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构建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构建研究 姓名:黎旭 导师:李露 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年级:2005 级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20 世纪末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突 出表现为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其教育规模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职 教育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提高劳动者素 质和劳动力充分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 问题,在发展初期投入大量资金初步解决了硬件建设问题之后,高职院校发展出现了趋同 的迹象,其中不重视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是重要原因,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后越来越成为学校 发展的软肋。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校管理人员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高职教育 持续发展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 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 的高级阶段。高职院校在教育目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有特殊性,因此在校园文 化建设方面也应当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呢?目前尚无定 论,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探讨。 我们认为构建具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主要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1)高职特色:高 职教育的定向教育和明确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特色, 也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打造校园文化的高职特色; (2)企业特色:根据高职教育 的宗旨,高职院校必须正视企业文化熏陶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高职教育必然要使学生 充分适应企业文化的预熏陶,强化学生在进入企业前的企业文化意识; (3)行业特色:专 业发展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龙头,是其整体实力的核心,也是其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所以结 合专业特点加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将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4) 地域特色: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发展趋势及其对劳动力类型的需求结构对高职教育的专业 设置有着直接的影响,区域技术结构决定了区域内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因此积极应对区 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适应中提高发展能力,以区域特色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就 ii 成了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高职校园文化的这四大特色,并不能完全涵盖高职校园文化特 色的整体。关于其他特色的构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明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综述前人的研 究成果,说明自己的研究方法等。 第二部分,阐述校园文化特色的基本认识。主要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要素和功能进 行分析,并指出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色所在。本文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 文化四个角度对校园文化进行了分析,指出高职校园文化具有高职特色、企业化特色、行 业特色和地域特色。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具体阐述如何构建高职校园文化特色。主要是从高职特色、企业化特色、 行业特色、地域特色四个方面进行构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构建 iii the study about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name: li xu tutor: li lu department: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major: educatio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concentration: education management grade: 2005 abstract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ince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it has expanded on a mass scale in chin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boom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ounting for half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vides more opportunities to getting higher education for people and plays a major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vertheless, problems abound in its rapid expansion. in its 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problem of hardware construction was solved by massive funds,but it appears that mos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the sameness. attaching no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campus culture is a major cause of the stereotyped development, and the backwardness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increasingly made its effect fel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have alread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both college administrato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nd become unavoidabl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ims at cultivating practical and skilled professional personnel featuring a command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trong practicing capability to be employed in basic level working places, manufacturing positions, service and management. the uniqu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its education aim, school running principle and training pattern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however how can we constru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 present people do not see eye to eye on this.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is question. in this paper, we think that the study of campus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be started from four aspects. (1) higher vocational feature: the pre-determined education and the specific training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eads that it is most important to cultivate capacity of students. in this situation, campus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have higher vocational feature. (2) enterprising feature: basing on the tene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in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at enterprising culture promotes the growing of students. and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iv enterprising culture consciousness before the students step in the corporation. (3) vocational feature: the specialized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and key in the progr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refore, 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with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will