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 1 摘要 随着公司财务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为解决日趋复杂的公司财务与 治理问题,仅仅从各自学科出发,独立研究财务或治理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科 发展和经济实践的需要了。本文从财务理论研究角度出发,遵循先进行一般理 论分析后提出实际案例的方法,以契约理论、财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 司治理理论和财务治理理论为理论依据,将利益相关者逻辑贯穿于财务治理研 究中,并从财务治理的内涵出发来提出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相关基础理论, 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由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与财务治理机制构成的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体系。 本文将利益相关者逻辑运用于财务治理的思维中,实现利益相关者研究与 财务治理研究相结合,可以使财务治理目标与企业的财务目标企业价值最 大化得以契合。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财务治理的内涵加以进一步定位,将其 与财务治理结构相区分,认为相对于“结构”这一静态过程而言,财务治理是 一个动态演化过程。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分析目的并不是寻求一个统一的财 务治理模式,而是多种财务治理模式并存,包含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因而,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是在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财权配置为客体的基础上,实 现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动态过程。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体系是利益相 关者财务治理结构和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机制的集合。财务治理结构主要有内 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之分,各利益相关者在财务治理过程中被分配以合 理的财权,包括共同治理权和相机治理权。财务治理机制主要是指财务激励约 束机制,在设计激励机制过程中,要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个体激 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建立相应的制度约束机制, 可以适当减少财务经理人员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外部约束机制主要体 现在监事会的职能上,而内部约束机制则体现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 市场三方面的约束。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最后本文通过相关案例研究,分析了企业在实际应用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 时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借以说明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期 对我国企业治理和财务方面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财务治理 财权配置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体系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机制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 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fin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researches about problems on finance and governance separately can t fulfill the needs of subject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practice.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bout financial theory and utilizes the method that first analyzes general theory and then brings forward cases in practice. the basic theories of this thesis conclude the principal- agency theory, the financial rights theory, the stakeholder theory and financial governance theory and so on. it impenetrate the stakeholder logic into financial governance research, beginn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financial governance, discussing the definition of many related basic theory and putting forward a system of financial governance of stakeholder which consists of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stockholder s financial governance. this thesis makes an appliance of stakeholder logic into the research of financial governance , interconnecting stakeholder research and financial governance closely, making the object of financial governance be in line with that of corporate finance. based on it, this thesis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financial governance further, differentiates it from financial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suggests that financial governance is a dynamic but not a motionless process. the purpose of the discussion on stakeholders financial governance is not to look for a uniform financial governance mode, but to allow multiform financial governance mode to exist together. so, stakeholder financial governance is a dynamic process whose entity includes the shareholders, the operators, the stuff, the creditors, the customers, the suppliers and the government, whose object is financial rights. the stakeholder financial governance system is a concentration of financial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governance mechanism. the financial governance structure