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秋人教版数学四上第七单元数学广角word教案(上传教师:闵云翔 时间:10月28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1P113以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教学具准备: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2、调查了解本地邮政编码、本校邮政编码、几个电话号码、几个车子牌号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编排的?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50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8号、17号)老师点名时,如果不叫姓名,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同学呢?从而揭示课题: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二、 新课学习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3、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师生共同学习书P113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三、 巩固练习1、你还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我们收集了这么多邮政编码,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机器怎么能根据邮政编码的数字进行分拣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同一个省、市的邮政编码前面有几位是相同的。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车子牌号)3、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编排的?四、 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不明白?五、 作业:书P118第1、2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4P115以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教学具准备:1、 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2、 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3、 师准备一张身份证。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一、 学习新知:1、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张,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4、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5、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二、 巩固练习:1、完成P115的做一做。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三、 全课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五、作业: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6P119以及相应的练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图书编上书号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让学生体会用字母也可以进行编码,进一步探索编码的方法,经历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过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教学具准备:课前到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教学过程:一、 激趣引入: 同学们,课前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吗?图书馆那么多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用字母和数字给图书编码),对了!图书编号、车子牌号都是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二、 新知学习:1、生交流课前各自调查的收获。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对图书的检索号进行简单的介绍:图书的检索号一般包括分内号和书次号,分内号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准对图书进行分类,用字母来表示图书的种类,中文图书共分为22大类,分别用A、B、CZ字母表示,字母后的数字表示进一步细分。一般来说,数的位数标志类名的级别,多一位数码表示细分一层。书次号则表示同一类图书的序号,这里也可以考虑作者、出版日期等。3、 提出问题:我们教室图书角里也有很多书,为了方便我们查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给图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图书目录)4、分组为图书角的图书编排号码,并整理出目录。、讨论并确定好图书的书号要包含的信息:图书的类别、作者、捐书人等。、讨论每个信息如何用字母和数字进行编排。比如用字母表示类别,用A表示童话故事书,还可以用序号代表捐书人的信息。、设计好方案后,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方案进行评价。、挑选出大家最满意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再分工完成图书角的目录登记表。三、巩固练习: 1、书P118第2题是让学生体会汽车车牌号中的编码,除了数字还有汉字和字母的应用,用各省的简称表示省份,用字母表示地市。 2、书P118第3题向学生介绍图书的“身份证”国际标准书号。 3、独立完成书P119第4题。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编码?举例说一说。课后反思:数字编码中我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式,体会编码的特点,初步学会编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难点是怎样科学合理地编码。教学中,第一环节我以反应游戏导入,引出课题,并为下面学生自行编码奠定一定的基础。第二环节,探究身份证号码中的秘密,让学生课外收集号码,并了解相关信息,在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况下了解到底身份证号码中隐藏着怎样的信息。了解每个数字用几位数表示,新旧身份证的区别,数字编码的作用和生活中的数字编码。第三环节,是让学生自己编学号,先确定编码中需要有哪些部分,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信息,再了解分别是用几位数来表示的。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编码的方法。附送:2019秋人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教材简析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 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速度、时间和路程和关系积的变化规律估算三、编排特点: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4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例1)课题口算乘法(例1)内容46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图片、题卡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补充一、创设情境: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小时约行千米。特快列车小时约行千米。A.人骑自行车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B.特快列车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练习:1305= 2380= 1506=713= 4602=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板书课题:口算乘法三、巩固新知: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 第48页6-9学生看图片汇报查找的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163=小组讨论口算方法,汇报方法一:想103=60,36=18 ,30+18=48,所以 163=48方法二:16 3- 48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1630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因为163=48,所以1603=480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学生独立口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独立完成,反馈结果独立完成后汇报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数量关系作准备。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课后 反思第二课时:口算乘法的练习课题口算乘法的练习内容练习六的第47题。目标1.进一步掌握让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重点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图片、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第4题: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学生口算3.比一比,谁算得快? 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二、综合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小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三、提高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第6、7题。(学生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2、小结。补充第三课时:笔算乘法(例1)课题笔算乘法(例1)内容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补充一、复习导入;1.口算: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2.笔算2412= 4459= 6352=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小时,火车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14512=1740 145 12- 2901 45 -1 740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三、巩固练习:1.书后做一做13412= 17647 4253623782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学生口答结果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14512三位数乘两位数说出估算的方法15010=1500,1502=300,比1800米少一些。可以用口算的方法。用笔算比较准确。学生尝试计算。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先算1452,再算14510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想加便的结果。用学过的计算工具,计数器来验算。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独立完成后,展示过程。复习计算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学会有序地操作和思考,有条理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后 反思第四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题笔算乘法练习内容第50-52页练习七的2、4、5、8-1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具题卡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补充一、复习导入;1.口算283= 168= 362=4620= 4160= 3150=1506= 267= 2019=口算的方法是什么?2.笔算32224= 14527= 67913=28635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二、练习内容:1.判断并改错。134 152 246 16 23 34-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938 1196 7344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笔算时应注意什么?2.笔算12473= 46215= 22436=28153= 27142= 18247=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解决问题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5)书上练习七第8题四、思维训练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2.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第10、11题学生口答结果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找出错因并及时改正独立计算后全班订正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独立分析题中给出的信息数据和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读懂题意,独立分析解答,全班汇报。填写表格,交流汇报。全班讨论交流全班讨论交流复习计算知识,为下面练习作准备。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通过观察、计算、猜想、验证等操作和思维活动,培养探究和归纳的能力。课后 反思第五课时: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课题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4题。P53例2及练习八1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补充一、复习导入;1.