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奏记奏记,属上行公文类,用于上陈的简牍,包括笺、笺记等。清代吴曾祺文体刍言:“奏记,奏进也。或称奏记或称奏书,或称奏牍,其实一也。与上书相似,同为进御之称,而臣下可以通用者也”。清代王兆芳在文体通释中则说:“奏记,进事于王侯大臣而申言阙志,奏书之别支也。主于言事进志,与奏琉相类”。这就是说佐僚对上司陈述意见,百姓向州郡上书,下属向上司都称奏记。,都亭奏记,阮籍(作者简介)阮籍(公元210-263年),三国时著名诗人。竹林七贤之一。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踽之子。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生当魏晋易代之际。感时伤乱,又惧被祸遂纵酒谈玄,蔑视礼法以“白眼”看待俗礼之士。其诗专长五言,咏怀80余首,表现嗟生忧时,苦闷傍徨的心情对当时黑暗的现实多所讽刺,兴寄遥深,独具风格,后人称为“正始之音”。散文亦颇工,有阮步兵集。,提要曹魏时期,太尉蒋济听说阮籍有才能,要征召他做掾属。因蒋济亲附司马氏。阮籍不愿为他出力,所以,写了这篇奏记,辞谢蒋济的征辟。在文中,作者一方面借古代尊贤的典故,赞扬蒋济,一方面说自己无才能不应诏,行文曲折,出辞委婉。,原文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拥簦hui4,邹子处于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以光清举。,【译文】俯思大人以高尚纯真的道德,执掌着国家的要职,英雄豪杰翘首仰望,贤德才士跷起脚跟盼望受到重用,设置府署自选僚属的时候,人人都自认为是属官,征召的文书才发放,在下竟放在其首。昔日卜商在西河设教,魏文侯拥帚恭迎,邹衍住在黍谷北边,燕昭王在后陪着乘车。那些穿布衣系牛皮带的贫寒之士,自恃有节操和才识,不随波逐流,王公大人之所以向他们礼贤下士,是道义存在呀。现在我阮籍没有邹衍、卜商的治国方法,只有浅陋,猥琐而被采用,真是不敢当。正在东南边高地上垦荒耕地,缴纳余粮,连背柴都疲惫生病,脚力不强,补吏的征召,难以胜任。请求收回不当的施恩,来发扬光大荐举得人的美德。,檄文自学,檄文,是古代一种军事类的文告,经典释文中解释说:“檄,军书也。”它是古代在从事征伐时的一种声讨性的文字,有的时候也用于征召和晓谕臣民。早在虞舜时代,就已产生檄文的前身。据文心雕龙檄移记载:“故知帝世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祭公谋父称:古有威让之令,令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这段话的大意是;由此可见,舜帝戒兵,三王誓师都是对自己的军队训话,听众不包括敌人。到周穆王西征犬戎时,祭公谋父说;“有威让之令,”威让,就是对敌人示以军威,责以正义。这就是“檄”的起源。战国时期,“檄”成为正式公文文种。据文心雕龙檄移载述:“及春秋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刘献公之所谓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者也。诘苞茅之阙。”“详其意义,齐桓征楚,即今之檄文,暨乎战国,始称为檄。”,司马迁的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张仪早年曾游说至楚,楚相诬张仪偷了他的璧,打了他一顿板子。后来张仪做了秦国的官,便要征伐楚国进行报复。“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你)饮,我不盗而(你)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这里记述的只是片断,但也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军事行动前的声讨文字。汉代以后,檄文成为一种正式的文体形式。汉代的檄文。书写在木简上,长二尺,所以又称“二尺书”(见许慎说文解字)。据记载“若有急则插羽而遣之,故谓之羽檄,言如飞之急也。这就是后来的所谓“鸡毛信”的来源。,“檄”的写作,要叙事明白说理雄辩,气势强盛,说话果断。忌隐晦曲折、和缓细巧。声讨性质的“檄”还要宣传己方的英明,揭露敌方的罪行,分析敌我形势和人心背向,算计彼此力量的强弱,以鼓舞士气。文心雕龙檄移篇曾论到檄文特点说:。凡檄之大体,或述此休明,或叙彼苛虐,指天时,审人事,算强弱,角权势,标蓍龟于前验,悬擎鉴于已然,虽本国信,实参兵诈。谲诡以驰旨,炜晔以腾说,凡此众条,莫或违之者也。故其植义飚辞,务在刚健。”其大意是说,檄文的写作,其内容不外是矜夸己方的政治如何清明,对方的作为如何残暴,并且对天时、人事、强弱、权势进行分析,还要假借天命、引证历史为自己辩护。因此,虽说要讲信义,但也是兵不厌诈,一切巧言、夸饰之词是少不了的。檄文的风格,就是要张扬其辞,务在雄壮刚健,表现出压倒敌人的气势。李充翰林论说:“檄不切厉则敌心陵;言不夸壮则军容弱”(御览五百九十七引)。意为檄文写得不急切严厉则敌人的气势就会占上风;出语不夸张雄壮则降低了自己的军威。,盟文盟文,亦称“盟约”、“盟契”、“盟书”、“载书”等,是古代社会集团、邦国之间订立同盟而写的一种文体。西周之前,不见盟文,春秋战国以来,国际之间争霸争雄,人际之间尔虞我诈。为了保持某种状态下的平衡稳定,常常须盟誓,因而也就常常应用盟文这种文体。“盟者明也。騂xing1(红色)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夫盟之大体,必序危机,奖忠孝,共存亡,戮心力,祈幽灵以取鉴,指九天以为正,感激以立诚,切至以敷辞,此其所同也”。刘勰在这里将盟誓的仪礼、盟文的文体要求都作了详细的阐述。盟文的写作要点,必须写明危难发生的因由,奖励忠孝,彼此存亡与共,同心协力;祈祷冥冥中的神灵以此进行鉴察,指着九重天作为证人;激动奋发地来树立诚信,恳切深挚地安排词句。今天我们仍然有“同盟条约”这种文件,但内容和形式要求,都不同于古代了。,晋楚宋之盟”盟文自学左传书名介绍左传是先秦历史文学中的一部著名的作品。相传这是春秋末年鲁人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加以阐明的著作,这个说法已不足征信了。现代一般人都认为这部著作是战国初年(前5世纪)魏国史官的作品,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又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是鲁国官修的史书,它按照鲁国十二君主的次序,简略记载了当时的事件。