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lassified index: code:10075 u.d.c: no:20091415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anagement 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cost management based on value chain candidate:tian qian supervisor:prof. guoyanbin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management specialty:accounting university:hebei univers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june, 2012 摘 要 i 摘 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经过了数十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和深化后, 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和资 金使用效率偏低等缺点日益明显起来。一方面,国家教育资金投入加大了,学生学费增 加了,高校规模更是扩了又扩,然而人们并没有看到预期的高校规模效应,反而是教育 成本居高不下并逐年增长。其次,全国各高校的地方债务及商业债务也是持续增长,而 银行对高校贷款的门槛越来越高,高校面临着腹背受敌的窘境。最后,大学生高学费与 高房价,高医疗等一并成为了百姓头疼的大事,究竟学生所交学费是否物有所值。笔者 带着这些疑问,将价值链理论的核心思想和管理步骤应用到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管理 中,旨在为教育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方法和数据,最终为高校教育投入高 效实用做出微薄贡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价值链相关理论在 高校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应用,为我国高校的教育成本提供一个较新颖的核算理念, 以获得更加准确更加全面的高校教育成本方面的资料。其次,通过对高等学府教育活动 的价值链分析,全面划分高校的成本环节,从而使得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的成本点更加清 晰。最后,通过运用价值链这种较为清晰的成本核算方法,使得最终成本更加准确,最 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 教育成本 高校教育成本 价值链 abstracct ii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fter decades of reform and deepen,lacking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low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funds have increasingly apparent. on the one hand, with the increased enrollment in universities , the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state education funding has increased and the student tuition fees has increased, university scale is expanding again and again, however, people did not see the effect of the expected size of the university, the high cost of education is not reduce, growing year by year. secondly,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he countrys local debt and commercial debt continued to grow, too. bank is increasingly high on the threshold of college loans, universities faced with the dilemma of the passing of. lastly, students of high tuition and high housing prices, high medical price become people most headaches of event. exactly, how much should students pay for tuition is appropriate ? the author took these questions, applied value chain theory into the cost of higher education, designed to provide a more accurate methods and data for cost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of education through this research, expected to achiev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following: firstly , through the value chai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st accounting, provide a new accounting concept to education cost accounting of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get more accurate and complete university education cost information.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activities of higher education value chain analysis, dividing the university cost link comprehensively. making the daily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f schools cost point more clearly . lastly, through using this more clearly value chain costing method , making the final cost is more accurate,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goal of cost control. keywords education cost university education cost value chain 目 录 iii 目 录 第 1 章 引 