 ( 1 9 9 5 ) , P 6 5 3 【 2 】 【 法】 利奥塔 后现代状 况 : 关 于知 识的报 告【 M】 北京 : 三联 书 店 1 9 9 7 2 【 3 】 李政亮 亮丽的强国梦 J 读书 2 0 0 6 , 1 : 6 0 4 应强、 刘广、 肖春 飞 刘翔 告诉 世界 : 亚洲有我 , 中国有我 【 N 2 0 o 5 , 2 1 ( 6 ) : 9 1 9 3 【 7 】 尹逊强 校 园暴力的现状及预防对策 J 实用预防医学, 2 0 0 4 。 1 1 ( 5 ) : 1 0 6 3 1 0 6 6 【 8 】 万赘 美国校 园欺侮对策及其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方昆曲剧院第一次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9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疫苗预防效果研究-洞察及研究
- 设备垫资合同(标准版)
- 餐饮门店装修合同(标准版)
- 转让居间协议合同(标准版)
- 2025年耳鼻喉科咽炎常见并发症诊治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肺功能康复治疗效果评估测试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老年医学老年病诊治方案论证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实验室检验结果解读与评估试题答案及解析
- 通风设备智能控制-洞察及研究
- JC-T 2586-2021 装饰混凝土防护材料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 临床医学工程-题库
- SYT 0452-2021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PDF解密
-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招投标书范本
- 2000-2015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及详细解析
- 体检中心礼仪培训课件
- 独立基础教学课件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0000道)(A4直接打印-每页100题)
- 会计从业资格基础知识汇总
- 项目干系人管理评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