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i 中文摘要 内部控制是现代公司制度最基本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的有力保证。近年来,国内外公司的丑闻不断曝光,尤其是 2008 年爆发的金融 危机,百年老店破产,我国出现了中小企业倒闭潮,这些现象暴露出内部控制诸 多方面存在问题。 引发世界各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反思, 也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2008 年财政部等五部 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随后颁布了三个指引,形成 了我国内部控制“1+3”体系。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公司治理的 影响。公司治理是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的一种制度安排,主要通 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所有者对经营 者的监督与制衡。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 有效实施的保障。另外,公司处于不同的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有差异的,导 致组织结构、 战略目标和经营策略等的变化, 公司治理机制也不可避免的被影响, 进而影响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 本文在证监会行业划分的基础上采用增长率产业 划分法进行重新分类,分为成长型、成熟型和衰退型行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 同行业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以期对不同行业如何通过改善公 司治理来提高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建议。 本文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对前人在公司治 理与内部控制的研究进行综述,对公司治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以及两者之间 关系进行阐述。在阐述公司治理理论时,主要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股权特征、董事 会、监事会、经理层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在阐述内部控制理论时, 主要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的梳理,探讨内部控制的本质、目标,分析了内部控 制效率的衡量指标。在阐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两者关系时,首先分析了两者的 区别、联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然后,在我国 证监会现有的行业分类的基础上以产业增长率为标准, 对我国除金融企业以外的 上市公司进行重分类,分为成长型、成熟型和衰退型公司。最后通过实证检验分 析处于不同成长性行业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 实证结果 中文摘要 ii 显示,实际控制人为国有不利于内部控制有效实施;适当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利于 公司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董事会特征、管理层风险偏好以及货币薪酬对内部控 制有效性的影响在不同行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的研究丰富内部控制理论, 并对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字:关键字: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abstract iii abstract internal control is the most basic management tools and methods of modern corporate system,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surance of enterprises.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panies problems are in the scandal to light. particularly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erupted in 2008, century-old companies are bankrupt and a lot of companies closed in our country. these phenomena reveal problems in many aspects of internal control. these course the refle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caused, also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our country. our government has been committed to promoting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s of enterprises. in 2008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other five ministries jointly issued chinas first basic norms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n issued three guidelines on the formation of our internal control 1 +3 system. internal control was impacted by corporate governance.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the owner and operato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between the kind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primarily through meetings of shareholders, board of supervisors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the owner of the business operators to implement the supervision and checks and balances.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sou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afeguards. in addition, the companys growth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the differences of main risk, result i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trategic goals and business strategies changing,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inevitably been affected, thereby affect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n this paper, to be adopted on this basis, the growth industries of differ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to the growth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how to improve corporate governanc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internal control recommendations. abstract iv this normative research and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the combination method is used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predecesso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were reviewed, on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describ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 explain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ory,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equity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managers and incentives in areas such as research and analysis. in explain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mainly through the theory of the sort of internal control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objectives, analyze the efficiency of internal control