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选题的意义3 1.3 研究现状4 1.3.1 教育经济与成本理论4 1.3.2 价值链相关理论述评8 1.4 研究思路、创新点10 1.4.1 研究思路10 1.4.2 本文创新点11 1.5 相关概念界定12 1.5.1 高校教育成本结构分类的论述12 1.5.2 高校教育成本的特点归纳15 第 2 章 高校教育成本管理与价值链理论应用分析17 2.1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及相关内容17 2.1.1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实意义17 2.1.2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对象18 2.1.3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时间范围18 2.1.4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框架19 2.2 当前我国高校成本核算和控制采用的主要方法及存在问题20 2.2.1 统计调查法20 2.2.2 会计调整法20 2.2.3 会计核算法22 2.3 价值链理论应用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分析22 2.3.1 价值链理论与高校成本管理的契合22 2.3.2 价值链理论应用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合理性 24 目 录 iv 第 3 章 流程设计价值链理论下的高校成本管理27 3.1 采用价值链理论进行核算的前期准备工作27 3.2 流程设计28 3.2.1 作业分析、归集作业成本29 3.2.2 确定作业中心与成本动因30 3.2.3 计算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按对象分配成本 31 第 4 章 案例应用33 4.1 案例描述33 4.1.1 传统高校生均成本核算35 4.2 招生入学环节36 4.2.1 确定作业内容、费用归集与作业动因36 4.2.2 计算动因总量本科生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 36 4.2.3 本科生应分担招生成本计算37 4.3 校内学习环节37 4.3.1 确定作业内容、费用归集与作业动因37 4.3.2 计算动因总量和本科生作业成本动因量39 4.3.3 计算动因分配率 42 4.4 校外实习环节42 4.5 毕业管理环节43 4.6 本章小结43 第 5 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44 参考文献45 致 谢47 第 1 章 引 言 1 第 1 章 引 言 跨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随着高校招生的普遍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开启了大 众化教育的新纪元。经历了十余年的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和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等缺点依旧突出。一方面,国家教育资金投入加大了,学生学费增 加了,高校规模更是扩了又扩,然而人们并没有看到预期的高校规模效应,反而是教育 成本居高不下并逐年增长。 另一方面, 全国各高校的地方债务及商业债务也是持续增长, 而银行对高校贷款的门槛却越来越高,高校面临着腹背受敌的窘境。因此,高校有必要 也必须要认清高校成本的构成和特点,重视成本控制。 1.1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机构逐年增多,上至国家直属、省部属的重点院校,下至 民办院校、高职技校,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速度由高校增幅速度上可见一斑。截至 2011 年底,我国高等教育学校(机构)发展情况如表 1-1 所示。 表 1-1 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2011 年) 单位:所单位:所 中央部委中央部委 地方部门地方部门 项项 目目 总计总计 小计 教育 部 小计 教育 部 其他 部委 其他 部委 小计 教育 部门 小计 教育 部门 非教育 部门 非教育 部门 民办民办 1.研究生培养机构 797 37473301423361 62 (1)普通高校 481 987325383360 23 (2)科研机构 316 276276401 39 2.普通高校 2358 11173381573854 719 674 (1)本科院校 1112 1087335633542 91 371 (2)专科院校 1246 33940312 628 303 (3)职业技术学校 1113 22815255 560 296 3.成人高等学校 365221 2 4.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836 836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 年中国统计年鉴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然而,在高等教育机构数量逐年增加的同时,我国高等院校在招生规模上也是年年 扩招,高校收支都明显提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由 2000 年的 38,490,806 万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165,027,065 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 110%。但与 此同时,几乎所有高校又遭受着资金短缺严重影响学校发展的噩运。究竟是真的资金不 足,还是高校对资金的利用率偏低,高校如此大的资金总量究竟有没有被用到提高教学 质量,促进可养等正地方去,这些问题恐怕连学校本身都说不清楚。究其原因,还是高 等院校成本核算的程序不够规范,管理不够严谨,最终导致结果准确行偏低。 2009 年与 2000 年教育经费对比如表 1-2 所示。 表 1-2 全国教育经费情况 单位:万元单位:万元 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事业收入 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事业收入 年份 /项目 合计 小计 其中:预 算内经费 民办高 校经费 年份 /项目 合计 小计 其中:预 算内经费 民办高 校经费 社会捐 赠经费 小计 其中:学 杂费 其他教 育经费 社会捐 赠经费 小计 其中:学 杂费 其他教 育经费 2000 3849 2563 208686114938595 148 2009 16503 12231 114197512535282516 546 增长数 12654 9668 9334-111225891921 395 增长率 (%) 328.74 377.29 447.51-12.6610.13275.97322.91 266.28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0、2009 年中国统计年鉴 在我国高等院校扩招的同时,高校收支也在大幅提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 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由 2000 年的 46,376,626.2 万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165,027,065 万元, 九年间增长了了两倍。