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xbrl的自愿性披露:激励与约束.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xbrl的自愿性披露:激励与约束.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xbrl的自愿性披露:激励与约束.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xbrl的自愿性披露:激励与约束.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xbrl的自愿性披露:激励与约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基于xbrl的自愿性披露:激励与约束.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近年来,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案件不断出现,人们对证券市场的诚信问题 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怀疑。面对这种压力,许多 西方国家开始研究并尝试自愿性信息披露。 一些国际知名的公司已经形成了以核 心竞争能力信息为主,公司治理信息与环境信息为辅的自愿性信息披露体制。这 一体制在沟通公司管理层与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降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以 及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 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对缓解“诚信”危机,增强投资者信心更具意义。但国 内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强制性信息披露,而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很少。自 愿性信息披露的实践也难以令人满意:一方面,信息披露不充分,不能满足投资 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信息披露不规范,存在一定形式的信息偏差, 影响自愿性披露的信息质量。为满足投资者对信息披露更高的要求,自愿性披露 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xbrl在会计行业的广泛应用,为自愿性披露描绘了美好的 前景。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了基于 xbrl 的自愿性披露。文章首先概述了 当前自愿性披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自愿性披露还刚刚起步,上市 公司披露的积极性不高,披露的信息不能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同时存 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偏差。通过分析 xbrl 的技术框架和技术优势,提出基于 xbrl 的网上披露是创新自愿性披露的新途径。第四部分从技术支持、应用工具、数据 流转、安全系统等方面构建自愿性信息的柔性披露,认为基于 xbrl 的自愿信息 柔性披露为实现自愿性披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柔性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提供了可能,但基于 xbrl 的柔性披露本身并不足以促使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 自愿信息,仍须对自愿披露行为进行合理激励与适当的约束。第五、六部分在柔 性披露的基础上,从培育机制,保护机制和奖励机制等方面分析了自愿性披露的 合理激励;从监督机制、审核机制以及事后惩罚机制方面分析了自愿披露的适度 约束,以期为我国规范和激励自愿性披露,提高企业信息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字:自愿性披露;xbrl;柔性披露;激励;约束 ii abstract the case of fals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merged frequently in the recently years. people lose the faith in the credit of the security market and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in some degree. many western countries have begun to study and try to disclose the information voluntarily. some well-known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have formed the system of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ith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supplemented by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inform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his system ha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administers and stakeholders, lowering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mong investor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more meaningful to alleviate the “integrity” crisis and enhance the confidence of investors in our country, in which the listed company i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however, the domestic theoretical research focused on