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与发展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与发展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与发展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与发展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与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与发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culture property rights trading market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candidate:chen jiayu jiayu supervisor:prof. li xiuli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c93 密级:公密级:公 开开 学科分类号:学科分类号: 论 文 编 号论 文 编 号 :gs2010120202002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 建设与发展研究 作 者 姓 名: 陈嘉羽 申请学位级别:管理学硕士 指导教师姓名: 李修林 职 称:教 授 学 科 专 业: 企业管理 研 究 方 向:投资管理 学 习 时 间: 自 2010 年 9 月 1 日 起至 2013 年 6 月 30 日 止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 2013 年 6 月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财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同意山东财经大学有权使用本学位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其印刷 版和电子版) ,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保留学位论文,按规定向国家有关 部门(机构)送交学位论文,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允许 学位论文被查阅、借阅和复印,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i 摘摘 要要 文化产业具备先导产业的特点,可以带动包括商业、新媒体、旅游、建筑、地产 等行业发展,近年来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但任何一个产业如果没有市场 作为载体,就失去了发展空间。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上游联系着四大金融体系,下游 是各类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项目,作为金融与文化产业对接的平台,发挥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论文以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具体的建设与运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 究、制度分析、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为山东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建设性 意见,并希望为国内其他地区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树立参考模式。 论文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解释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思路和 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就国内外文化产业、文化产权、产权交易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 综述,在研究综述后,提取出中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共性。第三部分,研究了中国 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现状。上海、深圳两地的文化产权交易所是中宣部所确定的 两家国家级交易机构,其在建设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湖南、天津等地也 都本地文交所的建设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有着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论文对这些地 方文交所的发展和运作模式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立足于山东省目前文化产业的发 展现状和外部环境,进行 pest 分析。第五部分,明确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 原则、 发展模式、 运行机制, 就山东省文化产权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从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方面,从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入手,提出政府引导推动与市场 化运作相结合, 专业化运作与防范风险相结合, 体现文化特色与借助金融手段相结合, 争取多方支持与自主建设相结合四方面建议;另一方面,从完善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 场运作和管理机制入手,对拓展交易平台、完善交易规则制度体系、规范监管进行深 入分析,提出了:拓展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丰富交易品种,创新交易模式;完善产权 交易规则和制度体系;规范文化产权交易法律法规监管和政府监管三方面建议。最后 选取了文交所的主营业务“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和“文化艺术品交易”进行创新设 计。 关键词:文化产业 产权交易 艺术品投资 ii abstract cultural industries ow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ading industry. it can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e, new media, tourism, construction, real estate.etc.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ing a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owever, if any industry do not relay on a market as a carrier, it will lose the space for development.cultural property rights trading market, which contact with the four financial system in the upstream, and all kinds of 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creative projects in the downstrem, is playing a pivotal role as a docking platform for financial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the thesis object is the construction and mode of operation of the shandong cultural property rights trading market.