如此庞大的资金总量使得全国各个高校必须重视成本核算。我国 公立高等院校教育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以及非税收入, 虽然国家以及会计准则并没有 要求高校核算利润,但是随着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国家、社会以及高等院校本身也 有必要甚至必须重视财务成本控制。高校虽非盈利机构,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教 育投入也要讲经济效益,要维持良性运转,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到最大化,为师生提 供尽可能更优越的学习科研环境,就必须提高成本控制意识。这不仅是市场经济和社会 2007 年对部分教育经费统计指标进行了修订。 “民办学校办学经费”1992-2006 年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总经费,2007 年以后是指民办学 校中举办者投入。 第 1 章 引 言 3 发展的需要,是建立具有我国当代特色的现代高等学校办学制度的需要,也是使高等院 校适应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1.2 选题的意义 1998 年 1 月 1 日,专门用于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 由财政部和教育部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 联合制定并颁布执行。高校会计 制度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主要以预算资金活动为内容,进行收支核算,不进行成本 核算。实行十几年来,建立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管理的新模式,突出了高校的会计主体地 位,规范了会计方法和科目设置等,在规范高校财务管理,保证预算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财政会计改革中部门预算和绩效考核的提出 与实践,高校会计进行成本核算被越来越多地得到关注,高校会计进行成本核算的现实 意义也越来越凸显。本文选择这一论题主要具有一下几方面的现实意义: 1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走进高等学 府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但是国家 1985 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提出高等学校“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的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毕业 后可以由学校推荐就业,也可以自谋职业。不论哪类学生,都必须经过国家考试合格, 由学校录取。 ”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均实行免收学杂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在 其后的近三十年来,大学生学费逐年增长,从 1986 年每人每学年 700-1300 元,逐渐增 长至 2000 年的每人每学年 3500 元,到今天 5000 元,这还不包括一些特殊专业和二级 学院更高的学费,这一大笔学费已经成为了很多家庭难以承担的大额支出,甚至于很多 贫困家庭的寒门学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社会上响起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大学学费合 理性的声音。 学生们及其家庭需要准确的成本信息来确定自己是享受了国家的补贴还是 自掏腰包为自己买“大学教育”这件商品。 2 我国自古以来尊师重教,深知教育才是立国之本,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改变中国, 富强中国,所以国家将大笔的财政收入投入到教育事业里来,各部门和相关机构减免学 校的各种税费,为的就是给我国的高等教育提供一个更加广阔更加便利的发展通道。但 是,为什么各个高校还是年年申请追加预算和拨款,现有的教育投入是真的不够用还是 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亦或是经济效益过低,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合理的回答。只有准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确的高校教育成本数据才是衡量财政投入高低的唯一依据。 3 当今社会的高等教育不再是从前国家制定招生计划、经费由国家全额拨款、教育 经费“多退少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办学了。新时期的高等教育是以国家财政拨 款为主、多种经费筹措渠道并存的自主办学,每一笔开支都要明确去向和用途,要进行 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也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是教育服务的提供 者,面对众多相互竞争的学校,将每一笔钱都效用最大化才是最强的竞争力。而资金使 用效用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准确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程序和制度。 1.3 研究现状 1.3.1 教育经济与成本理论 (一)教育经济理论 教育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以及教 育的投入、使用和收益等方面的内容。与经济学、教育学以及数学三个大类学科都有大 量交集,既分别属于三个学科的边缘学科,也是他们之间的相互交融学科。教育经济学 虽然隶属于经济学学科,但又与教育学内容密不可分,它的发展与这两门学科是紧密相 关的。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以及教育支 出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的经济效益, 换句话说, 就是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 所以教育经济学也是社会科学。 教育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表现形式及规律性; 教育的投资 方向及内部结构;教育领域中劳动的特点与分配原则;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教育经济 学的方法论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恢复高考以来,中国的教育经济学学者们对教育与社会 主义经济和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得出了众多学术成果。