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图书分类号:f275.5 学校代码:10213 国际图书分类号:657 密级:公开 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 实证研究 硕 士 研 究 生 : 申长青 导 师 : 陶萍副教授 申 请 学 位 : 管理学硕士 学科 : 会计学 所 在 单 位 : 经济与管理学院 答 辩 日 期 : 2011 年 6 月 授予学位单位 : 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f275.5 u.d.c:657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management empirical research on impact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n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candidate: shen changqing 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 tao pi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management specialty: accounting affiliation: school of management date of defense: june, 2011 degree-offe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i - 摘 要 2006 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必然会 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行为深刻的影响。但随着公允价值计量下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行为日趋明显和普遍,人们开始怀疑采用公允价值究竟是否能够起到 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验证, 并试图得出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途径和公允价值计量下上市公 司盈余管理的选择偏好。 在国内外学者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使用规范研究方法从金融资产 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损失等五 个方面展开了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的理论分析, 然后选取2005-2008 年剔除金融类行业后的我国全部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历 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下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展开对比研究。 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选取利用扩展的 jones 模型计算出的非操纵性利润作 为被解释变量,证券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资产减值损失作为解释变量,构 建起回归方程来检验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总 体样本和具有较强盈余管理动机的分组样本在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下 回归结果的对比分析,本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总体上在历史成本计量和 公允价值计量下均存在明显的利用证券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资产减值损失 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在两种计量属性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选择 偏好一致,均较多地利用营业外收入,其次为资产减值损失,而相对较少地使 用证券投资收益来进行盈余管理;亏损公司在历史成本计量下主要通过资产减 值损失进行盈余管理,而在公允价值计量下主要通过营业外收入和资产减值损 失进行盈余管理;微利公司在历史成本计量下主要通过证券投资收益进行盈余 管理,而在公允价值计量下主要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盈余管理;具有增配动 机的公司在历史成本计量下和公允价值计量下均主要通过营业外收入操纵利润 的行为。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的结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如何有效防范盈余 管理行为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盈余管理;证券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资产减值损失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 - abstract in 2006 fair value was reintroduced into chinese new accounting principles, which would make a profound impact on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as earnings management becomes obvious and widespread under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people begin to doubt whether fair value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tricting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space. in this paper, we ve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trying to find the ways how fair value affects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preference in choosing methods of earning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domestic and abroad scholars, we firstly analyze the effect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n earnings management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measurement of financial assets, measurement of investment properties, debt restructuring, exchange of non-monetary assets and provision for impairment losses of assets by us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method. then we select the chines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e year of 2005 to 2008 as samples and study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under both history cost an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comparatively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in the positive research, our paper takes the discretionary accruals which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extended jones model as the explained variable, while gains on securities investment, non-operating revenue and impairment losses of assets are selected as explaining variables. then we build regression equation to test the effects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n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results of overall samples and grouping samples with strong motives under both history cost an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ur paper proves that the overall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obviously use gains on securities investment, non-operating revenue and impairment losses of assets to manage earnings, and they regard gains on securities investment as the first choice, non-operating revenue as the second choice, impairment losses of assets as the last choice under both history cost an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i - loss-making listed companies mainly use impairment losses of assets to manipulate earnings under history cost measurement, while they use both non-operating revenue and assets impairment losses under fair value measurement. listed companies with meager profit mainly use gains on securities