口算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7086= 7908= 54278=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2、特快列车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小时可行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16030=4800 160 30 48002)10630= 自己试一试学生反馈时讨论:(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30(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10630=3180 106 30 3180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三、巩固练习:1.书后第53页做一做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学生口答结果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读题理解题意16030= 10630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汇报:可以用口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或: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思考并回答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叙述计算的过程学生尝试计算汇报计算过程,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独立完成后,展示过程。概括计算方法独立正确地进行计算全班汇报复习计算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后 反思第六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内容P54 例3及练习八 5-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补充一、情境导入: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二、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小时约行1千米。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可以写成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辆汽车的速度是千米时,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分钟可行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三、巩固新知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_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_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_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学生阅读 展示事先找的图片汇报。学生叙述普通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小林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米。独立写出订正。学生写出自己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在班上交流。802=160(千米)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22510=2250(千米)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独立完成汇报写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独立完成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 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课后 反思第七课时:积的变化规律课题积的变化规律内容P58例4及练习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补充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62= 8125=620= 24125=6200= 72125=组织小组交流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84= 25160=404= 2540=204= 2510=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3)整体概括规律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总结规律。2.验证规律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48= 1712=2624= 1724=2612= 1736=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3.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1824=(182)(242)=(182)(242)=10545(1055)(455)=(1053)(453)=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1.书上练习九的1、2、3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四、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第59页4、5观察算式。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说给自己的同伴听。全班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说明写算式的理由学生讨论因数变化的规律汇报交流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学生填空并验证每位学生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完成计算,并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学生概括规律独立填写各题的商,再交流自己的想法。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讨论交流后说明思路。使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对比,能够自主发现并总结因数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课后 反思第八课时:乘法估算(例5)课题乘法估算(例5)内容P60-62例5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补充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出示图片。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5000元更好些。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三、巩固新知1.你是怎样估算的?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人。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1800米.1200米.1500米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4.第62页的5、6、7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信息和问题小组内学生交流计算。.49元大约是50元,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大约是100人。50005000元,老师准备5000元就够了。.49元可以看作是50元,全年级的104人可以看作是110人。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可以利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看作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再去相乘,计算出大约的数。学生独立估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方法。学生独立估算,全班汇报列出乘法算式,写出估算过程,汇报估算结果。独立找估计的方法,交流各自估计的结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课后 反思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课题整理和复习内容P62-63练习十的第7-1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重点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难点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教学过程一、整理单元知识引导学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二、练习1.课文第62页的第7题。第7题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口算的复习,题目主要是以本单元乘法口算方法为主,添加几题前面学过的加、减和除法口算。练习时,要求做到人人参与,并统计大多数学生完成全部12题所需的时间,了解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练习过程做到:(1)算式逐一呈现。(2)为体现人人参与,算式可重复呈现。(3)学生口算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4)对口算比较慢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特殊照顾,复习口算的方法,提高他的口算水平。(5)最后老师进行简要评价。2.课文第63页的第8题。第8题是本单元的笔算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因此,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步骤及计算中的注意点,提高学生笔算的技能。本道题突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正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难点。因此,通过练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排除难点,更好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学生独立笔算。(2)老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工整,特别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能否正确处理。(3)反馈练习结果: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0或末尾的0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两道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如: 7 0 8 6 4 0 2 5 1 23 5 4 0 1 2 81 4 1 6 6 41 7 7 0 0 7 6 8 0(4)学生用计算器检验笔算结果。没有计算器的,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完成任务。3.课文第63页的第9、10两题。这两道题是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的练习。第9题是两数相乘时,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时,观察积的变化。过程要求:(1)列出原算式:634=。(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4)回答说明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第10题,是在第9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样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哪一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4.课文第63页的第11题。第11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练习时,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解题过程要求做到:(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2)回答: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供多种解法。三、复习小结。补充课后 反思第十课时:复习课第一部分 知识点整理(一)三位数乘两位数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要乘三遍,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二)实际生活中的估算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三)乘法结合律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2.使用时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 (四)乘法分配律1.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 2.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行业安全培训课件
- 民法婚姻法课件
- 北京滴滴专车考试题目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具体成果
- 民族风动漫课件
- 民族观与宗教观
- 民族舞网课课件
- 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 民族理论第三章课件
- 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企业布局
- 2025设备担保抵押借款合同
- 早教托育合伙人合同协议
- 抵押合同变更协议书范本
- 2025年舞蹈培训学校工作计划及方案范文
- 2025至2030年中国视频监控系统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手册与规范
- AIGC艺术设计 课件 第8章 AIGC艺术设计的思考与展望
- 物业财务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上饶市“振兴杯”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汽车技术
- 九上语文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课件
- 增值税留抵退税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