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问题研究.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问题研究.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问题研究.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问题研究.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问题研究 摘 要 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问题研究 摘 要 西汉建立之初,匈奴在冒顿单于领导下,在我国北方迅速崛起,成为一个足 以与西汉王朝相抗衡的民族。随着两大政权实力的发展变化,汉匈关系也在不断 变化,双方既有长期的和平交往,又有连年的大规模战争。在汉匈关系历史上,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官员投奔了匈奴。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对中原流入匈奴的 人口问题进行探索,但尚无专文对投降匈奴的各类官员尤其是上层人物作专题研 究,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希望填补这一学术空白。 本文在全面搜集各种文献资料基础上,运用历史学、民族学及社会学等多学 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他 们投降匈奴的背景及原因,探讨了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的类型、心态以及汉匈 两族对此问题的态度,论述了他们在匈奴的地位以及对汉匈双方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西汉官员;投降匈奴;原因;影响 ii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wester hanofficials who surrendered to xiongnu abstract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wester hanofficials who surrendered to xiongnu abstract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xiongnu leaded by modu chanyu grew up rapidly in the north of our nation, and developed to be a nationality that could match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s the two states actual strength changed, their relationship changed too. sometimes they communicated peacefully, but sometimes they were at war. in the history of the two states relationship, some western han dynasty officials surrendered to xiongnu for some reasons. in recent years, some scholars have begun to research the problem of central plains population who moved into xiongnu. however, there has been no special article that studies the officials especially upper stratum officials who surrendered to xiongnu. this dissertation will do a preliminary study, and i hope it can fill up the sholarly blank. at the base of collecting various kinds of document data, this dissertation researches the problem of western han dynasty officials who surrendered to xiongnu systematically. it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reasons, discusses the type of surrender and elaborates the officials status in xiongnu and their influence to the two states. key word: key word: western han dynasty official , surrender to xiongnu, reason, influence 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烟台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版权声明版权声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 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 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 任。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引 言引 言 在西汉王朝存在的二百余年时间内,由于种种原因,不断有各类中原人口流入匈奴, 其中既有普通官兵,又有商人,也有普通百姓,还有一些上层人物。