investment as a convenient earnings management tool under history cost measurement, while they use assets impairment losses under fair value measurement. listed companies with motives of rights offering and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 mainly use non-operating revenue to manipulate earnings under both history cost an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finally,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urb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effectively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key words: fair value, earnings management, gains on securities investment, non-operating revenue, impairment losses of assets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iv -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ii 第 1 章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1.2.1 研究目的 . 2 1.2.2 研究意义 .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3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3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5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8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9 1.4.1 研究内容 . 9 1.4.2 研究方法 . 9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9 第 2 章 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11 2.1 公允价值及其计量 . 11 2.1.1 公允价值概念界定. 11 2.1.2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12 2.2 盈余管理及其计量 . 13 2.2.1 盈余管理概念界定. 13 2.2.2 盈余管理动机 . 13 2.2.3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 15 2.3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 . 17 2.3.1 金融资产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7 2.3.2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18 2.3.3 债务重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19 2.3.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19 2.3.5 资产价值损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0 2.4 本章小结 . 21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v - 第 3 章 研究设计及实证分析 . 22 3.1 研究假设 . 22 3.1.1 总体检验假设 . 22 3.1.2 分组检验假设 . 25 3.2 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 27 3.2.1 变量选取 . 27 3.2.2 模型构建 . 29 3.3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31 3.3.1 样本选取 . 31 3.3.2 数据来源 . 31 3.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1 3.5 回归分析 . 35 3.5.1 共线性问题诊断. 35 3.5.2 总体样本回归分析. 37 3.5.3 分组样本回归分析. 47 3.6 本章小结 . 58 第 4 章 实证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 59 4.1 实证结论 . 59 4.2 相关政策建议 . 60 4.3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 62 4.4 本章小结 . 62 结 论 . 63 参考文献. 65 附 录 . 6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说明. 84 致 谢 . 85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日益成熟和证监会监管力度的加大,上市公 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及时、清楚地了解到各 种盈余信息,并作为投资和给予公司借款的重要参考。虽然一定时期内盈余信 息只能反映上市公司短期内的盈利状况, 并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长期发展趋势, 但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为国有控股企业,公司高管们代表国家负责公司的运 营、管理,管理层的薪酬通常与公司的业绩以及股价等相挂钩,因此为了提高 股价以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管理层将会对公司的盈余信息重点关注, 并通过盈余管理行为使盈余信息更好地吸引会计信息使用者。 2006 年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率先在我 国上市公司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引入是新会计准则最大的亮点。在 2007 年我国股票市场牛市中,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成为许多上市公司 争相抢购“香饽饽” ,贡献了一些上市公司绝大部分的利润,帮助它们顺利实现 扭亏为盈;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2008 年股市经历了熊市的洗礼,公允 价值变动损益此时变成了扔不掉的“烫手山芋” ,大多数上市公司上演了业绩大 变脸。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因此再一次成为国内理论界与实务界争论的焦点。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能否起到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的 作用, 我国广大的会计理论研究学者和从业人员在这一问题上存在较大的争议。 支持者坚定相信公允价值计量下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有价值相关性,而且透明 度显著增强,因此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进一步减少。反对者则认为在 公允价值计量下上市公司盈余的波动性增强, 容易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 不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更多地依赖于会计人员和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管 理层在选择资产计量方法、确定公允价值数额等计量环节拥有很大的自由,因 此在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进行确认时难免会出现大的偏差,这自然为上市公司 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便利。此外,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和控 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十分普遍,关联方交易价格的公允性难以保证,控股股 东在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而难以避免亏损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通过不对等的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债务重组获取收益等盈余管理行为来改变上市公司当期经 营业绩,以达到稳定公司的股价、配股、增发以及更好向银行借款等目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究竟是具有更强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能够给投资者提供 更多有用的决策信息,进而发挥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还是会 重蹈 1998 年第一次引入公允价值时的覆辙,成为新的盈余管理工具,是我们需 要深入进行研究的一个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可能的五个重要的影响途径;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的上市公司为 研究对象,对新准则涉及公允价值的内容可能作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部 分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得出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途径和上市公 司对盈余管理影响手段的选择偏好,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利用公允 价值进行盈余管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最终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在我 国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如何限制盈余管理进行深入思考,提出相关建议。 