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论文)论身份平等与和谐社会.pdf_第1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论身份平等与和谐社会.pdf_第2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论身份平等与和谐社会.pdf_第3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论身份平等与和谐社会.pdf_第4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论身份平等与和谐社会.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身份平等与和谐社会 兼论中国户籍身份 行政管理专业 研究生:刘军荣指导教师:陈昌文教授 本文咀扩大的“经济人”为人性假定前提,以人的“自然权利”为起点, 主要结合我国户籍身份制度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讨论个体社会身份的应然和实然 内容和特征以及与其它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表达的核心观点是:身份平等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件。论证的基本逻辑是:人是自私和理性的分工与 合作要求个体之间平等身份地位提高社会运行的效率和福剩,增强社 会信任感和道德感提高社会协同程度,实现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在行文 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立论前提并论证了个人身份是中性的,不是社会分层的依据。 社会分工决定个人身份的主要内容,个人身份差异不能表明人们之间的权力差 异,人人都有要求机会均等的权利。 第二部分陈述了现实偏差。除了概述世界各国的等级身份,重点分析了我 国户籍身份制历史和现状,旨在说明等级身份对社会发展的危害。 第三部分的主要观点是身份平等有利于提高社会综合效率。本章通过分析 身份平等与社会危机、政府、社会文明、人权和民主之间的关系,表明平等的 个人身份有益于社会运作成本的降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a 第四部分讨论身平等份促进社会整合和文明,巩固社会民主,培养社会_ i _ e 义,公民在“契约”下平等博弈必将实现和谐社会。 关键词:身份平等身份等级 机会均等和谐社会 o n i d e n t i t ye q u a l i t ya n d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c h i n e s ep o l i c i e so f h o u s e h o l dr e g i s l r a t i o na n di d e n t i t yc o v e r e d m a j o r :p u b l i c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l i uj u n r o n g t u t o r :p r o f e s s o rc h e nc h a n g w e n b a s e do nt h et h e o r e mo f e x p a n d e de c o n o m i cb e i n g ”a si t sp r e s u m ea n d h u m a nn a t u r a lr i g h t s ”a si t si n i t i a lp o i n t ,t h i st h e s i s ,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m a r k e te c o n o m y , i sd e v o m dt ot h ed i s c u s s i o n so nt h ed u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f u n c t i o n ,a n dt h ec o u n t e r p a r t si nr e a l i t ya n di t si n t e r a c t i o nw i t ho t h e rs o c i a lf a c t o r s , t ot r yt od i s p l a yi t sc o r et h a tt h ee q u a l i t yo fc i t i z e ni d e n t i t yh a sb e e nf u n c t i o n i n ga s 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 so fa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t h ei n t e r n a ll o g i cc l u eo ft h ed i s c u s s i o n g o e si nt h i ss e q u e n c ea sf o l l o w s :h u m a ne g o i s ma n dr a i o n l a b o fd i v i s i o na n d 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 - - = - r e q u e s tf o ri d e n t i t ye q u a l i t y - - e n h a n c e m e n to fs o c i a l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w e l l b e i n g ,t h u s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h e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a n dm o r a l i t yo fc o m m u n i t y r e i n f 0 f c e