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论文)上海农业总部经济发展研究.pdf_第1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上海农业总部经济发展研究.pdf_第2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上海农业总部经济发展研究.pdf_第3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上海农业总部经济发展研究.pdf_第4页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上海农业总部经济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公共管理专业论文)上海农业总部经济发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上海农业总部经济发展研究 上海农业总部经济发展研究 摘 要 上海农业的发展必须突破传统农业的框架束缚, 逐步实现向农业总部经济转 型,这是由上海农业的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土地资源 稀缺,级差地租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不可能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农业。本文认 为,农业总部经济的提出和实践,为上海农业从传统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变 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上海应根据上海农业自身发展的现状、特点和瓶颈,从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扶持、优化环境、突出重点等几方面入手,研究发展 上海农业总部经济的具体措施,以充分发挥市场、科技、人才、金融、品牌、信 息等多种城市资源的优势,推动上海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 探索上海国际性大都市中农业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从总部经济一般概念和特征出发,从理论上对农 业总部经济的概念作出了界定, 同时对农业总部经济的特征和主要形态进行了分 析,并重点阐述了农业总部经济三种形态,即加工型、市场型和科技型农业总部 经济的性能和组织结构。 第二部分, 运用区位理论和梯度推移理论所揭示的生产力地区布局的客观规 律,论证了上海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分析国际上发达国家 和地区发展农业总部经济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为上海农业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 了有力的佐证。 第三部分,深入研究了上海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运用 swot 分析法论证 了上海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的可行性, 进而论述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对上海农业发展 的战略意义。 第四部分,围绕上海发展农业总部经济所需要突破的瓶颈,从科学规划、优 化环境、政策扶持、创建先行区四个方面,提出了上海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的基本 思路和对策。 科学规划主要是指根据农业总部经济的三个形态和要求合理地在区 域内进行布局;优化环境主要是指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改善市场环境等方面提 2 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政策方面主要是指要在财政金融、土地、税费、品牌、人才 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入驻上海;创建 先行区主要是指建议在农业产业有集聚、有特色的地方成立先行区,优先发展农 业总部经济。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一、目前上海农业总部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萌芽状态,而 且各地区发展也极不平衡,对农业总部经济理论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依据 现有的总部经济的理论研究成果, 首次对农业总部经济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理论概 述,尤其是对农业总部经济范畴进行了界定,对农业总部的三种形态:加工型、 市场型和科技型农业总部经济的性能和组织结构作了系统阐述, 对其发展的理论 依据与客观依据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创新意义。二 是本文首次运用 swot 分析法论证了上海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的可行性,具有一定 的科学依据和新意。 关键词:农业,农业总部经济,瓶颈,措施 关键词:农业,农业总部经济,瓶颈,措施 3 the research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nghai agricultyral headquarters economic abstract shangha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ust break the traditional framework of the agricultural restrictions gradually to the agricultural headquarters economic restructuring; this is the reality of shanghai agricultural conditions decisi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is unreasonable and infeasible in shanghai, as she is a mega city, the scarc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part, and labor cost is relatively high. the paper raised agricultural headquarters economy found a feasible way for shanghai agricultural to change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city agriculture. according to shanghais ow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atus, characteristics and bottlenecks, she shoul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eadquarters of the specific economic policies and measures from scientific planning, rational distribution, policy support,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and focused thing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riety city resource advantage, as market,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finance, branding, and information to change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 and develop agricultural headquarters economic (abbr. as ahe). so the paper has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finding new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agriculture economic.