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从定边左副将军的设置看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统治.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从定边左副将军的设置看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统治.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从定边左副将军的设置看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统治.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从定边左副将军的设置看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统治.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从定边左副将军的设置看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统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康熙三十年( 1 6 9 1 年) 多伦会盟,喀尔喀蒙古设旗编佐,成为 清王朝的外藩蒙古,正式归入清朝版图。此时喀尔喀不设驻防八旗。 雍正十一年( 1 7 3 3 年) ,清在喀尔喀地区开始置定边左副将军。 作为常设八旗驻防将军,定边左副将军直接管理喀尔喀蒙古的最高军 政事务。本文以定边左副将军的为线索,分三个阶段阐述清廷对喀尔 喀蒙古的统治政策。 第一阶段:清初,喀尔喀蒙古和清廷面临共同的敌人噶尔丹,双 方利益一致,喀尔喀蒙古需要清廷的保护。此时清廷不用担心喀尔喀 蒙古有异心,故不用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第二阶段:雍正十一年到乾隆三十八年,这是过渡阶段。本文将 这一阶段分为三期,第一期,雍正十一年到乾隆十九年。定边左副将 军设置的初期,该将军职由策凌父子担任。第二期,乾隆十九年至乾 隆二十二年。从乾隆十九年起,清廷对喀尔喀王公的怀疑日甚,曾尝 试从喀尔喀王公手中收回权利;第三期乾隆二十二年到乾隆三十八 年。经历青衮杂布叛乱,为安抚喀尔喀,重新启用成衮扎布。乾隆三 十八年,车布登扎布免职,定边左副将军一职终于从喀尔喀王公手中 收回。 第三阶段:乾隆三十八年至宣统二年。乾隆三十八年以后,为加 强对喀尔喀蒙古的统治,定边左副将军一职彻底与喀尔喀人无缘,几 乎全由满人担任;与此同时又将一部分民事权力分割出来交还喀尔喀 王公,以示安抚。最终加强了对外蒙古的统治。 关键词:定边左副将军,利益,强化 a b s t r a c t a f t e r16 91 sd u o l u na s s e m b l y ,k a e r k ab e c a m et h eo u t e rm o n g o l i a 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k a e r k am o n g o l i ab e l o n g e dt o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f o r m a l l y a tt h i sp e r i o d ,t h eq i n gc e n t r a lg o v e r n m e n t d i d n ts e tu pa r m y a tt h e r e i n1 7 3 3 ,t h eq i n gc e n t r a lg o v e r n m e n t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d i n gb i a nz u o f ug e n e r a l ,a n dt h eg e n e r a lh a dg r e a tp o w e rt og o v e mt h ek a e r k a m o n g o l i a t h i s a r t i c l et o o kt h ed i n gb i a n z u o f ug e n e r a la s c l e w , t h r o u g ht h r e es t e p st or e l a t et h ec o n t r o l l i n gp o l i c y t h ef i r s ts t e p :a tt h ee a r l yt i m e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k a e r k a m o n g o l i aa n dt h eq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f a c e d t h es a m ee n e m y ,t h e yh a v et h e s a m eb e n e f i t ,t h ek a e r k am o n g o l i an e e d e d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sp r o t e c t ,a t t h i sp e r i o d ,q i n gd y n a s t yn e e d n tw o r r ya b o u tk a e r k am o n g o l i a s r e b e l l i o n ,s o ,t h eq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n e e d n ti n s t i t u t e das p e c i a la u t h o r i t y t o0 p e r a t e t h es e c o n