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专利权转让评估方法及评估决策模型构建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专利技术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 由于市场中专利技术持有者对资金、人力、技术配套设备的缺乏,使得针对专利 技术研发者与专利技术需求者的专利技术的转让应运而生,就 2007 年而言,我 国专利权转让成交 359 项、 成交额为 52 亿, 较 2006 年分别增长了 20.5%、 20.9%。 但就绝对额而言,目前专利权转让成交率不到专利授权量的 10,专利权转让 仅占技术转让合同的 12.4%,转让率较低 ,这其中虽有我国专利权技术含量低的 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专利权转让过程中评估的专业性、复杂性以及交易双方信息 的不完全性、非对称性导致专利受让人对专利技术的购买难以最优化决策及定 价,从而使得专利转让进程缓慢。 本文针对专利权定价的难题,分析比较了传统评估定量方法,就收益法参数 应用做了进一步探讨;针对专利权转让过程中受让方的购买决策问题,在国外专 家尤其是 reitzig(2004)对专利权价值影响因素评估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完善 了专利权价值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融定性定量于一体,将 ahp 模型用于专利权 转让评估中,将决策者对复杂问题的决策思维系统化、模型化、数量化。 本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 目的, 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 对相关论题的文献进行了回顾,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总结了本文 的创新点和研究缺陷。第二章对专利权及专利权转让的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 专利权转让的特点及专利权转让评估的理论基础做了阐述, 并结合专利权评估所 固有的特点得出目前专利权转让率较低的原因:一为受让双方专利权的定价难 题;二为受让方专利权购买的最优化决策难题。第三章阐述了传统专利权评估的 三大方法,对成本法、市场法缺陷进行了分析,肯定了收益法在专利权定价中的 权威性,对收益法的具体参数确认进行了介绍。第四章基于前人对专利权价值影 响因素研究,引进了针对受让方专利购买的评估模型ahp 模型,对其具体 要素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五章结合软件 expert choice 11.5 对 ahp 模型的具体应 用就电子行业做了一个案例分析。第六章针对目前专利权转让评估中存在的不 足,提出了我国今后专利权转让以及知识产权评估应当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专利权转让;专利权价值;专利权转让评估方法;ahp 模型 中国知识产权专利局统计资料 ii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the patented technology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s, as a rare technical resources, it has to be matching funds and equipment can be effective, but the owner asymmetry of the technology, financial resource and facilities put the transfer of patented technology into being, speaking of 2007, there are 359 patent transfer transactions, the transactions increase 20.5%; the turnover of patent transfer to be 5.2 billion., the turnover increase 20.9%, they are higher than in 2006. however, speaking of the absolute value, the ration of transference is low, it is to be 12.4 percent in patented technology transfer contracts and be 10 percent in licensed patented technology. although the technique content of our country is low, but more reasons is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complexity of the patented technology assessment as well as the asymmetry of patented technology transfer made the difficulty of patented technology buy decision-making and the assessment of patented technology . so that the patented technology transfer processes to be slow. as for the problem of patented technology valuation, the article analyse the tranditional appraisal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made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income methods; as for the purchase decision-making question in patented technology transfer, we introduce