近十年来,已有吴明 月、张元城和王庆宪 1等多位学者开始研究中原流入匈奴的人口问题,发表了多篇具有较 高价值的学术论文,拓宽了汉匈关系史研究的范围。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无专文对 西汉投降匈奴的各类官员进行系统梳理和专题研究。 本文在全面搜集各种文献资料基础上,对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问题进行了系统梳 理,分析了他们投降匈奴的背景及原因,探讨了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的类型、心态以及 汉匈两族对此问题的态度,论述了他们在匈奴的地位以及对汉匈双方的作用与影响,希望 能够进一步深化中原人口流入匈奴问题以及汉与匈奴关系的研究。 1 吴明月: 谈西汉时期汉人入居匈奴及其影响 , 内蒙古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 张元城: 西汉时期汉人流落匈奴及其影响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2期。王庆宪: 匈汉两地 间的人口流动 ,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 年第 6 期;王庆宪: 生活在匈奴地区的中原人口 , 黑龙江 民族丛刊2005 年第 3 期;王庆宪: 中原人口逃入匈奴及其受到信任使用 ,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 年第4期;王庆宪: 匈奴地区的中原人口及汉匈关系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第一章 西汉时期汉匈关系述略 第一章 西汉时期汉匈关系述略 在整个西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始终随着双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而不断 发展变化。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将按照西汉前期、西汉中期和西汉后期三个阶段来具 体缕述汉与匈奴之间的关系。 一 西汉前期的汉匈关系 一 西汉前期的汉匈关系 总的来看,在西汉前期,汉匈之间虽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而和亲是和的方面的主 要表现形式,通过和亲,既避免或减少了战争,又发展和密切了双方的政治及经济关系。 中原地区在经历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后,汉高祖刘邦虽然建立了统一的西汉王 朝,但社会仍不稳定。在政治上,各地异姓诸侯王势力庞大,严重威胁着中央政权,刘邦 对异姓诸王始终持不信任和提防的态度;在经济上,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 弱转粮响,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1,经济 十分萧条。 此时,位于西汉王朝北面的匈奴已经崛起。冒顿单于建立了相对严密的组织机构,并 制定了简单的法规, “其法,拔刀尺者死,坐盗者没入其家;有罪小者轧,大者死;狱久 者不过十口,一国之囚不过数人” 2。在稳定内政后,冒顿单于开始向四周扩展领土,逐 渐控制其它少数民族。向东击破东胡王,俘虏了他的人民,抢掠了其牲畜财产;向西进攻 并赶走了月氏;向南吞并了楼烦、白羊、河南王,完全收复了秦时蒙恬所夺取的匈奴土地 和秦时所设的河南关塞;向北降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及薪黎等国。在冒顿单于领 导下,匈奴已成为当时能与西汉相抗衡的强大政权。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 ,燕王臧荼反,汉高祖展开了一系列铲除异姓诸侯王的行动, 韩王信、燕王卢绾以及阳夏侯陈豨纷纷投靠匈奴。韩王信投降匈奴后,带领匈奴将士侵扰 汉朝边境,汉高祖追击韩王信至白登时被匈奴包围,七日后方得脱险。当时,匈奴与西汉 势均力敌,汉高祖采纳刘敬建议,开始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所谓和亲, “是指两个不同 1 史记卷30平准书 ,第1417页。 2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892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 1。 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汉与匈奴约为兄弟” 2,双方处于平等地位;二是划定疆界,长 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单于管辖,长城以内则为汉朝疆域;三是汉朝“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 各有数” 3;四是“通关市”4,允许双方物资交流;五是汉朝将公主出嫁单于为阏氏。 汉惠帝、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和亲政策一直是西汉王朝对匈奴的主要政策。但是, 汉匈之间仍有一些磨擦。 汉惠帝即位后, 吕后执政, 公元前193年, 冒顿单于致书吕后说: “孤愤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愤 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 5吕后不堪忍受羞辱,欲发兵出击匈 奴,却受到季布劝阻,鉴于白登之围的教训,吕后不得不忍气吞声,只好遣使送公主到匈 奴和亲,化解了双方的矛盾。汉文帝时期,汉朝与匈奴“复修和亲” 6,向匈奴表示友好。 此时,汉朝主战派势力开始上升,贾谊、晁错等人公开表示反对“和亲” 。