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高等学校与文化城市互动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1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高等学校与文化城市互动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2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高等学校与文化城市互动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3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高等学校与文化城市互动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4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高等学校与文化城市互动发展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高等学校与文化城市互动发展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高等学校与文化城市互动发展问题研究高等学校与文化城市互动发展问题研究 导师姓名: 马佳宏 教授 学生姓名: 郝 利 学科专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 年 级: 2005 级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服务于社会的功能越来越突出。高等学校通过培养人才 服务于社会,而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又有相当一部分留在城市。 他们不仅创造了城市物质文化,也创造了城市精神文化,为文化城市的建设发挥着极大 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决定一个城市的地位、品味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一个 城市是否有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看她的文化力, 即文化资源, 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 本文试图说明的是高等学校的发展与文化城市的建设有没有关系,有多大的关系,高等 学校为文化城市的建设做了哪些工作, 文化城市的发展又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什么 样的机遇和机会?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一些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分析,什么是文化, 什么又是文化城市,文化城市和城市文化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同时还分析了文化城市的 内涵和特征及其功能。第二部分从理论层次分析高等学校与文化城市的一般关系,也就 是高等学校对文化城市的影响已及文化城市对高等学校的影响。 第三个部分主要是对高 等学校与文化城市发展互动效应进行分析,发掘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析。文章第四个部分主要分析高等学校与文化城市互动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提 出两者互动的设想和思路,并提出推动两者互动的措施和建议。 在讨论大学与文化城市的互动关系时,我们应该承认大学的潜力是文化发展的动 力,但同时大学对于城市发展也产生着多面、多层次的作用,要把大学看作城市发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贡献,而且要在文化上,在其所处的区域内成为 开展创造力活动的中枢。而如何在文化城市理念指导下,为具体的建设提供一个可行的 操作系统,是当前应用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本文限于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水平,在 这方面尚不能提供一个可供参照的文化城市的数据和模型,是本文的一大缺憾。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了大学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高等教育也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时期, ii 不管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大学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大学正采取措 施,调整着自己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21 世纪的大学不同于 20 世纪的大学, 那就是大学和文化城市之间将形成一个互利合作的双赢关系。 文化城市和高等教育之间 的互动关系越来越紧密。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文化城市; 互动; 对策 iii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cultural cities supervisor: professor ma jia-hong major: educatio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education management postgraduate: hao li (2005) abstract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function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rve the society i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rve the society through fostering the talents, and many graduates stay in the cities which are regarded as the disseminator and successor of social culture. they not only create material culture of city, but create spiritual culture,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city. the culture is soul of a c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factor deciding the status, savor and attraction of a city .judging whether a city has competitive power, we focus on its culture, including cultural resources, cultural surrounding and its culture level of development. this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some concepts and its analysis, including what is culture, what is culture city, and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city and urban culture .whats more, 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of cultural city.