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中学生绰号的生成及教育管理策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我国中学校园,中学生之间取绰号的现象可谓俯手可拾。其生成原因 是多熏的:有的中学生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客观、委婉地总结他人的特征, 慎重地取绰号:有的则是出于恶作剧和嘲笑心理,不顾同学的人格和自尊心, 取笑同学的身体缺陷或家庭窘迫状况。相应的,不同出发点的绰号带来的影 响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认为喊绰号表示亲呢,是朋友间亲密的表现;有的认 为是侮辱,损伤了一个人的人格。怎样对待取绰号现象,端正学生对他人的 尊重态度,提高同学间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从积极、向善的角度对待同学、 老师,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和思考。 论文从几个方面对中学生绰号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理论阐述。首先, 论文明确了中学生绰号的研究意义,即反映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反映中学生 的道德素养;反映中学生的语言修为。其次,笔者根据掌握的资料,对国内 外关于中学生绰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具体详实的介绍,分析了中学生取绰号 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原因,并对中学生绰号的理论支撑和生成模式开展了深入 的挖掘,主要是与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心理学等几个领域进行联接。 第三,笔者以发放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形式对我国四所公立中学,包括 大城市中学、中等城市中学、城镇中学和农村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以问卷调查为主,现场访谈方式为辅。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初步得 出中学生绰号使用的现状,包括性别差异对绰号使用的频率、好恶、心理影 响的不同,父母教育程度不同及年级不同对绰号使用的影响等。并根据数据 分析结果,结合有关资料,对中学生绰号的生成模式和影响进行了归纳。 最后,基于对以上内容的认识和思考,将中学生绰号的现状加以梳理, 并综合各个角度、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对现实中的中学生绰号现象提出有 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绰号;生成;教育管理; a b s t r a c t mm em i d d ks c h o o “no u rc o u n t r y , t h ep h e o m e n o no f 百v et h ei l i c k n a m e i sv e r yw i d e s p r e a d t 1 l er e a s o ni sm u l t i p l e :s o m es t u d e n t sg i v ei tt oo t h e r sb a s e d o nt h em e t i c u l o u so b s e a t i o n ,a n dc a r r yo nt h eo t h e 心c h a r a c t e ro b j e c t i v e l ya n d t a c t f i l l l y ,t l l e n 西v et h ei l i c l 【i l a m ew i t l ld e l i b e r a t i o n ;w h i l es o m eo t i l e r s a r e p m c e e df r o mm a k ep r a c t i c a lj o k e 衄dd e r i s i o n ,c 醇e c t m ef c e l i n ga n d s e l f - d i g n i t yo ft h eo t h e rs t u d e n t s , l a u g ha t t l l eh a r dc o n d i t i o no ft h cb o d y b l e m i s ho r 胁i l i e so fc l a s s m a t e s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n y , d i m r e n ti n t e n t i o na l s o r e s u l t si nd i 脏r e 毗i n n u c e s 0 m et h i n kt h a tc a l lt h en i c k n 锄em e a n sv e r y i n t i m a t e ,i st h ec l o s ep e r f 0 1 衄a n c cb e t w c e nf r i e d s ;o t h c r st l l i j l ki ti sh 伽 1 i l i a t e , h u r tap e r s o n sp e r s o n a l i t y s o ,h o wt ot r e a tt h cp h c n o m e n o no f 西v e i c k n 锄e , p u tj u s tt h es t u d e n t sr e s p c c ta t t i t u d et ot h eo t h c r s , r a i s es o c i a li i l t c r c o u r s ea b i l i t y o ft t l ee x a l t a t i o nc l a s 锄a t e s ,g l l i d es n l d e n t st r e a tt h cc l a s s m a t c sa n dt e a c h c rf f o m 9 0 0 d , d o c i l d ya s p e c t ,p d 0 v o k et l l ew t i t e r sc o n a n dt h o u g h t w ec a i r yo u tt h ei n v c s t i