m e n to fs o c i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a n dc o o r d i n a t i o na sw e l la st h ev i r t u o u s c i r c l ei n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t h e s i si n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t a i l si nf o u r p a r t s 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t h ef i r s tp a r tl i e s i np u t t i n gf o r w a r dt h et h e s i s sp r e s u m ea n d t h ej u s t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n e u t r a l i t yo fp e o p l e si d e n t i t y t h es o c i a ll a b o rd i v i s i o n d e t e r m i n e st h ep e o p l e si d e n t i t y , w h i c h ,t h u s ,n e v e rc a r r i e sh u m a nd i f f e r e n c e si n r i g h t ,a l lp e o p l es h o u l de n j o yt h es a m eo p p o r t u n n y _ “g h c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d i s p l a y st h er e a l i t yo ft h ep o l i c i e so fh o u s e h o l dr e g i s t r a t i o n a n di d e n t i t yi nh u m a nh i s t o r ya b r o a da n dh o m e ,p a r t i c u l a r l yo ft h en e wp u b l i co f c h i n aa t t a c h e d ,t oh i g h l i g h ti t sh i n d r a n c et ot h e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h et h i r dp a r t ,t h ea n a l y s i s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w i t hs o c i a lc r i s e s , g o v e r n m e n 4s o c i a lc i v i l i z a t i o n ,h u m a nr i g h t sa n dd e m o c r a c y ,j u s t i f yt h a te q u a l i t yo f i d e n t i t yb e t t e r st h eg e n e r a ls o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l o w e r i n gi t s c o s t sa n db o o s t i n gi t s e f f i c i e n c y t h ef o r t hp a r ti sd e v o t e dt ot h ea n a l y s e sf u n c t i o n so fe q u a l i t yo fi d e n t i t yi n a c c e l e r a t i n gs o c i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 ,g u a r d i n gs o c i a lf r e e d o ma n dc u l t i v a t i n gs o c i a lj u s t i c e , 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a tu n d e rs o c i a le q u a l i t y ,t h ev i r t u o u si n t e r a c t i o n sa m o n gp e o p l e d r i v et h es o c i e t yt ob eh a r m o n i o u sc o m m u n i t y k e yw o r d s :i d e n t i t ye q u a l i t y s t a t u s h i e r a r c h yo p p o r t u n i t ye q u a l i t y h a r m o n i o u sc o m m u n i t y 旧j 1 1 入学倾i 。学位论殳 引言 一、本文的论题 人类社会百分之九十九的历史是等级社会,身纷人为等级化是等级社会的 基本特征。等级身份割裂了统一的社会刹益、意识和行为标准,形成了等级强 制下的超稳社会形态,而这种社会是以否定社会f 义为代价,它孕育着社会动 荡和危机以及低下的社会效率。等级社会是不和谐的社会。 身份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只有身份平等爿能保证社会正义。 它不仅培育着平和的社会心态和充满善意的社会道德,而且促进社会民主,提 高社会整合水平和社会综合效率,最终形成和谐社会。对身份平等的研究必须 回答以下几个闻题:1 、什么是身份( 这个问题又包括身份的基本内容和构成要 素是什么) :2 、什么是身份平等;3 、身份为什么是平等的: 4 、身份状况通过 社会因素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对莳面的问题,每一部有关社 会平等的文献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出了回应,而且是政治学经典著作的主要内容。 但是,针对身份本身的讨论,并推论出和谐社会的构建,却缺乏系统的研究。 