have active effect to whole evolu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4) regional feature: configu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decided by the regional technique frame. hereby, it is the necessary cho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ctively reply and serve the demand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by regional trait. the four features can not cover the whole trait of campu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other features will be studied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centering on the reasons underlying the selec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its significance. related concepts are made clear with a literature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respect and the approach of this paper included. the second part is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in which emphasis has been put on the elements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roles it plays. we then point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gives an analysis of campus culture from the angle of material culture, systematic culture, mental culture, and behavioral culture respectively,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higher vocational, enterprising, vocational and regional features. the third part i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factors attributing to it. the fourth part is an elaboration of how to constru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amely from the features they have, higher vocational features, enterprising features, vocational features and regional featur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haracteristic;construct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 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黎旭 日期: 2008.4.29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 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李露 日期: 2008.4.29 导 师签名: 黎旭 日期: 2008.4.29 1 1.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缘由 1.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缘由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特别是 2002 年国务院关 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决定出台以后,高等职业教育更是进入了一个日新月 异的发展阶段。据教育部统计,2005 年全国共有高职院校 1091 所,高职院校招生 268.09 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数 504.46 万人的 53%,高职院校在校生数 712.96 万人,占普通高 校在校生数 1561.78 万人的 46%。 1从规模来看,高职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005 年,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国务院又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 工作会议,更进一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 “十 一五”期间,要为社会输送 1100 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正是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 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较快地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 高职院校内外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近此年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内部条件发生了 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随着 1999 年以来全国高 校持续扩招,很多高职院校的规模迅速扩大,多数院校在校生人数翻了一番以上;二是生 源发生显著变化,由以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为主转为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学生综合素 质明显提高;三是办学条件普遍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由以原中专教 师为主转为以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教师为主,学校建筑面积、仪器设备、实训基地、 文体设施等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四是办学思路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由刚升格为高职 院校时的“摸着石头过河”转为注重特色办学和科学管理。高职院校外部条件的变化主要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国家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02 年、2005 年先后两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院办公厅, 、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 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为高职院校快速 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其次,国际产业结构调整重组和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带来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高技能人才成为社会稀缺资 源;再次,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普遍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办学条 件普遍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高职院校已不再是高考中低分考生的无奈选择,不 少二本线以上考生也理智选择报考高职院校。 在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已经展开的全方位激烈竞争,如师资队伍建设、实训 基地建设、招生就业等。目前,众多的高职院校把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作为建设和发 展的主要目标,过于追求硬件建设,或者片面理解能力本位思想,导致了高职校园文化建 2 设成为学校发展中的软肋。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生存发展,不仅仅要创硬件一流, 更重要的是要办出特色。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 会的广泛关注,内涵发展成为当今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为此,加强高职院校的专 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对策。 目前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内外部条件正在经历较大变化,这正是高职院校校园文 化建设与创新的最佳时期。 校园文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年轻的高职院校在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操作中难免会出 现一些偏差,存在一些误区。认识误区: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认 为校园文化就是环境和布局文化,认为高职校园文化就是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误区: 一是片面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这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这也成为了高校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二是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未能体现高职特色;三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特色,导致 出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等问题。 2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 学校的精神和灵魂。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延伸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是加强校园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同 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树立自己的品牌文化,为自身的发展增添砝码,让学校得到更好 的发展。 