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玉器是中华国家文明的一种基本载体,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尚 玉文明。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尚玉传 统,追根溯源,与东北地区史前古玉密切相关。东北地区出土的大量 史前玉器,分别出土于辽西、辽东、吉林、黑龙江四个区域,可以大 体上分为初创、繁盛和衰落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仿工具 类玉器为主,第二阶段仿工具类玉器明显减少,以仿生类玉器和特殊 类玉器为主,而到了第三阶段,玉器的数量、种类都急剧减少,只有 管、珠等少数器形。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应与当时社会的发展程度 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史前东北玉器的发生和发展 情况表明,中国国家文明时期的传统礼制因素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 经出现于中国的东北地区。而礼制的发生,正是文明社会区别于原始 社会的根本标志。从民族文化传统的角度上看,如果说,青铜礼器是 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社会的物化标志的话,由兴隆洼文化发源的东北 史前古玉,则是新石器时代中期至铜石并用时代中华古礼发生、扩展 和承传的基本载体。东北史前玉器承载的中华远古文明因素,直接为 后来夏商周三代之际中华国家文明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东北地区;史前玉器;文明起源 a b s t r a c t j a d eo r n a m e n ti sab a s i cc a r r i e ro fc h i n e s ec i v i l i z a t i o n ,w h i c h i si nn a t u r eac i v i l i z a t i o no fa d m i r i n g - j a d e t h et r a d i t i o no f a d m i r i n g j a d eo fa n c i e n tc h i n ah a sad i s t a n ts o u r c ea n dal o n g s t r e a m t h em a t e r i a l sn e w l yd i s c o v e r e di n a r c h e o l o g yd u r i n g r e c e n ty e a r sh a v es h o w nt h a tt h eo r i g i no ft h i st r a d i t i o ni s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t op r e h i s t o r i ca n da n c i e n tj a d eo r n a m e n to fn o r t h e a s t e r n c h i n a a1 a r g en u m b e ro fj a d eo r n a m e n t sf r o mc h i n an o r t h e a s t w e r er e s p e c t i v e l yu n e a r t h e di nw e s t e r na n de a s t e r n 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 ,j i l i np r o v i n c ea n dh e i l o n g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 g e n e r a l l y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s eja d eo r n a m e n t s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 d i f f e r e n ts t a g e s s t a r t i n g ,f l o u r i s h i n ga n df a d i n g m o s to ft h e ja d eo r n a m e n to ft h ef i r s ts t a g eb e l o n g e dt oi m i t a t i o n - t o o lc a t e g o r y ; d u r i n g t h es e c o n d s t a g e ,t h e n u m b e ro fi m i t a t i o n - t o o l j a d e o r n a m e n te v i d e n t l yd e c r e a s e d ,a n dt h ej a d eo r n a m e n to fb i o n i c c a t e g o r ya n ds p e c i a lc a t e g o r yt u r n e dt ob ei nt h em a j o r i t y ;i nt h e t h i r ds t a g e ,b o t ht h en u m b e ra n dt h ec a t e g o r i e so fja d eo r n a m e n t w e r ed r a s t i c a l l yr e d u c e d ,l i v i n go n l yaf e wk i n d so fs h a p e ss u c h a st u b ea n db e a d t h e s ec h a n g e ss h o u l db ec l o s e l y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l e v e lo ft h es o c i e t ya n dt h ec h a n g eo fp e o p l e s 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c e p t s a tt h a tt i m e t h e a p p e