the patent appraisa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odel-ahp based on the study of foreign expert reitzig (2004) and consummated the patent value influencing factor model, then use it in the patent transfer appraisal quantitativly and qualitativly. it makes the complex question policy-making systematization and simulation, mathematical quantificatio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then give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describe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framework, in the end it summarizes the points of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shortcomings. in the second chapter, it defined patents and transferred patent and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ferred patent, then obtain the reasons why the ration of transferred patent is low: the difficulty to optimize decision-making; pricing the transferred patent. the third chapter describes the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analyses the defect of cost methods and market iii methods then affirmed the authority of earning methods, in the end introduce the parameters of the earning methods. in the chapter four, based 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valuation, it introduces the decision-making model-ahp. the fifth chapter carrys the software expert choice 11.5 and apply ahp model into a case of electric profession. the sixth chapter put forward the assessment efforts as to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assessment of transferred patent. key words: patent transfer; patent value; valuation methods of patent transfer; ahp model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第 1 章 绪论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知 识产权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否在高新 技术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也成为维护国家主权、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近年 来我国专利技术的年申请量、授权量逐年增加,具体见图 1.1,但由于市场中专 利技术持有者对资金、人力、技术配套设备的缺乏,使得针对专利技术研发者与 专利技术需求者的专利技术的转让应运而生。 专利权转让可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 源,促进专利信息的传播和专利技术的有效利用,并可以防止技术垄断,促进市 场竞争。在专利权转让中就专利技术需求者而言,选择什么样的专利技术、如何 对这些专利技术进行评估定价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国专利权评估于 1993 年才正式开始。1993 年 6 月,深圳成立了全国第一 家属深圳市科委领导的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珠海市则是邀请了一批咨询专家, 组成珠海市技术市场作价专家评估小组,针对技术市场开展评估工作,这两者标 志着我国专利权评估的全面启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技术市场尚处在发 展起步阶段, 既缺少专利技术评估方法中市场法所必需的可比专利技术的市场价 格,又缺少收益法运用所必需的市场参数,人们对专利权的评估往往是以其投入 成本的大小来判断,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更看重专利权未来带来的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评估专利权,如何理解专利权评估的理论基础,采用哪种 专利权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如何分析专利权评估中所出现的各种影响专利权评估 价格的因素,使专利权评估的结果更具有实用性和权威性,是目前我国专利权评 估工作丞待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专利权转让评估中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一对于 专利权转让的定价问题较不规范, 某些专利权的转让价格并非由专门的评估机构 予以评估,而是通过拍卖炒作的方式来定价,使得专利权的实际交易价格大大偏 离其应有的价值; 此外专利权在评估过程中缺乏调查研究, 系数选择确定不合理, 造成专利权评估价格与实际价格差异太大,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从侧面上影响了 专利权评估行业的重要性, 减弱了专利权评估的作用。 