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literature research, system analysis, case studies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perty rights trading market in shandong and it also hopes to establish a reference model for other regional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roperty market. there are five main contents of this thesis: the first part, to explain the thesis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methods and technology roadmap. the second part, to summarize the theory of cultural industries, cultural property rights, property rights trading. then extracted commonalities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property rights trading market after the research.the third part, to study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property rights trading market. culture assets and equity exchanges in shanghai, shenzhen are the two national trading institutions determined by the central propaganda department which walking in front of others in china. meanwhile, hunan, tianjin and other places also do some useful explor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cultural assets and equity exchange which have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 in the developmen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mode of these places cultural assets and equity exchange. the fourth part, to do pest analysis based i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he cultural industry in shandong.the last part, to determine the establishment principle,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ndong cultural property rights trading iii market.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handong provincial cultural property market in two ways: on the one hand, from the principle of shandong cultural property rights trading market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four proposals. they are the combination of government guidance promotion and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operation and risk prevention, the combination of reflecting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using the financial mean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fight for multi-support and self-construction. on the other hand,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shandong cultural property rights trading marke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start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o expand trading platform,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of trading rules,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finally, design the main business innovatively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rojects and the art trading. key words: cultural industries property rights trading art investment 目目 录录 第 1 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意义.1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2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2 1.3.1 研究方法.2 1.3.2 创新点.3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4 2.1 关于产权和文化产权问题的研究综述.4 2.2 关于文化产业问题的研究综述.6 2.3 关于产权交易问题的研究综述.8 2.4 总体评价.9 第 3 章 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14 3.1 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形成背景分析.14 3.2 国内典型地区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运作模式分析.16 3.2.1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市场.16 3.2.2 深圳文化产权交易市场.18 3.2.3 湖南文化产权市场.21 3.2.4 天津文化产权交易市场.23 3.2.5 各地发展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经验总结.24 3.3 我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25 第 4 章 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现状与环境分析.29 4.1 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29 4.1.1 山东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9 4.1.2 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历程.30 4.2 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 pest 分析.30 4.2.1 政治和法律因素.30 4.2.2 经济因素.33 4.2.3 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34 4.2.4 技术环境因素.36 第 5 章 加强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与发展.38 5.1 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应遵循的原则.38 5.2 建立完善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运作和管理机制.40 5.2.1 拓展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功能,丰富交易品种.40 5.2.2 完善文化产权交易规则和制度体系.41 5.2.3 规范文化产权交易法律法规监管和政府监管.42 5.3 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重点业务创新.43 5.3.1 文化产业投融资业务.43 5.3.2 艺术平交易业务.45 5.4 总结与展望.46 参考文献.48 致谢.50 学术成果.51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几年,我国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 2011 年, 我国文化产业总值达到 3.9 万元,占 gdp 比重首次超过 3%,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越来越大。