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滩133号背后,你所不知道的故事外滩,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外滩1号 麦克倍恩大楼1# 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外滩2号 上海总会大楼2# 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外滩3号 友宁大楼3# 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外滩3号 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如今,1楼有阿玛尼中国首家旗舰店,2、3楼是依云水疗(Evian Spa,全球除法国外的第二家店),6楼有澳洲名厨David Laris所开前卫餐馆陆唯轩(Laris)。这是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大楼。 外滩5号 日清大楼5# 日清大楼招商局办公大楼上海轮船公司商务楼及高级餐厅 建成于1925年,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清大楼,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解放后,由上海海运局使用。“文 革”时曾改名为上海轮船公司。1990年代,海运局迁往东大名路新楼,此楼由锦都实业公司装修后作为商务楼出租。东部底层为华夏银行上海分行。2006年被改造成高级餐厅。大楼由英资德和洋行设计,日方建造下部3层,外观比较简洁,属于日本近代西洋式;上面3层装饰比较讲究,设计了挑檐和浮雕。外滩6号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6# 拍卖行中国通商银行大楼长江轮船公司 建成于1897年,原来是一家拍卖行,3层殖民地式建筑。1906年翻建,成为中国通商银行,当时也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银行,直到1956年,中国通商银行业务划入中国人民银行,这幢大楼交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因旁边的小路是元芳弄,所该大楼也曾被称为元芳大楼。 大楼的设计师为英资玛礼逊洋行,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后因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四楼南面为平台,是观光黄浦江的胜处。外滩7号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7# 旗昌洋行电报大楼新通商银行大楼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建成于1908年,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大北电报公司使用。抗战胜利后,中国通商银行购进此楼改为新通商银行大楼;解放后,由长江航运管理局使用;20世纪90年代,通过房屋置换,泰国盘谷银行获得大楼使用权。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也设在三楼内办公。该楼的设计者为英资通和洋行,是一幢典型的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横、竖三段式手法处理十分明显。顶部两端各设计了带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黑色穹窿房顶,与白色的墙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外滩9号 招商局大楼9# 旗昌洋行大楼招商局大楼名牌店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国资本企业旗昌洋行于1846年将总部迁至此地。1877年,旗昌轮船公司,连同在外滩9号的办公室大楼卖给1873年成立的受李鸿章保护的中国官商合办企业轮船招商局。1901年,轮船招商局重建该楼。后来成为招商局上海分公司,现在又成为夏姿上海旗舰店。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为3层新古典主义风格。外滩12号 汇丰银行大楼12# 汇丰银行大楼市府大楼上海市档案馆1912年,汇丰买下南边外滩11号 别发洋行和 外滩10号美丰洋行的房产,二战爆发后被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占用,战争结束,汇丰迁回此楼。1955年,汇丰撤出上海,大楼归国有。上海市政府进驻,改名“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简称市府大楼。副楼在1956年改为上海市档案馆。1997年,上海市政府撤出大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通过置换购得该大楼的使用权。大楼由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设计。 汇丰银行大楼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的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外滩13号 海关大楼13# 江海关大楼上海海关1857年,外国人在此地建成一座中国衙门式的关署。18911893年翻建成哥特式的红砖建筑,有33米高的钟楼。1925年再次重建,终成了现在的建筑。现使用单位为上海海关。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建筑风格总体上属于古典主义,正立面是典型的多立克柱式。大楼高8层,上面有高大的钟楼,10层楼高,是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的,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外滩14号 上海市总工会14# 宝顺洋行德华银行交通银行大楼上海市总工会最初是著名的老牌英资企业宝顺洋行的产业。19世纪下半叶,颠地经营失败被德华银行买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国没收德国在华财产,大楼被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接管。1928年,随着全国政治中心从北京转移到南京,交通银行也将总行迁到此处。1947年,这里被重建为装饰艺术运动主义风格的6层大楼,也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1951年,交通银行总行迁回北京,外滩14号则由上海市总工会进驻至今。 大楼由匈牙利鸿达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幢大楼的内部设计更强调实用。外滩15号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15# 华俄 道胜银行大楼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于1902年由华俄道胜银行出资建成。至1928年,此楼成为中央银行的所在地。随即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办公。现在这里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大楼的设计者为德资的倍高洋行,建筑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复古风格。 外滩16号 台湾银行大楼16# 台湾银行大楼招商银行上海分行 建于1924年,为台湾日治时期台湾银行在上海的办公大楼。现由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使用。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整体上属于日本近代西洋的风格,同时又广泛的吸取了世界各国建筑的长处,比如在大楼的东立面又配有四根欧洲古典主义式的柱子,赋予大楼欧洲古典主义的风格。外滩17号 友邦大厦17# 字林大楼(桂林大楼)友邦大厦 由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于1921年投资,1924年建成,一部分由报社自用,其他出租,最主要的承租人是处于创业阶段的美资友邦人寿保险公司。