其二对于专利购买方而言, 对于选择何种专利技术有较多盲目,购买专利时通常只注重专利技术的先进性, 而缺少对技术与企业自身融合程度、是否兼容的考虑,如常州清潭污水处理厂 1998 年曾用 2 亿元人民币购买了德国一项污水专利处理技术,由于购买前缺少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对该技术的全面了解,购买后发现在国内无相应的配套操作技术,且使用后耗费 成本大于污水厂所能承受范围,而使得该技术引进后一直没有启用,造成资源浪 费。再如珠海一家公司从澳大利亚引进了一项专利技术,产品推出后很快就占领 了国内市场,为公司带来了几个亿的产值,但时过不久,大量价廉的仿制品充斥 市场,该公司愤而起诉这些侵权单位,但却发现由于澳方在谈判中才在中国补办 了该技术的专利申请手续,且在该技术引进后才被授权,致使该专利的稳定性能 差, 受到我国专利法保护的范围很小, 珠海公司无法寻求专利法的“保驾护航”, 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企业生产这一产品而无法制止, 这说明了加强对引进专利的 法律状态审查也非常必要。 针对我国专利权评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以专利权转让评估方法及评 估决策模型构建研究作为本人的硕士论文课题。论文通过对专利权以及专利权 转让的特点的阐述,针对专利权转让决策后的定价问题,就现有的专利权评估定 价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肯定收益法在专利权评估中的权威性;此外结合专利权 评估所固有的特点、专利权评估理论,运用 ahp 层次分析法模型,融定量定性 于一体,对受让方可受让专利技术进行评估,希望能为专利权转让评估决策提供 一定的参考作用。 专利总申请量趋势图 20.3573 25.2631 30.8487 35.3807 47.6264 57.3178 69.415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234567 2001年2007年 专利总申请量(万件) 图 1.1 a 2001-2007 年国内外在华专利总申请量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专利总授权量趋势图 11.4252 13.2401 18.2226 19.0238 21.4003 26.8002 35.1782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234567 2001年2007年 专利总授权量(万件) 图 1.1 b 2001-2007 年国内外在华专利总授权量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有关专利权转让评估的问题是当前无形资产理论研究的焦点与难点,由于专 利权转让的特殊性给企业专利权评估决策和定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对专利 权评估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给企业在评估中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 参考。一方面可丰富和发展评估理论,另一方面可为企业的专利资产参与企业利 润分配提供科学的依据。 1.2.2 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专利权转让评估可以促进我国企业加大对专利权的保护力度,加快企业将专 利技术转化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步伐,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繁 荣。 1在专利权转让中,为受让方提供可行的专利评估决策方法,为企业做好 专利权投资的效益评估提供参考。做好专利权效益的评估工作,可以对企业效益 做出合理判断, 最终用以判断专利投资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以及被转让专利在企 业利润额中的贡献率,为企业专利投资决策提供依据,降低专利投资风险。 2通过对专利权评估定价方法的研究,分析了传统定价方法的缺陷,为收 益法在专利权评估中的应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而使得专利权的价值得以 量化,促成专利转让交易顺利实现,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推动知识产权交 易市场得以健康发展。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1.3 文献回顾文献回顾 1.3.1 关于专利价值的研究关于专利价值的研究 1专利价值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专利价值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harhoff et al(2003)认为处于技术竞争中的企业,其所持专利的价值可用其 总资产价值来衡量。要对一个专利进行定价,须得考虑其对价格、成本以及拥有 专利权后所产产品销售数量、竞争者的影响。 reitzig(2002a)认为影响专利权价值的大小有 13 个因素: (1)专利的有效 期; (2)公司的市场价值; (3)专利引证数; (4)专利可被引证数; (5)同族专 利数; (6)专利应用范围; (7)专利的所有权; (8)相同专利申请数; (9)申请 专利策略; (10)申请次数; (11)专利可继续开发程度; (12)是否为主要发明 者; (13)此专利所遭受法律诉讼情况。 美国 chi research 公司研发了 chi 专利指标来量化专利的价值。