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defined the concept of ahe from general concepts and features and theory. then it analyzed ahes main morphological features. it focused on three kind of morphology of ahe: processing, marketing, technological ahe. the second part, using of locatio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revealed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regional macro-law,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he in shanghai has its rationality and scientific. meanwhile it analyzed the result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reas ahe which provided a strongest evid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agricultural headquarters economic. the third part, deeply studying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he shangha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using of swot method to find out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ahe in shanghai exposite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headquarters economic. fourth, according to the bottleneck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round the shanghai headquarters economic that we should break through raised the basic ideas and measur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headquarters economic from four parts: scientific planning, policy support,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first district. scientific planning means to layout the distribution rationally according 4 to the three kind of morphology.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means to raise constructive comments in enhancing the government efficiency and marketing environment etc. policy support means giving more support in financial, land, tax, brand, bringing in talent etc., bringing and nurturing agricultural leading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 to relocate in shanghai. building first district means to establish first district at some place to develop ahe firstly. this paper has two innovations. one is that shanghai agricultural headquarter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till at an embryonic state and the regions are very uneven. agricultural headquarters economic theory studying is just at the exploratory stag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study results of ahe, the paper first defined the concept of ahe, analyzed ahes three main morphological features: processing, marketing, technological ahe, and expounded its features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wo is that the paper first using of swot method to find out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ahe in shanghai exposite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headquarters economic. it has scientific basis and innovations. keywords: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headquarters economic, bottleneck,measures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建东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建东 指导教师签名:周炼石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7 绪 论 绪 论 中国经济正在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发展,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正在向 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挺进,但是上海农业的发展却受到传统农业框架的严重束 缚,发展缓慢,与中国以及上海经济的突飞猛进极不相称。为了实现上海国际性 大都市发展目标,上海农业发展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即完成传统农业向农业总部 经济的战略性转型。这是本文选题的主要背景和依据。 