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髓TheSpinalCord,.,神经系统总论(复习)神经系统的分部,端脑(大脑)间脑中脑脑脑干脑桥延髓小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脊髓(31节段)脑神经(12对)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31对)(外周神经系统)内脏神经(植物神经),神经系统概貌,脊髓起源于神经管的后部,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上与各级脑中枢有广泛联系,下借31对脊神经分布到躯干四肢和胸腹腔脏器。,主要内容,脊髓位置与外形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的主要功能脊髓的损伤类型,脊髓位置和外形,Locationandappearanceofthespinalcord,第一部分,.,脊髓的位置,位于椎管内。上连脑,下平第一腰椎体下缘,全长4245cm。,脊髓的外形,前后稍扁圆柱形两个膨大一个圆锥六条沟裂两组神经根31个节段,颈膨大cervicalenlargement第5颈节-第1胸节上肢腰骶膨大lumbosacralenlargement第2腰节-第3骶节下肢,脊髓圆锥conusmedullaris终丝filumterminale马尾caudaequina,脊髓表面的沟裂:前正中裂Anteriormedianfissure后正中沟Posteriormediansulcus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sulcus后外侧沟Posterolateralsulcus,脊髓节段Segmentsofspinalcord,共31节:颈(C)8节;胸(T)12节;腰(L)5节;骶(S)5节;尾(C0)1节。,每对脊神经所连属的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节段。胚胎3个月与椎管等长,新生儿脊髓末端平L3,成人脊髓末端平L1体下缘,脊髓节段与同序数椎骨对应关系,脊髓节段与同序数椎骨对应歌,颈髓上段同椎对;下颈上胸高一椎;中胸高二下胸三;腰髓胸十十一椎;骶髓五段和尾髓,胸椎十二腰一椎。,脊髓内部结构,Internaldivisionsofthespinalcord,第二部分,.,各部脊髓横断面,灰质和白质,灰质后角中间带灰质连合前角,内部结构,白质后索网状结构外侧索前索,白质前连合,中央管,侧角,灰质Graymatter前角后角中间带白质Whitematter前索后索外侧索,是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神经胶质和血管的复合体,内有大小不等的各种细胞,成群或成层排列,称为神经核或板层。在纵切面上灰质纵贯成柱,在横切面上灰质柱成突起状称为角。,Transversesectionofthespinalcordatvariouslevels.,一、灰质Graymatter,前角anteriorhorn:运动神经元后角posteriorhorn:中间神经元缘层posteromarginalnucleus胶状质substantiagelatinosa后角固有核nucleusproprius胸核(背核)dorsalnucleus(Clarkescolumn)仅见于颈8至腰2节段中间带intermediatezone:中间内侧核(脊髓全长)侧角(中间外侧核)lateralhorn(T1L3)骶副交感核侧角(S24中间带外部),前角核团,内、外侧运动核;大型运动神经元(骨骼肌),小型运动神经元(肌张力),运动神经元,名称位置接受进入发出纤维作用缘层脊髓全长接受传入纤维外侧索节段间联系胶状质脊髓全长接受传入纤维背外侧束节段间联系后角固有核脊髓全长接受传入纤维脊髓丘脑束同侧浅感觉胸核(背核)C8L2接受传入纤维脊髓小脑后束非意识深感觉,后角(后柱)核团,中间神经元,中间带intermediate-zone,名称位置接受进入参与作用中间带内侧核脊髓全长接受传入纤维脊髓小脑前束深感觉中间带外侧核T1-L3交感低级中枢内脏神经内脏运动骶副交感核S24副交感初级中枢盆内脏神经内脏运动,在脊髓全长有中间内侧核,在T1L3中间外侧核(侧角),在S24中间带外部有骶副交感核,Rexed板层,Rexed于50年代研究认为脊髓灰质可分为10个板层,板层核团作用I后角边缘核接受痛、温、触、压觉II胶状质分析、加工感觉信息III、IV后角固有核接受浅感觉V、VI后角基部接受深感觉、皮层下行FVII中间带发纤维至小脑中间内侧核接受内脏感觉纤维中间外侧核交、副感神经低级中枢VIII前角基部影响a神经元IX前角内、外侧核发出运动纤维X中央管周围灰质由后根纤维终止,Rexed板层与核团关系,Rexed板层结构,二、白质Whitematter,三索前索(anteriorfuniculus)后索(posteriorfuniculus)侧索(lateralfuniculus)三类纤维上行(感觉)传导束:脊髓脑下行(运动)传导束:脑脊髓固有束:脊髓脊髓,由许多纵行排列的纤维束组成。上行(感觉)纤维束:将不同的感觉信息传入脑;下行(运动)纤维束:从脑的不同部位将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髓;固有束:起止均在脊髓,紧靠灰质分布,完成脊髓各节间的反射活动。,脊髓白质,上行传导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下行传导束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固有束,1.薄束2.楔束3.脊髓小脑后束4.脊髓小脑前束5.脊髓丘脑后束6.脊髓丘脑前束7.皮质脊髓侧束8.皮质脊髓前束9.红核脊髓束10.顶盖脊髓束11.前庭脊髓束12.内侧纵束13.网状脊髓束14.