本文认定身份是中性的,与等级无关,这是本文的创新;同时把在麦克雷戈的 人性理论基础上推出扩大的“经济人”假定。身份中性和扩大的“经济人”是 本文的论证基础。社会分工的广泛性和层次性的界定以及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的 社会网络是本文的另一个重要论证起点,也包含着作者的创新意识。 本文论证的理论逻辑以分工为起点,因为劳动分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分工是一个客观事实,由于它对人们的劳动方式、劳动关 系、社会结构和分配模式起着决定性影响,它作为本文体讨论身份平等所代表 的机会均等更有说服力。对人的研究不可能不讨论人性,人性对入的行为和思 维方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为公设,人总是具有趋利避害的特性,这是所 有生物具有的先天属性,同时人具有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满足欲望和需要, 而且这种欲望和需要是无穷无尽的。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人们总是谋划着以 最小的努力去谋得最大的、长期的满足。以上人类倾向及行为在学术上称之其 为工具理性,在经挤学家的笔下是“经济人”假定,实际上这种假定也被广泛 地用于社会学研究。本文结合西蒙的“有限理性”和麦克雷戈的x 、y 、z 理论 四川人学坝:学位论文 把x 理论所包含内容延伸到y 和z 理论,从推导出本文的基本假设扩大的 “经济人”,以便于摆脱把人看作“经济动物”的狭隘界定。使人的内涵更完整 和丰富,更符合现实中的人。在以上基本起点和前提下,本文进一步讨论分工 形成的社会网络。劳动者的劳动在质上的差异( 劳动性质社会的广泛性) 和量上的差异( 劳动的熟练度社会的层次性) 构成了社会网络:社会网络 的节点就是社会角色,而角色是个人身份的基本内容。社会各个不同的角色之 间是分工与合作关系。社会角色是平等的,因此身份也是平等的。角色之间可 能存在一种分配结果的不平等,但是这种不平等的分配结果的唯一原因是劳动 差异,这点恰恰是社会平等之所在。随着入们不断的社会实践,只要是基于 他们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他们可阱担当任何社会角色,那么他们的身份 也随之变化,因此,身份不能表明个人固有的特殊权利,他的社会机会仅来自 己个人先天素质和个天的努力。身份等实际上代袁着机会均等。在此基础上本 文的讨论身份状况对社会民主,正义、道德,生产效率的影响,并总结出身份 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二、西方身份平等的研究及我国研究现状现状 本文主要是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来讨论身份状况对社会的影i 晌,反对身份等 级化,以主要针对我户籍制度的不公平现状和影响。与之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基 本理论: ( 一) 身份平等在西方是一个源远流长但内容有不断变化的论题,它与总是 包含在“市民社会”、“公民社会”、“社会契约”和“社会萨义”等概念中,其 演化是与人类社会结构内部逐渐分化的过程相一致。 1 、最初的身份平等意识出现在古希腊城邦社会( c i v i ls o c i e t y ) ,以柏拉图 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的代表。 2 、霍布斯关于契约和社会平等的理论 霍布斯为人类找到的第一条自然律就是:“寻求和平,信守和平。”1 但由于 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有着竞争、猜疑、追求荣誉的天性,他们会为着个人 欲望、目的而相互侵犯,而这些相互侵犯的个人,就会将自然状态变成战争状 态,从而违背自然律。为此,人们应该放弃自己的权力和力量以换得和平,并 l 英】雀布斯:维利坦) ,黎思复黎廷弼译商井印* 局- 1 9 9 5 旃9 8 血 2 四川人学颇”1 j 学位论文 将这些放弃的权力和力量“托付给某一个或一个能通过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 化为一个意志的多数人组成的集体”2 这个集体就是在契约基础上形成的国家, 在契约之下人人平等。但霍布斯主张将让渡的权力全部托付一位君主,而且即 使这位君主变成暴君,人民也不能以武力反抗,只能忍受。 3 、洛克关于契约和社会平等的理论 洛克的理论吸收了霍布斯的契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一切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 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3 即自然状态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平等。其第二 个特征是: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都有处理他的人身或财产的权力。第三个特征 是:个体之间是独立的,“任何人都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4 洛克提出的自然状态的这个特征决定了有几种状念不应出现:一、一个人不合 法地统治社会的状态,因为这种状态的出现至少违背三个特征中的一个;二、 个人利用契约或通过同意把自己交给任何人奴役的情况,因为一个人自己没有 创造自己生命的能力,也就无权剥夺自己的生命,更不能把支配自己生命的权 力给予别人;三、财产被剥夺的情况,因为“土地和一切低等动物为一切人所 有,但是,每人对他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种所有权。”除他以外任何人都没有这种 权利。他的身体从事的劳动和他的双手所进行的工作,可以是正当地属于他的。3 也 就是说,加入劳动成分后,这些东西就成为他的财产,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这是因为:一、由于每个人对未来的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如果没有统一 的判定标准,就会发生冲突;二、如果个人之间发生冲突时没有共同的裁判, 就会加大冲突。