measure. elaborating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relationship, the first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and contact, explained on this basis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then,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mission is based on the industry growth rate by industry standards, except financial enterprises in china outside the re-classific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divided into growing, mature and decline of the company. finally, empirical analysis of growth in different sectors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on the efficiency of internal control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e actual control state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the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is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good internal controls the company; board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risk preferenc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compensation for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growth in different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this research extends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 has played a guiding role. keywords:listed company; corporate governance; internal control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云南财经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和论文电子版, 允许 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发表学位论文;授 权学校将学位论文的全文或部分内容编入、提供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循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章第一章 引言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长期以来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暴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随后的美国安然、世 通、施乐等粉饰业绩案件以及中国上市公司的“郑百文” 、 “银广夏” 、 “中航油” 等事件的相继曝光,一次次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敲响警钟。2008 年的爆发的 金融危机,百年老店破产,我国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倒闭潮。我国更是出现了食品 安全危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导致“三鹿”垮台;最近双汇的“瘦肉精”事 件使其股票价值缩水 100 多亿,双汇系列产品也在多个城市销声匿迹。这些现象 充分暴露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些问 题背后的原因,寻找改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途径,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1996 年 12 月,财政部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 ,首次 完整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要素” ,即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成为注册 会计师对审计业务的具体指引;1999 年修订会计法 ,明确提出了单位内部会 计监督的四项要求, 即职责明确、 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 相互监督 ; 2001 年 6 月, 财政部颁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 明确了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 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则明确 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2008 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 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 以及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2009 年, 共 18 个) , 企 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2009 年) ,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2009 年) ,形成了 我国内部控制“1+3”体系。基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 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明确提出内部控制的五个 目标和五个要素,丰富了内部控制理论,并指导着实践。该规范是针对所有企业 制度的,对企业之间的共性问题可能是有效的,但忽略了企业间的差异性。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 障。公司治理结构从治理机构设置、权限配置等方面来确定股东会、董事会或监 第一章 引言 2 事会、经理层等不同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由此导致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等 权力主体之间形成不同的权力边界。分权与制衡的治理结构注重股东会、董事会 或监事会、 经理层之间的制衡, 针对不同的权力主体确立控制权, 建立运行机制。 但我国公司治理还不健全,存在诸多问题,如国有控股主体缺位、一股独大、内 部人控制;监事会、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的职、责、权划分不清,难以发挥 效用;激励手段单一,不能有效的起到激励作用。所以说,内部控制要想真正发 挥作用,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环境。 企业处于不同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有差异的,导致组织结构、战略目标 和经营策略等的变化,进而公司治理机制也不可避免的被影响到。因此行业特征 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很大。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模 式,要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进行设计,才能使其真正的发挥作用。 现有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行业的成长性这个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不同成长性行 业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是有意义的。 本文采用产业增长率对我 国证监会现有的行业分类进行重新分类,分为成长型、成熟型和衰退型,实证检 验了不同行业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实证结果显示不同行业公 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 本文的研究不但扩展了对 内部控制的认识,而且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仅能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而且能提供 公司的价值。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治理良好的企业融资成本更低,公司经营 绩效更佳,公司股票价格表现更好。内部控制是建立现代公司制度最基本的管理 工具和方法, 没有有效的内部控制做保障, 在健全的公司治理都将变为一纸空文。 公司治理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内部控制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内部控制也会 反作用于公司治理,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公司筑起坚实的“防火墙” 。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进行了大量的规范研究, 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早期一般是割裂的对两者进行研究,或是将两者混合概念混用。