其指标包 括 7 个:专利数目(number of patents) 、被引证数(cites per patent) 、引证指标 (current impact index) 、 技术力量 (technology strength) 、 技术生命周期 (technology cycle time) 、科学关联性(science linkage) 、科学力量(science strength) 。 2专利价值的实证研究 专利价值的实证研究 pakes (1985)探讨了专利申请成功公司数量、公司研发活动(研发支出) 、 公司所得回报(公司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动态关系。pakes(1986)用模型探讨 了展期续费的专利以及其展期次数、所持该专利所获得额外收益之间的关系。 lanjouw(1998)探讨了专利费与所持专利所需成本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发明者 可从所获专利使用费中追回所付出的成本。fauli-oller and sandonis(2002)在关 于专利费是以固定金额形式还是以提成费率折算形式方面做了探讨。guellec and van pottelsberghe de la potterie (2000)的实证研究证明,被批准的专利的价值 大于被驳回专利的价值。harhoff et al (2003) 通过对公司无专利时所获利润与 持有专利时所获利润进行比较,探讨了该公司所持专利可从总利润中获得的价 值。reitzig(2003)实证研究了专利的生命周期、专利的新颖性、专利产品的可 开发性、专利对总资产的依赖性、专利的应用范围、专利的公开披露程度、开发 难易与专利价值之间的关系。reitzig(2004)认为专利权人对专利的法律权属与 专利价值之间有对应关系。 针对影响专利价值因素的实证研究主要源于国外,国内几乎很少涉足相关研 究。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1.3.2 关于专利评估方法的研究关于专利评估方法的研究 专利资产评估研究始于国外,专利评估的方法为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 国内外经济学论著中介绍的知识产权评估公式很多。 这些方法在逻辑上都可 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我国财政部发布的资产评 估准则无形资产 以及中国资产评估协会(2008)发布的专利资产指导 意见(征求意见稿) 也规定了这三种评估方法,它们旨在反映目标知识产权的 比较性、经济性和效用特征。 国内学者刘京城(1998)在无形资产的价格及评估方法中对专利权评估 的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进行了陈述。苑泽明(2005)在无形资产评估导论 中,沈品发、白玉(2005)在无形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中均对专利权评估的 三种方法进行了探讨。 1成本法 成本法 rand,s.j(1986)在cost approach to value中对成本理论进行了研究。 roberts,eric,mai.将已有的成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根据实践对已有理论进行了 一些经验性的探讨。mark g.dotzour(1990)在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iability and precision of the cost approach in residential appraisal中从实践这 个角度探讨了成本法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wilson and donald.c(1998)提出了 成本法的新理论假设。 james l.kuhle and josef d.moorehea (1990) 在 applying the bootstrap technique to real estate appraisal: an empirical analysis研究了这 种方法后指出以历史成本作为专利的价值是不准确的, 如果这一专利得不到应用 或不能与其它技术相结合将不能产生任何收益, 这种方法不能反映出专利的潜在 价值,因而往往低估了专利价值。 张坤(2003)在无形资产评估的新方法一复合成本法一文中对传统评估 方法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复合成本法。它不仅要考虑专利技术的历史成本或重置 成本,还要考虑技术的稀缺性及其效用,提出专利技术价值的计算公式:技术的 价值=重置成本效用系数/稀缺系数,即专利技术的价值由效用性、稀缺度和劳 动量共同决定,考虑了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情况。 2市场法 市场法 newman and timothy d(1984)对市场法中的直接法进行了研究。ellsworth and richard k. (2001)对市场法中的比较法进行了研究。mitchell, phillip s., mai(1993)对市场法中的比较法中的比较指标进行了研究。joy hearn 和 sra 2001 年 7 月 23 日发布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1999) 的 how to analyze land values in the luxury marker , richard ellsworth (2001)的the sales comparison approach and the appraisal of complete facilities等做了一些关于市场法在评估实务中的应用的研究。doherty,james, mai., sra (1996) 进行了一些市场法在评估实务中的应用的文章。 parr and smith (1994) 在分析了市场法的实际应用后指出, 供参考的交易价格可能是不合理的。 因为专利具有创新性,往往缺乏类似的可比较市场,即使找到了类似专利交易, 但由于这类专利资产可能并没有得到最优应用, 因此参考它们的交易价格可能会 低估专利的价值。 国外对市场法的研究很多,特别是对市场法中的比较法作了很深入的研究。 这些对市场法的研究理论上基本遵循一种思路: 在一个相对成熟的交易市场上找 到与评估对象相似的参照物, 利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相比较的指标, 针对这些指标, 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参照物的交易价格进行差异调整,最终得出评估对象的评估 值。 