左传则对春秋所记事件,作了解释,并对一些史事作了详细叙述,所记年代,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内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间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诸如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大小统治者荒淫残暴的罪行,和他们所造成的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写作技巧上,叙述有条不紊,繁简适当,又善于从语言、行动中描绘形象,突出性格,因此它的文学价值也是很高的。对后世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均有较大影响。,(提要)晋与楚均属春秋“五霸”之列,为争夺霸权,相互间经常进行战争。公元前579年夏,在宋国大夫华元的调停下,晋楚两霸休战言和,晋派大夫士燮,楚派大夫公子罢和许偃,会于宋都商丘西门之外。本文就是晋楚双方在这次会谈中所订的盟誓。但是,这次订盟。不过是两霸的权宜之计双方并未消除并吞对方的野心。过了四年,即到了公元前575年,晋楚又爆发了著名的鄢陵人战。这次战争是由楚国首先挑起的。,当有人问到楚军统帅子玉说:“楚与晋盟而背之,无乃不可乎?”子玉却说:“敌利则进,何盟之有?”意思是,敌方有隙可乘就去打,还管他什么盟誓不盟誓?这充分暴露了所谓订盟,不过是战争延续的一种手段。原文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们。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胙国。,状文状文,有行状、呈状之分。分述如下:行状,一种源于汉代的类似人物传记的文种。所谓“行状”,就是指一个人的德行状貌意思。古代一些有名望的人死后,他的家属、门生、故旧,为了替他向朝廷请求谥号,或请求“史馆”(国家设立的修史机构)为他立传,便将死者的名字、爵里、生平事迹、享年等写下来送呈上去。做为这一用途而写下的文字,即称为“行状”。故刘勰说:“状者,貌也。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文心雕龙书记)这是“行状”的最初用途。而后来大量的“行状”文,则已不是出于这一用途,大半是请人替死者代撰墓志文以前,由死者家属或了解死者的人,事先起草的一篇有关死者的生平事迹的资料。这样,行状文也就多起来了。,从内容来说,行状文也就是传记文,但由于行状文的用途不同,因而它与一般的传记文比较起来,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比较详尽,篇幅较长;二是传记文可以有褒有贬,而行状文则有褒无贬。其所以较详。这是因为它本有为写传、写墓志提供原始资料的意思;所以有褒无贬,是因为它本是为旌扬死者而写i写得好的行状文实际也就是一篇优秀的人物传记,既有史学价值也有文学价值。,行状有一定的要求和格式,它除了要对死者的世系、里籍、官阶、生平做全面的介绍外,在文末还要写上撰写送交的目的,如果不是为进呈朝廷而写,文末往往也写一下撰写原委。另外,还有“逸事状”它不同于正式的行状,即并不全面地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而仅记写死者的某些逸事轶闻,应属于行状的变体。呈状,一种上行文书,起源于汉代。汉代的“状”主要是臣僚为皇帝察举官吏时列其罪状或才能,或者对某事进行评论、列其好坏时使用的文体。魏晋以后,老百姓诉讼开始使用“状”,从此。下级向上级陈述事实和老百姓向官府申诉均可使用这一文种。文心雕龙书记说:“万民达志,则有状列辞谚。”这个时期的状类文书,有“诉状”、“牒状”等,隋唐时,臣僚向皇帝说明情况、反映问题,也使用“状”。宋代有“奏状”、“申状”,明代又出现了“呈状”。,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2l岁中进士,以后累官至监察御史里行(“里行”是见习官)等职。在政治上属于以王叔文为首的具有改良思想的政治集团。王叔文失败,柳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10年后改任柳州刺史,并死于柳州,时年47岁。无论是哲学思想、文学见解还是文学主张。柳宗元在他的时代是属于进步范畴的,他的无神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政治上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文学上参与韩愈的古文运动的倡导,并以自己的文学实绩扩大古文运动的影响。著有柳河东集。,提要这是柳宗元上给史馆的一篇关于段秀实逸事的行状。在这篇人物传记中,作者以令人信服的写实手法,刻画出一个不畏强暴、爱护人民的英雄形象,并揭露地方军阀的残暴跋扈、鱼肉人民的种种事实。叙述清晰,层次井然文章亦生动活泼。最后指出所记事实均经“复核无疑”,可以看出作者谨严的写作态度和对写实文学的主张。,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2l岁中进士,以后累官至监察御史里行(“里行”是见习官)等职。在政治上属于以王叔文为首的具有改良思想的政治集团。王叔文失败,柳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10年后改任柳州刺史,并死于柳州,时年47岁。无论是哲学思想、文学见解还是文学主张。柳宗元在他的时代是属于进步范畴的,他的无神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政治上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文学上参与韩愈的古文运动的倡导,并以自己的文学实绩扩大古文运动的影响。著有柳河东集。,提要这是柳宗元上给史馆的一篇关于段秀实逸事的行状。在这篇人物传记中,作者以令人信服的写实手法,刻画出一个不畏强暴、爱护人民的英雄形象,并揭露地方军阀的残暴跋扈、鱼肉人民的种种事实。叙述清晰,层次井然文章亦生动活泼。最后指出所记事实均经“复核无疑”,可以看出作者谨严的写作态度和对写实文学的主张。,原文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xi1为尚书,领行营节度史,寓军邠bin1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qian3(满足),辄奋击折人手足。椎chui2(同槌)釜fu3(陶器)鬲li4瓮weng4盎ang4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史白孝德以王故,戚qi4忧愁)不敢言。