后期的 研究认为两者“嵌合”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但是实证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主 要是就公司治理结构的某几个要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进行研究, 往往忽略了公司 第一章 引言 3 所处的行业这个大环境。 行业的成长性决定了同一公司治理结构要素对处于不同 行业的公司的内部控制的作用是存在差异的。 国内有关不同行业公司治理结构对 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 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 间和价值。 鉴于此,本文在证监会现有的行业分类的基础上以产业增长率为标准,对我 国除金融企业以外的上市公司进行重分类,分为成长型、成熟型和衰退型行业。 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不同行业下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探讨如何 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期丰富内部控制理论,并对 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三节、研究目标、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证监会现有的行业进行重新分类, 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不同行业 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进而提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以 达到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的目的, 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一定的指 导作用。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表现为:首先通 过规范研究的方法对公司治理理论与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分析。 然后以我国上市公 司(除金融业)20062009 年共 4 年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技术对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最后在检 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如何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如图 1.1: 第一章 引言 4 图 1.1 技术路线图 三、文章的创新点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 1.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整合,探讨不同 行业下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2.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试图验证不同行业公司治理结构对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进而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内部 控制有效性提出建议。 四、文章的框架结构 全文一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为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文章的目 标、方法与创新点、提出论文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以及文献综述。 第二章进行理论分析,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以及两者之 间关系的分析。 内部控制理论分析 实证研究分析 结论及建议 公司治理理论分析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理论分析 行业划分 总论 第一章 引言 5 第三章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根据产业增长率进行行业划分,然后通过对公司 治理结构的相关指标与内部控制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第四章是文章的结论与建议,主要通过文章上述几章的研究,得出文章的结 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达到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 第四节 论文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文章的不足 1.划分行业时,由于数据收集存在困难,直接引用范从来、袁静的方法和数 据来进行分类。证监会行业划分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对新增加的行业只是从理论 上分析就进行了划分,缺少数据的支持。 2.反映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指标很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用了其 中的部分指标。这些指标可能还不能够完整全面的反映公司治理的情况,可能降 低实证结果的精准度。 3.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建议部分比较概括,很难在实践中直接采用,只是提 供了一个可能改进的方向。 二、未来研究方向 1.可以根据近些年来证监会行业划分的变化,以及更长时间的年度数据重新 计算增长率,来验证增长率产业划分这种方法。 2.通过理论分析构建综合反映公司治理的指标体系,以及内部控制的指标体 系,在此基础上在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可能会得出更准确的结果。 3.通过对各行业的深入分析,对实践中如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提高内部控 制效率的具体措施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第五节 相关文献回顾及综述 一、公司治理文献回顾及综述 (一)国外公司治理的研究 (一)国外公司治理的研究 第一章 引言 6 jensen 和 meckling (1976)第一次应用委托代理理论解决现代公司中股东和 管理者之间所存在的两权分离问题。 jensen 把这些治理机制划分为内部治理机制 和外部治理机制。jensen 的观点得到了 blair(1995)的支持,他认为公司治理 是一种法律、文化和制度的有机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是解 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问题的一套完整的控制与激励的制度安排, 主要包括股 东的权利,董事会的结构和功能;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指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在有关利益相关者间如何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 同时,国外学者分别从不同侧面研究了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最 早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进行研究的是 berle 和 means(1932) ,他们于 1932 年就提出股权分散程度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即股权越分散, 公司绩效越差。 他们的观点的到了 levy( 1983) 、claessens( 1997)的支持。而另外一些学者的研 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不存在相关关系。demsetz(1983)认为股权结构 是股东们寻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内生约束, 因此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间不存在相 关关系。 demsetz 和 lehn ( 1985) 用 1980 年美国 511 家公司的会计利润率对各 种股权集中度指标进行回归,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关系。bacon(1973)以及 xie (2003)都认为在大规模的董事会中,董事具备不同领域的专业背景、技术等, 从而其决策质量更好。zahra 和 pearc(1989)认为在大规模的董事会中,由于董 事的利益范围扩大,难被经理人支配,独立性强,从而能对经理人作出公正的评 价,避免了双方的私相授受,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而另外一些学者的研究的出 完全相反的结果。jensen(1993)认为随着董事会成员的增加,组织内部容易产 生派系,协调整合各方意见的成本加大,有可能超过集思广益的功效。因此小规 模董事会能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yermack(1996)用 tobinq 作为市场价值的 近似值利用美国家大型工业公司为样本发现公司价值和董事会规模有着反向的 关系。lipton 和 lorsch(1992) 、hermalin 和 weishbach(2003)认为随着董事会 规模的扩大,董事彼此之间更容易缺乏沟通,决策效率也更低。 从上述国外的研究可以看出,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 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数据, 尽管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 但是不可否认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的经营绩效之间存 在着一定的关系。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效果是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完善的公 司治理结构能够提高公司的绩效。