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能够 产生显著影响。在当前我国面临的既要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又要不断促进社会公 平的形势下,研究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 的具体影响十分必要。 本文以财政支出结构为对象,通过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深入研究我国财政支出 结构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支出从供给因素、结 构因素和制度因素三个方面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以及其对于社会公平的直接调 控和间接调节作用。之后本文建立模型,实证研究了财政按照功能性质分类的各项 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具体作用及影响机制。 本文研究发现:经济建设支出在长期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在长期可以 适当改善社会公平状况;社会文教支出在长期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甚至大于经济建 设支出,但长期却加大了城市和农村收入差距而不利于社会公平的改善;国防支出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改善社会公平状况;行政管理费用在不利 于经济增长,在当期也不利于社会公平的改善,但是长期来看似乎有利于社会公平 的改善;其他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甚小,由于支出方式偏重于城市而忽视农村, 因此也不利于改善城市和农村收入差距进而改善社会公平状况。 基于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论文最后给出了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 财政支出结构 经济增长 社会公平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fiscal expenditure is an important mean that government uses to macro-control; it can bring significant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equity.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that our country should keep economic grow smoothly on the one side and promote social equity on the other side, it is extraordinary necessary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government fiscal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also social equity. this paper comes to study in-depth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also social equity from two sites-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y. in theoretical model we analysis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fiscal expenditure to economic growth from three sides: supply factor, structural factor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 we also analysis how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influence social equity from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sites. then the article researches the specific impact of each expenditure to growth and equity through empirical model. the empirical study indicates: economic construction expenditure can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from long-term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can improve the social equity situation appropriately; soci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penditures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even more than the expenditure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but on the long-term it will increas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so 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equity; defending expenditure is also obvious to economic growth, and it can ameliorate social equity to a certain extent; administration expenditure is not conducive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urrent period 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equity, but it seems to be conducive to long-term improvements in social equity; the rest expenditure s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s very small, because the pattern of expenditure emphasis on the city and neglected rural areas, it is also not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social equity.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optimizing the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are give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key words: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social equity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以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本论文属于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导导 论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 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期间,财政支出作为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之一,在支持我国改 革开放和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经历了连续 30 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两个方面 的挑战。第一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贫富差距在不断的扩大,突出 表现在城市和农村收入差距、地区之间差距逐渐扩大。下图 1-1 和 1-2 分别显示了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收入比和基尼系数1的变化情况。从图可见我国城市和农 村收入差距以及基尼系数都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到 2008 年,我国的城市农村收入比 已经从 1983 年的 1.82:1 达到了 3.35:1,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 0.481,远远超过国 际上 0.4 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短短 30 年时间里,我国 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严重,收入差距超过国际上中 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社会稳定及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农村收入比走势图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1978198319881993199820032008 年份 图 1-1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农村收入比走势图 1 由于我国没有官方基尼系数数据,本文中基尼系数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网站及世界银行报告。