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3课 祸兮福兮课件3 语文版必修5.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祸兮福兮课件3 语文版必修5.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祸兮福兮课件3 语文版必修5.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祸兮福兮课件3 语文版必修5.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祸兮福兮课件3 语文版必修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越世高谈,自开户牖,1.记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识记文本中的重要名句。2.读充分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赏析本文简洁、优美的语言特色。3.写仿照文中的句式特点,写一片段短文。4.练掌握被动句。,第13课祸兮福兮,学习重点,ContentsPage,栏目索引,文本名句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中的名言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诵记名言警句,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1.作者及背景老子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据说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他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五千言,但经考证是后人或老子同时代稍后的人根据老子的言行编纂的,又名老子,基本上概述了老子的思想。,二、了解文学常识,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生成、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尾大不掉,王室难以控制。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相互征伐,其目的就是称霸天下。为了实现目的,他们往往急功近利,但结果却是“欲速则不达”。应当说当时整个社会的心态都是轻浮躁动的。有鉴于此,老子著了道德经,提出了“天道无为,顺其自然”的观点,试图扭转异风,改变现实。,2.文学知识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字音识记若存若亡()敝则新()夷道若颣()不自矜()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廉而不刿()受国之垢(),三、夯实基础知识,.,u,.,.,.,.,.,.,.,wn,b,li,jn,y,y,u,彰显樟脑,矢志不渝觊觎手谕,廉而不刿污秽哕哕,海隅山嵎喁喁私语,2.词义理解(1)质真:_(2)大方无隅:_(3)大音希声:_(4)大象无形:_(5)方而不割:_(6)直而不肆:_(7)正言若反:_,纯真的德。质,纯真。最方正的却没有棱角。隅,角。大音是听不到声音的。希,少,这里指声音很小。大象是没有形迹的。象,形象。方正而不会伤害人。割,伤。正直而不冲撞冒犯别人。肆,放纵自己,侵犯别人。正面的话听起来像反话一样。,3.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斯恶已:通“_”,表确定语气高下相盈:通“_”,呈现不自见:通“_”,表现建德若偷:通“_”,刚健起于累土:通“_”,装土的筐子受国之垢:通“_”,耻辱,.,诟,矣,呈,现,健,蔂,.,.,.,.,.,与“恶”相对善于好,妙通“缮”,擦拭与友善,交好善于,擅长爱好,崇尚,失去逃亡灭亡死亡,饿死通“无”,没有,认为正确指示代词,这代词,代“受国之垢”者,容易替代,更换,通“呈”,呈现充盈,介词,比介词,从介词,对介词,表被动,疑问语气词,呢句中助词,是当作,作为成为做事,代词,它的代词,代事物副词,大概连词,如果助词,调节音节,四、速读感知课文,1.本课节录老子七章,请用最简短的话概括每章的内容。答:,答案万物相辅相成圣人不争强显胜大道隐藏无名祸福相倚而生慎终如始则成天道损余补亏柔能克刚,弱能胜强,2.阅读节选的章节内容,总结所蕴藏的哲理内涵。答:,答案老子从万物生存发展、历史兴亡更替中总结出了一些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告诉人们一些立身处世的态度:要保持低调,不去争强好胜;不能用静止的、孤立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而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要看出事物的变化趋势和规律,透过现象看出问题的本质。,1.古今异义(1)大方无隅古义:_今义:_(2)大象无形古义:_今义:_(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古义:_今义:_,一、词句梳理,.,.,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最方正的,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大的形象,陆地上现存的最大动物,即象,做事情,.,.,.,.,(4)不笑不足以为道古义:_今义:_(5)为天下式古义:_今义:_(6)不自伐古义:_今义:_(7)廉而不刿古义:_今义:_,.,.,廉洁,把作为,动词,认为,标准,表率,形式,式样,夸耀,讨伐,棱角,.,.,.,2.词类活用(1)曲则全:_(2)枉则直:_(3)敝则新:_(4)不自见,故明:_,.,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保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伸直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出新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呈现,.,.,.,3.说出文言句式类型(1)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_(2)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_(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_(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_(5)不笑不足以为道:_,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4.翻译文句(1)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译文:_(2)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译文:_,道是光明的,世人却以为暗昧,在道里长进,却似乎是颓废,在道里有平安,看起来却像是艰难。能干大事的人才,成就较晚,大音是听不到声音的,形象太大时,是没有形迹的。,(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译文:_(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译文:_,灾祸啊,幸福紧靠在它旁边;幸福啊,灾祸隐伏在它里面。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把多余的拿来补充不足的。而人的规律则刚好相反,减少不足的来增加有余的。,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体现了老子怎样的观点?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观点。我来答题我来规范,二、重点突破,答案有和无,难和易,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相对的概念,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事物都是相对而存在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到处显示着这个道理。譬如动与静,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物理学中谈到运动,都会先假定一个相对静止的参照物。假如没有静止,运动也就无从谈起。再推而广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一个对立面。,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如何理解三种“士”对于“道”的不同态度?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老子将“士”分为三种,实际上讲的是“闻道”的三种境界:大笑是因为不能窥透天机,只觉得荒谬;半信半疑是因为看明白一些,却又不能完全弄懂;而上士之高明,就在于他能够一眼看穿,见出本质,从而勉力行之。