贾谊提出了大 一统的“首足”观和“三表” 、 “五饵”的战略构想,建议设立“属国”以主匈奴;晁错则 提出“以蛮夷攻蛮夷” 、 “徙民实边” 7的思想,但是汉文帝仍然执行汉初以来的和亲政策。 这一时期匈奴时有入边,如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 177 年) ,匈奴右贤王大举入侵河套地 区;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 166 年) ,老上单于率十四万众入侵朝那、萧关,杀死北地 都尉,劫掠当地人民、畜产,烧毁回中宫。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 158 年) ,军臣单于率 六万骑兵分别入侵上郡、 云中。 公元前156年, 汉景帝继位, 继续与匈奴和亲。 公元前144 年, “匈奴入雁门,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马。吏卒战死者二千人” 8。面对匈奴的侵扰, 西汉政府主要采取防御措施,将匈奴赶出边境即止。由于汉文帝和汉景帝坚持和亲政策, 1 崔明德: 中国古代和亲通史 ,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284页。 2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897页。 3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895页。 4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904页。 5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895页。 6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895页。 7 崔明德: 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 ,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4979页。 8 汉书卷5景帝纪 ,第150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减少了匈奴对汉朝的劫掠,换取了边境安宁,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二 西汉中期的汉匈关系 二 西汉中期的汉匈关系 经过六十余年休养生息,至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的能力。经济 上,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和发展, “国家无事,非遇水灾,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 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积于外,腐朽不 可食” 1。 政治上, 汉武帝连续颁布了“推恩令” 、 “左官律” 、 “附益法” ,加强了中央集权, 国内政局比较稳定。军事上,西汉已经有了强壮的马匹,训练了一批优秀的骑兵,并且出 现了像卫青、霍去病这样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西汉反击匈奴的时机已经 成熟。 汉武帝刚即位时,仍继续执行和亲政策, “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 2, 但到建元二年(公元前 139 年) ,汉武帝即派张骞出使西域,欲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建 元六年(公元前 135 年) ,匈奴到汉请求和亲,汉武帝在召集大臣讨论是否同意和亲时, 大臣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以大行王恢为代表,认为“汉与匈奴和亲率 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3;另一种意见以韩安国为代表,认为汉“得 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4。汉武帝开始想采纳韩 安国的建议,同意和亲。但到第二年,汉武帝又采纳了王恢的建议,策划了马邑之谋,使 汉匈关系彻底破裂, 战争成为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双方关系的主线。 元光六年 (公元前129 年) ,匈奴入上谷,杀掠吏民,汉匈战争拉开战幕。汉武帝派卫青出上谷,公孙敖出代, 公孙贺出云中,李广出雁门,共同征伐匈奴。卫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公孙贺无功而 返,李广和公孙敖皆败。从元光二年(公元前 133 年)马邑之谋至征和四年(公元前 89 年)汉武帝颁布轮台罪己诏的 44 年中,双方的战争相当频繁。下面我们分三个阶段来看 双方的战况及战争的性质。 1 史记卷30平准书 ,第1420页。 2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904页。 3 史记卷108韩长孺列传 ,第2861页。 4 史记卷108韩长孺列传 ,第2861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第一阶段从元光二年(公元前 133 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 ,这一阶段汉朝 对匈奴战争是防御性的正义战争,汉朝占据了河西、河南地,削弱了匈奴实力。期间主要 战争有五次: 元朔二年(公元前 127 年) ,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汉武帝派卫青、李息击 走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收复河南,置朔方、五原郡,并募民徙朔方。 