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中小企业融资出路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中小企业融资出路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中小企业融资出路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中小企业融资出路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中小企业融资出路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中小企业融资出路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摘要 中小企业融资出路研究 大摘要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 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此问题己 成为当务之急,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 本文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 行了研究分析, 研究分析的结果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本文从外部环境、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渠道、企业自身等方面分析了中 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和形成原因。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和相关的经验资料,系统 分析了造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外部宏观环境不利于中小 企业融资, 商业银行观念没有彻底转变, 间接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设置壁垒太高, 直接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障碍重重,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不利于融资的因素。 针对论证分析所得到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以及通过国际比较与经 验借鉴所得出的启示,本文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选择,即建立中 小企业融资系统。 第一,建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系统,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系统中,本文充分运用了引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风险 评级机制和中小企业群的重要作用。据深圳交易所实际调查,目前全国符合创业 板上市条件的企业有 1200 家,已经改制和正在接受改制的企业有 500 家。如何 能让条件良好的企业充分运用资本市场融资,这就需要在我国尽快推出创业板,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风险预测体系,利用财务杠杆控制负债比率,运用 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 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资本市场也应建立风险测评和预警机制,一方面要维护资 本市场整体的健康运转,另一方面,也要维护和保证企业和投资者的双方利益不 至受到大的侵害。中小企业群的形成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据一项 对外国投资影响的估计数据中指出,在对外商有吸引力的地区,群集存量每增加 10%,该地区被未来投资者选中的可能性就增加 5%到 7%。 第二,建立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系统,规范间接融资渠道 建立多层次的银行服务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可以从根本上缓解银 大摘要 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运用主成分法建立的中小企业定量评估模型,通过聚 合相关财务指标,最后得出主成分值计算得出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就可以判定该 企业是否适合贷款,这一模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这一模型的建立有力的保证了 企业信用测评的准确性。 第三,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我国经过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闲散资金,如 居民储蓄目前就已达 12.22 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不乏大量具有较高投资意愿和较 强风险承受能力的资金。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社会闲散资金,搭建一个民与企之间 信息交流的平台,让资金得以发挥出最大价值,是一个很迫切的需求,这就需要 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体系,让大众更好地了解企业,让企业更好地融入大众,所 以,完善这一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中小企业提高自身融资能力,也需 要国家主导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 还需要金融机构在控制 风险条件下的信贷市场创新,只有相关各方协调利益、互相合作,困扰中小企业 发展的融资问题才能有所改善。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成长中的重要基础,日益成为启动民间投资、拓宽就业 渠道、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优化所有制结构、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 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满 腔热情、大胆实践、创造性的开拓新的局面,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系统后, 相信中小企业将会在今后的发展中,运行得更加畅通,将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做出更多更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出路 直接融资系统 间接融资系统 abstract research on the financing way for medium-and- small enterprises in china abstract sme development is an event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can ensure the appropriat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achie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o on. however,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to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it is an urgent task for china, 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use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conducted a study of the financing of smes in china. the results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ies in financing . this paper revealed the formation reasons of the status quo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direct financing channels, direct financing channels, the enterprises own difficulties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relevant experience information, the author judged that the main reasons are: the external macro environment is not conducive to sme financing, commercial banks did not completely change the