includes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each stakeholder is allocated reasonable financial rights, both collective governance rights and contingent governance rights. financial governance mechanism includes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constraint mechanism. when designing incentive mechanism, combination must be well done between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centives,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incentives, short- term and long- term incentives. building relevant constraint mechanism can appropriately decrease managers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lazy and opportunism behavior. the exterior constraint mechanism includes the function of the supervisor meeting , while the inner constraint mechanism incarnate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product market, the capital market and the agent market. at last, the thesis launches a research on a related case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 generated from the financial governance application in corporate. it tells us the rationality and necessity of stakeholder financial governance and expects that the analysis will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the reform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e. 【key words】stakeholder financial governance financial rights financial governance system financial governance structure financial governance mechanism 1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结果由 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2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 1 1 绪论 1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从现代企业制度来看,股份有限公司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法人财产权与终极财 产权相分离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所有者将财务资源委托给具有专长的经营者经营管理,是一 种财权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其本质是一种财务活动。但是,如何确保经营者按照所有者的利 益目标去做,如何将财产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进行科学分配,就产 生了基于财权分配的企业制度安排框架。这一框架的主要内容即财务治理结构。 1 . 1 . 1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的理论背景 近年来,面对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连续发生的金融诈骗和财务丑闻事件,西方学者从不同 角度展开了分析和讨论,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欺诈行为的产生,美国现行的制约体制 为什么没有能够阻止这些欺诈行为的发生,以及应当如何改革现行的治理体制等问题。在这 场讨论中, 当今西方财务理论的研究重点明显偏向于对行为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问题方面。 与此相适应,有关财务公开制度、公司股权问题和金融诚信问题、公司治理机制问题成为当 代的热门话题。 尤为重要的是,世界第一部公司治理原则文献卡德伯瑞(c a d b u r y )报告的题目就是 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 (t h e f i n a n c e a s p e c t s o f c o r p o r a t e g o v e r n a n c e ) ,更是着重突出 了公司治理中财务的重要性。报告中重点强调了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等问题,体现 了公司治理研究中财务理论的影响和作用。由此,西方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早已呈 现了融合趋势,对财务治理理论的最终产生提供了思想萌芽。 近年来,我国财务理论研究发展迅猛,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为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提 供了直接的理论源泉。对于财务治理理论研究方面,从郭复初教授的“国家财务理论”对国 有企业财务资本结构等治理问题的深刻认识,到干胜道“所有者财务理论” ,以及谢志华、汤 谷良教授等的“财务分层理论”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建设的重大指导作用,加之伍中信教授 “财权流理论”对财权及其配置问题的研究等,都为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和进一步发展做了 良好的基础理论铺垫。因此,财务治理理论在我国的直接产生和发展,便是一件水到渠成的 事情。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综上所述,在公司财务与治理活动发展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单纯从各自学科出发独立研 究财务或治理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现实经济的需要,理论研究需要拓展视野,进 行学科交叉性融合研究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由此,在西方理论界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融合 研究的趋势影响下,在我国财务理论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推动下,财务治理理论便应运而生了。 1 . 1 . 2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的现实背景 与大多数理论研究一样,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亦有其产生的现实背景。在中国,这 一问题的提出是与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状况密切相关的。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正处于经 济转轨时期,中央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并正在全国范围内大 力推行。围绕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理论界业已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从单纯强调企业改革到实行产权改革、市场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 理结构综合改革等。