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核心知识通关】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_、岩石、_、土壤、地形等。(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_、岩石圈物质循环等。,水,生物,生物循环,(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_的整体。(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_。,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光合作用,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物质和能量交换,稳定,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的,每个_的演化都是_演化的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荒漠环境。,统一,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中的_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_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某一地理,整个,(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影响到其他地区。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_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其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其他区域,【规律方法】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表现”(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需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经典例题导悟】(2014全国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B.C.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思维流程】【答案】(1)选A,(2)选D,(3)选D。,【高考模拟精练】1.(2014全国卷)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解析】选B。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较远,形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2014江苏地理)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2、3题。,2.“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3.“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A.地理位置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D.水力资源,【解析】2选C,3选A。第2题,由材料中“山有小口”“初极狭”“复行数十步”“土地平旷”等描述可知,该处地形应为中部低四周高的山间盆地。第3题,“桃花源”这种盆地式封闭环境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4.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选C。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岩石溶蚀与侵蚀”等关键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明显不符合题干中岩石溶蚀与侵蚀,也更不可能是由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作用不可能造成岩石溶蚀,所以排除A、B、D选项。,【加固训练】(2016汉中模拟)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贫瘠,水源充足D.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2)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解析】(1)选D,(2)选C。第(1)题,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乙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以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其主要地形特征;丙地主要地理特征为高温多雨;甲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第(2)题,海南植被四季常青,与其常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关系密切。,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核心知识通关】1.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1)成因。(2)特点:具有一定_、呈_分布。,海陆位置,宽度,带状,2.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3.非地带性现象:(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2)具体表现。,【规律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经典例题导悟】(2013全国卷)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思维流程】【答案】选C。,【高考模拟精练】(2015江苏地理)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解析】1选D,2选C。第1题,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纬度较低,受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热条件好,故森林生长条件较好,林线高于其他地区。第2题,乙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多冻土发育,在河谷和平地地区,冻土层深厚,不利于树木根系的发育,而有一定坡度的山地,排水条件良好,不利于冻土的发育,利于树木根系的发育,故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3.(2015安徽文综)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选A。从图中遥感影像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西亚和北非地区,该区域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形成的自然带主要是热带荒漠带。,【加固训练】高山林线指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是中国高山林线高度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高山林线的纬向变化不明显B.我国高山林线的经向变化不明显C.影响高山林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条件D.降水量多少对高山林线高度无影响,(2)导致图中M-N、M-P沿线高山林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A.降水差异气温差异B.气温差异地形差异C.地形差异降水差异D.地形差异气温差异,【解析】(1)选C,(2)选D。第(1)题,读图可知,在30N以北地区,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变化,而30N以南地区,经向变化比较明显;我国东北和西北同纬度地区的高山林线高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就是由降水量的差异造成的。第(2)题,由图可知,M-N地形区依次是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二级阶梯的四川盆地、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随着地势逐级升高,林线高度也逐级升高;M-P温度带依次是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林线高度也逐渐降低。,类型1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典型图示】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多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呈现,考查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获取信息】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本图为珠穆朗玛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是基带,是雪线海拔,是南坡,是北坡,是各自然带谱名称。,【信息解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析(1)珠穆朗玛峰山地位于北半球。(2)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3)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自然带谱复杂。(4)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海拔比北坡低。(5)山地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调动知识】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技巧(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大都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为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迁移应用】考向1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特征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解析】1选C,2选A。第1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第2题,通过读图,结合海拔、走向、南北坡的差异可判断为喜马拉雅山脉。,考向2考查自然带分布的高度下图为南半球雪线高度(H)与纬度()的关系。读图,回答3、4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