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专业论文)论徐火勃的藏书活动.pdf_第1页
(图书馆学专业论文)论徐火勃的藏书活动.pdf_第2页
(图书馆学专业论文)论徐火勃的藏书活动.pdf_第3页
(图书馆学专业论文)论徐火勃的藏书活动.pdf_第4页
(图书馆学专业论文)论徐火勃的藏书活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图书馆学专业论文)论徐火勃的藏书活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徐煳是明代福建著名的私人藏书家,有“红雨楼 等藏书楼群,收藏七万多卷 典籍。在“传布为藏”的思想指导下,他不仅收集、整理和刊刻图书,而且还利用 藏书进行著述,注重藏书的利用,其藏书活动体现了为辅助学术研究而积累文化财 富的特点。在长年藏书活动中他留下了红雨楼书目、红雨楼文集、徐氏笔精 和荔枝谱等文献,表明他是一位学者型私人藏书家。他的藏书活动既丰富了福 建私人藏书活动的内容,又推动了福建社会文化的发展。 本文采用跨学科方法,运用图书馆学、历史学、文献学的理论对徐氏生平、藏 书聚散、藏书整理、藏书传布和藏书利用进行系统研究。从明清文集、笔记、方志、 史书、书信和各种书目中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力图清晰地还原和展现徐氏藏书活动 原貌,通过他与同时期著名藏书家、书贾的交流活动,揭示徐氏藏书活动的特点与 价值。同时,将其藏书活动置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大环境中进行考察, 从而对徐氏藏书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由此,勾勒出明代福建私人藏书 活动的概貌,总结私人藏书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实现“以史为鉴”的目的,为今天 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徐煳,红雨楼,红雨楼书目,红雨楼序跋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徐煳是明代福建一位著名的布衣藏书家,藏书七万多卷,建藏书楼日“红雨楼”, 其“传布为藏的思想为后人所称道,是明代福建私人藏书家的典范。本文以其“藏 书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徐氏藏书活动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认识其藏书活 动的特点与价值,藉此反映明代福建私人藏书活动的概貌以及其在中国图书馆史上 的地位。 本文正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简单介绍徐蚴生平。根据荆山徐氏族谱、地方志和文集等资料来简单 介绍其家世;利用他本人以及好友的文集和诗歌等,以铺陈材料和分析相结合的方 法对其生卒年进行考证;论述其主要的生平活动,如藏书、著述、作诗、结社、交 游等,这些既是他与明代文人和藏书家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是藏书交流活动,与其 藏书活动密切相关。本章目的是探明徐蚴藏书活动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对其藏书聚散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利用大量的明代文集资料,对徐氏 与其他藏书家的藏书交流活动进行剖析,从而探讨其藏书的来源有:继承、购书、 别人赠书、抄书、自己著述和刊刻的书以及拾捡到的书,由此反映出明代藏书家特 别是福建藏书家之间的交流概况;其次,从他的红雨楼文集及其他明清文集和 地方志中查找有关其藏书楼的记载,得出其藏书楼有红雨楼、绿玉斋、宛羽楼、汗 竹巢、清晖阁、偃曝轩,尤其是引用明代文人诗集中对其藏书楼的描述,力图清晰 地还原和展现徐氏藏书楼的渊源:再次,利用其红雨楼序跋、红雨楼书目来 分析其秘本和珍本多、方志多、小说和戏曲类书多、农圃类书多、批点书多等藏书 特色,这些藏书特色与其藏书整理活动和著述活动密切相关;最后,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利用明末清初史料、其子徐延寿尺木堂集及其他清代文集来分析其藏书 的散佚过程,并利用林佶的诗歌和郑杰的序跋来推测徐氏藏书的主要流向,还利用 其它资料得出徐氏部分旧藏现己流落到日本、美国、台湾等地。本章目的是力图展 现徐氏藏书聚散的过程。 第三章对其藏书整理活动进行系统研究。徐蚴不仅藏书丰富,而且做了大量的 藏书整理工作。其一,本文对四卷本和七卷本红雨楼书目进行比较,从而分析 其版本问题,并和明代官私书目进行比较来分析其在类目设置方面的特点,以及这 v 福建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些特点和明代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简单分析其目录学、版本学、文献学价值, 指出红雨楼书目为今天人们从事版本学研究提供借鉴:其二,论述他对藏书进 行补辑和装潢,从而很好地保护了自己的藏书,并指出这些藏书整理和保护活动的 重要作用;其三,利用红雨楼序跋的记述,举出具体事例来分析其版本研究、 校勘、考证作者的方法;其四,分析其藏书整理成果红雨楼序跋的成书过 程,并对序跋的特点进行总体研究,说明其为研究中国学术史、古籍文献学、版本 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章目的是说明徐煳不仅喜欢收集图书,还进行藏书整理, 为我们今天从事目录学、版本学研究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第四章对其藏书传布进行系统研究。第一,论述徐煳在“传布为藏的思想指 导下,将自己的藏书开放,允许外人到藏书楼阅读,而且与钱谦益、毛晋、曹学俭 等藏书家进行藏书交流,开展借阅、抄书、赠书等活动,本文将其藏书思想与天一 阁主人范钦“秘而不宣的藏书思想进行比较,体现出徐煳“传布为藏”的藏书思 想的先进性;第二,论述徐氏利用藏书进行刻书,介绍了其刻书目的、刻书思想和 刻书方式,说明他积极利用自己的藏书进行刊刻或为别人刻书提供底本,是其“传 布为藏”思想的体现。