mandato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is not enough. the practice of voluntary disclosure is also not satisfied: on the one hand, the information disclosed is not enough, which cant meet investors diversified demands for information of the listed company;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ceed of disclosure is not standardized, there are certain forms of information bias, which lower the qu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demand for higher quality information.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xbrl in the accounting painted a bright future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this paper study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based on xbrl just under the background. firstly, the article outlined the present of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and the existed problem,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is just on the early stage, the listed company is not very positive to disclose the information, so the information cant meet the diversity need of the investor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deviation information by the analysis of the technical framework and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of xbrl,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xbrl-based online disclosure is the new ways to innovate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the fourth part constructs the flexible voluntary disclosure from technical support, applications, data transfer, security systems and other aspects. the flexible voluntary disclosure made it possible to innovate the contents and forms of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but it is not enough to make the company to disclose the high quality information. the effective incentive and the iii appropriate constraints is required. on the basis of the flexible voluntary disclosure. the fifth part of the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ive incentives from the cultivation, the protection and the encouragement. the sixth part analyses the constraint of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from the monitoring, the auditing and the subsequent punishment. it is the great pleasure if it can offer some useful sugges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for our country. key words:voluntary disclosure; xbrl; flexible disclosure; incentive; constraint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案件不断出现,使人们对证券市 场的诚信问题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怀疑。 社会各 界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市公司仅仅进行强制性信息的披 露已经不能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不断有新的需要来促使上市公司更多 地披露自愿性信息 。自 20 世纪 60 年代末以来,外国学者就开始对自愿性信息 的披露进行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发达国家的证券市 场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自愿性信息披露体系,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 和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我国, 深圳证券交易所于 2003 年 10 月 21 日颁布的 上 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中也首次提出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概 念。至此, “自愿性信息披露”从法规上纳入到了我国信息披露体制中来。 