g a t 主o na n dt h e o r i e se l a b o 珀t i o n 曲l o u tt h en i c h a m e p m b l e mo n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舶ms e v e r a la s p e c t s f i r s t , w ee x p l i c i tt h e r c s e a r c hm e a l l i n go fm i d d l es c h 0 0 ls t u d c m s il l i c k n 锄e ,t h a ti si tr e n e c t st l l e m i d d l es c h 0 0 ls t i l d e n t s lw o “hm i n d s e t 、l o r a ll e v e la n d l a n g l l a g e a c c o m p l i s h m c n t n e x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置l ed a t a , w ec 盯r yo u tt h ed e t a i l e d j n t f o d u c t i o t ot h ep r e s e n td o m e s t i ca n di l l t e m a t i o n a lr e s e a k h e sc o n c e m i n g 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l i d e n t s n i c k n 锄e ,a n da n a l y z e dt h em i d d l e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i n s i d em o t i v ea n do u t s i d er c a s o n so f 百v i n gt l l en i c b 衄e ,w es c o o po u tt h e t h e o r i e sa i l db o mm o d eo fm i d d 王es c h o o ls t u d c n t s i d m 咖et l l o m u g h l y , w l l i c h i sm a i l l l yc o l l i i e c t e dw i t hc i l l 眦, l i n g l l i s t i c sa n ds o c i a lp s y c h o l o g yr c a l m se t c t h i r d , b yt h ef o m o fs e n d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a n di n t e r v i e wo nt h es c e n e , w ei t l v e s t i g a 把f o u rp u b l i cm i d d l es c h o o l si no u rc o u n 打y , i n c l u d i n gm i d d l e s c h 0 0 l i nt h cb i gd t y ,m i d d l es c h 0 0 1i nt h em e d i u mc i t y m i d d l es c h o o ij nt h e t o w na n dm i d d l es c h d o l i nt t i ev i l l a g c ,w i t hi r e s t 蟾a t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a sm a i , t h ei n t e r v i e wf o ra s s i s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圮a n a l y s i so ft h ei n q u i s i t i o nq u e s “o n n a i r e 2 d a t ao fm i d d l es c h 0 0 ls t u d e n t s n i c l m a m e , w ej u s tc o n c l u d ct h e p r c s e n t c o n d i t i o no ft l l en i c 虹锄eu s a g eo fm i d d l es c h 0 0 ls t u d c n t , i n c l u d et h ed i f i 汹e n t i n f l u e n c eo fs e xd i s s 岫i l a r i t yt ot h e 缸q u c n c y ,l 船sa i l dd i s l i k e s , m c n t a l , d i 虢r e n ti n f l u e n c eo fp a r c l l t se d u c a t i o nl e v d 锄dc l a s s 舒a d ct ot l l en i c h a m e u s a g ee t c a i l dc o m b i n et h ea n a i y t i c a ld a t ar e s u l ta l l dr e l e v a n ti f 0 彻a t i o n , w c i n d l l c ct h ei n n u e n c ea n db o mi n o c i eo fm i c i d l es c h 0 0 1s t u d e m s i c k n 锄e i nt h ce n d ,b a s e do nt h ei l i l d e r s t 孤d i n ga n dt h o u g h to f a b o y ec o n t e n t s ,w e c o m bt h ep r e s c n tc o i l d i t i o no ft l l cm j d d l es c h 0 0 ls t u d e n t s n i c i m a m e ,a n d s y n t h e s i z et l l er c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o fe a c ha l l 垂e 粕de a c hs t a g e ,w ep u tf o 刑a r dt h e e d l l c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s u g g c s t i o no nt h em 主d d l e s c t l 0 0 ls t u d e mn i c k