a r a n c e a n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r e h i s t o r i cj a d eo r n a m e n ti nn o r t h e a s t e r nc h i n a s u g g e s tt h a tt h ef a c t o ro ft r a d i t i o n a lr i t e so fc h i n e s ec i v i l i z a t i o n p e r i o da p p e a r e di n t h en o r t h e a s t r e g i o no fc h i n aa se a r l ya s h o n g s h a n c u l t u r a lp e r i o d t h e a p p e a r a n c e o fr i t e si s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s y m b o lt h a t d i s t i n g u i s h e sc i v i l i z e ds o c i e t yf r o m p r i m i t i v es o c i e t y v i e w e d f r o mt h ea n g l eo f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a l t r a d i t i o n ,i f t h e b r o n z e c e r e m o n y i sc o n s i d e r e da st h e m a t e r i a l i z e ds y m b o lo fc i v i l i z e dr i t u a lm u s i cs o c i e t yo fd y n a s t i e s o fx i a ,s h a n ,a n dz h o u ,t h ep r e h i s t o r i cja d eo r n a m e n to fc h i n a n o r t h e a s to r i g i n a t e df r o mx i n gl o n gw ac u l t u r ew i l lb et h eb a s i c 2 c a r r i e ro ft h ee m e r g e n c e ,t h e e x p a n s i o na noheh e r i t a g eo f 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c e r e m o n yf r o mt h em i d - n e o l i t h i ca g et ot h ea g e w h e nb r o n z ea n ds t o n ew e r eu s e d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f a c t o ro f 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c i v i l i z a t i o nb o r nb yt h ep r e h i s t o r i cja d eo r n a m e n t o fn o r t h e a s t e r nc h i n ah a sd i r e c t l yl a i das o l i df o u n d a t i o nf o rt h e f o r m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c i v i l i z a t i o nd u r i n gt h ed y n a s t i e so fx i a , s h a n ,a n dz h o u k e yw o r d s :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p r e h i s t o r i cj a d eo r n a m e n t ,o r i g i no f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3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中心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 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 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 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躲彳 日! 期: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 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 本授权书。 獬:肌等 指导教师签容:形 日期: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中心 一、现有研究基础与选题意义 某种意义上说,玉器是中华文明的一种基本载体,中华文明本质上 是一种尚玉文明。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源远流长 的尚玉传统,追根溯源,与东北地区史前古玉密切相关。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的发现,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5 0 年代初期黑龙 江依兰县倭肯哈达遗址出土的一批玉器,但由于受到当时认知水平的 限制,人们对这批东北古玉的性质并不清楚,只是根据其中的玉环、 玉璧器形与古代中原地区流行的环、璧类玉器形似,因此认为此批玉 器的年代不会早于汉代。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长期以来,东北史前 古玉的真实面目并不为学术界所认识。 ,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首先是红山文化玉器得到最终识别和确认, 接下来是距今8 0 0 0 年的查海遗址和兴隆洼文化玉器的发现,使人们确 切地认识到东北地区不仅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而且也是世界 最早的制玉和用玉中心之一。由于中华古玉与三代之际的礼制文明有 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所以东北古玉一经发现,便立即被学术界十 分敏感地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联系在一起。以苏秉琦先生为代表的一 些学者,当时就敏锐的把红山文化积石冢等大型礼仪建筑和红山文化 玉龙等高规格史前礼仪重器视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物化载体和时代 标识,称之为中华文明的第一道曙光。1 此论一出,普遍为国内学术界 所接受,目前的东北古玉研究已经成为解析中华礼制文明起源的一个 十分重要的热点研究课题。近年来,有关东北史前古玉研究的重要学 术会议频频举行,2 有关研究著述更是层出不穷,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 对东北古玉的发现及玉器的起源、玉文化的发展及其内涵,玉器与文 明起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 成果。 1 苏秉琦:中华文明的新曙光,东南文化1 9 8 8 年第5 期。 2 如赤峰市于1 9 9 3 、1 9 9 8 、2 0 0 4 年连续举办的3 届“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和2 0 0 6 、2 0 0 7 年接连举办的2 次“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1 9 9 5 年阜新市举办的“玉龙 文化节”、中国玉器学会近年接连举办的5 届年会、2 0 0 6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辽河文明化进程学术研讨会”、2 0 0 7 辽宁省博物 馆年举办的“辽河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朝阳市举办的“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 等。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中心 学术界对于东北古玉研究着眼最多的是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系列玉 器。较早地涉及这一重要研究领域的学者首推孙守道和郭大顺。早在 1 9 8 4 年,他们就在论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1 一文中对在 辽宁西部的朝阳、阜新地区以及内蒙古赤峰市及其邻区陆续发现和辨 认出的一批( 多达上百件) 属于红山文化的玉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 究,指出“这批玉器大件多,工艺独特,造型不限于各地新石器时代 常见的珠、环、璧、璜一类佩饰,而以成组鸟兽形玉为一大特点 。重 点论述了龙在我国的起源和以龙的出现为重要标志的文明时代来临的 问题。接下来,杨虎、刘国祥、吕军、田广林等诸多学者纷纷撰文, 就辽西地区玉器的起源、分期分类、史前玉器的功能以及红山文化古 玉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i 其次是关于黑龙江地区玉器的出土与研究。孙长庆、殷德明、干 志耿等先后著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一一兼论黑龙江古代文明 的起源、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概论、饶河小南山出土玉器研究 3 ,全面梳理、介绍黑龙江史前玉器,并对黑龙江史前玉器的文化内涵 进行探讨,同时对黑龙江玉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问题进行了论述。 田华、王承海著倭肯哈达洞穴墓葬和小南山m 1 出土玉器的比较研 究4 一文,分别介绍了两墓葬出土的玉器,从功用角度将两墓葬出土 的玉器分为工具或武器类、装饰类和礼器类,并总结出倭肯哈达墓葬 的器物组合是璧、璜、管,小南山墓葬的器物组合是环、块、珠;指 1 载文物1 9 8 4 年第6 期。 2 杨虎、刘国祥:兴隆洼文化玉器初论、刘国祥:辽西古玉研究综述、牛河梁玉器 初步研究,载东北文物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2 0 0 4 年;吕军、栾兆鹏:红山文化 玉器研究综述,北方文物2 0 0 0 年第3 期;郭大顺:红山文化的“唯玉为葬”与辽河 文明起源特征在认识,文物1 9 9 7 年第8 期;何宏波:史前玉礼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续编,北京:紫禁城j j j 版社,2 0 0 4 年;孔德安:试论玉器在中华 文明形成中的作用,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三编( 下)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 0 0 5 年; 田广林:论两辽河古玉的功能和用途,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从三编( 下) ,北京:紫禁 城出版社,2 0 0 5 年。r i 广林、张国强:西辽河史前玉器与中华礼制文明,辽宁师范大 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6 年第7 期。 3 孙长庆、殷德明、干志耿: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一一兼论黑龙江古代文明的起 源,考古学文化论集( 4 )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9 7 年;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概论, 东亚玉器第1 册,1 9 9 8 年,香港;饶河小南山 l j 土玉器研究,出土玉器鉴定与研 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 0 0 1 年。 