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comm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cultural city from the theoretic level. the third part is focu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between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cultural city, analyzing the existent major problems and its reasons .the fourth part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putting forward some good interactive suggestions by analyzing their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when discussing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e should acknowledge that the potentia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impe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grea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from many aspects and from many leve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city, not only in economy, but in culture. but how to provide a practical operation system for the 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culture theory is an urgent question for the present research. but this dissertation cant give a reference in the data and model, which is a pity.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has endowed wi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r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ies and higher education will face a reforming time. no matter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y or the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american developing country, the iv competence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get more and more int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aking action to adopting their role in the social activities. in 21st centu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form a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of win-win relations. the cultural city and higher educations interactive relations are getting more and closer.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ulture city; interaction;suggestions 55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广西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 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 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 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前 言 前 言 (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服务于社会的功能越来越突出。高等学校通过 培养人才服务于社会, 而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又有相当一 部分留在城市。他们不仅创造了城市物质文化,也创造了城市精神文化,为文化 城市的建设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在当今,全球化化浪潮的冲击下下中国的城市也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从绝 对的经济角度、旅游角度强调城市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城市的另一面悠久的 历史、丰富的文化是公共交流的介质和文明社会的结晶。正如美国城市建筑学家 刘易斯 芒福德(lewis mumford,美国社会学家、城市规划师)所说: “城市是文 化的容器” ,没有文化,城市就失去了她的精神维系。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是决定一个城市的地位、品味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有人预言,21 世纪, 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 一个城市是否有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看她的文化力, 即文化资源, 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 精神擦亮城市面孔, 文化决定城市发展。 城市之间的竞争,最终较量的是城市力量是城市的文化。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 21 世纪的城市合作与发展论坛中,讨论城市文化建设 与城市特色作为论坛的议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也曾发表文章,认为 城市文化是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这是 西班牙巴塞罗纳市提出的口号。文化功能是城市的主体功能,城市文化再城市现 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地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2003 年伦敦市长发表“城市文化 战略”的演讲,在在维护和增强伦敦作为“世界卓越的,创意的文化城市”,成 为 “世界级的文化城市” , 英国曼切斯特市也在其文化产业战略报告中, 提出 “文 化变成了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经济、社会、技术和教育的战略都将越来越维系 于这个文化轴心”的理念。这些都在证明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中国经济前沿阵地的深圳早在 2004 年就提出了“文化立市”战略,并 明确通过纲要和文件来实施这一战略思想。北京市长王岐山在2006 年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上在做关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 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北京将坚持国际城市、文化名城的定位,努力提高城市建设 水平。同时在广西的十一五计划中也提出了人文强桂,文化兴桂的思想。