译太尉开始做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分驻军蒲州。汾阳王儿子郭晞当尚书,兼任行营节度使,驻军在州,放任手下的士兵作强横不法的事。州人里边一些狡猾、贪婪、凶横、邪恶的人,大都用财物行贿在军队里挂个名,就任意胡作非为,官吏不得过问。每天成群结伙在大街上敲诈勒索,得不到满足,就时常动手伤人,折断别人的胳臂腿,砸碎坛坛罐罐,扔满道上,袒露着臂膀大模大样地走了,甚至撞死怀孕的妇女。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的缘故,内心忧虑却不敢说。,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日:“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己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日:“幸甚!”如太尉请。译太尉从泾州来把情况向宁节度使禀告,说要商议公事。见到了节度使就说:“天子把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见百姓被残害,仍然安闲无事,如果引起大的变乱,怎么办?”白孝德说:“愿意听您的指教。”太尉说;“我治理泾州,很闲适,事情也不多。现在我不忍心百姓没有变乱而死去,并且影响国家边防的安全。您如果任命我为都虞侯的话,我能够为您消除变乱,使您的百姓不受残害。”白孝德说:“很好!”满足了太尉的要求。,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shuo4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教德震恐,召太尉日:“将奈何?”太尉日:“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蹙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日:“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日:“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因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日:“副元师勋塞天地,当务始终。译段太尉代理都虞侯已经一个月,郭晞部队的士兵十七人到市上去抢酒,又用刀砍伤了酿酒的人,摔坏了制酒的器具,酒都流到沟里,太尉布置士卒抓住了这十七个人,都砍下脑袋插在长矛上,竖立在市门之外。郭晞整个行营都骚动起来,都穿上战甲。白孝德非常害怕,召见太尉说:“这该怎么办?”太尉说:“没有什么关系!请让我到军营里去说说。”白孝德派遣几十个人随从太尉,太尉都不要。解下佩刀,选一名年岁大、脚又有毛病的人牵着马,到郭晞的门下。人们穿着战甲出来,太尉一边笑着一边进去说:”杀一老兵,何必穿战甲呢?我带着我的脑袋来了!”穿着战甲的士兵都惊呆了。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尚书难道对不住你们吗?副元帅难道对不住你们吗?为什么要以变乱败坏郭家的功名?替我向尚书说,请出来听我说话。”郭晞出来会见太尉。太尉说:”副元帅功勋满溢天地,应当努力做到有始有终。,今尚书恣zi1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邻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ji1(约束)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日:“公幸教唏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日:“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侯卒击析tuo4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译现在尚书放任士兵做凶横的事情,做凶横的事情就要发生变乱。扰乱国家边防的安全,那将归罪于谁呢?罪过将要连累副元帅。现在州人当中一些不好的子弟,用财物行贿在军队里挂上个名字,象这样不停杀害百姓,还能有几天不发生大的变乱?大的变乱是从尚书这里引起的,人们都会说尚书倚仗副元帅,不管束士兵。如果这样,那么郭家的功名留存下来的还能有多少呢?”话没有说完,郭晞一再拜谢说:“幸亏您用道理开导我,恩德非常大,我愿意率领全军服从您的管束。”回过头来呵叱身边的士兵说:“都解下战甲回到各自队伍里,敢吵闹的处以死刑。”太尉说:“我没吃晚饭,请代为预备一餐粗饭。,”吃过了饭,说“我的病发作了,希望能住在你这里。”让牵马的人回去,明天再来。于是就睡在军营里,郭晞衣不解带,告诫负责巡逻守夜的士兵保护太尉。天亮,郭晞与太尉一同到白孝德的衙门,郭晞谢罪,并说自己没有治军能力,请允许改正过错。州从此再没有祸端。,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chn2,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xun4(谦逊),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yu4(抬)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译这之前,太尉在泾州做营田副使,泾州大将焦令谌夺取百姓的田地,自己强占了几十顷地,租给农民耕种,说:“将来庄稼成熟了,一半归我。”可是这一年大旱,野地都不长草,农民把这种情况告诉了焦令谌。焦令谌说:“我只知道粮食的收入数目,不管旱不旱。”更加急迫地催逼交粮,农民快要饿死了,没有办法偿还,于是告到太尉那里。太尉审批状子,言辞非常婉转,派人求见并告诉焦令谌旱灾严重庄稼不收的情况。焦令谌非常生气,把欠租的农民召到一起,说;“我怕姓段的吗?你们怎么敢去告我?”拿着太尉批过的状子,放在农民背上,用大竹板打了二十下,差一点把人打死,被抬到营田官衙门的院子里。太尉流着泪说:“是我使你受了苦!”于是亲自取水洗掉污血,撕破衣服为农民包上伤口,亲自敷上好药,早晚又亲自喂那个农民,自己然后才吃饭。牵出自己骑的马卖了,买了粮食替农民顶债,不让他知道。,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日:“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zhe(赤色),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译淮西驻军主将尹少荣,是个刚毅正直的人。