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H集团子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集团已然成为现代工 商企业实现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构建适用 于中国国情的集团内部业绩评价体系以促进中国企业集团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日 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 本文以 h 集团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国内外企业和集团内部业绩评价的现状及发 展趋势的基础上,借鉴和引用企业业绩评价现有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 h 集团多年 业绩评价的实践经验,构建了基于 h 集团组织背景的“三重盈余”模式内部业绩评价 体系,并以 2008 年相关经营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有以 下四点: 一是建立了兼具行政和经济两种母子公司集团特征的“三重盈余”模式下的 h 集团对各子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二是用博弈论对企业年初目标确定的动机进行 了分析,揭示了集团和子公司两个利益集团的博弈过程;三是对经营难度系数的具 体计算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四是用德菲尔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 h 集团内部业绩 评价体系中的各指标权重。 总之,本文通过构建 h 集团内部业绩评价体系,得出了集团内部业绩评价体系 的建立在设计框架上要基于组织背景、在设计理念上要基于权变观念、在 指标设计上要基于可操作性、在评价标准上要纵横兼顾的新结论。该研究 成果能给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国内中小企业集团的内部业绩评价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和 方法支撑。 关键词:关键词:企业集团 组织背景 内部业绩评价 三重盈余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along with accer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ur market-oriented economy, corporate group has become a consequent choice for modern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enterprises to have a long-run development. therefore, with the reference of modern experience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a concern has been paid gradually 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ields to construction of group based inter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adaptable to chinas situ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chinese corporate groups in quick and better development. the thesis takes h group as the subject for the study.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ing tendency of studies on inter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of enterprises and corporate groups home and abroad, it has constructed a intern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in the mode of “ triple bottom li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 group, with reference of the latest available study results 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and many years practical experience 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of h group, as well as has develop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relevant operational data in 2008 of h group. its study has covered four initialities: first, considered two features of parent and subsidaries group functioning administrative governance and economical operation, an operat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between h group and all subsidairies in mode of “ triple bottom line” is developed; second, an analysis on a motive for determining the operation goal set at beginning of year has been proceeded through game analysis, as well as a reveal has been made for game play process between parent and subsidaries; third, an empirial study has been made on specific calculation methods of degree of operation difficulties; finally, the delphi technique and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have been used for determine the weights of different indicators in inter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of h group.