concept, indirect financing channels for smes erecting barriers too high, direct financing channels for smes obstacles, not conducive to sme financing their own factors. after getting the reasons of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as well as the deriving the enlightenment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and experience, we propose the means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in financing for smes, namely the establish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inancing system. first, establish an direct financing system for smes, to expand the direct financing channels. in this action, this author fully used the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risk-rating mechanisms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there are 1200 companies in line with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gem, and 500 which has been undergoing restructuring and restructuring enterprises. how can the enterprises of good conditions to make full use of capital market financing, which requires launching gem in china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establishing a multi-layer capital market. the risk forecasting system is to control the ratio of liabilities using financial leverage ,by the total capital cost of comparative law choose the financing portfolio of the smallest total capital cost, do cash flow analysis to ensure that the adequate funds needed for debt repayment. capital markets should also establish a risk assessment an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s, on the one hand to abstract protect the health operations of the overall capital market, on the other hand, we have to safeguard and guarantee that the interests both sides of enterprises and investors dont be great against. the formation of sme group provides more financing opportunities for smes. a report for foreign investment impact estimated that in the region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clustered stock for each additional 10%, potential investors in the region were selected on the possibility of an increase of 5% to 7%. second, establish an indirect financing system for sme, to regulate the indirect financing channels. it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tween banks and enterprises by establishing a multi-level system of banking services and credit guarantee system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odel establish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for smes, through polymerization related financial target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final draw calculated critical valu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ritical value of the enterprise can determine the suitability of loans. this model is very applicable sexual. this model forcefully guarantees the accuracy of credit evaluation. third, improve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to provide strong back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after more than 10 years of china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ociety has accumulate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idle funds, such as household savings is now reached 12.22 trillion yuan, of which there are large numbers of high risk and a strong willingness to invest their ability and bear the capital.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social idle funds, set up a exchange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between public and enterprises for funds to play the greatest value, is a very urgent demand. it require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which make public understand enterprises more in-depth and allows enterprises to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community, so it is also essential to perfect this system. smes financing system is a big project, which not only improve their own financing needs of smes, but also the need for the state-led and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and a favor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support,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ontrol risk in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credit market innovation. only by coordinat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co-operation, the financing problem of distressing smes development can be improved. smes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to encourage private investment, expand the channels of employment,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increase