去见焦令谌,大骂道:“你还算是个人吗?泾州大旱,百姓都快要饿死了,可你却一定要谷子,还用大竹板子打没犯罪的人。段公,是一位有仁德守信用的人,可你不知道尊重他。现在段公只有一匹马,很便宜地卖掉,买了谷子给了你,你却不知羞耻地收了下来。总之,你的为人,对天灾毫不介意、触犯了大人、打没有犯罪的人,又收下讲仁德的人的谷子,使太尉出门没有马骑,你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简直是连奴隶都不如啊!”焦令谌虽然凶横傲慢,可是听了尹少荣的话也感到惭愧,汗也流出来了,饭也吃不下去说:“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见段公了!”一天晚上,自己感到悔恨就死去了。,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ci3此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此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日:“果不用吾言!”晤谢日:“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ci3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太尉逸事如右。译等到太尉从泾州被征召做司农卿的时候,告诫他的家属说;“路过岐州,朱泚如果赠送财物,千万不要收下。”等到经过岐州,朱泚坚执要送三百匹大绫。太尉的女婿韦晤坚决不收,但推辞不掉。到了京城,太尉生气说:“果然不照我的话办!”韦晤向太尉道歉说:“我职位低微没法拒绝啊。”太尉说:“那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它放在我的家里。”于是把它送到司农卿办公的衙门,存放在房梁上。以后朱泚反叛,太尉被他杀死,手下人把大绫放在房梁上的事告诉朱泚,朱泚从梁上取下来一看,大绫原先包装的标记都在。太尉的散佚而未经记载的事迹已如上述。,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邰tai2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鄣zhang4(筑墙建亭)堡伐,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xu3(和善的样子),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奋得太尉逸事,复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译元和九年某月某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把以上的事情写出来送给史馆。现在人们称颂太尉以死报国的事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他们认为太尉是武人,只是一时之间出于激愤而不去考虑自己的生死,来换取天下知名,并不知道太尉的立身行事竟是这样。我曾经来往于岐、周、邰一带地方,过了真定,向北登上马岭山,经过边防哨所、工事、堡垒和士卒的驻地,私下里询问了年老的军官和退役的士兵,他们都介绍段太尉的生平事迹。太尉为人和气容易接近,常常低着头两手合在一起走路,说话的态度谦虚温和,未曾用严厉的态度对待过别人,人们看他,象个读书人。,如果遇到不合理的事情,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决不是个偶然坚强的人。刚巧本州刺史崔能先生来到任上,他言语可信,行为正直,完全了解太尉那些一般人不知道的事情,我反复核对,没有什么疑问,但又深怕还有散失遗漏的,没有收集到史官那里,才敢把这些逸事写成行状私下送给您。谨写以上的行状。,太尉开始做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分驻军蒲州。汾阳王儿子郭晞当尚书,兼任行营节度使,驻军在州,放任手下的士兵作强横不法的事。州人里边一些狡猾、贪婪、凶横、邪恶的人,大都用财物行贿在军队里挂个名,就任意胡作非为,官吏不得过问。每天成群结伙在大街上敲诈勒索,得不到满足,就时常动手伤人,折断别人的胳臂腿,砸碎坛坛罐罐,扔满道上,袒露着臂膀大模大样地走了,甚至撞死怀孕的妇女。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的缘故,内心忧虑却不敢说。太尉从泾州来把情况向宁节度使禀告,说要商议公事。见到了节度使就说:“天子把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见百姓被残害,仍然安闲无事,如果引起大的变乱,怎么办?”白孝德说:“愿意听您的指教。”太尉说;“我治理泾州,很闲适,事情也不多。现在我不忍心百姓没有变乱而死去,并且影响国家边防的安全。您如果任命我为都虞侯的话,我能够为您消除变乱,使您的百姓不受残害。”白孝德说:“很好!”满足了太尉的要求。,段太尉代理都虞侯已经一个月,郭晞部队的士兵十七人到市上去抢酒,又用刀砍伤了酿酒的人,摔坏了制酒的器具,酒都流到沟里,太尉布置士卒抓住了这十七个人,都砍下脑袋插在长矛上,竖立在市门之外。郭晞整个行营都骚动起来,都穿上战甲。白孝德非常害怕,召见太尉说:“这该怎么办?”太尉说:“没有什么关系!请让我到军营里去说说。”白孝德派遣几十个人随从太尉,太尉都不要。解下佩刀,选一名年岁大、脚又有毛病的人牵着马,到郭晞的门下。人们穿着战甲出来,太尉一边笑着一边进去说:”杀一老兵,何必穿战甲呢?我带着我的脑袋来了!”穿着战甲的士兵都惊呆了。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尚书难道对不住你们吗?副元帅难道对不住你们吗?为什么要以变乱败坏郭家的功名?替我向尚书说,请出来听我说话。”郭晞出来会见太尉。太尉说:”副元帅功勋满溢天地,应当努力做到有始有终。,现在尚书放任士兵做凶横的事情,做凶横的事情就要发生变乱。扰乱国家边防的安全,那将归罪于谁呢?罪过将要连累副元帅。现在州人当中一些不好的子弟,用财物行贿在军队里挂上个名字,象这样不停杀害百姓,还能有几天不发生大的变乱?大的变乱是从尚书这里引起的,人们都会说尚书倚仗副元帅,不管束士兵。如果这样,那么郭家的功名留存下来的还能有多少呢?”话没有说完,郭晞一再拜谢说:“幸亏您用道理开导我,恩德非常大,我愿意率领全军服从您的管束。”回过头来呵叱身边的士兵说:“都解下战甲回到各自队伍里,敢吵闹的处以死刑。”太尉说:“我没吃晚饭,请代为预备一餐粗饭。”吃过了饭,说“我的病发作了,希望能住在你这里。”