4 田华、王承海:倭肯哈达洞穴墓葬和小南山m 1 出土玉器的比较研究,北方文物2 0 0 4 年第2 期。 2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中心 出玉器是两墓葬随葬品的主体,倭肯哈达出土的玉器以礼器为主,具 有浓厚的宗教祭祀气氛,小南山出土的玉器以装饰品为多,似乎意味 着富有,两墓出土玉器的文化内涵不同,表明二者社会进程不同,年 代存在较大的差异;两墓均出土了制作玉器的工具,说明本地都能制 作玉器。于建华著黑龙江出土新石器时代玉器及相关问题1 、刘国 祥著黑龙江史前玉器研究2利用考古学的方法对黑龙江地区发现 的上百件玉器进行了分期、分类和分区研究,从器型结构、时空分布 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 再次是关于吉林地区史前古玉的出土与研究。刘国祥在吉林史 前玉器试探3 一文中系统研究了吉林地区1 9 个地点出土的4 9 件史前 玉器,依据造型题材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将吉林史前玉器分为仿工具 类、装饰类和特殊类三种;重点分析了西断梁山遗址和聚宝山遗址出 土玉器的年代;根据上述分析将吉林史前玉器的发展分为三个不同的 阶段,并且探讨了在不同阶段吉林玉器与辽西、黑龙江等地区玉器的 异同和它们之间的交流。赵宾福著吉林省出土的史前玉器及相关问 题4 ,介绍了吉林史前玉器的研究现状及出土史前玉器的主要地点, 将吉林省出土的4 9 件史前玉器按器形分为斧、锛、铲、凿等十三种, 并详细介绍了每件玉器的形制、大小;通过对中国史前玉器发展过程 的回顾,总结出了吉林省目前发现的史前玉器的特点,如生产工具和 装饰品所占比例较大,而礼器数量较少,礼器中的玉璧、玉环的特点 与红山文化出土的同类玉器明显有别,指出吉林省出土的史前玉器不 仅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而且也与辽宁和黑龙江省出土的史前玉器有 一定的联系,但相比之下,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出土的史前玉器共性较 多,关系也显得更为密切。 此外,还有学者进而从宏观角度上对东北史前古玉做出了研究。 如孙守道著中国史前东北玉文化试论5 ,全面论述了红山文化玉器 1 于建华:黑龙江j l 土新石器时代玉器及相关问题,北方文物1 9 9 2 年第2 期。 2 刘国祥:黑龙江史前玉器研究,东北文物考古论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4 年。 3 刘国祥:吉林史前玉器试探,东北文物考古论集,北京:科学f l j 版社,2 0 0 4 年。 4 赵宾福:吉林省出士的史前玉器及相关问题,东亚玉器第1 册,1 9 9 8 年,香港。 5 孙守道:中国史前东北玉文化试论,东巫玉器第1 册,1 9 9 8 年,香港。 3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以辽话地区为中心 研究的进展和东北玉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及东北玉文化的系列、传 布与流向。周晓晶先后著吉黑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探究、倭肯哈 达玉器及相关问题探析1 ,通过对吉林、黑龙江和辽西地区出土的璧 形器等玉器的比较研究,指出吉林、黑龙江地区壁形器的制作和使用 时间早于辽西红山文化,在吉黑地区与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关 系上,以吉黑地区玉器对辽西地区玉器的影响更为重要;从宏观角度 看,吉黑地区和辽西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具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器 形种类和制作工艺,属于一个玉器系统,可称之为“红山文化玉器系 统 或“东北玉器系统 ,在这个系统内部,吉黑地区和辽西地区的玉 器则各自独立起源,至一定阶段又发生相互传播和影响关系,在相互 影响中,吉黑地区玉器对辽西地区玉器的影响较大。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东北地区划分为辽西、辽 东、吉林、黑龙江四个区域,系统归纳东北地区出土的史前玉器,并 综合运用考古学、历史学等方法,以辽西地区为中心对东北地区史前 玉器的年代与分期,分类与功能进行探讨,以期探索东北地区史前玉 器在东北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探讨东北地区史前的文 明化程度。 二、近年出土的东北史前玉器 随着近年来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的深入展开,越来越丰富的有明 确出土地点的史前玉器被不断发现,从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 资料。这些有明确出土地点的东北史前玉器,大体上分布于辽西、辽 东、吉林和黑龙江4 个区域。 ( 一) 辽西地区 这里所说的辽西是狭义的辽西,包括以西拉木伦河和大小凌河流 域为重心的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这一带不仅出土了国内迄 今为止最早的玉器,而且玉器的发展自成体系,既表现出不同的时段 特征,又具有发展阶段的连续性和功能上的传承性,并且这一地区出 1 周晓晶:吉黑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探究,北方文物2 0 0 0 年第4 期;周晓晶:倭肯 哈达玉器及相关问题探析,出土玉器鉴定与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 0 0 1 年。 4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中心 土玉器的数量也是整个东北地区最多的,所以这里应是东北地区乃至 整个中国史前玉文化发端较早的一个中心。这一地区出土的史前玉器 主要有兴隆洼文化玉器和红山文化玉器: 1 、兴隆洼文化玉器 兴隆洼文化得名于1 9 8 3 - , 19 8 4 年对内蒙古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 遗址的正式发掘1 ,其年代距今约8 0 0 0 年。