1.1.2 研究的意义 1.1.2 研究的意义 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和相互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学校的管理者认识到提高办学 效益,办成特色学校除去加强硬件上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发掘内部潜力,加强学校的文化 建设。要在管理者和师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其中形成具有高职院校个性特色的校园 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让学校在竞争中胜出。本研究以高职校园文化特色为切入 点,分析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建设有学校个性特色的 高职校园文化,这对于改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打造学校品牌具有 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 探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校园文化需要人、 财、物等资源支持,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把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做得 满意,能够在校园文化的某些方面抓住重点,取得突破,做出成绩,形成特色,进而以点 带面,推动其他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其次,探索高职院校校园 文化特色有利于形成学校品牌文化。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着激烈的生源竞争和就业竞争, 而人们对品牌有着一种崇仰心理,如果高职院校利用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构建具有特色 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的文化积淀,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校园文化,那么就非常有利 于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获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再次,探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特色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质量。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 3 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心理适应能力,学生质量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从而 促使学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金钥匙” ,希望本研究能给实践中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一 点启示。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文化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文化 “文化”最早见于周易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 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就词源而言,古代汉语中将“文化”合而为一使用的则 最早出现于西汉刘向说苑指武 。他写道:“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 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把“文化”与“武威”对举, “文化”的基 本含义便为“文治教化” 。 从词源和语义上考察,文化一词是从拉丁语 cultura 转化而来的。其原义是指人在改 造外部自然界而使之满足人的食住等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地的耕耘、加工和改良。后来,这 一术语产生了转义,罗马著名演说家西赛罗在他的“智慧文化即哲学”这句名言中把文化 的转义确切地表达出来了。智慧文化主要指改造、完善人的内在世界,使人具有理想公民 素质的过程。 1871 年,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文中提出了他著名的文化定义:“所 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 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3辞海中对文化的定义是:“广 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 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 4根据学者郑金州的理解:文化可分为广义的文化 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后天获得的并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一切事物。一 般说来,它包括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 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 5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研究中的文化是指广义的文化。 1.2.2 校园文化 1.2.2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华勒 1932 年在其著作教学社会学中提出的。 而在大陆,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概念的最早提出并得到公认则是在 1986 年 4 月上海交大举 行的第12届学代会和1986年5月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召开的 “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 。 从那时开始,校园文化研究及理论的发展至少已经历了发起,逐步发展和理论形成三个阶 段。 目前比较流行的校园文化观有以下几种: 4 第一,文化氛围说:认为校园文化既非课内活动,也非课外活动,而是通过具有学生 特点的精神环境或是学校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 传统,使置身其间的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文化形态。这种说法容易 把校园文化等同于类似“校风”之类的概念,忽视了校园文化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特殊性, 且仅强调校园文化中的一致性或同一性的方面,没有突出校园文化内部学生文化、教师文 化以及管理文化等的差异。 第二,课外活动说:认为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课外活动,是学生校园生 活存在方式的总貌,作用是娱乐和调剂学生的学习文化生活,是一种寓教育于活动的文化 形态。这种观点将校园文化等同于课外文化,割裂了校园文化这一隐性课程与课堂教学和 学校整体建设的关系。 第三,第二课堂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学生接受道德及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 堂的延伸、补充和完善。 第四,意识形态说:认为校园文化是由学生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 境中所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是校园意识形态的总和。这种观点没有反映出社会文化与校 园文化的互动关系,它片面强调校园精神文化,轻视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 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存在使校园文化建设因缺乏有效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而成为“空中楼 阁”的潜在危险。 第五,文化要素复合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全体成员所创造 的,具有新的内容和独特形式,以不同形态存在,由最小独立单位所组成的复合整体。 第六,物质、精神总合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所逐步营造的具 有学校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说法是从“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界定出发的,它起源于苏联,在我国沿用很长 时间。将文化界定为人们创造的“财富” ,使文化带有静止不变的性质,忽视了文化应是 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同时, “财富”的提法隐含了某种价值判断的含义, 而文化涵盖的范围很广,似乎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断。 除此之外,还有文化指令说、精神体系说、规范说、精英说及文化潮流说等等。以上 种种校园文化观都是从某一角度或某些方面揭示校园文化的部分内涵,拓宽对校园文化认 识的视野。然而,从整体来看,这些校园文化观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校园文化包含 了校园生活的多种内容,既有物质的,又有制度的和精神的;从事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还有教师、管理人员、工人等;活动范围涉及教学、科研、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闲暇生活 等;主要体现一所学校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要求的综合校风。其二,校园 文化即指学校内的学生文化,主要以学生的闲暇生活为背景,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组织的社 团活动。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具有很大的启迪。但也存在一些不 足,表现为:一是单方面强调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及其他亚文化的差异性,忽略了他们的 同一性;二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职工的主体地位认识模糊甚至忽略;三是片 5 面强调校园精神文化,轻视校园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是指高等学校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以学校 管理者和广大师生为主体不断创造并共享的校园精神和物质文化的总称。它包括师生员工 的价值取向、精神境界、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包括学校的传统习惯、校园风貌和文化氛 围的活动形式及一定的物质形态。可以看出,校园文化是一个由校貌、校规、校魂组成的 多层面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各因素、各环节之间相互沟通联系、 相互牵扯制约、 相互辅助发展, 从而构成一个相对稳定和完整的内在生存机制和活动定势。 