stamina for development, and optimize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promot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abstract process, and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an important force to driv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husiastically, be bold in exploring new creative situation, and build an improve sme financing system, i believed that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future will run more smooth , will mak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for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keywords: medium-and-small enterprise financing way direct financing system indirect financing system 论 文 独 创 性 声 明 论 文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江苏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学 位 论 文 使 用 授 权 声 明 学 位 论 文 使 用 授 权 声 明 江苏科技大学有权保存本人所送交的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稿,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上网公布,有权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并授权其保存、上网公 布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文稿。本人电子文稿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一致。除 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亚太经合组织 21 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户数占各自企业总量的 97%-99.7%,就业比 重占 55%-78%,gdp 比重占 50%以上,出口总量占 40%-60%。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 的“重要经济支柱” ,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 ,美国政 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作是“美国经济的脊梁” 。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 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截止到 2006 年,在我国全部注册企业总数中,注册登记的中小型企业达到 2300 万家,约占全部企业总数的 99%;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占我国工业总量 的 60%、57%和 40%,创造了工业新增价值的 76.6%。在流通领域,中小流通企业占全 国零售网点的 90%以上,实现了全国出口总额的 60%左右。 中小企业具有吸纳就业的优势,我国每年有一亿五千万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在我国仍是一大难题。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大企业,随着高、精、尖技术的 逐步推进,需要的工作人员只会越来越少。但中小企业却不同,它一般为劳动密集型 产业,制造型企业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成为吸纳劳动力和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阵地, 而且, 中小企业的这一优势将会继续保持下去。 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和私营企业, 无论管理体制还是经营机制都十分灵活,完全市场化运作,顺应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和 潮流,企业规模小即使损失掉也可以及时投入重新开张,另外,企业人员少,上层产 生的决策命令可以很快传达下来,及时按决策行事,不会因为层层隶属关系而迟迟传 达不到基层,这也是中小企业灵活高效的体现。 中小企业还具有促进西部发展的优势。 目前, 西部地区的发展主要依靠中小企业, 西部大开发为中西部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东部地区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将 会把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样中小企业依其灵活的优势一定会加 快西部发展的步伐。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尽管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所获得的融资与 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不相称的。首先是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 信贷支持少。其次,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比例很低。最后,我 国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缺乏,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一章 绪论 2 当前,中小企业整体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这一阶段,中小企业的 融资需求日渐迫切。然而,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渠道严重堵塞,间接融资困难, 直接融资渠道几乎关闭,融资供求矛盾极其突出,融资难问题己成为阻碍我国中小企 业进一步腾飞的首要因素。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着重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的现状,融资困难的问题所在,针对完善法律制度、健全治理结构、改善对中小企业 的金融服务、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系统等诸方面问题进行了研 究,并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 1.1.2 理论意义 本课题从分析中小企业融资体制着手,运用博弈论与系统观的理论,综合国内外 研究成果, 力图建立符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融资渠道。 其理论意义如下: (1)丰富资本市场创新理论; (2)以各相关因素为基础,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模型; (3)评价现有银行体制,加速解除约束中小企业融资的体制。 1.1.3 现实价值 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出路,可以取得如下社会价值: (1)解决了融资问题,可以为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铺平道路; (2)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促进社会和 平稳定; (3)可以鼓励更多高科技高技术的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我国的科技创新步伐; (4)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可以规范资本市场,还可以促使银行体制更加符 合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1.2 融资出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的金融市场比较健全,特别是在美国,二板市场发展活跃,再加上政府的政 策给予大力支持,所以整体的融资系统发展比较健全,这也正是国外中小企业发展畅 顺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国外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主要理论如下: (1)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理论 这一理论被公认为是对发展中国家早期贡献最大的探索。 