三、如果每个人都追求私利且感情用事,就易于进人战争状态。 在战争状态中,自然法将会遭到破坏。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解决上 述问题,即在自然状态和战争状态之中找到一种平衡。洛克的观点是:一要制 定一种“确定的规定了的、众所周知的法律,为共同的同意接受和承认为是非 的标准和裁决他们之间切纠纷的共同尺度。”。 4 、卢梭关于社会平等的理论 :同上第1 3 j 页 英1 洛克:论政府( 下篇) ,叶启芳, ! ! ! 菊农详商务剐书局,1 9 9 3 笫5 州 4 d ,k ,第6 页 hf :第1 9 页 6 一i :第7 7 页 四川大学硕l :学位论文 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和平等的,但是,这种自由潜臧着人们之问的相互 伤害,建立以契约为基础的国家成了解决改问题的有效方法。人们在进入社会 契约之后,自然平等被打破,但法律和道德必须保证人们之l n j 的平等关系。这 也就是说,个人进入政治社会后,自然的平等被摧毁了,取而代之的是道德的 平等和法律的平等。“从而。人们尽可以在力量上和才智上不平等,但是由于约 定并且根据权利,他们却是人人平等的。”7 5 、康德关于社会平等的理论 康德是在他的道德哲学基础上讨论社会平等的。他把权利法则表述为:“外 在地要这样去行动,你的意志的自由行使,根掘一条普遍法则,能够和所有其 他人的自由并存”8 就是说,为了让个人享有真币的权利和平等,个人行为必须 符合道德法规即理性法规,否则就会导致理性的混乱从而导致权利的丧失。但 由于个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是一定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根本无法彻 底摆脱经验因素。因此,康德认为除了内在的道德法规的约束外,在人与人之 间还必须依照外在的道德法规建立强制性的约束,而建立这种约束的操作方式 就是契约。 6 、罗尔斯社会平等的理论 罗尔斯契约观念是公平的j 下义观。它主张社会基本权利和义务、利益和负 担必须按公平原则分配,除非在社会基本结构中有一种不平等可以使每个人的 状况比最初的平等状况要好,而且这种不平等的产生应浚建立在允许交换的基 础上,因为基本的自由是不允许交换的。根据这些直观理由( 即直观地发现某 一基本命题后,再也无法找到达更基本的命题去对它加以论证) ,罗尔斯又提出 了三个原则,即平等的基本自由相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这三个 原则之间遵循字典式次序排列,即只有满足前一个原则后,下一个原则爿适用。 在这三个原则中,平等的基本自由相等原则成为罗尔斯随后提出的公平正义两 个原则中的第一个,而且第二条原则出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结合而成。 ( 二:) 中国知识界关于身份的相关研究始于7 0 年代术,在9 0 年代初期形成 高潮。对于身分的研究基于对社会公平的反思,尤其是对我国户籍制度所造成 的城乡分离和城乡不平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三农”问题的讨论把身份平等 7i 法1 卢梭;社会契约论阿兆武译,商并印书局t 2 0 0 3 ,第3 4 血 f 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扭f 详,商务印书局,1 9 9 7 ,第4 i 姐 4 四川大学碳“f :学位论义 问题推向高潮。 1 、中国知识界在9 0 年代开始对中国户籍制度进行了严肃的讨论和反思。 其间包括对城乡分治所引发的社会诸多问题的讨论,如城乡平等、三农问题、 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户籍改革、公平就业、社会教育平等和公民主权等 重大的社会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剖析和批判的基础上,发出重新审视 和改善我国户籍制度和公民个人权利状况的呼声,提出了“从户籍身份走向公 民身份”和“从群众社会走向公民社会”等新见解。 2 、1 9 9 2 年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新阶段,这就使身份平等、机会均 等、资源自由流动、社会整合有序等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具有了现实可能的意义。 2 0 0 4 年,中国第四代领导人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纲要进一步促进了 对社会平等和公民社会的讨论。这些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其深层意蕴在于独立 的、真实的、自主的、平等的个体主体的确立。构建中国的平等的市民社会问 题才真正被提到理论和实践的议事同程上来。 三、本文研究意义 l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体制的一代变革,实现这一变革需要一系 列坚实的社会性条件。市场经济的历史和实践都表现了这样的一个自明之理: 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人人身份平等市民社会。这是市场经济建立的先决条件, 这个条件实质上正确理解公民个人问的相互关系,建立各自独立又共存一体的 权力界限,实现人际良性互动,为个体主体的自由和发展提供稳固的价值支撑 力。 2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特征和要求。城乡差 异,工农差异和脑体差异仍然是我国需要继续解决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 展,我国面临着地区差异的问题,不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不但影响我国的发展 进程,而且可能影晌安定团结的太好局面。对社会身份状况的有助于我国现有 制度的完善和重制。 