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观 点是教育与国家经济之间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联系:其一,教育部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 有专业技能和学科知识的劳动者,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二,教育事业 的发展需要一国经济作为后盾, 经济越发达, 为发展教育投入的经费也会相应更加充足, 第 1 章 引 言 5 相反经济的落后是会制约教育的发展。只有在经济稳健高速增长,财政收入持续攀高的 情况下,才能有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并在总的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逐年 增长。教育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二者彼此促进,相互依存,如果单一依靠生产力发展,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既不能够高度发展也不会高度统一,只有在教育的促进下,为社会 输送更多的全面的人才,才会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达到高度统 一。政治,精神,文明,文化以及道德都受劳动者的素质影响,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 综合素质要靠教育培养,所以,在当今社会,教育的发展程度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建设和 发展。 (二)教育成本理论 关于教育成本,无论是教育界还是会计界的都还没有一个能够得到普遍认同的概 念。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有着不同的见解,同时随着社会发展,这些观点又与时俱 进,近年来,学术界对教育成本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体系,下面将采用文献综述的方 式列举一些对教育成本体系形成具有推动作用的观点。 1 国外文献综述 教育成本思想最早产生于上世纪 50 年代,首先提出“教育成本”一词的是英国著 名的经济学家约翰维泽。他在 1958 年出版教育成本 ( the cost of education )一 书中对比分析了英国教育经费自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五十年代的变化发展情况。 作者虽 然在文中用教育经费代替了教育成本,而没有明确为教育成本进行定义。但约翰维泽 在随后 1962 年出版的教育经济 (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中扩展了教育成本 的内涵,指出在计量教育的直接成本的同时也要核算教育的间接成本。科恩(elchanan cohn)在 1990 年出版的教育经济学中虽没有给出“教育成本”的确切定义,但却罗 列出教育成本应包含的内容, 并将其分为学校提供教育和学生为接受教育而付出的直接 成本,以及学校和学生为提供和接受教育而放弃的可能的收入,即间接成本。 在教育成本分类方面,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人力资源鼻祖西奥多 舒尔茨 (theodore w. schulte)在 1963 年出版的教育的经济价值 ( the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 ) 中,其中将教育的全部要素进行分类,将其分为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的成本和学 生为上学而放弃的机会成本。第一部分的教育服务主要包含教师、教学辅助人员、行政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人员等服务成本;学校为维持正常运转而耗费的成本;以及教育和生活建筑物、土地的 折旧等;但是与教学无直接关系的学生生活方面的成本不包含在内。第二部分的机会成 本可以用学生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来衡量。鲍恩在其著作教育的经济方面对教育成 本的分类进行了探讨。随后美国教育经济学家布鲁斯约翰斯通在高等教育的成本分 担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学生资助一书中提出了详细的高等教育 成本分摊理论,将高等教育成本按成本的用途分为三类:教学成本、学生生活成本和学 生放弃收入。 教育成本核算方面的研究则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大幅提高高等院校学费后 兴起的。九十年代末,美国为敦促高等学校为公众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和学费信息,而 成立了“高等学校成本核算委员会” 。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包括四个项目的计量和报告 高校成本的框架。有 270 所美国高校在 1999 年至 2001 年间,按以上框架进行实验性的 成本计量。这无疑对美国高校进行成本核算起到了敦促和加速的作用。 2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术界对教育成本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经过了三十年来的多方探讨 和努力研究,对教育成本的含义还存在一定争议,没有一个得到公认的定义,而且研究 的侧重点还是停留在理论方面,实践应用方面还较少涉足。但是三十多年来还是产生了 许多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在教育成本的定义方面: (1)1989 年阎达五、王耕两位学者对教育成本做出解释:从理论上来讲,教育成 本是指培养一名学生所需要的全部费用, 这就包括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有物化劳动和 活劳动的价值总和。 (2)1996 年王善迈对教育成本的界定着眼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 教育相关资源的价值,这就包含国家、社会、和受教育个人及其家庭直接和间接支付的 所有费用。 (3)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小平在 2004 年发表的论文论作业成本法在高校 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一文中对教育成本进行了这样的阐述: “教育成本是指学校在 特定时期内开展教育活动所耗费的人、财、物的总和。 ”朱教授认为教育成本是一个完 第 1 章 引 言 7 全成本概念。 教育成本分类方面的研究成果要略多于定义方面: (1)台湾财政学的先行者盖浙生先生在其 1982 年的著作教育经济学中认为: 教育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所以也是存在成本的。所以盖浙生先生按照教育服务的提 供者和消费者,将教育成本分为教育生产者的成本和教育消费者的成本。 (2)同在 1989 年,杨葆焜在教育经济学一书中认可了阎达五、王耕二位学者 将教育成本定义为包含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社会劳动总和的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 育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而这还可再细分为社会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个 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3)1998 年,范先佐在其发表的论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一文中延续了杨葆 焜的观点,在杨的观点基础上对两组四个成本进行了概括:社会直接成本主要包含各级 政府对院校的财政拨款以及社会各类机构、组织对教育事业的捐款捐赠等。个人直接成 本则是由学生本人及其家庭为接受教育而直接支出的学杂费和食宿等各项成本。 社会和 个人的间接成本主要是指双方为提供和接受教育而放弃的机会成本, 这方面主要有学校 未提供教育而放弃的土地、 建筑物和各类实验机器设备等的机会成本和学生为接受教育 而放弃的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未就业的就业收入。 (4)2000 年袁连生出版了名为教育成本计量探讨的专著,书中阐述教育成本 是学生接受教育服务所耗费的经济资源价值的总和。 按照其表现形式分为以货币支出为 主要表现的实际成本和因教育所造成资源的价值损失为主要方面的机会成本。 (5)2001 年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的论文作者曾贱吉将高等教育 成本定义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他在书中这样解释到:狭义的高等教育成本只包括高 等教育机构为培养学生而花费的教育支出。 而广义的教育成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成 本,即包含高等教育的提供者和接受者所花费的所有直接的和间接的成本。 教育成本核算方面,对于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几年间,也是我国市 场经济发速发展的产物: (1)王耕在 1998 年对教育成本进行了细分,设计了工资、职工福利费、公务费、 业务费、修缮费、折旧费、补助、学生助学金、差额补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其他费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用等 11 个细化成本项目,并提出了将离退休人员工资纳入教育成本的新观点。 (2)而早在两年前肖玉秀就将教育成本分为直接费用、辅助费用和管理费用三大 类,并明确指出教育成本不应该包括离退休人员的工资。 1.3.2 价值链相关理论述评 价值链诞生于工业高速发展、生产工艺和环节日趋复杂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 着工业飞速发展和劳动分工的细化, 生产活动中的一些人从具体的劳动中分离出来进行 专门的管理工作,学者们已经认识到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帮助提高企业价值,而传统的管 理模式已经不再能够促进生产的进步, 众多学者相继就管理更有效地为生产服务进行探 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亚当斯密、泰罗法约尔等,这些学者的相关研究在客 观上为价值链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 波特 (michael porter) 1985 年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中这样定义价值链:“每一个企 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 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互不相同且有相互 关联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主要可分为主要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大部分,主要活动包 括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等,支持性活动则涉及财务、人事、管理、计划和研发等辅 助活动。 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 即价值链。价值链理论的产生顺应了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 图1-1 “作业链”示意图 shank和gowindarajan 于1992年所描述的价值链比波特所研究的范围更广一些。 他 们认为, “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包括从最初的供应商手里得到原材料直到将最终产品送 到用户手中的全过程。 ” 与企业经营的目标相一致, 价值链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最终目标也是帮助企业实现 价值最大化,并为管理者提供生动的价值生成和转移信息,通过优化产业链条上各个环 作业 1 作业 2 作业 3 第 1 章 引 言 9 节,实现对价值链宏观上的调整和优化,最终实现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而服务的目标。 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需要所有生产和管理环节共同完成的,例如资本投入、流程设 计、生产销售、等都影响或制约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就要求管理 者从整个生产流程出发,将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环节划分为多个详细的价值链环节,针 对每个价值链环节的生产或管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改善, 价值链虽然是由不同 环节接连而成,但这不仅要微观单一地对每个环节进行考察和优化,而是要求企业要从 总成本的角度出发全面考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协调运作来增强企 业整体的竞争优势, 就是要在宏观上将整个产业链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的再造和整 合。 一个企业的价值链条由众多或相关或无关的环节构成, 但是并不是链条上的每个环 节都能够在生产中为企业带来价值,而那些能够创造价值的环节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 “战略环节” 。而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凭借自身优势为自身争取一席之地,关 键在于“战略环节”是否具有强大竞争优势。因此,价值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优 化企业的“战略环节” ,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提升企业整 体的竞争力。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和经营优势和特点,探索并努力形成一套适应本企业 的具有较高竞争优势的管理模式。