n a m e p h c n o m e n o ni i la d u a l i t y k e y w o r d s :h i g h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n i d m a m e ;p r o d u c e ;e d u c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3 中学生绰号的生成及教育 管理策略研究 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引发了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教育事 业在今天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教育也面临 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社会正处于价值冲突较为显著、激烈的历史时期,受多 种理论流派的冲击和渗透,多元化理念的共存、主导价值观念的消融成为几 乎所有社会领域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培养良好道德品格的社会因素 逐渐瓦解,人们往往很难用或无法用传统的、即定的主流价值取向对某些社 会现象予以合理解释与妥善处理。在我国中学,取绰号的现象俯首可拾。中 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和成型的关键阶段,形形色色的外 界信息的冲击,混淆了中学生的判断力和道德评价能力,他们对同情、尊重、 宽容等道德美德越来越疏于遵守,甚至不认可及嘲笑。中学生的绰号现象就 是突出表现之一,它反映出了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以及受现实社会、文 化的影响和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怎样对待取绰号现象,端正 中学生对他人的尊重态度,引导中学生从积极、向善的角度开展人际交往, 培养具有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素质与良好道德品格的人,引起了笔者的 关注和思考。 本文拟通过梳理和整合当前关于我国中学生绰号现象的理论、观点,结 合对四地中学采取调套问卷的研究方法,和集中一段时间与中学生访谈的研 究方法,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整理访谈内容,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后,进行进 一步的思索和探讨,从理论上对中学生绰号现象的特点、种类等加以界定与 论述,进而从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心理学等角度对中学生绰号的生成进行 深层原因探究,并根据我国的现状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 教育及管理建议,从而能够允许中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发展道德自主意 识与能力,在诸多价值观之间寻找恰当的支点,以应对多发的、难有止期的 盲目性和自觉性、独立意识和依赖性矛盾并存的青春期冲突。 一、引言 绰号现象古已有之,其发展史可谓源远流长。清代史学家赵翼陔馀丛 考卷三十八曾引据吕氏春秋简选云:“夏桀号移大牺,谓其多力, 能推牛倒也,此为绰号之始也。”另有记载,百里奚因被秦穆公以5 张黑色 公羊皮赎回,便得了“五羊殳大夫”的绰号。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中学 生绰号曾一度被忽视,未纳入研究者的视角。近年来,中学生绰号现象的普 遍性及其造成的巨大影响,才逐渐引起了各领域内研究者的兴趣。文章首先 拟对中学生绰号的功能和研究意义进行分析,求教于同仁。 ( 一) 绰号的概念界定与类型分析 绰号又称诨号、诨名、混号等,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形式,也是常见的语 言现象。鲁迅这样评价绰号:“个简括的诨号,比用头号字印成的一篇文 章的题目,还要不容易忘记。”o 一个人有名有字不足怪,还要有号,这也是 中国文化人的常见现象和特殊之处。除了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号也如其人。 对于绰号概念,有着不同的界定。季羡林认为,绰号指“由周围的人给 起的补充名,常常是根据人物的某种特点或生活环境而起的”。o 现代 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绰号:“人的本名之外,人们根据他的特征给他另起的 名字,大都含有亲昵、憎恶或开玩笑的意味。”。萧遥天先生指出:“绰的 意义为多余,是名号之外多余的东西。而又称混号的混,义为掺合夹 杂,是名号之外再经过他人用掺合夹杂的功夫而产生的东西。”o 在英语中, n i c k n a n l e ( 绰号) 指“用以替代正式姓名的称呼”,意为“附加的名字”。 由此可以认为,绰号是在姓名之外,根据性格、品行、为人、喜恶等特 质进行量体裁农而所加给的雅称或谑称,它既突出表现人物的外形特征和性 格,又侧重于刻画人物内在的气质、性格等,绰号使用极为广泛,上至国家 的最高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均可能被安上个乃至几个绰号;绰号并非 的最高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均可能被安上一个乃至几个绰号;绰号并非 。转引自段鸣皋诨名例谈【j 】南昌高专学报,1 9 9 9 ,( 1 ) :3 5 3 6 叼长燕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绰号修辞例释j 1 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 0 0 0 ,f 1 ) :6 1 ,6 3 。季羡林等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f z l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 9 9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口讧1 北京:面务印书馆,1 9 9 6 。