本章目的是说明徐煳藏书活动的结果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藏 以致用是其藏书活动的特点。 第五章是论述其利用藏书进行著述,反映藏书与社会的关系。将其荔枝谱 和蔡襄等人的荔枝谱进行比较,从其体系结构、荔枝品种、栽培技术、加工贮 藏技术以及荔枝文化等方面来说明徐煳荔枝谱对福建的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 影响,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另外,以荔枝谱为引子来说明其著述丰 富,涉及范围广,分析著述与藏书的关系,说明其著述活动和藏书活动密不可分, 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得出徐煳藏书的目的是为了辅助学术研究的结论,由此推断出 他是一位学者型藏书家。同时,说明福建私人藏书家收书范围较广,重视收藏自然 科学方面的书籍。本章目的是阐述藏书与著述的关系,说明徐煳藏书活动丰富了社 会文化内容,为福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论文附录部分,将中国、日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所 藏徐氏著述的版本和具体收藏地做成表格,还将其生平纪略制成表格。附录的目的 是起到对正文内容进行补充的作用,并且希望能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方便。 v i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x ub ow a saw e l l - k n o w np r i v a t eb o o kc o l l e c t o ro fm i n gd y n a s t yi n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h eh a d ”h o n g y ub u i l d i n g ”a n do t h e rc o l l e c t i o nb u i l d i n g s ,c o l l e c t i n gm o r et h a n7 0 ,0 0 0 v o l u m e s i nt h ei d e ao f ”s p r e a do ft h ep o s s e s s i o n ”,x ub on o to n l yc o l l e c t e d ,o r g a n i z e d a n dp u b l i s h e db o o k s ,b u ta l s ou s e db o o k st ow r i t e ,a n dp a i da t t e n t i o nt ou s eb o o k s h i s c o l l e c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r e f l e c t e dt h a th i sp u r p o s eo ft h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c u l t u r a lw e a l t hi st o s u p p o r ta c a d e m i cr e s e a r c h c o l l e c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m a d eh i ml e a v e ”t h eb i b l i o g r a p h yo f h o n g y ub u i l d i n g ”,”t h ew o r k so fh o n g - y ub u i l d i n g ”,”t h en o t e so fx u ”,”l y c h e e s p e c t r u m ”a n do t h e rw o r k s ,s oh ei sas c h o l a rp r i v a t ec o l l e c t o r x ub o sc o l l e c t i o n a c t i v i t i e sn o to n l ye n r i c h e dt h ep r i v a t ec o l l e c t i o n so f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b u ta l s op r o m o t e d t h e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t h ea r t i c l eu s e s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 s u c ha sl i b r a r ys c i e n c e ,h i s t o r ys t u d y , l i t e r a t u r e s t u d ya n ds oo n i tr e s e a r c h e sx ub o sl i f e ,t h ec o l l e c t i o na n ds e p a r a t i o n ,a r r a n g i n g ,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a n du s i n go fb o o k s ic o l l e c tw o r k s ,n o t e s ,l o c a lr e c o r d s ,h i s t o r yb o o k s , a n dv a r i o u s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so f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s oa st or e s t o r ea n dd i s p l a y t h eo r i g i n a la p p e a r a n c eo fx ub o sc o l l e c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c l e a r l y a n a l y z et h eb o o k e x c h a n g ea c t i v i t