元朔五年(公元前 124 年) ,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高阙,游击将军苏建、强弩将 军李沮、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李蔡出朔方,将军李息、张次公出右北平。卫青出击匈 奴右贤王,得匈奴男女一万五千人及成千上万的牲畜。 元朔六年(公元前 123 年) ,大将军卫青将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 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强弩将军李沮等出定襄,斩首虏万余人。但是,前将军赵 信因兵败而投降匈奴。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俘获八千 余级,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出陇西,攻祁连山,斩首三万 余级,获降众二千五百余人、小王七十余人。同年秋,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领四万名骑兵降 汉,霍去病前往迎接,并斩其欲亡者八千人。汉设置五属国以管理这些匈奴的降众。 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 ,大将军卫青出定襄,与单于相遇,单于怯退,卫青追至 诺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留一日,悉烧其城余粟而还。骠骑将军霍去病则杀掳七万余 人而返。从此之后, “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 1。 第二阶段从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至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匈奴远遁漠北, 很少犯边,并请求与汉朝和亲。汉朝也因前一阶段的大规模用兵,损失惨重,无力远征, 双方遂处于休战阶段。 这一阶段,汉朝东拔秽貉、朝鲜,设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西置河西四郡 隔绝匈奴与羌的联系,西通月氏、大夏,将公主出嫁乌孙,以隔绝匈奴的援兵,切断匈奴 的右臂。 汉朝还想乘匈奴衰弱之机, 彻底臣服匈奴。 公元前112年, 汉朝派郭吉出使匈奴, 威胁匈奴单于说: “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今单于即前与汉战,天子自将兵待;单于既 1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911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何徒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毋为也。 ” 1单于勃然大 怒, 扣留了郭吉。 公元前107年, 匈奴翕侯赵信病死, 汉又派杨信出使匈奴, 欲使其臣服, 但匈奴不予理睬。 第三阶段从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至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 ,汉屡次出兵远征 匈奴, 却一再遭受重大损失。 客观地说, 这一阶段汉朝出击匈奴属于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 主要战争有三次: 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 年) ,匈奴左大都尉想投降汉朝,派人秘密与汉朝联系,希望 寻求汉朝的援助。太初二年(公元前 103 年) ,浞野侯赵破奴率兵二万人出朔方,迎接左 都尉。但左大都尉被杀,赵破奴也全军覆没。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 ,贰师将军李广利带领三万名骑兵出酒泉,与匈奴右贤王战 于天山,虽得首虏万余级,但归途却遭遇匈奴包围,汉兵亦“物故什六七” 2。李陵所率 五千步兵,战败后投降了匈奴。 征和三年(公元前 90 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带领七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带领 三万人出西河,重合侯莽通带领四万名骑兵出酒泉。李广利因为受巫蛊事件牵连而急于立 功赎罪,反而战败,最后投降了匈奴。从此,汉武帝再未对匈奴用兵,并下诏深陈既往之 过。 三 西汉后期的汉匈关系 三 西汉后期的汉匈关系 西汉经过长期的战争,到汉昭帝、汉宣帝时期,经济比较困难,各种矛盾已经显现。 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中央政府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对匈奴也不再主 动进攻。于是,汉匈关系朝着友好方向快速发展。 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 ,匈奴侵扰乌孙,汉朝派五将军率领十六万名骑兵与 乌孙联合出击匈奴。汉兵虽无所得,但乌孙获单于行父以下三万九千人,牲畜七十余万。 此后,匈奴“畜产远移死不可胜数,于是匈奴遂衰耗” 3。其后,匈奴单于曾带领万名骑 1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912页。 2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918页。 3 汉书卷94上匈奴传上 ,第3786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兵出击乌孙,因遇雨雪, “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零乘弱攻其北,乌桓入 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 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 1。