自愿性披露的引入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质量描绘了美好的前景, 但由于 我国关于自愿性披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自愿性披露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 限,面临着充分性和可靠性的双重困境:首先,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 意愿普遍不强,自愿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同时,作为管理层信号传递的手段,自 愿性信息披露存在着明显的自我服务的意图 。上市公司管理层策略性地选择不 同的时间、方式和内容进行披露,以实现公司或管理层的特殊目的,造成了一定 形式的信息偏差,影响自愿性信息的可靠性。目前,中国在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 息披露的监管政策及措施方面几乎还是空白,为了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维护资 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游戏规则” ,使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进行有效激励与合理约束。 本 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了基于 xbrl 的自愿性披露, 希望结合 xbrl 的先进技 术,实现自愿性披露的有效激励与合理约束,提高自愿性披露的信息质量。 1.2 研究现状及评析 信息披露可采用两种形式:自愿性信息披露、强制性信息披露。如果披露收益远大于成本,上市公司有 信息披露的足够动机即信息以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方式披露, 信息披露制度对这部分内容的规定是基于信 息可比性的考虑;如果披露收益小于成本,上市公司没有信息披露的动机或者信息披露动机不足,就只 能以强制性信息披露的方式披露信息。 王雄元,自愿性信息披露:信息租金与管制j,会计研究,2005.4,25-30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大课题。国外学者对 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相对成熟, 在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理论解说及其实证检 验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2001年1月29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fasb)旗下的“业 务呈报研究项目组”(brrp)发表了一份题为改进企业报告:透视日益增加的 自愿披露的报告。该报告选取了8个行业的多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总结了自 愿披露的种类、框架以及自愿披露的成本和效益,并对未来的业务报告进行了展 望。我国关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侧重于对国外理论在我国应 用的讨论。总结国内外文献,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理论基础相对成熟 西方关于自愿性信息披露理论基础的研究已比较成熟, 代理理论认为对管理 层执行契约的情况进行监督是会产生成本的,这些成本会降低管理层的报酬。因 此,经理人员就有了不与所有者发生冲突从而保持低成本的动机。代理监督成本 最小化是管理层向所有者可靠地报告经营成果的一个经济动因(harry1.wolk , 2003) 。 “因为外部和内部的两种监督成本均强加于所有者如果管理者本人 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这些信息, 预先答应承担提供这种报告的成本并请独立的外 部审计人员来检验其准确性,这对他是有利的” (william h .beaver,1999) 。因 此,有良好业绩的公司会自愿披露公司的信息,根据信号理论则可以推导出最后 “只有那些最差的企业不再发出信息揭示其价值(watts&zimmerman,1986) 。 2、 内在动机多种多样 在现实市场环境中有很多因素都在激发或促进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施, 有才 能的经理人员往往有动机进行自愿性披露以展示他们的成就(trueman,1986) 。 公司有融资动机时,经理人员会通过自愿性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公司 的外部融资成本(healypalepu,1993) 。在遇到控制权争夺时,目标公司更有 动机进行盈利预测等自愿性披露,从而提高被兼并成本(bemnan,1999) 。当投 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不满、证券市场面临整体“诚信”危机时,资质优 良、业绩不俗的“好”公司有动力通过自愿性信息披露突出自身竞争优势,以期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成长的信心(何卫东,2003)。 3、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自愿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比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外部股东数 3 量、在位资产(即公司固定资产帐面价值与公司市场价值之比) 、公司价值和财 务杠杆是四个主要影响因素(leftwich,watttstgimmerman,1981)。新西兰55 家上市公司的自愿性披露状况却显示公司规模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hossain, perera&rahman.1995) 。香港联交所中国h股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结果显 示, 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压力对跨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 行为会产生具体影响(ferguson,lam,lee,2002) 。 4、经济后果喜忧参半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讲,信息披露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信息披露可以 减少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提高股票的市场流动性, 从而降低资本成本, 提高公司价值。