3收益法 收益法 dohgery,james,mai,sra(1996)对收益法的优点作了深入探讨。fisher, clifford e.,jr.mai(1995)对收益法的折现率进行研究。keating,david michae, mai (1994) 的 appraising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enters:the income approach 等对收益法的应用进行了研究。drury(2004)认为任何专利资产都可用它未来 所产生的现金流考虑风险来折现, 因此相关现金流的识别是评估问题以及财务决 策的起点。brealey and myers(2003) ,copeland et al.(2000)认为专利价值评 估的现金流可用现金流量折现法(dcf)来折现,其价值为各期现金流的现值之 和。 borgonovo and peccati (2006) 对专利收益法评估时需考虑许多不确定因素, 如市场发展前景以及竞争对手行为、专利持有人所面临的各种因素。 马向阳、崔峥嵘、赵建科(2003)等在企业单项无形资产的收益现值法评 估中分析收益现值法估值时,对折现率的确定用了 capm 模型及加权平均资 金成本法,并用生产函数法测定专利技术利润分成率。 李惟庄(2003)对专利权评估的收益现值法进行了研究,对预期年收益假设 的选择做了详细的探讨, 文章认为应以专利权转让方正常销售年份的销售收入以 及行业平均增长率来预测以后几年的销售收入。 徐曼、杨为国(2004)等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利润分成率新模型的探讨中 从项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周期的角度出发,对专利技术许可、转让中的利润分成 率确定了评估模型。骆正清、陈艳辉(2001)等在无形资产评估的新方法探析 中对无形资产评估的三种传统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无形资产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评估的新方法成本收益双折现法。 陈晓春(2007)用成本收益法分析了短期型、成长型、问题型、优质型专利 技术在当前及中长期收益能力上的各自特点和存在问题, 以对企业专利战略进行 恰当选择。 袁焱黄(2007)对收益法与期权法在技术型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定价进行了比 较研究。文章认为收益法能被买卖双方所接受,能够与投资决策相结合;期权法 是对传统评估方法的补充,能发现项目中灵活性的价值。 专利权评估多数立足于专利权价值的定量方法如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的 研究,缺乏对专利权定性方法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对成本法和市场法的研究呈下 降趋势,多数研究对这两种方法在专利权运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针对收益法于 无形资产评估时的具体参数的研究较多, 但就收益法于专利权评估定价时参数的 确定研究相对较少、浅显。 1.3.3 关于专利权转让评估研究关于专利权转让评估研究 国内学者岳意定,刘志仁(2007)在模糊实物期权在技术转让定价中的应 用中将模糊实物期权法应用于技术转让定价。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及研究设计 1.4.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文以评估理论为基础,附以实证为辅,实证部分以专家问卷评分的方式来 评分确认权重,从而选择最具有受让价值的专利技术。 1.4.2 结构安排结构安排 本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 目的, 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 对相关论题的文献进行了回顾,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总结了本文 的创新点和研究缺陷。 第二章对专利权及专利权转让的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专利权转让的特点 及专利权转让的评估基础做了阐述, 并结合专利权评估所固有的特点得出目前专 利权转让率较低的原因:一为受让双方专利权的定价难题;二为受让方专利权购 买的最优化决策难题。 第三章阐述了传统专利权评估的三大方法,对成本法、市场法缺陷进行了分 析,肯定了收益法在专利权定价中的权威性,对收益法的参数确认进行了深入的 阐述。 第四章基于前人对专利权价值影响因素研究,引进了针对受让方专利权购买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的评估决策模型ahp 模型。 第五章结合管理决策专用软件 expert choice 11.5 将 ahp 模型应用于电子行 业专利权转让评估。 第六章针对目前专利权转让评估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我国今后专利权转让 以及知识产权评估应当努力的方向。 本文的具体研究思路如图 1.2 所示: 图 1.2 本文的研究框架 1.5 本文创新点及研究缺陷本文创新点及研究缺陷 1.5.1 创新点创新点 1本文融定性定量于一体,将 ahp 模型用于专利权转让评估中,以利于专 利受让者的方案决策。 2本文立足于专利权转让中的专利受让方,在评估专利权价值时考虑受让 方的自身技术条件、技术市场的供需状况等要素,使得对专利权价值的评估更客 观、全面。 3本文完善了专利权价值的影响因素模型,将决策者对复杂问题的决策思 维过程系统化、模型化、数量化。 专利权转让率较低 专利权评估的特点专利权转让的特点 专利权转让中的定价专利权转让中评估决策 原因 ahp评估决策模型构建评估决策模型构建 收益法对专利权定价 专利权评估基础理论 ahp 评估 决策 模型 应用 评估 决策 模型 应用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1.5.2 研究缺陷研究缺陷 1本文针对专利权转让评估决策只以电子行业做了一个案例分析,而未进 行更深层次的推广和验证。 