让牵马的人回去,明天再来。于是就睡在军营里,郭晞衣不解带,告诫负责巡逻守夜的士兵保护太尉。天亮,郭晞与太尉一同到白孝德的衙门,郭晞谢罪,并说自己没有治军能力,请允许改正过错。州从此再没有祸端。,这之前,太尉在泾州做营田副使,泾州大将焦令谌夺取百姓的田地,自己强占了几十顷地,租给农民耕种,说:“将来庄稼成熟了,一半归我。”可是这一年大旱,野地都不长草,农民把这种情况告诉了焦令谌。焦令谌说:“我只知道粮食的收入数目,不管旱不旱。”更加急迫地催逼交粮,农民快要饿死了,没有办法偿还,于是告到太尉那里。太尉审批状子,言辞非常婉转,派人求见并告诉焦令谌旱灾严重庄稼不收的情况。焦令谌非常生气,把欠租的农民召到一起,说;“我怕姓段的吗?你们怎么敢去告我?”拿着太尉批过的状子,放在农民背上,用大竹板打了二十下,差一点把人打死,被抬到营田官衙门的院子里。太尉流着泪说:“是我使你受了苦!”于是亲自取水洗掉污血,撕破衣服为农民包上伤口,亲自敷上好药,早晚又亲自喂那个农民,自己然后才吃饭。牵出自己骑的马卖了,买了粮食替农民顶债,不让他知道。,淮西驻军主将尹少荣,是个刚毅正直的人。去见焦令谌,大骂道:“你还算是个人吗?泾州大旱,百姓都快要饿死了,可你却一定要谷子,还用大竹板子打没犯罪的人。段公,是一位有仁德守信用的人,可你不知道尊重他。现在段公只有一匹马,很便宜地卖掉,买了谷子给了你,你却不知羞耻地收了下来。总之,你的为人,对天灾毫不介意、触犯了大人、打没有犯罪的人,又收下讲仁德的人的谷子,使太尉出门没有马骑,你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简直是连奴隶都不如啊!”焦令谌虽然凶横傲慢,可是听了尹少荣的话也感到惭愧,汗也流出来了,饭也吃不下去说:“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见段公了!”一天晚上,自己感到悔恨就死去了。,等到太尉从泾州被征召做司农卿的时候,告诫他的家属说;“路过岐州,朱泚如果赠送财物,千万不要收下。”等到经过岐州,朱泚坚执要送三百匹大绫。太尉的女婿韦晤坚决不收,但推辞不掉。到了京城,太尉生气说:“果然不照我的话办!”韦晤向太尉道歉说:“我职位低微没法拒绝啊。”太尉说:“那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它放在我的家里。”于是把它送到司农卿办公的衙门,存放在房梁上。以后朱泚反叛,太尉被他杀死,手下人把大绫放在房梁上的事告诉朱泚,朱泚从梁上取下来一看,大绫原先包装的标记都在。太尉的散佚而未经记载的事迹已如上述。,元和九年某月某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把以上的事情写出来送给史馆。现在人们称颂太尉以死报国的事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他们认为太尉是武人,只是一时之间出于激愤而不去考虑自己的生死,来换取天下知名,并不知道太尉的立身行事竟是这样。我曾经来往于岐、周、邰一带地方,过了真定,向北登上马岭山,经过边防哨所、工事、堡垒和士卒的驻地,私下里询问了年老的军官和退役的士兵,他们都介绍段太尉的生平事迹。太尉为人和气容易接近,常常低着头两手合在一起走路,说话的态度谦虚温和,未曾用严厉的态度对待过别人,人们看他,象个读书人。如果遇到不合理的事情,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决不是个偶然坚强的人。刚巧本州刺史崔能先生来到任上,他言语可信,行为正直,完全了解太尉那些一般人不知道的事情,我反复核对,没有什么疑问,但又深怕还有散失遗漏的,没有收集到史官那里,才敢把这些逸事写成行状私下送给您。谨写以上的行状。,传记我国传记体文章,大致可分三种,一种是史书上的人物传记,称为“史传”;一种是史书之外,一般文入学者所撰写的散篇传记;一种是用传记体虚构的人物故事,实际是传记小说。传记小说属文学讨论范围,我们此处从略。,我国的史书,最早是记言体和编年体,而记传体的史书,创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故刘勰说:“观夫左氏缀事,附经间出;于文为约,而氏族难明。及史迁各传,人始区详而易览,述者宗焉。”早在先秦时期出现的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以及其他诸子著作,不少篇章就已生动地刻划了人物形象如左传中的晋公子重耳之亡,就生动地刻划了重耳的形象,而在一定程度上还写出了这一人物的性格发展过程;战国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则鲜明地刻划了一个有才干、有智谋的策士的形象;论语、孟子等著作虽是语录体,但一些篇章也能够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突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情况是不胜枚举的。它们虽并非人物传记,但可以说具有了传记文的某些方面的特征,可称为传记文的准备阶段或雏形阶段。至司马迁的史记产生以后,我国则正式出现了以人物为描写中心的史传文。,自从司马迁开创了史传体,我国的历代正史,基本上都沿袭这一体例,一部二十四史,史传文占有其最大篇幅。史书以外的传记文,可以上溯到汉代刘向所写的说苑、新序和列女传等著作,其中多写一些人物故事。虽未必完整,但已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写其生平事迹,是属于史传文以外的传记文了。,作家所写的人物传记逐渐多起来,并正式成为文章中的一体,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的古文运动推动了各体文章的发展,也为传记体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古文运动的两位主将韩愈、柳宗元,首先在这方面做出了贡献。,韩、柳古文家所写的这样一些人物传记,与史记以后历代“正史”中的所谓传记文有很大不同,首先他们把传记的写作对象除了文臣武将,高士名流之外,也写一些下层社会的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以至被奴役、遭残害的人物,或写他们的一技之长,或写他们的高尚品德,或歌颂他们的英雄行为。既对他们进行热情的歌颂,同时也寄寓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自己的政治理想。其次,在写法上也富有创造性,他们并不拘于二般历史人物传记的名姓、里籍、生平活动等的旧格套,而只是专注的于其事迹的某个重要方面,加以生动具体的描写和思想上的发挥,从而使这些传记文,既具有思想性又富有极为感人的艺术魅力,成为古代传记文学的佳作。