ds t e p :f r o mt h e17 3 3t o17 7 3w a sai n t e r i m t h i sa r t i c l e s e p a r a t e dt h i sp e r i o dt ot h r e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 ,f r o m17 3 3t o 17 5 4 ,a t t h i sp e r i o d ,t h ec el i n gf a m i l yt o o kc h a r g eo ft h eg e n e r a l ;t h es e c o n d p a r t ,f r o m17 5 4t o17 5 7 ,i nt h i sp e r i o d ,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b e g a nt od o u b t t h ek a e r k am o n g o l i aa n dt r i e dt ot a k et h ep o w e rb a c k ,t h et h i r dp a r t ,a f t e r e x p e r i e n c i n gt h eq i n gg u n z ab ur e b e l l i o n ,i no r d e rt om a k et h ek a e r k a m o n g o l i as o f t ,t h ec e n t r a lg o v e r n m e n tl e tc h e n gg u nz h ab ua c ta s g e n e r a la g a i n u n t i lt h e1 7 7 3 ,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t o o kt h ep o w e rb a c k e n t i r e l y t h et h i r ds t e p :f r o m1 7 7 3t o1 9 1 0 a f t e r t h e1 7 7 3 ,t h eg e n e r a la l m o s t a l la c t e db yt h em a nn a t i o n a l i t ya n dh a sn o t h i n g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t h e k a e r k am o n g o l i a ;a n da tt h es a m et i m e ,s e p a r m es o m ep o w e rf r o mt h e g e n e r a lt ot h ek a e r k am o n g o l i a ,a n dt h eq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s t r e n g t h e n e d i t sc o n t r o l l i n gt ot h ek a e r k am o n g o l i af i n a l l y k e yw o r d s :t h ed i n gb i a nz u of u g e n e r a l ,b e n e f i t ,s u e n g t h e n 内蒙古师范人学硕i :学位论文 前言 当前学术界有关清前期定边左副将军的研究很少,论述较为系统全面者当数 台湾李毓树先生之定边左副将军制度考。文章系统介绍了定边左副将军的建 置,管辖的卡伦、台卡数量等等,但为对设立定边左副将军的原因、影响及将军 职权的变化等均未作深入研究。另有同本冈洋树之定边左副将军的权利回收问 题,文章只是简要陈述了在乾隆后旗将军权利的缩小,但权利变化的原因及演 变过程文章亦未作深入探讨。 清朝对蒙古的治理,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类是扎萨克蒙古,由世袭扎萨克统 治,直属理藩院,亦称外藩蒙古。另一类是都统或总管旗蒙古,不设扎萨克归 驻防八旗将军、都统管辖,是为“内属蒙古”。1 6 9 1 年( 康熙三十年) 多伦会盟, 喀尔喀蒙古设旗编佐,j 下式归入清朝版图,成为清王朝的外藩蒙古。雍j 下十一年 ( 1 7 3 3 年) 开始,清在喀尔喀蒙古地区置定边左副将军,作为直接管理喀尔喀 蒙古的最高军政事务的常设八旗驻防将军,此后的喀尔喀蒙古,虽然还为扎萨克 蒙古,但其上有驻防将军管辖,与漠南4 9 旗明显不同:虽然上有驻防将军管辖, 然自身仍由世袭扎萨克统治,又与总管旗都统旗不同,不是内属蒙古。清朝对喀 尔喀的管理实际上是介乎外藩蒙古与内属蒙古之白j 的一种特殊管理形式。而这种 管理制度的变化,曾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定边左副将军的职权前后也有所不同。 本文所用史料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类: ( 一) 档案资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将军机处满文月折包拍成缩 微胶片供读者查阅,笔者有幸,利用了此类满文档案的汉文译本。 ( 二) 官修史书主要有清实录、东华录、大清会典、大清会 典事例、大清一统志、乾隆理藩院则例、清通典、清史列传、清史稿 等。 ( 三) 方志、私人著述主要有佟靖仁校注的绥远城驻防志等 ( 四) 今人论著俄国波兹德涅耶夫著蒙古及蒙古人蒙古民族通 史卷四等。 因笔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从定边左脚将军的设冒看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统治 1 6 9 1 年( 康熙三十年) 多伦会盟,喀尔喀设旗编佐,成为清王朝的外藩蒙 古,喀尔喀蒙古j 下式归入清朝版图。 清朝对蒙古的治理,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类是扎萨克蒙古,由世袭扎萨克 统治,直属理藩院,亦称“外藩蒙古”。