这次失利,是匈奴历 史的重大转折点。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 ,匈奴又遇饥荒,人民、畜产损失惨重。此后, 汉朝“边境少事矣” 2。 匈奴因连遭战争和天灾的打击,国力日益衰落,其附属国也纷纷独立,统治阶级内部 又发生了争权夺利的斗争。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 ,匈奴内讧,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 于在西汉帮助下,最终统一匈奴,并确立与西汉的臣属关系。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 , 呼韩邪单于进京朝见汉宣帝,匈奴正式归属西汉王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 ,呼韩邪 单于再次入京,提出和亲之请,汉元帝将后宫王昭君嫁给单于。自汉宣帝以来,汉匈结束 战争,双方进入和平共处阶段,促进了双方的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出现了“北边自宣帝 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3的太平与繁荣局面。 自汉哀帝开始,王莽逐步掌握西汉实权,后于初始元年(公元8年)夺取西汉政权, 废汉立新。由于王莽采取了诸如更换单于印、将“匈奴单于”更名为“降奴服于” 、在匈 奴内部制造混乱和分裂以及对匈奴发动大规模战争等一系列的错误民族政策, 使汉匈关系 不断恶化,战事再起,不仅破坏了自汉宣帝以来汉匈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局面,而且也 给少数民族和汉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带来了深重灾难,史载: “边民死亡系获,又十 二部兵久屯而不出,吏士罢弊,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 4。王莽不仅没有征 服匈奴,反而自取灭亡。 1 汉书卷94上匈奴传上 ,第3787页。 2 汉书卷94上匈奴传上 ,第3787页。 3 汉书卷94下匈奴传下 ,第3826页。 4 汉书卷94下匈奴传下 ,第3826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第二章 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的概况及共性第二章 西汉各类官员投降匈奴的概况及共性 西汉时期,在我国北方迅速崛起的匈奴已成为一个足以与西汉王朝相抗衡的民族。随 着汉与匈奴两大政权实力的发展变化,双方关系也在不断变化,既有友好交往,又有大规 模的战争。由于种种原因,西汉的一些官员投降了匈奴。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时 间 人 物 在汉朝的身份在匈 奴的 地位 备注 资料出处 汉高祖五年 (公元前 202 年) 臧衍 燕王臧荼之子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 汉书卢绾传 。 汉高祖六年 (公元前 201 年) 韩 王 信 故韩襄王孽 孙,被汉高祖 封为韩王。 为 匈 奴 将 兵 其 子 颓 当、孙子 颓婴于前 166 年降 汉。其本 人最后被 汉朝将领 所杀。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 史记匈奴列传 、 汉 书匈奴传上 。 汉高祖十年 (公元前 197 年) 陈豨 赵相国、阳夏 侯 汉高祖十 二年(前 195年)十 月为樊哙 部下所杀 于灵丘。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 史记匈奴列传 、 汉 书匈奴传上 。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汉高祖十二年 (公元前 195 年) 卢绾 太尉、 长安侯、 燕王。各“诸 侯王得幸莫如 燕王” 。 东 胡 卢王; 其 孙 子 被 封 为 东 胡 王。 投降年余 死于匈奴, 其妻子和 孙子后来 均降汉。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 史记匈奴列传 、 汉 书高帝纪下 、 汉 书匈奴传上 。 张胜 燕王卢绾的大 臣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 汉书卢绾传 。 汉文帝前元六 年(公元前 174年) 中 行 说 宦者 单于甚亲 幸之。 史记匈奴列传 、 汉 书匈奴传上 、 资治通 鉴卷 14、 册府元龟 卷978。 汉武帝元光二 年(公元前 133年) 雁门尉史 天王 史记匈奴列传 、 汉 书匈奴传上 。 汉武帝元朔六 年(公元前 123年) 赵信 前将军、翕侯自 次 王 娶单于之 姐为妻。 公 元前107年 死于匈奴。 史记匈奴列传 、 汉 书武帝纪 、 汉书匈 奴传上 。 李绪 汉塞外都尉 位 在 李 陵 之上 被李陵派 人所杀。 汉书李广传附孙陵 传 。 天汉元年(公 元前100年) 张胜 副中郎将 汉书苏建传附子武 传 、 资治通鉴卷21。 汉武帝天汉二 年 (公元前99 年) 管敢 军候 汉书李广传附孙陵 传 。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汉武帝天汉四 年 (公元前97 年) 李陵 骑都尉 右 校 王 娶单于之 女为妻。 汉 昭帝元平 元年 (前74 年) 病死于 匈奴。 史记李将军列传 、 汉书武帝纪 、 汉 书匈奴传上 、 汉 书匈奴传下 、 汉 书五行志中之上 。 汉武帝征和三 年 (公元前90 年) 李 广 利 贰师将军、海 西侯 尊 宠 在 卫 律 之 上 娶单于之 女为妻。 汉书武帝纪 、 汉 书李广利传 、 汉 书匈奴传上 、 史 记匈奴列传 、 汉 书西域传下渠犂传 、 资治通鉴卷22。 卫律 丁 零 王 汉书李广传附孙陵 传 、 资治通鉴卷22。 