萧避天中国人名的研究【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 9 8 7 中国独有,外国也流行;不仅个人有,集体乃至一个国家或民族也有。绰号 的产生没有时间、地域、人群、观念形态的限制。 绰号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可做以下分类: 1 从取绰号的用意划分,可分为褒义绰号与贬义绰号。绰号对名主的典 型特征进行直观形象的描述,因此使得它的感情色彩十分明确。有的绰号带 有明显的褒奖意味,这类绰号多因个人的善彳亍、特长、出人的才华而得,给 人善意和亲切感,如陈赓将军就喜欢别人称他为“小木瓜”( 头脑迟钝者) 等。 而些以别人的缺陷或恶行为绰号,则带有明显的讽刺意味。 2 从取绰号的对象划分,可分为人物绰号与地点绰号。一般来说,绰号 主要是针对人物所起。北大教授海德兰德( k s a c t a y l o r h e a d l a n d ) ( 1 8 5 9 1 9 4 2 ) 在他的孤口国m 鲫肋y 口耐g f r f 一书中甚至有点夸张地说:中国人性格中有 给每个人取绰号的倾向。无论是宫廷中的皇帝,还是街上的乞丐,只要有特 殊身体标记或怪癖,都会给绰号以“可乘之机”。而从名主的数目划分,又 可分为个体绰号和群体绰号。给个人冠以绰号是常见的现象,同时由于某一 群体有共同的特点或价值取向,还出现了群体绰号。另外,一些独具特色的 国家和城市也被赋予了特色鲜明的绰号,并广为流传,如中国被称为“瓷器 之国、丝绸之国”, 十分地形象和直观地勾勒了城市的特征。 3 从绰号的作者来源划分,有自起的绰号与他人命名的绰号。所谓“名 以正体,字以表德”,一般丽言,自取绰号,结合本人的特点和志向,蕴涵 丰富而含蓄;他人命名,则多关注外部形象特征,主要体现嬉笑怒骂的心境。 4 从绰号的表现形式来看,分为口头绰号和书面绰号。除了生活中常见 的口头形式,绰号还有书面形式,如出现在小说里、中学生自制的名片上。 5 从绰号的使用场合来看,有虚拟生活里的绰号及现实中的绰号。绰号 在文学作品中适当的应用,可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作品的倾向性。水 浒传是人物绰号在小说里呈现的突出代表。另外,赵树理给作品中也常通 过给人物取绰号,形象地渲染人物性格。而在学习、工作、生活等现实中, 更是大量存在取、叫绰号的现象。 “侯广旭绰号的社会语用分析j 1 语言教学与研究,2 0 0 1 ,( 3 ) :2 4 1 2 7 9 孙丹绰号中见隐喻之美【j 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4 ,f 2 ) :3 3 3 5 6 从绰号的意蕴来看,有高雅绰号与通俗绰号。绰号能够反映绰号作者 的文化水平。般来说,知识分子多从性格、气质、才具、品节入手,绰号 显得雅致、含蓄,适当称呼会显得友好而充满情趣,令人回味无穷。而普通 百姓则多注意外表,所取绰号较为通俗、直自,强调趣味性。 7 从取绰号的角度划分,有多种由头,可以从相貌方面;从举止方面; 从行为方面;从爱好方面;从著作方面;从学识方面;从谈吐方面;如此等 等,不一而足。值得注意的是,绰号的命名是多层次交叉的,有时往往是几 种方面的混杂和综合应用。 绰号诙谐、燃默、辛辣、戏谑,或褒或贬,一语破的,特点鲜明,便于 记忆,富有创造性,其影响之深广,有时甚至超出名与字。 ( 二) 中学生绰号的功能 送人绰号之风,目前在中学生中颇为盛行。研究绰号文化,不仅有趣, 也不乏深刻:绰号作为一个符号,是人表达内心世界和彰显语言魅力的中介。 抛开绰号的褒贬意味,可以总结出中学生绰号的以下功能: 1 勾勒个人的特征 绰号,能够抓住一个人的本质特征,令人物音容笑貌不仅清晰可见,而 且时时回现于脑海。号符其人,人如其号,绰号这一特殊功能是姓名所欠缺 的。中学生个性鲜明,性格特征突出,善于观察和总结他人的特点,往往只 用几个精粹的字眼,便能将一个人的外貌、性格特点或轶事、特长爱好等方 面概况表现出来,十分传神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绰号的这种明朗隽永而幽 默的风格,对人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人物形象化、生动化的符号。 2 调节同学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最能表现出双方的心理距离和关系进展。在非正式场 合下,允许学生善意地喊绰号,能够拉近同学关系,反映同学之间亲密无间 的良好状况,成为同学人际关系进展的催化剂和交往的桥梁。 3 标识人物的身份 中学生根据人物的身份、心理、个性进行设计,用概括清晰的词语,给 人物取个分寸适宜的绰号,给人物贴上了一个生动的标签。在交际中,人们 有时需用绰号对名主称说、素描、品评。霍纳瑞德( h o n o r c d eb a l z a c 4 1 7 9 9 1 8 5 0 ) 在他的小说爿d 括砌删瑚耐m 协l c 剃以砌廊中说,人物最好的 画像有时莫过于他的绰号。 4 调剂枯燥的生活 绰号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本身就有伏笔,有悬念,曲折起伏,引人入胜, 吸引着人的注意力,使绰号能够演义一个个风趣别致的故事,蕴藏一个个含 蓄深刻的创意,使生活更加妙趣横生。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张、枯燥,竞争 压力沉重,家长期望值高,老师要求严格,自由与放松是中学生十分渴望的 事。因此,为了发泄和放松而取绰号,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事。 5 体现学生的创意 取绰号表现出作者敏捷的思维、丰富的联想、大胆的创意,使绰号成为 了话语结晶,折射出语言的光彩。从语言角度看,绰号不是静止的、抽象的, 而是跳动的、具体的。从一个绰号的遣词造句上,可以看出驾驭语言的能力, 平中见奇,有声有色,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中学生的思维不受束缚,跳跃性 强,创意大胆新奇,往往能够采用出乎意料和超乎正常语法规则的方法,自 由组合,另类搭配,创造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出色绰号。 中学生绰号的诸多功能提醒我们,不宜彻底否定中学生绰号存在的意 义,而是通过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引导,发挥它的正面作用,降低负面影响, 使中学生绰号的价值大发光彩。 ( 三) 中学生绰号的研究意义 在中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他们在有意无意间频繁使用绰号,作为简单嬉 戏的代表。