天聪崇德问设旗编佐的漠南蒙古4 9 旗, 多伦会盟以后的喀尔喀蒙古,皆此类,称为外浩蒙古。另一类是都统或总管旗蒙 古,不设扎萨克,归驻防八旗将军、都统管辖,如绥远城将军管辖的归化城土默 特,察哈尔都统管辖的察哈尔游牧八旗和呼伦贝尔副都统管辖的呼伦贝尔各旗 等,是为“内属蒙古”。内属蒙古无论地位与待遇都比外浩蒙古低很多。 1 7 3 3 年,雍正十一年丌始,清在喀尔喀地区置定边左副将军。作为常设八 旗驻防将军,定边左副将军直接管理喀尔喀蒙古的最高军政事务。此后的喀尔喀 蒙古虽然还是扎萨克蒙古,是外港蒙古,但其上有驻防将军管辖,不再直属理藩 院( 赋税等民事除外) ,与漠南4 9 旗明显不同;虽然上有驻防将军管辖,但自身 仍由世袭扎萨克统治,又与总管旗都统旗不同,不是内属蒙古。喀尔喀实际上成 为介乎外港蒙古与内属蒙古之间的一种特殊管理形式。这神管理制度上的巨大变 化,反映了清对喀尔喀蒙古统治的加强。这一点耵人似均未道及。 那么,清政府对喀尔喀蒙古的统治,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特殊形式? 它是怎 么演变而束的? 本文将做初步探讨。 多伦会盟以后,喀尔喀蒙古j 下式降清,此时无论是喀尔喀蒙古还是清朝,都 面临一个共同的时刻威胁两者生存的危险敌人:准噶尔部噶尔丹。 康熙初,居住于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的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 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漠南蒙古于1 6 3 5 年诈式归附清朝。漠北蒙古称喀 尔喀蒙古( 也习惯上称外蒙古) ,其内部又分为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 三部,首领都是达延汗的后裔。喀尔喀蒙古虽然也向清朝“进贡”,但实际上是 独立的。漠西蒙古称为厄鲁特蒙古,厄鲁特蒙古分为四部,由明代的卫拉特演变 2 内蒙古帅抱人学形! i 学位论文 而来的准噶尔部是厄鲁特四部中最强大的一部。准噶尔部游牧于西北边陲伊犁河 流域,由于地处东西方贸易的要冲,又据有伊犁河流域的肥沃牧场,经济发展很 快,早在明未巴图尔珲台吉为首领时便已强盛起束。 清初,准噶尔内部发生权力争斗。康熙十年( 1 6 7 1 年) 初,其首领僧格被 害,准噶尔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内部争斗不已。此时j 下在西藏出家的僧格之弟 噶尔丹赶回准噶尔,纠合力量,击败政敌,取得了准噶尔部的统治权,并迅速统 一了卫拉特各部,征服了西北诸族,控制天山南北,建立了强盛的准噶尔汗国。 噶尔丹是一位非常有才干,野心也极大的政治家,他企图凭借自己的实力,打着 达赖喇嘛的旗号,统一漠西漠北蒙古,进而与清朝一决雌雄。而此时喀尔喀内部 如散沙,各部之间时时为牧场、人口,汗位继承问题发生争斗。在喀尔喀三本部 中,土谢图汗以及作为喀尔喀蒙古宗教首领的哲布尊月巴呼图克图势力最强。噶 尔丹要吞并喀尔喀,必须首先清除此二人。 1 6 8 7 年( 康熙二十六年) ,噶尔月。分兵两路进入土谢图汗境晃。第二年初, 噶尔丹以其弟被杀为由,兴兵三万,征伐喀尔喀土谢图汗、哲饰尊丹巴呼图克图。 面对强敌来犯,喀尔喀部遂大乱,诸台吉星散逃遁,通国各弃庐帐、器物、牲畜 纷纷南逃,昼夜不绝,举族内迁至内蒙古境内。土谢图汗势单力弱,与哲句尊丹 巴呼图克图亦分别进入内蒙古边境并向清廷请求保护。同年九月,土谢图汗、哲 布尊月。巴呼图克图率所属萨式向清廷提出降附的请求。1 6 8 9 年秋,噶尔月- 亲自 率兵自科布多东向再次征伐喀尔喀。至1 6 9 0 年三月,已达克鲁伦河。然后顺流 而下t 往掠昆都伦博硕克图部众,且在战胜昆都伦博硕克图后,突入清朝边界。 同年六月二十一同,清军与噶尔月军在乌珠穆沁乌尔会河大战。噶尔月r 轻取清军 统帅阿尔尼,有恃无恐,长驱直入,直抵乌兰布通,距北京仅数百罩之遥,引起 清廷的恐慌。七月初二日康熙帝命兄长和硕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以皇长 子胤裎副之,组成一路大军出古北口:又命弟和硕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和 硕简亲王雅稚等副之,组成另路大军出喜峰口。七月二十九同,清军集结完毕 整列队伍,向噶尔丹军逼近。八月初一只黎明丌始出击,两军大战于乌兰布通。 噶尔丹大败,沿路又遭瘟疫,当他退回科夼多时,仅剩几千人。紧接着,康熙三 十五年昭莫多之战后,噶尔月病亡,喀尔喀亦于康熙三十六年( 1 6 9 6 年) 返回 自己在漠北的原牧地。 从定边左刨将军的议置看清政府对外未古的统治 然而准噶尔的势力依然强大,断断续续迁延达七十年的清准战争取得最终胜 利以前,喀尔喀总是面临生存的威胁,必须依附于清,需要清的保护。喀尔略王 公和士兵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在攻打准噶尔的过程中,也全力支持清军。 赛音诺颜部的始祖策凌就是一位典型人物。清史稿策凌传: 篆凌,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喀尔喀部人生长漠外愤喀尔喀为 准噶尔凌藉,锐自磨历,练猛士千,隶帐下为亲兵又以敌善驰突而喀 尔喀无纪律节制,每游猎及止而驻军,皆以兵法部勒之,居常钦钦如临 大敌由是赛音诺颜一军雄漠北雍正九年,从靖边大将军顺承郡王 锡保讨噶尔丹策凌。侦贼自和通忽而哈诺尔窥图垒、茂海、奎素诸界, 偕翁牛特部见子罗p 藏等分兵击却之噶尔丹篆零遣大策凌敦多卜将 三万人入掠喀尔喀,闻锡保驻察罕瘦尔,振武将军傅尔丹军科布多,乃 遣其将海伦曼济等将六千人取道阿尔泰迤东,分扰克鲁伦及鄂尔海喀喇 乌苏,绍余众于苏克阿勒达呼为声援震凌偕丹津多尔济迎击,至鄂登 楚勒,遣台吉巴海将六百人窜入敌营,诱之出追,伏兵突击,斩其骁将, 余众惊溃,大策凌敦多卜及海伦曼济等遁去“1 在攻打准噶尔的过程中,如战争所需大量士兵皆在蒙人中征募。