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 in general,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h group intern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the thesis has made a new conclusion that a group intern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design framework which is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background, design concept which is based on power changes concept, indicator designs which is based on operation applicable, and measurement criteria which considers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this study result can be a good reference for domestic middle and small size corporate groups in mutiple operation to practice inter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give good support in methodology. key words: corporate group organizational background intern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riple bottom line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 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绪 论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适用于现代企业 的企业集团模式以其雄厚的资本、较高的研发水平和强大的市场占有率,被越来越 多的企业所热捧,企业集团已然成为现代工商企业实现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 企业在由单体发展到集团管理体制母子公司体制这个阶段后,随着管理幅度的 加大,原有的单体企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实现有效控制的需要。在发达国家, 企业集团模式发展经历过上百年之后,管理体系相对比较完善,集团各子公司的协 作程度也较高,大量的资料表明,最近几年,国外企业集团尤其是跨国公司已由内 部管理向不同经济区域管理的战略转变。 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了与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集团竞争 抗衡,大量的企业进行了联合、兼并、重组,建立了以母子公司体制为主的集团管 理模式。赵月华(2006)从中国国情出发,将集团公司分为行政型母子公司和经济 型母子公司1。但是,王传仕(2001)认为: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有资本的大量存在,企业形成集团的原因非常复杂,在企业集团的数量上,主要 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占到了 86.5%2。因此,国有资本的大量存在使得我国 企业集团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国外的企业集团管理模式有着很大差别,加上时间较 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在集团管理过程中,由于各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具有 一定的独立经营权,谋求局部利益而不考虑集团整体利益的短期行为在集团内部时 有发生,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协作水平低、管理松散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集团 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作为一种重要的集团管理控制模式就日益受到理 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1.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对业绩评价的重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一 个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随着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理论研究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也是 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国内以往对集团业绩评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研究上, 实用性考虑欠周;在研究对象上大多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研究上,缺乏对中小 型企业集团的研究。虽然政府于 2003 年底出台了相关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业 绩的一些评价方法,并与 2006 年底再次修正,这套评价方法也被中国私企所借鉴, 但是,这套评价体系是针对中央大型国有企业制定的,对每一个企业集团来说,成 立的背景和目的千差万别,其经营业绩评价系统也应该随之变化。 h 集团成立于 2004 年底,虽然集团曾对各子公司做了三次评价,但现有评价体 系不能客观评价内部经营业绩,尚不能体现集团的战略意图。本文以介于行政型和 经济型母子公司体制之间的 h 集团为特定研究对象,运用现代企业业绩评价有关理 论和已有的理论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 h 集团子公司经营 业绩评价方案,力求为多元化发展的集团企业在内部成员企业业绩评价方面提供一 些可资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人们常说“评价什么,就得到什么”。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也曾说过:“如果你 不评价,你就无法管理”。由此可见,集团对各子公司进行业绩评价是保证集团战略 实现的基本前提,正确地对子公司进行业绩评价并恰当地激励经营者及员工在企业 集团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企业业绩评价经历了由传统方法向现代方法的转变,即从简单地用财务指标进行判 断到用综合指标进行分析,再发展到与企业管理理念融合的阶段。这些理论、方法 和技术的研究既产生了极为丰富的研究结果,也为企业管理者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 经验。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作为一种现代管理工具,企业业绩评价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标准成本业绩评价 系统。但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业绩评价产生于 20 世纪前半期的美国经理人的报酬 和绩效评价的关系(kesner,1939)和 20 世纪 50 年代 modiglani 和 miller 提出 mm 资本结构理论。自此,对企业绩效及其评价的研究逐渐增多。 (1)国外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演进 总的来说,业绩评价经历了从最初的结果管理到侧重于行为过程的管理,是一 个最终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企业发展战略融为一体的过程。每一时期的业绩评 价系统都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的管理要求所决定,业绩评价的差异 性集中体现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上。综合国内诸多专家学者的文献资料,本文比较 认同孙红庆(2002)把西方的绩效评价的演进分为四个时期的说法,即 19 世纪以前 的观察性绩效评价时期、工业革命以后至 20 世纪初的成本绩效评价时期、20 世纪初 至20世纪90年代的财务绩效评价时期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战略绩效评价时期3。 (2)国外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流派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兴起,经营绩效评价理论的管理思想 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逐步形成现在流行的十几种各具特色的融入非财务指标的企 业绩效评价体系。限于篇幅,本文只简要介绍当前流行较广且实用性较强的几种评 价体系,见表 1-1。 表表 1-1 西方企业业绩评价主要理论流派西方企业业绩评价主要理论流派 理论流派 创立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业绩金字塔 1990 年 克罗斯和林 奇(kelvin cross & richard lynch 该模型着重强调了组织战略在确定业绩指标中所扮演 的重要角色,反映了业绩目标和业绩指标的互赢性,揭示 了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和经营指标自下而上逐级重复运 动的等级制度。 经济增加值 (eva) 1991 年 斯特恩斯图 尔特(stern stewart) 该理论将经济增加值作为评价企业业绩的主要目标。 wtk anebiteva= ,式中: nebit 为息税前营业净 利润,at为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账面总额,kw为资 本成本率。 balanced scorecard绩效 评价法 (bsc) 1992 年 卡普兰和诺 顿(kaplan & norton) 该评价方法以企业的战略和远景目标为核心,把影响企 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财务、顾客、内部 运作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业绩衡量指标体系。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续表续表 1-1 西方企业业绩评价主要理论流派西方企业业绩评价主要理论流派 理论流派 创立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四尺度论 1997 年 罗伯特霍尔 (robert hall) 该理论认为评价企业的业绩需以四个尺度为标准,即质 量、作业时间、资源利用和人力资源开发,通过对这四 个尺度的改进可以减少竞争风险。 “三重盈余” 模式 1997 年 johnelkington 该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同时在经济、 环境、 社会三方面都能有显著的绩效, 平衡发展。 绩效棱柱 模型 2000 年 andy neely 和安达信咨 询公司 该模型用棱柱的五个方面即: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利益 相关者的贡献、组织战略、业务流程和组织能力分别代 表组织绩效存在内在因果关系的五个关键要素。 从表 1.1 中可以看出, 当前流行的企业业绩评价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在设计理念 上主要是引入了系统理念、权变理念、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理念和指标体系中非财务 指标的引入。 (3)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目前,业绩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主成份分析法(pr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聚类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 、模糊综合判断 (fuzzy comprehensive decision process)、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灰关联分析法(grey relation analysis,gra)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 法(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等,以上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势,评价的重点也 不尽相同4。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这些方法加以组合,使这些综合方法 在评价企业业绩的时候可以互相补充,以求得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企业业绩评 价方法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内学者对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大多开始于最近十年, 从研究内容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国外业绩评价发展的阶段进行划分和区别; 二是对国外的评价理论进行研究,也将国外的评价模型在国内做实证检验分析,以 通过检验修正模型提高评价理论在国内企业的适用性。 (1)对国外业绩评价阶段的划分研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在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过程中,先后有不同的学者按照不同评价角度将企业绩 效评价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 如孙红庆 (2002) 从评价特性角度3、 陈共荣、 曾峻 (2005) 从评价主体角度5、麻晓艳(2008)从财务演进的角度把西方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过 程划分成了不同时期6。从以上相关研究可以看出,企业业绩评价总趋势始终是按照 从简单到复杂、从定量到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从重结果到重过程、从静态到动态, 从片面到平衡全面的方向发展的。 我国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 的建立而不断演变的。郝清民、赵国杰(2006)从企业改革的角度把我国企业业绩 评价分为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期三个阶段7。包琼 (2007)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系统时期8。杨红丽(2007)从 政府和会计制度变迁角度把我国的企业业绩评价分为计划经济时期、 1982 年的“企业 16 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时期、1992 年的“6 项考核指标”时期、1993 年的“8 项指标” 时期和 2003 年以来的“以财务指标为主,通过 8 项基本指标、16 项修正指标和 8 项 评议指标”时期五个发展阶段9。总之,我国国有企业评价体系在随着外部环境的不 断变化而变化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出向评价主体多元化、指标设计综合化的发展趋 势。 (2)国内企业评价理论相关研究进展 楚俊松(2008)认为我国的企业业绩评价基本上沿用了国外的评价理论框架, 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至少比国外晚了 5 到 8 年10。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将国外业绩评价理论框架应用于国内企业,构建适合国内情况的企业绩效 评价体系。随着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国内学者在对企业业绩 的研究首先表现影响因素分析上,尤其是站在政府角度分析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如 刘亚莉(2003)引入了企业的政治责任概念,并对自然垄断的企业建立了利益相关 者导向的评价体系11;张军(2003)分析了改革对国企盈利能力的影响12。