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研究 i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前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银行业市场处于完全垄 断状态,这必然导致银行业企业自身的营销管理职能长期缺位,进而造成整 体营销竞争力极为脆弱。而营销竞争力对作为服务业的银行来说极为重要, 它是银行业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最直接表现。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日期的 日益逼近和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我国银行业企业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迫切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关于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 竞争力评价的关键问题。 本文在综合营销学、金融学、经济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上,以“企 业异质性”为基本理论假设,为我国银行业进行了全面的 swot 分析,准确 地描绘了我国的银行生态图景; 探讨了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的基本来 源和形成机理;结合银行营销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银行产品的四个本质属 性:无形性、不可分割性、非标准性和非存储性,构建了切合我国银行业实 际的银行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六大要素:营销理念竞争力、营 销信息竞争力、营销战略竞争力、营销策略竞争力、营销保障竞争力和营销 业绩竞争力。 本文采用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会议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进行营销竞争力评价,并对我国四家银行业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本 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企业的营 销竞争力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营销理念落后”和“营销战略缺位” 暴露出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诊断、评价和提升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 水平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而且,本文还在研究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来源和构成的过程中, 有机融合 4ps 和 4cs 两大营销策略组合理论,首次提出了独具特色和富有 创造性的营销 4ms 理论,即四个“匹配” :产品与顾客需要和欲求的匹配、 产品价格与顾客愿意且能够付出的成本的匹配、 营销渠道网络与顾客便利性 的匹配、促销与银行-顾客双向沟通的匹配。这一理论对身处服务业的银行 业企业的市场营销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银行业企业 营销竞争力评价 指标 模糊综合评价银行业企业 营销竞争力评价 指标 模糊综合评价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due to the long-term planning economic system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he banking industry market of our country had long lain in the condition of complete monopoly, which necessarily results in that the marketing management functions of banking industry enterprises has been absent from their duties for quite a long period, and that the overall marketing competence is extremely fragile. however, marketing competenc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he banking industry enterprises which belong to service industry, because it is the most direct expression of their overall competence. with the complete opening date of our countrys finance industry being increasingly near an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being increasingly intense,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banking industry enterprises will be more severe. based on such realistic urgency and necessity,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a critical issue on marketing competenece evaluation of our countrys banking industry enterprises. on the basic assumption of corporate heterogeneousness nature, integrating marketing, finance, economics and other related subjects, the thesis carrys out overall swot analysis of our countrys banking industry and exactly describes our countrys banking ecological overview; the thesis explores the sources and formulating mechanism of marketing competenece of our countrys banking industry enterprises; integrating the specificities of bank marketing, especially the banking products four essential attributes: intangibility, inseparability, inconsistency and inventory, the thesis formulates a bank marketing competence evaluating indicators system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研究 iii reality of our countrys banking industry. the indicators system includes six elements: maketing mind competence, maketing information competence, maketing strategy competence, maketing tactics competence, maketing implementation competence and maketing performence competence. this thesis applies the method of fussy comprehensive estimation based on ahp and expert meeting to marketing competence evaluation, and then conducts an empirical study on our countrys four banking enterprises to prove the feasibility and operability of this approach.