乾隆朝理藩 院则例: “比丁:国初定:蒙古壮丁,年六十岁以下,十八岁以上者,皆编入 丁册,有疾者除之每三丁共一骁骑,遇有出征等事,以二丁差遣,一 丁留家又定:蒙古壮丁,三年一次编审。有隐匿者,将所隐之丁入官 隐至十户者,管旗王、贝勒等按罚一户。出首人,令改附愿往旗分。( 康 熙) 十三年题准:蒙古各扎萨克,三年一次编审壮丁” 除征募士兵外,战争所需马匹等也从喀尔喀蒙古征调。理藩院则例: 供应:康熙三十年复准:蒙古部落,照本院所发印丈,供应差马羊, 不许规避如不供应差马者,罚牲畜三九,不供应羊者,罚牛一头其 归顺之喀尔喀,有杂处四十九旗地方者,相其居处与何旗相近,亦照该 旗定例应付,违者,照前例罚之如奉差人员勒索扰害,亦令举报到院 f ,l 4 内萤古师范人学颂f 学位论文 喀尔喀人民为支持清军对准作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攻打准噶尔的过程中清廷曾设立众多称号的将军: 康熙二十九年( 1 6 9 0 年) ,噶尔丹内犯,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常宁为安北 大将军。十一月撤两大将军。 康熙三十二年( 1 6 9 3 年) ,为了扼止准噶尔部东犯,以费扬古安北将军。 康熙三十五年( 1 6 9 6 年) ,康熙亲征噶尔丹,以费扬古为抚远大将军。 康熙五十六年( 1 7 1 7 年) ,清政府为牵制准噶尔,设振武将军傅尔丹: 征西将军祁罩德:靖逆将军富宁安。 康熙五十八年( 1 7 1 8 年) ,为了驻守西宁,节制中路,北路及进兵西藏的 南路大军,由阜十四子允题任扰远大将军。 雍j 下七年二月( 1 7 2 9 年) ,清军再次征讨准噶尔,以为傅尔丹靖边大将 军;以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 雍正九年( 1 7 3 1 年) ,噶尔丹悉众北犯,以马尔赛为扰远大将军。 雍正十一年( 1 7 3 3 年) ,以福彭为定边大将军;策凌为定边左副将军。 此时设立的抚远大将军等或在漠北与准噶尔作战,或途经喀尔喀出征,在攻 打准噶尔的过程中虽都路过喀尔喀,虽然攻打准噶尔,对喀尔喀也不无威慑的作 用。总之,由于利益一致,清政府此时不需也没有必要设立专门机构对喀尔喀蒙 古进行特殊统治。 雍正十年( 1 7 3 2 年) 额尔德尼召战役后准噶尔失去了在漠北与清朝抗衡 的实力,并退至阿尔泰山南麓。清准疆界维持在阿尔泰山一线。雍j 下十一年,始 设定边左副将军,屯兵科布多,保卫喀尔喀,是为八旗于喀尔喀驻防之始。定边 左副将军为将军号,后以其长驻地在乌里雅苏台,亦称乌里雅苏台将军。清史 稿策凌传云: 雍正十一年,诏策凌佩定边左副将军印,进屯科布多十二年六 s 从定边左剖将军的l 啦冒舌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统治 月,移军察罕瘦尔雍正十三年,准噶尔乞和,请以哲尔格西喇呼鲁 苏为喀尔喀游牧界,上咨策凌策凌谓向者喀尔喀游牧尚未至哲尔格 西喇呼鲁苏,此议可许。惟准噶尔游牧,必以阿尔泰上为界,空其中为 甄脱。准噶尔不从。乾隆元年,师还,命震凌将喀尔喀兵千五百人驻乌 里雅苏台,分防鄂尔坤乾隆二年,噶尔丹策凌贻书策凌,称为车臣 汗,中前请。策凌以闻,上命策凌以己意为报书,书日阿尔泰为天定 边界。尔父珲台吉时,阿尔泰迤西初无厄鲁特游牧。自灭噶尔丹,我来 建城,驻兵其地,众所共知。其不令尔游牧者,原欲以此为隙地,两不 相及,以息争端。今台吉反云难以让给,试思阿尔泰为谁地? 谁能让给? 尔诚遵上指定议,我必不为祸始,亦不复居科布多。又谓我等哨兵逼近 阿尔泰,宜向内撤。肖兵乃圣祖时旧例,即定界,岂能不设? 台吉其思 之 据此看来,此时定边左副将军的职责是管理军营事务,驻军防守阿 尔泰山这一国界。然清通典云: “喀尔喀军营定边左副将军一人,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一人,科布 多参赞大臣一人,掌喀尔喀四部之军政。凡四部会盟,参赞大臣衄岁分 驻会覆稽其边防军实之事统听于左副将军裁决。”1 大清统志办云: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喀尔喀为噶尔丹所扰投诚,内徙,三十六年噶 尔丹灭,始还故土雍正间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统其众。” “定边左副将军一员,驻扎乌里雅苏台城,雍正十一年设,统辖唐 努乌梁海科布多地方,喀尔喀四部,并会办库伦以西事务。“” 此皆证明定边左副将军有管理喀尔喀军政事务的权力,是喀尔喀地 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乌罩雅苏台将军之辖区,因此成为与内地之行省相 同的一缴地方行政区域。至于它何时被赋予这种权力? 期问演变过程如 何? 这一问题目前史料不足,留待同后考证。 定边左副将军设置之初期,从雍正十一年到乾隆十九年,皆由策凌和他的 6 内蒙古帅范人学坝i 学位论文 儿子成衮扎御担任将军职务: 第一任,策凌,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王公,赛音诺颜部始祖”1 。雍正 十一年十月十九日丁卯授定边左副将军;乾隆元年五月二十六日接印”1 ,乾 隆十五年二月初五日戊寅卒”。 第二任,成衮扎布,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王公,策凌长子。乾隆十五 年六月初五日丙子授定边左副将军。“乾隆十五年七月初四同接将军印任职 1 ,乾隆十九年四月十一月革职。“” 两任将军,父子相承,前后长达2 2 年。在长达2 2 年的时问罩,统治喀尔喀 的最高权力,竟然掌控在一个喀尔喀王公家族手罩,这在有清二百余年的历史上, 是绝无仅有的特殊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按清史稿策凌传: 策凌,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喀尔喀人元太祖十八世孙图蒙肯,号 班珠尔,兴黄教,达赖喇嘛贤之,号日赛音诺颜。其第八子丹津生纳木 扎勒,纳木扎勒生策凌。