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摘要 长期以来,商誉问题一直是困扰会计界的一个难题。有很多学者著书立说来 研究这一问题,但是从浩如烟海的相关文从中,研究外购商誉的确认、计量和自 创商誉的形成、来源或本质的文献都较多。但纯粹研究自创商誉计量方面的文献 却相对较少。笔者认为,在自创商誉的研究方面,其形成和来源固然重要,特别 是对于现实的企业来讲更是弥足珍贵。但是,其中自创商誉的计量更应是重中之 重。不仅直接牵涉到自创商誉的确认,更代表了未来会计计量的发展方向。我们 的财务会计为要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更可靠的信息,自创商誉的计量 必是需大力研究的领域。 笔者首先从商誉的产生及演进出发,回顾了商誉从最早的法学概念被引入会 计界的过程,而后从商誉的最重要的分类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中引入自创商 誉的概念,并总结了前人关于白创商誉的相关理论,强调了自创商誉最重要的两 种理论观点,超额收益观和剩余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与这两种观点向对应 的自创商誉计量模型直接法和残值法。并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 析,笔者认为,在对商誉本质的解释上来讲,超额收益论更多揭示了商誉的本质 属性,但就计量而言,残值法更符合会计计量的特点,更可能为实务所接受。基 于以上分析,笔者结合超额收益论及残值法的优点,提出了经过改良的既体现了 商誉本质特征又符合会计计量特点的商誉计量模型。最后笔者探讨了我国完善自 创商誉计量的相关措施。 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深入比较了以超额收益论为理论基础的直接法和以剩 余价值法为理论基础的残值法,并提出这两种方法在理论与实务上的不同,否定 了直接法与残值法一致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评估模型。 关键词:自创商誉直接法残值法 a b s t r a c t f o ral o n gt i m e ,g o o d w i l lh a sb e e nt r o u b l e db yt h ea c c o u n t i n gp r o f e s s i o ni sa d i f f i c u l tp r o b l e m t h e r ea r em a n ys c h o l a r sa r ew r i t i n gt os t u d yt h i si s s u e ,b u tf r o mt h e v a s tr e l e v a n tt e x t ,t h es t u d y i n ga b o u tt h ec o n f i r m e da n dm e a s u r e m e n to fp u r c h a s e d g o o d w i l la n dt h es o u r c ea n df o r m a t i o no fg e n e r a t e dg o o d w i l li sv e r ym o r e h o w e v e r , p u r es t u d y i n go n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o fg e n e r a t e dg o o d w i l li sv e r yf e w it i l i i l l 【t h es o u r c e a n df o r m a t i o no fg e n e r a t e dg o o d w i l la r ev e r yi m p o r t a n tc e r t a i n l y , a n dm o r et o e n t e r p r i s e si np a r t i c u l a r b u tit h i n ki nt h ea c c o u n t a n c yt h es t u d y i n go fg e n e r a t e d g o o d w i l ls h o u l df o c u so nt h ec o n f i r ma n dm e a s u r e m e n t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 i t i sn o to n l yd i r e c t l yi n v o l v e dt h ec o n f i r mo fg e n e r a t e dg o o d w i l l ,b u ta l s or e p r e s e n tt h e f u t u r ed i r e c t i o n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c c o u n t i n gm e a s u r e m e n t f i n a n c i a la c c o u n t i n gt ot h e a c c o u n t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u s e r sn e e dt ob ep r o v i d e dm o r er e l e v a n ta n dm o r er e l i a b l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w i l lb eo fg e n e r a t e dg o o d w i l lr e q u i r e dt og r e a te f f o r t st o r e s e a r c hi nt h ef i e l d i nt h i sd i s q u i s i t i o nis t a r tt h eg e n e r a t i o n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g o o d w i l l ,r e v i e wt h e p r o c e s st h a tt h eg o o d w i l li sf r o mt h ee a r l i e s tc o n c e p to f l a wt o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 a c c o u n t i n gp r o f e s s i o n t h e nf r o mt h em a j o rc a t e g o r i e so fg o o d w i l l - t h ep u r c h a s e d g o o d w i l la n dt h eg e n e r a t e dg o o d w i l lg e t t i n gt h ec o n c e p to fg e n e r a t e dg o o d w i l l s u m m a r i z i n gt h ep r e v i o u sc r e a t e do nt h er e l e v a n tt h e o r yo fg e n e r a t e dg o o d w i l l ,a n d s t r e s s i n gt w om o s ti m p o r t a n tt h e o r e t i c a lv i e w sa b o u t t h eg o o d w i l l - e x c e s s - e a r n i n g r e s o u r c ev i e wa n dr e s i d u u mv i e w t h e nw i t h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 s et w ov i e w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t w om o d e l so f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o fg e n e r a t e dg o o d w i l l - t h ed i r e c t l ya n d t h ei n d i r e c t l y a n dd o i n gi n d e p t h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t ot h e s et w om o d e l s f o r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t ot h ee s s e n c eo f t h eg e n e r a t e dg o o d w i l l ,t h ee x c e s s - e a m i n gr e s o u r c ev i e w i sb e t t e r b u ti nf o r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 ,t h er e s i d u u mv i e wi sb e t t e r a n dt h em o d e lo f i n d i r e c t l yi si n l i n ew i t ht h ef e a t u r e so fa c c o u n t i n gm e a s u r e m e n t ,a n dm o r ee a s i e r o p e r a t i o ni na c t u a l - p r a c t i c e b a s e do nt h ea b o v ea n a l y s i s ,c o m b i n i n gw i t ht h ed i r e c ta n d i n d i r e c tm o d e l s ,a n ds u m m i n gu pt h ea d v a n t a g e sa n ds h o r t c o m i n g so ft h e m ,a n d d i s c u s s i n g a ni m p r o v e dm o d e ln o to n l ye m b o d i e st h ee s s e n t i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g o o d w i l lb u ta l s oi n l i n ew i t h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o fa c c o u n t i n g f i n a l l y , t h ea u t h o r d i s c u s s e so u rc o u n t r yc o n s u m m a t e st h eg e n e r a t e dg o o d w i l l m e a s u r e m e n tt h er e l a t e dm e a s u r e t h em a i ni n n o v a t i o ni st h a tc o m p a r a t i v et ot h ed i r e c t l ya n di n d i r e c t l ym o d e l s ,a n d b r i n gf o r w a r dt h ed i f f e r e n c eo ft h et w om e t h o d si nt h e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 d e n y i n gt h e v i e wt ot h es a m et ot h e s et w om o d e l s a n do i lt h i sb a s i sd i s c u s s i n ga l li m p r o v e dm o d e l k e yw o r d s :t h eg e n e r a t e dg o o d w i l l t h ed i r e c tm o d e lt h ei n d i r e c tm o d e l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江西财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 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 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趁丛日期:2 缢:堡垒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江西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印: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签名:趁兰墨。