3 、身份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只有身份平等才能保证社会正 义。它不仅培育着平和的社会心理和充满善的社会道德,而且促进社会民主, 提高社会整合水平和社会综合效率,最终形成和谐社会。现阶段,党中央提出 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现有户籍身份制度,实 四川火学碰_ :学位论文 现平等的公民社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促进城乡交流耜城多一体化,建立统一 国内大市场,提高我国社会综合效率,最终实现和谐社会。因此对身份平等问 题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川人学颁i 学位论文 第一章人性的假定和个体权利 第一节人性假定扩大的“经济人” 人的本性必然决定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社会生产和交换中,思维方式 和行为方式对社会个体的社会活动、手段、机会和资格有着巨大的直接或削接 影响,形成了社会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法律和社会道德得 以产生,从而社会个体间的关系尤其是个体权利、社会身份和资格被确定下来 并在不断的博弈中不断地演变。人性决定的人类行为作用于社会制度,社会制 度的内容又必然反映人性倾向。在等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法律纵容和偏袒本阶 层的人性倾向,压制被统治阶级的人性倾向。在文明和民主社会,法律鼓励人 性的积极发挥,同时反对个体行为对社会和其它人的伤害,这既保护个体又可 较好地避免博弈中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失。无论在个体交往的过程中还是规制社 会行为的制度和法律中,都能看到人性发挥着基本的和初始的作用,社会个体 的身份和权利无不受其影响。 同时,人性假定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市场是由其参与 者组成的,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活动构成了市场行为,决定着市场运行的效率和 结构的演变,因此对市场经济主体最基本的、最一般的规定性的剖析是极为必 要。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活动方式是他们权利分配状况的外在表现,随着市场的 不断演变,最终影响着社会个人权利的享有和运用。 1 ) “经济人”假定。“经济人”是理性人的经济行为规范化的总称,是人类 理性( 工具理性) 在经济学中的引申和具体化。亚当斯密最早比较系统的论 述了经济人的性质和作用。他认为,经济人的利己心是人类经济行为动力,其 行为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消费权自主化。实际上,在古典 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中,绝大多数学者都将人类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为当作人 类行为的基本逻辑来看待。这种对普遍经验事实的概括,似乎已成了天然的公 理。经济人行为假设实质上已构成了从古典到现代西方经济学占主导地位的理 论范式9 。 9 万光e l f :市场经与 的存在方式,中国人民公蜜人学版 j = ,2 0 0 2 第j 4 负 7 魁川大学颅i :学位论文 所有趋利避好的生物特性不可能不在人类这种高级生物身上体现出来,“经 济人”所标示的人类倾向是对生物“趋利避害”的升华,它适于所有的人类行 动。恰恰就是因为如此,人类社会才逐步的发展,卅会有效率,才会有社会进 化之说。但同时,人的经济理性最具有侵犯他人权利的潜在危险和冲动,因为 最大化经济满足需要可能使人跨越自己的权力界限侵入他人的权利禁地。当然, 也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社会邪恶和丑陋的战争、奴役、欺骗和压迫,以及与之 伴随的正义反抗和抵制。 2 ) “有限理性”的假定。这是对人行为的基本假定。难统经济不仅把人假 定为单一的经济人或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机器,而且认为经济人具备“完全 理性”,即心智健全地追求“最大化”和“最优化”满足,即具备“完全理性的 经济人”。这一点,在英国亚当斯密和大卫李磊图的论著中被视为不可否认 和不可缺少的理论前提。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西蒙则认为“完全理性”不符合 人类行为的实践,他用“有限理性”代替了“完全理性”的假设。实际上出于 人类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的局限,人类不可能获得“完全理性”,也没有追求 完全理性的必要,否则就成“布丹利的驴子”。 3 ) 真正具有“经济人”和“有限理性”但有足够理性的人会相对有效地区 分和兼顾他们短期和长期的效益或利益。这不仅表明获得当前利益是必要的, 同时反映了他们对未来利益的关怀在将来可以获得相对“摄大化”的社会 利益,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简单地谎他们更关心“最大化”的社会利益的 “可持续”获得。在人们交往中,尤其是在不断的权利相互让渡中”,一个有理 性的人明显的知道这种与他人权利的相互转移会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自由,其前 提是他尊重了别人权利别人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这个有足够理性的人 就会由于对他长远利益的考虑更加尊重别人的权利。 4 ) 扩大的“经济人”假定。如果把个人的心理感受的好坏和外在物质享受 看作为个人的“收益”或“效用”的话,那未,麦格雷戈关于人性的“x ”、“y ” 和“z ”理论都包括在“经济人”的假定之中。