这些都 深刻的体现在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城市特指通过文治教化,把人文精神,以文化等具体形式体现出来,在 以城市在载体的空间范围内,使一个城市具有现代城市,文明城市所应具有的形 2 象、特征、精神和品格。文化城市和城市文化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随 后各个城市纷纷提出“文化强市”战略,希望通过文化来提升城市形象,以文化 来创造城市品牌,将城市文化转为现实财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首先提高 城市文化水平。在考虑文化城市延续的前提下考虑城市的功能,虽然可能延缓了 城市发展中的某些短期行为,但获得的却是城市的恒久价值。 当然依靠落后的城市文化,是不可能实现“文化强市”这一目标的。一个真 正的文化城市就是要能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和自然的和谐互动,这些都涉 及到人的问题。因此,要建设文化城市,高等学校就应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因为:高校大多建在城市,是所在城市的文化精英单位,其所代表和传播的文化 是所在城市的先进文化,高校文化也从一个侧面代表着城市文化,而高校培养出 来的人在创造着社会财富的同时也继承和创造城市文化。高校是社会物质文化、 人类精神文化深厚积淀的产地,它以其特有的超越性、超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在城市文化的建构和城市精神的塑造中,起着重要的超越、引领和辐射作用。同 时城市为高校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地理空间, 与此同时一个城市的文化也通过各种 渠道渗透到高校之中。 而在三个代表中,也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 本任务。 文化建设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而同时关于城市文化的提法已经有了很多, 这就使我在选题的时候考虑到“文化城市”这个问题,因为文化城市代表的不仅 仅是城市文化这些表面看得到可以物质化的东西, 而且更深层次的体现了一种内 在的底蕴。再结合自己的兴趣,本人选择了“高等学校和文化城市建设的互动研 究”作为我的论文题目,试图体现高校和城市文化之间的联系,建立高校和文化 城市建设之间的互动模式。 (二)相关研究现状 (二)相关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关于城市文化的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城市文化对 城市的发展的作用更是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管理阶层的广泛关注。 关于城市文化方 面的文章,有一些。但是关于高等学校和文化城市之间的问题,资料较少。现将 我所掌握的有限资料,进行简单综述。 1.关于城市文化和文化城市方面的研究 1.关于城市文化和文化城市方面的研究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 2005 年“规划事业杰出人物奖”颁奖作了获奖致 辞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说明了规划和保护城市文明的重要性。 长沙市市长谭仲池的新作城市发展新论,全书贯穿“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 化记录并推动城市发展”这样一根主线,阐述了城市发展的理念,方法和路径。 另外美国作家 sharonzukin 写的the culture of cities从文化生产和文化 3 再现的角度对城市文化进行了很好的阐述, 同时对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定义也有比 较独特的见解。戴立然的城市文化和文化城市的辨证思考较好的说明了城市 文化和文化城市的区别和联系,并指明了“文化城市”的具体方法和路径。新浪 网上的潘连生的文化城市和城市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进一步阐明了城市文化和 文化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 2.关于文化产业和历史文化对城市影响的研究 2.关于文化产业和历史文化对城市影响的研究 王昊亮的历史文化城市的更新保护和发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对城 市的影响。嵇发根的历史文化是城市之魂也是从历史的角度实证分析了文化 对城市的影响。汪寿松的论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对城市文化建设作出了 很好的思考和构建。 沈山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分析了文化立国战略和文化城市建设, 颇有新意。程相占从文化角度方面对城市文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具有强烈的人 文色彩。(城市文化功能和城市文化研究). 3关于城市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方面的研究3关于城市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方面的研究 申东镇的城市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郑卫民浅谈城市文化和 城市现代化都分析了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说明了城市文化对城市竞争 力的影响,张巨功在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文中也很好的说明 了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吴锡标在城市文化和城市化的互动性分析了文 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影响城市文化的几个要素,阐述了文化和 城市之间的互动。武向青的浅析城市文化的特征和功能通过对城市文化功能 的分析探讨对城市发展的意义。郑卫民浅谈城市文化和城市现代化说明了城 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 同时还有很多文章分析了城市文化对城市品位的提 升和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如朱俊成的硕士论文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塑造,苏 州大学郭敏的硕士论文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传播社会学思考,并且这两篇论 文都进行了实证分析。 4关于高等学校校和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4关于高等学校校和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 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王菁华高校文化对城市文 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和杨英法的以高校文化提升城市文化产业,都主要说明 了高校对城市文化的影响。王宗光的发挥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引领和助推作 用,也比较详细的分析了大学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城市文化的建设,城市文化的内涵和高校对城市文化的影响方面 的研究较多,单关于高校和文化城市方面互动方面研究的文章较少,至于关于高 校与文化城市建设之间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的文章也不多见, 分析高校和文化城 市之间的互动,并对高校参与文化城市建设互动提出构想,是本文所要研究和创 新所在。 