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經濟地理學EconomicGeography,第二章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本章教学要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全课程的核心内容,明确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两大重要内容产业布局(地域结构)研究和产业结构(部门结构)研究,理解并掌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本章教学要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产业结构的概念,理解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理解和掌握产业布局主要模式(结点、轴线、网络),掌握产业布局演变及其运行机制理解区域开发概念,理解并掌握区域开发主要内容理解新兴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概念,掌握主导产业基本特性及选择主导产业方法,本章教学要点,重点与难点,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区域经济开发中公平与效益的关系主导产业涵义与特性,第一章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演变规律,导言第一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第二节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第三节区域开发作业题,一、复习: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四种提法:,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是本学科基础与核心,贯穿全学科主线,二、产业相关概念,举例现实经济生活中,有哪些产业?,产业与企业、国民经济有什么关系?,产业、部门与行业可以通用吗?其本质属性是什么?,农业已经是国民经济基础部门,为何现在要提农业产业化?农业可以产业化,教育呢?,也许听过三次产业,你听过第四次产业和七次产业吗?,产业是如何产生的?,赌博是不是产业?贩卖毒品呢?,(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社会分工现象,随着分工而产生,分工发展而发展,新石器,采和猎活动原始农业,分工与产业雏形,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群居,共同劳动,采集狩猎,无分工,无产业,趋势:分工越深入,产业部门越多越复杂。内涵也愈丰,恩格斯社会分工观点,(二)产业及其属性,产业是居于微观经济细胞(企业)和宏观经济整体(国民经济)之间一个“集合概念”既是同类属性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又是按某一标准对国民经济进行划分一部分,【注意】这里“同类属性”理解:,产业与企业、国民经济关系:中观经济,需求角度(产品竞争性和替代性)供给角度(类似生产技术、流程和工艺),(二)产业及其属性,一般情况下,产业、部门与行业通用,如纺织部门、纺织行业和纺织产业,“谋利”是其本质属性,【注意】农业产业化和教育产业化的提法:,但产业是一个纯经济概念,行业与部门不一定,【注意】农业产业化和教育产业化的提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教育呢?,现在提农业产业化,将农业与市场经济结合成为一个谋利性的产业部门,【讨论】教育是否可以产业化?,A.教育应该产业化B.教育不应产业化,一般不以赢利为目标,因此,国家不宜提教育产业或产业化政策,但对于私人教育机构,如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可具企业化性质,我们所谈教育是公共教育,属于国家公共部门或者公益性行业,传统称教育部门,教育事业,(三)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1.产业结构,国民经济看作一系统,产业即构成要素,产业部门之间比例关系及相互作用方式即结构性产业结构定义,产业部门之间比例关系及相互作用是通过资源配置或者投入要素的配置状况实现的。因此,产业结构指,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联系,指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L,K,N),劳动(L)自然资源(土地)(N)资本(人类创造用于生产中所有物品)(K),传统要素,新要素,技术知识信息,(三)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2.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是同一事物两不能截然分开的侧面,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地域结构),第一章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演变规律,导言第一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第二节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第三节区域开发作业题,三次产业的生产活动性质与产品特征,5我国三次产业分类,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国情中国三次产业分类,(1)时间:85年。适应GDP统计需要,国家统计局提出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2)时间:02年,适应产业变化,便于国际比较,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制定新三次产业划分规定,5我国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流通部门服务部门,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部门,5我国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5我国三次产业分类,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十五门类FT48大类)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F类51-5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G类60-62)批发和零售业(H类63-65)住宿和餐饮业(I类66-67)金融业(J类68-71)房地产业(K类7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L类73-7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M类75-7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N类79-8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O类82-83)教育(P类8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Q类85-8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R类88-9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S类93-97)国际组织(T类98),6三次产业分类法最新发展,(1)第四次产业,说法一:对传统产业三次产业外产生的某些新兴产业概括称谓,主要包括:设计和生产电子、计算机软件的部门,应用微电脑、光导纤维、激光、遗传工程等新技术部门,及高度电子化和自动化产业部门等,说法二:信息产业,把信息产业突出出来,反映今天信息时代状况,但完全从三产分离出来很困难,6三次产业分类法最新发展,(2)七次产业,第三产业内容相当复杂,可细分为五次产业。