另一方面,信息披露可能造成“泄密” ,削弱公司的竞争力 。自 愿性披露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评估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现金流量、投资分红 的可能性(william rscott,2000),但同时自愿性披露也会引起不寻常的股票交 易量(bowen davis&matsumoto,2002)。 5、信息偏差长期存在 信息披露存在明显的“自我服务”(self-serve)意图,上市公司会策略性地选 择不同的披露时间、内容和方式,来实现公司或者管理者自己某种特殊的目的。 在盈余增长期间信息披露也随之增加,盈利下降时,公司仍将继续高水平的信息 披露,然而他们转向披露积极的短期结果而不讨论即将发生的盈利下降 (gregory,2002) 。有些公司只会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不会披露对自己不利 的信息(dye,2001)。而诉讼成本的存在可能使公司更愿意披露坏消息,但也会 使公司不愿意披露预测信息(healy and palepu,2001)。总之,为了追求自身利益 的最大化,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偏差在长时间内将继续存在。 1.2.2 研究评析 1、激励规范势在必行 上市公司虽然不乏自愿性披露的内在动机, 但并不必然导致其作出自愿披露 的决策,同时,自愿性披露的收益往往并不是那么明显和可靠的,因此应制定相 应的措施鼓励上市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1995 年,sec 公布了“安全港”条款, 何卫东. 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研究. 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报告,2003 自愿性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一种信息权力,这些权力形成了管理层的信息租金,他们经常会对自 愿性信息披露进行选择,产生一定的信息偏差,利用这种非对称信息达到寻租目的。 4 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可能面临的股东诉讼提供某种形式的保护。2001 年,在fasb(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促进自愿信息披露的研究报告发表后,为 了强化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sec 表示将采取具体措施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性信 息披露。在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同时,不能放松自愿性信息披露 的约束。由于不受政府及法规的直接干预,放任自流的自愿性信息披露难免存在 一些信息披露问题,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应加强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市场监 管,防止上市公司随意披露虚假信息,强化信息披露的规范程度,保护投资者利 益(张宗新,2003)。适度约束实际上是自愿性信息披露与强制性信息披露的有 机接合,是两者在实现资本市场目标过程中的均衡,适度规范的度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也是可以把握的(王雄元,2003)。适度的会计信息披露管制是会计信息供 给者和会计信息需求者共同的需求,因此,必须充分考虑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激 励与适度约束,寻找二者均衡的最佳披露点(吕晓梅,2004.10) 。 2、 应用平台不可或缺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激励和规范缺乏一个有效的应用平台,xbrl的发展为自 愿性披露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平台。xbrl (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局限于特定操作平台的国际 标准,通过它可以实现财务和商业报告数据及时、准确、高效和经济的存储、处 理和交流。xbrl不仅提高了信息发布的效率,而且从较深层面提供了企业信息 比较、验证、分析和评估的平台和方法,逐渐改变着商业社会沟通和运转的方式 (杨周南,2006) 。甚至有人称xbrl带来了“商务报告的革命” 。如果综合应用 xbrl和web服务的柔性化按需报告模式,则可突破目前仅将xbrl应用于公司 报告呈报环节的简单应用模式,深入企业内部应用系统,并延伸至用户终端,形 成一个充满柔性的完整的公司报告供应链(潘琰、林琳,2007) 。基于xbrl的柔 性披露为实现自愿性披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柔性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提 供了可能,在柔性披露的基础上对自愿性披露进行有效的激励与合理的约束,就 可以提高自愿信息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提高自愿信息的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对 高质量信息的需求。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本文共分六章内容,第一章绪论部分对“基于 xbrl 的自愿性披露”进行 综合性的介绍,主要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基于 xbrl 5 的自愿性披露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对自愿性披露的披露动因,信息偏差及 发展现状的分析, 提出 xbrl 是创新自愿性披露的新途径。 第四部分通过分析 xbrl 的技术优势,结合自愿性披露的自身特点,将 xbrl 应用于自愿性披露,构建基 于 xbrl 的柔性披露。第五、六部分,在基于 xbrl 柔性披露的基础上,从有效 需求主体的培育机制,成本降低机制、保护机制和奖励机制等方面分析自愿性披 露的合理激励;从监督机制、审核机制以及事后惩罚机制方面分析自愿披露的适 度约束。