4 (三)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探讨和研究文化城市的特征,文化城市的内涵,分析高等学校在城市建 设特别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索高等学校在城市文化建设不足的地方,以 及城市文化对高等学校带来的影响,使高等学校更好的为城市文化的建设服务, 使高等学校为城市文化服务的范围和层次更突出。 从而实现高等学校和文化城市 发展的良性循环和互动。 目前城市问题,城市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各个政府单位极其关注的问题。 “文 化立市”和“文化立国”战略已经是社会发展所趋。广西十一五计划也明确提出 “人文兴桂,文化广西”。而高校作为城市文化的传递者和创新者,对城市的发 展有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提升,无疑也可以更好促进高 校的发展。 (四)本文研究的方法 (四)本文研究的方法 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访谈等方法。资料的收集采用文 献收集和个人访谈方法。 其中调查访谈法主要是本人在在 2007 年 12 月份对桂林 市文化局的文物科、艺术科、市场科以及产业科进行了文献访谈,同时对广西师 范大学学工处和团委的有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了整理。 5 一一、城市文化和文化城市的内涵分析城市文化和文化城市的内涵分析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在狭义上讲,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测验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和组 织机构 。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 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施予巨大的影响和反作用。在我国,文化这个词最早出 现在 周易 里有 “观乎人文, 以化天下” 。 这是对文化最简单最直接的解释 。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b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在 1871 年所写的 原始 文化将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共用,他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 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 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 。 英国人类学家 b k 马 林诺夫斯基发展了泰勒的文化定义,于 20 世纪 30 年代著文化论一书,认为 “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概念 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 一般而言,文化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区域性、民族性、时代性、连续性、 融合性和排他性等基本性质文化的功能则体现在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力包括教化 功能、信息功能、认识功能、积累功能、传播功能、创新功能、实践功能等。 在“文化制胜”的全球趋势下,现代城市的竞争实质是文化的竞争,也是维 系现代城市生存发展、挑战国内外竞争的生命力所在。一个缺乏文化内涵与气质 的城市必定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城市。城市文化包括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历史 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要素。 1 1.城市文化的内涵城市文化的内涵 城市文化是文化的集中地和发源地; 城市既积累历史文明, 又承载现代文明。 城市文化在城市长期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凝聚而来,它成为一座城市的性 格特征与人文特质。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积累、沉淀、改造和创新,必然 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 并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动力。 城市文化能够丰富城市内涵, 提高市民素质,展示城市形象;能够产生精神动力;能够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人 才,扩大对外影响;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总长。 因此,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城市文化不仅为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 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还可以为城市创造价值,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 了城市形象。 6 目前关于城市文化的理论还不够完善, 在借鉴成熟的企业文化理论对城市文 化的内涵和构成进行解析。城市文化的内涵,狭义的城市文化是指城市主人在城 市长期的发展中培育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精神财 富的总和;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城市的主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城市文化 作为城市的精神产品,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人具有深刻的影响。城市文 化的层次可以从图 1-1 中看出分为三个层次。 图 1-1 文化结构图 图 1-1 文化结构图 第一个层次是城市的物质文化。城市的物质文化是城市文化的表层。它由城 市的可感知、有形的各类基础设施构成,包括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道路、 城市通讯设施、公共住宅、水源及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设施以及市场上流通的 各色商品以及人行道、树、草地、花卉等人工自然环境所构成的城市物质文化的 外壳。这些物质现象之所以也被纳入城市文化的范围,不仅是由于它们典型地体 现了“人化自然”(广义文化概念)的特征,而且也因为它们都是一个城市文化 风貌的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呈现。城市的各类基础设施所展示的东西要远 远地超过人们肉眼所见的表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凯文.林奇指出,城市文化 的物质方面,是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媒介,展现着明确的与不明确的符号 4 第二个层次是城市的制度文化。城市的制度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中层结构,是 城市文化的制度化、规范化的表现形式,它是制度文化与文明的主要载体。城市 文化的变迁必然通过各种制度的变迁表现出来。 城市的制度文化以物质文化为基 础,但主要满足于城市居民的更深层次的需求,即由于人的交往需求而产生的合 理地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需求。在城市的制度文化的各种制度 7 中,最主要的有家庭制度、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城市的家庭文化是整个社会经 济制度结构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 城市的经济制度是城市的制度文化中极其重要 的部分,一方面,经济制度是城市文化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又是城 市经济制度的重要塑造力量;城市的政治制度既是城市社会文化形态的构建,同 时也在构建城市的社会文化形态。 