导师签名:墒盛竭日期:迎星:! 三:! ? 0 引言 0 引言 o 1选题背景和写作动机 早在1 9 2 9 年,著名会计学家坎宁( j b c a n n i n g ) 就曾这样感叹道: “会计师、 会计学家、经济学家、工程师和法庭,都试图从他们各自的角度来定义商誉。讨论 其性质,并提出对它的计价方法。纵观浩如烟海的论述,观点之多,分歧之大,是 最显著的特征。 自那以后,尽管有很多学者著书立说来研究这一问题,然而, 时至今日,商誉问题依旧和过去一样棘手,理论界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实务界也 没有一个公认的处理方法。近年来的全球并购浪潮更进一步扩大了商誉及其会计处 理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尽管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共同关心的主要是外购商誉问题,然 而,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研究自创商誉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 理论价值,也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以篇名为“商誉,时间为“2 0 0 0 年一2 0 0 7 年 ,选择查询范围为“经济与 管理科学”,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 n k i ) 上共检索到 3 1 8 篇论文,按一般分类可大致分为如下1 0 类,各类的数量如表2 所示,课题分 布如图l 所示: 商誉的概念及实质探讨:侧重于对商誉的概念、实质、成因、作用以及性质 的解析和探讨。( 其中有代表性的例如,邓小洋的商誉基本概念微探对“商誉” 一词做了一次历史的追踪溯源,于越冬发表在会计研究2 0 0 0 年第2 期上的人 力资本与企业商誉的经济研究从人力资源会计的角度对商誉的核心本质做了一次 深刻的挖掘,谷卫发表在南开管理评论2 0 0 1 年第2 期上的虚拟资本与企业 商誉指出商誉本质上对应的是虚拟资本。 合并事项中的外购商誉问题:强调对外购商誉在企业合并、股份制改组、产 权变动、合资等情况下的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商誉的会计计量探讨:此类最为复杂和颇具争议,包括对商誉的整个会计计 量体系的探讨。 商誉评估:侧重于对商誉评估和量化的研究。 自创商誉:包括对自创商誉概念、性质、会计计量等的探讨和展望。 负商誉:包括对负商誉概念、悖论、会计计量等的研究。 国外处理方式的借鉴及中外处理的比较。 实务界的具体案例:归入此类的为某一特定企业或特定行业对商誉性质及估 价的探讨,较少涉及会计处理。 c a n n i n g j 5 19 2 9 t h ee c o n o m i e so fa c c o u n t a n c ya n e w y o r kt i m e sc o m p a n y19 7 8 p 3 8 1 自刨两誉计量探讨 表o - l2 0 0 0 年一2 0 0 7 年中文期刊所摘录商誉论文统计 单位;篇 f 卜 2 0 0 0 2 0 0 12 0 0 22 0 0 3 2 0 0 42 0 0 6 2 0 0 62 0 0 7台计 商誉的概念及实质探讨 1 71 1 9 7 61 41 788 9 台并中的外购商誉问题 6436 43543 5 商誉的会计计量探讨 1 31 091 21 01 l1 478 6 商誉评估 3233l42 5 2 3 自创商誉 8322352 2 2 7 负商誉 642344l32 7 国外借鉴及处理比较 l132l 3 l l 具体案例 2l4223l2 0 台计5 83 73 04 03 04 54 5 3 3 3 1 8 注:具体论文论及的内容可能会有空义如葛家澎老师发表在财会通讯2 0 0 0 年第1 期上的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 中既 有对外购又有对自剖商誉计量的探讨笔者以其主要观点为分类的依据 图12 0 0 0 年2 0 0 7 年中文期刊所摘录商誉论文分粕 从笔者引用的论文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涉及商誉的诸多研究中,自创商誉和 商誉的会计计量是最为热点的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自创商誉的计量目 前并无突破性的认知,尚未找到同时满足会计诸多假设又有实际运用价值的方法。 笔者希望在对前人研究的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更符合会计计量特点的造经。 0 引富 o 2 本文的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分为4 章,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自创商誉概述。本章对自创商誉的产生及演进进行了一定的回顾, 提出了自创商誉的概念,并分析了自创商誉计量的重要性和相关的理论 第二章,自剖商誉计量基础分析。本章首先西顾了以历史成本为主的传统计 量基础,褥介绍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最后分析了自创商誉计量基础的选择一 一公允价值。 