康熙三十一年,丹津妻革楚勒哈屯,自塔密尔 携象凌及其弟恭格喇布坦来归,圣祖授篆凌三等哈哈番,赐居京师,命 入内廷教养。四十五年,尚圣祖女和硕纯懿公主,授和硕额附。l 这一份简单的履历告诉人们,策凌自康熙三十一年自漠北塔米尔随母归清, 居住北京。幼年即“入内廷教养”并尚康熙女,为和硕额附。至五十四年命赴推 河从军,前后居京师2 3 年。策凌实际是一位自幼由满洲争室培养教育,长大成 为康熙女婿,居京2 3 年,彻底满洲化的喀尔喀蒙古贵族,对清廷的忠顺无可怀 疑。而策凌很有军事才干,作战英勇,也不负清廷的厚望,策凌父子两代在抵制 准噶尔东进,保卫喀尔喀疆域的战争中的确作出了极大贡献。这种以喀尔喀统喀 尔喀的政策实施起来如此巧妙,效果办如此理想,堪称杰作。 当然,精于权术的清廷对策凌家族不可能是绝对信任,对喀尔喀蒙古也不可 能绝对放心,但为防止同后出现不测设置定边左副将军的同时,在军事布防上 做了严密的布置。 清仞,清朝为了防御准噶尔,保卫内、外蒙古牧地的安全,曾在蒙古西部修 筑了屯兵的城镇乌旱雅苏台、察罕瘦尔、扎克拜达罩克等等。到了雍币未年,清 廷与准部议和,划阿尔泰山为蒙古和准噶尔的牧界,议和自然要撤兵,所撒的兵 7 从定边左副将军的设置看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统治 无处屯驻,北方边防也不能松懈,于是在内、外蒙各修筑了一座和平时期吞屯兵 的城,外蒙的城在鄂尔昆河畔,称鄂尔昆城;在内蒙最初是依靠归化城。 雍正十一年,准噶尔向清廷乞和,双方就划定游牧边界一事进行谈判,此时, 雍正争帝就开始筹划怎样布防加强对喀尔喀蒙古的统治。 乾隆帝即位不久,于雍j 下十三年十一月乙丑下谕旨: “统计国家钱粮数目,无论准噶尔之和与不和,紧守我疆域,以养 民力,朕思准噶尔贼心甚诡异,若三二年间,尚不至起事,惟数年 之后,我兵尽徼,伊若潜过阿勒台山梁,扰动喀尔喀等游牧地方,惟时 归化城兵不能速到,必至喀尔喀等寒心,此亦应筹画之事”“ 总理事务王大臣等接受谕旨,于十二月二十一开覆奏: “大兵既徼,若喀尔喀蒙古等必需内兵防护,请酌留东三省兵五千 名驻扎鄂尔昆,又归化城路当通衢,地广土肥,驻兵可保护扎萨克 蒙古等,调用亦便。请于右卫兵四千内,酌拔三千,并军营所微家选兵 二千,热河鸟枪兵一千,并令携家,驻归化城若喀尔喀等自能防守, 鄂尔昆不必留驻内兵,则归化城,请再酌增兵四千为一万人,令其留戍” 目 此次君臣讨论,作出了以下决定: 一、若喀尔喀蒙古等必须“内兵”,即八旗兵防护,不能尽数撤出,要留东 三省兵五千名驻鄂尔坤城,同时在归化驻八旗兵六千,以备调用增援。 二、如喀尔喀能白守,则鄂尔坤不必留兵,但归化城要增兵至一万人,随时 可以出大军直抵漠北。 从以后的事态发展看,乌早雅苏台将军留有八旗兵驻防,同时于乾隆二年在 归化城东建新城,乾隆四年修成赐名绥远,设将军即绥远城将军,屯田,驻军, 以。援助喀尔喀蒙古”。现存于砰和浩特市新城鼓楼的将军衙署,其大门影壁 镌刻“屏藩朔漠”四字,准确地表达了绥远城的地位和作用。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据绥远城驻防志: “乾隆二十六年,奉上谕“乌里雅苏台住存绥远城、右卫兵一百名 内茹古帅扎人学顺i 。学位论史 自( 乾隆) 二十一年起,已经存住五年,理应更换,就近由绥远城挑选 佐领一员、骁骑校一员,带领兵五十名,作为三年更换一次”。“” 乌罩雅苏台有部分官兵住存于绥远城:三年更换一次,轮流由漠北回 内地休整。绥远城还是乌旱雅苏台八旗驻防军后方基地。 经过这一系列周密的安排,漠北维持了二十余年的稳定。然而在乾隆十 九年,成衮扎布突然被革职。清高宗实录乾隆十九年甲戌四月十一日庚 寅上谕: “自授将军以来,办理诸务,萎靡懦弱,致使喀尔喀等藐视众志不服, 今值有事之湫,非懦弱所能胜任,成衮扎布著革去定边左副将军,著授为喀 尔喀副将军效力赎罪。”“ “萎靡懦弱”是很厉害的责骂,那么根据是什么? 清高宗实录未详 载。倒是清史稿策凌传透露了一点消息: 、 “策凌子八,最著者长子成衮扎布,乾隆十五年,袭扎萨克亲王兼 盟长,授定边左副将军准噶尔宰桑杩木特以二百人追入边,上命毋 使纵还杩木特逸去,诏以责成衮扎布十九年,命移军乌里雅苏台, 寻罢定边左副将军“” 准噶尔和喀尔喀的敌对,是清统治喀尔喀的基础。成衮扎布违令纵准噶尔宰 桑杩木特逸去,触及乾隆内心深处的敏感点,他) 1 :始怀疑这位表兄弟的忠诚了。 既然自己的亲表弟的忠诚都已经有了问题,喀尔喀王公还能信任吗? 从乾隆十九年成衮扎稚撤罢到乾隆三十八年,此阶段共有? 任定边左副将 军,他们是: 第三任。策楞,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乾隆十九年四月初一日接将军印任 职,乾隆十九年四月初一r 接印。1 。乾隆十九年七月廿九日革职。n u 第四任t 班第,蒙古镶黄旗人,姓博尔济吉特氏。乾隆十九年九月廿五同实 授为将军”:乾隆十九年十二月初四同调定北将军。”“ 第五任,阿睦尔撒纳,准噶尔蒙古王公。 乾隆十九年十二月初四同戊申授 为定边左副将军”“,乾隆廿年f 月廿四接将军印任职”:乾隆廿年六月廿八日革 9 从定边左耐将军的设冒看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统治 职。 第六任,达尔党阿,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廿年春授将军职”;乾隆廿年十一 月十一f 1 调定边右副将军。 第七任,哈达哈,满洲镶黄旗。乾隆廿年十月廿六闩授将军1 ;乾隆廿一年 八月初九r 撤兵回京”。 第八任,成衮扎布,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王公,策凌长子。乾隆廿一年八 月初九f 1 授”“:乾隆三十六年八月十一日卒。”“ 第九任,车不登扎布,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王公,策凌次子。乾隆三十六 年八月廿一授将军”: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廿四革”。 对以上将军我们可做如下分析: 成衮扎布被清廷罢免,下任将军就改由满人策楞担任。