然而,反观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透视银广厦、琼民源、蓝田股份等典 型案例,笔者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还不够规范,改革中的许多深层次 问题急需理论界从更深、更广的角度进行研究。值得关注的是,从财务角度研究公司治理问 题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公司,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任何公司自 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 1 ) 公司的稀缺资源应如何分配?( 2 ) 如何为公司 的投资筹集资金?( 3 ) 这些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如何分配?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着财务学 的三项基本内容: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分配决策,因而属于财务学的研究范畴。从财务视 角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可以加深对公司治理对象、内容、特点及规律的认识,提高我国公司 治理水平。本文拟就公司治理中财务问题研究的有关成果作一概括和梳理,以期为研究公司 治理中的财务问题抛砖引玉。 1 . 2 文献综述 从 1 9 7 6 年詹森(j e n s e n )和梅克林( m e c k l i n g ) 开创资本结构的契约理论开始,西方理论 界对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研究已经具有了融合研究的趋势。到威廉姆森(w i l l i a m s o n )在财 务杂志( t h e j o u r n a l o f f i n a n c e ) 第 7 期上发表的文章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中明确指 出:应综合考虑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问题,则为进一步综合研究公司财务与治理问题奠定了 一定的理论基础。1 9 9 1 年 1 2 月,世界第一部公司治理原则文献报告公司治理的财务 方面 (t h e f i n a n c e a s p e c t s o f c o r p o r a t e g o v e r n a n c e ) ,着重强调了公司治理中财务的重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 3 要性,对公司财务治理理论建立与发展,影响深远。虽然,西方理论界产生了财务治理理论 的萌芽,并且无可否认地对财务治理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财务治理领域的独立研 究还是没有能够深入,如没有正式提出财务治理概念,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财务治理理论体系。 同时,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财务治理理论的融合角度看,西方主要是企业管理学领域比 较重视利益相关者,但将利益相关者概念直接引入公司财务学领域,从而在财务学领域对利 益相关者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而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股份制和现代企业制 度的全面建设,财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日益重视制度对公司财务效率的影响,并特别 关注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有关财务问题。 国内关于财务治理理论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理论成果。 郭复初教授 1 9 9 3 年出版的国家财务论中,提出了国家财务独立论等五大理论,对我 国财务理论全面发展指导意义非常重大,也由此开始了财务理论界以国有企业为对象、以建 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为目标的国有企业特殊财务治理结构问题系列研究和探索。 干胜道(1 9 9 5 )教授提出的“所有者财务论” ,阐明了所有者在公司财务中的地位,指出 了公司财务治理中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相对独立和相互依存性,并初步探讨了公司财 务治理结构中有关所有者财务权能、结构等问题,更加强调了所有者财务的治理作用,对人 事、发展财务治理等理论指导意义重大。 谢志华(1 9 9 7 )教授和王斌(1 9 9 7 )教授分别从出资者和财务经理两类利益相关者的角 度提出了出资者财务和财务经理的财务,其研究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汤谷良教授提出了经 营者财务,他认为“财务管理包括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其中 董事会、总经理的理财称为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 伍中信(1 9 9 8 )教授在其专著现代财务经济导论中,对财权性质、内涵、特点及财 权配置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同时进一步阐明了财权作为现代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 的根本标志,将财权配置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提高到了另一个理论高度。相应地,也为财务治 理中财权配置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此后,又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理论的内容。 李心合(2 0 0 3 )教授将利益相关者产权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引入财务学领域后, 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财务论。同时,他将参与财务治理的主体扩大到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 关者,对研究中小股东及债权人权益保护问题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他所提出的财务控制 权相机配置机制为研究财权安排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杨淑娥(2 0 0 2 )教授认为,应将利益相关者融入财务治理的研究中。她指出,所谓公司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 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 总而言之,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对推动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理论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 的贡献,国外学者主要从管理学角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研究,而国内学者从财务学角度对利 益相关者所进行的研究,则具有更为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国内学者对利益相关者财务治 理的研究,总的来说是比较分散的,仍未能提出一个完整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理论体系。 1 . 3 研究内容及框架 本论文属于基本财务理论范畴,以规范研究为主,采用先进行一般理论分析后提出实际 案例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思路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财务治理理论为基础,以利益相关者 逻辑为导向,以财权安排为线索,从财务治理的内涵出发来提出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并试 图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由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与财务治理机制构成的利益相关者财务 治理体系。