这样,“经济人”的利益就包含 了所有层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即个人社会名声、道德评价,个人理想、 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等,从而形成了扩大的“经济人”假定,这对解释现实更 佃一头追求完夔理性的布丹利的驴子在对两堆十学作m 选掸时,由十小能作m 令它满心和舒胜的选择 最后在两堆干草茼活活饿死。i 孟坐指追求完:皂理性i 酊口j 辘丧失良茸l 。一事无j 戍的人。 “这不仅指商品的交换同时包菇个休之l 百i 相互的许j 和宽容;i 一时也指个体对拥权利的雌番。 四川火学碳i :学位论文 有说服力。 通过上述的分析。社会伦理和物质发展就能在扩大的“经济人”假定下得 到协调地讨论。社会身份平等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此前提下可以结合起来,并 相互作用。 第二节权和j 的界限 一、人的权刹 人的权利从根本上说就是与其它成员分享社会资源的权利和自我满足的权 利,也说是人的自由。这是人性决定的。人性即人的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 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对美的需要,入有追求并满足这些需要 的自幽。人最基本的权利是人之为人的权利,即人权,是一切人生下来就拥有 的权利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有最广泛的外延,表现在 两个方面:第一,它涉及到人的需要的各个方面;第二,由于是人固有权利, 所以覆盖所有个体。既然是人之为人的权利,人权是不可剥夺,同时必须是平 等。人权是人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种与生俱来“自然权利”。 二、权利的界限 人是自由的,然而这种自由可能会危及到他人的自出,我们浚如何看待这 种自由? 如果既要保全每个人的自由同时又要避免人们自由之间的冲突,每个 人的权利的“边界”是什么昵? 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至少有如下意义:第,确 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减少社会冲突,增强社会道德感和信任感;第二,保护 了人们的应然权利;第三,它说明了人们在界限内的行动是绝对自由的,不允 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以任何方式否定和侵占这种自由。 洛克和卢梭在对费尔玛的“人是生而不自由的”王权专制论的反对中提出 了“人是生恧自由的”的命题”。虽然在没有任何前提下我并不赞成卢梭和洛克 的观点,但是我认为费尔玛的说法更为荒谬,因为前者至少在认同文明社会的 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前提下是f 确的。而后者却完全复否定了人的自由。实际上, 2 参见阵忠林:刑法簸得集l 。法律h 1 版机2 0 0 3 敝:;卜8 虹。 3 卢梭;社会契麴论何兆武译。商井出版礼2 0 0 3 年籀一卷第一章第4 贝。 9 四川人学硕l :学位论文 洛克和卢梭也认为必须要考虑自由背后的责任,否则人的权利就要受到合理的 限制,最起码不能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儿事自由,皆有度,同样“人是生 而自由的,但是却无不往在枷锁之中”。 人是自利。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需要也是无限的,在运用“自然状态”下 的权利( 即自由) 时总是存在着侵犯他人权利的冲动。这种冲动会造成如下后 果:第一,引起别人的报复、仇恨和争斗;第二,破坏了别人对他的信任,可 能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对他本人的负面评价;第三,可能失去和别人合作的机会, 最终形成怨怨相报的恶性循环,在不断的利益争夺中,所有人的当前利益和长 期利益都受到伤害,尤其是后者。在长期入际交往中,人们会就相互行为达成 一些共识籍以保全各自利益和有意义的正常交往。从丽形成了社会公共道德规 范,这些规范可能上升为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或以宗教教义的形式出现。但我 们认为,这些道德规范、法律和宗教信仰必须是在人们自愿、公丌和平等参与 下形成的,它们限制和保护着所有人,丽非少数。因此自出只能体现在人与人 的关系之中,真正自由的界限具体表现为文明社会强的法律、道德和宗教信仰 约束。 实际上,遵守文明社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并非个体承担的额外负担,而是 保护自身利益和权利资格必要的手段,是个体理性考虑的内容。如果个人“天 生”的自由和权利受到合理限制,那么实质上他作为一个个体让出自己部分“天 生”的权利掩,但同时他享有其它许多个体让出的权利,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其 结果是个人并没有丧失什么权力而是获得了更多。这里存在着“长跑规则”和 “机会均等”法则。否则,一味追求个人自由而忽略对别人权利尊重,“自以 为是其它一切的主人的人,反面比其它一切更奴隶”“。合理的文明社会的道德 和法律规范及宗教信仰的自省是令人信服、必要的个人权利边界。这是也“经 济入”理往和社会理性之所在,否则,最终会对个人和社会的利益造成损失。 4 同上 ”指的是真正民主和法制社会,在此以便与所莘r 不民土柙等级社会相区尉。 ”人作为自然存在具有的权利,这种权手! i 是完全的自由。由十罐个人荔i 竹完伞的自由,他们丰f i 互的侵孤三期 伤害是必然的:实际上他们各自在拥有个人完辛的臼出时试打t 螽定1 e 他人的伞部臼由闻此他们必须 相互尊重,剐人权利是自己权翻的界限。n :这个过程中他们实质l n 榍互交换和址渡再自的戡剃 ”卢梭:社会契约论 何e 武译商务出版 j :2 0 0 3 年第一卷籀帚第4 砸。 l o 刚川1 人学坝i 。学位论文 第三节机会均等 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它是以个人在不同劳动优势为基础,包 括个人的劳动知识、技能、经验和天赋等方面,不同个体可能在不同领域从事 劳动。