清史稿策楞传: “策楞,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时准噶尔酋迭瓦齐庸懦,所部 内讧。上锐意用兵,十九年二月,召策楞,命出视师,授定边左副将军。 【) 5 1 , 但满人簧楞无能,不能胜任。仅三个月后,策楞就因办事不力面被革职。清 高宗实录乾隆十九年甲戌七月二十九同丙午: “策楞,率意妄行,策楞虽速行粗率,胸无定见,乃亦竟每事附和, 毫不顾事理之轻重,国家简用大臣寄以专阃重任,而乖戾愤世如此,实 为深负朕恩,著革职,著以闲散在参赞上效力赎罪。” 此时清廷正在筹划对伊犁用兵,彻底平定准噶尔。满洲贵族既不称职,只得 再次任命蒙古人这位第四任定边左副将军班弟不是喀尔喀王公而是蒙八旗。 两个多月后,清军准备j 下式出兵攻打伊犁时,任命班第为北路大军的统帅, 为定北将军。阿睦尔撤纳为定边左副将军。东华录: “乾隆十九年甲戌十二月初四日戊申以班第为定北将军,阿睦尔撒纳 为定边左副将军“” 清史列传班第传: 0 内蒙古帅范人学硕f 学位论丘 。 “乾隆二十年诏定西北两路军营大臣名次,北路班第为帅,定迫左副 将军阿穆尔撤纳为副“”。” 清廷任命阿睦尔撒纳为定边左副将军的目的,显然为利用阿睦尔撒纳攻打准噶 尔,以准治准;但对阿睦尔撒纳当然是不放心的,于是增设定北将军为主帅,定 边左副将军成为副职,要受主帅的节制和监视。 事念发展证明乾隆的安排不是没有道理的。阿睦尔撒纳就任不到半年便发动 叛变。 阿睦尔撤纳( 1 7 2 2 1 7 5 7 年) ,是十八世纪五十年代辉特部的台吉。他的父 亲是和硕特部台吉拉减汗的儿子丹衷。他的母亲是准噶尔部台吉策妄阿拉布坦的 女儿博托洛克。清康熙年间月。衷由唐古特( 即西藏) 回到厄鲁特,娶策妄阿拉 布坦女博托洛克为妻。后来。策妄阿拉布坦以月衷习行巫术、蛊惑人众的罪名将 其处死,又将博托洛克改嫁 评特酋韦征和硕济。婚后不久,博托洛克生下了丹衷 的遗腹子,取名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长大成人,承袭了辉特部台吉。所以, 他虽是辉特部酋,实系和硕特部后裔,和硕特部台吉拉臧汗的孙子。同时又是准 噶尔部台吉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这种特殊的身世,赋予了阿睦尔撒纳身涉三部 的特殊社会地位。阿睦尔撒纳是个野心家,他身为辉特部台吉,却专心觊觎准噶 尔部的巴图尔浑台吉的地位,期望有朝一r 也成为统辖厄鲁特四部的浑台吉。 乾隆十九年( 1 7 5 4 年) 六月,阿睦尔撒纳与准噶尔部台吉达瓦齐争夺权利, 并发动战争。阿睦尔撒纳战败,归降清朝。此时,j 下值清政府拟出兵伊犁平定达 瓦齐,对阿睦尔撒纳率众来降,十分重视和欢迎。乾隆二十年( 1 7 5 5 年) 二月, 清军分两路进军伊犁时,任命阿睦尔撒纳为定边左副将军,率先锋队由北路出兵。 阿睦尔撒纳积极参加了清政府平定达瓦齐的战争。 正如上文分析的那样,乾隆在以准制准,予以重任的同时,对他早存戒心, 并作了防范。但是,阿睦尔撤纳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之降清,是欲借清政府 的兵力来消灭达瓦齐的势力,以达到他谋取厄鲁特四部统治权的目的。清廷委以 定边左副将军的重任,阿睦尔撤纳认为时机已到,便迫不及待地实施他的蓝图。 阿睦尔撤纳深知,降清之举会影响他在卫拉特的威望,所以他不用清纛,不穿官 服不戴清廷所授黄带孔雀翎,不用清朝所颁官印,竭力装出一副借兵平叛之姿 态又勾结喀尔喀郡王青衮杂h ,广结党羽,壮大自己的力量。乾隆早有戒备, 从定边左删i 将军的设冒看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统治 阿睦尔撒纳的种种言行,更引起了清廷警觉。阿睦尔撒纳发现形势不对,于乾隆 二十年八月十九同突然以暂回游牧治装为辞,将副将军印交给同行并受主帅之命 监视他的额林沁多尔济代为掌管,自乌隆古河地方返回准噶尔旧地。阿睦尔撒纳 的拥护者则按照预定的计划,向清军发起了进攻。 阿睦尔撒纳的逃跑震惊了乾隆晕帝。额林沁多尔济是喀尔喀土谢图汗淳多布 多尔济之子,哲布尊丹e - - 世之兄,是清廷在喀尔喀蒙古最为信任的又一个家族 的成员。额林沁多尔济放走阿睦尔撒纳,使乾隆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喀尔喀王公 还信得过吗? 于是决意严惩放跑阿睦尔撤纳的有关人员。乾隆二十年( 1 7 5 6 年) 4 月,处决喀尔喀亲王额林沁多尔济,并诏哲布尊月。巴与土谢图汗入京观刑。乾 隆此举本意是震慑喀尔喀王公,引起了他们的恐惧。与阿睦尔撒纳过从甚密的扎 萨克图汗部王公青衮杂卜便铤而走险,利用喀尔喀蒙古王公对清朝的不满情绪, 发动了叛变。虽然哲布尊月。巴影响较大的喀尔喀东部平静无事,喀尔喀西北部的 一些王公受到青衮杂h 的挑唆,撤除了张家口和乌罩雅苏台之侧的驿站,致使中 原和喀尔喀的交通断绝,严重威胁到征讨准噶尔战争的进程。这就是所谓的“撤 驿之变”。在这种情况下,乾隆权衡轻重。觉得策凌之子成衮扎布虽然“萎靡懦 弱”,但他揭发了青衮杂布作乱的阴谋,相对而言,还是能信得过的,于是再次 启用成衮扎布,命为定边左副将军,率师征讨青衮杂h 。清史稿策凌传 “乾隆二十一年,和托辉特部青衮杂p 谋为乱,成衮扎布发其谋 八月,乱作,仍授定边左副将军,率师讨之,赐三眼孔雀翎。十二月, 获青衮杂卜,赐杏黄带。”“” 成衮扎布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他是真正忠于清廷的喀尔喀蒙古贵族,所以直 至乾隆三十六年去世,他一直是定边左副将军。 成衮扎布死后,又命其弟车不登扎布为定边左副将军,不足两年,即把车不 登扎布革职。其革职经过,据清高宗实录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十月廿四日己酉 五: “朕以车布登札布职系亲王,寄以乌里雅苏台左副将军重任, 理宜感激洁己奉公乃见小卑鄙如此,殊负朕恩本应照议斥革但念前 在军营,颇著劳绩,若全行议革,朕心有所不忍著加恩留亲王职衔 2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1 学位论文 至擢用将军,原因额驸策凌,及伊弟兄为国宣劳,是以简任,非世世承 袭者可比著不,必留将军之任“ 其实车布登扎布的过错不见得大到必须革职的地步,但策凌家族两代三人任 定边左副将军几近四十年,这样一个事关边陲稳定的封疆大吏,长期控制在 一个家族手里,对于中央来说,终究是潜在的危险。