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 1 章“绪论” 。本章阐释了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的理论背景与现实背景,并对相关 文献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结构与机制进行研究。 第 2 章“财务治理理论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本章介绍了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相关理论 基础,包括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财权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同时, 界定了利益相关者的范围,明确了财务治理的内涵,突出其动态性的特征。通过比较分析, 提出多种治理模式并存的观点。 第 3 章“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基本范畴” 。本章确立了利益相关者与财务治理的联系, 提出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体系是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指出了财 务治理的主客体,明确了财务治理目标,最后提出了由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与财务治理 机制构成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体系。 第 4 章“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 。本章从财权安排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内部治理结构 和外部治理结构阐述了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在财务治理过程中的财权配置。每一利益相关者 的财权又同时从两个角度阐述,即共同治理权与相机治理权。 第 5 章“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机制” 。本章主要阐述了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激励机制和财 务治理约束机制。财务治理激励机制包括个利益相关者的激励,尤其是经理层和职工。财务 治理约束机制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体现为监事会的约束,外部则有资本市场、经理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 5 人市场和产品市场等。 第 6 章“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案例研究” 。本章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透析我国 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现状,针对其在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中凸现的不足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并指出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企业应该建立与其相适宜 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体系。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2 财务治理理论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2 . 1 契约理论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提出主要缘起于人们对企业本质的“契约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 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组合,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 “契约的本质在于它限定了 企业家的权力范围。只有在限定的范围内,他才能指挥其他生产要素” (科斯,1 9 3 7 ) ,对科 斯而言,企业合约是权力义务条款没有事前完全界定、要素买方有权在合约过程中追加规定 的一种特别合约。张五常认为,企业无非是以要素市场的交易合约替代了产品市场上的合约。 周其仁更把市场里的企业看成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 1 毕竟,企业的生存、发展乃至盈利,均离不开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人、财、物等相关资源 的功能发挥,而要使这些资源的价值功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就必须确立相关制度给予充 分有效的保证,企业契约由此而生。参与企业契约的任何一方,无论是随意退出或者是实施 机会主义行为都有可能使其他参与方的利益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没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 持久合作,就谈不上企业的持续经营。利益相关者为实现自身利益追求而将要素投入企业, 它们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由于不同利益主体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目标, 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为了确保合作利益的实现,使契约得以顺利履行,进行 财务治理结构的安排是必然的选择。为此,人们提出了有助于保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长期合 作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模式。 2 . 2 委托代理理论 现代公司的根本特征就是在产权结构上实现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与此相应出现了委 托代理关系。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说,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关系下, 委托人(在现代公司中,委托人就是公司的出资者)授权代理人为他们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 代理人(在现代公司中,代理人是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则通过完成委托人指定的活动而 获得应得的报酬。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具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因而在代 理行为中,当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就有可能造成对委托人利益的损害,这就是所谓代 理人问题的产生。代理人问题的产生,具体来说有以下的原因:第一,利益非一致性。代理 1 周其仁, 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 经济研究 ,1996 年第 6 期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 7 人是一个具有独立利益和行为目标的“经济人” , 它与委托人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函数;第二, 机会主义倾向。代理人作为经济人在代理过程中,其行为存在着机会主义倾向,包括职务怠 慢、损害或轻视委托人利益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第三,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难以准 确判断代理人行为是否努力与努力程度;第四,信息不对称性。使委托人难以准确判断代理 人有无机会主义等行为。