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ir marketing competence cannot make us optimistic; especially the problems exposed by backword marketing mind and absence of marketing strategies are more seriou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erative and urgent to diagnose, to evaluate and to upgrade their marketing competence. moreo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the sources and composition of the marketing competence of our countrys banking industry enterprises, the thesis first proposes a unique and creative 4ms marketing theory with organic integration of 4ps and 4cs marketing strategy portfolio theory. the main contents of 4ms theory is four matches: the match of product and customer needs 00054. 0626. 032. 0 12. 02 . 048. 02 . 00 0014. 047. 039. 0 636261 =bbb, ()()。,且0006 . 04 . 0 0006 . 04 . 0 6564 =bb 其次,计算准则层第i个指标的综合评价集 i b。根据上述结果,可得: = 004.03.047.019.0 006.028.034.032.0 002.04.04.0 0054.0108.0546.0292.0 )2.03.02.03.0( 444 rwb ()0042.0216. 044. 0302. 0= 同理可得:()003. 0136. 0492. 0324. 0 6 =b; = 0006 .04 .0 0006 .04 .0 002 .06 .02 .0 0006 .04 .0 )25.030.020.025.0( 111 rwb ()0004. 06 . 036. 0= 第五章 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体系评价的基本方法 69 同理可得: ()004. 043. 033. 02 . 0 2= b , ()00224. 0546. 023. 0 3= b , ()0048. 0144. 0452. 0356. 0 5= b 。 再次,计算目标层综合评价集b。根据上述结果,可得: () = 018. 003. 01361. 04919. 0324. 0 0048. 0144. 0452. 0356. 0 00422. 02164. 04398. 03016. 0 00224. 0546. 023. 0 004. 043. 033. 02 . 0 0004. 06 . 036. 0 2 . 018. 019. 021. 01 . 012. 0 rwb ()0036. 0026658. 0189096. 0482962. 0297684. 0= 最后,计算得出银行营销竞争力的评价结果y。 y()=()()89.80204060801000036. 0026658. 0189096. 0482962. 0297684. 0= t 同理可得: y()=()()64.7220406080100016098. 0118996. 0281644. 0383322. 019994. 0= t y()=()()85.652040608010003222. 018406. 0366722. 0293102. 0123896. 0= t y()=()()56.69204060801000163798. 034878. 033302. 0154402. 0= t 其实,根据第五步中bi的结果,计算出准则层各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bixt,即准 则层竞争力的大小;还可以根据bij的结果计算出指标层各指标(子指标)的综合评价结 果,即指标层竞争力的大小,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给出准则层竞争力的结果,与总体 营销竞争力评价结果一并列入表 5-5。 表 5-5 各银行营销竞争力评价结果 银行/项目 f f1 f2 f3 f4 f5 f6 分值 80.89 86.40 73.80 80.12 80.02 82.32 81.48 银行 名次 1 1 1 1 1 1 1 分值 72.64 78.80 70.00 76.40 69.58 73.20 68.72 银行 名次 2 2 2 2 3 2 3 分值 65.85 66.20 68.60 66.00 66.25 68.96 60.92 银行 名次 4 4 3 3 4 3 4 分值 69.56 67.00 68.00 65.60 72.95 66.96 75.16 银行 名次 3 3 4 4 2 4 2 权重 1 0.12 0.10 0.21 0.19 0.18 0.20 平均分 72.23 74.60 70.10 72.03 72.20 72.86 71.57 最高分 80.89 86.40 73.80 80.12 80.02 82.32 81.48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0 532 结果分析 根据表 5-5 的评价结果,可以描述出各银行的营销竞争力总体状况,并找出其营销 竞争力“木桶”的短板和不足,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见表 5-6) 。 表 5-6 银行营销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银行 总体状况 优势 劣势 结论 银行 该银行的营销竞争 力得分为 80.89, 四家银行中表现最 好, 属于第一梯队。 该银行的准则层指 标均表现良好;指 标层的 f11、 f13、 f14、 f36、f64、f65等方面 最为突出。 该银行指标层的 f62(主要业务份额) 等与其他方面相 比,表现稍弱。 该银行应该继续巩 固自己的优势,同 时提高主要业务市 场份额,以使自身 的营销竞争力更上 一层楼。 银行 该银行的营销竞争 力得分为 72.64, 四家银行中表现次 佳,但与第一名相 差 8 分之多,属于 第二梯队。 该银行的准则层指 标表现较为均衡; 指标层的 f33 、 f34、 f63等方面表现良 好。 该银行指标层的 f52、f62等方面,表 现欠佳。 该银行应继续保持 自己在主要业务增 长率方面的绝对优 势,以迅速提高自 己的主要业务市场 份额。 银行 该银行的营销竞争 力得分为 65.85, 四家银行中表现最 差,与第一名相差 近 15 分之多, 属于 第三梯队。 该银行指标层的 f62表现优异,得分 高达 88.52 分,主 要是因为其非利息 收入份额最高,且 权重高达 0.4。 该银行总体表现较 差,其中准则层的 f6表现最差,又以 指标层 f63、f64 、 f65的影响最大,是 其营销竞争力的最 大瓶颈。 该银行应全面提高 自身的营销竞争 力,尤其是营销业 绩竞争力和营销理 念竞争力应重点加 强。 银行 该银行的营销竞争 力得分为 69.56, 四家银行中表现中 等,与第一名相差 10 分之多, 但与第 二名较接近,同属 于第二梯队。 该银行指标层的 f36、 f61、 f62 表现不 错,其中子指标层 的 f611 、 f621 、 f622、 f633等方面表现更 为优异,均得了最 高的 88 分。 该银行总体表现一 般,其中准则层的 f2、 f3、 f5表现欠佳, 均低于平均值。 该银行需继续巩固 自身在品牌价值、 存贷款份额等方面 的优势,同时重点 弥补在战略、策略 方面的缺陷。