i e sb e t w e e nx ub oa n dw e l l k n o w nc o l l e c t o r sa n db o o k s e l l e r so ft h e s a m ep e r i o dt ol e a r nf e a t u r e sa n dv a l u eo fx ub o sc o l l e c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 a tt h es a n l et i m e , i p u tx ub o sc o l l e c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u n d e rt h ep o l i t i c s ,s o c i o - e c o n o m i ca n dc u l t u r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t os t u d y , a n ds t u d yt h ec o l l e c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f r o maf u l lr a n g eo fa c t i v i t i e sa n d m a n yp e r s p e c t i v e s ,w h i c hr e f l e c t s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c o l l e c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a n dt h ef u j i a n c o m m u n i t y i nt h i sw a y , o u t l i n et h ea c t i v i t i e so f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sp r o f i l eo fp r i v a t e c o l l e c t i o n si n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s u mu pt h eh i s t o r i c a ll a w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r i v a t e c o l l e c t i o n ,i no r d e rt oa c h i e v et h ep u r p o s eo f l e a r nf r o mh i s t o r y , ”a n dp r o v i d et h e r e f e r e n c ef o r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l i b r a r i e sc a u s e k e y w o r d s :x ub o ,h o n g y ub u i l d i n g ,t h eb i b l i o g r a p h yo fh o n g - y ub u i l d i n g ,p r e f a c e a n dp o s t s c r i p to fh o n g y ub u i l d i n g i i i 福建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 王丛! 垩 学号至q q 鱼q 鱼垒! 专业图盘焦堂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论徐煳的藏书活动) 是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 除论文中己特别标明引用和致谢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 个人或集体,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由此产生的一切 法律结果均由本人承担。 本人完全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福建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并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福建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并按国家 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或机构( 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 所等) 送交学位论文( 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亦遵守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j 、乎 签字日期:加d 7 年f 月驴日 将狮虢托谭 答字日期。1 乱艏日 绪论 绪论 一、选题背景 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学术界开始将图书馆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作为独 立研究领域成为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学者们开始分别对私人藏书、官府藏书、书 院藏书进行问题研究,其中研究私人藏书家的论文数量最多,主要是对私人藏书家 进行分门别类研究。7 0 年代末至8 0 年代,有关图书馆史的专著陆续出版,【l 】对私人 藏书家的研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学者将私人藏书家的历史贡献概括为:在保 存文化方面,私人藏书家是封建文化的主要保存者;在推动学术研究方面,私人藏 书家是封建社会学术研究队伍的中坚力量:在传播思想学术方面,私人藏书家是封 建社会出版事业的重要队伍。【2 】可见私人藏书家在藏书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 论研究个别藏书家还是系统论述某个时期或某个地区的藏书家都很有意义。 