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改革开放以来相关年份基尼系数变化图 0 0.1 0.2 0.3 0.4 0.5 0.6 1978198319881993199820032008 年份 图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尼系数走势图 另外一个更严峻的挑战是,从 2008 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对 我国经济增长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 响,我国经济呈现急速下滑的趋势,gdp 增长率已经从去年第三季度的 9.0%到第四 季度已经下降到 6.8%,今年一季度已经下降到的 6.1%,成为季度数据公布以来的最 低一个季度。金融危机的这种影响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等多方面 因素。 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同时还提出“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 社会事业发展” 。可见,在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贫富差距不算缩小的过程中 财政政策势必发挥巨大的作用。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既决定着政府的工作效率 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在顺利完成我 国经济“保八”任务的同时又促进社会民生的不断改进。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财 政支出结构作更深入一步的研究,以更好的考察和研究财政支出的不同项目对于经 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影响,也为国家政策制定提出更好的政策建议。 因此,本文拟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关系做深入的讨论, 通过实证方法得出财政支出中按功能性质分类各项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具 体影响。具体而言,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财政支出为什么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 产生影响,然后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支出的各项目对于经济增长和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社会公平的影响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以及政策性建议。 在对本文深入研究之前,有必要阐明本文中公平的涵义。公平是一个涵义颇多、 使用含混的哲学范畴,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背景下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公 平的度量相对于效率而言也显得更加复杂和容易引起歧义。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使得 公平相对而言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系,其大体包括政治公平、经济公平和伦理 公平三个层次。本文所涉及的公平主要是针对收入分配而提出的,即经济成果在社 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也就是经济公平。它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社会成 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本文 中的公平主要是通过收入差距来衡量的。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最早的是凯恩斯,他将财政支出纳入到宏观 经济模型,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指出财政支出对国民经济收入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以 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自从 1960 年以后内生增长模型出现以后,许多学者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 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这些模型主要是在生产函数中加入公共支出变量,通 过运用和修改该模型而实证研究财政支出的作用。arrow 和 kurz(1970)在宏观经 济生产函数中加入公共资本存量这一变量,他们将生产函数模型作了修改,通过实 证研究认为政府支出对经济向稳定状态的增长速度有影响,而且对私人产出具有直 接的外部效应。barro(1990)也采用了生产函数的模型,他把公共部门这个因素引 入到函数中,并建立了一个以政府支出为中心的内生增长模型,在模型中他将财政 支出划分为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两种,认为政府消费性支出能够提高居民的 福利水平而政府投资能够行成资本存量,这种资本存量的存在使得经济能够持续内 生增长。他还实证研究了财政支出占 gdp 的最优规模比例,如果财政支出小于该最 优比例则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财政支出比例如果超过最优规模则会对经济增长 产生负作用。futagami(1993)扩展了 barro 的模型,他将政府基础设施服务也包含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其中,建立一个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并且分析了公共投资流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增长将导致 gdp 相应增长,但是中国由于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足使 得 gdp 的增长幅度较小。另外 devarjan,swaroop 和 zou(1996)也通过运用内生 增长模型研究了政府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 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的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限度后具有负作用,并且提出最优财 政支出比例即为各项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比。 他们的结论进一步解释了 barro 的的结 论。 另外,许多学者实证研究了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如人力资本、教育支出以及医 疗卫生支出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capolupo(2000) 、glomm 和 ravikumar (2001)将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关系作了研究,研究强调教育支出特别是中小学和 职业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显著的改善经济增长水平。 kei hosoya (2003) 建立了一个具有医疗卫生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 并作了实证分析。 另外,william blankenau(2005)建立了一个叠代经济增长模型,将政府对初等义务 教育支出和高等教育补贴的组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了研究,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 财政支出额较少时主要应主要投资于初等教育,然而财政支出总额超过一定临界值 后应该用于高等教育学费补贴。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比国外学者要晚,而且主要是借 鉴修改国外学者相关模型,并分别从财政支出的不同分类入手进行实证研究。这些 分类包括从生产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购买性支出和转 移性支出等等。 龚六堂(2002)等将财政支出划分为生产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并且做了实证 研究发现生产性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郭杰(2003)从 gdp 的构成公式出发,在 假设进出口不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前提下,将消费和投资都看成是购买性支出和转 移性支出的函数,进而通过实证分析这两类支出对 gdp 的影响,通过实证结论得出 转移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但是购买性支出比转移性支出的 贡献大。 