第三章,自创商誉计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章主要介绍了自创商誉计 量最重要的两种方法直接法和残僮法,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最惹 指出了这两种计量方式存在的不足。 第四章,各国对自创商誉计量的规定及给我们的启示。本章介绍了世界各国 会计实务对于鸯创商誉计量的相关规定,强调了下推会计的影响及对我们的启示。 第五章,推进我国自创商誉计量的相关措施。本章首先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 上提出了计量童创商誉嚣耨模式,著围绕这个模式提出了完善我藿叁剖商誉计量 的一些措施 第六章,总结。本章主要论述了皇剖巍誉计量的主要难点,并对自创商誉的 计量进行了展望。 0 3文献综述 早期法庭主要从商誉构成要素的角度来界定商誉。较早的有法官e l d o n 于i 8 i o 年在c r u t w e uv l y e 一案中对商誉的论断( w a l k e r ,1 9 5 1 ) 。e l d o n 认为:“商誉作为 销售的主题,不过是老顾客回到旧地点的可能性”。与e l d o n ( 1 8 1 0 ) 的论断有所不 丽,1 8 4 2 年懿一个法庭判决认为,离誉“是指灏客) 出于习惯焉凰至l 某一特定地赢 的可能性,而顾客的这一习惯则是源于企业长期以来贯的经营方式。”圆1 9 0 1 年, 法富m a c n a g h t e m 则对商誉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论述: “什么是离誉? 它易于描述, 却难以界定。它是源于企业良好的名称、信誉以及商业联系的企业利益和优势,是 企业对顾客的吸引力所在。鼹。在1 9 0 5 年的h mvf e a r i s 一案中,法官w a r r i n g t o n 认为:“在我看来,商誉是指企业的一切优势,无论这一优势源于哪一方面。”9 。 国w a l k e r ,g 穆et 19 51 a c c o u n t a n t sp r e s e n tc o n c e p to f g o o d w ii id e p e n d su p o nu n u s u a le a r n i n g sp o w e r , j o u r n a l o f a c c o u n t a n c y ( p r e 一1 9 8 6 ) j 扑u a r y p 1 0 1 晖w a l k e r ,g e o r g et i9 5i a c c o u n t a n t sp r e s e n tc o n c e p to fg o o d w ii id e p e n d su p o nu n u s u a le a r n i n g sp o w e r , j o u r n a l o f a c c o u n t a n c yp r e 1 9 8 6 孕w a l k e r , g e o r g et 1 9 51 a c c o u n t a n t sp r e s e n tc o n c e p to f g o o d w i l ld e p e n d su p o nu n u s u a le a r n i n g sp o w e r , j o u r n a l o f a c c o u n t a n c y ( p r e 1 9 8 6 ) j a n u a r y p 1 0 1 w a l k e r ,g e o r g et i9 5i a c c o u n t a n t sp r e s e n tc o n c e p to f g o o d w i ild e p e n d su p o nu n u s u a le a r n i n g sp o w e r ,j o u r n a l o f a c c o u n t a n c y ( p r e - 1 9 8 6 ) + j a n u a r y p 1 0 l 3 童翻商誉计羹探耄孪 自从商誉问题被引入会计领域后,会计理论界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商誉。 第一种继续扶商誉杰在构成要素的角度探究齑誉的本源,这种思路沿用了罩期法庭 的认识思路。b o u r n e ( 1 8 8 8 ) 认为,商誉是! 个企业由于其顾客所持有的好感并可 能继续光顾帮支持两得到的糕盏和好处”囝。杨汝梅( 1 9 3 6 ) 认为,一个企遵能否取 得成功,不仅取决于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还要取决于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好感( 即所 谓鲢“互韭商誉 ) 以及投资者帮金融褪构对企监的好感霹所谓魏“财务赛誉静 等等。普遍认为以这些观点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今天所称的“好感价值论 。 m i l l e r ( 1 9 7 3 ) 、m a 叠嫩h o p k i n s ( 1 9 5 5 ) _ j | 硇邓小洋( 2 0 0 0 ) 等人则认为,商誉本质上 不过是企业各项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郾所谓“协同效应观肄。m i l l e r ( 1 9 7 3 ) 认为, 企业是个动态开放的、完成特定嚣标的系统,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作用、相互 关联的,医此,企垃俸药一个有枫系统酶整体价值委大于萁单项资产静价值合计。 由于目前的财务报告模式( 损益表一资产负债表框槊) 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管理当局 受托责侄豹疆行情况以及企监兹社会黎缰织权益,两不是矮来评售金娅酶徐值,霞 此,该系统无法有效地反映企业作为个有机系统的整体价值,而只能采用一种无 效豹麴集与分解程亭( a g g r e g a f i v ea n dd i s a g g r e g a f i v ep r o c e d u r e s ) 对金业进行计价,赛 誉的出现就是为了弥补现行财务会计模式的缺陷和不足 。