1.2.2 研究意义 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虽然已有 4 年多的时间,但其究竟能不能够使上市公 司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并起到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我国 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目前尚未就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因此,对这一问题展开更 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证券市场监管者以及会计准则制 定者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2.2.1 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大多集中于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单一方面, 例如证券投资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对综合 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则十分缺乏。相关实证研究的缺乏致使 规范研究下的理论分析结果缺少经验数据的支持,因此,继续展开公允价值计 量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深入研究,对于完善公允价值和盈余管理的理论 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2.2.2 现实意义 对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可以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进 一步完善;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楚、理性的认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并恰当分析企业价值,有利于他们做出更加合理的投资决策,从而不会因为仅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仅关注和盲目相信财务报告数字而造成投资损失;为监管机构进一步规范上市 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供有力依据,建立起有效的机制来防范利润操纵行为,最 终使资本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由于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 成本计量下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对比研究,考虑到国外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均 较为丰富,因此本文将分别介绍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下的相关盈余管 理研究成果。 1.3.1.1 历史成本计量下的盈余管理 国外学者在研究历史成本计量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时,大多数学者重点对未 实现的损益对盈余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历史成本计量下利用未实 现损益操纵盈余的现象较为普遍。hirst 和 hopkins(1998)实证研究发现表明 样本公司在历史成本计量下存在利用未实现证券损益来平滑盈余的行为1。 pfeiffer(1998)研究发现投资者对附注中披露的表外资产的估计价值较为关注 并体现股票价格上,上市银行表现出利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未实现利得不允 许实现的漏洞来操纵盈余的倾向2。 由于上述研究的样本为金融企业,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部分学者同 样对非金融企业展开了相关研究。black,sellers 和 manly(1998)以及 brown (1999)均认为上市公司能够选择固定资产和有价证券的出售时间,甚至会在 某些情况下进行特定资产的出售并将这类市场价格和历史成本的差价计入利润 的盈余管理行为3,4。herrmann,inoue 和 thomas(2003)利用日本上市公司 1993-1997 年的财务数据,研究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操纵固定资产和有价证券的 出售时机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当目前报告的营业利润 低于(高于)管理层的预期时,上市公司通过出售固定资产和有价证券来调高 (调低)盈余5。 综合上述文献,可以发现国外大多数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都支持上市公司 会通过选择有价证券和固定资产等的出售时机来操纵投资损益和营业外收入以 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并且这种历史成本计量下盈余管理行为在金融企业和非 金融企业均广泛存在。 1.3.1.2 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针对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大多数国外学者分别从公允价值下会计 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计量与监管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索论证,研究结果 表明:公允价值虽然具有更强的价值性,并能显著提高了市场监管效率,但它 增加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首先必须弄清楚投资者对 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反应,即公允价值是否比历史成本具有更强的价值相关性。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均证实了公允价值具有更强的价值相关性,更能反应企 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aboody,barth 和 kasznik(1999)对英国企业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重估能 否反映管理层对未来盈利的预期进行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固定资产的重估 升值与企业未来业绩的变化显著正相关,而且本年度的重估升值额与年度股票 回报显著正相关6。 myung, taewoo 和 byung (1999) 对美国上市银行 1993-1995 年的总体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可供出售证券和持有至到期证券公允价值计量下 未实现的收益(损失)能够很好地解释商业银行的股权价值,进一步证明公允 价值比历史成本具有更强的价值相关性7。 graham, lefanowicz和petroni (2003) 实证检验了权益法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对投资企业价值的贡献度,发现权 益法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与投资者企业市场价值和股票回报显著正相关8。 danbolt 和 rees(2007)选择英国房地产和投资基金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 将历史成本计量转化成公允价值计量后这两个行业投资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均显 著,但房地产行业的价值相关性更低,更容易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9。 一些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增加了企业利润的波动性,不 利于简化套期保值的处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许多学者从监管方面展开了 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 landsman(2006)通过理论分析认为监管者应该考虑怎样让上市管理层揭 示公允价值估计中的隐蔽信息,进而使管理层操纵利润和监管资本的战略动机 最小化10。mark carey(1995)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市场价值的公允价值 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都能够导致监管资本的低估,但市场价值计量并不能降低 银行倒闭的比率11。nissim(2003)实证检验商业银行是否操纵披露的贷款投 资组合的公允价值信息,发现有证据表明贷款估计值公允价值的夸大程度和监 管资本、资产增长以及流动正相关,暗示一些银行通过夸大披露的贷款公允价 值的估计值来影响市场对其风险和业绩的评价12。nissim 和 penman(2006) 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13。hirst,hopkins 和 wahlen(2004)对商业银行 可供选择的公允价值收益计量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当银行将实现的公允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价值收益或损失计入利润表后,风险分析师在进行风险和价值评估时更容易区 分高风险和低风险的银行14。 gauri (2008)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允价值收益 (损 失)能够显著地解释非预期收益的波动性,具有风险相关性,而且公允价值收 益(损失)相对于净利润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的增强而增加15。 khan(2010)对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引起了银行系统风险的增加进行实证研究, 他发现增加的与公允价值会计相关的银行传染性效应更容易传递给资本化较弱 的或者是持有相对较高比例公允资产和负债的银行;当市场的流动性和竞争性 均不足时,公允价值相比历史成本的优越性就会变得不明显16。 虽然国外从监管方面研究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文献十分丰富,但 是能够检索到的直接研究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文献十分有限。 ryan(2008)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活跃资本市场报价的出现,建立在 主观估计基础上的公允价值计量十分复杂,因此极有可能被上市公司用来进行 利润操纵17。