李慧(2006)从内生经济增长的角度将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纳入到内生 经济增长框架分别从从人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形成、生产性公共资本形成三个方 面研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将财政支出资金使用效率纳入内生经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增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支出、财政研究开发支出、国防支出和基础设施投 资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建议我国还需进一步扩大研究与开发支出的规模, 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在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方面,王玉华(2007) 西方财政支出理论、政府职能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财政支出结 构理论的基础上,就财政支出结构问题进行研究,并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发达国 家的公共支出结构做了深入对比。 关于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作了深 入的研究。王小明(2004)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方法对财政支出按照职能结 构、支出性质结构和预算体制结构分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并针对得 出的结果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熊云洋(2005)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财政支出结 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式并对教育、科学和文体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做了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了财政总支出对 经济增长的作用。各种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其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产出 弹性的替代弹性之幂有关。实证研究中发现教育类支出和科学研究支出对经济增长 具有显著正效应,而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文教事业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是负的, 因此建议提高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支出比例,缩减其他文体卫的支出比例。另外,丁 康(2008) 、郝宁宁(2008) 、刑波(2008)等人也通过建立实证模型从财政支出的 不同角度对经济增长做了实证研究。 此外,我国还有部分学者研究了地方财政支出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作了实 证研究。廖楚晖、余可(2006)采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 3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995-2004 年的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了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地区财政支出 对地区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而且有些地区生产性支出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韩占府 (2008)研究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表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应已经凸现,东西部间的经济差距己开始缩小,但是西部 地区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还得出应加强西部地 区教育、卫生、科研等方面的公共财政支出的结论。 1.2.2 财政支出对社会公平的研究综述 相对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财政支出对社会公平的影响的 研究则相对滞后。当然这种现象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首先是长期以来人们更重视经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济增长而相对较少考虑公平的必然结果。其次,社会公平更多是作为一种社会评价 和价值判断,其定义和判断不像经济增长直接而明确。比如关于公平指标的选择就 有基尼系数、贫困人口指数、城乡收入差距比等,这些指标都只从某一方面衡量社 会公平因素。另外,学者们对于社会公平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从税收的角度而较 少的关注从财政支出结构的角度。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对于社会公平的研究要滞 后于对经济增长的研究。 我国学者寇铁军、金双华(2002)通过实证研究了财政支出中的公共教育支出 和医疗卫生的公共开支对基尼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出更多是注重效率 而较少重视公平,财政支出需要在社会公平问题上加大力度。郑凌凌、张艺(2008) 出于对中国城乡差异的考虑分别选择了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和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 作为社会公平指标,考察了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对基尼系数的影响,结果发现相较 于城镇基尼系数,财政支出对农村基尼系数的影响却是不显著的,特别的是,即使 是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对农村基尼系数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 而孙文祥、张志超(2004)直接采用中国财政年鉴中的财政主要支出项目 分类,以城市和农村收入比作为社会不公平指标,实证研究了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 对这个指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贡 献具有显著差异,大多数支出项目往往很难同时顾及两个目标;通常只有文教、科 学、卫生事业费用的支出既能推动经济增长,也能促进社会公平。刘成奎、王朝才 (2008)将城乡居民收入差作为社会公平的衡量标准,利用统计年鉴上 1995-2005 年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做了实证研究并分析了各项支出对该指标的影响并给出政策 建议。 金双华(2006)结合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将财政支出分为财政福利性支出和财 政非福利性支出,并考察了这两部分支出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并提出我国应强化公 共财政职能,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改善公共教育支出结构,加强对城 乡低收入群体的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冉光华、唐文(2007)运用 1978 至 2004 年的 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 果表明:基本建设支出等支出项目占财政支出总额比重的增加,缩小了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而行政管理费用等支出项目占财政支出总额比重的增加则拉大了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洪江(2007)从财政支出对社会公平的直接和间接调节两种方式的角度 分析,认为首先要加大直接性公平支出的投入力度,其次需合理调整间接性公平支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出的规模和结构,在一个较长时间内通过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刘穷志(2008)从公共支出归宿入手将公共支出划分为一般公共支出、 经济性 支出和社会性支出并构建出内生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公共支出归宿模型。通过利 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得出在一个由公私两部门组成的混合经 济中生产性公共支出更多地归宿于资源据有量丰裕的富裕人口,社会性支出基于政 府社会公平目标而大多归宿于贫困人口;如果政府考虑群体呼声和社会公平,则贫 困人口得到公共支出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多。 李金玲、宋效中、姜铭(2008)则以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差距指数作为公平衡 量指标,实证研究了中央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对社会 公平的影响。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中央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指数的正面影响较明 显,而地方财政支出具有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趋势;经济建设费支出对社会公 平也有弱的促进作用,社会文教支出对社会公平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 综合而言,各学者分别以不同角度作为社会公平的衡量指标,从财政支出的不 同分类实证研究了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3 本文结构与创新本文结构与创新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之间 的关系。