总部经济的概念首先来自于工业,其明显的做法是将产业过程中科技研发、 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产前、产后的要素相对集中并加强,而将生产加工这一产 业环节向外围延伸。 1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农业发展面临诸多障碍。首先, 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其次,上海级差地租高,劳动力成本高。在上海 发展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初级农产品加工业,需要大量人力、土地资源,不 仅不可能,而且不合理。相反,上海所具有的市场、科技、人才、金融、品牌、 信息等丰厚的城市资源为农业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在上海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以为上海农业造就巨大的 发展空间,充分运用和体现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的城市资源,把上海农业服务全 国这一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2加大引进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力度,形成集聚效应, 辐射内地,带动全国;可以充分利用上海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加大农业研发功能 建设,为农业总部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可以充分发挥上海建设国 际大都市所形成的科技、市场、品牌、金融、信息、物流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外 省市企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因此,上海农业总部经济的建 设,不仅符合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而且有助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国际大都市 目标的实现,尤其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 价值。 对农业总部经济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来自于都市农业的理论, 该理论认 为:都市农业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 的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在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内形成 1 赵弘. 总部经济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32. 2 王振. 发展上海“总部型农业”研究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 143. 8 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城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农业生产和运行体系。 1都 市农业集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于一体,承载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是 市场化、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产业化和人文化的新型农业,是现代化农业 在大城市的表现形式。都市农业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 和现化工程技术为主导,是技术高度密集型的产业; (2)是面向全球经济的技农 工贸一体化经营的企业生产模式; (3)是正在扩展中的多元化的和综合性的新型 产业; (4)已由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发展成为以物质产品生产为基础,快速向农产 品加工、制药、生物化工、环保、观光休闲等领域拓展,传统的一、二、三产界 限已趋向模糊; (5)是一种开源节资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从都市农业的概 念和特点可以看出,都市农业不仅是生产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还要进行 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开发。而农业总部经济的提出和实践,正是对都市农业经 济功能的落实和推进,是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就上 海而言,是把农业真正作为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现代产业,利用上海国际大都市 的优势,发展“总部型农业” ,把农业发展的空间延伸到全国以及国际市场,并 把上海服务全国真正落到实处。 2 目前国内外对总部经济的研究方兴未艾, 但专门对农业总部经济这一专题的 研究较少。 据了解, 在上海农业发展战略的总体研究中, 开始涉及农业总部经济, 但是仅限于上海市政府农业发展战略高层决策机构的研究思考中, 尚未形成相对 全面、具体、深入的研究报告。但是国内外关于农业总部经济相关理论的研究, 尤其是区域经济理论和都市农业理论的研究, 为研究农业总部经济提供了重要发 展思路和理论依据。 总之,农业总部经济成为国际大都市发展中现代农业的主要经济形式,不仅 为国际的经验所证实,而且必将成为中国国际大都市发展农业的必然趋势。 上 海市“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提出,上海要“用工业化手段、商业化理念加快 农业现代化建设” , 3从本质上说农业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运 用,与这一发展规划的精神是相一致的。 1 文化、王爱玲、陈俊红. 聚焦都市农业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2. 2 袁以星. 上海“三农”决策咨询研究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 146. 3 资料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上海市“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 2006. 15. 9 第一章 农业总部经济概述 第一章 农业总部经济概述 总部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学概念,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是城市经济 发展的重大突破和战略转移。总部经济作为整个经济体的决策和控制中心,它既 给所在地区带来资本、技术、产品和服务,又带来经营的理念、管理方式、企业 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积极带动。1正是这种显著的经济效应,总部经济近几年得 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并已引起了许多政府部门和经济学家的关注。本章内容在 初步描述总部经济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提出 农业总部经济的概念、特征和形态。 第一节 农业总部经济的界定 一、总部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最早提出类似于总部经济的定义,是 1995 年在蔡来兴主编的上海:创建 新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一书中。