m aa n dh o p k i n s ( 1 9 8 8 ) 则更为明确地坚持了“协同效应观”。他们认为,商誉之所以能够为企业获取超额 利澜,燕霾为企避作鸯一个有视开放的系统,其各项要素之闻、各个子系统之阕以 及企业与其环境之间都存在积极的协同效应,商誉的超额盈利能力正是源于这些协 同效应。邓小洋( 2 0 0 0 ) 在其博论文中,不仅综述了嚣蘸会计界有关商誉蠢题的各 种观点,也提出了商誉的“协同效应观”。他认为:“就像一部汽车的整体性能取 决子各个构裁要件的穗互协终关系一样,一家金韭f 酃一个会计主体熊否获得超额 收益的关键在于释个要素是否有机地结合在起。因此,商誉实质上是由各个构成 要素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协同效应”。 第二群是根据商誉的特性超额盈幂| j 能力,从直接计量的角度界定自刨商 誉。出予商誉的构成要素太多,简单地将商誉归于其中的某些因素过于片面,但 是掰有这些商誉梅成要素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导致企谴获褥了超额剩润,因此, 自从商誉问题被引入会计界以后,会计理论界就开始根据商誉的超额盈利能力特 性栗研究商誊,从直接计量煮度来界定蠢誉。 在1 9 世纪术,m o o r e ( 1 8 9 1 ) 、d i e h s e e ( 1 8 9 7 ) 就依据“超额盈利现值观”阐述了 采用年金现堕法来计量离誉价值的基本原理圆。毽是,首次全蕊论述“超额盈琴| l 现 b o u r n e ,j h 18 8 8 g o o d w i l l t h ea c c o u n t a n t s e p t e m b e r2 2 p 6 0 4 心m i l l e r , m a l c o l i n c 19 7 3 g o o d w i l l - - a n a g g r e g a t i o ni s s u e t h ea c c o u n t i n gr e v i e wa p r i l 。p p 2 8 0 - 2 9t 镭c a r s b e r g ,b r y a nv 。t 9 6 6 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r d l e a k et ot h et h e o r yo f g o o d w i t tv a l u a t i o n 。j o u r n a lo f a c c o u n t i n gr e s e a r c h s p r i n g p 2 5 4 0 引富 值观 的要属l e a k e ( 1 9 1 4 ,1 9 2 x ) 。在其1 9 1 4 年的商誉的性质和估价经典一文 孛,l e a k e 首次提出了超额利润( 跚静酗蠡一词o ,并正式将商誉定义为预期未来 超额利润的折现铲。在该文中,l e a k e 明确地指出,商誉所产生的超额利润并不 是永续年金,因为:( 1 ) 特定企业超额利润的存在将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竞争,这将 导致其超额利润的逐步消失;( 2 )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顾客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 需求会逐步减弱。因此,企业的超额利润不可能永远挣续下去。在该文及其1 9 2 1 年的裔韭商誉的历史、估价和账务处理一书中,l e a k e 还详细介绍了如何用年 金现值法来计量商誉。 1 9 2 2 年,佩顿( p a t o n ) 在其会计理论一书孛认为商誉是企韭超额盈利豹现 值。他指出;“商誉词在广义上表示未来超额盈利的估计价值,确 切地说,商誉从这一点上可以被定义梵某一特定企业所能赚取的超额盈利的资本 化价值,即超过具有相同资本投资的代表性竞争者一正常企业一的盈利水平 的那部分盈利。 。后来,y a n g ( 1 9 2 7 ) 、f i n n e y ( 1 9 3 4 ) 以及p a t o na n dl i t t l e t o n ( 1 9 4 等也都作了类似的论述。1 9 5 1 年,w a l k e r 哭| j 更进一步指出,根据超额盈利能力来 定位商誉已经是当时会计界的主流观点, 也是符合现实的,并且还具有可操作性。 并认为这样界定商誉不仅具有逻辑性, 1 9 9 7 年,阉德玉在割析了基翦会计弄有 关商誉的三种观点以后,也坚持认为,应以“获取超额盈利能力厅作为商誉会计 理论的基石,将企业有无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作为商誉的定性标准,将企业获彀 超额收益能力的大小作为商誉的定量标准。1 9 3 6 年,我国著名学者杨汝梅就曾在 其无形资产论一书中对此作过深刻的论述。杨汝梅认为,企业的超额盈利能 力,是企业中的一些特殊亲善关系与其他无形资产共同作用的结果,出于无法区 分各种无形因素各自创造了多少超额收益,因而只能笼统地将企业的超额盈利能 力归于商誉。因此,一切要素及情形,凡足以使企业产生一种较寻常收益为离 之收益者,均得称之为商誉矣。 回。 罗飞( 1 9 9 7 ) 也对商誉问题进行了深入豹论述,链认为:“商誉是指企监拥有的、 能使企业获取按目前账上资产计算的超额收益的各种来入账的无形资源。简而言 之,商誉是能使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 1 9 9 9 年,阎红玉博士对商誉会计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分析,并同样采纳了“超 额盈利能力资源观”,认为“商誉是企业所拥有和控制,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 c a r s b e r g b r y a nv 1 9 6 6 + t h c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r d l e a k et ot h et h e o r yo f g o o d w i l lv a l u a t i o n j o u m a lo f a c c o u n t i n gr e s e a r c h 。