除了上表所列之外,王莽篡位之后,戊己校尉史陈良、终带、司马丞韩玄、右曲候任 商等在车师后王须置离之兄狐兰支“举国亡降匈奴” 1的大气候影响下, “相与谋曰: 西 域诸国颇背叛,匈奴欲大侵,要死。可杀校尉,将人众降匈奴。 ” 2遂于始建国二年(公 元 10 年)纠集吏卒数百人杀害戊己校尉刀护,自称废汉大将军,带领二千余人“亡入匈 奴” 3。韩玄和任商留于匈奴南将军的住所,陈良、终带则“径至单于庭,人众别置零吾 水上田居” 4。 根据上表及其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 汉朝各类官员投降匈奴主要集中在汉高祖、 汉武帝和新莽三个时期。 西汉时期, 1 汉书卷94下匈奴传下 ,第3822页。 2 汉书卷96下西域传下车师后国传 ,第3926页。 3 汉书卷99中王莽传中 ,第4119页。 4 汉书卷94下匈奴传下 ,第3823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大批中原官员通过不同途径流入匈奴,并形成三次高潮。西汉初期,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斗 争以及刘邦对大臣的猜忌, 致使臧衍、 韩王信、 陈豨、 卢绾等一批重要人物纷纷投靠匈奴, 形成第一次高潮。汉武帝时期,因受战争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李绪、管敢、卫律、李陵和 李广利等人纷纷投降匈奴,形成第二次高潮。西汉末年,由于王莽错误的民族政策,导致 汉匈关系再度紧张,匈奴不断扰边,大批中原人民流入匈奴,陈良、终带、韩玄、任商等 人投奔匈奴,形成第三次高潮。 第二,投降匈奴的西汉官员的成分比较复杂,地位也高低不等。大致说来,主要有如 下几类人物:一是外戚,如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在远征大宛等方面做出了突 出贡献,被封为“海西侯” 。二是宦官,如汉文帝时期的中行说。三是高级军事将领,如 韩王信是汉高祖所封的 “异姓国八王” 1之一, 于公元前201年被汉高祖派到太原以北 (都 晋阳) ,负责防御匈奴入侵的重任。卢绾先后被刘邦封为将军和太尉、长安侯,也是汉高 祖所封的“异姓国八王”之一。陈豨曾任游击将军,被封为阳夏侯, “以赵相国将监赵、 代边兵,边兵皆属焉” 2。李陵是“飞将军”李广之孙,原任骑都尉。四是边塞地区的基 层官员,如李绪是汉朝的塞外都尉,姓名不详的雁门尉史则是一位级别更低的官员,按照 汉律,“近塞郡皆置尉,百里一人,士史、尉史各二人” 3。五是出使匈奴的使者,如卫 律就是在李延年推荐下代表西汉出使匈奴的使者,张胜则是出使匈奴的副中郎将。从民族 来看,绝大多数是汉人,也有个别汉化的胡人。如赵信本为“故胡小王” 4,投奔汉朝后, 被汉武帝封为翕侯、前将军。卫律虽为胡人血统(其父本为长水胡人) ,但自幼生长在汉 朝,已经彻底汉化。 第三,投降匈奴的各类官员都被中原王朝视为败类,遭到强烈谴责,其亲属也都受到 了严厉惩处。如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传回后,不仅汉武帝十分恼怒,杀害了其母及其妻子 儿女,而且“群臣皆罪陵” 5,只有司马迁出面为他说话,结果遭到了宫刑。从此之后, 1 史记卷19 惠景闲侯者年表第七 ,第977页。 2 史记卷93韩信卢绾列传 ,第2639页。 3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905页。 4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908页。 5 汉书卷54李广传附孙陵传 ,第2457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1。韩王信投降匈奴后,汉高祖亲自率领 大军征伐韩王信及匈奴,虽被匈奴围困于平城达七天七夜,但最终还是派柴将军将其斩杀 于参合。陈豨和卢绾显露出投降迹象后,汉高祖或亲自率兵讨伐,或派将领出征。陈豨于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十月被汉军斩杀于当城。卫律投降匈奴后,不仅“汉天子甚怨 卫律” ,就是在匈奴的长水人虞常也想“为汉伏弩射杀之” 2。苏武则当面斥责卫律“为人 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3。汉文帝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贾谊对中 行说的投降匈奴更是十分痛恨,极力主张“伏中行说而笞其背” 4。李广利投降匈奴后, 其家族全部被灭 5。 第四,投降匈奴的各类官员普遍受到匈奴单于的器重。如卢绾被匈奴封为东胡卢王, 中行说投降后, “单于甚亲幸之” 6。雁门尉史被封为天王,赵信被封为自次王,李陵被立 为右校王,卫律被封为丁零王,不仅肩负着主管丁零民众的重任,而且因其和李陵“皆贵 用事” , “常在单于左右” 7,为单于出谋划策。李绪和李广利投降后,更受匈奴单于的器 重,李绪位在李陵之上,李广利尊宠则在卫律之上。为了争夺或巩固自己的地位,投降匈 奴的汉朝官员也在勾心斗角,相互排挤,甚至设法陷害对方,如李广利就是在卫律的蛊惑 下而被匈奴杀害的。 新莽时期投降匈奴的戊己校尉史陈良和终带都被封为乌桓都将军,“留 居单于所,数呼与饮食” 8。此外,赵信娶单于之姐为妻,李陵和李广利都娶单于之女为 妻。 第五,西汉官员尽管身份地位不同,投奔匈奴的背景也不尽一致,在匈奴的地位也有 差异,但从投降匈奴的类型来看,主要是被迫投降和主动投降两大类。一般来说,被迫投 1 史记卷109李将军列传 ,第2878页。 2 汉书卷54苏建传附子武传 ,第2460页。 3 汉书卷54苏建传附子武传 ,第2462页 4 汉书卷48贾谊传 ,第2242页。 5 汉书卷97上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 ,第3956页。 6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第2898页。 7 汉书卷54李广传附孙陵传 ,第2457页。 8 汉书卷94下匈奴传下 ,第3823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降者虽然受到匈奴单于的器重,但总有一定的压抑感、愧疚感和被利用的感觉,多少还能 念及汉朝君臣的旧情,内心还有归汉的意识。