孰不知,对于研究者来说,绰号在历史进展中,在与社会、文化 的相互作用中,所引发中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语言变迁的意义,所反映 的中学生的某些现状,更是值得探究的。 1 反映中学生的价值取向 绰号的演变同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并随社会改革及文明 程度的发展而改变,在绰号的命名过程中留下印记。在不同的地域和时期, 绰号都有着不同的风貌,绰号是透视文化的窗口,反映了社会变迁轨迹。 f f e e s 幻n e b a s n h a r r a p sb o o ko f n i c h 枷e sa dt 1 1 e i ro r 培i n s 【m 】h a r r a pb 0 0 k sl i m i t e d l o n d o n ,1 9 9 0 5 中学生受不同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取绰号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这是 由中学生的生长、发展的心理和环境特点等因素决定的。托酲学倦垒点辨爨 萄鬻矬錾磺铺震菇罕:b 鲁笋锄涮茹僻若替j 密奏蒯糊鞭筠掣绦霆兽;甏夥 鞫曼剽型孽; ;l i “弱嚣妻霉逆事畔掣垡;罐啕寸迓瞪。啦贪照列妊霁疆霉印i 驻嚣驷孵驷塑蓄泰罂| 萋叫嚣裂点;燮l 拦芒耗酲量犁翌弦觊f 釜套鼍掣r 譬 墓堪崾; 主流文化的倾向。 2 反映中学生的道德素养 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洛克在教育漫话曾极力主张: “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 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新时代的 优秀人才除了才华横溢外,还应具有同情、善良等良好的道德观念。而大量 恶意绰号的产生表明,部分中学生以侮辱、贬低他人为乐,严重地伤害了同 学的人格和自尊,应视为中学生道德水平下降的一个警钟。 3 反映中学生的语言修为 社会的变迁毫无遗漏地反映在语言的变迁上,绰号的发展就折射了语言 的更迭。中学是一个人开始系统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是中学生全面认识语 言、了解词汇的文化蕴涵的形成和演变、从而更好地使用语言的关键阶段。 了解目前中学生的语言修为,才能够因材施教,采取适当的教学材料,制定 循序渐进的学习进度,提高中学生的言语组织和表达能力。 可以说,中学生对绰号的频繁使用和所用绰号的雅与俗反映了社会变革 期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个人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影响。绰号绝不仅仅是茶余 饭后的嬉语,而是揭示了特定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它承载了鲜明的时代 内容,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宝藏。 二、中学生绰号的研究现状 从笔者掌握的研究材料中可以看出,由于对绰号现象重视程度不够,关 。【英】洛克教育漫话【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著外国教育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 1 9 7 9 转引白干天 x 指出,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 缺乏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举止,从而产生一些磨擦。 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重要的模仿典范,家庭教育的状 况,父母的行为举止,是学生各种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太过溺爱而不舍得 管教、关心身体健康而未重视良好道德培养、健康心理塑造,是当前许多家 庭存在的弊病。 ( 3 ) 欠缺的学校教育和管理。李万才指出,美国“保护儿童基金会” 曾对美国中小学给予学生处罚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 5 的学生是由 于争执或言语上的对抗受到处罚,如侮辱教师、给同学取绰号等; 何进军 提出,受现有教学和评估制度的束缚,教育环境的不理想和激励手段的不完 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中学生相互欺侮行为的发生;何玉风也认为,校园 情境中由于教育方法、管理方式、措施的不完善或失当而出现了教师的心理 惩罚和学生欺侮现象。o 在评价标准仍是考试成绩的制度下,学校很难将教学以外的工作放在更 重要的位置。养成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礼貌习惯,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和冲突,尊重和理解学生,都只能摊在次要的地位。紧张、桔燥的学习压力, 和松弛、懈怠的学校管理,造成了强烈的对比。 ( 4 ) 文化氛围。中学生使用的词汇反映了他们受当今文化的影响。何 玉风指出,遗憾的是,传统文化观念“学而优则仕”今天仍起着巨大影 响,人们看重学富五车式的知识积累,而忽视了对“人”本身的关注。另外, 何进军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中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中,影视文化的 消极作用不容忽视。 虽然影视和网络等传播媒体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由于中学生的 鉴别和筛选能力不强,负面文化的影响也被中学生大量接纳和吸收,扭曲了 他们的道德观,混淆了他们的价值判断,并模仿其中,做出伤害同学的行为。 ( 5 ) 社会和经济环境。陈振中在文中说,过去,家庭和学校教育在学 。王润平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的几个误区【j 】思想政治课教学2 0 0 3 ,( 6 ) :6 8 9 李万才美国德育的“宽”与“严”【j 】2 1 世纪2 0 0 2 ,f 8 ) :3 6 3 8 。