主要的研究框架如下图: 图1.1 文章框架图 绪论 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理论基础、文章架构 xbrl:自愿性披露的现实选择 内在动因 信息偏差 现状 基于 xbrl 的自愿性柔性披露 技术基础 应用工具 数据流转数据挖掘 安全系统 基于 xbrl 的鼓励机制 培养有效的需求主体 降低自愿性信息披露成本 建立自愿性信息披露保护制度 基于 xbrl 的约束机制 1、改进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机制 2、完善自愿披露信息的审核机制 3、建立基于法律的事后惩罚机制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展望 柔性披露特征 建立适度奖励制度 双层需求:激励约束 6 1.3.2 研究方法 本文将使用到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学科的 知识,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以激励约束理论的五要素为框架,提出基于 xbrl 的自愿性激励与约束: 信息使用者是激励约束的主体, 上市公司为客体, 在 xbrl 柔性披露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显性的奖励机制与隐性的声誉机制等激励约束方 式, 达到提高自愿信息披露质量的目的。 解决了由谁去激励约束、 对谁激励约束、 怎样激励约束、用什么方式激励约束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进行激励约束的问题,结 合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特点和 xbrl 的技术优势得出笔者在自愿性信息披露激励 和约束方面的观点。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文将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激励和约束研究建立在xbrl平台上,希望可以发 挥xbrl的技术优势,使制度设计和先进技术合理结合。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1、信息技术及xbrl的发展日新月异,更新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本文 虽尽量采用最新的发展成果,如采用xbrl国际组织发布的最新版本规范(目前是 2.1规范),但仍有可能未能跟上信息发展的步伐,使本文的某些理论有一定的滞 后性。 2、在理论阐述方面,由于本人知识水平、资料、篇幅等的局限,不能对有 些问题作更深层次的讨论,如只采用目前通用的xbrl分类标准,而未提出进一 步改进的方法。文中尚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7 第2章 基于xbrl自愿性披露的理论基础 自愿性信息披露作为强制性信息披露的有力补充,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总 结现有的理论文献,基于 xbrl 自愿性披露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委托代理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和激励约束理论。 2.1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它主要研究非对称信 息条件下市场参与者的经济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以及激励约束机制问题。委托 代理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罗斯提出来的,后来密尔里斯 (mirrless,j.)和施蒂格里 兹 (stiglitz,j.e.)进一步发展了委托代理理论。经济学家研究的委托代理理论是 从协调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出发, 为委托人设计一种意在激励代理人 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符合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目标。 在代理理论中,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但管理 层与外部股东有着明显的利益冲突:股东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管理层则 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于是产生了代理风险。jensen 和 mecking(1976)经典论文 企业理论:经理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一文中,把代理关系定义为这 样一种合同关系:委托人给与代理人某些决策权,而要求代理人提供有利于委托 人利益的服务。他们认为,由于双方利益的矛盾,所以代理人不会总是根据委托 人的利益行动,要使他们尽力工作,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激励和监督,从而会产生 “代理成本” ,包括委托人监督支出、代理人保证支出和剩余损失三部分。这些 成本不但会降低投资报酬,还有可能降低管理当局的奖金、分红和其他报酬,因 此管理当局就有使监督成本保持最低的动机。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股东与管理层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公司管理层受 股东大会的委托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 并对股东负有信息披露等责任并接受 股东监督。为了使监督成本保持较低水平,管理层就有了自愿披露信息的动机, 但是,在自愿性披露过程中股东希望得到充分可靠的信息供自己决策,而管理层 则倾向于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于是产生了代理风险。委托代理风险可以通过 委托代理理论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来解决。 激励机制设计的核心就是设计一种机 制或安排一种契约,使代理人效用和委托人效用目标相一致,达到激励相容,实 现双方共赢。 代理理论从委托代理双方的关系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上市公司存在自 愿向所有者报告信息的动机,为什么必须对自愿性披露进行激励与约束。 8 2.2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的思想由科斯在 1937 年, 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而后成 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基本的概念。