第三个层次是城市的精神文化。 城市的精神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内核或深层结 构。城市的精神文化与狭义的文化概念内涵实际上是相一致的,是相对于城市物 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城市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一个城市的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城市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城 市的精神文化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如印刷媒体、电 子媒体以及其他有形物质媒体得以记录、表现、保存、传递的文化;另一部分则 是以城市市民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等形式存在。以思想观念形式存在的城市精 神文化,如城市居民的价值观、精神追求、精神境界、理想信念、伦理道德、传 统、风俗习惯等,则是城市居民的行为方式以及指导、影响、支配城市居民行为 的规范、准则和城市居民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心理的总和。它的核心和灵魂是城市 市民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这是以人脑和文字为载体的理念文化,也即是一个 城市的核心价值观、城市精神和城市本质内涵的高度概括。它往往通过一个城市 的民俗民风以及居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表现出来, 是人们判断城市文化水平 的重要标准之一。 上述城市文化结构的各个层面,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互相联系的,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理解城市文化结构的各个层 面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无疑是我们理解整体性的城市文化的 一个出发点。城市的物质文化是城市的“外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诸如房屋、 街道、交通、公共建筑等物质文化要素,城市的制度文化是城市的“骨架”,它 为城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而城市的精神文化则是城市的 “灵魂” , 它体现了整个城市的底蕴和内涵。 城市居民的行为方式和指导、 影响、 支配行为的一整套规范、准则、价值观念等既是城市社会的现实在他们的头脑中 的反映,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和改造现实,影响城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进步 速度。 2.城市文化的特征 2.城市文化的特征 城市文化伴随着城市的诞生和发展不断进化,在城市演化的历史进程中,它 形成了自己的特性: 聚集性聚集性 城市作为人类生产、 生活的集聚地以及国家经济社会的核心,使它有 8 机会吸引和消纳周围地区的文化,综合“各家之长”,成为各种文化的汇集之地。 当然,这样的综合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城市从自身的性质和职能出发,对“各 家文化”进行有机的协调、整理和创新。城市以其独有的向心力使人类的财富、 信息、权力乃至全部生活方式都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汇集,这个集中过程使城市文 化更具社会化,它的涵盖面越来越大、 凝聚力越来越强,这必然带来文化在城市的 聚集和繁荣,进而逐步形成多民族多文化特色 5。人类创造了城市,也创造了城市 文化。正如刘易斯 芒福德所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人类文化的荟萃之地。 这些文化不仅在城市积留,而且在城市融合、渗透和创新。 层次性层次性 从满足城市人类需求效用的层次上来看,城市文化具有明显的层次 性,主要可以分为物质层、心理感受层、价值层、制度层等层次。不同层次的文 化具有不同的深度和内涵。物质层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城市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 提条件;制度层为最高层次,属外部指导机制,具有一定的自抑性和强制性;心理 感受层和价值层为联系二者的桥梁和纽带。城市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的、 复杂的统一体。法国历史学家莫里斯 埃马尔指出:“城市是一些纵横交错、布局 密集的空间,是按照虽不成文但人人均需严格遵守的一套一定之规部署的,这些 反映在城市生活各个层次上的规定,决定了文化的复杂性。” 6 地域性地域性 城市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逐步发展而成的,由于地理位置、 生产生活 方式等的差异,历史地形成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域文化又有着不同的特色。 外, 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使每一个城市都存在着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作为地域的中心, 城市承载着其所在区域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这是城市文化产生认同感、归宿感 的基础,也是城市个性形成的根本原因。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是城市应保存的 有价值的文化内涵,是城市市民对本民族与本地区和本城市的历史、传统、宗教 信仰及其载体的一种成熟的认同了的看法及行为表现。 城市文化是城市得以延续 的重要内容。一座城市能够延续下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文化的延续。一 座城市,其过去的文化和现在的文化都是它的价值所在。若抛开长期积淀下来的 城市文化,则该城市的知名度、凝聚力和辐射力就会减去大半。虽然现代化的传 播手段使当代生活具有更多的共性和世界性色彩,但这并不能完全取消各个地区 的独特文化,相反还刺激了各地区的城市文化向更具有地域性的现代化方向发 展。 时代性和系统性时代性和系统性 城市是各种先进文化的汇聚地和传播的高层次站点,它代 表了时代的主流文化,成为时代文化的辐射中心。 另一方面,城市是文化的创新中 心,它不断地创新时代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结果,城市文化自身也得到丰富,走在 时代的前沿,带动整个区域文化的发展,从这个方面来说,城市文化也具有先进 性。同时组成城市文化的各个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9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复合系统,不同的层次和要素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反应了这个 系统的功能。 辐射性辐射性 城市一旦形成,它就为人流、物流、财富流、信息流大量频繁的交流 提供了极为便捷的场所,不同的文化在城市里得以交流发展。人类的知识、思想、 经验技能在城市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积累着,并被整理加工为一种约定俗成 的生活秩序。 城市文化在交流和发展中呈现着远离传统,趋向共同性的势头,并向 城市四周辐射,这已成为城市天然的属性和功能。 这种文化形态的横向运动,是由 于城市和乡村文化上的对立与不可分割,是由于各地区间、 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 是由于文化上的交流、传播和融合。