近年来, 国内学者对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还表现在对已有理论框架的应用拓展上:其中以平 衡记分卡在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 篇幅所限, 在此不一一阐述; 王化成、 刘俊勇 (2004) 建立了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全面预算管理和激励机制四个影响因素的、适合于中 国企业的平衡模式13;王忠(2005)建立了目标层、主因素层和指标层的三级企业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主因素层的八个指标中包含了社会贡献能力因素14。 随着社会的发展、投资的多元化,人们对企业的评价从仅仅关注企业内部开始向企 业利益的相关者转变:如马建臣(2003)提出了资源性企业的主要包括衡量资源型 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等三个指标评价体系15;牛丽文、张进(2005) 以制造业为例,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成长、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可持 续发展六个维度构建了企业业绩评价体系16。马英华(2008)从价值链的角度从业 务流程、人力资本、创新能力、客户和供应商四个层面建立了企业业绩评价指标17。 黄业德等 (2008) 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角度提出了基于eva的综合业绩评价方法18 , 王林萍(2009)则是以农药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农药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19。 从以上研究来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越来越重视战略目标、社会贡献能力和客户及 供应商的评价等一些因素的影响。 二是不同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综合评价方法阐述上,主要有:周国强(2006) 对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ahp、topsis、模糊综合评判法具体评价过程进行 了比较分析20。评价方法在业绩评价的应用上,主要有:李大勇(1997)用分形理 论21、刘军琦等(2001)用 topsis 法22、陈世宗等(2005)用数据包络分析(dea) 评价方法23都先后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在具体行业的研究应用 上,主要有:张青等(2002)建立基于 ann 煤矿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与排序及其 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模型24,朱顺全(2002)给出突变级数法对上市公司 的投资价值进行了分析25,李阳(2008)用三种最具代表性的评价方法对商业银行 的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26。对已有评价方法的创新方面,主要有:杜纲等(1999) 从战略角度提出九方格综合分析模型27; 程梅(2005)采用非财务指标对基本结论作进 一步补充校正财务指标的多因素互补和逐级递进修正的评价方法28。从已有的文献 来看,各种评价方法各有优劣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将这些方法加以综合, 使企业业绩评价结果更加全面,更加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从宏观角度对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问 题也越来越重视。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评价体系是 2006 年底重新修订中央企业负 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框架,提出的 2 项基本指标(年度利润总额和净资 产收益率)与分类指标来综合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方法,各省市、地区分别结合自 身情况又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综上所述,我国国内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主要呈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 维化、评价目标多重化、评价方法复杂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采用 的绩效考核评价主要有平衡计分卡(bsc)、 经济增加值 (eva) 、 关键绩效指标 (kpi) 、 目标管理法 (mbo) 、 360反馈法、 主管述职考核和以价值流为中心的业绩评价模式, 所有一切的评价方法也是基于上述模式的延伸和变通。 (3)集团内部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随着企业集团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作为其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母子 公司体制,母公司如何通过业绩评价管控子公司已经成为母子公司管理的焦点之一。 目前,我国关于子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有限的 一些研究主要集中于集团内部业绩评价的指标体系构成、设计以及创新上,尤其是 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研究较多。2002 年 6 月,财政部在其颁发的企业集团内部效绩 评价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中规定了对子公司的考核原则上应遵循财 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 和 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 规定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这一指导意见将在较长时间内起到指导我国集团公司对子 公司的业绩评价实务操作和理论研究的作用。李秉成等(2006)根据指导意见 建立了武钢(集团)公司内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29;杨春华(2006)建立了基于战 略的军工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业绩评价(bsc)指标体系研究30;李樱(2008)提出 了集团对子公司考核应以构建以财务信息为主、兼顾非财务信息的子公司经营业绩 考核的框架31。这些理论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集团内部业绩评价理论,并推动了 集团内部业绩评价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价值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从利益相关者角度长 期价值的创造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周 昀(2007)在企业集团层次上从资源利 用业绩、技术创新业绩、生产营销业绩、财务业绩、组织管理业绩、可持续发展业 绩、社会贡献业绩、母子公司协同业绩等方面来综合评价企业集团经营业绩32;郝 云宏等(2009)从市场结构、公司治理和战略运营三个层面建立了基于利益相关者 的评价指标体系33。 以上这些研究都为建立 h 集团内部业绩评价体系提供了理念上的支持、指标上 的参考。 总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分析框架经历了多次创新,设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计理念也从关注企业内部到企业整个利益相关者的转变。