,体力服务:包括鞋匠、搬运工、裁缝、洗染业、上门送货、各种维修等,智力加体力:包括电气通讯、私营铁路、住宅租赁、不动产经营、金融机构、旅馆、百货商店、饮食店等,智慧服务:包括:作家、设计师、工程师、教师、广播新闻、医生、护士、顾问、智囊团、计算机软件、出版等,情绪服务:包括生命保险、娱乐、文化、体育、戏剧艺术等,宗教业,我国标准产业分类,A农业(5大类)B采掘业(7)C制造业(30)D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E建筑业(3)F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2)G交通、仓储及邮电通讯业(9)H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6)I金融、保险业(2)J房地产业(3)K社会服务业(9)L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3)M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业(3)N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2)O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4)P其他行业(1),K8223,K门类社会服务业,82大类信息咨询服务业,822中类咨询服务业,8223小类会计、审计、统计咨询业,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变趋势(1978-2005),坏了,要布置作业啦,以时间序列(不同时间段同一地区产业结构)和空间序列(同一时间点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实证产业结构演变规律。1.收集我国在1980年、1992年、2004年三个不同年份统计资料(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与劳动力相对比重),验证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规律2.收集19902005年15年来某一年份三个不同地区(黄河流域山东省、陕西省、甘肃省)或(长江流域江苏省、湖南省、云南省)(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与劳动力相对比重),验证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三、工业化过程与工业结构,问题:,什么是工业化?,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过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工业化过程与产业结构演变有何关系?,(一)工业化涵义,是一般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标志是机器大工业的诞生,因此,工业化指机器大工业诞生以来工业生产方式演进最终代替农业生产方式的过程,经济结构不断变化、人均国民收入和包括农业在内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业化过程是以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为起点,规律及实证,上述工业化发展三时期,是产业结构(工业结构)演变渐进过程对于一个具有较为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或地区来说,产业结构演变都遵循这一规律,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中国工业化过程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有何不同?,第一章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演变规律,导言第一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第二节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第三节区域开发作业题,(一)增长极模式,1.增长极涵义,(1)法佩鲁(F.Perroux)提出,从抽象经济空间出发,强调产业之间联系,提出推动性产业通过关联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概念模糊,忽视地理空间(缺陷),却具魔力,(2)法布代维尔(J.R.Boudeville)修正概念,引入地理空间,把纯经济概念转为空间概念,强调经济区域特征,将增长极与城镇联系起来,1.增长极涵义,指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配置在城市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包含三层意思:,包括两明确内涵:,a一定地域范围内一个实体b自身成长壮大c影响带动周围经济增长,一是作为经济概念,指推动型产业,即主导产业,即部门增长极,二是作为地理空间(经济区域),指产生集聚作用城镇,即增长中心,(二)点轴(线)开发模式,1.涵义,(2)轴:是依托线状基础设施束而发展形成的产业开发带,(1)点:一定地域范围内各级结点-各极城镇,有各自吸引范围,线状基础设施指联结结点各种交通线、动力供应线、通信线、水源供应线等各种线状基础设施等,以交通线为主,线状基础设施束指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经济地带,称“轴带”“发展轴”,简称“轴”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的产业开发带(由产业、城镇、运输通讯各种线状设施集中成束地带),2.点轴(线)布局模式,(1)客观基础区域经济有所发展,不同规模结点通过不同等级轴线加强经济联系,一些中等发达地区,一般已经具备一定物质技术基础(城镇、交通、产业)产业和城镇往往围绕某一中心城市及交通路线布局,(2)具体内容,2.点轴(线)布局模式,(3)区域规划中选择重点发展“轴”,确定若干具发展条件和开发潜力线状设施,作为重点发展轴在各发展轴,确定若干点,作为重点发展城镇及城镇性质确定点和轴线等级体系,形成不同等级点轴系统,选择步骤,关键:是选好重点开发(发展)轴线,2.点轴(线)布局模式,(3)区域规划中选择重点发展“轴”,重点发展轴选择,最好由发达或发展潜力巨大的线状城市带或工业带组成依托水陆交通运输干线(沿海、江,铁、公干线)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发展水平高的地带,成都市,重庆市,绵阳市,资阳市,内江市,自贡市,德阳市,江津市,泸州市,宜宾市,成渝经济带,川渝地区规划经济带,成都眉山乐山经济走廊,依托成昆铁路四川段,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经济走廊,依托宝成铁路四川段,(三)网络开发模式,1.涵义,网络是结点与轴线的结合体结点(极核)是网络的心脏,指各级城镇轴线则是结点与结点、结点与域面、域面与域面之间联系的纽带和通道。是人流、商品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各种流通网络,其中对产业布局影响最大是交通运输网络,2.客观基础,经济基础雄厚,交通网络发达,城镇体系完善,(三)网络开发模式,3.具体内容,轴线经纬交织构成布局网络这类地区一方面整治老区,传统产业升级,产业与要素向落后地区扩散一方面开发新区,促使区域实现高水平均衡,4.实例上海对浦东新区的开发以及未来对杭州湾北岸的开发,二、产业布局演变及其运行机制,(一)产业布局演变规律,均质布局(未开发),点状布局(开发初期),点轴布局(发展地区),网络布局(发达地区),3.主要表现,(1)极化作用(集聚作用),A定义,指经济活动有向某些区位条件优越的地点集聚的倾向,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极核,要素集聚,城镇成长,极核形成,自我发展,扩散增强,极核稳定,极核一经形成,就具有自我发展能力,不断为自身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甚至原来赖以发展优势已丧失条件下,仍可以适当发展,(1)极化作用,B原因(市场经济效应),a(企业)规模经济效应,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和收益的增加。