此后,经过大面积发掘且 较为重要的相关遗址又有辽宁阜新查海2 、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3 、克 什克腾旗南台子4 和兴隆洼遗址附近的兴隆沟5 。综合各地发掘材料,可 以观察到这几处古文化遗存的年代接近,内涵大体相同,应属同一种 考古学文化。其相互之间的差异,可以看作是兴隆洼文化在不同时段、 不同地域的不同发展面貌。目前所见兴隆洼文化玉器已有数十件,分 别发现于6 个地点。其中,正式发掘者有辽宁阜新查海、内蒙古林西 县白音长汗、敖汉旗兴隆洼和兴隆沟,调查清理者为赤峰巴林右旗洪 格力图和锡本包楞6 。 ( 1 ) 兴隆洼遗址。该处遗址先后经过6 次发掘,揭露面积多达3 万平方米,发现房址18 0 余座,清理居室墓葬3 0 余座。出土玉器主要 为玉块和长条形弧面玉匕形器,其中玉块多出土于墓主人左右耳侧, 约有1 1 件,玉匕形器3 件,小形玉锛1 件,牙形玉器2 件。共约17 件。 ( 2 ) 兴隆沟遗址。兴隆沟遗址于2 0 0 1 2 0 0 3 年经过三次发掘, 揭露面积6 0 0 0 余平方米,清理出房址3 7 座,居室墓2 8 座。这里共发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考 古1 9 8 5 年第1 0 期。 2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阜新查海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报告,辽海文物学刊,1 9 8 8 年第1 期。 3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考古,1 9 9 3 年第7 期。 4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予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 第一辑,中国大西科全书出版社,1 9 9 4 年版,8 7 9 5 页。 5 武自然等:兴隆沟遗址发掘揭示8 0 0 0 年中华文明新亮点,红山晚报,2 0 0 1 年9 月 2 7 日第1 版。 6 苏布德:洪格力图红山文化墓葬,内蒙古文物考古,2 0 0 0 年第2 期;朝格巴图:内 蒙古巴林右旗锡奉包楞f b 土玉器,考古1 9 9 6 年第2 期。白音长汗和洪格力图这两批墓 葬材料原简报作者都认为其年代属于红山文化,但综合各种信息,更大的可能是属于兴隆 洼文化。 5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中心 现玉块5 件,其中有4 件出土于墓葬,1 件发现于房址堆积。 ( 3 ) 阜新查海遗址。查海遗址先后经过7 次发掘,揭露面积8 0 0 0 余平方米,清理房址5 5 座,墓葬1 6 座,出土的玉器共约3 0 余件,有 玉块、玉匕、玉管、玉锛和玉斧等。其中在编号为f 7 房址西壁内侧发 现一座小孩墓中,就出土大小6 件匕形玉器。 ( 4 ) 白音长汗遗址。先后经过2 次发掘,揭露面积2 5 0 0 平方米, 清理房址4 0 余座,墓葬7 座,发现玉器7 件,其中,玉块2 件,玉管 4 件,玉蝉1 件。 ( 5 ) 锡本包楞遗址。为一长方形浅竖穴土坑墓葬,发现3 件玉器, 其中l 件玉块,2 件玉匕形器。 ( 6 ) 洪格力图遗址卢为一处被盗掘破坏的山顶积石冢遗址,共发 现玉块、玉匕形器和玉管14 件。 以上6 个地点共发现兴隆洼文化玉器约7 6 件。 2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于1 9 3 5 年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1 ,19 5 5 年获得 正式命名2 。这是一种年代与仰韶文化大体相当,发展水平也基本接近 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其分布范围,以西拉木伦河、老哈 河和大凌河流域为中心地带,东逾阜新、西至张家口、北过奈曼、南 至锦承铁路沿线。其生存的绝对年代,距今约7 0 0 0 5 0 0 0 年3 。目前 见于报道的红山文化出土玉器可分为发掘品、采集品两类。其中,发 掘品全部出自于墓葬,出土地点有南台子4 、胡头沟5 、城子山6 、东山 嘴7 、牛河梁积石冢群( 至少已有2 7 座红山墓葬出土过玉器) 8 、四家 1 见滨田耕作、水野清一:赤峰红山后,东方考古学丛刊,甲种第六册,东亚考古学会,1 9 3 8 年。 2 尹达:新石器时代,北京:三联书店,1 9 7 9 年。 3 杨虎:辽西地区新石器一铜石并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分期,文物1 9 9 4 年第5 期。 4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 9 9 4 年。 5 方殿春、刘葆华: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文物1 9 8 4 年第6 期。 6 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二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考古1 9 8 6 年第6 期。 7 郭大顺、张克举: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考古1 9 8 6 年 第6 期。 8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 物1 9 8 6 年第8 期;魏凡: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三地点积石冢石棺墓,辽海文物学刊 1 9 9 4 年第1 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 1 号墓发掘简报, 6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中心 子1 等处,采集品的最重要出土地点是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2 。 ( 1 ) 内蒙赤峰南台子遗址。该遗址共发掘红山文化墓葬13 座, 其中在编号为f 7 的一座石棺墓中出土玉块2 件。 ( 2 ) 辽宁阜新胡头沟墓地。该处墓地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文物考 古部门清理了其中的2 座石棺墓,分别编号为m 3 和m 7 。其中,m 3 中 清理出随葬玉器3 件,三联玉璧1 件、鱼形玉坠2 件。m 7 为一小型墓, 在墓侧扰土中发现玉环1 件。先后又自当地群众手中征集到玉器15 件, 包括勾云形佩饰1 件、玉龟2 件、玉枭3 件、玉璧1 件、玉环1 件、 玉珠3 枚、棒形玉器4 件。如此,胡头沟墓地发现的玉器应为1 9 件。 ( 3 ) 辽宁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1 9 7 9 年清理了3 座红山文化墓葬, 出土勾云纹玉佩、玉璧、枭等共1 1 件玉器。 ( 4 ) 辽宁喀左东山嘴大型祭祀遗址。这里出土的玉器共有2 件, 包括双龙首璜形玉器1 件,松石玉鸟1 件。 ( 5 ) 牛河梁积石冢群遗址。这是一处由分布于数十平方公里的l3 处具有中心大墓的积石冢群、1 座神庙、1 个大型活动广场等其它礼仪 建筑组成的巨形礼仪建筑群。目前在已经清理发掘的第二地点、第三 地点、第五地点和第十六地点4 处积石冢群和所谓的“女神庙”遗址 中都发现了玉器。 第二地点3 。 目前已经发表了7 座墓葬的资料,共出土玉器3 8 件。其中: m 4 为一座仰身交腿葬,出土玉器3 件,1 件玉箍形器横置于头骨 之下,斜口朝下向北,2 件玉猪龙并排倒置于胸骨之上,背靠背,吻部 向外。 m 7 为一座三人二次葬,3 堆骨架分置于墓室的东侧、西侧和南侧。 文物1 9 9 7 年第8 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卜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中心大墓 ( m 1 ) 发掘简报,文物1 9 9 7 年第8 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凌源市乍河梁 遗址第五地点1 9 9 8 一一1 9 9 9 年度的发掘,文物2 0 0 1 年第8 期;2 0 0 3 年度全国十大 考古新发现,中国文物报2 0 0 4 年4 月1 6 口。 1 金满都:我市红山文化考古又一重大发现,四家子红山文化积石冢清理完毕,赤峰 日报2 0 0 1 年7 月2 3 同第1 版。 2 巴林右旗博物馆:巴林右旗那厮台遗址调查,考古1 9 8 7 年第6 期。 3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 物1 9 8 6 年第8 期。 7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中心 出土玉器4 件,包括玉璧2 件、玉环2 件,分置于三堆骨架上。 m l l 为单人二次墓葬,随葬3 件玉器,包括1 件玉棒、1 件玉环、 1 件玉钺,均出土于骨架南侧。 m 1 4 为单人葬,随葬玉器3 件,其中1 件勾云形玉饰置于胸前,2 件玉环佩戴在腕部。 m 1 5 也为单人葬,随葬玉器5 件,头顶下方出土1 件箍形玉器, 葬法与m 4 一致,其斜口朝下向南;腰部左侧置1 璧、1 环,璧、环相 叠,双腕各置1 环。 。 m 2 1 为中心大墓1 ,随葬玉器共计2 0 件,置于死者周身,位置未 经扰动。其中菱形玉饰1 件,放置头部上方;箍形器1 件,横置于头 顶部,斜口朝下向北;勾云形佩1 件,陈放左肩上部,其下叠压1 件 玉璧;双联璧2 件,叠置于右肩部,上盖压1 件玉璧;管箍状器1 件, 置于右肩部;玉龟1 件,陈置左胸部,龟背向下;竹节状器1 件,位 于上腹部处;兽面牌饰1 件,置于腹部正中;玉镯1 件,佩戴右腕部; 另在头部和肩部两侧,置玉璧1 0 件。 第三地点。目前已发表3 座出土玉器的墓葬资料,共出土玉器9 件。其中: m 7 为成年男性仰身直肢葬,出土玉器3 件,包括玉箍形器、玉环、 玉珠各1 件。 m 4 为成年女性仰身直肢葬,出土玉器4 件,头骨左侧出土玉箍形器 1 件,双腕各佩1 件玉环,右臂另戴l 件玉环。 m 9 己被扰动,墓主仰身直肢,出土玉器2 件,右腕戴1 件玉环,右 胸部出土l 件曲面玉牌。 第五地点。先后经两次发掘,共出土玉器1 7 件。 1 9 9 7 年在编号为z 1 :m 1 2 的墓葬中,出土随葬7 件玉器,质地都 很精良。包括璧2 件,出于头部两侧。鼓形箍1 件( m 1 :3 ) ,出土于 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 l 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 9 9 7 年第8 期。 2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中心大墓( m 1 ) 发掘简报,文 物1 9 9 7 年第8 期。 8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中心 死者的胸部。勾云形佩1 件( m 1 :4 ) ,与鼓形箍同出于死者胸部,一 角压在鼓形玉箍之上。镯1 件( m 1 :5 ) ,戴在死者右手腕处。龟2 件, 分别出于死者左、右手部位。 1 9 9 8 1 9 9 9 年再次发掘时1 ,复出土玉器1 0 件。包括玉镯4 件, 坠饰1 件,玉珠2 件,玉板1 件,玉蚕1 件,联璧1 件,玉蝈饰1 件。 第十六地点2 。在第十六地点发现有三座随葬玉器的墓葬,共出 土玉器2 0 件。其中编号为m 4 的墓出土6 件,分别是玉风、玉箍形器、 玉入各1 件,玉环3 件。m 2 出土9 件,分别为玉环3 件、钺2 件、勾 云形器、箍形器、鸟和珠各1 件。m 1 出土5 件,包括环、双联璧各2 件、璧1 件。 ( 6 ) 赤峰敖汉四家子遗址。为一处被破坏的红山文化祭坛遗址, 2 0 0 1 年清理面积约7 0 0 平方米,出土方形玉壁、玉环各l 件。此外, 还征集到同类玉器数件。 ( 7 ) 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为一处大型红山文化遗址,整个遗址 东西长约15 0 0 、南北宽约10 0 0 米,总暴露面积大约在15 0 万平方米左 右,1 9 8 1 年调查清理时,共征集和采集到玉器1 0 0 多件。包括玉蚕4 件、玉猪龙1 件、勾云形玉饰1 件、玉鹗2 件、鱼形饰件1 件、三联 璧形饰1 件、钩形器1 件、玉斧2 件、纺瓜2 件、玉管2 件、坠饰6 3 件。 根据上述统计,目前经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约有l2 0 件,采集和征集品也不下12 0 件。 