它以一种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着校园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风 景优美的校园、古朴典雅的建筑、颇具特色的管理、博学多识的师长、高雅丰富的校园活 动这些因素的教育影响或许是缓慢的、不经意的,但却能够持久地影响校园人的精神 世界。一个具有优秀的校园文化的高校,必然充满生机与活力。 从文化形态角度看,校园文化大致由四种由浅入深的表现形态所构成。 1物质层面。这是校园文化的最表层,包括带有校园特色的生产设施、工作环境, 人们可以通过它来直接感受学校的文化。 2. 精神层面。这是校园文化最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源泉,是本校师生员 工共有的潜在意识形态。如价值观、理念、态度、管理思维方式和道德观等。 3制度层面。这是学校价值观和信念的体现,表明了学校管理上的文化个性特征。 包括具有本校特色的规章或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等。 4行为层面。这是学校在实践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校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 动态体现。 1.2.3 高职院校 1.2.3 高职院校 本文所指的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 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方位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 业技术学院。在我国主要有六类:职业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的职业技术学院。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 育的主力军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它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主要由地方政府审批的,办学目 标比较明确。本文的高职院校是指这一类院校。 1.3 研究现状 1.3 研究现状 纵观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呈现出如下现象: 第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由来已久。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自觉地 把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并在理论上给予深层次探讨。对校园文化作专题研 究的开创者是原文化部长、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高占祥。他主编的论校园文化1992 6 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高占祥、李源潮等撰写的多篇文章,对校园文化的内涵、 特征、功能、作用、规律、发展规律及建设思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二,近年来,研究校园文化的专著与论文较多。有王邦虎的校园文化论 ,张德、 吴剑平的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 ,于晓阳,徐淑红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趋向 ,刘德宇的 高校校园文发展论 。尤其是杨新起的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 ,比较系统地回顾 了二十多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校园文化理论研究的情况,分析了 21 世纪校园文 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在中国期刊网上以“校园文化”为篇名进行检索,得到四千余篇论文。这些文献大多 都是从中小学和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其中针对高职院校的校园 文化建设有 200 余篇,较早的有田晓明在辽宁高职学报1999 年第 1 期发表的关于高 职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张永春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年第 4 期发表 的高职院的校园文化建设 ,朱占峰在安阳大学学报2002 年第 1 期发表的论高职 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此后每年都有一些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文章发表,对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理论视角: (1)社会学视角:将校园视为独立的社会系统,研究该系统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 系,并论述校园作为社会总体的子系统之一与其它系统的关系,其核心是校园主体的社会 化问题,这类研究以许振兴在教育探索2007 年 10 月发表从和谐社会视角谈高职院 校校园文化的构建 ,匡瑛在教育与职业2006 年第 33 期发表论社会文化传统对世界 各国高职模式选择的影响 ,万辟番在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年 4 月发表的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等为代表。 (2)管理学角度: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对校园文化进行分析,对校园文化管理的内 容、方法、创新进行探讨。这类研究以赵秋在职业教育研究2007 年 3 月发表的谈独 立设置高职院校的文化管理 ;苏明飞在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 年 5 月发表的高职院校文化管理管窥 ; 翁立港在 当代青年研究2006 年 8 月发表的二 级管理体制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任华在教育与职业2005 年第 33 期发表的论 iso9000 管理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万俊在 教育与职业 2007 年第 23 期发表的 转型期高职院校的文化管理策略 ;孙彦慧在辽宁高职学报 2004 年 6 月发表的高 职院校组织文化管理论为代表。 (3)文化学视角:将校园文化作为文化学的一部分,运用文化学原理考察这一现象。 研究者们用文化概念演绎校园文化概念,运用文化关系学考察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 关系,运用文化冲突论考察中外文化在校园碰撞中出现的诸多现象,运用文化的分层理论 及文化形态学考察分析校园文化的结构类型及其功能。如訾文良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 报 2005 年 3 月发表的关于珠江三角洲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本质的哲学思考和刘萍在 经济师 2007 年 10 月发表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容与结构 。 (4)思想政治工作(德育)视角:主要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进行 7 研究,旨在强化校园文化导向机制,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从这一角度出发研究校园文化的 文章占校园文化研究成文的绝大多数,作者往往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学生工作者,他 们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来探讨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特殊效应以及建设意义,倾 向于经验性描述。班红娟在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 年 3 月发表的校园文化建设是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朱凌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 年 9 月发表的发 挥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路径选择 。 总的看来,目前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研究中小学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多,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少。高 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都不同与其他类型的高校,那么其校园文化 也就有着与其他类型的高校所不同的地方,因此对高职校园文化的个性研究就显得很必 要。而目前恰恰是对高职校园文化的个性研究较少,加强着方面的研究对高职院校的校园 文化建设更有实际意义。 其二,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的研究较少,尚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对于什么才是高 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的认识还没有明确的共识,对如何建设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的特征、影响因素,建设路径等问题的认 识还比较模糊,给人们留下了较大的研究空间。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 又称非接触性方法,是研究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资 料价值的事实材料的方法。6笔者利用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期刊及互联网所提供的最 新信息,查阅、整理并分析了国内、港台地区关于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大量文献,确定了本 研究的方向、思路以及方法。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论证依据,使研究结论建立 在更可靠的基础上。 2、比较研究法 借鉴国内外有关文化学、企业文化学和高职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并进行了 合理扬弃,从而为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使研究有一定的创新。 3.观察法 本文运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对某高职院校进行考察。在考察中,笔者与师生聊天、生活、 参观,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感受到学校文化的气息,并收集第一手资料。 1.4.2 研究思路1.4.2 研究思路 鉴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运用高等教育学、企业 8 文化学、学校文化学等相关理论成果为指导,通过分析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剖析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并 对如何构建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色进行了探讨。