richard,harris 和 muller(2001)对英国投资行业强制披露的公 允价值估计值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发现投资行业公司管理层通过灵活选择允许 的会计方法来报告更高的盈余,并选择资产的出售时机来平滑要报告的盈余的 变化18。beatty,ke 和 petroni(2003)实证研究发现上市银行在公允价值计量 属性下更可能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和证券投资收益的实现来消除盈余小部分下降 产生的影响19。song(2008)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回归结果表明具有更强利润波动性的银行更愿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且当利 润低于预期时,银行也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更 多地与盈余管理、调整投资组合的构成等投机主义有关20。fiechter 和 meyer (2009) 对公允价值计量中的选择权在金融危机中是否被商业银行用来达到 “洗 大澡”的目的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表现出较差的未经操纵业绩的银行报告 了明显的巨额的可自由裁量的公允价值第三层级损失,而且更倾向于在随后的 季度中将未操纵的亏损转变为盈利,这一结果证明公允价值计量被用来操纵利 润21。dechow 和 shakespeare(2009)的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更多地在季度末 进行证券交易,通过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达到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加盈余和提高 效益的目的22。 dechow,myers 和 shakespeare(2010)以 96 家公司 2000-2005 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进行证券化资产的核算时,存 在运用公允价值会计赋予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23。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仍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与美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主要利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不同,我国上市公司 综合采用应计利润、非经常性损益、关联交易等多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结合 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将分别总结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的 相关文献。具体来说,在历史成本计量下,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上市公 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盈余的行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则主要对公允价值 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 1.3.2.1 历史成本下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 国内学者对于历史成本下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研究的研究因 为研究样本的不同可以分为二类:选取整体上市公司为样本和选取具有特定盈 余动机的公司为样本,这类公司包括亏损公司、微利公司和具有增配动机的公 司等。 我国学者大量的研究成果反复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整体上明显存在利用非 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现象。周涛(2003)对 1999-2002 年沪市 a 股上市公司 非经常损益的披露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非经常 性损益的披露制度逐步得到完善,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会计盈余 的盈余管理行为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这种限制对于重度亏损公司和寻求配股 上市公司来说并不明显24。王俊秋,唐加威(2008)对 2003 年我国 a 股上市 公司中的亏损、扭亏和微利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实 证研究,发现长期资产处置收益、补贴收入、资产减值准备等非经常性损益是 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盈余管理手段,亏损公司大量确认非经常性损失来调减利 润,扭亏公司和微利公司则大量确认非经常性收益来调增利润25。 由于亏损上市公司和微利公司为了保留上市资格是否具有很强的盈余管理 动机,国内学者对这两类公司进行了的大量的研究,重点检验了哪些具体的非 经常损益项目会成为它们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余江(2005)对我国 2001-2002 年的亏损公司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资产减值准备已成为亏损公司操纵利润 的主要手段,亏损公司在首亏年度存在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而调低盈余的行 为26。陈晓,戴翠玉(2004)对 1998-2000 年我国 a 股亏损上市公司的扭亏行 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亏损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关联交易以及资产重组等产生的 非经常性收益来顺利实现扭亏,而地方政府给予上市公司的财政补贴对亏损公 司实现扭亏为盈的影响并不显著27。丁岷(2007)利用我国 2001-2004 年间的 402 家亏损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来操 纵利润以避免亏损的现象十分普遍,亏损上市公司主要利用关联交易、资产重 组以及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28。周宇霞(2007)选取 2001-2004 年上市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7 - 公司为样本, 研究发现微利公司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 补贴收入、投资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都是微利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 段29。隋杰(2008)利用我国 2006 年的微利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微利公司确实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而且投资收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最大, 补贴收入次之,营业外收支的影响最小30。 1.3.2.2 公允价值重新引入后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由于公允价值在我国实施的时间相对较短,国内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 管理影响的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实证研究才刚刚起步。 一些学者对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对盈余管理起到抑制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王建刚、刘庆艳(2009)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进 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在新旧会计准则下不存在 明显的差异,新会计准则没有起到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作用,但也没有 扩大盈余管理的空间31。毛新述、戴德明(2009)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会计 准则下弱化稳健性原则和公允价值运用范围的扩大会显著提高公司的盈余管理 水平32。孙玉普(2010)将新准则实施前的 2006 年与实施后的 2007、2008 年 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对比, 发现 2007 年样本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平均值远高 于 2006 年,2008 年较 2007 年则稍微有所下降,证明了新准则加大了上市公司 的盈余管理空间33。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关于公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东港市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监狱护栏网施工方案
- 唐山市重点中学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陕西省西安高新一中学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一贯制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农民果园承包经营合同书5篇
- 2026届辽宁省丹东二十九中学九上化学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工业园区租赁合同终止及环保措施协议
- 离婚协议书起草与婚姻关系解除纠纷解决合同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罗茨风机检修方案课件
- 2025年青协社团笔试题目及答案
- 光伏电站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 儿童户外安全培训课件
- 供水工程成本预算与动态控制方案
- 护栏供应及安装合同范本
- 2025年反假货币试题题库及答案
- 现房与期房培训课件
- 2024年仙桃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汽车知识培训讲师简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