所以,本文认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提供 第一章 引言 7 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国内公司治理的研究(二)国内公司治理的研究 上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现代公司制度改革不 断深化,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吴敬琏(1994)认为公司治理结构 是一种组织结构,他在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中指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由 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以实现三者的制衡关系。李维 安等(2001)认为公司治理是一个由主体和客体、边界和范围、机制和功能、结构 和形式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体系。公司治理主体是以股东为核心的诸多利益相关 者,公司治理的客体由治理边界加以限定。公司治理机制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 制及决策机制,这些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存在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国内学者也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检验和扩充了公司治理理论。关于公司 综合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国外己经开展公司治理评价业务的机 构主要有标准普尔评级公司(standard&poors)、戴米诺(deminor)评级公司和里昂 证券亚洲公司,而国内主要有南开大学所推出的公司治理指数。南开大学公司治 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连续几年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果进行评价, 最 新评价结果显示(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2010) ,2008 年公司治理指数较 2004、2005、2006、2007 年有显著提高;上市公司治理状况受控股股东性质、 行业、地区等因素影响;公司治理好的公司财务绩效表现更好。白重恩,刘 俏 等(2005)经济研究 2005 年第 2 期 充分考虑了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机制,从内 部治理层面的四个方面 (董事会、 高管薪酬、 股权结构、 财务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 以及外部治理的三方面(企业控制权市场,法制基础和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及 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 运用主元因素分析法编制了一个可反映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的综合指标 g 指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治理水平高的企业其市场价值也高。从 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治理强度越高公司价值越大。 关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学者们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向朝 进、谢明(2003)研究发现公司股权集中程度与托宾 q 值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 系。杜莹、刘立国(2002)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呈显著的倒 u 型曲 线关系,这说明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发挥,使公司治理 效率趋于最大化。戴璐、孙茂竹(2005)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控股股东的控制程度 第一章 引言 8 同公司价值是非线性关系,并且控股股东越倾向于超级控制则公司价值越低。而 对于国有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问题,学者们的结论相对一致,对认为国有持股 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杜莹、刘立国(2002)国家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 显著负相关, 但是法人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胡旭阳、 吴秋瑾 (2004) 探讨了第一大股东的性质与公司股票价值之间的关系, 实证结果显示不管在首次 发行还是二级市场上第一大股东为国有其股票价格均低于非国有。 学者们对董事 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孙永祥、章融(2000)的分析表明 董事会规模与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于东智、 王化成(2003)通过规范研究认为独立董事并没有显著改善当期的财务与经济绩 效,甚至可能发生相反的作用。向朝进、谢明(2003)托宾 q 值与独立董事比 例存在正相关关系。余怒涛、沈中华、黄登仕、刘孟 (2008)在公司规模相对 较小的门槛区间,董事会规模和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公司 规模较大的门槛区间,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在统计上不显著,但符 号上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公司治理的另一个研究热点是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关系。 乔旭东 (2003)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有助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改进。 杨忠莲、杨振慧 (2006)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报表重述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独 立董事兼职家数越少,企业发生报表重述的可能性越大;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开会 次数越多,公司越有可能发生报表重述,检测符号为正,这说明董事会和监事会 开会可能没有尽到其监管财务报告的质量的职责, 也可能有管理层之间串通舞弊 的嫌疑。杨清香、俞麟、陈娜(2009)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呈“u”型关系; 董事会持股与财务舞弊显著正相关; 公司领导结构和董事会稳定性与财务舞弊负 相关;董事会会频度对财务舞弊的抑制作用在逐步加强;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 与财务舞弊不存在相关性。魏志华、李常青、曾爱民(2009)与非家族上市公司 相比,家族上市公司发生年报补充更正的可能性较高;与非家族上市公司相比, 家族上市公司更不愿意聘任高质量审计师, 而且更有可能获得 “非标” 审计意见。 国内学者对公司治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尽管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绩效关 系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但是采用综合治理指数进行研究的文献关于这一问题的 结论却是高度的一致,即公司治理好的公司财务绩效表现更好。另一方面,对公 第一章 引言 9 司治理结构以财务信息质量的关系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公司 治理结构越健全财务信息质量也好。本文认为,公司治理结构越完善公司内部控 制越有效。 二、内部控制文献回顾及综述 (一)国外内部控制的研究(一)国外内部控制的研究 从上世纪 30 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展开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先后经历了内部 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五 个阶段。内部牵制大都通过会计的组织制度体现,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以职责分 工、业务授权和定期核对等会计控制为,其目的是查错防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后,随着公司制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了明确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审计 范围,减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1949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委员 会发布 内部控制: 系统协调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 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内部控制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设计,以及所以相互协调的 方法和措施以实现保护企业财产、 确保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和提高经营效 率等目标。 ”十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组织结构与 形式日益复杂,公司治理结构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注册会 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 55 号 (1988 年) ,首次提出“内部控制结构” 概念,并将其定义为: “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实现而建立 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指出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定和控制程序三要 素构成。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研究范围,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大 影响。二十世纪九十代以年,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企业面临的 风险加剧,迫使企业不得不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 会”下属的 coso 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1992 年) ,并于 1994 年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经 理阶层和全体员工共同设计和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现有法律和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该报告提出内部控制 的三项目标和五个构成要素,三项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合理保 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适度保证对现有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五个构成要素分别是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第一章 引言 10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包括治理 层的内部控制与业务层的内部控制。治理层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交叉与重叠, 是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 健全和完善治理层的控制才能有效的发挥公 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国内内部控制的研究(二)国内内部控制的研究 在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1996 年 12 月,财政部颁布的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 ,首次完整提出了内部控制 的“三要素” ,成为注册会计师对审计业务的具体指引;2000 年 7 月 1 日起正 式实行的会计法 ,则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出了明确的四项要求(职责明确、 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2001 年 6 月,财政部颁布内部会计控制 基本规范(试行) 明确了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要 求,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则明确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 2008 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 以及 企 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2009 年,共 18 个) ,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2009 年) ,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2009 年) ,形成了我国内部控制“1+3”体系。 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 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 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 业实现发展战略。 ” 理论界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先进内部控制理论和思想的介绍, 以及结合我国 的特点提出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构想。张先治、张晓东(2004)从投资者需求 的角度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探索我国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现状及发展。王海林 (2006)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思想对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 价值链内部控制、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及其相关概念;并从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特 点出发构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 同时详细分析了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机理和过 程。林钟高、郑军(2007)从契约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内控制度建设。林钟高、郑 军(2007)从契约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内控制度建设。 关于内控环境的相关研究,第一,内部控制环境内容。丁平(1990)认为 审查评价内部控制环境,为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扩 第一章 引言 11 展了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及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所应承担的职责。 阎达五(2001)和杨有红(2001)指出员工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长期被认为是 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 要求内部控制结构的建立要考虑员工道德水准和价值 观念的承接性。第二,内部控制环境影响。徐岩(2005)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中存在的问题及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三方面分析了不 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赵玲(2007)认为内部控制环境和 控制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通过两者的衔接与互动式结合才能使内部控 制得到切实可行的贯彻实施。第三,内部控制环境缺陷及优化。范年茂(2003) 认为,上市公司容易出现短期行为,董事会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内部 审计没有具备应有的有效性。建议从独立董事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内部审计、 监管与处罚四个方面重塑上市公司的内控环境。 刘静、 李竹梅 (2005) 借鉴 coso 报告对内部控制的概念以及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界定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在这方 面存在的缺陷, 认为认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 缺乏相互制约的法制环境。 建议为重塑上市公司的内控环境还应该处理好内部控制点和面的关系。丁瑞玲、 王允平(2005)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巨人集团失败的教训和海尔集团成功的经 验来探讨控制环境在企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张颖;郑洪涛(2009)采用问卷的 方式可以系统、全面地调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要素的实施情况,对改 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主要是关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方面的研究,目的是构建完善的控制制度、 发现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其代表性研究文献有刘玉廷 (2001) 、 陈玲(2001) 、 张龙平(2001) 、 陈志斌(2004) 、 高一斌(2005)和丽芬 (2006) 等对于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研究;孟焰、王志成(2003) 等对于企业资金控制系 统及其运行效果的研究;贡华章(2004) 、袁琳(2003) 等对于中石油、中石化、 武汉钢铁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问题的研究; 张先治、张晓 东(2004) 、 朱荣恩、 应唯(2004) 等对于内部控制效果的调查研究等; 杨军(2003) 、 孟焰、孙丽虹(2004) 等对于银行业、证券公司等内部控制系统的研究。陈志斌、 何忠莲(2007)认为在建设内控标准体系时应该适当引入声誉机制和信息机制, 通过强调责任主体的落实和检查监督, 严格执行问责机制和惩戒机制以确保内部 控制标准的有效实施。李志斌(2009)运用组织社会学的规则理论解释内部控制 第一章 引言 12 的规则属性,关注内部控制作为规则的执行问题,并从规则理论的视角提出内部 控制的执行机制, 认为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的融合机制与执行中的权力分享制 衡机制是内部控制执行机制的核心要素;执行反馈机制是组织知识积累的过程, 促进了内部控制的持续演进。 