3 、小河沿文化玉器 小河沿文化玉器的出土地点只有内蒙古翁牛特旗大南沟小河沿文 化墓地3 一处,所见玉器种类极少,仅在m 1 4 和m 5 6 中各见一件管珠形 玉器。珠1 件( m 14 ) ,管状,扁方形;管1 件( m 5 6 ) ,长管状,两面 穿孔,表面稍起圆棱。 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1 9 9 8 1 9 9 9 年度的发掘,考 古2 0 0 1 年第8 期。 2 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考古1 9 8 6 第年6 期。 3 辽宁省文物考古所、赤峰市博物馆:大南沟一一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北京:科 学出版社,1 9 9 8 年。 9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中心 ( 二) 辽东地区 辽宁东部地区出土的史前玉器虽与辽西地区相比大为逊色,但在 考古发掘中也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史前玉器。从这些玉器的出土地点来 看,除沈阳新乐遗址之外,均分布在辽河入海口和鸭绿江入海口连线 以南的辽东半岛地区,而且较为集中。这一地区出土的史前玉器和辽 西相比不仅数量少,而且也不如辽西地区的玉器种类繁多、制作精美。 此地出土的史前玉器主要有: 1 、北吴屯遗址1 。共出土玉器至少1 7 件。其中下层遗存中出土玉 锛4 件、玉凿2 件、玉斧至少1 件( 具体数量未详,原简报只是说发 现石斧6 件,质料有辉绿岩、石灰岩和岫岩玉等) 。上层遗存出土玉锛 7 件、玉凿2 件、玉鸟1 件。, 2 、东沟后洼遗址2 。共出土玉器71 件。其中,上层遗存出土玉凿 2 8 件、装饰物2 件;下层遗存出土玉斧1 件、鸟形坠饰1 件、玉竹节 状坠饰l 件、玉锥5 件、玉坠3 件,玉凿3 2 件。 3 、瓦房店长兴岛三堂村遗址3 。共发现玉器3 件。包括牙璧1 件, 已残,玉石磨制,墨绿色,扁平近圆形,可见一齿,中间有圆孔;玉 璜1 件,残,黄色,孔为管钻;玉环1 件。 4 、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4 。共发现玉器8 件。其中大长山遗 址出土2 件,包括斧、锛各1 件。吴家村遗址出土6 件,包括斧、凿、 璇玑、玉环各1 件、锛2 件。 5 、岫岩北沟西山遗址5 。出土玉凿1 件,暗绿色岫玉,顶稍窄, 刃稍宽,单面斜刃,长5 2 、宽3 8 、厚0 9 厘米。 6 、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6 。共发现玉器3 件。阎坨子遗址出土 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庄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大连市北 吴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 9 9 4 年第3 期。 2 许玉林、傅仁义、千传善: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 9 8 9 年第1 2 期。 3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旅顺博物馆:辽宁省瓦房店市长兴岛三 堂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 9 9 2 年第2 期。 4 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 古学报1 9 8 1 年第1 期。 5 许玉林、杨永芳:辽宁岫岩北沟西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 9 9 2 年第5 期。 6 丹东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试掘,考古1 9 8 4 年第1 期。 1 0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中心 扁平磨制玉石凿1 件。赵坨子遗址出土扁平磨制单刃玉石斧1 件。蜊 蚁坨子出土扁平磨制单刃玉石斧1 件。 7 、郭家村遗址1 。出土玉器3 件。其中,下层出土斧2 件,材质 为岫岩玉。上层出土玉凿l 件,也为岫岩玉质地。 8 、沈阳新乐遗址2 。出土玉器1 1 件。其中,斧式雕刻器1 件,圆 凿式雕刻器1 件,双刃斧式雕刻器1 件,双刃凿式雕刻器1 件,墨玉 珠,1 件,玉珠5 件,玉料1 件。 ( 三) 吉林地区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的中部,东部和东南部分别同俄罗斯、朝鲜 交界,北、西、南三面分别与黑龙江、内蒙古和辽宁接壤。重要的地 理位置决定了吉林省史前玉器在整个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方面的重 要地位。目前在吉林省境内发现的史前玉器数量十分可观,其中多为 征集品,有明确出土地点者数量较少,初步统计仅有2 9 件。 1 、长岭县腰井子遗址3 。共发现玉器6 件。其中,鱼形饰1 件。 玉璧2 件,均发现于同一座被破坏的墓葬,其中一件青绿色,通体磨 光,内外边缘较薄;另一件残断,乳白色,内缘较厚,外缘较薄,并 在一面有短刻线,璧上残留一个圆形钻孔。玉佩1 件( f 2 :3 ) ,磨钻 而成,一边较直,余边漫圆,一端有一圆孔,器中间有一梭形长孔, 外边缘较薄,红白黑三色相间。玉管1 件( a t l 0 :4 ) ,形状略同于 石管,豆绿色,管壁微弧,两端不甚整齐,孔对钻。玉镞1 件,残断, 磨制精细,呈长三角形,边锋锐利,剖面呈六角形。 2 、东丰西断梁山遗址4 。发现玉器2 件。包括玉凿、玉环各1 件。 其中玉凿( 西断梁山一期,f 3 :2 1 ) 已残,呈长条状,弧刃偏锋,横 1 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 9 8 4 年第 3 期。 2 沈阳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故宫博物馆:沈阳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 1 9 8 5 年第2 期;李晓钟:沈阳新乐遗址1 9 8 2 1 9 8 8 年发掘报告,辽海文物学刊1 9 9 0 年第1 期。 