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_第1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_第2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_第3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_第4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中地理必修,1200E,400N,120E,说出图中3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提示:可以从海陆位置、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方面来说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多风沙天气,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流程短、流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多温带草原和荒漠,土壤贫瘠。,土壤,水,岩石,生物(植被),大气,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改变。,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图中有哪些圈层,水在组成各圈层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课本P70页活动题思考:大尺度范围各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中人们如果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开垦坡地会产生什么结果?,如果河流中上游的人们如果过度砍伐森林对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又会产生什么结果?,完成课本P71页活动题第4个问题。通过以上事实,揭示出地理环境整体性有什么特征?,以上事实揭示出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有机质: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水分和空气:此消彼长,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理想土壤的组成,: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土壤,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土壤:,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二者的关系:,阅读课本P72页“成土母质与土壤”正文内容及“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阅读材料,回答P73活动题1.,(1)、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物理性状),(2)、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化学性状),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和黏粒较少,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钙、铁、锰、镁含量高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硅、钠、钾含量高,1、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影响,1、阅读“气候与土壤”内容:思考气候是怎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的?,、直接影响: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二)、气候与土壤,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的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慢使有机质积累;而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我国东北的黑土和南方的红壤,哪一种有机质含量高?为什么?,活动,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回答课本P73活动题第2个问题,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说明你的理由。,1、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相反,有机质减少。2、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逐渐加厚,土壤层也较厚。,结论:,阅读课本P74页第二自然段,简述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过程图,裸露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三)、生物与土壤,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2,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3,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素?,(三)、生物与土壤,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比森林地区和草原地区植被的根系生长情况,试说出这两个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区别及原因。,阅读“地形与土壤”内容:思考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土壤会有什么特征?,探究,(四)、地形与土壤,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2、坡度、坡向与土壤,P76活动,2、比较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红壤,黄河三角洲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并在比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发育程度最好。江南丘陵红壤属亚热带热风气候,化学与生物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3、说一说黄土高原土壤的性状和成因,性状:黄土高原的黄土土质疏松,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成因:它是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的堆积物,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堆积之后,又受流水等影响,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堆积物,“风吹来的高原”。,(五)、人类活动与土壤,有利影响,合理耕作经营,重视培育保护,用养结合,可促使土壤不断更新,肥力不断提高。,不利影响,会引起土壤退化,肥力下降。,阅读课本P75页“人类活动与土壤”内容,回答人类活动可以对土壤造成什么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人们在利用土壤时,应重视土壤的保护和培育,做到用养结合,促使土壤不断得到改良。,P75活动,1、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说一说水稻土的性状和成因,水稻土是人类生产的特殊土壤,它可以发育在各种自然土壤上,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烤田、精整田地、软作施肥,使大土块散碎,在土粒之间、微团聚体之间还闭蓄着一部分气体,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展,另外通过增施河泥,建造粘重的土壤质地,以利蓄水种稻。,小结:土壤形成因素:,成土母质、地形、(稳定因素)气候、生物(活跃因素),1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种成分,这必然要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从而对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地区资源的利用会影响到另一地区的自然环境。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因素。,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每生产出1吨铜,需要消耗相当于35吨煤炭的能源,会产生142吨废渣。同时,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不可避免地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阅读课本P77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