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导论,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论文选题意义,然后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了回顾,之后介绍论文的整篇结构安排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 论文第二部分将从理论上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影响,首先就 财政支出结构的分类予以说明以为后面的研究作铺垫,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支 出从供给因素、结构因素和制度因素三个方面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和财政支出 对社会公平的直接调控和间接调节作用。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也就是实证部 分,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各项财政支出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影响, 在实证数据结果基础上深入探讨财政按照功能性质的各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和社会 公平的作用方式。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以及给出的政策性建议,并分析了论文存 在的不足之处和以后研究方向。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通过选取城市和农村收入比作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公平的衡量标准,将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统一纳入到研究范围之内,这种对比更有 利于揭示财政按照功能性质分类的各项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具体影响。其 次,对于实证结果中与其他学者有分歧的地方,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样更有 利于揭示每项财政支出的作用,针对结果提出的政策建议也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应用 性。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2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理论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理论分析 2.1 财政支出结构的分类财政支出结构的分类 财政支出作为政府配置社会资源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弥 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和市场失灵。财政支出的各项结构有着不同的功能,其结 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和稳定发展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许 多学者处于不同研究需要将财政支出作了很多分类,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财政支出的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更好的了解财政支出的性质、功能,同 时能够更好的把握财政支出的历时运动发展规律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 用。在学术研究以及实际运用中,经常将政府财政支出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分类: 1)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财政支出按照经济性质也就是政府公共支出是否通过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而实 现直接等价补偿为标准,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由政 府及其职能部门直接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它是政府自身直接实现的支出, 一般用于维持国家机器运转和其他行政事业开支,在形式上是以政府为购买主体直 接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购买性支出是公共部门对社会资源的无偿占用,排除了私 人部门对这类资源占用的可能性,但是无论怎样,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还是有一定的 意义的。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为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控职能,转移给各受益 主体并由他们最终实现的支出。这是一种单方面的无偿支付,政府不能从中获得相 等代价的补偿,只是充当中介人在私人部门之间进行资源的再分配。这类支出主要 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的直接支 出,它是公共收入向公共支出的直接转化,支出形成的是公共产品和服务,其实现 的是资源优化配置、收入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政府宏观调控 目标,因而是主导性的财政支出。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收入向非政府主体的转移, 即公共收入向私人支出的转移,其实现的主要是政府的调节性目标。 2)按政府的责权划分,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性财政支出。 国防支出,武装警察部队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和各项事业费,重点建设支 出以及中央政府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支出等都是中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央政府支出。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 建设、技术改造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地方统筹的各项 社会事业支出等。 目前我国的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由 1978 年的 15.5: 84.5 到 2006 年已经基本持平。 3)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类可分为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 经济性支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直接投资等支出。该项支出与产业活动的 联系最为密切而且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也最大。社会性支出是政府用于投入到教育、 卫生、住房和社会保障等社会性项目的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中典型的 有三个: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险)以及福利性收入转移。维持 性支出是用以提供维持性服务,以保证国家机器的存在和运作的一类性质的支出, 这类支出通常包括包括行政管理和国防安全等。 4)国家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 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经济建设支出顾名思义就是国家投资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 包括基本经济 建设支出、地质勘探方面支出还有些储备物资支出等等。当前我国的大型基础设 施建设支出很显然就是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就是国家在教育、文化、科 学研究还有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 这方面的支出占到我国财政支出较大一部分 比例,今后还会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国防支出主要适用于国防建设、保卫国防安 全以及国防科工人员工资等方面的支出, 国防支出在我国比例相对于发达国家较 低。行政管理费用是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查机关以及警察机关等花费的 支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就出现越来越大的趋势,到目前为 止行政管理支出已经占到财政支出总额的 20%左右, 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 的比例啊。其他支出包括社会抚恤和社会救济费,政策性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等不能划分为以上四类的支出。 本文在实证研究中采用的是财政按照功能性质的分类支出,这是基于以下几个 方面的考虑:首先,这种分类方法数据来源最简单直接,而且数据准确性最高。对 于不同财政支出分类方法,其中有官方数据来源的是财政按照政府权责划分的分类 (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按照功能性质分类,而财政的其他分类 数据都需要通过将财政各项具体支出进行合并得出,这样势必降低数据准确性。其 次,财政按照功能性质的支出意义最大,它能够清楚的揭示国家财政职能以及财政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支出侧重于哪些职能,而且有利于发现财政支出中各项资金运用的不足之处。