徐煳是明代福建的一位著名藏书家,在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藏书七万多 卷,建红雨楼等藏书楼。徐氏不仅有丰富的藏书,而且主张“传布为藏”。在有关图 书馆史的专著中都曾论及徐煳,如谢灼华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王酉梅的中 国图书馆发展史和李朝先、段克强的中国图书馆史等。但目前对徐煳藏书活 动的研究仅在藏书来源、藏书量、藏书楼等几方面,对其藏书活动的研究缺乏系统 性,尤其是徐煳利用藏书进行刻书、著述所体现出的“藏以致用”的特点未进行深 入地研究。笔者认为通过对徐氏藏书活动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有利于了解明代 福建私人藏书活动的概貌,有利于认识福建私人藏书在中国图书馆史上的地位。 二、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有关的方志、人物传略或藏书家辞典中,如福建省志人物志、福建通志 文苑传、福建名人辞典、福州历史人物、孤本明代人物小传、中国历代藏 书家辞典、历代藏书家辞典、中国藏书家辞典、中国著名藏书家传略、福 o l 图书馆史的专著肓: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和中国图书史与中国图书馆史:来新夏中国古代 图书馆事业史概要;傅璇琮、谢灼华中国藏书通史;徐雁、王燕均中国历代藏书论著读本;李希泌、张 椒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袁咏秋、曾季光中国历代困家藏书机构及名家藏 读叙传选: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顾志兴浙江藏书家藏书楼;吴希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王西梅中 国图书馆发展史:刘瑜生中国藏书起源史;许碚生古代藏书史话;吴仲强中国图书馆学史;李雪梅 中国近代藏书文化等。 2 1 谢灼华:评建国以来中国图书馆史研究,图书与情报,1 9 8 9 年第3 期,第8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建藏书家传略等,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徐煳生平活动、学术思想、藏书事迹、以及 他在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等方面的贡献。 有关徐煳的期刊论文中,郑州大学王国强教授在图书馆学刊1 9 8 9 年第6 期 上发表的( 红雨楼书目) 研究对徐煳编制的藏书书目的类例体系和著录方法进行 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王长英老师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1 年第1 期上发表的明代藏书家、文学家徐蚴事略考证对徐煳生卒年、藏书 量、藏书楼、藏书来源、藏书散出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在福州史志2 0 0 4 年第8 期上发表的布衣藏书话徐煳对其嗜好藏书、藏书来源和藏书的珍存和散出进行 了比较详细地介绍。福建师范大学陈庆元教授在2 0 0 6 年中国文化研究上发表的 晚明诗人徐j 舾论_ 兼论荆山徐氏儒业与文学之兴衰中主要论述徐煳的兄长徐 炳,兼论徐煳文学方面的成就。福建师范大学衡大新老师在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 践2 0 0 7 年第2 8 卷第l 期上发表的明闽中布衣藏书家徐煳对其藏书活动 和藏书思想进行研究:在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 0 0 7 年第2 5 卷第5 期上发表的徐 蚴的藏书题跋,通过评议徐煳的藏书题跋来研究其藏书活动、学术思想以及文学 成就等。 有关徐煳的学位论文中,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 0 0 1 级研究生李丹学位论 文明代私家书目研究中,在研究明代私家书目著录内容和著录方式的特色时, 多处以红雨楼书目为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间接地分析了红雨楼书目的特 点以及与明代私家书目的关系,并对红雨楼书目的版本问题进行研究。福建师 范大学图书馆学专业2 0 0 3 级本科生苏雪娜毕业论文徐蚴与红雨楼中对徐煳生 平、藏书起因、以及红雨楼藏书来源、藏书散佚和“传布为藏”的藏书思想进行研 究。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徐煳的研究者主要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馆长马泰来和日本学者市原 亨吉。马泰来在文献2 0 0 5 年第3 期上发表的红雨楼题跋十则辑录徐煳在藏 书上所写的题跋,并配有部分题跋原文的图片,还指出这些藏书的去向。马泰来的 另一篇论文徐煳与明代方志发表在南山论学集钱存训先生九五生日纪念 上,主要研究徐煳收藏的方志的数量、来源、现存数量及去向、徐煳利用方志考订 隐晦人物生平以及参与方志的编纂等。市原亨吉的徐煳年谱稿略主要研究徐煳生 平活动。 绪论 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目前对徐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徐煳生 卒年、藏书量、藏书楼、藏书来源、藏书散出等方面的考证;对“传布为藏”的藏 书思想做出初步研究;研究徐煳在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等方面的贡献,如红 雨楼书目、红雨楼序跋。则目前对徐煳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 1 ) 还缺乏对徐蚴藏书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资料整理的层面 上,缺乏对这些资料的剖析,不能将徐氏藏书活动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进行 有机联系。 ( 2 ) 对徐煳藏书活动的研究未形成系统,已有的研究成果都集中在徐氏生平、 藏书来源、藏书量等几个方面,还有很多方面的研究没有引起学者的重视,目前尚 处于研究空白,如藏书利用以及对当时社会和文人学者的影响等。 ( 3 ) 缺乏比较性研究,很少有将徐煳和同时代藏书家进行比较研究,这样无法 体现其藏书活动在中国古代图书馆史上的地位。 三、研究内容 - - 鉴于目前对徐:坳的研究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 1 ) 对徐煳主要生平活动进行研究。如藏书、著述、作诗、结社、交游、游历, 这些多是与明代文人和藏书家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是藏书交流活动,与其藏书活动 密切相关。 ( 2 ) 对徐蚴藏书聚散进行系统研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其藏书的聚散进 行了研究,但仍需要进行补充,主要包括: 藏书来源方面,王长英老师在布衣藏书话徐蚴中列举了五个方面,笔者在 阅读红雨楼序跋时又发现还有其他来源,虽然这部分所占数量不多,但是却很 能体现出徐蚴处处留心和爱书之情,所以笔者认为可以作为对已有成果的补充。另 外,本文对各个来源的论述更加详实,尤其在赠书部分,以曹学俭、毛晋、林志尹 为例,论述他们之间的藏书交流活动。 藏书楼方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徐蚴红雨楼文集及其他明清文 集和地方志中查找有关其藏书楼的记载,尤其是引用明代文人诗集中对其藏书楼的 描述,力图清晰地还原和展现徐氏藏书楼的渊源。 藏书特色方面,笔者认为每位藏书家都有自己的藏书特色,它不仅反映一个藏 书家的兴趣爱好,而且往往与藏书管理活动和著述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分析其藏书 特色是研究藏书活动必不可少的。本文利用其红雨楼序跋、徐氏家藏书目来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析其藏书的主要特色,笔者认为不能以收藏哪类书绝对数量作为藏书特色的唯一 评判标准,还应该通过同明代其他藏书家进行比较,以及今人对他收藏某类书的评 价等角度去分析。 藏书散佚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明末清初史料、其子徐延寿尺木堂 集及其它清代文集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其藏书的散佚过程和流向。 ( 3 ) 对藏书整理活动进行研究,主要包括: 对编目活动进行研究。王国强教授曾发表过( 红雨楼书目) 研究,对红雨 楼书目的类例、著录内容和著录方法进行了研究。李丹在明代私家书目研究 和 版本考略中对其四卷本和七卷本进行比较分析。笔者在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对红雨楼书目的版本问题进行了补充,并和明代官私书目进行比较 来分析其在类目设置方面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和明代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 简单分析红雨楼书目的目录学、版本学、文献学价值,举出具体事例说明其对 今人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做到有理有据。 对辑补活动进行研究。分析其补书的目的和补书的方式,并和其他藏书家放在 一起研究,说明他们对许多珍本书得以完整保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通过对徐 煳的著述分析发现,其中有部分著述方式是“辑”,而辑书和补书都是对藏书的整理, 故放在一起作为藏书整理活动的一部分。 对藏书整理成果进行研究。徐煳对自己的藏书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进行版本 鉴定、校勘和考证,编成红雨楼序跋。本文分析其版本鉴定、校勘和考证的方法 以及红雨楼序跋的主要特点。 ( 4 ) 对藏书的传布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包括: 对流通活动进行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只提到“传布为藏思想,并引用其 著作笔精中的借书和观书三益来说明这个问题,但是没有举出必要的 论据来说明“传布为藏思想的先进性以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 可以和一些“秘惜为藏的藏书家进行比较,如天一阁主人范钦,而且研究藏书家 的学者很多都提到曹溶的流通古书约以及周永年的儒藏说在藏书史上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徐煳“传布为藏”的思想和实践要比他们早,所以可以通过 比较研究来体现出徐:坳的藏书思想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同时提到藏书思想,就要分 析这一思想是如何指导其实践的和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可选取具有代 表性的和徐黝有密切交往的其他藏书家( 如钱谦益、毛晋、曹学俭) 、学者、一般读 绪论 书人为例,来说明他们受益于徐煳的藏书流通,并且人物的选取应该不局限于福建, 从而说明其藏书思想和实践具有全国性。 对刊刻活动进行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只是提到其刻书是作为藏书来源之一, 或者是简单地提到为前辈乡贤刻书,还没有将其刻书活动作为其藏书活动中的重要 部分来进行研究。所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对其刻书活动进行研究,包括他刻 书的目的是什么,是自刻还是托别人刻,是在什么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以及其刻 书活动和藏书的关系,从而说明刻书是其“传布为藏 藏书思想的重要体现。 ( 5 ) 对藏书利用活动进行研究。