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就我国银行业的总体而言,营销竞争力都不容乐观,尤其是 在营销理念、营销战略等方面表现更差(这也证明了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理念落后” 、 “营销战略缺失”的事实) 。因此,在“06 大限”即将到来的关键时期,不断弥补和加强 营销竞争力“木桶”的短板,以提升自身的营销竞争力,成为我国银行业企业的一项迫 切而重要的任务。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与展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又是现代金融的核心,因此银行作为核心的核心,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我国银行业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尤其是 营销竞争力较为羸弱,而营销竞争力对作为服务业的银行来说,犹如一支足球队的“前 锋” ,极为重要。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06 大限”日益临近,我国银行业企业面临 的挑战将愈加严峻。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了为我国银行业企业构建营销竞 争力评价体系的关键问题。 本文在综合营销学、金融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以“企业异质性” 为基本假设, 试图打开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这个 “黑箱” , 探究其基本来源和作用机理。 为此,本文结合银行营销的特殊性,构建了银行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并探讨了基本评 价方法及其具体应用。本文的创新点和意义主要有: (1)本文综合银行金融与营销竞争力两大理论,以企业异质性为理论假设,寻求我 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的来源与构成,探究我国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和 作用规律,为我国银行业企业构建了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本文有机融合营销 4ps 和 4cs 两大理论,首次提出了银行营销 4ms 理论,这 对作为服务业的银行业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我国银行业企业塑造自身的营 销竞争力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3)本文采用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会议法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并通过详 细的实证分析,论述其具体应用过程和操作方法,为我国银行业企业评价自身的营销竞 争力水平提供了颇具参考价值的基本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上述成果,但是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限制,还存在以 下几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首先,本文研究的银行业企业营销竞争力主要是基于静态因素,而没有较多地涉及 动态因素(时间因素) 。实际上,可以对营销竞争力连续评价几年、然后把每年的得分进 行加权平均求和(时间越近,权重越大) ,即为动态的营销竞争力评价得分。但是世界品 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至今才发布了 2004、2005 两年的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排 行榜,因此对“品牌价值”一项指标无法采用连续几年的评价方法。另外,有些指标是 即时性的,也无法连续评价。因此动态的营销竞争力评价受到了限制。 其次,本文由于是首次提出银行营销的 4ms 理论,其基本内涵和理论框架体系需要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最后,本文实证分析所需的绝大部分数据必须来自一手资料,但由于时间、人力和 物力等各方面的限制,这些数据的获得没有完全按照规范、严格的专家会议法或德尔菲 法的程序进行操作,这决定了其最终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本 文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还需要在我国银行营销工作中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以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以上这些缺陷和不足,正是本人以后努力丰富自身知识和能力,以继续深入研 究的重要方向。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2 参考文献 一、 统计年鉴或其他统计资料类 一、 统计年鉴或其他统计资料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05) 2 中国统计年鉴(2005) 3 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0-2004) 4 中国金融年鉴(2000-2004) 5 中国通信年鉴(2004-2005) 6 中国邮政年鉴(2002-2003) 7 中国交通年鉴(2001-2002) 8 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05) 9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5) 10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11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2004-2005) 二、 专著类 二、 专著类 1 joseph f.sinkey,jr.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m.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2 m.polanyi.personal knowledge: towards a past-critical philosophy m.new york: harper torchbooks, 1967 3 michael e. porter. on competition 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8 4 philip kotler. marketing management (tenth edition) m.prentice hall &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1 5 david a. aaker. strategic marketing management(sixth edition,international edition)m.john wiley & sons,inc.,2002 6 richard whiteley & diane hessan.customer-centered growth: five proven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m.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96 7 koch t.w. & macdonald s.s.bank managementm.harcount college publishers, 1987 8 迈克尔波特(porter,m.e.).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9 迈克尔波特(porter,m.e.).