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诗词三首,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后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_。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是对南唐后主李煜的真实评价。虞美人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李后主,陆游(11251210),字_,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嫉妒,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晚年闲居故里。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务观,姜夔(ku)(11551209),南宋文学家,精通音乐。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因屡试不第,一生未仕,乃往来鄂、赣、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文人骚客交游。死于杭州。诗初学黄庭坚,后改学晚唐,诗旨清新,饶有韵味,追求高雅,有白石道人歌曲。,2资料链接花间词派: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共10卷),这些词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整体预知,虞美人,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个国君,习称李后主,在位十五年。公元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首都金陵(今南京),他被俘北上,囚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三年,后被宋太宗毒死。,作者,作者,李煜工书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是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他的词大多表现伤今怀旧之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抒情率真自然,语言明净优美,凄婉动人,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写作背景,虞美人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是他的代表作。由君主沦落为阶下囚,个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也荡然无存,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在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来。,“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太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知”是什么意思?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知”什么?,“知”是知道、明白之意,含有反省的味道。李煜在位时,日日纵情声色,欢歌宴舞,不理朝政,大臣潘佑、李平曾直言进谏,竟被杀害。因朝政荒废,国势日衰,以至国破家亡,身陷囹圄。回过头来看这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历程,虽有自悔之意,但已经回天乏力,只能徒添悲愁。,“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表明多次,“东风”是指春风,春风又吹,一是说又一个春天到来,时光在不断流逝,囚徒的生活已经多年;二是说在这小楼上,他常常在春风的吹拂中彻夜难寝,思念故国。故国在明月之下,恐怕已经残破得不堪回首,怎不教人悲愁万分呢!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物特殊涵义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诗中的“月”可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形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吧?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和情感?,抒写一个亡国之君的无限愁怨,故国的思恋,现实的思考,今昔对比,小结:,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书愤,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是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屡遭当权的议和派打击和排斥,虽然历任多种官职,但始终无法实现他恢复中原的宏图壮志。晚年在山阴闲居,直至终老,都不忘复国大业。,陆游诗歌特点,陆游诗现存有诗歌9300多首,内容覆盖了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陆游诗特征之一,是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这在他一生的诗作中都有充分的反映,直到82岁,他还高唱“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的诗句。陆诗第二个特征是,对投降派尖锐的讽刺和坚决的斗争。另外,他也有壮志未酬的感叹和对理想境界的寄托,如书愤、秋思、枕上偶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此外,他还有不少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等歌唱美好生活的诗句。,陆诗的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他一般不直接对客观事物做具体刻画,而是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他的诗概括性、抒情性强。陆诗在现实主义基础上,还极富浪漫主义情调。这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复国理想追求时的瑰丽想象上。他的想象主要是对抗金战争的想象,包括战斗的阵势、敌军的溃败及朝廷的中兴。夸张也是构成陆诗浪漫主义特征的一个因素。如“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弋阳道中遇大雪)等诗句,与表现陆诗悲壮、奔放的风格特征极有关联。陆诗语言不尚粉饰、奇险,追求明白如话,自然而精炼。,书愤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天,作者闲居山阴故乡期间。其时陆游从江西抚州被罢官归家,已经五年,是一个六十二岁的老人了,但他积愤难平,爱国之心不减,他追怀壮年意气,痛惜壮志不酬,愤而作诗,表达了老而弥坚,立誓报国的壮烈情怀。,写作背景,这首陆游的晚年之作,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激昂中透着悲怆。诗文大意是:年轻时不知道世事艰难,满怀兵定中原之干云豪气。雪夜驾战船巡视瓜州渡,秋风驭铁马勒缰大散关。胸中自有万里长城,自认可以保疆卫国,恨不能仿效诸葛卧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白发照镜,国未复、民流离,壮志难酬!,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这两句既含有自己不谙世事,爱国之志被亵渎的辛酸不平,也隐讽妥协投降的宋王朝。,这两句通过追述早年抗金杀敌的英雄事迹,烘托出作者“气如山”的气魄,同时也是对自己年迈之际杀敌报国情怀的一种激励,表现了一种高昂的战斗情绪。