1960 年, 格利 (gurley) 和肖(shaw)在金融理论中的货币 3一书中提出了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新见解, 成为二战后的一种新的金融理论。他们认为,只要经济部门之间存在着盈余,投资者 第一章 绪论 3 从外部融资就不可避免。他们指出,外部融资有两种形式,即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 并对两种金融形式进行了开创性的界定。 1973 年,麦金农(ronald i. mckinnon)和肖(shaw)相继发表经济中的货币 与资本与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 4,标志着金融发展理论正式形成。该理论认 为,发展中国家不恰当的金融管制造成的金融抑制产生了对经济成长和经济发展的阻 滞,表现为政府过多金融管制、利率限制、信贷配额、证券市场不发达和金融资产单 调等现象,使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很完善,几乎不 存在债券、抵押契据或普通股票这些初级证券的“有组织”市场,而通过货币机制的 间接金融又很落后,因此,众多的小企业要进行投资和技术革新,只能依靠内源融资。 该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资本约束,金融市场不发达,应通过金融深化, 实现资本有效积累,推动经济发展。它对发展中国家深化金融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 借鉴,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实践中也产生了积极的后果。但是金融深化政策在实践中 往往被曲解为金融自由化政策,因此产生了不少消极后果。 金融约束理论 随着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一 些经济学家开始对麦金农和肖的金融发展理论提出挑战。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以斯蒂 格列茨(stiglitz)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从不完全信息的角度提出“金融 约束论” , 重新审视了金融体系中的放松管制与加强政府干预的问题, 认为麦金农和肖 的金融发展理论以瓦尔拉斯(leon walras)均衡的市场条件为假使前提,但这一前提 难以普遍成立。况且,经济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代理行为、道德风险等问题,即使 在瓦尔拉斯均衡的市场条件下,资金资源也难以被有效配置。所以政府的适当的干预 是十分有必要的。 金融约束的实质是政府通过存款监管、市场准入限制和稳定的宏观政策等一系列 经济金融政策使金融部门获得租金,通过“租金效应”和“激励作用”规避现行的逆 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鼓励创新,维护金融稳定,从而对经济发展起到正向推动效 应。 金融约束是发展中国家从金融抑制状态走向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型政策, 但这种金融发展政策是种相机决策,是一种动态的政策制度,但该理论对这一动态过 程却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因而它对发展中国家金融政策的建议依然是迷糊的,甚至 失之偏颇。 (2)企业资本结构理论 m&m 理论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的开端是 m&m 理论,这一理论由美国学者莫迪利亚尼 (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 1958 年提出。 m&m 理论在严格的假设前提下指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的市 第一章 绪论 4 场价值无关,或者说,企业选择怎样的融资方式均不会影响企业市场价值 5。然而, m&m 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假定基础上的,在实际生活中,融资结构的决定要受各 种因素的影响。 m&m 理论在受到实践的挑战后作了修正 6, 其修正结论是负债杠杆对企 业价值和融资成本确有影响,如果企业负债率达到 100%时,则企业价值就会最大,而 融资成本最小。然而,这一结论仍与现实不相符。修正理论虽然考虑了负债带来的纳 税利益,但忽略了负债导致的风险和额外费用。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修正了理论中的信息充分假设, 认为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缺陷。 理论认为企业是根据充分信息来决策,充分有效运行的资本市场正是据此来评价企业 的市场价值,而实际上企业管理者(由于较少的信息成本)比投资者更多的了解企业 内部状况,并在与投资者的博弈中处于优势。1972 年斯蒂格利茨第一次尝试用不对称 流量来模拟企业融资结构,后来的罗斯(ross) 、雷蒙德(raymond) 、迈尔斯(myers) 和麦吉勒夫(majluf)对该理论加以完善。 信息不对称理论 7认为:资产负债结构是把企业内信息向市场传递的信号工具, 负债比例上升表明管理者对企业未来收益有较高期望,所以发行债券可以降低企业资 本的总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管理者可以改变自己的股份是一种传递有关 项目的信号,在均衡状态下,企业管理者的股份揭示了其信任的项目收益的均值,因 此企业管理者的股份越高,传递的项目价值也越高,从而企业市场价值也越大。融资 结构的设计是为了缓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决策无效性, 企业存在融资 “先后顺序” 理论、啄食顺序理论,即先内源融资,然后发行债券,最后发行股票。 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 8认为融资结构不仅规定企业收入的分配,而且影响企业控制权的分配 从而影响企业的价值。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比正式规章所显示的要弱些,债券持有者和 银行的控制比正式规章所显示的要强些。股东控制力较弱是因为存在信息问题,他们 得依赖经理,而后者比他们拥有更多的信息,另外,一个小股东没有什么动力投入必 要的精力和资源去获得足够的信息,从而中小股东选择“搭便车”或“用脚投票” 。银 行等金融机构虽然对企业没有正式的作用, 但在某些关键时刻要随时收回他们的贷款, 因此经营者对银行的态度非常关注。对于规模足够大,可以发行债券的公司来说,举 债带来的控制权损失最小,因此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债券融资。 总体来说,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己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并在西方各国 的企业融资行为中起到了理论的指导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 一的理论体系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完整的解释,以上各个理论学派也仅仅是从某个特 定角度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思路和一 些基本结论,对于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战略,具有重要 第一章 绪论 5 的参考价值或启发意义。但同时应看到,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是相对于美国等比较成熟 的市场经济环境而言的,而在我国,企业在相当程度上还不是一个独立的融资主体, 企业运行同时面临预算软约束和信贷软约束,缺乏有效的破产机制的约束,企业运行 环境是体制转型时期的经济,距离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距甚远。因此,企业与 其运行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对于西方现代企业资本结构 理论的许多结论应该有所选择。 国外研究中的金融发展理论,强调的是资本市场的作用,不仅要充分发挥资本市 场本身的调节性,还要动用政府的约束机制来引导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国外对于政 府的支持和调节作用利用得非常到位,比如:美国为促进中小企业对现有金融体系的 利用,于 1953 年出台了小企业法 ,并据此建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ba)及相应的政 策、法律支持系统;日本为中小企业提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政府融资机构的双重资 金支持,并建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扶持特定领域中的特定项目。然 而在我国,更侧重的是对大型企业融资的有利政策,我国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政 策并不足以弥补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劣势地位,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然找不 到合适的融资出口。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大力完善资本市场,尽快推出创业板,使得 中小企业尽快找到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有利时机。