s p r i n g p 8 。 ”l e a k e ,p d 1 9 1 4 g o o d w i l l :i t sn a t u r ea n dh o wt ov a l u ei t t h ea c c o u n t a n t j a n u a r y1 7 p 8 2 9p a t o n ,w a 1 9 2 2 a c c o u n t i n gt h e o r y h o u s t o n :s c h o l a r sb o o kc o ( r e p r i n t e d 。l9 7 3 ) p 313 带杨汝梅,1 9 3 6 :无形资产论北京:中国财政疑济:i ;版 1 :( 1 9 9 3 年重即) ,第6 2 旋 毋罗飞,t 9 9 7 :“谈论囊誉麓援瑷爱赡炎懑誉约会谤娃壤”,会渗礤究,繁l 翔,繁毒5 燹。 5 舞剑裔誉计量探讨 额经济利益的无法具体辨认的资源。o 第三种从间接计量的角度来界定商誉。这种恳路从闯接计量的角度来界定商 誉,认为企业的按体价值与其可辨认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是 商誉,这就是所谓的“剩余价值观 。坚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有e a r n i n g ( 1 9 2 9 ) 、 m i l l e r ( 19 7 3 ) 等等。 旱在1 9 2 9 ,坎宁( c a a n i n g ) 就从阆接计量的焦度来界定商誉,提出了商誉的总 计价账户论。坎宁认为,商誉不应该被视为一项资产,而是个包罗万象的“总 计价账户”( m a s t e r 、v a l u a t i o na c c o u n t ) ,这个账户不仅包括那些被现行的资产列表 ( a s s e ts c h e d u l e ) 所忽略项爵的未来收益价值,还包括现行的资产列表中所列示资产 未来收益价值的商估额和低估额。因此,坎宁认为,尽管我们可以对商誉的基本 组成部分进行饶有兴趣的推究,但只有它的总额才能在统计上加以概括謇。 m i l l e r ( 1 9 7 3 ) 既是“协同效应观 的坚持者,也是“剩余价值观”的坚持者。他 认为商誉不过是企业的整体价值与其可辨认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之闻的差 额,并且认为企业的整体价值之所以大于可辨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就 是因为企业作为个有机整体存在协餍效应。 t e a m e y ( 1 9 7 3 ) 和c o l l e ya n dv o l k a n ( 1 9 8 8 ) 在论述外购商誉时,也都坚持“剩余价 值观”,并且他们还认为,外购商誉所代表的不过是被收购企业各种没有具体辨认 并确认入账的资产。此外,h e n d r i c k s e n ( 1 9 8 2 ) 在其会计理论一书审,也采用了 类似于c a l m i n g ( 1 9 2 9 ) 的观点对目前会计界流行的几种商誉观点进行了评析。 与会计理论界相毙,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商誉会计政策时必须面对的一 个基本现实是:实务界要解决的主要是源予并购的外购商誉阀题。因此,会计准 则期定机构对于商誉的认识和有关规定主要豳绕外购商誉展开。美国的准则制定 机构,无论是先前的会计程序委员会( a p b ) ,还是目前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 f a s b ) ,都认为外购商誉是一项资产,并且应该站在收购企业的立场上来解释外 购商誉,第1 6 号a p b 意见书企业合并( a p bo p i n i o n1 6b u s i n e s sc o m b i n a t i o n s ) 和第1 4 1 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企业合并( s f a s1 4 1b u s i n e s sc o m b i n a t i o n s ) 的有 关规定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与美国准则制定机构不同的是,英国准则制定机构要求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来 评估被收赡企监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的公允价僮,而不反该考虑预麓会并对 被收购企业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会计准则委员会( a s b ) 在其第7 号财务报告准则 在并购会计中运用公允价值( f r s7f a i rv a l u e si na c q u i s i t i o na c c o u n t i n g ) 豹 有关规定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f r s 7 中,a s b 认为,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 彤滔红莲,1 9 9 9 :瘩黉会诗,孛鬻经济爨叛疑,第1 7 癸 国c a n n i n g ,j o h nb 1 9 2 9 t h ee c o n o m i c so f a c c o u n t a n c y an e wy o r kt i m e sc o m p a n y ( 1 9 7 8 ) p p 3 8 - 4 4 6 o 引富 应该按照收购日的公允价值来确定,有关被收购企业合并后其资产和负债价值的 任何变化,都不应该影响并购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两应 该作为合并形成的新企业集团业绩的一部分。