何玉风校园隐性人身伤害及其避免【j 】教学与管理,2 0 0 4 ,( 1 ) :4 1 4 3 9 生成长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现在新的社会化因素,如网络、社区、同辈群 体和大众传媒等,对学生有着更大程度的影响;。黄朝宾认为,社会的迅速 变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多样化,使学生产生疑惑和焦虑,并引发了各种情 感障碍行为;圆李丹从中学生语言特点入手,发现中学生喜欢使用富含时代 色彩的词汇,并大量借用流行词、外来词和电脑用语来取绰号,折射了中学 生深受社会和时代的影响。o 中学生思想开阔,常不自觉地受到时尚和流行的影响,使用新生词汇来 取绰号,甚至取绰号本身也成了一种流行。 3 关于中学生绰号现象的教育管理措施的研究 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荫山庄司认为,从初中开始,学生虽然有较明显的 试图摆脱教师的权威和采取对抗态度的倾向,但也有一种强烈要求老师能很 好地理解和指导自己的愿望。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 9 9 8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 教师,尤其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影响甚大。班主任对学生鼓励的多 少,极大地影响其成就需要的高低和自信心的强弱,从而影响到他们形成积 极还是消极的人格特征。所以,老师在中学生取绰号问题上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具体的管理方法有如下几类: ( 1 ) 积极正视绰号现象。化消极绰号为积极绰号:王振刚提出,将带 戏谑意味的绰号改为有独特风格的笔名,引导学生起一些文雅的、有激励意 味的笔名或绰号。 挖掘姓名深刻蕴涵:陈薇从姓名的蕴涵着手,让学生调查自己姓名的来 历和含义,使学生对姓名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到每个人的姓名都有与众不 同的意思,是父母满怀热望的符号和标记,从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姓名。 寻求法律保障:文h 冬梅认为,起侮辱性绰号是对学生人格权、姓名权、 陈振中自我选择、反哺与非社会让一论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特征【j 1 教育科学 研究,加0 4 ,f 5 ) :5 0 5 3 。黄朝宾中学生常见情感障碍及防治【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 0 0 2 ( 4 ) :7 9 。李丹浅祈中学生言语社区流行语f 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3 ( 8 ) :1 9 2 0 , o 【日】荫山庄司现代青年心理学【m 1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 9 8 6 o 壬振刚“绰号”与“笔名”的故事f j l 育人经纬,2 0 0 1 ,( 1 1 ) :1 7 1 9 1 0 名誉权的侵犯。 ( 2 ) 迂回处理绰号问题。将视线转向绰号所需修辞手法和语言才能: 何捷通过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水浒传中好汉的故事和他们的绰号, 并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运用谐音法、典故法、比喻法,给自己起一个响 亮的绰号,消除了取绰号这个班级顽症。 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沈皓薰把自己的绰号当作一种难以忍受的尴尬和苦 恼,并因此有过转学的念头。班主任老师帮她认识到同学们给她取绰号并无 恶意,而是一个昵称,使她解开了心理包袱。 妥善调节师生关系:陈伟在处理学生给老师取绰号问题时,教导学生要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和善待人;。王章伦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给自己取绰 号,应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妨给以宽容;。胡炳旭、冯洪德提出, 教师要想让学生不在背地里议论自己的贬义绰号,就必须深入学生了解情 况,摸清起绰号的原因,对症下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对待绰号顺其自然:以消极、不作为的形式来处理,也能收到理想的效 果。史旭升告诉学生,如果你不在意绰号,好事者自觉无聊,过不了多久, 也就不会再有人叫你绰号了。 ( 二) 国外研究的情况 由于资料获得途径有限,笔者所能查到的国外研究情况以欧美国家为 主,并有数篇日本国家的资料。资料不全面,是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根 据对所得资料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国外对中学生绰号现象的研究,总的来 说关注不多,但研究视角各异,独具特色,少有重复,更鲜有雷同,可以说 是“自成一派”。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 关于对绰号的基本概念的界定和现象概说的研究 绰号在中英两种语言里的界定基本上是一致的,具有共同的命名特点和 。刘冬梅关于学生隐性伤害的法律思考闭中国教育学刊,2 0 0 3 ,( 1 0 ) :3 4 3 6 。沈皓薰“奥利弗尔”的烦恼厦b o l 】h n p : w w b a i d u c o m 2 0 0 4 3 1 2 。陈伟学生给老师取绰号怎么办【j 】河南教育,2 0 0 2 ,f 】1 ) :2 0 2 2 。王章伦教师与诨名【j 】北京教育,2 0 0 3 ,( 6 ) :4 3 4 5 。胡炳旭,冯洪德学生给老师起绰号怎么办【j 】河南教育,2 0 0 0 ,( 9 ) :3 0 3 2 。史旭升给学生释放压力【j 1 人民教育,2 0 0 1 ,( 6 ) :1 1 。注:英文资料均来自e r i c 、a c a d e m i cs e a r c hp r e i i l i e r 数据库 】 所指,即由他人依据外貌、性格、特长、嗜好、行为、动作、职业、地域、 姓名、特殊经历等有关特点而为名主所取的“补充名”;但另一方面,两者 也存在一定差异,如英语n i c b 锄e 比汉语“绰号”的外延大,包含了人名 的昵称形式。