鉴于 以上两点因素,本文所做的实证研究也是采用的财政支出的这种方法。 2.2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 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自从从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理以及后来的宏观经济理 论、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结构主义发展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等都对经 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经济增 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综合而言大致分类三类2: (1)供给因素,这些要素 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人力资本的增加、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 投资于研究开发领域所形成的技术进步等等。 (2)结构因素,也就是由部门间边际 生产率差异所引导的以及由需求结构变动所引发的资源再配置效应。 (3)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是外生的,良好的制度如适当的激励机制、完善的市场竞争体系及合理的 制度安排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率。财政支出作为一中重要的调控手段,可以对这三 个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2.1 财政支出的供给效应 经济增长的供给效应主要是资本和劳动两个因素,自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出现 以后,技术进步也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因素而且得到多数经济学家的认可。财政支 出可以有效的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物质资本的积累,而且能够促进技术进步。 1)财政支出可以有效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在经济增长理论变迁中,人力资本的积累一直被认为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在动 力之一。财政支出在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方面主要是通过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 和提高健康水平三个方面实现。首先,政府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以及关系到国民经 济重要领域的投资力度能够直接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直接地促进就业。而政府 通过建设信息网络、人才中介市场向大众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可以增加求职者信息透 明度和有效减少求职者成本,间接地促进就业。其次,财政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 投资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政府在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能够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保证了劳动者的效率。 2主要参考:张治觉.中国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43-5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2)政府支出对投资有明显作用。 财政政策在投资方面作用十分明显,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政府采取扩张型的 财政政策,能够有效地刺激民间投资和引导民间投资方向。例如针对国际金融危机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政府决定增加四万亿的投资以及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 些政策可以有效带动民间投资。一般说来,财政支出产生的投资效应包括引导效应 和挤出效应。一方面,财政支出可以有效引导私人投资,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使得 私人投资增加,财政支出的方向可以引导私人投资的方向。但是另一方面,政府财 政支出又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导致私人投资的减少,国民收入的降 低。综合而言,财政支出的引导效应要大于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因此能够对投资 产生正效应。 3)财政支出促进了技术进步。 政府扩大在科学研发领域的财政支出的加速了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节约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等多方面有显著影响。我国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及其占财政支出 和 gdp 的比重正在逐年提高,除了财政拨款的科研支出,政府还应采取相应的政策 鼓励广大企业自主积累,增加科研费用,并通过国债投资,提高折旧率,税收优惠, 财政贴息等多种措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重点的技术改造, 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外延扩张向集约式 的内涵增长型转变。 2.2.2 财政支出的结构效应 随着经济的 ,广大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水平和层 次也会不断变化,需求层次的变化必然要求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而财政政策 则在重新配置各部门资源、影响产业结构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财政支出的结构 效应主要表现在消费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 1)财政支出的消费效应。 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直接和间接地引发和扩大消费需求,对市场供求的协 调产生积极的作用,并刺激消费品生产的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政府直接和间 接增加购买消费品的数量,可以弥补居民消费的不足,宏观上对促进居民消费的扩 大也有积极的意义,另外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还会产生引致和挤出效应,其中政府 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会直接间接增加居民收入,从而促进居民消费的增加,而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政府消费性支出会对居民消费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究竟会抑制还是促进居民消费 则取决于两种效应之和。 2)财政支出的产业结构效应。 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政府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 贴等方式扩大再支出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不断促进这些产业优化发展,促进其 产业升级。其次,政府也可以对那些处在衰退中的产业提供政策措施,增强其退出 力度,加快升级程度。而且,政府不断扩大的在科研领域、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投入 可以不断促进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又可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当前我国政府在教 育投入和科研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对于当前我国面临金融危机、优化产业升级是 十分必要的。 2.2.3 财政支出的制度效应 良好的制度环境,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在政府的制度安 排中,对经济增长最有影响的是财政分权制度和税式支出制度(张治觉,2008) 。财 政分权一方面能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公共部门生产效 率的提高,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产出,作用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政府公共部门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约束私人部门的行为,从而影响私人部门运行的环境,影 响私人部门的生产,并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税式支出的实质是税收减免和税收优 惠的问题,通常认为税收减免具有财政支出的性质。税式支出是一种激励措施,是 为了最有效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鼓励某些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税式支出实 际上具有“负税”和“增支”的效果,从而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3 财政支出对社会公平的影响途经财政支出对社会公平的影响途经 国家调节社会公平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 两个方面。