固有束,1,2,3,4,5,6,7,8,9,10,11,12,13,1、上行纤维束(脊髓横断面红色),位于后索薄束:起于T5以下脊髓,纤维不交叉,在后索上升,于延髓止于薄束核,传导同侧中胸部以下肢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楔束:起于T4以上脊髓,纤维不交叉,在后索上升,于延髓止于楔束核,传导同侧上胸部以上肢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薄束(fasciulusgracilis)楔束(fasciuluscuneatus),薄束楔束,后索病变时,同侧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闭目难立、闭目指鼻、闭目指对指试验阳性。,脊髓小脑后束(posteriorspinocerebellartract)脊髓小脑前束(anteriorspinocerebellartract),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冲动,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tract),脊髓丘脑侧束:外侧索的前半脊髓丘脑前束:前索,起于IV层的后角固有核(脊神经节细胞中枢支入脊髓先上升12脊髓节后入后角固有核),纤维斜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后在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止于丘脑,故称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功能是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冲动。脊髓丘脑前束功能是传导粗略触觉冲动。,脊髓丘脑束,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对侧损伤平面12个节段以下的肢体出现痛、温觉的减退或消失,但触觉存在,称感觉分离。,传导束起始交叉部位行程位置终止功能薄束:T5以下-后索薄束核深感觉(同侧)精细触觉楔束:T4以上-后索楔束核深感觉(同侧)精细触觉脊髓小脑后束:胸核-外侧索小脑躯干下部、下肢深感觉脊髓小脑前束:后角基部脊髓外侧索小脑躯干下部、下肢中间带深感觉脊髓丘脑束: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连合前、侧索丘脑浅感觉(侧束)后角缘层痛、温觉(对侧)(前束)粗触觉,上行纤维束,2、下行纤维束(脊髓横断面黄色),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皮质脊髓前束:前索,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tract),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起于中央前回在延髓交叉行于外侧索终于脊髓前角管理同侧上下肢肌损伤后表现为痉挛性瘫痪(硬瘫):无明显的肌萎缩、肌张力和腱反射亢进。皮质脊髓前束:起于中央前回白质前连合行于前索终于中胸髓前角管理双侧躯干肌损伤(如脊髓灰质炎)后表现为驰缓性瘫痪(软瘫):明显肌萎缩、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Tract,位置皮质脊髓束的腹侧起于红核,交叉后在脊髓侧索下行,止于灰质-层。组成功能兴奋同侧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同侧伸肌运动神经元,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Tracts,起于前庭外侧核,下行于脊髓前索外侧部,止于灰质VIII层和一部分VII层。主要兴奋躯干肌及肢体的伸肌,在平衡身体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内侧纵束MedialLongitudinalFasciculus顶盖脊髓束TectospinalTract,分别起自延髓前庭核和中脑上丘,与头颈和眼外肌的反射活动有关。,网状脊髓束ReticulospinalSystem,主要参与对躯体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传导束起始交叉部位行程位置终止功能皮质脊髓侧束中央前回延髓外侧索脊髓前角同侧上下肢肌皮质脊髓前束中央前回-前连合前索中胸髓前角双侧躯干肌红核脊髓束红核中脑外侧索脊髓前角细胞兴奋屈肌前庭脊髓束前庭核-前索前角运动细胞兴奋伸肌顶盖脊髓束上丘中脑前索颈髓VI-VIII头颈肌反射网状脊髓束延髓脑桥-前索脊髓VII-VIII兴奋a、r内侧纵束前庭神经核-前索颈髓VII-VIII眼头协调(作用:调节肌张力、协调肢体运动),下行纤维束,1,2,3,4,5,6,7,8,9,10,11,12,13,3、固有束,脊髓的机能,Thefunctionofspinalcord,第三部分,.,1.传导功能是上下行传导路径的中继站感觉脊髓脑脑脊髓躯干四肢运动及大部分内脏运动2.反射功能躯体反射-牵张反射、浅反射、屈肌反射内脏反射-立毛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纤维,中间神经元,骨骼肌,传出神经纤维,脊髓,脊髓的机能,牵张反射(包括深反射和肌张力反射),肌肉、肌腱,脊神经后根,-运动神经元,脊神经前根,肌肉收缩,深反射(腱反射):,屈曲反射,皮肤,脊神经后根,后角,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肌肉收缩,脊神经前根,脊髓反射节内节间反射,反射弧和反射活动,脊髓损伤类型,Typesofspinalcordlesions,第四部分,.,1、脊髓完全横断:横断平面以下全部感觉、运动丧失,反射消失2、脊髓半横断:损伤平面以下同侧位置觉、运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同侧肢体硬瘫,损伤平面以下对侧身体痛、温觉丧失。,脊髓损伤类型,3、脊髓前角受损:其支配部位骨骼肌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肌萎缩,无病理反射4、白质前连合受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