正是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委托人必须设置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来 规范和约束代理人行为,以求最大限度地克服代理人可能做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 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更好地满足委托人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中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就构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出资者将日 常经营的财务决策权、执行权及对下一级的监督权赋予经营者,同时对经营者实施必要的监 督。因此,在财务治理过程中,需要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来指导出资者财务治理、经营者财务 治理以及出资者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以实现财权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财务治理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经营者与其下一级的职工之间也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 赋予职工财务执行权的同时,更要对职工进行财务监督。企业中存在的多层委托代理关 系要求,在财务治理过程中各方利益相关者都要解决好委托代理问题,从而促使各级委 托人和各级代理人都为实现财务治理目标而奋斗。 2 . 3 财权理论 2 . 3 . 1 财权的概念 理论界对于财权相关理论的研究在近几年尤为热烈,许多学者提出了财权的概念。伍中 信(1 9 9 9 )教授认为:财权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收益权、投资权、 筹资权、财务预决策权等权能。 2 刘贵生(1 9 9 2 )教授则将财权分为广义与狭义,广义的财权 既有与财产所有权相联系的财力支配权,又有与政治相联系的财力支配权;而狭义的财权则 仅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决策权。衣龙新(2 0 0 5 )博士从财务角度对财产所 有权和企业所有权进行价值抽象,认为财权可以分为“普通财权”和“企业财权”两类。他 认为财务治理框架财权配置中的“财权” ,主要指的是“企业财权” 。从治理角度,现代企业 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安排是问题研究的中心,而不是财产所有权问题。相应的,作为企业所 2 伍中信。现代财务理论与产权理论的相关性研究。湖南财政与会计,1999(12) :35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有权安排财务方面的反映,财权配置理所当然强调“企业财权” ,这将更具实际意义。 3 综合以上各家之言,可以将财权定义简要归纳为:财权是派生于产权的财务权力,是某 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大体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收益分配权和财务监督 权等权能。 2 . 3 . 2 财权与产权 作为财产权的产权, 它从两个方面对财产即实物形态的财产和价值形态的财产实施管理, 如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基本上是对实物形态的财产实施的产权管理。而财权则侧重于 对财力的配置,即从价值形态上对资金( 本金) 进行配置或支配。也就是说,在财权归于产权 的内容中,主管价值形态的权能,并构成法人财产权的核心内容。另外,由于财务管理与产 权管理在职能、目标等方面的区别,财权有着区别于产权的其他内容,如财务预测、财务分 析的权能等。当然,产权也有许多与财权不完全相干的独立权能,如前面所说的资产使用权 等。总之,财权与产权是两个相近的经济学范畴,在两者交叉的领域里,财权构成了产权中 最核心的权能。如果说产权与产权结构是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概念的话,那么财权便是财务 治理结构的核心概念。 2 . 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 . 4 . 1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关键是对“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一种理论的适用性与生命力来自于 其内在的逻辑,这种逻辑是理论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其内容并使之不断 完善,逻辑透视的基本思路是把握理论产生与发展的脉络。 “利益相关者”的内涵孕育在利益 相关者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 据考证,企业应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负责的观点,是在 1 9 2 9 年由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名经理 在一次讲演中首先提出的。该经理认为,不仅股东,而且雇员、顾客和广大社会公众都在公 司中有一种利益,而公司的经理们有义务保护这种利益。 尽管“利益相关者”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然而,人们对利益相关者的含义仍存在较 大的分歧。一种理论成熟的标志是其核心概念的渗透力,而不是概念的滥用。实际上,人们 3 衣龙新。公司财务治理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6:5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 9 在运用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时候,往往没有对利益相关者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多数条件下是 将其视为一种既定的前提。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利益相关者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从 1 9 6 3 年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定义利益相关者算起,迄今为止经济学家已提出了近 3 0 种定义。米切尔等人(m i t c h e l l ,a g l e a n d w o o d )归纳了其中的 2 7 种。利益相关者是一 个较模糊的说法,按照杨瑞龙和周升业 4 的归纳,共有三类定义。第一类是最宽泛的定义,即 凡是能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影响的人或团体都是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雇员、 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全部列入此 范畴。第二类是指凡是与企业有直接关系的人或社会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该定义排除了政 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成员等。第三类定义最窄,认为只有在企业中下了“赌注” 的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在知识经济时代,泛财务资源配置的主体是企业的所有“利益 相关者” 而不仅仅是股东;这里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个体和群体,而 不管这种利益关系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因而,本文中采用第一类定义,即同企业活动有关的 人或团体都列为利益相关者。 在产权理论的研究中,近年来兴起的 “共同所有权论”和“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论” , 将企业视为“一种治理和管理着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和“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 。 这里的“利益相关者”概念特指向企业投入“专用性资本” ( 包括“特型实物资本”和“特 型人力资本”) 的个人和群体,这些专用性资本构成“企业剩余”生产的物质基础,而任何控 制着这些联合专用性资本中任何一种的一方,必然会要求获得由整个企业所创造财富中的剩 余,从而成为企业的产权主体。