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0 菲利普 科特勒(philip kotler).营销管理:分析、 计划、 执行和控制m.梅汝和, 梅清豪,张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712 11 阿尔文c.伯恩斯(alvin c.burns),罗纳德f.布什(ronald f.bush).营销调研 (第二版)m.梅清豪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12 罗杰.a.凯琳等.战略营销: 教程与案例m.范秀成译.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13 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m.俞利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14 郎诵真,王曰芬,朱晓峰.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73 15 金碚等.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16 吴维库.企业竞争力提升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7 杨保军.营销竞争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8 玛丽安娜佩苏略.银行家市场营销m.张云,何易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19 亚瑟梅丹.金融服务营销学m.王松奇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0 焦瑾璞.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1 焦瑾璞.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2 郑先炳.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第二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83-85 23 d.b.格拉迪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24 戴相龙.中国人民银行五十年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25 姜建清.金融高科技的发展及深层次影响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6 周立,戴志敏.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15-216 27 华庆山.2003-2004 国际金融报告r.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8 彭雷清.银行业市场营销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29 奚君羊.银行营销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1 30 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第二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三、 期刊、论文类 三、 期刊、论文类 1 douglas w.vorhies and larry yarbrough,marketing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evidence from the motor carrier industry,journal of market focused managementj,1998,1 2 f. e .webster. the changing role of marketing in the corporation j.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56, oct.,1992:1-17 3 g. s.day. the capabilities of market-driven organizations j.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4,58(4):37-52 4 graham hooley, john fahy, tony cox, jozsef betacs, krzystof fonfara and boris snoj, 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a hierarchical model. journal of market focused management j, 1999, 4: 259-278 5 c.k.prahalad & 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6, 1990:79-91 6 s.lippman&r.rumelt. uncertain imitability: an analysis of inter-firm differences in efficiency under competition 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2, 13 7 jay b. barney. strategic factor markets: expectations, luck, and business strategy j. management science, 1986,42 8 j.pattison and j.quelch. branch banking strategies j. the bankers magazine (uk). jan.1979:17-23 9 michael.e.porter. 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 mar.-apr.,1979:141 10 george stalk, philip evans, and lawrence e. shulman. competing on capabilities: the new rules of corporate strategy j.harvard business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4 review, 3-3,1992 11 birger wernerfelt.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5,1984 12 a resource-based analysis of global competition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2 (special issue),1984 13 woodruff r.b. customer value: the nest source for competition j.journal of academy marketing science, 25(2), 1997 14 yonggui wang, hing-po lob and yongheng yang.the cconstituents of core competenc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high-technology firms in china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4,12: 249-280 15 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3:5-13 16 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课题组.论工业品国际竞争力j.工业经济, 1996,4:5-13 17 瞿国忠,李海廷,周君生.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j.