该书首先给出这样一个定义: “迈向 21 世纪的 上海将成为一大批全国大公司、 大企业集团总部及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的汇 集地,并通过这些企业建立指挥决策系统,发挥投资决策和产业配置、生产组织 功能。 ”目前总部经济的定义主要有三类:结构说、决策说、功能说。2但笔者认 为,结构说比较容易理解,对总部经济的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广泛的为相 关学者和政府部门所接受, 张鹏所说的结构说是指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 究中心赵弘研究员所提出的总部经济概念。 赵弘 2004 年在论北京发展总部经济一文中提出: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 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通过极化 效应和扩散效应,企业总部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 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 3作者在 该文中还做了进一步解释: “总部集中的区域一般具有区位优势,能够吸引更多 的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向该区域流动,在价值链分工中占据高端地 1 高洪深、肖琼. 总部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分析m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166. 2 张鹏. 总部经济时代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5. 25. 3 赵弘. 总部经济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5. 10 位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不但能够补偿其较高的费用成本,而且能够提升本区域 的产业水平,扩大本地区的经济总量,提高区域竞争能力。 ”总部经济具有如下 特征: 1、知识性 企业总部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 研发、 营销、 资本运作、 战略管理等,属于高度密集的知识性劳动,体现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2、集约性 企业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布局产业空间结构, 最大限度取得中心城市服务业 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最大限度利用了生产基地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 素优势,形成产业配套,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 3、层次性 总部经济模式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其产业、功能、规模都各不相同,具 有全球总部、地区总部、国内总部以及行政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多种层 次,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合理分 工与合作。 4、延展性 总部经济形成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经济链条, 不但能够实现二产向 三产的延展,而且能够实现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 5、辐射性和共赢性 在总部经济这种模式下, 可以通过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信 息、技术、人才等区域资源向欠发达的区域辐射,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 动能力。同时,总部经济模式改变了区域之间对同一产业在企业、项目上“非此 即彼”的简单争夺, 实现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之间通过功能链不同区段的再分工 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企业按照总部经济的模式进行空间布局,把总部布局在发达的中心城市,而 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欠发达地区, 由此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中心城市 的战略资源和欠发达地区的常规资源, 实现两个不同区域优势资源在同一个企业 的集中配置,不但能够使企业资源配置综合成本降低,而且使得总部所在的中心 城市密集的人才、信息、技术资源得到最充分的效能释放,同时使得加工基地所 在的欠发达地区密集的制造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总部经济是一种能 11 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都得到增进的 经济形态。 1 二、农业总部经济的界定 二、农业总部经济的界定 农业总部经济属于总部经济的范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在一、二、三 产业中的比重呈现出逐步下降趋势。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作为一种弱质产 业,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被边缘化。因此在研究和推动总部经济的时候, 其在农业产业中的运用也很容易被忽视。但事实上农业这种季节性、时效性很强 的弱质产业更需要总部经济这种模式来优化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市场、科技、 信息等各种要素的组合,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的 发展。 根据赵弘研究员关于总部经济概念和特征的描述, 农业总部经济就是指国内 外农业企业或与农业产业相关企业的总部在某一区域的相对集聚以及所产生的 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与其他总部经济一样,农业总部经济在某区域的形成也需 要该区域具有特有的农业资源优势,如生产资料、市场、科技、信息等与农业产 业密切相关的资源, 这些资源的特异性和不可流动性为农业总部的集聚提供了可 能。 通过对农业总部经济的定义可以看出, 农业总部经济不仅具有总部经济五个 特征,即知识性、延展性、集约性、层次性、辐射性和共赢性以外,而且应具备 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要有一定的聚集度,即区域内须有一定数量的农业企业总部。任何一种 经济形态都是由具有相同特质的社会经济活动单位组成, 如果区域内总部聚集的 数量不够多,总部经济就还只处于萌芽阶段,不会产生一种地域经济现象,也不 会产生与总部经济相联系的外部规模经济; 二是农业企业单体要有一定的规模。总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规模的组 织,甚至几个人的组织,都是其自身意义上的总部。因此,农业总部经济所聚集 的企业应当有一定的标准, 应当是在该区域、 该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农业龙头企业; 三是要与所在地有一定的关联度。 农业总部经济所聚集的农业龙头企业应当 与所在区域的各个行业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使农业龙头企业生 产要素组织成本降低,效益增加; 1 赵弘. 