乾隆特别强调策凌家族 的将军不是世袭,道明了他的用心。 乾隆三十八年以后,历任定边左副将军的人员情况如下: 第十任,瑚图灵阿,内蒙古喀喇沁右旗扎萨克。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四日 任将军职“”,乾隆四十一年八月病免”。 第十一任,巴图,内蒙古巴林右旗亲王。乾隆四十一年任定边左副将军“”, 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八r 革职“”。 第十二任,庆桂,满洲镶黄旗。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八r 任将军,乾隆四 十六年七月初七同病免”“。 第十三任,奎林。满洲镶黄旗。乾隆四十六年七月初七任命为将军“”,乾隆 四十六年八月廿八日接印1 :乾隆五十年二月初十日交印1 。 第十四任,复兴,籍贯不明。乾隆五十年三月十九日任命为将军m ,五月廿 六日接印”“: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十四只以卒解”。 第十五任,恒瑞,宗室。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十四日任命为将军“,八月十八 日接印1 ;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十六同调。 第十六任,恒秀,宗室,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十六同任命为将军1 ,乾隆五 十八年正月初十r 离任1 。 第十七任,恒瑞,宗室。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初十同任,乾隆六十年八月初 四同调1 ,十二月初四同交印”。 第十八任,永琨,宗室。乾隆六十年八月初四同任“,乾隆六十年九月十七 日调。 1 3 从定边左副将军的设置看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统治 第十九任,图桑阿,籍贯不明。乾隆六十年九月十七同任”,十二月初四r 接印。;嘉庆二年六月六只革。 第二十任,永琨,宗室。嘉庆二年五月十二只任1 ,六月廿二r 接印”;嘉 庆四年三月十七同来京1 。 第二十一任,绵佐,宗室。嘉庆四年三月十七日任1 ;嘉庆八年七月十四日 调,八月廿九日交印1 。 第二十二任,成宽,宗室。嘉庆八年七月十四r 任”“,八月廿九日接印”: 嘉庆十二年九月廿四卒”“。 第二十三任,晋昌,宗室。嘉庆十二年十月十二同任”,十三年二月十八日 接印l ;嘉庆十四年三月十九日调”。 第二十四任,观明,满镶黄。嘉庆十四年三月十九同任”,六月廿五r 接印 7 9 1 :嘉庆十五年八月初五日调”,十月十五同交印”。 第二十五任,庆溥,满镶黄。嘉庆十五年八月初五f 1 任”“,乾隆十九年十月 初八同调1 。 第二十六任,伊冲阿,宗室。嘉庆十九年十月初八r 任1 ,十二月初九日接 印”“;嘉庆二十二年四月十九日调1 。 第二十七任,喜明,满诈蓝。嘉庆二十二年五月十八同任”,嘉庆二十三年 十月初二接印;嘉庆二十三年十月十六只卒i 。 第二十八任,特依顺保,满币白。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五任”,嘉庆二十 四年二月十三日接印。“;道光二年正月二十四日召京1 ,九月二十五日交印”。 第二十九任,奕颢,宗室。道光二年正月二十四r 任,九月二十五日接印 1 ;道光三年六月二十日召京1 ,八月二十九同交印”1 。 第三十任,果勒丰阿,宗室。道光三年六月二十f 1 任1 ,八月二十九r 接印 1 ;道光四年十二月二十五r 病回京“。 第三十一任,庆保,满镶黄。道光四年十二月二十血同任“,道光血年七 月二十二同病解“1 。 4 内蒙古帅范人学颀l 。学位论文 + 第三十二任,德英阿,满镶蓝。道光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任“,十- , q 二十 六闩接印“1 ;道光六年七月十七日调“。 第三十三任,格布舍,满正白。道光六年九月二十五日任“,十- , q 初九 日接印“:道光七年十二月初三日召京“,道光八年四月二十日交印“。 第三十四任,彦德,满j 下黄。道光七年十二月初三同任,道光八年四月 二十日接印”:道光十年十月十八只返京”。 第三十五任,乐善,蒙正白。道光十年十月十八f j 任”1 ;十三年四月初二 日调“,五月初十日交印”。 第三十六任,庆山,满正蓝。道光十三年四月初二日任“,五月初十日接 印”;道光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病解“,九月初八日交印”。 第三十七任,武忠额,满正白。道光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授”“,十月二十 九日接印“;道光十五年闺六月初九只调”“1 ,十月十三同交印“”1 。 第三十八任,保昌,满正蓝。道光十五年闰六月初九r 任“”1 ,十月十三日 接印“”1 ;道光十九年八月初七日召京”,十一月初九同交印”2 ” 第三十九任,廉敬,满镶黄。道光十九年八月初七日任“,十一月初九同 接印“9 1 :道光二十年八月二十六日调“”,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初五日交印” 第四十任,德楞额,汉军。道光二十年八月二十六日任“”1 ,道光二十年十 月二十九日年老致休“。 第四十一任,禄普,满镶蓝。道光二十年十月二十九同任”,道光二十年 十月十七日调”。 第四十二任,奕湘,宗室。道光二十年十一月十七日任1 ,道光二十一年 五月二十五r 接印”1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二十六同己亥调l ,道光二十三年三 月初八日交印。 