在城市文化不断向四周辐射的过程中,人类 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城市文化的功能 3城市文化的功能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城市文化的层次性和历史积淀决定了它不会是 单一的形态。正是这种矛盾性和复杂性使得城市文化产生了内在的张力,而这种 张力会对文化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驱动作用。 精神支柱功能精神支柱功能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创造力的基础,现代经济的 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体精神、创造精神的发挥。文化不但能解决人的 信仰之类的问题,更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素质。获得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的社 会成员,其较好的理想性和预见能力、实现目标的行为能力、较高的技能等等构 成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这些社会成员既是文化活动的直接力 量和热情参与者,同时也是重要的生产力因素。 在大力造就文化的同时,就意味着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每个有个性的 城市都有一种固定的气质和精神,这是城市文化的精髓,这种精神是城市的一种 精神力量,它起着引导人、鼓舞人、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这种精神力量最终可 以转化为巨大的创新力量,转化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成为城市的物质财富 和经济实力,成为城市发展长久不衰的动力。 经济驱动功能经济驱动功能 城市文化通过对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不但可以收到良好的 社会效益,而且可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在经济活动中,已有不少借助某种 文化或文化符号来催生经济发展的例证。 内陆山区城市更应该把文化产业作为新 的经济增长点,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创造经济高峰;将现有的某些个别的行 为,组织为本地区规模化、格局和谐的文化产业。 7如挖掘本地丰富绚烂的民族 文化资源,努力形成规模效应,将其培育成为地域文化的支柱产业;将现有的文化 事业中可能的部分,转向产业化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展人文景观优势, 大力发展人文旅游产业;将具有文化行为趋向的部分,逐步向产业化引导,如积极 10 培育发展现代经济的产物网络文化,使之成为未来经济的增长极。 再次,城市 文化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后劲。在一个社会系统内,经济和文化从来都 是共生互动的,文化生活既为经济生活所制约,而文化资源又是经济建设的宝贵 财富。一方面,城市文化的发展提升了城市品位,另一方面,城市品位的提高也为 城市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社会规范和整合功能社会规范和整合功能 城市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异质性。 城市是由众多的个体 组成的,这些个体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背景,并且处于不同 的群体和组织之中。这就决定了不同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 而城市文化则代表了城市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共同 利益,因而城市文化能协调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之符合城市发展的共同 需要。 同时城市是由众多的不同组织、 不同结构、 不同实体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 城市的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城市需要有各种规范、法规。也 就是说需要形成一些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之达到相互配 合、相互协调的状况,从而保证城市社会能够正常运转。 环境塑造功能环境塑造功能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 决定于经济活动能否正常、协调、高效运行。所有的环境,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 环境。这种环境在经济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决定人流、物流、信息流等重要生产 要素的合理流向,是地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 所有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都将优 良的环境视为生存发展的主要前提,甚至当成目的。 文化在构成城市环境中,发挥 着超乎一般的作用。除了从整体上营造出城市生活氛围,如建筑艺术、园林艺术、 街景文化设施,还塑造着城市的文化形象,体现着城市的文化性格。可以说,城市 文化的发展在相当重要的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形象 8。如西安的“古文化” 节、兰州的“丝绸之路”节、长沙的“金鹰”艺术节、南宁的民歌艺术节等,对 于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为城市创造了其经济行为无法比拟 的声望。 城市文化不仅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信仰体系和生活方式而存在,而且还作为 一种文化力而存在。 在当代社会,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成为 一国、一地和一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大发展的 21 世纪, 看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 围、文化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讲,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是一个城市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巨大优势。 4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4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刘易斯.芒福德在他的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the city in 11 history:its origins, its transformation and its prospectes )中指出: “城市的主要功能在于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造型, 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 9 可见,城市赋予文化创新的活力,为文化发展提 供物质基础,文化塑造城市的精神之魂,使城市更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城 市物质性的基础上赋予文化的光辉,两者互相作用,共同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文 明。 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灵魂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灵魂。 