如韩王信投降匈奴后,虽与汉军作战,但他 的“思归”之心“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 1。韩王信的这种意识对其子孙有一定 的影响,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年) ,其子颓当和其孙韩婴“率其众降汉” 2。再如卢 绾虽被汉高祖判定为必定反叛并遭到樊哙的出击,但他仍然盼望在刘邦病愈后,能够亲自 向他当面解释,希望得到刘邦的谅解。后来听到刘邦去世的消息,才带领其部众“亡入匈 奴” 。卢绾虽被匈奴单于封为东胡卢王,但因他依旧念及与汉高祖的感情以及“为蛮夷所 侵夺” ,因此“常思复归” 3,但一年之后就死于匈奴,未能如愿。在卢绾“复归”意识影 响下,其妻子和儿女在汉高后时“亡降”汉朝,其孙子他之 4于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 144年)以东胡王的身份投降汉朝。又如李陵投降匈奴后,虽自称为“异域之人” ,也颇受 重用, 但他总有一种愧疚感, 心态也比较复杂。 他在投降之初, “忽忽如狂, 自痛负汉” 5; 后为苏武的气节和“至诚”所感动,不断自责说: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6,并为自己 在苏武面前“示己于匈奴中富饶以夸(苏)武” 7而感到羞愧,并在经济方面资助苏武。 另如“闻其家以巫蛊族灭,因并众降匈奴” 8的李广利在被杀之前大喊“我死必灭匈奴! ” 9相反,那些主动投降匈奴者,其心态则完全不同。如主动投降匈奴的中行说不仅劝说匈 奴单于在给汉朝的书信时“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大长” ,而且还威胁汉朝使者说: “汉使无多言,顾汉所输匈奴缯絮米糵,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己矣,何以为言乎?且所给 1 史记卷93韩信卢绾列传 ,第2639页。 2 史记卷93韩信卢绾列传 ,第2636页。 3 史记卷93韩信卢绾列传 ,第2639页。 4 汉书卷34卢绾传称“它人” ,此从史记卷93韩信卢绾列传所载。 5 汉书卷54苏建传附子武传 ,第2464页。 6 汉书卷54苏建传附子武传 ,第2465页。 7 汉书卷54苏建传附子武传 ,第2466页。 8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918页。 9 汉书卷94上匈奴传上 ,第3781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备善则已;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 1对汉朝的仇视程度由此可见 一斑。卫律曾在苏武面前夸耀说: “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 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2。对自己的投降匈奴心安理得,毫无羞愧之意。 第六,西汉官员尽管投降匈奴的背景、原因以及途径不尽一致,但他们大都为匈奴的 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及外交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或多或少 地加快了汉匈民族融合的进程,李陵甚至成了一种文化记忆和文化认同的符号。 1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899、2901页。 2 汉书卷54苏建传附子武传 ,第2462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第三章 因政治原因而投降匈奴的西汉官员第三章 因政治原因而投降匈奴的西汉官员 在西汉初期,韩王信、陈豨及卢绾等上层人物,拥有令人羡慕的政治地位和非常丰厚 的物质待遇。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走向投降匈奴之路呢?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 上说,是汉朝恶劣的政治环境所致,尤其是汉高祖刘邦对他们猜忌的结果。当然,具体到 每个人物而言,情形不尽相同。 楚汉战争之始,刘邦与项羽力量对比悬殊,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 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 1在力量对比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刘邦为了扭转被动局面, 遂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共同抗楚。他采取了“与天下同利” 2的策略,拉拢了一批有 识之士,并对他们言听计从,最大限度地孤立了项羽,最终由劣势转为优势,反败为胜。 楚汉战争之际,刘邦对归汉的有识之士,不但委以重任,而且还分封了几个诸候王。 公元前205年,他拜韩王信为韩王;公元前203年,他立张耳为赵王,立韩信为齐王,立 英布为淮南王。归汉势力被授予很大的权力,有时甚至刘邦都要受到他们的牵制。公元前 203年, “韩信已破齐, 使人言曰: 齐边楚, 权轻, 不为假王, 恐不能安齐。 汉王欲攻之。 留侯曰: 不如因而立之,使自守。 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 3公元前 202 年 10 月,刘邦在追击项羽至阳夏南时,与韩信、彭越共约击楚,但到固陵时也没见到韩信和彭 越的人马,结果被楚军所败。后来,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许二人以封地,他们才来协助 刘邦共同击楚。可见归汉势力与刘邦在表面上属于君臣关系,实际上是在互相利用。楚汉 战争结束后,诸侯王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他们之间原本就已存在的相互猜忌、相互提防 以及矛盾,就越来越凸显出来。