2实务中不同行业可能会因为具体的行业特点而使得影响专利权价值的因 素有所区别,具体应用时应结合具体行业特点修正影响专利权价值的子指标。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第第 2 章 专利权转让及其评估理论基础 章 专利权转让及其评估理论基础 专利技术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我国的科技进步、技术 创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 专利权及其转让专利权及其转让 2.1.1 专利权概念界定专利权概念界定 1专利权特点专利权特点 专利权是国家专利机关依法批准的发明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其发明成果,在 一定期间内享有的独占权或专有权, 任何人如果要利用该项专利进行生产经营活 动或出售使用该项专利制造的产品,需事先征得专利权所有者的许可,并付给报 酬。专利技术是专利权的客体即专利法的保护对象。 (1)专利权是一种独占实施权。独占权表现在:同一内容的专利技术只授 予一次专利,专利权人对其专利技术享有制造、使用、许可销售、销售与进口的 独占权利,其他人如要实施必须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并支付一定的使用费,未经许 可实施就会构成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2)专利权具有地域限制。专利权有国内授权保护和国外授权保护、国内 外兼授权保护三种 (3)时间性。依法取得的专利权在法定期限内有效,受法律保护。期满后, 专利权人的权利自行终止。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 20 年,实用 新型和外观设计保护期限为 10 年。 (4)可转让性。专利权可以转让,由当事人订立合同,并经原专利登记机 关或相应机构登记和公告后生效。 2专利技术与非专利技术比较专利技术与非专利技术比较 技术,是指为了改善或达到某些目的,而存在于软件、硬件、方法之中,需 长时间累积解决问题且可以传播人类技能的一种信息, 其大略可分为属于制造层 面的硬件部分(如设备、工具等) ,以及属于管理层面的软件部分(如工组方法、 操作技巧、能力、知识等) 4,专利技术是被授予专利权的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技 术。专利技术一般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非专利技术,又称专有技术、技术秘密,是指未经公开、未经申请专利的知 识和技巧,主要包括设计资料、技术规范、工艺流程、材料配方、经营诀窍和图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纸、数据等技术资料。它与专利技术的区别主要有: (1)非专利技术具有保密性,而专利技术则是在专利法范围内公开的。一 项技术一经公开, 获取它所耗费的时间与投资远远小于研制它所耗费的时间和投 资,必须要有法律手段保护发明者的所有权,而没有专利权又不公开的技术,所 有者只有通过保密手段进行自我保护。 (2)非专利技术的内容范围很广,包括设计资料、技术规范、工艺流程、 材料配方、经营诀窍、图纸等,专利技术通常包括三种:发明、外观设计、实用 新型。 (3)专利技术有明确的法律期限,非专利技术没有法律保护期限。 (4)对专利技术的保护通常按专利法条文进行,对非专利技术保护的 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图 2.1 专利技术与非专利技术比较 2.1.2 技术转让概念界定技术转让概念界定 技术通常情况下是无形的,但仍可以与有形物品一样进行转让和交易。 技术转让是“关于制造某种产品,应用于某种工艺或者提供某种服务所需要 的系统知识的转让,但不包括只涉及单纯货物销售或者租赁的各项交易。 ” 它指 技术持有者(国家、研究机构、企业或个人)将自己独有的新技术以有偿的方式 转让给接受者,使其提升产品生产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它是作为 生产主体的接受者实现技术创新战略的有效途径, 技术转让可以为技术受让方创 造经济利益,提升企业竞争力,也可以为技术提供者在技术转让中获得合理的报 1985 年 4 月 5 日联合国技术转让国际行动守则第六届会议,联合国贸发会议起草的国际技术转让行动 守则(草案) 非专利技术 (技术秘密、 专有技 术) 技技 术术 被授予专利权 未被授予专利 专利技术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酬,进而达到双方互惠互利。 技术转让的内容主要有: 1.转让有工业产权的技术,如专利、商标、外观设计等,这类技术是受有关 工业产权法保护; 2.转让无工业产权的技术,主要有专有技术,一般包括蓝图、配方、设计方 案、技术示范、操作方法说明、具体指导等,这类技术没有专门的法律保护; 3.转让单机、成套设备,整套工厂等等。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 让、技术秘密转让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因此,技术转让中的技术是指一种系统 知识,不仅包括专利技术,也包括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数据库、集 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图 2.2 技术转让内容 2.1.3 专利权转让概念界定 专利权转让概念界定 现实经济环境中,由于受到企业规模、技术、资金、人力、设备的限制,企 业无法自行研究开发所需的各种技术,即资源拥有者各自资源的不对称,使得专 利技术持有者、专利技术需求者之间的技术转让应运而生。专利技术作为专利权 的客体,当专利技术发生转让时,就会涉及专利权转让的相关问题。 专利权转让,是指专利技术转让方以一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方式向技术受 让方提供依专利法规定可被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及其所有权的行为。 