,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有自叙生平的传记文,称“自传”。古代的自传体文有的以“自传”名篇有时并未题写“自传”的名称,实际上是自传文。此外,还有记录轶闻逸事以补充正史的外传”;有记载人物遗闻轶事的“内传;有篇幅短小的“小传”;有补充本传的“后传;有列叙人臣事迹的“列传”等等。,张中丞传后叙韩愈,认识“传记”,一、传记的概念:“叙一人之始末者,为传之属”“叙一事之始末者,为记之属”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叫传记。,二、传记的基本特征:所记人物和事件应有历史的真实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所记事件应相对完整,着意表现传主的个性特征。塑造人物形象时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应有适当的艺术加工。,认识“传记”,三、传记的分类:别传或他传:由别人写的。自传:由自己写的。合传:把几个人合在一起写的。,认识“传记”,引言(前言、导言、绪言、序言)是正文的引子,相当于演说中的开场白。内容切忌空泛,篇幅不宜过长。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引言只起引导作用,引言一般不另列序号及标题。,置于书后之文谓之“跋”,也称后记。“后叙”,类似“后记”,是对前人为张.许作传的订正、补充。这种文体,议论与叙事并重,笔法灵活。,序或叙,一般写在书或文的前面,也有写在后面的,议论叙事兼有之。,关于张中丞及题解,张中丞:即张巡,本是真河县令。“安史之乱”叛军进入河南后,张巡领兵在雍丘抗敌。后来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巡领兵进睢阳与许远共同守城,直至壮烈牺牲。朝廷追封他为御史中丞,故称张中丞。,题解:曾随张巡守城的李翰写过一篇张巡传(又叫张中丞传),韩愈这篇文章是对其的阐发和补充,故题为后叙。,作者简介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有昌黎先生文集,课文背景,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匕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诋毁。张巡写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翻译课文:字词句理解(一),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晚,我与吴郡的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李翰所写的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李翰一向因文笔好而自豪,这篇传记写的也很详细周密。然而我觉得遗憾的是、仍有遗漏,(那就是)没有为许远写传记,也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字词句理解(二),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许远虽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打开城门接纳张巡,职位本在张巡之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却把指挥的权力交给张巡自己甘居其下,而且丝毫也不怀疑和猜忌,最终与张巡一同守城至死,成就了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雎阳城陷落而被俘获,与张巡死的时间前后不同罢了。,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全面理解他们父亲的志向,认为张巡被杀而许远成了俘虏,便认为许远是怕死而用言辞向敌人降服了。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许远真的怕死,为什么还要苦苦坚守住那小小的地盘,吃他所爱之人的肉,来抗击敌人而不投降呢,,字词句理解(三),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当他在围城中坚守时,城外没有一丁点的援助,他所要效忠的,国家与君主而已,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而敌人告诉说唐朝已亡了,国君已经死了。许远眼看救援的军队不到,而叛军却越来越多,必定会认为他们的话是真的。,字词句理解(四),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在外无援兵可待的情况下仍誓死守城,已经人吃人且将要吃尽,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数着日子知道死的地方了,由此看来,许远不怕死这是很清楚啦。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哪有城被攻破、部下都死了,只有自己蒙受羞愧耻辱而求活命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这么做。,字词句理解(五),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唉!难道说像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做这样的事吗?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垢远。造谣的人又说什么许远与张巡分守雎阳城,城池的陷落,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方开始的,想用这些来诽谤许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这种论调又跟儿童的见识没有什么两样。人快要死了他的五脏六腑必定有先患病的地方,,字词句理解(六),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拉绳子而拉断它,绳子的断绝必定有裂痕处。