第四十三任,禄普,满镶蓝。道光二十三年- - , q 二十六日任:道光二十 三年二月二十八日调“。 第四十四任,奕兴,宗室。道光二十三年二月二十八r 任”;道光二十三 1 5 从定边左削将军的驶冒看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统 台 年三月二十二日调“”。 第四十五任,桂轮,蒙j 下白。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二r 任“,七月二十 三日接印: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四日调“”1 ,道光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二只交 印”。 第四十六任,特依顺,满正蓝。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四r 任”,道光二 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接印;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同卒“。 第四十七任,奕格,宗室。道光二十九年正月十四日任”,四月初二同接 印“5 “:咸丰二年四月二十三同召京“。 第四十八任,扎拉芬泰,满j 下黄。咸丰二年六月二十七同任“,十月二十 八日接印“:成丰四年十月二十三r 调“,成丰五年- - , e l 二十七只交印”。 第四十九任,奕兴,宗室。成丰四年十月二十三同任“,咸丰五年- - ) l 二 十七r 接印“;咸丰五年九月初五同病解“。 第五十任,奕湘,宗室。咸丰五年九月初血r 任“,十二月十三闩接印“; 成丰五年十- - - f 1 十六日调”。 第五十一任,庆如,满正蓝。咸丰五年十- - g 十六日任“,咸丰九年十月 二十六同召京“。 第五十二任,明谊,蒙j 下黄。咸丰九年十月二十六日任”,同治五年六月 二十二年病解“6 “。 第五十三任,德勒克多尔济,蒙镶黄。同治五年六月二十二闩任”,十一 月二十九r 接印“;同治六年四月二十三r 病解“7 ,五月初七r 交印”7 ”。 第五十四任,麟兴,蒙正白。同治六年四月二十三同任“”,五月初七日接 印“”1 :同治八年四月初三日革“”1 。 第五十五任,福济,满镶白。同治八年四月初三同任“7 ”,五月十三r 接印“7 ”; 同治十年四月二十六日革”1 ,五月十八同交印”“l 。 第五十六任,金顺,满镶蓝。同治十年四月二十六同任“”。,同治十一年八 月二十一年革“。 6 内蒙古师范人学颂 学位论j 第五十七任,额勒和御,满镶蓝。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开任“,十一月二 十七日接印“:光绪三年七月十二日病解“”i 。 第五十八任,恒训,宗室。光绪三年七月十二闩任“,光绪三年八月初八 日调1 。 第五十九任,春福,满镶黄。光绪三年八月初八日任“,光绪五年十一月 初一日召京“。 第六十任,吉和,满正白。光绪血年十一月初一同任“,光绪六年六月初 十闩留京当差“。 第六十一任,杜嘎尔,满j 下蓝。光绪六年六月初十日任”,光绪十五年四 月初二f 1 以卒解“l 。 第六十二任,托克湍,满镶白。光绪十五年四月初四日任“,光绪十七年 六月二十日革“。 第六十三任,永德,满正白。光绪十七年六月二十二日任”,光绪二十年 十一月初八日留京当差“。 第六十四任,崇欢,满镶蓝。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八同任“,光绪二十三 年十一月十三同病解“。 第六十五任,贵恒,满镶白。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三同任“,光绪二十 四年九月十三日病解“。 第六十六任,连顺,满镶蓝。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日任1 ,光绪二十五 年十月二十六日接印“;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初五日召京1 。 第六十七任,奎顺,满正蓝。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初五日任”,光绪三十一 年六月初八日留京当差1 。 第六十八任,马亮,汉军正黄。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初八同任“,光绪三十 四年四月二十五r 调。 第六十九任,坤岫,满j 下白。光绪三十四年四月二十五同任1 ,宣统二年 九月初六日调1 。 从定边左副将军的设冒看清政府对外蒙古的统治 第七十任,奎芳,满j 下黄。宣统二年九月初六日任”1 。 以上从乾隆三十八年到宣统二年,共有6 1 人任过定边左副将军,除复兴与图 桑阿两人因史料不足不能确定民族外,剩余的5 9 人中,2 人为内蒙古王公,不 足4 ,其余皆旗人占9 6 。旗人中,蒙八旗5 人,汉军八旗2 人,其余全部为 满八旗,占8 7 。没有一位是喀尔喀王公。 看来,从乾隆三十八年免去车御登扎布的定边左副将军职务起,乾隆就内定 国策,再不允许喀尔喀人治理喀尔喀。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五年,先后任命内蒙 古喀喇沁右旗扎萨克瑚图灵阿和内蒙古巴林右旗亲王巴图任该职作为过渡,至乾 隆四十五年开始,定边左副将军无一例外都由旗人,主要是满洲八旗贵族充任。 对于这种政策上的重大转折,乾隆在四十五年十一月清高宗实录有一段 政策性的申明: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十一月甲申,谕:乌里雅苏台将军原为征讨准噶 尔设立,彼时将军系公傅尔丹,顺承郡王锡保,平郡王福彭其后军务 停止,以六额附原属副将军即令为左副将军,至成衮扎布、车不登扎布 等或以人才去得,劳绩可嘉节次补绶,并非世袭之职也。“” 乾隆三十八年革车布登扎布之上谕就说过,“至擢用将军,原因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