这里的差异包括质和量上的差别,所谓量上的差异是指对于同种劳动某 些人的优势更大,有些人没有优势,如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质的差异是指 个体的劳动优势体现在不同劳动领域,如体力和脑力劳动。具有不同劳动优势 的个体劳动对社会作出不同的贡献,获得不同的社会分配,从而获取不同满足 需要的手段。这是市场经济分配的必然规律。 那么是否劳动分工形成了不同个体享受和分配社会资源的权利差别昵? 首 先,让我们讨论一下权利的真实内涵,人的权利从根本上晓就是与其它成员分 享社会资源的权利和自我满足的权利,笼统地蜕是人的自由。自由是事醣概念, 而非事后概念,即强调人作出行为选择是自由,实则为机会均等,而非事后结 果平等。因此社会分工是具有不同劳动优势的劳动者双赢合作,在合作形式上 和过程中双方都有均等的机会获得满意的结果,不平等的结果并不能浇明事前 存在不公平的机会。 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获得应该获得的东西机会,如财物,名誉,地位和知识 等,但不同个体劳动优势的差异却产生了有差别的结果。这些差别是否伤害了 权利平等呢? 没有,这种差别只能是个体自然差异噶的产物,并不表明是人作为 社会物所享权利的差异,因为个体事翦的决策权和行动权并没因人不同丽有所 差别。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罗斯弗里德曼对于机会均等在他们的著作自由选择: 个人声明的第五章中作了精彩的论述: 实实在在的机会均等一一即所谓“同等”一一是不可能的。一个孩子 天生就是瞎子,而另一个则视力完好;一个孩子的父母从小就对他的幸福 特别关心,提供良好的文化学习和智力发展的务件,而另一个孩子的父母 则生活放荡,对弦子放任不管;一个孩子出生在美国,而另一个出生在印 度、中国或苏联。显然,他们并不是生下来就享有同等的机会。而且,也 无法使他们的机会同等。 ”指个体之闻出生背景、身体素质、教育程度、苛动艟力等半州差异 心川人学蛳l j 学位论义 同人身平等一样,机会平等也不能完全按字面来理解。它的真正含义 的最好的表达也许是法国大革命时的一句话:前程为人才开放。任何专制 障碍都无法阻止人们达到与其才能相称的、而且其品质引导他们去谋求的 地位。出身、民族、肤色、信仰、性别或任何其它无关的特性都不决定对 一个人开放的机会,只有他的才能决定他所得到的机会。 按照这种解释,机会均等更具体地说明了人身平等和人人在法律面前 平等的含义。与人身平等一样,机会均等之有意义和重要,正是因为人们 的出生和文化素质是不同的,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但他们希望并能够从 事不同的事业。分工不形成个体的机会差别,那么由分工决定的社会角色 差异也不能否定个体问的机会均等。 第四节分工与角色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但又不是个人的简单地相加,而是由许许多多同质 或不同质的个人相互交往、发生一定的关系而形成,在建立定社会组织后才 有社会共同生活。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处于由社会分工确定的 特定位置,他的行为受到与之相应的规范约束,也就是说,不同个体除必须遵 循社会统一的行为模式和规范外,还必须遵循由于社会不同分工所形成的、与 个人劳动相适应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把围绕人的社会劳动的性质和行 为模式叫角色。角色也是社会对一个人的行为期待。” 分工使得人与人的工作种类和性质不同社会角色不同,这只浇明他们 担任不同的社会工作,负责不同的职位,并不表明甲工作比乙工作高缴或张三 比李四更高贵。从微观上讲,不同个体在不同组织中所处的职位不同,但是他 们之间是平等合作关系不是等级隶属关系。政治领袖、政府干部、知识分子、 企业稽英、个体工商户、工人、自由择业者和农民等应该是社会生产( 物质生 产和精神生产) 体系中的平等主体,职业划分是基于人需要的多样性和社会体 系的完整性要求而产生的。然而,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社会体系具有层次性, 它使得社会劳动有了阶层的特性,从而把人划归于不同的阶层。如果按照这样 的思维,社会公民就有了“一等公民”,“二等公民”,“三等公民”等划分的,岂 ”耩心恒:社会学概论。群众出舨社1 9 8 6 版。第9 2 负。 1 2 四川大学颁1 :学位论义 不公民不“公”? 实际上,社会体系的层次性2 0 ,主要是按劳动的复杂程度划分 的,社会的广泛性是出个人不同劳动优势形成的,层次性和广泛性形成了社会 网络,每一个社会个体是这张网上的节点,处在某个节点上的人担当了一个相 应的社会角色( s o c i a lp a r t ) 。节点之间只存在劳动技能和工种上的差异,而这些 差异并不反应个体社会等级差异。这种网络在本质上是社会个体合作和协同关 系,每个社会个体都有机会处于网络中的任何节点上。笔者认为以劳动分工为 基础的社会网络更具有本质上的意义,平等的“公民社会”和以生产合作和商 品交换为内容的市场经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了依据。 随着个人的后天努力、知识更新和新技能的形成,他应该捌有获得新工作 的机会和权利,可以在处在社会网络任何一个可能的节点上。当出现若干个体 形成了同一技能、相同的知识,而现有职位数量有限时,市场评价将发挥作用, 自由竞争必然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是公f 客观的裁判员,它不仅识别了 个人素质的优劣,而且促使了个体不断地加深对自身的认识和提高。尽管可能 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但个体是在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公平较鼍的,个入权利并没 有益损。正如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一样,谁都可能是金牌得主,然而冠军只有 个,但该结果的公正性是不容置疑的。个人的社会角色不应浚涉及到社会地 位,只涉及到个体劳动的性质。 第五节身份差异与机会均等 身份是一个常见词,英语表达是“i d e n t i t y ! ,不仅具有“鉴别”和“区分” 的含义,而且还有“同等”之意的意思。很明显,宅是一个不带差别的词语。 