显然,在a s b 看来,收购价格应该 反映并购双方对被收购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经济主体在收购日公允价值的客观评 价,丽不应该考虑预期并购协同效应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由此产生外购商誉就 是并购日被收购企业的整体价值与其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国际会计准炙| l 理事会对外购商誉的认识霄一个变化的过程。在第2 2 号餮际会 计准则企业合并( i a s2 2b u s i n e s sc o m b i n a t i o n s ) 中,i a s b 的前身国际会计准则 委员会泓s c ) 认为,“购买企业时产生的商誉代表的是主并企业指望取彳寻未来经 济利益所作的支出。该项经济利益可能由于购买的可辨认资产协同作用而形成, 也可能形成于某些资产,这些资产在单个考虑时并不符合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标 准,而主并企业却准备在购买企业时为之作蹦支付。 国。可以看出,在i a s 2 2 中, i a s c 认为外购商誉实际上由被收购企业内部各项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和未入账的 资产组成。显然,i a s c 采用了类似于a s b 在f r s 7 中的观点。 在自创商誉方面各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强调不应确认自创商誉。例如+ ,英囡 的s s a p 帮f r s 、澳大剩亚的a a s 、i a s 以及我匿鲶企业会计准刚无形资产 都规定了囱创商誉不应确认入账,假有关自创商誉性质方面的规定却很少a t ,荚隔。 和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 a s c ) 都曾就自创商誉性质提出了看法,相关的规定如 下: 英国前会计标准委员会( a s c ) 的第2 2 号标准会计实务公告商誉会:计 f s s a p 2 2 ) 认为:“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豹特性是没有差别的。”i a s c 在第3 8 号 豳际会计准则无形资产( t a s3 8i n t a n g i b l e s ) 中则认为,“自创商誉不应确认为 资产,因为它不是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并盘企业控制的可辨认资源。在任何时点上, 企业的市价与其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可能反映出一系列影响企 业价值的因素。但不能认为这种差额代表了企业所控制的无形资产成本。圆+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在自创商誉的研究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同时坚持 “超额收益论 和“剩余价值论”这两种观点。绝大多数学者人为“超额收益论 和“剩余价值论”是一致的,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很少有学者对此提出明确质 疑。但这两种观点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对此本文的正文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也是 本文的创新点之一。二是重本质轻计量。现有关于自创商誉的文献大多数论述的 主要是自创商誉形成、特征和本质,而对于囱创商誉的计量却往往轻描淡写一笔 带过。究其原因主要与自创商誉自身的种种计量上的现实困难有很大关系,本文 “国际会计准则2 0 0 0 ) ,财政部会汁准则委员会组织编译,北京:中阑财政经济版社,第3 5 6 页 辔国际会计滥粼2 0 0 0 ) ,财政都会诗准爨| l 委员会缝织编落,j 豪:中辫财致经济出版裢,第6 3 1 嚣。 7 蛊刨商誉计量探讨 即在为数不多的计量文献基础上专门对自创商誉的计量进行研究,总结和比较了 超额收益法下的计量模式( 即“直接法静) 与阆接法下的计量模式( 即“残值法 ) , 并在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间接计量模式。这是本文的又一个创新 点。+ 8 1 自创商誉概述 自创商誉计量概述 1 1商誉概念的产生及演迸 “商誉 ( g o o d w i l l ) - - 词,在英文中是由“良好( g o o d ) 和“意愿 ( w i l l ) 两个 单词组成的,表示人与人之间一种良好、友善的关系。英国会计学家l e a k e 在 “g o o d w i l l :i t sn a t u r ea n dh o wt ov a l u ei t 一文中指出,1 5 7 1 年英国人的遗嘱电就已 使用这个单词,他具体引用了1 5 7 1 年出现在英格兰静一句话:w 我把采石场於全 部利益和商誉都给了约翰斯蒂文。 普遍认为,这是商业上关于商誉的最早 记录。商誉最早是作为商业土的词汇出现的。但是,商誉阀题最先却弓| 起了法律 界的注意,所以关于商誉的定义最早既不是经济界,也不是会计界下的,而是由 法富所下的。其中较有影噙和权威的当属在1 8 5 9 年英匿一件法庭案例中司法宫给 商誉所下的定义:“商誉意指旧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 包括地理位置、商号等有关的一切,以及与企业经营有联系,并由于它们能使企 业受益的一切有利条件。 这个概念在英营法庭一直沿用到2 0 世纪初。由此可冕, 早期的商誉问题并未引起会计界的重视,相反由于诸如遗嘱公证、法律诉讼等问 题的牵盐,商誉闽题却首选孳| 起了司法界的关注和重橇,对裔誉海题进行了研究。 商誉闯题引起学术界,尤其是会计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讨论,是1 9 世纪 寒的事。