源于企业内部的经济合理性,平均成本,生产经营规模,O,AC,P,使用专门设备、先进设备分工更细,专业程度越高,协作更合理大批购买原料,便于综合利用统一销售及开拓市场集中管理,组织流水作业等,降固本,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1)极化作用,B原因(市场经济效应),b(部门或行业)区位经济效应,某一部门或行业全部企业都可从由于配置在某一共同区位而获得经济利益。源于企业外部,部门或行业内部经济合理性,行业平均成本,行业经营规模,O,AC,P,共同使用相同设备的维修保养设施共同使用某一电厂或其它动力源设施相同部门的各企业联合采购原料大宗批量运输中节约运费共同组建处理“三废”设施等,降成本,区位不经济,区位经济,(1)极化作用,B原因(市场经济效应),c(各类经济活动)城市化经济效应,由于把各类经济活动配置在一起,从而使某一处于一定级别的中心地区总体规模扩大,随之而出现综合经济利益源于行业外部、城市内的经济合理性,平均成本,城市工业规模,O,AC,P,各种劳动力、人才(经理、技术人员)源地巨大商品市场多样化产品的供应地多种服务业(金融、信息、文化、娱乐、消防等)发达的基础设施(能源、交通、供水等),降成本,城市化不经济,城市化经济,(1)极化作用,B原因(政策效应),适应经济形势,政府制订有利于极化或集聚的经济政策,(1)极化作用,C结果,a增长极(城镇、主导产业)形成并发展壮大,b极核与周边地区发展差距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由于相对利益产生向心力吸引周围要素发展差距扩大,极化作用引起区域差距扩大效应瑞典缪尔达尔称为“回流效应”,(2)扩散作用,A定义,指社会经济要素从极核地区向外围的扩展,(2)扩散作用,B原因(集聚不经济),A极化中心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依赖外围的原料、燃料、食品(农副产、矿产及简单加工产品)依赖外围广大市场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影响外围b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溢”作用c政府干预作用平衡经济,通过税收、地价、投资等政策干预,强化扩散过程,(2)扩散作用,C结果,产业布局由过分集中趋向相对平衡,区域差距缩小,美赫希曼把由于要素扩散引起区域平衡发展的过程称之为“涓滴效应”,也有人形象地称为“波及效果”。,附:关于区域发展差距问题,瑞缪尔达尔:市场力倾向于扩大而非缩小区域差异在增长极下,极化作用(回流效应)总是扩散作用出现两极分化,要缩小差距,唯一可行是国家干预美赫希曼:极核累积性增长,起始阶段会扩大中心与外围差距从长期看,扩散作用(涓流效应)将足以缩小差距原因在于集聚不经济,第一章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演变规律,导言第一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第二节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第三节区域开发作业题,(三)我国区域开发协调布局的新实践,1.西部开发,范围:西部12省市,提出:邓“两个大局”思想,江1999年提出,一目标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面貌,建成一个经繁、社进、民团、山川秀美新西部,背景: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加入WTO融入全球,国内经济实力增强,市场经济确立),两手段:行政加市场,三环节: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展优势产业与产品,原则: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三)我国区域开发的新实践,2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提出: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设独立完整国民经济体系,推动我国工业化作出历史性贡献。拥有众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重化工业重要基地,重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0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思路。9月,通过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若干意见,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三)我国区域开发的新实践,3中部崛起,山西在自家地盘上拥煤自重湖南筹划长株潭城市群,欲做中国“第五极”安徽优化结构出奇招,力求在中部率先突破江西不再羞答答玫瑰静悄悄地开:中部崛起看江西,中部争雄:,三、优化产业结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新兴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四)主导产业,1.涵义,指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与其它产业的关联作用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解释】,(四)主导产业,2.特点,经济学,两变量存在函数关系,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指主导产业生产产品是需要收入富有弹性,弹性,物理概念,物体受外力作用的反应程度,(1)增长产业,增长速度快,市场扩张性强要求:政府应创造各种条件,保证支持产业优先和持续增长,(四)主导产业,2.特点,(2)关联产业(带动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和区域经济增长,与其它产业的关联作用强,,要求,科学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0-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基础知识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吃饭有讲究教学课件
- 2020-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基础知识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
- 【长春】2025年吉林长春大学公开招聘博士高层次人才84人(1号)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夜雨寄北教学课件
- 小学劳动面塑教学课件
- 六数上扇形教学课件
- 小学生科普知识教学课件
- 2025年证券从业之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新初三英语人教新版尖子生专题复习《阅读理解》
- 标准道闸说明书V2.1
- 医疗废物的处理及职业防护
- 滴滴出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 钢铁工业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技术规范(HJ 2019-2012)
- 产科特殊用药观察和护理
- (完整版)中医适宜技术课件
- 提高肿瘤治疗前TNM分期评估率PDCA
- 患者隐私保护培训课件1
- 无机房电梯应急预案演练
- 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川大附中新初一分班英语试卷含答案
- 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