主要是对徐蚴藏书活动、著述、福建社会三者 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笔者查到徐煳的著述有6 0 多部,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 文学、目录学、历史、地理、农业等各个方面,部分著作被刊入四库全书。一个 藏书家著述数量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应该说这和他的藏书活动有很密切的关 系。笔者认为:首先,有必要对其所有的著述进行统计,做出表格反映其现存著述 的版本、版式、收藏地,可以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方便,起到资料参考的作用;其次, 有必要分析其藏书活动与著述之间的关系。本文以荔枝谱为例分析其著述和藏 书之间的关系,对其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荔枝谱进行比较性研究,分析其主要 特点,说明其荔枝谱对福建的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然后以荔枝谱 为引子来分析其他方面的著述和藏书的关系,说明其著述活动和藏书密不可分,从 而得出其藏书的目的是为了治学,能够很好地发挥藏书的作用。 四、研究目标、方法 1 研究目标 本文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徐煳的藏书活动进行系统研究,尤其注重对其 藏书活动的特点、目的的研究,通过其藏书收集、整理、编目、刊刻以及著述等活 动的考察揭示其藏书的主要目的和价值;通过将徐蚴和同时代的其他藏书家藏书活 动的比较,认识明代私人藏书的历史作用,尤其对明代福建私人藏书作出公允的评 价,以实现“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目标。 2 研究方法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利用图 书馆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各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具体为: 第一,描述史实。从明清文集、笔记、方志、史书、书信和各种书目中收集相 关文献资料,力图清晰地还原和展现徐氏藏书活动原貌,进而认识徐煳藏书的特点。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史料分析。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去伪存真,通过分析客观 地评价徐氏藏书活动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 第三,比较分析。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将徐煳与同时代的藏书家的藏书思想、 藏书目的进行比较,揭示徐氏藏书的主要特点。 第四,统计分析。徐煳著述丰富,有些至今保存在世界各地,有必要将其进行 统计,整理出表格。 总之,本文采用各种方法对徐煳的藏书活动进行深入地研究,力求资料翔实、 论点明确,清晰认识其藏书活动的特征,包括以其自然科学方面的著述荔枝 谱为个案研究,分析徐蚴著述活动和藏书活动的关系,探讨其藏书活动对福建经 济文化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徐煳之家世、生平 第一章徐煳之家世、生平 第一节家世 徐煳,福建闽侯人。父亲徐棉( 孟房信支鳌峰派第十五世) ,字子瞻,号相坡 居士,嘉靖乙丑岁( 1 5 6 5 ) 贡生,曾为永宁县令。【l 】棉有三子:炳、蚴、燥。 徐熵,字惟和。万历戊子举于乡,学识渊博,喜欢作诗,“其诗为张幼于、王百 谷所推许,有幔亭集,屠长卿序之。 【2 】其父亲辞官后,家境愈加贫寒,但熵仍然乐 善好施,有“穷孟尝“之称。【3 】 “徐煳,字惟起,号兴公,子瞻公次子,公博学广闻,为邑痒生,修郡志三次, 及老为乡饮大宾,与兄俱名当世,著有诗集,不得其全。与郡曹能始为莫逆交,凡 诗词歌赋皆曹君能始手选,故荆山宝胜寺左边扛梁曹君名字,右边则公之名字也, 公之父子兄弟同住鳌峰,才学声名仿佛三苏。,【4 】徐:坳有许多别号,如鳌峰居士、 绿玉斋主人、读易园主人、筠雪道人等【5 1 。徐煳一生学富五车、却淡泊名利,以藏 书、写诗、读书为乐,以布衣终。与邓原岳、曹学俭、谢肇涮、徐炳等七人结社咏 诗。他热衷于四处访辑书籍,建红雨楼等藏书楼,其藏书思想和藏书实践对当时福 建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著述甚富,“兴公东南一大文人也,其所著作,才一脱 草,横行海内。”【6 】而且徐蚴对人很随和,其好友张绍和寿徐兴公先生六十一序 中说,徐煳“饮人以和,凡问字乞言,履满户外,各得意而去。,【7 】徐煳在乡里也 很有威望,“事无大小,人人愿得其一言为荣。”【8 】可见,徐蚴虽为一介布衣,但是 在当地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徐燥,字惟扬,子瞻公三子,邑庠生。性颖悟,好读书,与友人王永启等聚 业于钓台,交相琢磨,文艺精工;与父永宁公及幔亭兴公二兄齐名当世,皆以为三 【1 】欧阳英修,陈衍纂:闽侯县志,民国十九年( 1 9 3 0 ) 修民国二十二年( 1 9 3 3 ) 刻本,卷七十一第8 b 【2 】( 明) 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第十五见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第1 6 2 4 册第2 1 9 页 3 1 ( 清) 鲁曾煜等纂修,徐景熹序:福州府志,乾隆甲戌修,卷六十第3 3 页上 【4 】闽侯县荆溪镇徐家村徐氏谱志续修委员会编:荆山徐氏族谱,第二册第l l 页上 【5 】参考红雨楼序跋各序跋后面的落款,如“甲辰秋日,读易园主人徐兴公记”等 【6 】( 明) 朱谋书:大词宗徐兴公先生五秩序见徐煳:鳌峰集,1 9 6 2 年据北京图书馆藏本校抄本,第3 页下 1 7 ( 明) 张绍和:寿徐兴公先生六十一序见徐蚴撰:鳌峰集,1 9 6 2 年据北京图书馆藏本校抄本,第8 页上 8 1 ( 明) 南君益:鳌峰集序见徐煳:鳌峰集,1 9 6 2 年据北京图书馆藏本校抄本,第l 页上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苏继作。