当人们看到美国 i b m 公司把其目标定为“为员工利益、为顾 客利益、为股东利益”共同服务时,也看到了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重视,这正 是符合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的。不过,新的产权理论中的“利益相关者”概念在结构 上还是偏窄的,局限在直接利益相关者上。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要求来看,间接利益相关者 也应当纳入泛财务资源配置的范围。换句话说,企业在配置财务资源时,必须考虑其全部利 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要求,投资者期望其资本 有效增值最大化,员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政府期望企业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公众期望 企业的社会经济责任与绩效最大化,等等。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早期思想可以追溯到 1 9 3 2 年。当时,哈佛法学院的学者杜德 (e . m e r r i c k d o d d )在驳斥伯利(a d o l f b e r l e )发表的论文(c o r p o r a t e p o w e r s i n t r u s t ) 时指出,公司董事必须成为真正的受托人,他们不仅要代表股东的利益,而且也要代表其他 4 杨瑞龙和周升业: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 ,第 131 页,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利益主体如员工、消费者特别是社区整体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始见于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于 1 9 8 5 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多重委 托代理理论(m u l t i p l e p r i n c i p a l a g e n t t h e o r y ) ,这个理论有时也被叫做“利益相关者理 论” 。该理论认为公司有多个利益相关者(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国家的法律框架中,公司的目 标不是追求价值最大化,而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 。在这个理论中,公司决策被描述 成多个利益相关者合力的结果。李心合教授将利益相关者产权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引 入财务学领域后,提出“利益相关者财务”的基本概念,并初步设计出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 务控制的制度框架。 2 . 4 . 2 利益相关者逻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目前财务理论的发展基本上是建立在财务资本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发展逻辑背后所揭 示的思想是财务资本至上,强调权利主体以股东占主导地位,是部分利益相关者逻辑的财务 理论。这种逻辑在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中以单一主体的意志贯穿于财务学的始终,可以推导 出的一个基本逻辑是:股东是企业唯一的所有者,企业价值就是股东的价值,财务治理结构 是股东占主导地位,财务政策是以股东的利益为转移。 虽然目前股东至上逻辑仍占主流,但我们应该看到,在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革过程中, 权利主体的分化与组合是不断演化的。在今天的企业组织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了 其他权利主体占主导地位的现象。我们认为,首先要做的并不是为某种权利主体占主导或者 联合主导的现象下结论,而需要一种能够揭示这种演化的逻辑,这种逻辑就是利益相关者逻 辑。 本文对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视角也正是建立在这种逻辑之上,以此与股东逻辑相对应, 但并非完全排斥股东逻辑。实际上,正如股东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一份子一样,股东逻辑应被 视为利益相关者逻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为利益相关者逻辑分析提供参照。 2 . 5 公司治理理论 2 . 5 . 1 公司治理的含义 什么是公司治理?对此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定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治理作出 了阐释。传统的公司治理定义是指保护股东的利益。现代公司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形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 11 成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的目标不同,一般认为 管理者有可能会采取有损股东利益的行为,所以需要一套制度安排来解决这一问题。按照这 一思路,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所引致的股东与管理者的冲突是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因 此,企业权力核心董事会将成为斗争的焦点。所以,狭义的公司治理被认为是指公司董 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例如,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柯林梅耶(c o l l i n m a y e r )在他的市场经济和过 渡经济的企业治理机制一文中,把公司治理定义为: “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 益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人员激励计划的一切东西。公司治理的 需求随市场经济中现代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 ” 5 但随着对公司治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人们认识到股东与管理者的冲突只是诸多利益相 关者冲突中的一种,需要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考察公司治理,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内容被纳入 了公司治理的范畴,公司治理的定义也越发广泛。 科克伦(p h i l i p l . c o r c h r a n )和沃特克(s t e v e n l . w a r t i c k )在 1 9 8 8 年发表的公 司治理文献回顾一文中指出: “公司治理问题包括在高级管理层、股东、董事会和其他 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构成公司治理问题核心的是: (1 )谁从公司决 策/ 高级管理层的行动中收益; (2 )谁应该从公司决策/ 高级管理层的行动中收益,当在是 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不一致时,一个公司的治理问题就会出现。 ” 6 钱颖一认为: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于支配若干在公司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 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 、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 益。公司治理结构包括: (1 )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 (2 )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 员和职工; (3 )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一般而言,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利用这些制 度安排得互补性质,并实现一种结构来降低代理成本。 ” 7 这一定义大致体现了目前学术界对 公司治理概念的表述,即公司治理为一种制度安排。 2 . 5 . 2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甄别 在公司治理研究如火如荼的今天,仍有许多学者对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关系认识不清, 混淆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认为“两者是同一概念”或认为“ 财务治理只是公司治理的一个 5 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65 6 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67 7 钱颖一。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改革。见:青木昌彦、钱颖一主编。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北京:中国经 济出版社,1995,133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方面,没必要独立出来研究” ,对此,笔者有不同见解:财务治理并不等同于公司治理,二者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是财务治理的基础。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 c d )在其制 定的公司治理原则中认为, “公司治理是一种据以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 公司治理明确规定公司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力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 害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财务治理作为一种管理 体制,在很多方面要根据公司治理的规则和程序来制定自己的管理制度,要根据公司治理的 责权划分来决定自己的财权划分,要根据公司治理的机构设置来配套相关的财务机构,要根 据公司治理的目标来确定财务治理的目标,要根据公司治理的监控体制来设置自己的财务监 督体制。 但并不意味着财务治理涵盖公司治理,这样夸大了财务治理的范围和作用,限制了公司 治理的范畴。公司治理除包含财务治理内容外,还包括人事、经营等方面的治理。应当说, 财务治理本质上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部分和根本体现形式,公司治理的其他方面治理效果也最 终要落实到财务利益上加以体现。如果用公司治理定义替代财务治理,则更为偏颇,局限了 财务治理内涵和外延。除了有从属于一般公司治理共性外,财务治理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 财务治理具有与公司治理不同的体系框架, 非常强调财务上的明晰性、 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 8 。 此外,财务治理在公司财务中的重要地位,也是公司治理所替代不了的。 区别主要有:1 . 制衡的着眼点不同。公司治理制衡的着眼点主要侧重于公司内部人事组 织制度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剩余索取权和监督权的分配、经营管理运行机制的设计、构 建与调整,以及由此产生的激励约束问题;财务治理制衡的着眼点在于财务决策权、财务监 督权和财务人员尤其是高层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问题。2 . 运行方式方法不同。公司治理的运 行方式方法主要是通过确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人选,规定各自的职责权限和激 励方法,形成制衡关系;财务治理的运行方式方法主要是通过不同经营管理层次在财务决策、 财务执行、财务人员安排和财务监督等方面进行权责划分,形成在财务活动管理权限上的责 权利关系。3 . 激励的侧重点不同。公司治理的激励形式主要侧重对经营管理层的职位提升、 预期收入增加、薪酬或期权、期股的确定,以及非薪酬方面的奖励,如带薪休假等形式;而 财务治理侧重用货币价值形式实行的薪酬、期权或期股的激励。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一定意 义上是“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 。但如果简单将其完全限制在公司治理框架之下,便忽视了其 8 王雄元. 论利益相关者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会计研究.2004.3. p54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 13 作为公司财务重要组成部分的客观重要性,忽视了其作为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两大学科之交 叉学科的地位,忽视了其指导、解决复杂交错的公司财务与治理问题的突出作用。公司治理 研究与应用的宏观性、原则性、模糊性,还远不能适应公司财务可操作性的现实要求,财务 治理需要独立研究。理论的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抓住重点、本质。许多公司治理问题是模 糊的,公司治理研究本身就体现许多原则性,如 o e c d 组织公司治理原则等。要加强其实践中 可应用性、可操作性,必须也只能从财务方面入手,将财务治理独立出来,用简洁精辟的财 务语言来具体体现公司治理理论的精髓。同时,这一独立也体现了公司治理的宏观性、包容 性,其在不同治理领域各具不同特色。因此财务治理独立发展对促进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和 实践应用意义重大。 2 . 6 财务治理理论 迄今为止,财务理论界对财务治理内涵研究并不多,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并未真正给 出完整、确切的、公认的财务治理定义。 2 . 6 . 1 财务治理内涵 2 . 6 . 1 . 1 财务治理定义:现有定义摘录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根据自身对财务治理涵义的理解,概括出了多种财务 治理定义。具体有代表性的定义有: 1 、伍中信教授认为,财务治理结构是以产权中的核心部分 财权为基本纽带,逐步 确立出资人、董事会、经理人和企业财务人员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别体 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关系。同时,财务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它用 以支配若干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股东、债权人、职工,以期提 高企业理财效益。 2 、杨淑娥教授认为,所谓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 置,从而调整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航空服务人员安全意识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航空飞机维修工艺评估师新员工岗位专业知识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双层便当盒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安徽中医考试题库及答案
- n3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问答
- 环境敏感区打井施工安全合同
- 金融资产交易担保合同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债券担保协议范本
- 金融服务合同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范例合同
- XX医院DRG绩效分配方案
- 《研究生英语》(第二版)练习答案及译文
- 加油船租赁油船租赁合同
- 《茶叶审评技术》课程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专题四“挺膺担当”主题团课
- 智能高速铁路概论-课件-第一章-世界智能铁路发展-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练习题
- 护理综述论文的撰写
- 煤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 医院院内急会诊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