关于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李华、陈丽娜(2004) ,戴晓锋、潘俊(2005) 通过运用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及对内控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了我国上市 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 露的对策。吴蔚(2005)认为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环境存在着各种缺陷, 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信息 的动机不强,应进一步完善披露环境。杨有红、汪薇(2008)通过描述性统计对 2006 年沪市年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认为 2006 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存在以下问题: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强制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内部 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 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实 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文章相应提出改进建议。林斌、饶静(2009)基于信号传 递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 证检验。研究表明,为了向市场传递真实价值的信号,内部控制质量好的公司,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资源充裕、快速成长、设置了内审部门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上市年限长、财务状况差、组织变革程度高及发生违规的 公司更不愿意披露鉴证报告。样玉凤、王火欣、曹琼(2010)实证研究得出内部 控制信息披露对显现代理成本抑制作用不明显, 对隐性代理成本有明显的抑制作 用。 从国内的研究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要想切实可行的贯彻实施,必须有一个 良好的内部环境,公司治理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环境因素,对内部控制起着重要 的作用。同时,公司为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要不断的改善内部环境,公 司治理结构也在不断的完善。 三、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的研究 (一)国外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的研究(一)国外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的研究 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 第一章 引言 13 般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框架下研究, 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 分。致力于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对董事会、管理层如何设计 以及内部控制如何运行做出设想。最为主要的研究有英国的卡德伯利报告、哈姆 佩尔报告和特恩布尔报告,以及美国的 coso 报告。1992 发布的卡德伯利报告 就从财务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框架内,认为内部控制 系统在防范财务舞弊方面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而降低财务风险。报告中明确要 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建议董事会应就公司内部控制的有 效性发表声明,外部审计师和审计委员会应对董事会发表的声明行复核。1998 年的哈姆佩尔报告对内部控制的主体、目标等做出原则性规定:董事会应建立健 全内部控制,其目标是保护股东的投资以及公司的资产。董事会每年至少一次对 财务控制、业务循环控制和分析管理进行核查,并向股东会出具复核报告。1999 年特恩布尔报告明确规定, 董事会应负责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定并保证其 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发挥作用。进一步指出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是有效的。美 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 coso 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 架 (1992 年) ,并于 1994 年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内 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全体员工共同设计和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和 效果、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有关法律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 内部控制框架明确地将公司治理内容作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之一, 并把公司治理作 为内部控制环境因素加以重视。2004 年 9 月 coso 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 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 体框架报告(erm)。该报告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把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统一于风 险管理中。erm 把风险管理定义为: “一个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 员影响,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整个企业,用于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 并在企业的风险偏好内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 理论界对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 多是从公司治理结果的某个要 素来研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jenson 和 payne(2003)指出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公 司治理的内部治理系统的一部分, 它能缓和代理冲突并且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 行为。jayanthi 和 krishnan(2005)通过对审计委员会组成与内部控制缺陷的实 证分析,认为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减少了内部控制问题的发生。canada 等(2008) 第一章 引言 14 指出 sox 法案实施以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更多地介入到内部控制 过程中,极大地优化了公司治理机制。 国外研究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 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 (二)国内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的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融资合同范文及注意事项
- 2025年咖啡师职业技能测试卷-咖啡师饮品创新与饮品文化试题
- 2025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模拟题: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成果评价实践案例试题
- 2025年咖啡师职业技能测试卷:咖啡师行业法规与政策与应用试题
- 患者跌倒坠床时的应急预案及措施试题带答案
- 合同协议书格式范本5篇
- 202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自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统计学可视化在环境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试题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内科护理学专项)-急危重症护理试题
- 复方电解质注射液(Ⅱ)临床应用考核试题
- 2024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 Unit 3 She has long hair.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鲁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部编版初中语文书下注释(全六册)
- 职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 油漆作业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与控制措施一览表
- 高血压知识水平量表
- 手术室缩短接台时间
- 海南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车载测试行业分析
- 开放性颅骨骨折
- 制作污水处理设备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