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阐明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综述前人的 研究成果,说明自己的研究方法等。 第二部分,阐述校园文化特色的基本认识。主要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要素和功能进 行分析,并指出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色所在。 第三部分,阐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阐述如何构建高职校园文化特色,主要是从高职特色、企业化特色、行业 特色、地域特色进行构建。 1.4.3 研究目标 1.4.3 研究目标 1探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了解高职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因素。 2探讨高职校园文化有何特色,探讨高职校园文化与高职办学目标、企业文化、行 业文化、地域文化的关系。 3探讨如何构建具有高职特色、企业特色、行业特色、地域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2.高职校园文化特色的基本认识 2.高职校园文化特色的基本认识 要研究高职校园文化特色,首先必定要了解校园文化的所包含的内容、功能及其个性 特征。在这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分析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色。从本质上讲,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是高职院校凭借其个性化的文化来区别于其他学校。从作用上讲,高职校园文化特色有利 于塑造学校的品牌,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同时,高职校园文化必须同学校的办学目标,所 在的相关行业,所在的地域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 2.1 校园文化概述 2.1 校园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可以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构成,有着其独特的功能 和个性特征。 2.1.1 校园文化的内容 2.1.1.1 物质文化 2.1.1 校园文化的内容 2.1.1.1 物质文化 我们可以把学校物质文化理解为是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它是一种客观形 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学校物质文化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学校的文化标识(校徽、 9 校标、校旗、校报等)、学校的庆典或仪式、学校文化设施等来表现。我们进入一所学校 就会为学校的雕塑、长廊、建筑风格所吸引,这些物质的格局、装饰、特色等都与文化艺 术、民族习惯、政治制度和学校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它们的背后,还有更深的哲学观 念。通过这些外在表现物可以更好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折射出学校特有的文 化。学校物质文化可以对学校成员的价值观念、心理品性的形成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保 留与传递学校的某些传统,同时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在国外,关于学校物质文化的论述 较多,如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学校的本身应当是一个快意的场所, 教室清洁明亮,饰以地图、图表和伟人的照片,并有可供游戏、散步的空地,可供观赏的 花园,使学生来到学校就感到快乐。 ” 7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艺术不 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护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 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都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 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 8可见, 学校环境对学生的熏陶要比被动接受教育更深刻。因此,学校物质文化能折射出校园特有 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兴趣,并以其内在的价值观念激励人、影响人的行为和观念。 此外,学校物质环境的水平也是评价一所学校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1.1.2 制度文化 2.1.1.2 制度文化 主要指学校的各项制度、各种管理规章与纪律,以及通过制度的执行而形成的一种文 化氛围。 9制度文化具有规范制约功能,是长期发展过程中延续下来的管理实践经验的总 结,是学校内在的行为标准和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制度是学校管理的基本 形式,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师生在交往中缔结的社 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 设的全过程,都需要完善的人性化规章制度对校园内的各项活动、师生、员工的言行起到 必要的导向和规范,从而使师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 和工作秩序,保证学校健康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制度文化也有着一定激励作用,可以 激发师生形成进取的精神。 2.1.1.3 行为文化 2.1.1.3 行为文化 学校行为文化指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 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折射。 10 它主要包括学校人员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学习、体育、娱乐及生活等活动中所 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人员作风、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的 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行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晴 雨表”和校园的“活文化” ,是学校人员在校园内进行各种活动或行动时的动态反应,主 10 要在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上表现出来。 2.1.1.4 精神文化 2.1.1.4 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以学校精神形态体现出来的校园文化,它是一种主观形态,是一种文 化价值判断。它的核心是学校精神,它是学校全体成员价值观念的体现。学校精神文化是 指在学校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为师生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比较稳定的、有自 身特色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道德情感、办学理念等。当遇到在外部环 境中的生存问题和内部的整合问题时,这种内化了的信念便能很快做出反应并解决问题, 它深刻地影响着后来者,并使之很快融入其中,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群体习惯。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推动力,它激励学校全体成员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 力,从而形成凝聚力,促使全体师生同心协力,团结合作;进一步形成约束力,起到扬善 抑恶的作用。 2.1.2 校园文化的功能 2.1.2 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正向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1)导向功能。通过校园文化的塑造来引导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校园的价值观念,自 觉地保持个人目标与校园目标的一致性,这样就可以为校园的正常运行、发展及决策提供 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向上的气氛。 (2)激励功能。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表现在它能促使校园成员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及 高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514-2025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检测方法晶体结构的测定X射线衍射法
- GB/T 22906.4-2025纸芯的测定第4部分:尺寸的测定
- 初中逃课检讨书800字
- 成都市 2024-2025 学年小学五年级科学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
- 成都市 2024-2025 学年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卷及答案解析
- 2024-2025 学年度成都市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卷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学校职工招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北省公务员行测真题汇编试卷
- 2025年音乐教学导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干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 监理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 微波光子集成-洞察及研究
-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 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四有好老师
- 农信社法规培训课件
- 呼吸科科室管理制度
- 小学英语职业课件模板
- 2025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国羟基蛋氨酸钙盐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发展潜力报告
-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学困生心理干预机制研究
- 2025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