这三种境界从侧面说明事物(“道”)深藏不露,常常以相反的姿态示人。,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结合这句话解释老子的“道”。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道”在中国的最初解释是道路、坦途,但是在以后逐渐抽象化,引申出法则、规律的意思,上升为哲学的范畴。道,就是藏在具体事物背后,独立存在的规律。“天道”就是宇宙运行的自然规律,它损有余补不足,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人道”相反,损不足补有余,违反自然规律,加剧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老子对此持坚决的否定态度,希望有道者改之。,8.对于老子,有人说他是消极的,有人说他主张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思想并不消极,你怎么看待老子?我来答题我来规范,三、疑点探究,答案示例:(1)老子是消极的,他注重柔弱,反对人的进取,对人的主动性的发挥难免产生消极影响。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大家都过着简单的原始生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一种违背历史发展、企图把历史拉回倒退的想法。,(2)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真正的无为,而是要遵从自然的规律、事物发展的规律,顺其自然。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在行动时冷静的思考,对问题系统全面的考虑,保证事物本身的一种“自然和谐”状态。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实际上是入世的思想,并不消极。,四、美点赏析:简洁、优美的语言,9.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本文。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1)语言简洁,善于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老子的思想有很强的辩证性,但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如“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运用排比、对比手法,写出了三种不同层次的人听到道的反应,从而引出下文对现象和本质的辩证论述。,再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生活中熟悉的例子来说明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积累而成,都有一个生成、发展、壮大的过程,从而引出对任何事物要及早掌握,防患于未然的观点。如“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连用八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现象和本质互为对立而又互相依存的关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2)语言优美,讲究对偶和押韵。老子善于运用排比和对偶,时而层层排比,时而两两相对,文字呈现出错落有致的形式美。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两两相对,揭示出祸福的辩证关系。“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则层层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给人以形式上的美感。老子全用韵文写成,以古音读之,大致合韵,用今音读来亦有诗歌之节奏韵味。有时韵散结合,有时一章一韵,抑扬顿挫,带来听觉上的美感。如“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10.本文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就是句式整齐中透着变化,时而层层排比,时而两两相对,有时骈散结合,有时一章一韵,文章现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请仿照文中的句式特点写一篇介绍你家乡的文章。(200字左右)妙笔生花,五、随堂写练,池州赋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光旖旎。池州境内,山高水长,万里长江,千帆竞发。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生态环境,至臻完美。循环经济,初见端倪。建设池州,发展工业,长吟自然之道,赞叹宇宙之源。锦绣池州,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和谐相处,风骨遗韵和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实力池州,活力池州,魅力池州,和谐池州,蓝图绘就,奋起拼搏。,【参考例文】,颠倒的世界与哲学鲍鹏山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留恋之意,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严重的事件,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一个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骨乡梓,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自信与自尊受挫吗?我写这篇文章时是真心感到了一种难以自掩的羞惭的。我的祖先怎么了?真的是堕落得万劫不复了吗?真的是不配这样的一位哲人来教导吗?,老子的行踪可以用得着这样一个词:神出鬼没。令我们悚然。有人说他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云端里半隐半显。只是,他现在还在那里么?不过,就算他是飞鸿,偶然经过我们的时空,也还是留下了雪泥鸿爪,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怜悯和慈悲。司马迁不知有何依据,断言他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苦县原属陈,陈又为楚所灭。所以又属楚了。当时南方北方的民风与学风已有较大不同,楚国也就以道家学派及由此而生成的文化传统,自豪地与齐鲁大地的儒家、三晋大地的法家比肩而立鼎足而三。,老子的著作是有名称的,这和其他诸子著作统以作者姓氏加“子”命名者不同。他著作的名称就叫道德经,或者,根据德经、道经之先后又叫做德道经。何谓德?一物之所以为一物谓之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殊属性。何为道?万物运行之规律谓之道。所以,老子研究的,感兴趣的,是较为纯粹的哲学问题,是对客观具象事物的抽象。,他也是一位深谙历史的学者,司马迁说他是周守藏室之史,就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长。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所保存的文献,不外乎是史官们记事记言的历史罢了。他整天关在阴冷的屋子里读这些东西,能不“一篇读罢头飞白”?难怪他“生而发白”。他生在那么多既有的历史之后,如历史的一个晦气重重的遗腹子般。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人类集体的经历和创痛往往就如同他个人的经历和创痛,人类已往的体验也就是他最个性的感性体验,老子正是这类超常人中的一个,面对着“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的历史血河,他怎能不由美少年变为鸡皮“老子”,并在他额头上深深浅浅密布的皱纹中,埋下与阴谋、与冷酷甚至与残忍难分难解的智慧?班固说,道家出于史官,是有感而发吧。,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综观老子的遗著,好像他这两者兼而有之,犹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不过我相信,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走出守藏室时,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在阳光下他眯眼看人间,人间混乱而无道,正如一塌糊涂的历史。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戏他都已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辐裂,小小的守藏室亦将面临一场浩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他抬头看看西天的晚云,去意满怀,是的,该走了。,不过,我们还算幸运。据司马迁的记载以及后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