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加大了文化企业对于文化项目投融资、文化产品产权 流转等方面的诉求。2011 年 10 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 “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办好重 点文化产权交易所,规范文化资产和艺术品交易。 ”文化产权交易所作为文化产权交 易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重大议题的形式被提出。2012 年 6 月,科技部会同其 他五部委组织编制了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 。 纲要提出, “到 2020 年,文 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成为文化发展的核心支持和重要引擎,基本形成带动文 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事业进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的文化科技支撑体系。 ”为了支 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权市场的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各地 都加快了文化产权市场的建设步伐。尤其是经济发展较为领先地区如上海、深圳,在 文化产权市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由于文化产业、文化企业的特殊性,文化产权交易作为产权市场的一个新领域, 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工业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传统物权交易的新特点;此外,文化产权 交易所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各省市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的建设仍处于摸索、尝试阶 段, 尚未形成成熟的运作机制。这就意味着文化产权交易所不能照搬传统产权交易平 台的运行模式,其必须在业务模式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必须探索出符合文化产 业发展规律的新商业模式。如何确保文化产权有序流转,实现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有 效对接,规范文化资产和艺术品交易等,成为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1.1.2 研究意义 山东省作为文化产业大省,在全国各省份中是具有典型性的:山东有大量丰富的 文化资源有待于市场化开发;大量的文化类国有企业需要改制,国有资产的进出又需 要文化产权市场来完成;民营、外资等各类社会资本要实现与文化产业的顺利对接, 第 1 章 绪论 2 以及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更是需要文化产权市场功能的进一步提升。要从“文化大省” 变成“文化强省”就需要发挥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如今,各地都纷纷加快文化 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步伐,如果山东省不紧跟这一潮流,不仅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会 落后于其他地区,大量优质文化资源也会外流。2012 年我省两会提出,推动文化产 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鼓励文化企业兼并 重组,提高山东文化软实力。在文化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情况下,如何根据产业 市场的发展规律、 我省文化产业的现状以及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来制定相关政策和运 营模式,强化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对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是山东省文化产区交易市场 急需解决的问题。 山东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主要由画廊、 文博会等短期市场及以山东文化产权交易 所为代表的长期市场组成,其中山东文交所作为文化产权交易专业化、规范化、长期 性的交易市场, 它的建设与发展对山东省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整体运作与发展做出了 决定性的贡献,因此本文以山东文化产权交易所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论文首先借鉴国内外关于文化产权、文化产业、产权交易的理论研究,系统的界 定了文化产权交易的概念和内涵, 并对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 行总结。其次,分析了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形成的背景,并且对上海、深圳、湖南、天 津等地国内发展较为先进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和运作经验、教训进行深入研 究。对其发展经验的学习,可以帮助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同时 基于各地失败的案例,总结出我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共同存在的问题,警戒山东文化 产权交易市场少走弯路。再次,立足于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对其存在的 大环境中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技术环境因素进行 pest 分析, 判断山东省文化产业市场的外部环境对文化产权交易的支持力度。最后,对山东文化 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建设原则、运作与管理机制、业务模式等提出具体意见。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要研究文化产权市场的交易,就必须明确定位文化产业和文化产 权。本文参考了国外权威经济学辞典,相关法规、政策文件,文化产权交易领域内著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名的学术论著。 2.制度分析法。文化产权市场的建立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都涉及深刻的 制度因素。对于文化产权市场的目标定位、政府及相关机构的监管以及市场机制在交 易中的作用将采用制度分析的方法。 3.案例分析法。上海、深圳两地的文化产权交易机构是中央所确定的两家国家级 机构, 其发展显著领先于全国其他地方。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作为推行艺术品份额 化交易的代表机构,曾经获得过巨大效益,却也遭到整改。湖南文交所在整顿艺术品 交易后,积极创新业务,首推文化消费品实物产权交易。论文将对国内这些具有典型 意义的文化产权市场进行重点论述。 4.比较研究法。论文通过对各地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实践进行分析,归纳优点, 总结经验教训。并对比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学习采纳并发展创新为适合山东的产权交 易模式。 1.3.2 创新点 产权市场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但文化产权市场却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新 事物, 各地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论文针对山东省这样一个 文化大省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和发展进行研究,以一个全新的视角为切入口, 通 过对上海、深圳、湖南、天津等地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总结,结 合对山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环境的分析,着眼于文化产权市场交易的运作机制, 结合“投融资服务” 、 “文化艺术品交易”等业务板块,提出了关于完善山东省文化产 权交易市场建设与运行机制的具体方法和意见。 第 2 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4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产权和文化产权问题的研究综述 1.