,前两联叙事,追忆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举,刻画了一个横刀跃马,浩气如山的奇男子形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年轻时以“塞上长城”自许的豪气,和现今虽然年老而壮志犹存的爱国情怀,都归结为一个“空”字,即一切成空,是多么令人无奈和悲痛!,作者借用历史典故,暗讽宋统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没有诸葛亮。如此,北伐复国自然是一句空话。诗句含蓄、委婉而又见悲愤和不满。,后四句感慨当前的处境和时局,昂扬的情调转入深沉的忧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曾经历的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之愿。,早年抱负壮志未酬,愤,深入探究,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亮?,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问题: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解释此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书愤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是贯穿全诗的意脉。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推向高潮。,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功绩方面:杜甫:“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陆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个人情感:杜甫: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表现手法: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课堂探究晚年的诗人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满腔激愤的爱国诗人。所愤之一乃“世事艰”。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所愤之三乃“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壮志难伸。所愤之四乃“千载谁堪伯仲间”。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拿剑,拿剑,痛击狂胡三百万。”回望中原,你看见萧萧边关,你听见刁斗笳鼓,猛然呐喊。激愤万千,气势如山,比五千仞摩天之岳还高,比三万里入海之河还长远。,少年时的梦想,壮年时的期盼,都是想恢复中原,恢复那几万里河山。而梦想是你的,期盼是你的,所有的正义和悲愤都是你的,江山却是那个姓赵的,他只想求得半壁江山的苟安。于是,你的手,你可以草就军书和锦绣文章的手,你可以抽倚天之剑的手,你充满正气和愿望的手,此时,攥紧的是一把喷血的激愤和疼痛。,狂胡不是你的对手。你在茫茫夜雪里的楼船猛然一动,就啸气成剑,就剑影刀光,就杀声震天,就让狂胡伏尸百万,那河山就阳光遍布,那遗民就笑语纷然。秋风里,你铁血强劲的狂飙,就激起万里滚滚烟尘,胡马望尘而逃。,你的对手在大宋的朝廷里,他们躲在阳光射不去的最潮湿的角落,他们附着那个姓赵的家伙,一遍又一遍地算计你,让你满手的力量无法释放,让你的剑抽不出来。无路请缨,空怀长风;欲死报国,不见战场。你只能在那个名叫大宋而其实很软很弱的国度里,把那段长城在内心里修筑,巍巍浩荡,坚不可摧。但岁月的侵蚀终是抵挡不了,时光使你的貂裘暗淡了光色,使镜中如霜的鬓发更接近秋天。,于是,在你61岁的时候,在你的书房,在你的窗前,在你纵横万卷诗书之时,你想念三国的诸葛孔明,你想他当年怎样力主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想念出师一表中的恳切浩荡之气。你想,在千年的过往英雄之中,试问有几人可与诸葛伯仲之间,那帮主和派嗷嗷不已的群凶自不必说了,而你胸中的百万雄兵,你那词句铿锵的出师表,又是怎样的被遗落?而今又在何方?,放翁,无可奈何的你,心事浩淼的你,就归老林泉,而你的这一声长叹,却在历史的长空里,回荡千年。,精华鉴赏,这首诗从立志报国的早岁写到衰鬓先斑的暮年,抒发了当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感慨,前四句慷慨奋发,后四句幽愤哀伤,情绪有起有伏,充满苍凉沉郁的情调,很有感人的力量。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很突出,昔日的浩气壮举与今日的年迈衰颓对比,感慨岁月无情,壮志难酬;诸葛亮的积极进取与当今权臣的苟且误国对比,表现作者怀古伤今的悲愤和无奈。这也使诗人的情感起伏跌宕,形成波澜,冲击读者的心田,很容易引起共鸣。,扬州慢,姜夔,作者简介,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周鄱阳人。曾试进士,不第;一生未入仕途,死于杭州。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而意境则浅。故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作品有白石道人歌曲。,题解,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这首词写的是扬州战后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词以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都比较长。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但在南宋初期两次遭到金兵的洗劫,变成一座空城。,整体把握,上阕写词人路经扬州时的所见所闻。下阕写词人在扬州的心情和感慨。,佳句赏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呢?,“自胡马窥江去后”,“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是绍兴四十一年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上:“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华封。援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他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应牛僧孺之召,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专练:书面表达-(含答案)
- 农业大数据时代2025年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报告
- 两江投资面试题库及答案
- 理财会计面试题及答案
- 兰州护士面试题目及答案
-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资金申请项目产业链优化与整合报告
- 库房会计面试题目及答案
- 康宁会计面试题目及答案
- 电子合同签署流程
- 美术馆展览策划活动规划策略总结计划制定
- 学生饮用奶采购服务投标方案
- 《收购兼并和企业重组》
- 醋酯纤维及其面料的知识
-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课件
- 《大学美育》第1章
- 城里来了大恐龙
- 门诊发药交待注意事项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
- GA/T 115-2020道路交通拥堵度评价方法
-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 公安民警心理压力应对Baidu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