总部经济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105. 12 四是总部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范围内,一方面, 所能吸引到的具有总部性质的企业或组织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具备各种条件、 能够满足总部性质的企业或组织共同要求的城市比较少。 三、农业总部经济与都市农业 三、农业总部经济与都市农业 由于农业总部经济往往处于具有区位优势的大都市, 因此人们很容易把农业 总部经济与都市农业混淆。为了准确界定农业总部经济,需要把都市农业和农业 总部经济作一比较和鉴别。 1、都市农业的定义和功能 目前,国内学者对都市农业的定义取得了较一致的共识,即现代化都市型农 业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进一步融 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在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紧密 依托并服务于城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农业生产和运行体系。 1 现代都市型农业集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于一体,承载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 信息技术,是市场化、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产业化和人文化的新型农业, 是现代化农业在大城市的表现形式。 “都市农业”的功能包括以下方面: 生产功能: 现阶段生产功能仍是基本功能。 可为都市居民提供充分的名特优、 鲜活嫩的农副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物质消费需求,同时保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 较高的稳定的收入。 生态功能:是农业在都市地区不断被强化的重要的功能。调节环境、平衡生 态是都市型农业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创建一批生态园林区、休 闲农区、绿色屏障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满足都市人们价值观念更新、讲求生活 质量、注重环境意识和回归自然的需求。 旅游休闲功能:通过开发农业旅游产业,为都市居民和国内外游客提供清洁 优美的休闲、采摘、游览场所,提高人们休闲生活的质量;展示浓郁的农拓业文 化,提高休闲生活的意境和档次,提高农业效益。 出口创汇功能:建设特色农业,或利用外资、外技和产业化经营,建立出口 创汇型农业企业,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型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开拓国外市场, 1 文化、王爱玲、陈俊红. 聚焦都市农业m .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36. 13 增加外汇收入,改善投资环境。 教育功能:在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乐园中,让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接触农 业和农业科技,体验农业生产和农业文化。条件具备的可办成“农业科普教育示 范基地”,寓教于生产。 辐射示范功能:大都市具有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等显著优势,现代化都市型 农业凭借大都市的经济实力,凭借科技、资金、人才等优势,在农业设备装备、 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开发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等方面,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为推动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经验,起到辐射与示 范作用。 2、农业总部经济与都市农业的共性 从都市农业的特点来看,我们可以找到与农业总部经济的共同之处: 第一、都市型农业的范围应包括整个城市区域及远近郊区,是完整的都市概 念,而非局部;有城市与农村或城区与郊区之分,没有地域之分。这与农业总部 经济中加工型和科技型农业总部经济形态既要有位于城市区域的总部集聚, 又适 当需要位于远近郊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要求是相通的; 第二、都市农业不仅仅关注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也注重农产品的流通和 消费以及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 这与农业总部经济对市场、 科技、 人才、 金融、 品牌、信息等整个城市资源的利用,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 第三、农业总部经济与都市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要求一样,表现为高度的集约 化,追求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3、农业总部经济与都市农业的区别 但是,农业总部经济与都市农业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从上述对都市 农业的功能和特征的分析可见,二者特征显示出明显的区别。 第一、功能不同。都市型农业不仅是生产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还要 进行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开发,包括休闲旅游、科普教育、 平衡生态环境、出口创汇等多种功能。而农业总部经济主要是实现和推进农业的 经济功能,并不涵盖生态以及社会功能的开发; 第二、服务对象不同。都市型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布局和结构 安排,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等,必须以城市的需求为出发点并为此服务。这种 14 由城市需求决定农业生产与发展的特点, 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多样性的需求与依 赖,以及都市农业对城市的依赖,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 一体化关系。 而农业总部经济的辐射性,决定了它的服务对象是其他区域的加工链基地。 在农业总部经济这种模式下, 通过农业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农 业信息、技术、人才等区域资源向欠发达的区域辐射,增强中心城市农业对周边 地区的带动能力。 第三、产业发展趋势不同。都市农业虽然具有科技、资金、人才等优势,在 农业设备装备、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开发等方面,具有现代化先进水平,但始终保 持农业第一产业的性质;而农业总部经济的发展会促进农业产业向二、三产业延 伸,向农业加工工业延伸,向农业服务业延伸,并最终表现为一、二、三产业的 界限日趋模糊。 第二节 第二节 农业总部经济的形态 农业总部经济的形态 目前国内外对农业总部经济的研究还很少, 笔者根据农业总部经济的一些概 念和特点,结合现在上海所出现的各类农业总部企业集聚的状况和类型,尝试性 地对农业总部经济的形态作一描述。 