2008 年底发生在 h 集团业 内的“三聚氰胺事件”给所有的企业经营者敲响了企业应该注重产品质量、社会责任 的生命警钟,企业的发展不仅仅依靠获取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社会责任、环 境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研究最新的企业 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对指导企业价值观的重新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本文在现有企业业绩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以 h 集团为特定研究对象,针对其所 处行业(食品、药业、养殖)的特殊性,在分析评价 h 集团现有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的基础上,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用先进的理念和评价方法研究、讨论、构建 h 集 团对子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最后,通过新旧评价体系的比较,找出此评价体系 适用于其他企业集团的一般性,为我国其他实施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对子公司业 绩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的具体研究框架如图 1-1。 图图 1-1 论文研究框架论文研究框架 绪论 建立集团内部业绩评价体系的理论 依据及已有框架的优缺点 h 集团子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现 状、存在问题及设计思路 构建 h 集团新的内部业绩评价体系 h 集团新旧评价体系对比,并从战略角度讨论 该体系的一般性 结束语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本文的写作结构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目的,国内外的研究 现状综述及相关绩效考核评价理论和方法,提出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在集团内部业绩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上,分析现有理论评价框架优 缺点,明确内部业绩评价的要素,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 通过分析 h 集团子公司经营业绩及评价现状,找出 h 现存子公司经 营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新构想并论证其可行性; 第四部分 构建 h 集团子公司经营业绩新的评价体系; 第五部分 以 2008 年为例,对新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以便于新旧评价体系的比 较,并从战略视角讨论该评价体系的一般性; 第六部分 结束语 1.3.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文将结合运用以下几种方法,以 h 集团为例,以期对子公司经营业绩评价进 行较为深入地研究:一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主要以已有 的研究经验为基础,研究新的任务和条件,判断其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定量 分析主要用于解决权重分配和为调节企业规模差异引入的调整系数经营难度系 数的计算。二是系统分析方法。公司考核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配合公司的发展战 略。换言之,如果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与战略脱节,就失去了评价的目的;三是理 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选取国务院国资委 2006 年底修订后的中央 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作为基础,在构建 h 集团子公司经营业绩考核 体系的同时,通过建立评价体系的一些理念进行总结,力图为其他集团的内部业绩 评价方案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四是博弈分析方法。力图对子公司上报计划和集团 确认计划过程中策略行为产生的动因从博弈论的角度做出合理解释。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2 集团内部业绩评价研究的相关理论集团内部业绩评价研究的相关理论 “理论指导着实践”,要想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业绩评价体系,就必须以先 进的理论为基础。本章将按照现在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与企业业绩 评价相关的一些理论和已有的设计框架,并分析这些框架的优缺点,为下一章构建 h 集团内部业绩评价体系奠定其理论基础。 2.1 集团内部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集团内部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 2.1.1 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集团管理控制模式 狭义的集团对下属的子分公司管控模式,目前国内流行的是三分法模式,这种 模式将集团管控分为财务管控、战略管控和操作管控;广义的管控模式,朱泾源等 (2007)建议企业集团在选择某种具体的管控模式时,应采取权变的理论,可以采 用以一种管控模式为主导的多种模式的综合。但是,从实务角度来看,很少有集团 的战略属于但单一的一种模式,而是有核心业务拓展出来的混合体,因此,集团管 理模式的选择应根据集团实际情况进行选择35。 按照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理论,管理工作只是对业绩衡量与校正,以期达到与 经营目的相一致,因此,评价机制作为管控系统的四大模式框架之一,起到了改善 业绩、激励与挖潜的作用。在一个企业集团中,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是 保证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因此,母子公司的管理控制模式对业绩评价体系的 建立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 2.1.2 委托委托代理理论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作为制度经济学中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是一些经济学 家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在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时发 展而起来的。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在利益双方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 下,研究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或称激励方案)激励代理人,以期实现双方利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益最大化。 