物流技术与应用, 1999,3:21-23 18 曾路.对我国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初步讨论j.市场营销导刊, 2002,4: 45-47 19 “中国企业管理全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课题组.基于动态耦合的企业管 理国际竞争力(emgc)评价体系j.管理世界,2004,4:92-101 20 王毅,陈劲,许庆瑞.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j.管理科学学报, 2000,3:24-32 21 许可, 徐二明.企业资源学派与能力学派的回顾与比较j.经济管理, 2002,2: 10-17 22 马昀.资源基础理论的回顾与思考.经济管理j,2001,12:23-27 23 杨瑞龙, 刘刚.企业的异质性假设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2,1:88-95 24 曾晓洋, 李劲松.论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5:9-13 25 杨念梅,高志红,黄颖.企业营销道德问题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996,6:51-55 26 杨晓.企业社会责任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5,6:38-39 27 陈衍泰, 陈国宏, 李美娟.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 2004,2: 69-79 28 范晓屏.企业竞争力多相测度指标体系的构造j.中国工业经济,1997,5:57-61 29 张晓文,于武,胡运权.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方法j.管理评论,2003,l:32-37 30 张守凤,罗荣桂,李栋祥.模糊模式识别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 大学学报,2003,3:83-86 31 周春喜.企业国际竞争力模糊综合评判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3:57-60 32 蔡宁,阮刚辉.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综合评价体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 究,2002,5:61-64 33 孙晓林,仲伟俊,满大庆.企业竞争力概念剖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2,6:55-58 34 张德平.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5:54-56 35 俞国方.企业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价值辨析j.价值工程,2001,1:43-45 36 王建华, 王方华.企业竞争力评价系统及应用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2003,2:47-53 37 林本初,冯盈.企业竞争力的一般理论及其定量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 参考文献 75 1999,6:56-60 38 应霞芳, 何勇.粮食产后处理模式的综合评估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 科学版),2000,2:203-208 39 申建刚,杨念梅.北京市连锁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研究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003,4:4-12 40 陈胜荣,蒋志锋.构建企业营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j.企业技术开发,2005,7: 46-48 41 梁文玲.开放竞争条件下中资商业银行的营销环境评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2004,4:87-92 42 王洪刚.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j.银行家,2005,3:60-63 43 贾小宁,李梁.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5,5: 57-59 44 杨国勇,郭如平.银行营销的内涵及其特点辨析j.企业经济,2004,8:153-154 45 李元旭.中国非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0,3:41-46 46 李萱.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2000,9:67-75 47 刘荣.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j.金融研究,2002,8:82-93 48 温彬.国际活跃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研究j.经济要参,2004,70 49 温彬.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和评价j.经济要参,2004,63 50 罗仲平,蒋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变动态势研究j.经济学家,2004,5:88-95 51 段铷, 张彩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统计与决策, 2005,6 (下): 52-53 52 焦瑾璞.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制度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1,6: 41-46 53 姚铮,邵勤华.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选择及其权重确定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1:60-63 54 陈洪转,郑垂勇,徐佩.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4,5:20-22 55 方金水,夏洪胜.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营销执行的评估测定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5,6:42-43 56 陈佳贵.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2002 57 蒙宇.核心竞争力与金融企业文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58 郭惠玲.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3 59 付晓娃.中外汽车制造企业营销竞争力分析及营销管理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2 四、 网站类 四、 网站类 中国各大商业银行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中 国金融网() 、中国金融家网() 、 、中国金 融营销网() 、银行家营销网() 、 国际金融网() 、华尔街电讯() 、世界经 理人()等。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6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一、 发表论文 一、 发表论文 1 宁震霖,毕鹏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