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工 具,由科斯开创,并由威廉姆森、张五常等人进一步发展。交易费用理论对古典 厂商理论把企业视为一种生产函数的观点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 科斯提出了只要 企业内部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费用,企业就会取代市场进行交易的科斯命题。 威廉姆森进一步研究认为:环境的不确定、少数交易参与者、有限理性和机会主 义行为,会使人们在拟定、履行和强制执行市场契约时付出巨大代价,最终导致 交易在企业内部而不是市场上进行。 交易费用理论假定企业每一个阶段的活动在技术上都是可以分割的, 例如威 廉姆森在考察纵向一体化时,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部门,并假 定每个部门都是一个具有规模经济的简单科层组织。技术分割后,它们之间需要 协调,需要交换。因此需要组织管理,而组织管理是要花费一定资源的,因此产 生了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制度的安排就是朝着使组织和管理资 源成本达到最小的方向变化。 交易费用理论在回答企业的规模程度, 或为什么企业不能完全替代市场时多 次涉及到了企业激励约束问题:一旦企业科层结构替代市场机制,就存在一个委 托人如何通过契约调动受雇人的积极性这一问题, 当对受雇人努力程度的测量并 非易事而使激励收益不确定时,激励成本就比较高,另外委托人必须从代理人那 里获得足够信息,当累积信息传递损失比较大、信息成本较大时,受雇人机会主 义行为就会严重, 激励约束机制就会失去效力。 因此只有适度的企业规模与组织, 才可能有较高的激励效率相匹配。 广义交易费用包括一切非鲁滨逊经济中出现的费用,即为了冲破一切阻碍, 达成交易所需要的有形及无形的成本。狭义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费用,即外生 交易费用。 包括: 搜索费用, 谈判费用以及履约费用。 根据广义交易费用的概念,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交易成本包括上市公司的披露成本,投资者搜索、分析成本, 以及监管机关的监督成本。交易费用解释了 xbrl 应用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合 理性。考虑到契约成本,传统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将导致较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更 高的交易成本(信息使用者重复搜寻和分析信息的成本+披露者重复生产信息的 成本) ,尤其当不好的上市公司发出信息噪音时,投资者就需要花费大量资源去 甄别,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投资者有时无法区分投资 失败是来自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还是来自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败德行为。 投资者一旦 发现信息甄别的成本远远大于信息使用的效益时, 就会放弃甄别从而形成混同均 衡市场,并最终导致市场效率的丧失。这时候自愿性披露将导致更为高昂的交易 9 成本。xbrl 的应用却可以降低这个成本,在 xbrl 平台上,披露方生成信息的 成本将大大降低,同时使用方也无须反复的收集、分析信息,只需直接将 xbrl 格式的信息导入分析工具就可以分析应用,因此,可以极大的节约交易成本。交 易费用理论解释了自愿性信息披露降低交易成本的要求,而 xbrl 的应用正好 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因此,我们也应基于 xbrl 去构建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激励 和约束机制。 2.3 激励约束理论 本世纪 30 年代,经济学家开始关注被传统经济理论所忽视的企业内部管理 效率问题,认识到激励约束的重要性。与管理学通过对人的多种需求研究激励不 同,经济学对激励约束的研究是以经济人为出发点,以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 为目的。激励理论的发展是近 30 年经济学发展的一个主要成就。根据激励实施 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区别,激励可以分为两种: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隐性激励 是指与薪酬、职位晋升、权力激励等显性激励相对的地位激励、声誉激励、发展 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等非物质性的激励方式。 自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中一直把声誉机制作为保证契约诚实执行的重要 机制,但真正把声誉引入经济模型中,却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博弈论的发展结 果。fama(1980)最早提出了经理市场竞争作为激励机制的开创性想法,在完备市 场机制假设下, 证明了隐性激励可以作为显性激励的一个不完备的替代, 他认为, 从长期来看,即使没有基于产出的显性激励契约,声誉效应也会促使经理人通过 努力工作来提高自己在经理人市场上的声誉,进而增加自己未来人力资本的价 值,达到长期治理经理人道德风险的目的。holmstrom(1982)直接证明了声誉可 以作为显性激励契约的替代物来激励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 从而为声誉对经营者 激励效应问题的研究开了先河。在管理学看来,声誉激励是一种重要的非显性激 励手段,有时甚至可以替代报酬之类的显性激励因素。追求良好的声誉,是经营 者的成就发展需要。经营者努力经营,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还期望得 到高度评价和尊重,期望有所作为和成就,期望通过企业发展证实自己的经营才 能和价值,达到自我实现,对经营者高报酬的心理满足是不能完全替代良好声誉 所带给经营者对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的。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声誉在经济生 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契约理论认为声誉是能够使当事人自动履约的关键因 素之一。