另外,汉语中的绰号同时具有戏谑、讽剌、幽默、亲切等多种 复杂意味,而英语中的绰号其含义则或贬,或褒,或中性,。意味鲜明。 英国作者克罗瑞尔发现大多数的绰号表达轻视或嫌恶,多数名字着眼于 被取绰号人的身体特征上。另外,虽然绰号含有贬损的意图,很容易倾向于 贬义的方面,但如果该绰号与人物很适合,并带有风趣、幽默性,便可缓解 和调和绰号产生的触犯意味,使同学们较容易接受。 2 关于绰号与社会、历史、经济环境的相互作用 绰号的地位受社会阶层的影响:詹姆斯在文中建议对关于社会阶层的教 学,可以使用涉及绰号的方法。因为当要求学生按照社会阶层,从高到低排 列姓、男性绰号和女性绰号,结果表明学生有社会地位偏见。也就是说,有 时绰号与名主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联系。 绰号是本民族文化的沉淀:肯基进行了一个关于日本学生对美国文化了 解情况的测试。结果表明日本学生最难理解绰号。这是因为绰号具有浓烈的 民俗与语言气息,因此,跨文化来理解绰号有意想不到的难度。固 绰号反映了历史的发展和变化:美国一篇新闻报道说c 0 e d 是 c 0 e d u c a t i o n ( 共同教育) 的缩写,该绰号源于1 9 世纪后期,因为最终允许 男女同教室而成为了女学生们的绰号。绰号并不只是浅浮无用的,在特定历 史时期还成为某一里程碑的代号或象征。 绰号是英语中姓名的来源之一:威廉姆在名字的含义一文中说,在 中古英国,姓的起源很多是取自教父名、绰号、交易名字村庄和家庭的位置。 。程立等英汉文化比较辞典【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 0 0 0 【英】wr a yc r o z 砸r ,2 0 0 2 ,d m 妇炜a 几dd ,西睁船:r e e c 打。门so ,s 曲o o ,f e a 曲郇 n i c k n a m e s 。 美】s k i p p e lj a m e sk j r 19 9 0 ,a 砌c 打打w 殆c 厅帕u e 舶眦d ; f a m 咖 a m e s , n i c k n a m b s ,a n ds o c i a ic t a s s 蟛【日】k n a o k en j l 1 9 7 9 仰e 协f o , m e 虎鲫c f 妇,r e d 0 s s 蛔鼬d e s 加日l g 托曲 o 2 2 “陕】n e w s 2 0 0 2 骱州n s 矗。,yo ,纳ec 0 _ e d 1 2 作为一种符号,绰号承载了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储存了民族的社 会生活经验,具有明显的地域、历史等色彩,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情 调。绰号,就犹如一块块生动的化石,透析出民族文化的种种形态和特征。 中国漫长悠久的历史,为绰号浓厚的文化积淀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绰号 中相当大的部分,是文化的结晶和镜象,不是为中国文化所独有,就是受中 国文化制约,其所蕴涵的成分,从表层意义和形象构词到深层内涵的文化特 征,都记录和直接反映了无比丰富、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是中国独有文化 的符号象征。绰号的文化蕴涵的形成和演变往往可以从不同的文化层面或视 点,如价值取向、时代风尚、审美情趣、伦理道德观念、心理联想等多个角 度做出分析和论述。 1 绰号反映社会风尚 早在1 9 8 4 年,曲家源先生就撰文提出,绰号不仅反映了愈名者的文化 选择、审美观念,而且反映了一定时期和社会条件下社会民众的心理需求、 道德趋向甚至政治倾向。因此,还可以从更深的层面上把握绰号的美学作用。 。萧遥天先生认为:“人名是人类的意识形态之一。眼前如果有部完备的中 华人名辞典,它反映整个中华文化与历史,比什么都更切实具体。”这是因 为,许多绰号的意义烙上了深深的民族文化印记,绰号的用意呈现出一致的 文化倾向,具有共同的文化特点。但同时,绰号也极为明显地受到时代风气 的影响,也就是说从不同世道的绰号中也可看出一些其时的社会风气。绰号 透视出不同时期、不同层次民众不同的世俗愿望和时代风气。 2 绰号挑战主流文化 在社会地位上,姓名远比绰号正规、隆重,对姓名的研究也占了主流。 但绰号渐渐也跳入人们的视线,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绰号的特别之处在于: 首先,绰号比姓名流传的范围要广泛。在有些场合,绰号的威风程度超 越了甚至取代了主流文化视野中的姓名的地位,成了人物指称标识人物的主 体符号,以此传达人物对自身或他人对该人物主体人格的自信宣扬。 其次,绰号的命名往往没有正统的主流文化的规范约束。绰号的用字以 。曲家源冰浒一百单八将绰号考释【j 1 松辽学刊,1 9 8 4 ,( 2 ) :2 6 3 1 。【马来西亚】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m 】吉隆坡: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 9 8 7 1 6 及来源比较复杂,具有命名的随机性、标准的不确定性等特点,流露出对非主流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再次,绰号是平民百姓的主战场。在个体意志从属于社会意志、以社会 为本位的出场话语中,人物的姓名处于主干和突出的地位,绰号没有立 腿;得置遁匦挥婴工堰耋帅昭霍翅。錾爨琴奉志窨盖担蚓酆型拟霎争引刚 荆葭甄:纠堑荛到鹭矗勃掣孥阳;瞄蠹莹i藉匙? f 挣融司矧辅嘲斑:涂鸦 的研究发现,涂鸦的内容分为六类,其中,绰号和名字被排在了第二位。在 汤姆斯。的文中,也专门提到绰号是课桌涂鸦的主要内容。中学生急于表现 自己,善于创作,乐于将自己欣赏的东西摆在常见的视力范围内。8 绰号的负面影响:布来提谈到写个人简历时,学生应避免使用绰号。因 为绰号的不正式性和戏谑意味,在正规场合和严肃事件中应谨慎使用。 管理经验介绍:瑞其德的文中介绍了作者在管理、教育偏爱使用绰号的 学生的经验,以及作者对学生取绰号、使用绰号的动机的理解。o 基于对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国内外研究的异同: 差异之处: 1 国外的研究更着重于绰号与社会的关系。这是由于国外的中学与社区、 与社会的联系较为密切,受社会的影响比较直接,也比较大,研究者以整体 社会的宽广视角来探索。 2国外的学校、老师并不避讳绰号,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融入 教学,使绰号巧妙地成为促进学习的调味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周外在研究此课题时,多采取了问卷的方式,研究方法规范,研究结 果可信度较高。 