长兄幔亭极赏其文,为作龙台聚业序。【l 】 徐棉很喜欢读书、藏书,徐氏三兄弟在父亲的熏陶下,也非常喜欢读书,并收 藏图书,徐桶建红雨楼,徐熵建绿玉斋,去世后藏书楼及藏书悉归徐煳,徐煳去世 后藏书归其子徐延寿、孙徐钟震所有。可见徐氏藏书是家族事业,藏书世代相承。 第二节生平 1 生卒 关于徐煳生卒年一直颇有争议,【2 】笔者认为其生于隆庆四年庚午( 1 5 7 0 ) ,卒于 崇祯十五年壬午( 1 6 4 2 ) 。徐蚴在红雨楼文集中云:“先子卒于万历辛卯九月二 十日,享年七十有九,时年煳才二十二。”【3 】说明其出生于隆庆四年庚午( 1 5 7 0 ) 。 其好友朱谋韦于万历己未( 1 6 1 9 ) 孟秋作大词宗徐兴公五秩序,曹学俭于崇祯二 年( 1 6 2 9 ) 孟秋作徐兴公先生六十寿序,而且从徐煳的诗句中也能找到有力的证 据,如戊申元日:“悠悠三十九年”、乙酉元日:“心知四十无闻矣、癸丑元 日:“四十四年如水过1 4 1 等,都说明徐煳是生于隆庆四年庚午。钱谦益列朝诗 集中收录有曹学俭的挽徐兴公,题下注“壬午( 1 6 4 2 ) 冬”,故推测徐煳卒年 当为是年。 2 藏书、著述 明代福建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数以百计的藏书家云集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 为福建文化发展做出贡献。万历崇祯年间,徐蚴的“红雨楼 成为当时藏书家们聚 集、交流藏书经验以及文人学者读书、交流学术、吟诗作赋的重要场所。徐煳从小 就受到父亲的熏陶,喜爱读书。年长后,开始四处访辑书籍,藏书数量有七万卷之 多,1 5 3 并将藏书进行分类,建有红雨楼等藏书楼。从明代文人学者的文集、诗歌中 能找到与徐煳交往的种种事迹,他们互相抄书、赠书、交流藏书经验。徐蚴还为藏 书编制书目,分类方法也多有创新,体现了明代私家书目的特色,对以后书目的编 【l 】闽侯县荆溪镇徐家村徐氏谱志续修委员会编:荆山徐氏族谱,第二册第l l 页下 1 2 荆山徐氏族谱世系考载徐坳生于嘉靖四十二年癸亥( 1 5 6 3 7 七月二十一日辰时,卒于崇祯十二年己卵 ( 1 6 3 9 ) 十月十三日卯时;日本京都学者市原亨占徐煳年谱稿略称徐蚴生于隆庆四年庚午( 1 5 7 0 ) 七月二 e t , 卒于崇祯壬午( 1 6 4 2 ) :黄曾樾教授读尺木堂集一书中称徐煳生于隆庆四年庚午( 1 5 7 0 ) ,卒于弘光元年 乙酉( 1 6 4 5 ) 3 1 ( 明) 徐坳:红雨楼文集,1 9 5 9 年抄本,第一册第6 页上 1 4 1 ( 明) 徐煳:繁峰集。1 9 6 2 年据北京图书馆藏本校抄本,卷十八第l 页上、1 3 页e 、卷十九第l 页上 【5 】王长英明代藏书家、文学家徐坳事略考证中指出:关于徐坳藏书的数量,一说有五万三千余卷,一说有 七万余卷。说五万余卷的有历代藏书家辞典、简明中国古籍辞典、福j 十i 历史人物以及红雨楼序跋、 笔精两书中的前言部分等。说七万余卷的有陈寿祺的左海文集、民国版的福建通忐文苑传、中国 历代藏书家辞典、中国藏书家辞典等书。王长英在该文中进行考证,认为藏书有七万多卷,本文同意其看 法。 第一章徐煳之家世、生平 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不但热衷于藏书,还主张“传布为藏”,将自己的藏书供人 借阅,并将藏书授梓,以求沾溉后人。 徐煳不仅喜欢藏书,还喜欢读书,尝自谓:“人生之乐,莫过于闭户读书”【l 】, 认为书籍可以“寂以当友朋,饥以代肉食。【2 】晚年身居简出,“雠校费丹铅,蠹鱼 伴晨夕。 【3 】徐煳善聚善读,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甚丰。他又精于考证、撰写题跋, 十六岁就为石鼓文墨本写跋,一生作了大量序跋,后被辑录成红雨楼序跋, 具有极高的版本学价值。并且徐蚴对乡邦文献也甚为熟悉,曾受聘参加福建府志、 延平郡志、福州郡志、武夷山志、鼓山志【4 】等地方志的编纂,为研究福 建的经济、文化、历史、地理、人物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在自然科学方面 也颇有造诣,撰写荔枝谱、茗谭、蜂经疏等书,还为闽中海错疏补疏 等,这些著作中记述的有些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为后人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3 作诗、结社 徐煳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诗歌主要收集在鳌峰集中,达二十八卷之多。 ( 道光) 福建通志称其:“诗自乐府歌行及近体,无所不备。初与赵世显、邓原 岳、谢肇涮、王宇、陈荐夫、介夫诸人结社芝山上,继林鸿、高榛十子中,衍郑善 夫、傅汝舟,与曹学俭狎闽中词盟,后进称兴公诗派”。【5 】明史文苑传称: “闽中诗文,自林鸿、高楝后,阅百余年,善夫继之。迨万历中年,曹学俭、徐煳辈 继起,谢肇涮、邓原岳和之,风雅复振焉。 1 6 】可见,福建通志和明史文苑传 都将徐煳和曹学俭置于万历闽中诗坛之首。明代周之夔也曾在弃草集中提到: “生来五岳作精神,文字高悬日月新。同调狎盟推霸主,异时遗老号天民。”【7 】明 代陈衍在大江草堂二集中称:“一代征文献,千秋狎主盟。,【8 】朱谋韦在大词 宗徐兴公先生五秩序中称:“兴公天下之士也,而又当世著作之林也。今兹春秋五 十矣,命舟来游豫章,工词赋者闻其至,罔不惊喜,相与载酒问奇,无日不与兴公 之门。 【9 】可见徐蚴作为诗坛盟主是被当时的文人学者所普遍接受的,在当时诗坛很 【1 1 ( 明) 徐蚴:徐氏笔精,1 9 5 6 年抄本( 此书无页码) 【2 】( 明) 徐蚴:鳌峰集,1 9 6 2 年据北京图书馆藏本校抄本。卷五第1 5 页下 o l ( 明) 徐煳:鳌峰集,1 9 6 2 年据北京图书馆藏奉校抄本,卷五第2 2 页上 4 1 ( 清) 陈寿棋:左海文集,道光五年福州刊本,卷七第5 4 页下 【5 】( 清) 陈寿祺纂:福建通志,清道光九年修十五年续修同治七年正谊书院刊本,卷一百三十二第5 页下 6 1 ( 清) 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卷二百八十六第7 3 5 7 页 7 1 ( 明) 周之夔:弃草集,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 9 9 7 年,卷五第2 5 7 页 s l ( 清) 陈衍:大江草堂二集,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 9 9 6 年,第5 4 页 9 1 ( 明) 朱谋韦:大词宗徐兴公先生五秩序见徐蚴:鳌峰集,1 9 6 2 年据北京图书馆藏本校抄本,第3 页上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影响力。