旁观的人看到它这样,就跟着归罪它(先患病的脏腑和绳断之处),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小人喜欢发议论,不乐于成全别人的美名就是这样啊!,字词句理解(七),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像张巡、许远所成就的事业,如此卓绝不凡,还不能免遭非议,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当初许、张二公初守雎阳时,哪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因而抛弃城池预先逃跑呢?,字词句理解(八),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假如这里守不住,即使逃避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呢?等到他们终无救援而又困难到极点时,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带领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疲弱的残余士兵,即使想离开,也不可能达到目的地了。,字词句理解(九),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凭着张、许二公的贤明,他们考虑得太精切了。守住一座城池,捍卫着整个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靠着千百名誓死就战的士乓,抗击着百万个一天比一天多的敌军,掩护江淮大地,阻止了敌人的攻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国家没有灭亡,这是谁的功劳呢?,字词句理解(十),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在那个时候,弃城逃命的,不只一个两个;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拥有强大的军队坐而观望的人,环绕睢阳城四周有的是。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不追究评议这些人,反而指责张许二公以死坚守,也可见他们自己把自己和叛贼并列了,编造夸大失实邪说而帮助叛贼攻击(张、许等英雄)啊。,字词句理解(十一),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我曾经在汴、徐二州的幕府里任职,经常来往于两州之间,亲自到人们所说的双庙去祭奠过,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当时的故事。说:南霁云向贺兰进明请求救兵,字词句理解(十二),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贺兰忌妒张巡许远的声望功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喜欢南霁云勇敢豪壮,不听他的话,硬要留他,准备酒席与歌舞,请(迎接)南霁云入座。,字词句理解(十三),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霁云慷慨激昂地说:“我来的时候,雎阳的人没饭吃已经一个多月了!我即使想一个人吃,道义上不忍心;即使吃了,也咽不下喉咙!”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于是拔出佩刀斩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看。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在座的人非常震惊,都感动激昂地为南霁云流下眼泪。,字词句理解(十四),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霁云知道贺兰终究没有为他出兵的意思,立刻奔驰而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快要出城,抽出箭来射佛寺的佛塔,箭的半截射进了它上边的砖中,说:“我回去击败叛逆,一定要消灭贺兰,这支箭用来作标记!。”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我在贞元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着来互相谈论。,字词句理解(十五),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城破以后,叛军用刀威胁迫降张巡,张巡不屈服,就拉出去,准备杀死他;又迫降南霁云,霁云没有回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张巡呼喊霁云道:“南八,男子汉一死罢了,不可为不义之人所屈服!”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霁云笑着说:“本想有所作为,您既然有话,我怎敢不为国捐躯!”于是就义了。,字词句理解(十六),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尝)在围中。张籍说:“有个叫于嵩的人,年轻时投靠张巡。等到张巡起兵时,于嵩曾在围城之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张籍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过于嵩,于嵩那时年纪六十多岁。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因为张巡,起初得到了临涣县尉职务,喜欢学习,没有什么书不读。,字词句理解(十七),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张籍当时还小,粗略听到张巡、许远的事,没能细问。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据说张巡身高七尺多,胡须长得像天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曾看见于嵩读汉书,对于嵩说:“为什么老读这部书?”,字词句理解(十八),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嵩回答说:“还没读熟呢。”张巡说:“我对书读不超过三遍,就一辈子不会忘记。”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是背诵于嵩所读的书,背完一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帖以试,无不尽然。