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本章提要()1遥感的电磁波原理2太阳辐射3太阳辐射与大气的作用4太阳辐射与地物的作用5地物的热辐射6微波与地物的作用7各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本章主要介绍遥感的物理基础,包括地物的电磁波特性、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气窗口的概念、地物反射太阳光谱的特性、地物的热辐射、地物与微波的作用机理。,返回,下一章,电磁波交互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描述电磁波特性的指标波长、频率、振幅、位相等。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是横波,传播速度为3108m/s,不需要媒质也能传播,与物质发生作用时会有反射、吸收、透射、散射等,并遵循同一规律。,1遥感的电磁波原理,Tobecontinued,电磁波谱按电磁波波长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电磁波谱。依次为: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电磁波谱示图,Tobecontinued,1遥感的电磁波原理,紫外线:波长范围为0.010.38m,太阳光谱中,只有0.30.38m波长的光到达地面,对油污染敏感,但探测高度在2000m以下。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m,人眼对可见光有敏锐的感觉,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段。红外线:波长范围为0.761000m,根据性质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微波:波长范围为1mm1m,穿透性好,不受云雾的影响。,遥感应用的电磁波波谱段,本节结束,返回,下一节,太阳辐射:太阳是遥感主要的辐射源,又叫太阳光,在大气上界和海平面测得的太阳辐射曲线如图所示。从太阳光谱曲线可以看出():,2太阳辐射,太阳光谱相当于6000K的黑体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其中0.380.76m的可见光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6%,最大辐射强度位于波长0.47m左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0.33.0m波段,包括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有很大的衰减;各波段的衰减是不均衡的。,本节结束,返回,下一节,3太阳辐射与大气的作用,一、大气结构二、大气成分三、大气吸收作用四、大气散射作用五、大气窗口,本节结束,返回,下一节,一、大气结构,一般认为大气厚度1000km,且在垂直方向自下而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流层、热层(增温层),热层再往上就是接近大气层外的顶部空间,也称为散逸层。二、大气成分大气主要成分为分子和其他微粒。,三、大气吸收作用,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分子对电磁波的某些波段有吸收作用。吸收作用使辐射能量转变为分子的内能,从而引起这些波段太阳辐射强度的哀减,甚至某些波段的电磁波完全不能通过大气。,大气吸收谱,四、大气散射作用,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散射。散射使原传播方向的辐射强度减弱,而增加向其他各方向的辐射。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因此,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大气散射有三种情况:瑞利散射:大气粒子的直径远小于波长时发生米氏散射:大气粒子的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无选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五、大气窗口,折射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并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因此,就辐射强度而言,太阳辐射经过大气传输后,主要是反射、吸收和散射的共同影响衰减了辐射强度,剩余部分即为透过的部分。对遥感传感器而言,只能选择透过率高的波段,才对观测有意义。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的光谱波段主要有:0.31.15u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1.32.5um和3.55.0um,即近、中红外波段,3.55.5um,即中红外波段,该波段除通透反射光外,也通透地面物体自身发射的热辐射能量;814um,即远红外波段,主要通透来自地物辐射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0.82.5cm,即微波波段,这一区间可以全天候观测,而且是主动遥感方式,如侧视雷达。,太阳辐射与地表的相互作用()地物的反射率()漫反射()镜面反射(),4太阳辐射与地物的作用,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反射,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射,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射能量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物体对可见光都不具备透射能力,而有些物体如水,对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则透射能力较强,特别是0.450.56m的蓝绿光波段。一般水体的透射深度可达1020m,清澈水体可达100m的深度。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后具有约300K的温度,从而形成自身的热辐射,其峰值波长为9.66m,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即=(P/P0)100%。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是不同的。反射率是可以测定的。反射率也与地物的表面颜色、粗糙度和湿度等有关。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不论入射方向如何,其反射出来的能量在各个方向是一致的。一般地物的反射近似漫反射,但各个方向反射的能量大小不同。,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只有在反射波射出的方向才能探测到电磁波,水面是近似的镜面反射,在遥感图像上水面有时很亮,有时很暗,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本节结束,返回,下一节,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地球表面与大气电磁辐射的总和称为地球辐射。,温度一定时,物体的热辐射遵循基尔霍夫定律。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叫发射光谱曲线。地物的发射率与地表的粗糙度、颜色和温度有关。表面粗糙、颜色暗,发射率高,反之发射率低。地物的辐射能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比热、热惯性大的地物,发射率大。如水体夜晚发射率大,白天就小。探测地物的热辐射特性的热红外遥感在夜间和白天进行的结果是不同的。热红外遥感探测的地物热辐射量用亮度温度表示,它不同于地面温度,是接收的热辐射能量的转换值,图像上表示为亮度。