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及中小企业间 应形成一个良性的运作系统,这样既可以避免需要融资的企业找不到融资市场,又可 以对中小企业自身做好有力地监督,以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1.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出路的研究共有三种观点: (1)融资战略 2000年,王棣华 9在纵谈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中指出,要构建我国中小企 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2001 年,林毅夫指出,不同的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 效率是不一样的,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得出结论,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 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 7。 (2)融资方式的革新 我国中小企业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银行的贷款,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 而现今发起的融资方式又有很多新的渠道,以下各种方式可以供各种不同类型企业选 择使用,如:融资租赁、风险投资、票据融资等。 姜秀昶在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10中提出了创新的融 资手段,包括:保险公司融资、信用品牌融资及典当融资等。 2005 年,郭涛在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应收账款融资 11中提到,我国企 第一章 绪论 6 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窘迫的发展瓶颈:资本市场僧多 粥少,入市条件苛刻,属稀有资源,令广大中小企业可望而不可及;传统的银行信贷 基本上没有开办信用贷款业务, 普遍实行资产抵押担保贷款制度, 99%的贷款都需要用 银行偏好的房产、土地等不动产来做抵押或找担保人保证。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实 力不足,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信状况达不到银行要求,又缺乏足额的财产抵押和担保 支持,很难从银行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开辟应收账款融资这条 新型的融资渠道,不失为解决中小企业短期资金需求的有效补充方式。 (3)构建融资模型 2003年,王霄在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 12中指出,通过考虑贷款抵押 品的信号甄别机制和银行审查成本对贷款额的影响,将借款企业的资产规模、风险类 型与抵押品价值相联系,构建了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均衡信贷配给模型。根据 该模型,在信贷配给中被剔除的主要是资产规模小于银行所要求的临界抵押品价值的 中小企业和部分高风险企业。该文的理论模型对于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及转型经济条 件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启示。 郝丽萍指出,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中小企业与 金融机构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 13。分析表明,所选信号能准确地反映出中小企业 的预期盈利水平,降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研究已经基本全面,并在我国的融 资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大部分只是涉及到中小企业融资的某 一特定环节,还只是细枝末节的研究,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本文认为要解决中 小企业融资问题,应当把整个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前联后引,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让不管是处于哪一环节的信息使用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并及时找出自身的缺点和 不足,进而从自身下手以保证整体效益达到最优水平。从这一思想入手,需在某些特 定区域范围甚至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融资支持体系,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融资效率,保 证了融资困难问题的顺利解决。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系统观的具体要求和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将理论 研究和现实国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2)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国外的研究成果,通过与国内的研究成果进行对 比研究,吸取成功经验,弥补自身不足。 (3)运用系统整体优化思想和资本结构理论,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系统的优异性, 第一章 绪论 7 为中小企业融资找出最佳出路。 1.3.2 研究思路 本文在研究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 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融资出路,即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系统,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 图 1.1 文章研究思路图 根据以上的思路,本论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章 绪论 这一章主要介绍的是,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论文创新点等,是论 文研究方向的总纲,也是对整篇论文的导航。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小企业的定位和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主要困难等,是论文的概述部分,将本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 问题等,一一作了详细阐述和归纳。 第一章 绪论 8 第三章 借鉴国际经验分析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融资出路 本章中借鉴了日本和美国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来做详细 的分析和概括,取其精华,将他们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结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 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佳出路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系统,本文从 直接融资系统和间接融资系统这两个方面做了具体的研究分析。本章为本文观点的提 出作了必要的铺垫。 第四章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系统 这一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本章节中首先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存在的 缺陷和不足,结合企业、资本市场和政府等主要因素的相互作用,利用动态平衡性和 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构建了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系统,并对这一系统作了详细阐述 和分析。 第五章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系统 本章与第四章同为文章的主体部分,本章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一主要问题 入手,充分运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来降低融资风险,为中小企业从金融机 构融资提供了坚强的保证,构建出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系统,可以为中小企业的间接 融资起到指导作用。