产权 产权主要指的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权利的总和,包括财产的占有、 支 配、使用、处分等行为权利。著名产权经济学家阿尔钦(aalchain) (1977)曾在 权威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上这样定义 property rights 的词条: “产权是一 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阿尔钦强调 产权是一种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一种人为限制,把产权看做是人们在资源稀缺条件下 使用资源的权利与规则。他指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经济品的使用的 权利。德姆塞茨(demsetz)则从社会整体出发来考察产权关系,把个人产权跟外部 性效应联结起来,在资源稀缺导致竞争性需求的背景下,以加拿大东部印第安猎人出 现土地所有权为例来揭示产权的功能。他还指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帮助人们形 成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同时产权可以界定人们如何收益及如何受损, 通 过生产更优质的产品而使竞争者受损是被允许的1。e菲吕博腾和 s佩杰维奇则 对科斯的产权定义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说明: 产权是由物的使用权引起的人们的行为关 系。产权分配格局,具体规定了人们与物相关的行为规范,每个人与他人交往都必须 遵守此规范或者为违反这些规范而付出代价。这样,社会中盛行的产权制度,便可以 界定为每个人利用稀缺资源地位的一组经济和社会关系。我国学者高红存认为,产权 是在一种控制的权利,控制的对象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东西,同时产权也是 一种索取的权利,索取的内容包括控制标的物产生的收入和相关的损害赔偿2。产权 制度的确立, 既保证产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又有助于实现有序的市场交易, 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举重若轻的作用。 产权领域不同学派研究的背景和着力点虽然不同,但是但从他们对“产权”一次 的定义,我们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共性的观点:产权不是指人与物的关系,而是指由 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产权不仅是人们 对财产使用的一束权利,而且确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一些社会制度。可以将产权 的基本内涵总结如下: (1)产权是与财产有关的,具有排他性的权利。排他性也就是说拥有控制某一 事物权利的主体只能是一人,两个人无法同时拥有这一权利。如诺斯(north)在经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所说: “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性权利,在暴力方面具有比 较优势的组织处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地位,产权的排他对象是多元的,除开一个主体 外,其他一切个人和团体都在排斥对象之列3。 ” (2)产权是一种行为权利,是界定人们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德姆塞茨 (demsetz)与阿尔钦(aalchain)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指出: “产权 是一种社会工具, 其重要性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 的合理预期,这些预期通过社会的法律、习俗和道德得到表达” , “产权包括一个人或 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可以看出,产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规则,实质上是交易 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 (3)产权是可以分解的一束权利,如财产所有权可以横向分解为使用权、收益 权和转让权等,也可以纵向分解为出资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产权分解界定了权力的 界限,其合理性决定了交易费用的高低。科斯(coase)在企业、市场与法律中 说: “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上议定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权利不常常附着在一 种有形的物品或服务上,但正是权利的价值决定了所交换的物品的价值4。 ”产权的 可分解性是产权的一项重要特性,凭借产权的分解、权利的转让,各经济主体才得以 拥有不同形式的权利组合,形成了社会经济运动中的各种产权结构。 (4)产权是可以交易的权利。 产权的排他性决定了产权唯一主体对产权的垄断, 划清了不同主体拥有产权之间的界限,从而使产权可计量、可交易。同时,产权客体 是产权主体劳动或创造的结晶,其本身就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某种程度的潜在价值, 所以产权是可以交易的。 2.文化产权 以往人们对产权的认识主要集中于有形的物质资料或产品身上, 基本没有关注到 文化也有产权问题。但是自二十世纪后半期开始,尤其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 随着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文化已经不再仅仅被看做是观念或意识形态的东西,其作 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的作用得到了彰显,文化作为一种产业资源,以精 神内涵为主要存在形式, 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多次开发和重复利用并有很强的再生作 用, 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其他资源所没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开发价值。布尔迪索就曾 指出: 任何特定的文化能力都会从它在文化资本的分布中所占据的地位,获得一种 “物以稀为贵的价值,并为其拥有者带来明显的利润5。 ”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 文化资源中所蕴涵的经济价值, 通过将文化资源投入商业经济领域以产业资源的形势 第 2 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6 参与文化产品的生产,收货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这种经济大背景下,文化资源频频 被引入经济产业链条,从而和经济社会中的其他资源一样具备了“产权” 。 和产权概念一样,文化产权是一种文化财产有关的行为权利,这种权利的拥有者 能够决定自己对文化资源的使用、改变、保护或放弃,并可依据此获得一定的经济收 入。以前很多人对于“文化产权”这一概念没有清醒的认识,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 文化就是大家共同拥有的东西, 任何人需要的时候都可以随意拿来而不需支付任何代 价。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人们率先意识到“产权” 的重要性,他们率先进入文化产业市场,利用本国甚至其他国家的文化资源,生产或 衍生出符合现代化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甚至申请了知识产权。他们以此获得了丰厚 的利润,但却没有给这些文化资源的原始创造者或继承者以任何利益分享,这对文化 资源的持有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颜纯钧学者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发达国 家在经济上的支配性力量衍生出文化霸权, 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资源的产权造成了极大 冲击6。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资源是本国或本民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集结了代 代人的付出,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利用这些资源时应尊重和保护它们的主权。