在集团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中,为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在实行战略管控模式 的集团中,由于母公司并不直接参与子公司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母公司经 营者作为委托责任人,就要需要考虑如何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来激励和约 束下属子公司与集团的战略意图保持一致,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实际上就形成了委 托代理关系,对子公司有效的业绩评价是母公司监督子公司经营结果为数不多的途 径之一。可以说,委托一代理理论是企业绩效评价的直接动因,也是企业绩效评价 的理论核心4。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 1984 年,弗里曼在其所著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 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与传统的股东至上观点相比较,该理论是把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纳入企业理论的分析框架,把企业看作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契约的 集合。其本质在于通过合理的契约安排,有效地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配置,从而 达到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价值所在。现代企业利益相关 者理论一般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是那些在企业中有某种形式的投资并且处于风险 之中的人,包括股东、经营者、员工、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国家等, 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利益相 关者理论使企业绩效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为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奠定了基础33。 2.1.4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 随着对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不断发展,专家学者们逐渐认识到仅从某些片面的 角度去评价一个企业的业绩,最终结果难以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因此,系统理论逐 渐引入到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系统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系统 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 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系统管理理论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 导和技术支持,以利于评价系统的规范发展和完善。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2.1.5 权变理论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认为: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方法, 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33。根据权变理论, 实际应用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最好的业绩评价体系,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 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权变理论运用于业绩评价模式,增强了评价模 式的适用性、先进性和有效性。 2.2 现有集团内部绩效评价的设计框架及其优缺点现有集团内部绩效评价的设计框架及其优缺点 2.2.1 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 作为战略业绩评价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bsc, balance score cards)是 1992 年, 美国学者 robert skaplan 和 david p norton 在总结了 12 家 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达一年的潜心研究,提出的 一种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管理理念,从战略管理角度,除 了关注传统的财务指标外,还增加了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及学习与创新三方面的非 财务指标,实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平衡、绩 效测量与战略实施之间的平衡。平衡计分卡把传统意义上的业绩评价与企业的竞争 能力、管理业绩和长远发展规划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四个角度之间的权衡机制, 制 约了经营者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或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从平衡计 分卡阶段开始了从股东中心论向利益相关者角度的转变。据财富杂志报道,世 界前 1000 位公司中中,应用 bsc 占到了 55%,bsc 在哈佛商业评论评出的“过 去的八十年中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管理理念”中位列第二名,因此,也被称为 75 年来 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 但是,此法在实际应用中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其一,在平衡计分卡的 指标体系中,评价的角度虽然由单纯的财务角度扩展为企业战略角度,但关注的最 终目标仍然是财务指标;其二,其指标体系中, 除了股东利益、顾客满意、员工成 长外,缺乏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指标,尤其是忽略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完成经营目标和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关注企业发展战略的动因,因此,这些指标的评价仍然是建立在股东价值最大化基 础上的,是对部分利益相关者的满足;其三,在其指标体系中,非财务指标的大量 引入,在实际应用时会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另外,平衡记分卡在评价方法上没有 给出一种明确的计算方法,因此,也就不能在大量的指标中进行权衡。 2.2.2 “三重盈余三重盈余”模式模式 “三重盈余”业绩评价是由英国sustainability 公司总裁john elkington1997年提 出的。它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以满足经济繁荣、环境保护 和社会福利三方面的平衡发展为目标的综合业绩评价模式。以“三重盈余”为基础 的业绩评价模式突破了传统评价模式的反映单一经济利益的思维模式,从可持续发 展的角度,反映了经济、环境、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它包含了财务业绩指标 和社会业绩指标,引入企业社会业绩考核指标的业绩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更 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关注企业长远发展。