。哄1 m a r s h a b e t h a n ,19 9 6 , 盯胁d e ss e t ”ag e 仃d e r6 e 九d 乱 。陕】p e a r s o n ,v i r g in j al ,19 8 8 ,i ,d sa 几d 闩f 托膳,se 夸l a 6 艉湘g r 0 l pm e m b e ,s 力,p 掣陕l k e 峨a m a n d a ,2 0 0 2 ,d e a 晰b 旧a 纳i a g 蛔n g sa r o 帅d 锄【美】p e t e r s ,t h o m a sc ,19 9 0 ,s 撕d 吾爪g r a 棚f 翎d c a ,c f a s s jc ,f o ,。c o “n s e 0 r s 四【美】s a n f i o r e n z o ,n o r b e r ,19 8 3 ,d e 酞7 印g r a 删,仃a ne ,l 鲋曲坳ns 曲d d , c l s s r o o m 。【美1 m o n a g l e ,eb r e 牡e ,1 9 8 3 ,了百a 曲打 g 纳e 月e s 册? a 帕折d d 绰号作为一种语言形式,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单位,它命名所使用的语言手 法,它使用过程中所具有的外部修辞特点。 1 隐喻意义的双关性 绰号最大的独特之处表现在意义的双重性上,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理 解。绰号一般有一重表层字面上的意义,表现某种可感知的事物形象,同时 透过它又有一重隐而不露的意义,这才是其真正的意义,这隐而不露的意义 就是通过隐喻把深层的真实意义烘托出来,因而既形象具体,又言简意赅。 种语言的隐喻折射了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 特征。作为人们思维、认知的产物,绰号在创造过程中广泛运用隐喻手段。 隐喻绰号易于突出名主的鲜明特点,但隐喻性语言只有在相互之间的知识、 意图和态度等都非常熟悉的人之间才能被理解,它的亲密功能使得中学生之 闯形成一种“默契”和“归属感”,受到绰号命名者的青睐。 2 谐音的特殊性 由于语言中大量同音词的存在,谐音也常常成为绰号获得文化意义的一 条捷径。中学生有时以名主的姓名为基础,采用谐音双关修辞方法,利用音 同或音近的条件,借谐音手法编造绰号,特意让某个词语或名字有两个意思, 一方面可以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另一方面也能适应某种特殊环境的需要, 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 3 修辞手法的多样性 绰号是人类灵活运用语言以表达某种特殊情感和交际需要、满足创造冲 动与欲望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在绰号的内部构成上,除了以上两种,人们 还用到其他修辞方式。如:转喻绰号。转喻也是人们创造绰号时经常采用的 修辞手段。常可以借地名,借历史故事或文学作品人物名,借职业的突显特 征,借人体突显部位等指代名主;反语绰号。为收到嘲弄讥讽之修辞效果, 可以借助反语编造绰号。 4 语境的差异性 作为人类交际的语言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成本会计岗等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广东韶关仁化县招聘中小学教师30人(编制)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河北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聘工作人员3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临沂高新区教育系统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6名)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黔晨综合发展有限公司招聘观光车驾驶员及高压电工人员1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洛阳宜阳县选聘县属国有集团公司部长10名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河北雄安新区新建片区学校面向社会选聘教职人员10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马鞍山市消防救援局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3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哈尔滨市道里区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考试录用特殊职位公务员及调剂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天水市供热有限公司招聘12人考试历年参考题附答案详解
- 2025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聘事业单位编制外工作人员(119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省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艾灸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 大数的认识 》作业设计
- 对映异构简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药用化学基础-药剂-医药卫生大类
- (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辅警协警】笔试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建筑施工企业薪酬管理规定
- (高清版)DBJ∕T 13-318-2025 《建筑施工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电子版教材-1
- 河蟹健康养殖与常见疾病防治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