专利权转 让,需由当事人订立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 门予以公告,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1专利权转让特点专利权转让特点 专利权转让时,其交易具有信息的不完全性、信息的非对称性、专利技术的 公共物品属性、交易合约的不完全性四个特征。 (1)信息的不完全性 )信息的不完全性 技术转让技术转让 专利申请权转让 专利权转让 专利实施许可 技术秘密转让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信息的不完全性是指环境及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因为人是有限理性的,不 可能掌握全部的信息。 信息的不完全性包括专利技术供给方信息的不完全性与专 利技术需求方信息的不完全性两个方面。 对于专利技术的供给方,专利技术的形成、转让过程中的固有风险使其面对 难以预期的变化,比如研发失败风险、市场未来需求的风险、技术更新替代的风 险等。 对于专利技术的需求方,专利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固有风险同样使其面对难 以预期的变化,比如技术与现有生产条件或生产能力不匹配的风险、未来收益的 不确定性风险、经济环境变化的风险、技术更新替代风险等。 信息的不完全性使得专利技术转让过程中,供给方和需求方难以完全描述、 精确定量专利权的价值。 (2)信息的非对称性 )信息的非对称性 专利技术转让过程中,交易具有信息非对称性的特点。信息的非对称性指专 利技术的供给方与需求方所掌握的与专利技术的转让行为相关的信息在量上的 不等,即一方拥有另一方不知道或者无法验证的信息和知识。 (3)专利技术的公共物品属性 )专利技术的公共物品属性 专利技术具有公共物品属性,是因为专利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程度的非排他 性,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外部经济效果与交易的可重复性两方面的特征。即专利 技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一个使用者使用这一资产,并不影响另一个使用者的使 用。 作为一种公共物品,若专利技术的供给者所获得的收益难以抵偿研发该资产 的成本,必然导致供给不足。所以,将其通过授予某种权利的形式,保护其避免 成为公共物品。但即使如此,专利技术的供给者依然不能阻止技术效果的外溢, 不能限制专利技术的外部经济性。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专利技术都能通过某种权利来保护;其次,技术追随者 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变相仿制专利技术拥有者的技术,专利技术的消费仍具有 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必然会产生“搭便车”现象;第三,同一专利技术的使用 权可以被多个主体同时拥有,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4)交易合约的不完全性 )交易合约的不完全性 专利技术转让时供给方与需求方最终达成的合约是不完全合约。 不完全合约是相对完全合约而言的。所谓完全合约,是指合约条款详细确定 了当与交易行为相联系的外生事件出现时, 每一合约当事人在该情况下的权利和 义务、风险均摊、合约强制履行的方式及合约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等内容。达成 这样的合约,要求合约当事人具有充分的理性,能准确预见并描述合约形成过程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中可能发生的任何事件,并就当发生这些事件时双方的权利、义务等问题达成一 致,写入合约中,且合约一旦达成,双方都能遵守。 专利技术转让时,供给方与需求方仅具有有限理性,而专利技术的研发与应 用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供给方与需求方都不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也 不可能准确的计算专利技术的研发成本与其未来产生的效益。 而且由于专利技术 供给方与需求方的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 不仅合约的当事人不能对对方的履 约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甚至合约仲裁者也很难对此做出正确判断。因此,专利技 术转让时供给方与需求方达成的合约是不完全合约。 2专利权转让与专利许可贸易比较专利权转让与专利许可贸易比较 专利权转让与专利许可证贸易是专利权技术贸易的两种方式,专利许可贸易 又称专利许可证贸易,是指专利权人依据专利法及其他法律规定,采取与被 许可方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形式, 允许被许可方在合同约定的条件和范围内 实施其专利技术的一种贸易行为。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如下: (1)交易的程序不同。)交易的程序不同。在国内进行专利权许可证贸易,交易双方达成协议 后,只需当事双方在合同上签字盖章,合同就可生效,在合同生效的 3 个月内由 专利权人向专利局备案即可。但专利权转让则不同,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专 利权即使在国内转让,属于国有企业单位的专利权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我 国的单位和个人向国外转让专利权,还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当事双 方达成专利权转让协议后,还要经专利局登记并公告后方能生效。 (2)交易的经济实质不同)交易的经济实质不同。专利权许可证贸易是有条件地出让专利技术的 使用权或实施权,受让方并不能获得该专利的所有权和持有权,专利权的主体不 发生变更。而专利权转让是指专利技术的所有权的转让,它将导致专利权主体的 变更,购买者在转让生效后将成为该专利技术的新的合法专利权人。 2.2 专利权转让评估的特点及原则专利权转让评估的特点及原则 当专利所有人转让专利技术的所有权时,就需要对其进行评估。