3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城地区博物馆、长岭县文化局:吉林长岭县腰井子新石器 时代遗址,考古1 9 9 2 年第8 期。 4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东丰西断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考古1 9 9 1 年第 4 期。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中心 剖面为椭圆形,通体磨制光滑;玉环( 西断梁山二期,t 9 :8 ) 色呈 黄白,中有圆孔,器壁较薄。 3 、农安左家山遗址1 。发现玉器3 件。其中雕刻器1 件( 第一期 文化遗存,t 1 1 :3 ) ,岫岩玉,扁凿形,单面斜刃,残长2 8 、宽0 7 厘米。玉钻1 件( 第二期文化遗存) ,深绿色,石叶制成,已残,单肩, 截面呈扁梯形,两侧压制成刃锋。玉镞1 件( 第二期文化遗存) ,深绿 色,平面近三角形,已残,尖锋及两侧压制成刃,截面呈扁梯形。 4 、镇赉聚宝山遗址2 。共发现玉器1 8 件。包括玉斧7 件、有孔玉 球6 件、玉璧3 件、玉饰2 件。其中有孔玉球加工精致,通体经过细 磨光,球体中间有一圆形透孔,为两面对钻加工而成,其形状如算盘 珠,有翡翠、绿、墨绿、乳黄等颜色。 ( 四) 黑龙江地区 黑龙江虽地处边陲,但从目前考古发现看,黑龙江省史前玉器的 出土数量及分布地点明显多于吉林地区。其中有明确出土地点的史前 玉器有: 1 、倭肯哈达遗址3 。共发现玉器9 件。其中,璜形佩3 件;兽形 佩1 件,通体似一张口翘尾收腹拱背的兽形,身上有两个小孔,在尾 部有一个一端粗一端尖的浅凹沟,周边磨成刃状,平面与刃面的折棱 明显;扁柱状玉管1 件,玉质白色,半透明,局部有黄褐色瑕斑,横 断面呈椭圆形,孔为两端对钻而成,孔的两端大、中间小,似蜂腰状, 琢制比较粗率,两端不平齐,一侧有竖向的凹痕,是切割时留下的痕 迹;璧形器4 件,玉质相同,白色微泛青,质地粗糙,可见一片片晶 粒结构,内外边缘渐薄似刃,剖面似柳叶形,器体较小。 2 、齐齐哈尔滕家岗遗址4 。发现玉器3 件。其中,玉环1 件,质 地粗糙,含硅酸盐结晶,不透明,一半侵蚀无光泽,一半颜色泛红; 玉璧2 件,一件颜色白黄,内外边缘较薄,一端边缘有一处钻孔,另 1 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 9 8 9 第年2 期。 2 李景冰:镇聚宝山砂场遗址调查,博物馆研究1 9 9 3 年第1 期。 3 李文信:依兰倭肯哈达洞穴,李文信考古文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 4 齐齐哈尔市滕家岗遗址三座新石器时代墓葬的清理,北方文物2 0 0 5 年第1 期。 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中心 一件外形由方渐圆,出土时为三段,颜色黄白,内外边缘较薄,端部 边缘处有两个小钻孔。 3 、小南山遗址1 。出土玉器7 8 件。1 9 7 1 年1o 月,黑龙江省博物 馆对小南山遗址进行试掘,出土玉器1 1 件,其中璧5 件,璜形器1 件, 珠2 件,匕形器l 件,匕l 件,管1 件。1 9 9 1 年,在小南山顶部一座 墓葬中出土玉器6 7 件,包括玉环4 5 件,玉块1 1 件,玉珠5 件,玉斧 1 件,玉匕2 件;玉簪1 件,玉矛1 件,斜刃器1 件。 4 、杜尔伯特李家岗墓葬2 。共出土玉器6 件,均为玉鐾,包括大 型玉璧2 件,青玉璧4 件。 5 、鸡西刀背山遗存3 。发现玉器5 件。其中,带有黄褐斑青灰色 玉璧1 件,羊脂玉瑗1 件,平面略呈椭圆形的小玉璧1 件,玉饰2 件。 6 、尚志亚布力遗址4 。发现玉器5 件。包括玉锛1 件( y b 采:8 ) , 通体精磨,体扁平,宽刃窄顶,刃部略带弧度,器身有使用崩损的痕 迹。玉凿1 件( y b 采:9 ) ,磨制光滑,刃口锋利,刃部略窄于顶部, 顶略残,横断面近椭圆形,两侧有凹槽。玉佩饰3 件,其中2 件形制、 大小基本相同,光亮晶莹,十分精美,中间有一纵向长圆形孔,上端 有一小圆孔;另一件有3 个圆孔,形似三璧相连,自上而下依次增大。 7 、大庆沙家窑遗址5 。出土玉锛1 件,玉质不纯,长条形,器身 自顶往下渐厚,两侧边平直且留有倾斜的切割痕,刃平直,两面加工, 甚锐利,通体磨光,形状规整,加工精良。 三、东北地区出土史前玉器的分期与分类 以上对东北地区有明确出土地点的史前玉器材料进行了全面扒 疏,接下来将要对这些出土玉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社区团购市场用户留存与社区团购平台用户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TEE在工业设备智能故障诊断与修复的应用案例
-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姜堰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
- 广东大埔华侨二中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亳州市第十八中学化学高二上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会计科目押题冲刺试卷及解析
- 新中国人口政策的变迁
-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一中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一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回忆版)
- 排水沟劳务协议书
- 合伙开传媒公司协议书
- 洋河品牌代理协议书
- 2025-2030年中国激光美容仪器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体育赛事组织策划及赛事管理合同
- 电梯维保人员入职安全培训课件
- 消防队伍管理授课
- 管理的四个要素
- 2025年银行反洗钱知识竞赛题库和答案(280题)
- 建筑施工各工种一会三卡样表(安全生产班前会、作业要点卡、风险提示卡、应急处置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