在董9 世纪寒麓,经过全面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有了长是的 发展,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的场所逐渐固定,企业的组织形式也逐步由往 豳的家庭作坊、临时结合等方式,转变为独资或合作制为主。从另外一个方面著, 由于工业革命阶段的结束,虽然工业化过程仍在不断继续,僵劳动生产率己经不 像过去那样大幅度地提高,在投资报酬率大幅度降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 下,企业要想获得丰厚的剩润,必须依靠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豹各项优秀素 质:如果一家企业信誉卓著、生产工艺精湛、推销有术、组织管理有方它就能 够吸雩| 较多的顾客购买其产瑟,成为其长期稳定的客声,企业与客户之闻也能建 立起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而且这种良好的豆信关系一经建立,在正常情况下一 般能够一蛊保持下去,进丽企业也就会源源不断地获得较多的未来收益。因而, 基于这种情况,当时商誉普遍被理解为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的业主与顾客之 间的友好关系。这是当时会计理论比较完善地区很流行的看法。例如,1 9 世纪束 ( 1 8 8 8 年) ,英国的一篇会计学术论文就将商誉定义为:“一个企业由于其顾客 所持好感并可能继续光顾和支持而能得到利益和好处”。这个概念在当时很有代 表性。 n - 十世纪初,世界的经济更加发达,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这时, 9 鑫载鸯誉计量探讨 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已经不完全取决于业主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而更要着重于从 内部管理、生产组织、市场销售环节等各方面努力,这时,如票一个企韭在这些 方面拥有优势:如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秀的管理人员、高素质的生产王人、庞大 虽畜效的链售网络、稳定良好熬财务状况等,它裁髓获得较弱类型鹣其毪企业更 高的利润,也就是超额利润。因此,当时将能使一个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具有竞争 优势豹切方面,帮导致一个金韭魄其毽企业获褥燹多也就是超额剩润的一切因 素,称为商誉。由此可见,这时的商誉概念已经向深层次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在 上个世纪的二十每代初期,杨汝梅先生在其无形资产论中就明确指出“凡是 以使金鼗产生一种较寻常收益失焘乏收益者,均得称之为商誉矣捧。在2 0 多年羼, 佩顿的论述仍然如出一辙;“商誉词最先仅限于现成的顾客群所具有的价值, 后来烈逐渐被用来搓述企业可敬麴嚣予镑售、裁造、理嚣砉和政治等各方面良好关 系的那部份价值。 足见杨汝梅先生对商誉的定义在当时是十分精辟和具有广 泛影响力兹。毽是,随着世赛经济的发震和会计研究水平豹提赢,如此定义就显 得过于简单。因为在1 9 世纪,资本主义一巍属于个人企业家时代,个人企业家既 是生产手段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运作卷,面随着化学工业和重工业 的不断发展及经营的规模化,企妊的所有衩和经营权逐渐分离,管理职能的专监 化分工使得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企业成败就显得至关麓要。一支训练有术的精髓管 理酞伍可以缝织开发薪产瑟、运瘸新技术、有序缝管理工人驮伍,使企监在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时,是否拥有满素质的管理人才就成了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第二次世纪大战以詹,竞争更加剧烈,它逛追使企业不瑟透过强纯内部管理增强 自身的竟争实力,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成为公司延续生命的主要支撑力量。同时, 企业也登须充分誉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村建筑预算员招聘考试题库
- 2025年宁夏安全员考试核心法规题库答案
- 2025年雕塑家面试题集锦
- 2025年村级保洁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商业保密协议文本
- 外国投资企业协议格式
- 2025年美食顾问专业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酒店管理师专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工程施工员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会计职称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原创简约企业职场新入职员工心态培训
- 《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点评制度》
- 新生儿呼吸暂停及处理
- 党校中青班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气工程师考试题及答案2025年
- 失眠的中医课件
- 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 呼吸肌功能解析与临床应用
- 中华传统礼仪的基础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小升初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要点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