身份是个人的一系列社会事实组成的,如从事的职业、民族、出生和居住地、 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身份可以分为职业身份,地域身份民族身份,国籍 身份等。职业是身份核心内容而个人职业是劳动分工的结果,劳动分工形成个 人的社会角色,从而说明身份是主要由个人的社会角色确定的。 二战之后在欧洲,民族国家获得空前的解放和巩固,同时出现了许多福利 国家,社会分层理论引入了政治性较强的概念公民身份( c i t i z e n s h i p ) 。“公 拍此处不是指社会阶层和等级,而是指主要由劳动所需受的知识和体观的技能水、fl i 前差异所裹琨m 粜 的层次,在不同层次之问不存在权利和投利机会的差异,型小存柏:层次悯的相互转换樽障碍。 2 t h m a r s h a l l i 卯7 c l a s s , c i t i z e s h i p a n d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h i c a g o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1 3 四川大学碗:1 学位论文 民身份是指个人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或民主国家普通成员享有和其他所有成员 同等权力和平等的资格。公民身份强调合理的制度安捧,傻公民权和个人的差 异相分离。公民身份这一概念是英国社会学家马歇尔提出的,他的主要意图在 于促进西方社会的公民福利和社会平等,避免出现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的阶 级矛盾和社会危机。他把公民身份分为三个部分:市民的( c i v i l ) 、政治的和社 会的公民身份。市民豹公民身份表达了公民在言论、思想和信仰自出、财产权、 缔约和获得公正等个人自由的必要权利:政治的公民身份是指个人平等参与政 治实践活动的权利:社会的公民身份是指公民享有社会经济福利和国家安全及 社会一般的体面生活的权利。马歇尔的“公民身份”体现的核心内容是身份平 等,即公民平等的劳动权利、平等的社会机会和平等社会分配。公民身份的提 出仍然意在表达在社会分工的基础,通过制度安排,使公民权和个人身份差异 相分离。 后天教育和习得的经验与技能对一个人职业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决定着 个人职业的获得和选择,进而决定着个体身份。这决定作用通过如下机制实 现的: 教育和技能一个人劳动优势一职业的获得和选择一社会角色一个人身份 这一机制需要从以下几方丽考虑: 一,社会分工是按社会成员的劳动优势 进行的,无论是个人劳动的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这是社会劳动最优和生产 最优的基础;二,社会个体的职业豹获取是个人利用劳动优势参与社会、市场 评价及竞争的结果,从而可能产生机会均等下的非“公平”结果;三,个体在 社会网络中所处的节点个体社会角色决定了个体的社会身份。实际上,身 份是个体角色外在识别码,使之更具体,便于鉴别、陈述、记录和管理。 不同社会个体的身份可能是不同的,这是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也不随社会制度的变化而消除,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这是因为社会分工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只要社会分工存在,分工形成的社会劳动的层次性船和 广泛性必然反映出身份台勺差异。但它不会成为人们币常社会交往和社会认同的 障碍。 身份差异是否会否定机会均等昵? 如果这种差异是社会分工的结果,答案 是否定的。按照上述身份决定的机理,身份实际上是个人所担任的社会职位钓 嚣劳动的层扶性并非劳动等缓性。它是指劳动技能韵熟练程度。 1 4 四川人学颅l ? 学位论立 称号,是一种符号,符号性差异不会引起实质权利的差异。因为客观的身份差 异并不能影响个人的社会机会,个人的努力才是个人发展前景的真诈决定因素。 正如前面所述,通过个人努力他可以担任任何社会角色,因此身份的差异不会 造成个人的权利机会差异。 总之,个人身份有差异,但这些差异仅来自劳动性质( 由分工决定的) ,生 理,地理和血缘等方面的不同,它不能剥夺部分人的应有权利,也不能天然地 赋予部分人以特权。该表述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第一,身份是对劳动 性质的简单描述,包含了个人从事的职业和劳动所属的领域。这是身份的重要 内容。第二,强调个体所属的政治体国家,即该个体浚享有哪个国家的公 民权利,享有和履行哪个国家所赋予的在“契约”中所要求的义务。第三,强 调个体身份有相同的机会权利和与之相适应的义务,并要求在“契约”的“长 跑规则”中共同发展。第四,承认差异,但差异仅是客观存在的劳动领域和地 理上的差异,该差异不能成为社会人群制度性隔离和社会等级化的根据。 第六节身份的特征和应然功能 立足子人是自然物的观点,人人都是平等的和相同的诉求。人是自私、自 利和理性存在物,他们在资源反复的争夺中,暴力和革命是常用手段,这是以 大量资源浪费和人口牺牲为代价的。暴力和革命最终将会使各方得出一个理性 的共识,即“契约”,那就是( 1 ) 每个人都让渡部分个人权利:( 2 ) 所有人让 出的权利上升为组织的权力,这种权力保护着共同的财产、安全、社会秩序、 公平关系等,( 3 ) 每一令人可以在天赋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 从事所钟爱的工作。实际上个人在失去这部分权利时,却享有别人让出的部分 权利,而且远远大于个人失去的。缔结“契约”的结果使个人之间的关系得以 调和,同时社会整体福利增加。在“契约”的社会框架下,每个人的劳动性质 和技能水平使他们拥有相互差别又平等的身份,他们可以报据自己的劳动优势 平等地从事不同的工作,获取与自己劳动产出相应的精神收入和物质收入。虽 然“契约”并未在实现中真正出现,但现代社会秩序中的宪法和法律在很大程 度上与“契约”相似,特烈是充满民主的舀家更是这样。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出身份的如下特征: 蹦川火学填f :学位论文 1 ) 身份的内容是自然和客观的。社会个体不同的劳动优势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