一、加工型农业总部经济 一、加工型农业总部经济 加工型农业总部经济主要是指以市场为导向, 收集和采购外围区域所生产的 农产品原料或初级产品, 集中某一区域进行加工并实现销售的农业龙头企业或经 济组织集聚的农业总部经济。 (如图 1-1 所示)这类农业龙头企业或经济组织往 往具有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加工型农业总部经济看似接近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际上有本质区别。加 工型农业总部经济要求摆脱传统农业思维方式的束缚,以工业化思维办农业,大 力推进农业产业工业化,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市场加 工企业基地(农户) ”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加工型农业总部经济发展方式。 一些农业加工企业成为龙头,从多方面带动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1)促使初 级农产品转化增值; (2)协调产销脱节的矛盾,发挥连接优势产品生产基地和国 15 内外市场的纽带作用; (3)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就业空间; (4)加快了新 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率; (5)促进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发 展; (6)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一头连着生产基地 的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这类加工型农业总部经济 企业一般具有如下特色: (1)加工企业凭借自身实力、 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成 为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带动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2)纵向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与 产业链各环节横向统分有序的经营相结合,使龙型经济既拥有规模优势,又具有 竞争活力; (3)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联结既需要有共同的经济利益为纽带, 又需要政策法规作保障,才能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图 1-1 加工型农业总部经济图示 二、市场型农业总部经济 二、市场型农业总部经济 市场型农业总部经济是指基本不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而是着眼于收集、 整合、利用各类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专业从事农产品储存、运输、销售等流通 业务的农业龙头企业或经济组织集聚的农业总部经济。 (如图 1-2 所示)这类农 业龙头企业或经济组织往往具有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和丰富信息资源。 农业生产过程是一个相互关联产业链,市场销售处于这一产业链的终端,既 是对整个生产环节各要素集中检验,也是农业生产最终目的。农产品专业市场、 中介组织、营销户和涉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在发展规模、经营水平、带动能力等 内在因素决定着农产品市场化程度高低外,农产品品种选择、农业生产技术、地 域产品对外影响度和品牌战略等诸多产前、 产中因素同样与产品销售间存在着紧 密联系。这就要求农业总部经济不能简单地从产后环节分析、研究农产品的销售 问题,必须始终将效益农业的推广发展与产品走向市场同步考虑,树立效益农业 就是市场型农业总部经济的观念。 从传统的技术指导型农业管理为主向以市场指导型农业管理转变, 农业管理 基地 企 业 总 部 市场 下订单,发指令 供应初级产品 反馈信息 拓展市场 16 队伍中应有更多新型农业经济师、市场信息调研员参与农业生产全过程。这就对 农业经济领域内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 1-2 市场型农业总部经济图示 三、科技型农业总部经济 三、科技型农业总部经济 科技型农业总部经济是指在农产品或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 加工和农业信息 服务领域,具有较高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以盈利为目的农业龙头企业或经济组织 集聚的农业总部经济。 (如图 1-3 所示)这类农业龙头企业或经济组织往往具有 雄厚的科研力量,掌握大量的核心技术和专利。 作为一个传统产业,以农产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农业企业规模较小,科 技水平相对较低,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与此有所不同的是,以农业生产资料为 对象的企业,如化肥、农药、农机、农膜等产品生产者,由于其产品的商品性质 较浓,使其较早地被赋予了企业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其技术的物化程度相对 较高,在农业中的应用所产生的科技效果较为明显。在新的形势下,具有较高科 技含量和研发能力的,为农业提供产前的生产资料与信息供给、产后的农产品加 工与运销,以及直接利用科技优势来参与农业生产中间环节的企业,均属于农业 科技型企业。 通常情况下,科技型农业总部经济集聚的企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 一,农业科技型企业具有企业的属性。即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资金、人员、固 总部数据 信息中心 结算中心 区域 加工中 心 市 场 或 销 售 者 市场调研 和开拓 结算 根据供货信息实行最短 距离、 最低成本生产配送 发出生产信息 和供货信息 反馈生产量和 库存量 17 定资产等) ,以盈利为目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二,农业科技型企业具有 引导农业发展方向的能力。农业是一个产业,参与这一产业发展的所有主体对壮 大这一产业的实力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独立的经营主 体身份参与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对农业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 用;其三,农业科技型企业是一个以物化技术产品生产为主的企业;其四,农业 科技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对外贸易中往往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农业科技型企业定位于依靠科技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进而推动农业的发展领域, 其较高的科技投入和良好的科技后盾使其往往具有相当程度的市场拓展能力; 其 五,农业科技型企业具有相对较强的市场整合力,在国外市场的拓展上,具有较 高的积极性;其六,农业科技型企业易于快速完成市场的放大和对市场的占领过 程。 图 1-3 科技型农业总部经济图示 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三种形态的农业总部经济几乎不可能孤立存在,通常是 相互交错、融合。许多农业龙头企业为追求其自身的发展,往往从一种形态拓展 到另外一种形态,以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如位于上海奉贤的上海汉德食品有限公 司,这是一家专业生产、加工水产品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其原材料采购的区域 按不同季节辐射整个东南亚,产品销往欧、美、日等世界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出口额近亿美元。