新制度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就代理制度而言,隐性激励对代理人的激励 有时比显性激励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声誉作为一种特殊的激励,它能够在显性 激励不充分的前提下发挥防范“机会主义” 、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 在当前我国自愿性披露环境下,声誉机制可以起到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 10 它不仅对管理层信息偏差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而且对优秀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有 激励作用。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当投资者不能甄别信息的真伪时,就不能正确 地对公司做出评价,进行正确的投资,从而发生逆向选择 。因而具有高品质的 公司有动机将自身良好的信息传递给投资者, 通过信号传递将其与那些业绩较差 的公司区别开来,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激励与约束是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激励离不开约束,没有约束的 激励就好像没有监督的权利, 必然引起代理人对其个人利益的极度追求和损害委 托人的利益,而约束亦离不开激励,离开约束的激励就会缺乏动力,其直接结果 就是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激励与约束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 性,找出其最佳的结合点达到帕累托最优,实现双方共赢。激励约束是一个系统 工程,它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即激励约束主体、客体、方法、目标和环境条件, 是解决谁去激励约束、对谁激励约束、怎样激励约束向什么方向激励约束以及在 什么条件下进行激励约束的问题。基于 xbrl 的自愿性激励与约束正确地把握 了激励约束的五要素, 信息使用者是激励约束的主体, 上市公司为客体, 在 xbrl 柔性披露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显性的奖励机制与隐性的声誉机制等激励约束方 式,达到提高自愿信息披露质量的目的。 逆向选择是指当买方无法获得该公司的完全信息时便无法区分该公司的优劣, 只会以平均水平来认知所 有公司的市场价值。 11 第3章 xbrl:自愿性披露的现实选择 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在强制性披露的规则要求之外,公司管理层自主提供 的关于公司财务和公司发展的其他方面相关信息” (meek, roberts&gray, 1995)。 随着现代股份企业和证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出了 更高更严的要求, 要求公司更多的披露非财务信息、 不确定的信息和未来的信息, 现行的强制披露已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 自愿披露的信息是公司经理层 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主动与投资者沟通的信息,反映了经理人员的真实动机,所 以自愿披露能作为强制披露的重要的有益补充, 与外部信息管制措施结合在一起 发挥作用,以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水平。 3.1 自愿性信息的内容与披露动因 强制性信息披露和自愿性信息披露作为信息披露的两种方式, 在内容和披露 动机上都呈现出相互补充的关系, 信息披露方式应该朝着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 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1.1 自愿性信息的内容 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公司概况及主营业务、基本财务信息、重大关联 交易信息、审计意见、股东及董事人员信息等基本信息内容。而自愿性信息披露 则一般包括公司的背景及战略信息、 关键性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及分析、 预测信息、 社会责任信息等衍生信息内容。欧美国家自愿性披露的主要内容如下表3.1。 3.1.2 自愿性披露的理论动因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导致资本市场全球化扩张,由于存在争夺资本的竞争压 力,为了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的良好记录,以降低它们的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信 誉和竞争力,企业拥有自愿报告有关自身信息的动机,以便吸引资本。当投资者 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不满、证券市场面临整体“诚信”危机时,资质优良、 业绩不俗的“好”公司有动力通过自愿性信息披露突出自身竞争优势,以期提高 信息披露质量,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成长的信心(何卫东,2003) 。 第一、资本市场交易动机;自愿披露有关公司前景的信息,有助于经营者发 行证券或与另一公司作股票交易(healy and dalepu,1995)。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发行证券通常被投资者看成是高成本的融资方式, 参与资本市场交易的经营者通 过自愿披露来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公司外部融资的资本成本(myers and 12 majluf,1984)。lang and lundholm (1996)的研究表明,那些准备发行证券的公 司,早在发行前六个月信息披露就开始显著增加。 