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手段对社会公平的调节方式主要包括转移支付这种直 接调节方式和间接介入的方式。 直接介入是指政府直接通过抚恤和社会救济费、政策性补贴支出、社会保险基 金、农村救济费等方式分配到弱势群体个人手中以改善分配不公平的状况。从这个 角度可以认为财政支出起着“劫富济贫”的作用。政府将财政收入通过这种转移支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付的方式直接作用于弱势群体,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弱势群体的收入状况,但 是这种方式从长远角度有悖于“效率”原则。间接介入即政府将财政收入支出于经 济建设支出、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农村经济建设支出、农村各项事业费用等来间 接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状况,这种间接介入的方式在短期内可能效果不如直接接 入方式显著,但是长期来看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而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 从 2004 年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方面的大力投入以及对民生问题的更加关注, 我国财政支出在“三农”支出、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支出以及医疗卫生支出方面 都增长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平状况。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在用于调节 社会公平方面的支出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将在实证之后作详细分析。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3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实证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实证研究 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状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状况分析 在实证研究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状况作比较详 细的分析,这样既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及现状,也有利于后面的实证 分析及政策建议。 3.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呈倒 u 形结构 财政支出占gdp比例走势图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1978198319881993199820032008 年份 图 3-1 财政支出结果占 gdp 走势图 如图 3-1 所示,在改革开发初期,我国财政支出占 gdp 很大一部分比例,1978 和 1979 年甚至高于 gdp 的 30%。 但是此后一直下降, 到 1995 年只占 gdp 的 11.2%。 从 1995 年开始之后又逐渐上升,到 2007 年财政支出占 gdp 的 20%。财政支出占 gdp 比例下降最快的两个阶段分别是 1979-1981 年和 1984-1988 年。财政支出比例 在1995年以前的快速下降是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家为了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 积极性,实行放权让利,同时了为了吸引外资,制定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导致税收收 入减少密切相关的。财政支出比例的这种下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间投资以及外 商投资,加速了我国开过开放的步伐。 “从 1994 年开始政府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和 税制改革,将将众多归属于地方政府的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强化政府理财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观念,导致财政支出比例逐渐上升” (丁康,2008) 。为了抵御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 对我国影响,从 1998 年开始国家为了拉动内需,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大量 国债、大力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例稳步回升。到 2007 年财政支出已经占到 gdp 的 20%,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比例 30%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3.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较大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97819831988199319982003 年份 经济建设支出 社会文教支出 国防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 其他支出 图 3-2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由图 3-2 所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功能性质分类的各项财政支出变化很大, 特别是经济建设支出下降的比例更是惊人,另外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其他 支出的变化也很大。从图中可见具体的变化趋势是:经济建设支出和国防支出不断 下降,而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以及其他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下面我们将 对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分别进行描述,这种统计性描述有助于我们更 好的了解各种支出的变化趋势。 1)经济建设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总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支出。在改革开放初 期,经济建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高达 65%,之后呈一直递减的趋势到 2006 年已经下 降到 26.56%,下降了近 40 个百分点,与社会文教支出基本持平。经济建设支出的对 象也调整为只要对一些基础性的公共设施的投资,如交通、能源等。经济建设费用 的所占比例的大幅度下降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国家直接干预经 济的程度逐渐减弱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国家将财 政支出更多的作用于其他领域。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2)社会文教支出 从 1978 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分配于社会文教方面的比例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从 1978 年的 13.1%到 2006 年已经达到 26.83%,几乎平均每年上身 0.5 个百分点。 社会文教支出具有一般公共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电与磁》章节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护理老人考试题目及答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达标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2025荆州中学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平面镜成像》定向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2025检察官遴选考试真题及答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专项攻克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望奎四中初三考试卷子及答案
- 安全生产与突发事件应对法律法规知识试卷含答案
- 七匹狼质量体系数字化升级-洞察与解读
- 2025年春季形势与政策-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 有限空间告知牌的模板
- 第四章-运动系统
- 《边防检查法律法规》课件
- 住宅小区分布式光伏安装方案
- 2023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注射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招聘真题
- 幼儿园6S管理培训课件
- 中国电信通信技术类笔试题
- 店长分成合作协议书
- 《健康管理职业导论》高职健康管理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