刘邦等人认为,诸侯王“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 之分” 4,更无法显示出他的尊严,遂想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他们 之间的矛盾,以至于出现了“诸侯郡守连匈奴及百粤以为逆者非一人” 5以及“贤者” “不 1 史记卷8高祖本纪 ,第364页。 2 史记卷8高祖本纪 ,第381页。 3 史记卷8高祖本纪 ,第376页。 4 汉书卷1下高帝纪下 ,第52页。 5 汉书卷73韦贤传附子玄成传 ,第3126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北走胡即南走越” 1的局面。 西汉初年, 统一的国家政权仍然存在分裂的危险。 项羽建立西楚政权, 由于分封不均, 引起了田荣、 彭越、 陈余的反叛以及张耳的归汉。 刘邦吸取项羽的教训, 为稳定归汉势力, 分封了七个异姓诸候王, “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为梁王, 都定陶。 故韩王信为韩王, 都阳翟。 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 都临湘。 番君之将梅鋗有功, 从入武关,故德番君。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赵王敖皆如故。 ” 2分封诸侯王虽然暂时稳定 了西汉政权,但是各诸候王专制一方,七位诸侯王的封地几乎相当于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 全部疆土,其中韩信、彭越、英布还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他们的存在对刘氏王朝构成了潜 在的威胁。这不能不引起刘邦的高度警惕。为了确保汉朝政权的稳固,刘邦采取了一系列 排除异己的措施。其中齐王韩信、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梁王彭越皆被处死。韩王信、 燕王卢绾、阳夏侯陈豨以及燕王臧荼之子臧衍等人就是在此背景下投靠了匈奴。 先谈韩王信。韩王信本为韩襄王庶孙,汉高祖二年(前 205 年) ,被立为韩王。汉高 祖三年(前 204 年) ,所守荥阳被楚军攻破后降楚,后又归汉,重新被立为韩王。汉高祖 六年(公元前201年)春,汉高祖将韩王信迁到太原以北,都于晋阳,以守卫边疆,防止 匈奴入侵。经汉高祖同意,韩王信“徙治马邑” 3。是年九月,匈奴“攻围马邑,韩王信 降匈奴” 4。 从表面来看,匈奴入侵马邑导致韩王信投降匈奴。无论是韩王信本人还是将军柴武都 坚持这一说法。韩王信自己认为, “及寇攻马邑,仆不能坚守,以城降之” 5。将军柴武则 认为韩王信是“以败亡走胡” 6。其实,匈奴攻围马邑,只是加快了韩王信投降匈奴的步 伐, 而西汉初年恶劣的政治环境尤其是汉高祖对诸侯王的猜疑才是迫使韩王信投降匈奴的 真正原因。 1 史记卷100季布栾布列传 ,第2729页。 2 史记卷8高祖本纪 ,第380页。 3 史记卷93韩信卢绾列传 ,第2633页。 4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2894页。 5 史记卷93韩信卢绾列传 ,第2635页。 6 史记卷93韩信卢绾列传 ,第2635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我们知道,刘邦在与项羽争夺时,积极利用各种力量为我所用。与齐王韩信、梁王彭 越和淮南王英布相比,韩王信军事才能一般,只因其出身显贵,才得到刘邦重用。刘邦十 分清楚,由于韩王信是韩襄王庶孙,楚汉战争中由他治理韩国,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即使韩王信兵败降楚,刘邦也并未追究其责任,继续封他为韩王。西汉统一中原后,韩王 信的贵族身份已失去了利用价值,而韩王信仍然占据着韩这一军事要地,就成了刘邦的心 头之患,自然会被刘邦列为铲除的目标。汉高祖六年(公元前 201 年) ,刘邦“以韩信材 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乃诏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 备御胡,都晋阳。 ” 1汉高祖把韩王信由军事重地迁到北方边郡,一方面想削弱韩王信的军 事力量,另一方面因太原远离京城,即使他发生叛乱,也有时间采取应对措施,不会危及 中央政权。后来韩王信派使者去匈奴求和,正给汉高祖提供了铲除韩王信的口实。 作为韩王信来说,他对汉高祖铲除异姓诸候王的行动早有察觉。他从汉高祖亲自带兵 出击臧荼和把楚王韩信降为淮阴侯中预料到汉高祖迟早会对他下手。 当汉高祖决定把韩王 信迁至太原以北时,韩王信立即意识到汉高祖的企图,遂上书汉高祖说: “国被边,匈奴 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 2。韩王信一方面表明自己为西汉王朝效忠的决心,另一 方面也为自己留下后路,一旦汉高祖对他采取军事行动,即可投降匈奴寻求保护。匈奴在 围攻马邑时,韩王信“数使使胡求和解” 3,既避免了与匈奴正面冲突,又为自己寻找了 后路,为日后投降匈奴铺平道路。汉高祖一觉察出韩王信此举的真实用意,就立即去信责 备他说: “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 者朕所以责于君王。 ” 4韩王信更加恐惧,最后走向了以马邑投降匈奴之路。 由此可见, 韩王信投降匈奴是西汉初年恶劣的政治环境尤其是汉高祖对异姓诸侯王猜 疑的必然结果,也是韩王信早已为自己谋划的后路。公元前196年,韩王信与匈奴共拒汉 军于参合时,柴将军曾劝韩王信归汉,韩王信坚决不从,并回复柴将军说: “荥阳之事, 仆不能死,囚于项籍,此一罪也。及寇攻马邑,仆不能坚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反 1 史记卷93韩信卢绾列传 ,第2633页。 2 汉书卷33韩王信传 ,第1854页。 3 史记卷93韩信卢绾列传 ,第2633页。 4 汉书卷33韩王信传 ,第1854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