1951年3月31日,字林西报停刊,大楼被接管。1996年,友邦人寿保险公司重返这座大楼,定名为友邦大厦。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 外滩18号 麦加利银行大楼18# 麦加利银行大楼春江大楼名牌店1923年由老牌的英资银行麦加利银行又名渣打银行(Chartered Bank)建造。1955年,麦加利银行迁出后,由房管局接管这座大楼,改名为春江大楼,曾由中波轮船公司等使用。2002年,台资企业上海珩意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接手大楼的修复改建工程,到2004年底,改建完工后,1、2楼的欧洲名牌精品店陆续开张。大楼的设计者是英资公和洋行,呈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风格,共5层。为使建筑具有高度感,现顶楼加了三角形屋顶。外滩19号 和平饭店南楼19# 中央饭店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 早在1850年代初就建起了3层楼的中央饭店,为租界内历史最悠久的外资旅馆。1865年,汇丰银行的上海分行成立,租用该处营业,直到1874年。1903年,中央饭店改组为汇中饭店。1947年,华商大庆公司购得饭店产权,继续经营,1952年停业。1965年改为和平饭店再度开放,现为和平饭店南楼。这幢大楼见证了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1909年,中、英、美、法等国在汇中厅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在此庆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在此宴会厅举行订婚典礼;1936年3月查理-卓别林偕摩登时代女主角宝莲-高黛入住当时的51房间;1964年1月周恩来在九霄厅会见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几天以后中法宣布建立外交关系;1965年1月周恩来曾在742房间工作;1998年6月30日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夫妇在九霄厅宴请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1988年江泽民在和平厅设盛宴欢迎墨西哥总统路易斯-埃切维利亚;1996年联合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在此举行,并为“万国禁烟会”立会址标志。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资玛礼逊洋行的司各特,高6层,建筑风格属于新文艺复兴式样。这还是中国最早安装电梯的一幢建筑。 外滩23号 中国银行大楼23# 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37年,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1941年,中国银行大楼成为汪精卫伪储备银行的营业场所,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归中央银行使用,直到1946年元旦,中国银行才迁入办公。现使用单位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资公和洋行和中国的陆谦受,是近代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大楼。 外滩24号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24#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中央银行大楼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是1924年横滨正金银行(Yokohama Specie Bank,ltd。)在中国上海所建的分行大楼。1945年后该楼改作中央银行行址,大楼易名为中央大楼。1949年后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办公楼。1956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局迁入大楼办公。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大楼由英资公和洋行设计建成,属于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建筑。外滩26号 扬子大楼26# 扬子大楼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20年,因“扬子水火保险公司”得名,1957年7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现使用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大楼的设计者为英资公和洋行,大楼为一幢7层办公建筑风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外滩27号 怡和洋行大楼27# 怡和洋行大楼上海市外贸局 现在的大楼由怡和洋行出资翻建于1922年,并享有使用权,1955年被上海市外贸局占用至今。大楼的设计者为英资思九生洋行,呈复古主义派的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 外滩28号 格林邮船大楼28# 格林邮船大楼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 1868年,德资禅臣洋行购得这块土地,建造其在上海的第二幢楼房。第一次后,该地被英资怡泰公司(格林邮船公司)收购,随即改建为7层大楼,1922年落成。1951年3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该楼。目前大楼的使用单位是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资公和洋行。外观设计为新文艺复兴式,顶层建有塔楼。 外滩29号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29#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东方大楼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1914年,法资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在中国上海建造的分行大楼。1956年,大楼被房管局接管,改名为东方大楼,曾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使用。目前大楼的使用单位是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大楼的设计者为通和洋行,大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武术馆教练合同
- 2024秋四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7 Unit 1 There is a horse in this photo说课稿 外研版(三起)
-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药事法规-药剂-医药卫生大类
- 关于态度的演讲稿
- 中医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司行政文员工作总结15篇
- 智能制造企业并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合同
- 城市公园围墙建造与景观美化合同
- 出租车驾驶员劳动合同履行期限与续签
- 战略合作伙伴股权并购合同书
- 机械制图选择题试题库及答案
- 湖南省科技创新惠企助企政策汇编 2025
- 医院安全警示教育
- DB45∕T 2746-2023 国家储备林培育技术规程
- 医保基金监管培训课件
- 药厂变更管理培训
- 技术部工作汇报与未来规划
- 体育安全与急救知识培训
- 小区装修工具管理制度
- 2026年日历表(带农历 每月一张可打印)
- 数据采集效率提升-洞察阐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