于嵩很惊奇,认为张巡碰巧熟悉这一卷,就乱抽其他书套里的书来试,没有不是这样的。,字词句理解(十九),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于嵩又拿书架上的许多书,试着来问张巡,张巡随口背诵毫无迟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于嵩跟随张巡时间长了,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作文章,拿起纸笔就写,从来没打过草稿。初守雎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刚守雎阳的时候,士卒近万人,城里的居民也近数万,张巡凭着一次见面问过姓名,那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字词句理解(二十),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张巡发怒,胡须就蓬开。到雎阳城陷落,叛贼捆绑着张巡等数十人,坐在地上,将要杀害。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张巡起身一动,他的部下见他起身,有的站起,有的哭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张巡说:“你们不要害怕,死,是命。”大家都哭得不能抬头看他。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张巡就义时,脸色不变,安祥得跟平时一样。,字词句理解(二十一),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许远是宽仁厚道的长者,外表如同他的内心;跟张巡同年出生,月日比张巡晚,称张巡为兄长,死时年仅四九岁。嵩贞元初死于毫、宋间。于嵩贞元初死于毫州、宋州之间,或传嵩有田在毫、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有人传说于嵩在毫、宋之间有田产,武人夺去占有它,于嵩准备到州里去告状,被武人杀害。于嵩无子。张籍云。于嵩没有儿子。(以上这些都是)张籍说的。(完),字词句理解(二十二),层次结构(一),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段(1):交待写作本文的时间和缘由。第二段(2,3,4):驳斥小人的流言蜚语,歌颂张许二人的高贵品质和历史功勋。第一层(2):驳斥“畏死辞服于赋”的错误论调。三个事实论据:1)“位本在巡上”2)“苦守尺寸之心,食其所爱之肉”3)“虽愚人变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畏死亦明矣”,层次结构(二),第二层(3):批驳“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两个比喻说理: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2)“引绳而绝亡,其绝必有处”“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与儿童之见无异”第三层(4):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的错误议论。首先:指出张.许不知旁人会见死不救其次:强调睢阳尚不能守,逃到他处又何用然后:睢阳不能守率残余饿赢能突出重围?接着:歌颂张,许“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最后:怒斥小人不追究拥兵坐观者,反责“二公以死守”的卑劣行为。,层次结构(三),第三段(5),记叙南霁云的事迹1层:叙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的经过。2层:南霁云与张巡壮烈就义的经过。第四段(6):补叙张巡,许远的轶事。1层:详叙张巡博学与英勇就义的事迹。2层:简叙许远宽厚的为人。3层:交代于嵩(讲述张、许轶事之人)之死。,课文主旨(),本文热情地歌颂了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为国为民抗击安史叛军而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批判了那些不顾国家人民安危,忌贤妒能,拥兵谋私的军阀,驳斥了那些小人造谣中伤的流言蜚语,抒发了自己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之情,补叙了轶事,澄清了事实,伸张了正义。,叙仪结合的写作特色,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南市人民医院溶栓禁忌证把握能力考核
- 学校集中供热系统故障预警与修复方案
- 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回用方案
- xx市污水管网及设备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工程方案
- 学校供热系统运行数据监测与分析
- 水库水质自动化监测设备维护与保养方案
- (2025年)儿科案例(竖试卷考题及答案)
- 防腐保温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案
- 热泵原理及应用考试题
- 新版细选2025年医师定考人文模拟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中国生成式AI(GenAI)最佳实践 Agentic AI下的任务重构、决策与创新
- 松材线虫病防治服务投标方案
- 《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课件 Ch6. 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
- 绘本教学促进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
- 平安银行抵押合同范本
- 素描球体教学课件
- 2025年医疗器械采购、收货、验收的管理制度
- 2025四川省硬笔书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 安静病房课件
- 漂移扩散行为分析-洞察及研究
- 民航投诉案例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