任何一个 国家对另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应该建立在获其授权、有偿使用、 充分尊重对方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研究文化产权问题不仅是在保护本国利用自身文化 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的权利,也是在保护和控制对自身文化进行阐释的权利。 由此可见,文化资源虽然具有共享性,但文化产权仍然具有排他性,文化产权不 同主体之间的权利是有界限的, 文化产权不同客体都有它们特定的精神价值和利益预 期,能否正确认识文化产权,对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2 国内外关于文化产业问题的研究综述 文化产权的概念, 离不开文化产业的界定。“文化工业/文化产业” (culture industry) 的概念是 1944 年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在文化产业:欺骗公众的启蒙精神一文中 首次提出的7。这一概念的提出建立在对文化产业否定性批判的基础之上。法兰克福 学派的本雅明从艺术和技术进步为民主解放提供机会的前提出发, 对文化产业持认同 态度8。表 2-1 整理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文件及国内外学者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表 2-1 关于“文化产业”的界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 系列活动。 国家统计局 文化产业 分类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 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将文化产业划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 核心层包括书籍、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 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 文化研究、文化社团等,外围层包括互联网、旅行社服务、景区文 化服务、休闲健身娱乐、网吧、文化产品租赁和拍卖、广告、会展 服务等,相关层是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需的设备、 材料的生产和销 售活动9。 贾斯廷奥康纳(英) “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为主的那些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 于它们的文化价值10。 尼古拉斯加纳姆(英) “指那些使用同类生产和组织模式如工业化的大企业的社会机构, 这些机构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11。 大卫索斯比(澳) “在生产中包含创造性,凝结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 义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12。 胡惠林 现代文化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 ,它们奠基于大规模复制技 术上,履行最广泛传播的功能,经商业动机的刺激和经济链条的中 介,迅速向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创和保存这两个基本环节渗透;将原 创变成资源开发,将保存变成展示,并将整个过程奠定在现代知识 产权之上13。 张晓明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意义为基础的产业14。 从内涵界定来看,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的理解未形成统一、权威的认同。形成差异 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不尽相同, 经济发展实力和文化产业发展状 态也不尽相同,学者本身的研究视角和偏好也影响其对“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范围的 界定。特别是文化产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使得其核心层的内容不断丰富,外围层的范围 也逐步扩大。目前其概念范围已由最初的文化艺术品、文学作品、音乐、广播电视拓 展到旅游、休闲娱乐、音乐会舞台剧、网络游戏等。事实上,文化产业通过生产或提 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的精神层次的需求,它同时具备产业属性和文化属性。 其产业性指文化产业将文化资源或文化内容进行大量复制, 并通过市场营销来进行文 化传播。而文化属性是指文化产业要担负文化传播和文化发展的功能15。 此外,面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文化资源带来的冲击,很多学者也提出了将文化资 源产业化的观点。皇甫晓涛认为,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竞争,正在从可视的物质经济工 业文明向不可视的非物质经济文化领土迈进, 文化领土正在转化为支持国际分工格局 化的轴心体系与支配世界财富中心转移的创新体系。只有把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 才 第 2 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8 能够使其成为国家文化资本的创新基础。产权正在形成支配财富形态的创新源泉, 并 且越来越深的影响着市场经济与世界财富的变局16。 但是文化产权资本形态与权益份 额较大,仅有国家资本的融合是不够的,必须要把文化资本市场化、产业化,让大众 资本、 消费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进来。而社会资本有没有一家独立的足够大的文化市 场主体,因而文化资源和产权拆分成产权、版权、股权的融合创新就会成为文化资本 的必要构成与必然趋势选择。这是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融合的资源基础,也是文化与 产权、 资本与市场、 资源与资产融合创新的产权市场新形态与文化产权重组的新探索。 2.3 国内关于产权交易问题的研究综述 在产权清晰界定的情况下, 产权交易是产权主体对作为商品的产权客体的买卖活 动。在市场经济中,从广义上讲,产权交易是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的生产要素(包括无 形资产)以及附着在生产要素上的各种权利关系的有偿转让行为。 产权是资产物质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是一组权益的集合。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产权交易: (1)产权作为一组权益集合,其交易既可以是整体权益集合的转让,也可 以是权益子项如经营权的转让; (2)产权是可分解的权利,其价值是可计量的,因此 在交易中可以将整个产权分解成若干部分, 将这一部分所代表的产权权益作为标的进 行买卖。这就是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理论基础。 产权交易主要由产权交易主体、产权交易客体和产权交易方式三方面内容: (1)产权交易主体。产权交易主体是指参与产权交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 织,分为产权出让方和产权受让方。按照交易所有者的属性和所在行业,产权交易主 体分类如图 2-1 所示: 图 2-1 产权交易主体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2)产权交易的客体。产权交易的客体范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科技进步 以及人类对财产和经济资源在认识上的深化在不断扩大,从动产、不动产等有形物质 财富发展到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和其它经济资源。目前,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交易客 体一般分为资产型和价值型两大类,其中资产型分为实物资产型和无形资产型两类, 价值型分为权益型和融资型两类。另外,融资型产权交易是指对交易标的进行增量重 组的产权交易。产权交易客体的分类如图 2-2 所示: 图 2-2 产权交易客体 (3)产权交易方式。产权交易方式是指交易以何种形式达成。包括如协议转让、 竞价拍卖、标价收购等,每一种方式的内容及特点,见表 2-2。 表 2-2 产权交易方式分类及特点 交易方式 具体形式 内容 特点 协议转让 一对一 交易双方一对一地通过谈判, 就交 易内容、交易价格达成一致意见, 形成书面协议 适合产权交易主体单 一、明确,并且交易客 体比较复杂、涉及金额 较大、交易条件较大伸 缩。谈判方式具有渐进 性和可协商性 一对多 交易的卖方同时和多个意向买方 进行谈判以形成买方的小范围竞 争 竞价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