城市形象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 它是城 市外在面貌与内在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的有机统一,无论从 哪一个方面展现城市形象,首先都应该是文化意义上的深度和魅力,即文化的内 涵。城市本身是文化的载体,而城市文化既充实了城市的内在形象,又能丰富城 市的外在形象,是城市的灵魂。科学的、先进的和民族的文化,犹如一面旗帜, 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能鼓舞人、激励人去热 爱自己的家园,并且尽力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 城市文化是城市竞争力的源泉。城市文化是城市竞争力的源泉。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集散资源、积聚 生产要素、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而文化就是这种凝聚力、竞争力的源泉。看 一座城市是否有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力, 也就是文化资源、 文化氛围、 文化品位和文化发展状况。如果一个城市文化发达,思想解放,开拓进取,尊重 创造,发扬科学精神,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就大有希望。城市文化是城市吸引力 与辐射力扩大的基础,是支撑城市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无形资产。人 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 文化所创造的人文环境和整个城市的文化发 展水平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将起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 时,随着城市文化的熏陶,市民的素质也会普遍提高,从而转化为巨大的创新能 力,转化为集聚社会资源的区域竞争力。 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一个社会系统内, 经济和文化从来都是 共生互动的,城市经济活动无不体现着城市文化的内涵。城市文化渗透在城市经 济的各个领域,从政府经济政策,到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到消费服务的 各个方面,无不渗透着文化的影响。城市文化融入经济活动之中,还可以提升经 济的价值和品位,以形成行业特色,可增强吸引力,推动消费,增加经济总量, 这是被许多实践所证明了的。早在 1998 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文化与持续发展: 行动主题报告就提到:文化为当地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机会,并能加强社会资 本和社会凝聚力。同时,在发展城市文化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 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条件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条件。 一个城市的魅力, 在于特色, 在于特色美, 而城市特色正是一种文化,文化是城市特色的内涵和其集中的表现。一个城市的 12 文化特色来源于它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来源于它的地理风貌与人文环境,也 来源于市民的精神风貌与道德品行。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天安门是中华民族的象 征,也是东方文化的体现,没有天安门这座古老的建筑文化,就没有北京的形象 和个性。一个城市有它的特色,并在历史和文化传统上不断创造和美化自己,就 会魅力永在。桂林山水甲天下,城在山水中,山水绕桂林,就是桂林这所城市的 与众不同处。 (二)文化城市的内涵和特征(二)文化城市的内涵和特征 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是一种整合和升华。它既是一种 观念也是一种方法。一个城市的文化表现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一个城市必然反映 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化。文化城市特指通过“文治教化”,使一个城市具有现代城 市、文明城市所应具有的形象、特征、精神和品格;文化城市是指已经具有的城 市形象、特征、精神和品格。 10 从狭义上讲,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各种文化因 素的总和。它是某一个城市市民的道德倾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理、 文化修养、科学素质、外在形象、活动形式等因素的全面反映。而文化城市则是 这种因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我们称某城市为文化城市,表明该城市的文化 发展、文化特色以及文化资源等有一定的基础,文化城市应该是在城市文化一定 规模和基础上建立起来,并彰显文化特点的城市,也就是说文化城市比一般意义 上城市文化有更高的追求。从宏观上分析,当代的文化城市其形象和特征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素质的城市居民。看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一看城市景观,二看市民 言行。市民身上的文明素养是城市品位最深层次的内涵。 二是具有风格和内涵的城市景观。城市的山石、草坪、树木、河流;城市的 建筑物文化广场、交通工具、行人服饰等所体现出的都是一个城市人们的情感状 态和审美趣味,它不仅是城市文化品位形象上的表现,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功 能上的要求。 三是高科技含量的科研机构、学术氛围。 四是高水平文艺活动开的展及文艺创作。一个城市的文艺院团、场馆设施、 文艺作品以及会展、演出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当前的发展水 平。 五是规范的经济指标体系及法制化程度等等。 总的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没有城市全方位的、彻底的知识化,任何城市 的形象都是畸型的、病态的。惟有文化的滋养,一个城市才会元气内充,容光焕 发。总之,城市形象的展现,不仅在于它的外观形象,更重要的外观形象下的城 13 市内涵。 可以说,对一个城市的认同开始于和归结于对这个城市的文化的认同。决定 一个城市的形象、魅力以及辐射力、影响力、知名度的正是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 和文化品格。从总体看,我们的“文化城市”所要发展的文化就是“面向未来、 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能够适应和推 动时代发展的科学的、创新的文化;我们通过“文治教化”所要培养的城市中的 人就是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能力的人;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也是 文化城市的主体精神。 一个缺乏文化内涵与气质的城市必定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城市。 城市精神和 城市文化经过提升形成城市品格。而城市的个性则是城市品格的重要要素,它往 往集中体现为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 地方文化特色。 每个城市的历史虽然有长短, 但都有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这是它与其他城市的区别所在。没有个性的 城市文化是没有品位的文化,当然也就无所谓生命力和魅力了。此外,城市的文 化个性和文化品格还要在广采博取中得到发挥和发展, 在不断融入城市人自身的 生活理想和审美理想中得到飞跃和升华。 (三)文化城市建设的影响因素 (三)文化城市建设的影响因素 文化城市的建设包括多个方面的建设,包括城市的总体规划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