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注重某一环节成本控制,只 对单一环节进行调整和优化,并没有将某一环节放到整个生产经营链条上进行综合考 量,这就使得优化结果并不明显,不能真正起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而价值量正是 针对这一不足,从整体上把握业务,达到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的效率,最终实现 产业增值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价值链管理针对外部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对内部产业结 构和组织管理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流程再造。 上文提到的内容主要是基于内部价值链理论, 对企业内部产品的价值增值环节进行 研究。 与之对应的另一种将企业视为价值链条上的某一增值环节的观点则是外部价值链 理论。外部价值链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所在行业的价值链、原材料供应商价值链、销售 客户价值链以及市场竞争对手价值链。虽然本文中涉及的价值链主要是内部价值链,但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价值链理论进行较完整的论述。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1.4 研究思路、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本篇论文核心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具体框架见图 1-2: 图 1-2 本文结构示意图 案例应用研究(以某高校实际数据) 结论 高校教育成本 管理研究 价值链理论 研究 价值链理论 在高校教育 成本管理的 应用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流程设计 高 校 作 业 链 作业成本归集 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分配集 价值链成本管理流程 教育经济理论 教育成本理论 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究与价值链理论的契合 选题 研究 价值 理论研究基础 高校教育 成本基本 内容 引言 第 1 章 引 言 11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 :前期准备阶段。第一章主要对本文选题和写作背景进行 综合论述,并对高校教育成本等核心概念的内涵进行综合阐述,包括高校教育经济理论 和教育成本理论的相关发展研究、特点进行全面论述;第二章着重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的必要性和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以及总和评述我国高校当前成本核算和管理所采用的方 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价值链理论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和管理中进行应用寻找契合点。这 两章的论述重点是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全方位的阐述, 为下文价值 链理论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做一个理论铺垫。 第二部分(第三、四章) :应用阶段。第一部分对价值链理论在高校教育成本管理 中的应用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和说明, 在此基础上对实践应用进行详细的流程设 计。价值链理论与高校对学生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相似性:招生-市场调研, 采购;教学、实验-生产;毕业-销售;售后。而且高校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最终要落实 于控制,而价值链理论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所以按照这些环节依次对高校的各项 活动进行价值环节划分和成本核算,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按照价值链理论对某高校 的“生产”过程进行作业分析,确认作业、作业动因、划分作业中心;并按作业中心归 集相关费用,最终将各作业成本库轨迹的成本费用计入最终的“产品” ,得出学生这项 “产品”的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的最终成本。第二部分以我国某普通高校某年的所有教育 开支数据为代表,先对现行的核算方法做一个总体论述,之后将价值链管理理论实际应 用到这一真实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案例中,归集作业中心、找出相对应的成本动因、按 照各自的成本动因计算分配率并得出核算结果。 针对核算流程以及所得成本信息与现行 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的相关环节进行对比和研究,最终给出合理化建议。 1.4.2 本文创新点 本文创新点在于:在深度剖析高校教育成本的基础上,将在生产领域普遍应用的价 值链理论引入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中,以学生为线索,按照招生-市场调研, 采购;教学、实验-生产;毕业-销售;售后作为产业流程,将学校为学生提供教育的相 关活动看作是价值环节,在整体上将所有环节整合成价值链条,对每个价值环节产生的 费用按照相关性进行归集和成本动因分析,并根据成本动因确定分配方式,最终核算出 价值链理论辅助下的高校教育成本信息。在理论研究和流程制定的基础上,将真实数据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应用于文章中作为案例, 分步骤按照时间段和教学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所花费的教 育成本进行核算,从而更加准确也更加明确地核算出高校的教育成本,并与现有核算流 程与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为精确计算高校教育成本提供了新思路,并对现有核算机制 进行改进和完善。 1.5 相关概念界定 高校是普通高等学校的简称。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主要由普通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 教育两方面构成。 “普通高等学校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 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统招生) ,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 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 ” “民办高等学 校指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依 照国家和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 面向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