战略信息 财务信息 非财务信息 公司简史及组织结构; 公 司战略(目标、财务业绩、市 场占有率、 社会责任、 战略目 标对当前及未来公司运作的 影响);兼并及资产处置;研 发(政策、场所、人员);前瞻 性信息(销售收入的定性、定 量预测; 利润的定性、 定量预 测; 现金流的定性、 定量预测; 交易成果的定性、定量预测; 订单信息;预测的基础);董 事信息(年龄、教育背景、资 历、任职其它公司情况);雇 员信息(雇员的地理分布、工 序或流程分布; 性别构成; 中 高级经理人员的职务及姓名; 受雇时间超过二年的雇员人 数; 雇员人数变更原因; 雇员 培训费用、 性质、 时间及人数; 事故情况; 安全措施成本; 解 雇政策; 雇工平等待遇声明); 社会责任及环境保护(产品的 安全性评价;环境保护计划; 慈善捐助;社会服务计划 分部财务信息(分部资本 支出; 分部产量; 直线职能部 门产量; 竞争对手状况; 市场 份额预测; 分部财务信息与直 线职能部门财务信息比较); 财务状况回顾(利润率;现金 流比率; 流动比率; 利润调整 比率; 无形资产价值; 股利政 策; 连续6 年的财务状况变动 分析; 由境外交易所上市引发 的财务报表调整;表外信息; 广告支出的定性、定量分析; 通货膨胀对公司未来财务状 况的影响; 利率变化对未来公 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外汇信 息(汇率波动对公司当前及未 来运作的影响; 主要外汇储备 及适用汇率; 由不同种类货币 衡量的长短期债务差额; 外汇 风险管理措施);股价信息; 主要产品;主要市场及 其份额;商业环境和关键成 功因素;公司治理和组织结 构;客户满意度;雇员满意 度;人力资源投资及管理者 培训;研发及无形资产投资; 产品生命周期;运作效率; 经理人员分析和预测过去三 年的销售趋势;按区域和部 门统计的销售信息;按地区 和部分统计的主营收入;过 去三年的资本支出趋势;按 地区和部门统计的资本支出 信息;股价和股东回报率信 息;管理人员对销售和市场 份额变化的分析;管理人员 对主营收入变化的分析;管 理人员对资本支出、研发支 出变化的分析;应用与实施; 风险回避措施的定量分析; 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的应用 与实施;股东价值创造的定 量分析;利润预测;销售预 测 表 3.1 大陆欧洲国家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 第二、控制权竞争动机;在遇到控制权争夺时,目标公司更有动机进行盈利 预测等自愿性披露,从而提高被兼并成本(bemnan,1999)。自愿性信息披露降 何卫东. 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研究. 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报告,2003 13 低了董事会以业绩不好为由更换经营者的频率(deangelo,1988),因为自愿披露 信息降低了公司价值被低估的可能,并向投资者解释了业绩较差的原因,从而降 低了在股价或业绩下降时经营者被更换的风险。 第三、股票报酬动机;管理预测信息的发布与内部股票交易正相关(noe, 1999),有意于交易本公司股票的经营者有动力自愿披露信息,这种信息披露能 提高股票的流动性,从而使内部股票交易更容易实现。公司在员工股票期权回报 期之前延迟好消息的发布而加快坏消息的发布,能大大降低公司的履约成本 (abody and kasznik,2000)。 第四、诉讼成本动机;盈利预期不好的经营者有事先透露预亏信息以便降低 未来诉讼成本的动机(skinner,1994),坏消息的提前公布能延长股票价格的下跌 时间,从而避免因价格突降可能招致的怨言。 第五、管理能力信号动机;经理人员作为资源的受托责任承担者,同时又是 会计信息的知情者,通过利用自愿披露本身的性质和程度以暗示一些内部的信 息,这就意味自愿披露行为对经理人员会有一些潜在的回报。在现实市场环境中 有很多因素都在激发或促进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施, 有才能的经理人员往往有动 机进行自愿性披露以展示他们的成就(trueman,1986)。 3.2 我国自愿性披露的现状 随着整个经济环境变化的加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需求越来越高,强 制披露已很难赶上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另外,在证券市场整体面临“诚信” 危机的情况下,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己经认识到自愿披露是向市场传递未来美好前 景的信号、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自愿信息 披露的实践并不令人满意,存在着较多问题。 3.2.1 自愿性信息披露不充分 在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上市条件较为严格,上市公司数量不多,投资 者尤其是居民投资途径较少,储蓄居高不下,造成资本市场资本供求的不平衡, 供大于求,因而筹资者的筹资压力比较小,再者由于受成本的制约、担心由于自 愿性会计信息披露不准确而导致诉讼、整体市场诚信和透明度不高等因素,我国 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意愿普遍不强。比如,就盈利预测的自愿披露而 言, 2001 年 3 月 25 日证监会发布的 招股说明书2001 年 , 将强制披露 ipo 盈利预测改为自愿披露。在强制披露政策下,1093 家公司(19902001 年)中有 14 97.32%的公司披露了盈利预测信息,而在改为自愿披露后(20012003 年),披露 盈利预测公司的比率逐年下降,分别为 71.43%,28.7%和 7.58% 。 3.2.2 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偏差 作为管理层信号传递的手段,自愿性信息披露存在者明显的自我服务的意 图,上市公司管理层策略性地选择不同的披露时间、方式和内容,来实现公司或 管理层的特殊目的。造成了一定形式的信息偏差,影响自愿性信息的可靠性。 第一、选择性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往往选择披露有利于本公司的财务信息, 即好消息,对坏消息则“多报不如少报,少报不如不报” 。许多上市公司以商业 机密为由拒绝披露对公司不利的信息。 诉讼成本的存在可能会使公司不得不披露 一些坏消息,然而多数却是轻描淡写、一笔略过。一些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时存 在着选择受众的嫌疑,只将信息传递给大股东、中介机构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内部 炒作,人为放大了中小投资者的市场风险。 第二、敷衍性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往往利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的信 息披露来掩盖公司的负面信息。首先,公司有利用信息披露来掩盖盈余数字的动 机,较高的信息披露频率可能导致更大的盈余差异,信息过载增加了投资者的信 息甄别成本进而干扰了投资者的判断。其次,公司可能利用资本市场上的各种信 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