相信在间接融资系统和直接融资系统的双重作用下,中小企业的 融资问题一定能够得以顺利解决。 第六章 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建议 本章列举了中小企业融资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容易陷入的误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本章对整篇论文做了总结和归纳,得出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并从经济社会 发展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作了大致的展望。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1 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两点: (1) 把系统观运用于中小企业融资, 有利于为中小企业从根本上解决融资困难问 题。运用整体效益最优理论,构建并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系统。 (2)根据我国国情,确定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最佳界定标准。 1.4.2 难点 (1)中小企业融资系统,包括间接融资市场体系、直接融资市场体系、风险投资 体系、信用担保体系等其他融资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等,并且每一个分体系下又分为 更多分体系,总体构建较为繁琐复杂。 第一章 绪论 9 (2)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多层次的金融机构的建立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取证, 才可以付诸实施,这一取证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10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2.1 中小企业的定位及现状 2.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概念是相对的,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一般是用销售额、资金 和员工人数,三个指标来进行划分。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 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 我国现在执行的界定标准为:国家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在 2003 年 2 月发布的中 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14中指出:“中小型工业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 2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 30000 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 40000 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 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 300 人及以上,销售额 3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 4000 万元及 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中, 员工人数的界定 2000 人以下, 笔者认为这一标准有 些过高,会把更多的中大型企业挡在大型企业的门外,更会加大融资困难的比例。 欧盟的界定方法为: 中型企业需满足员工人数 250 人以下, 或年营业额 5000 万欧 元以下, 或资产年度负债总额 4300 万欧元以下; 小型企业需满足职工人数 50 人以下, 或年营业额 1000 万欧元以下,或资产年度负债总额 1000 万欧元以下。美国规定中小 企业雇员人数不超过 500 人,日本规定中小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不超过 300 人。 对于中小企业的准确界定将会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对于中 小型企业的界定标准有些不妥,本文认为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应为:职工人数 500 人 以下,或年销售额 4 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 5 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 职工人数 100 人及以上,销售额 4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 5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 为小型企业。 这种降低人数限制而提高资金数量的做法,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发展避免只注重规 模扩张而忽视企业的实际效益,可以鼓励更多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另一方面,可以 使那些存在良好发展潜力而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尽快摆脱“小”的限制,会使大型企 业与中小型企业的构成比例更为合理,使更多的企业可以在资本市场融资,可以使金 融机构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样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比率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 2.1.2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如果说大型企业是经济发展根基的话,中小企业就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它增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11 加了经济的活力,是经济中高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动力,是就业和稳定的基础。中小企 业的发展问题,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 发达国家奉行的一个国家战略。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 展及我国进入后过渡期,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保持经济活力、 参与国际竞争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十分迅猛的发展。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 数据,2003 年全国中小企业数量 2160 万家,2004 年 2200 万家,到 2006 年达到大约 2300 万家,约占全部企业总数的 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 60%左右,工 业新增产值的 76%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 全国的 57%、40%和 60%;在 5 万个独立核算的三资企业中,中小企业也占 98%,与外 商合资的乡镇企业 2. .9 万家。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与我国经济增长 的粗放形态是一致的。 中国银监会统计部主任刘成相于 2006 年 12 月 1 日在 “第五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 15上的讲话时指出,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触及到了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和国民经济可持 续发展的许多根本性问题,而“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 发展的瓶颈。 2.1.3 中小企业自身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放开搞活,使中小企业发挥出了自身的优势,为我国经 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本身存在的优势可归纳如下: (1)吸纳就业的优势。我国每年有一亿五千万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在我国仍 是一大难题。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大企业,随着高、精、尖技术的逐步推进, 需要的工作人员只会越来越少。但中小企业却不同,它一般为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