专利技术评 估主要是为专利技术交易双方提供一个成交价格的参考交易价格, 其作为无形资 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估除了具有无形资产评估的预测性、市场性、系统性、 真实性、独立性、公正性等基本特点之外,由于专利技术本身具有的依附性、独 创性和成本的弱相对性等特征,专利权评估还有不少自身的特点。 2.2.1 专利权转让评估特点专利权转让评估特点 1专业性专业性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领域越分越细,专业性也越来越强,从事专利技 术评估的专业人员必须及时掌握与被评估资产相关的知识才能对专利技术价值 做出科学、权威的估算和评价。鉴于评估机构的高素质专业人员数量有限,因此 在社会上建立起统一的专家库,以其作为专利权评估活动的支撑体系,已成为提 高专利权评估业务水平的迫切需要。 2评估对象的单一性评估对象的单一性 专利技术具有独创性,这一性质既是区分不同专利技术的客观依据,又是决 定评估对象是单一的而非成批的基础。专利技术评估应根据不同评估对象、不同 评估目的以及不同的资产交易方式,同时考虑评估的时间、地点等因素审慎地进 行。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反映评估对象的真实价值,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评估工作的复杂性评估工作的复杂性 专利技术的评估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主要表现在:首先,专利技术的种 类繁多,相互间可比性差,每一项专利技术都要具体地分析其性能、特点,确定 不同的技术参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大多数专利技术的评估都要先 测算确定该项资产的经济寿命和预期收益, 但是由于这两项指标本身存在较大的 不确定性,因而难以准确地加以确定;再次,专利技术对其拥有者发挥经济效用 的程度受到宏观经济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 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从各个角度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地分析和测算,在这 个过程中,资料的搜集、数据的匹配和测算都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来说,对一项 专利技术的评估除了考虑专利技术本身的因素之外,还应该综合经济、技术、政 治、法律等多种外在因素,评估的工作量相当大。 4动态性动态性 同有形资产相比,专利技术的动态性更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 经济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专利技术的价值不断受其影响而随之发生不断变化, 各种产品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因此专利技术评估工作也 “与时俱进” ,及时把握技术的发展进程,了解外部环境对专利技术价值的影响, 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专利技术评估的水平。 2.2.2 专利权转让评估原则专利权转让评估原则 专利权评估的基本原则应体现无形资产评估的本质和内容, 即 “独立、 客观、 公正” 。因此,从事资产评估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必须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原 则,严格依法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性、正确 性、公平性和可靠性。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此外,针对专利权自身的特点,还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1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也称有效性原则,是指某项工作或某项计划、方案的实施可能性和合理性。 评估工作必须由合法的专门机构和具有评估资格的人员进行, 评估工作人员对被 评估资产价值最后得出的结论, 应当是信得过的, 可行的, 具有法律效力。 同时, 评估工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 力求评估工作简便易行,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时间,以免因评估时间过长使评估结果失去效力。 2经济效益原则经济效益原则 专利技术的价值基础就是能够在未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原则即 被评估专利权的价值,应以该项专利技术能够产生的效益为基础,没有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种植技术的工作计划与执行方案
- 中级攀岩指导员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
- 关于记忆障碍患者的行为疗法在中级养老护理中的应用
- 科技创新驱动下的企业融资计划含保代策略
- 声乐初学者入门指南歌唱技巧与演唱准备计划
- 生产主管周生产计划与质量控制安排
- 网约车市场分析及司机服务质量管理安排
- 供应链管理优化工作计划与安排
- 国际留学生人才资源整合策略
- 山西C类安全员安全监督指南
- 化粪池平时管理制度
- 护士长竞聘面试题(含答案)
- 直播中控合同协议书
- 陪玩俱乐部合同协议
- 废铁回收协议书范本
-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应用
- 珍酒代理合同协议
- 甘肃陇南市金陇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重症医学科个案护理查房
- 监督式机器学习在食品霉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外贸企业如何提升运营效率与管理质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