但是由于评价方法也是由于难以 操作导致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我国对基于社会责任体系的业绩评价模 式也有一定的研究,如王林萍(2009)构建了以农药企业为例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在此体系中由总目标、一级目标和二级目标三个层次构成,这些目标体现了在关注 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被分为八类:经济效益、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环 境保护、劳工权益、社区关系和慈善公益等,并进行了实证研究19。目前,以“三 重盈余”为基础的评价体系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2.2.3 绩效棱柱模型绩效棱柱模型 绩效棱柱模型(performance prism) 是 2000 年由克兰菲尔德学院教授 andy neely 与安达信咨询公司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现存的绩效测量框架和方法进 行创新和整合,创造性提出一种更为全面的并且易于理解的战略业绩评价方法。它 用棱柱的五个方面,即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组织战略、业务流 程和组织能力分别代表组织绩效存在内在因果关系的五个关键要素(见图 3.1):与平 衡计分卡相比,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均为战略管理工具、均表现为严格的逻辑关 系的绩效测量链,但是,绩效棱柱模型作为平衡记分卡的延伸、一种超越,重要突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破表现在关注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重新认识了绩效计量的起点应是为利益相关 者创造价值而非战略。 利 益 相 关 者 主 体 贡 献 利 益 相 关 者 主 体 满 意 组织战略 业务流程 组织能力 图图 2.1 绩效棱柱模型绩效棱柱模型 资料来源于: 郝云宏等(2009)则认为:立足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关系的层次不 同将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市场契约层面、公司治理层面以及战略运营层 面的利益相关者。并指出从长期发展来看,市场契约层面的利益相关者由于其决定 着企业战略制定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公司治理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将直接决定企 业的稳定程度和发展合力,将决定企业战略执行的效率和效果,而战略运营层面的 利益相关者是直接形成价值、创造效益的关键环节,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 互联系33。 虽然从理论上讲,基于绩效三棱柱模型的绩效管理以其灵活性适用性较广,但 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不重视评价系统自身和激励机制之间 的联系,由于现有的经营者薪酬大多依据财务绩效而定,该体系没有给出二者之间 具体的联系方案;此外,该模型对系统要素设计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考虑得也不是很 完善,最后造成的实用性也不是很强。 2.2.4 我国国有及国有股份集团对子公司评价框架及存在的不足我国国有及国有股份集团对子公司评价框架及存在的不足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资委于 2006 年 4 月下发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 行办法和 2006 年 9 月下发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企 业综合绩效评价由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组成。财务绩效定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 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其各指标的权重,依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各指标的引 导功能,通过参照咨询专家意见和组织必要测试进行确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是指 在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专家评议的方式,对企业一定期间的 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定性分析与综合评判,其指标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与执行、 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方 面,见表 2-1。 表表 2-1 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数表(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数表(2006 年年 9 月颁布)月颁布) 评价内容 基本指标 修正指标 评议指标 一、盈利能力状况 34 净资产收益率 20 总资产报酬率 14 资本利润率 10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9 成本费用利润率 8 资本收益率 7 二、资产质量状况 22 总资产周转率 10 应收账款周转率 12 不良资产比率 9 流动资产周转率 7 现金资产周转率 6 三、债务风险状况 22 资产负债率 12 已获利息倍数 10 速动比率 6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6 带息负债比率 5 或有负债比率 5 四、经营增长状况 24 销售(营业)增长率 12 资本积累率 10 销售利润增长率 10 总资产增长率 7 技术投入比率 5 战略管理 18 发展创新 15 经营决策 16 风险控制 13 基础管理 14 人力资源 8 行业影响 8 社会贡献 8 财务绩效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科学教学全册教案与课件
- 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临床应对策略
- 四年级英语听写默写重点单词整合
- 美术课程说课范文示例
- 暑期英语语法难点解析及练习册
- 蠲痹丸治疗红斑狼疮临床疗效对比-洞察及研究
- 虚拟现实中的故障排除策略研究-洞察及研究
- 量子加密区块链-洞察及研究
- 基于形状的图像检索-第1篇-洞察及研究
- 生态保护政策与区域发展-洞察及研究
- 2024版中国宪法课件
- 【MOOC】机械之美-神奇的矿冶机械(双语)-江西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T-IAC CAMRA 47.3- 2022汽车覆盖件低碳维修技术规范 第3部分:车辆玻璃
- 《食品厂员工绩效方案》
- 工程人员驻场服务方案
- 信息技术居间协议书
- 2024年高考文综(政治)全国卷Ⅰ试卷及答案解析
- TSHZSAQS 00243-2024 新疆北疆免耕复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 山水情怀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 (2019) 选择性必修2 中国书画
- 2024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限公司秋季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版民间借款抵押合同范本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