,5地物的热辐射,本节结束,返回,下一节,在电磁波谱中,波长在1mm1m范围的波称微波。(微波波段划分)微波遥感特性: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分辨率较低,但特征明显()。,6微波与地物的作用,由于微波的波长较长,因而散射相对较小,在大气中衰减少,对云层、雨区的穿透能力较强,基本不受烟、云、雨的限制。对于热带雨林地区更有意义。,微波传感器的波长分辨率比较低,是由于其波长较长,衍射现象显著的缘故。同时,观察精度和取样速度往往不能协调。,这一特性可以用来探测隐藏在林下的地形、地质构造、军事目标以及埋藏在地下的工程、矿藏、地下水等。电磁波通过介质时,部分被吸收,强度要衰减。故将电磁波振幅减少1/e倍(37%)的穿透深度定义为趋肤深度H:H=(5.310-31/2)/式中:为地物的介电常数;为地物的导电率。,微波对于海水特别敏感,其波长很适合于海面动态情况(海面风、海浪等)的观测。,本节结束,返回,下一节,植被光谱曲线土壤光谱曲线水体光谱曲线岩石光谱曲线常见地物比较光谱曲线,7各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返回,下一章,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征随电磁波长改变而改变的规律不同类型的地物,其电磁波响应特性不同,因此地物波谱特征是遥感识别地物的基础。,近红外:0.763.0m,与可见光相似。中红外:3.06.0m,地面常温下的辐射波长,有热感,又叫热红外。远红外:6.015.0m,地面常温下的辐射波长,有热感,又叫热红外。超远红外:15.01000m,多被大气吸收,遥感探测器一般无法探测。,红外线的划分,BACK,太阳辐射(1),P34,图2.20,Tobecontinued,地面太阳辐射,波长(nm),大气上界太阳辐照度,海平面太阳辐照度,太阳光谱辐照度,太阳辐射(2),BACK,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地表物体自身的辐射几乎等于零。地物发出的波谱主要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后,物体除了反射作用外,还有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作用。电磁辐射未被吸收和反射的其余部分则是透过的部分,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射能量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物体对可见光都不具备透射能力,而有些物体如水,对一定波长的电磁波透射能力较强,特别是对0.450.56m的蓝绿光波段,一般水体的透射深度可达1020m,清澈水体可达100m的深度。对于一般不能透过可见光的地面物体,波长5cm的电磁波却有透射能力,如超长波的透射能力就很强,可以透过地面岩石和土壤。,地物波谱特征,BACK,大气结构,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大气的结构分层为:对流层:高度在712km,温度随高度而降低,天气变化频繁,航空遥感主要在该层内。平流层:高度在1250km,底部为同温层(航空遥感活动层),同温层以上,温度由于臭氧层对紫外线的强吸收而逐渐升高。电离层:高度在501000km,大气中的O2、N2受紫外线照射而电离,对遥感波段是透明的,是陆地卫星活动空间。大气外层:80035000km,空气极稀薄,对卫星基本上没有影响。,BACK,大气主要由气体分子、悬浮的微粒、水蒸气、水滴等组成。气体:N2,O2,H2O,CO2,CO,CH4,O3悬浮微粒:尘埃,大气成分,BACK,大气的吸收作用: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对太阳辐射有选择性吸收,形成太阳辐射的大气吸收带(如下表)。,大气的吸收作用,BACK,大气的散射作用,不同于吸收作用,只改变传播方向,不能转变为内能。大气的散射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对遥感图像来说,降低了传感器接收数据的质量,造成图像模糊不清。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区。大气发生的散射主要有三种:瑞利散射:d,BACK,大气窗口,概念: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大气窗口。,BACK,微波的波段划分,BACK,植物的光谱曲线,返回,由于植物均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很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其特征是:在可见光波段0.55m(绿光)附近有反射率为10%20%的一个波峰,两侧0.45m(蓝)和0.67m(红)则有两个吸收带。这一特征是由于叶绿素的影响造成的,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在近红外波段0.8m1.0m间有一个反射的陡坡,至1.1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这是由于植被叶的细胞结构的影响,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形成的高反射率。在中红外波段(1.32.5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是以1.45m、1.95m和2.7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土壤的光谱曲线,返回,土壤反射波谱曲线呈比较平滑的持征,所以在不同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土壤的亮度区别不明显。,水体的光谱曲线,返回,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如右图)。因此,在遥感影像上,特别处近红外影像上,水体一般呈黑色。水中含泥沙时,由于泥沙散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这些都成为影像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影视行业工业化生产流程创新:2025年质量控制新视角报告
- 2025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与环保责任趋势报告
- 2025年高压电工复审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国家医学考试网理论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农药经营人员上岗证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劳动教育专业题库- 劳动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共享与联合研发
- 2025年防爆电气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电工考试多选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科学教育专业题库- 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2025年乡村医生基础医学知识考试题库:医学伦理学知识操作试题
- DBJT15-147-2018 建筑智能工程施工、检测与验收规范
- 华为鸿蒙课件
- 全站仪使用课件
- 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解读
- 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真题及答案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参考答案详解
- 初中普法主题教育
- 多发骨折病人疑难病例讨论
- 草果种植技术课件大全
- 2025年水利A证考试题及答案
- 新疆就业政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