其好友曹学俭在徐煳辞世后痛心地说:“词场领袖失三山,所恨存亡一水 间。【1 】表达出对诗坛这颗璀璨明星的陨落的惋惜之情。徐蚴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得到 很高的评价,而且也受到后世的推崇,如清代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称赞“其 诗典雅清稳,屏去粗浮浅俚之习。 【2 】徐蚴喜欢搜奇访古,与好友游览名山,共同作 诗唱吟,留下了很多咏景的诗歌。除此之外,徐蚴的诗歌很多是与友人的送别诗和 记述福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叙事诗,成为今天研究福建经济、文化和人物的重要 资料。 从徐煳的鳌峰集以及曹学俭的石仓诗稿中可以看出,徐煳参与很多结 社活动。据石仓诗稿卷十二芝社集,万历三十一年( 1 6 0 3 ) ,与曹学俭、郑 思暗、林子真、黄伯宠、王元直、康季鹰、陈惟秦、陈伯孺、高敬和等结“芝社”; 据石仓诗稿卷十三天柱篇,万历三十一年( 1 6 0 3 ) ,与曹学俭、戴利溥、林 茂之、吴非熊、陈元朋、林子真等结“霞中社 ;据鳌峰集卷十七,万历三十六 年( 1 6 0 8 ) ,与谢肇涮在闽中结“红云社 ,又名“窖荔会”,两人各作红云社约: 万历四十三年( 1 6 1 5 ) ,与曹学俭、陈汝翔、王粹夫、张维成、高景倩等结“石仓社”; 据石仓诗稿卷三十二西峰集,崇祯四年( 1 6 3 1 ) ,与曹学俭、倪柯古、林懋 礼、安尽卿、陈叔度、陈泰始、高景倩、郑汝交等结“西峰社”;崇祯五年( 1 6 3 2 ) , 与曹学俭、陈叔度、陈泰始等结“浮山堂社”,曹学俭作浮山堂社集小引;崇祯 六年( 1 6 3 3 ) ,与曹学俭、陈衍结“阆风楼诗社 ;据石仓诗稿卷三十三西峰 六四诗集,崇祯十年( 1 6 3 7 ) ,与曹学俭、王伯山、陈振狂、董崇相、陈惟秦等结 “三山耆社1 9 9 曹学俭作三山耆社社诗敬述。【3 】参加诗社的多为晚明闽派诗人, 他们经常一起切磋诗艺、创作诗歌,为繁荣明末福建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 交游 徐煳是位布衣,一生淡薄名利,交游颇广,与曹学俭、钱谦益、毛晋、谢肇涮、 邓道协、叶向高、翁正春、陈介夫、陈荐夫、周之夔、陈衍等人交往甚多,大部分 是明末著名的文人和藏书家。他们一块儿或游览名山景胜、或切磋诗艺,或互相赠 书、或交流藏书经验,而徐煳是其中的关键人物,通过广泛的交游活动,从而使闽 派的影响不断扩大,对于明末的文化尤其是福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功不可没。除了 【1 】( 明) 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第十四见 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第1 6 2 4 册第1 6 2 页上 1 2 1 ( 清) 朱彝尊著,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 j 版社,2 0 0 6 年,下册第5 9 4 页 1 3 l 参见陈超:曾学俭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 0 0 7 年,第2 2 6 2 3 0 页 第一章徐煳之家世、生平 文人学者外,徐煳还经常和一些僧人如雪关禅师、觉浪禅师、永觉禅师、兴觉禅师 等诗僧一块儿吟诗或参悟禅理,书信频繁,在红雨楼文集中收录有寄雪关禅 师、寄觉浪禅师、与永觉禅师、寄永觉禅师、与兴觉禅师等。 徐蚴还很喜欢游历、搜奇访古,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广东都曾留下他的 足迹,每到一处他都会作诗以记之,其诗集鳌峰集中就有很多有关游历的诗篇。 在游历中还结交了很多朋友,多为当地著名的文人学者或藏书家,他的很多藏书就 是在游历时获得的。除此之外,书肆也是徐煳游历时的必去之地。他在红雨楼书 目叙中云:“壬辰、乙未、辛丑三为吴越之游,庚子又有书林之役,乃撮其要者购 之,因其未备者补之,更有罕睹难得之书,或即类以求,或因人而乞,或有朋旧见 贻,或借故家抄录。【l 】曹学俭在徐兴公先生六十寿序中云其:“足迹遍江南, 交游天下士,访诸故老典籍而讨习之。,【2 】足见,在游历时访辑书籍是徐煳藏书的重 要来源。 显然,徐蚴在父亲和兄长熏陶下,热衷于读书、藏书,并且一生喜欢作诗、结 社、交游等,这些活动不但是与明代文人和藏书家的学术交流活动,而且也是藏书 交流活动。 【l 】( 明) 徐蚴撰,沈文倬校点:红雨楼序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卷一第6 2 页 【2 】( 明) 曹学俭:徐兴公先生六十寿序见徐煳:鳌峰集,1 9 6 2 年据北京图书馆藏奉校抄本,第5 页下 第二章藏 5 之聚散 第二章藏书之聚散 明清之际私人藏书发展较快,主要表现为:一是藏书家数量多、著名藏书家多、 藏书规模大、私人藏书总数大大超过官藏,而且精心校雠的善本书很多出自私人藏 书家;二是藏书家身份除封建士大夫之外,还出现了许多布衣藏书家。在这样的环 境下,福建藏书事业在明代蓬勃发展,据王长英、黄兆郸福建藏书家传略统计, 明代福建藏书家有7 4 位,藏书上万卷的有8 家,是继宋代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期。福 建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刻书业的兴盛促进了福建藏书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对于个体 藏书家来说,尤其是像徐煳这样的布衣藏书家,没有雄厚资金作为后盾,要聚集大 量藏书较之一些士大夫藏书家要困难得多,徐煳聚书十难道出了很多藏书家聚 书的艰辛。即便如此,徐煳仍通过各种途径聚集大量藏书,南君益鳌峰集序云: “所居鳌峰下,客从竹间入,环堵萧然,而牙签四周,恍游群玉。兴公虽祭酒布衣 乎,缥缈之富,卿侯不能敌也。,【l 】谢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