2005 年开始,该企业与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研究开发水产品加工技术、 冷冻储藏技术和数据信息 处理技术,并不断运用于加工和流通领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过几年的 发展,该企业已经从单纯的加工型企业逐步向加工型、市场型和科技型三种形态 相融合的农业龙头企业转型。 科技型农业企业或 研究中心(掌握大 量核心技术、 专利) 企 业 欠发达 地区 成果转化 出售专利、技术 18 第二章 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发展农业总部经济不仅符合区位理论以及梯度推移理论等区域经济理论所 揭示的生产力地区分布的客观规律, 而且其客观有效性也被国际的成功经验所证 实。本章将重点研究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的理论依据与客观依据。 第一节 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的理论研究 一、区位理论 1、约翰杜能(johann thnen)的农业区位论 约翰杜能是 19 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开创了农业区位理论研究的先河, 被誉为经济空间模式的创始人。杜能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 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经 济状况,其中特别取决于它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杜能理论包括 5 个基本假定:在一个大平原中央有一个城市,它与周围农业 地带组成一个孤立地区。该城市位于中纬,有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宜于作 物生长。在这块平原之外,没有适合耕种的土地,只有荒原,使这块地区与外部 世界隔绝,这就是杜氏孤立国形成的起码条件。孤立国既无河流,也无运河,马 车是产品唯一的运输手段。农村除中心城市外,与其他任何市场无联系。中心城 市既是唯一的农产品贩卖中心,也是工矿品唯一的供应者。农作物的经营以牟取 最大利润为目的,故农民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调整自己的产品类型,运输费用 同运输的重量和距离成正比,运费由农业产生者负担。杜能从这个假设的孤立国 出发,分析了在孤立国内,如何布局农业才能从每一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润 的问题。他认为,利润(p)是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市场价格(v)和把农产 品从产地运到市场的运费(t) 3 个因素来决定的。 用公式表示为:p=v- (e+t),也即:p+t=v-e。杜能假设全国只有一个农产 品市场(中心城市),因此在特定时期内,孤立国各种农产品市场价格是固定的, v 是一个常数。杜能假定,各地发展农业的条件完全一致,因此各地同一种农产 品的生产成本也是固定的,e 也是个常数。这样 v-e 是常数,即利润加运费是常 19 数。可见,运费越大,利润越小,反之则越大。所以,农业区位论的主要问题, 便是如何通过农业合理布局来达到节约运费,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 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韦伯(alfreaweber)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是工业区位论的 奠基者。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约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计 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地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韦伯理论的基 本假定为: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 济因素,而假定该国家或地区的气候、地质、地形、政策、民族、工人技艺都是 相同的,工业原料、燃料产地为己知点,生产条件和埋藏状况不变;消费地为已 知点,需求量不变;劳动供给地为己知点,供给情况不变,工资固定,生产和交 易均就同一品种进行讨论, 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即运费同里程及载运吨 位成正比,运输方式为火车。 韦伯认为,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类因素,主要是来自经济上的。他把这些因素 称为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按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通过对各种区位因子进行 详细分析,韦伯认为,决定工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运输成本、劳动力成 本和集聚。据此,韦伯将确定合理工业区位和工作程序,分作 3 个步骤:根据运 输指向来确定工厂的运费最小点,根据劳动指向,修改上述结果,造成工业区位 的第一次形变。根据集聚指向,进一步修改上述结果,造成工业区位的第二次形 变,得了合理的区位。 二、梯度推移区域经济理论 二、梯度推移区域经济理论 1、梯度推移理论的基本思想 梯度推移理论是一种区域经济理论,指无论在世界或一国范围内,地区之间 客观上存在着经济技术梯度。随着经济发展,生产力从高梯度发达地区向低梯度 落后地区转移,从而逐步缩小地区间差距,实现一国的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梯 度推移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以工业生命循环论为基础,揭示了生产力在地区间 转移的动态过程。 1 梯度推移理论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侬等人首创的 “工业生产生命周期 阶段论” ,认为任何一个工业部门甚至于各种工业产品,都经历了创新、发展、 成熟、衰退四个阶段。纺织、钢铁、造船等行业都曾经是生机勃勃的部门,但现 1 周炼石. 宏观经济政策论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1998. 249. 20 已逐步进入成熟衰退阶段。 以后区域经济学家进一步把工业生命循环论运用于区 域经济,发现随着工业生命周期的循环,生产力在地区之间由高到低逐步转移的 规律,于是创立了梯度推移论。1 (1)创新时期的新产品、新兴工业部门往往集中于经济发达的高梯度地区。 原因是高梯度地区是具有信息、人才与科研机构、交通与协作、销售市场、地理 位置等综合优势的大城市群,是新产品、新兴部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有利地带。 大城市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各种信息汇集和传播的中心,各种最新科研 成果、新产品的需求往往给创立者输入新思想,成为创新的源泉;大城市中又聚 集了各种人才和条件优越的科研机构,不断推出新发明新技术;大城市拥有较强 的协作力量,大批专业不同的协作单位配套快,容易推出新产品;创新产品成本 价格昂贵,而大城市拥有消费水平较高的销售市场;最后大城市、高梯度地区又 往往处在优越的地理位置,如沿海、港口、交通要道,便于与外界的经济交往。 因此高梯度地区往往是高技术高科技新兴产业和新产品的集中地带, 是创新 阶段的工业部门的集中地区。 (2)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