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bh公司的技术管理体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图书分类号:272.92 国际图书分类号:658.3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bh 公司的技术管理体系研究 硕 士 研究生:赵 晖 导 师:姜原子 副教授 申 请 学 位:工商管理硕士 所 在 单 位:黑龙江八达微电子有限公司 答 辩 日 期:2007 年 12 月 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 272.92 u.d.c.: 658.3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ba study on technical management system of bh co.,ltd. candidate: zhao hui supervisor: prof. jiang yuanzi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management affiliation: heilongjiang bada universal semiconductor inc. date of defense: december, 2007 degree- offering- 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大促进了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步伐,同时,也使得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化企业技术管理体制,提高企业技术管理能力,已成 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微电子行业,先进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工艺设备快速地更新换代, 使现代企业不得不面对这些挑战。如果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 造成信息不畅通,缺乏有效的知识共享,人才相对匾乏,就会导致企业产品 缺乏市场竞争力,直接影响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技术管理体系,即对技术管理要素和过程两方面的整合。目前研究还很 不充分,对技术管理体系所包括的内容和其特点,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 识。 论文根据技术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技术管理的现状, 探讨了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提出了企业技术管理的主要对象。 同时, 本文以 bh 公司为例,分析和研究了小型微电子企业技术管理的模式,期望 能对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改进策略。 首先,论文对研究背景做了分析,详细阐述了技术管理体系研究的重要 意义,同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做了系统分析。 其次,论文分析了 bh 公司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现状,对存在的的问题进 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从技术战略管理、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改善、技术人 员的激励体系、研发项目的质量与成本控制体系、技术机密的管理等方面, 提出了技术管理体系的改善战略。 最后,论文提出了技术管理体系改善策略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技术管理;体系;技术创新;bh 公司 - i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 coming of information age has greatly speeded up the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while making the competition steeper. optimizing an enterprises technic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improving managerial capabilities are becoming key element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industry of microelectronics, new technologies are continuously emerging with the updated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our industry is facing all the challenges from these technical advances. if a company has a poor technical management system, it will create difficulties of internal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be hard to keep talented people and result in poor technical competitiveness of ones products in open market. this will negatively affect the growing of the compan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integration of both elements and process . at the current stage, the research on it is still far from sufficient. people still do not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 echnology management system. this thesis bases on the concept of technique management,anlyzes the actuality about our state enterprises,discusses the key factors during product innovation course,and then the main objects have been brought forward in the enterprise techniqu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will try to analysis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system, its methods and structure, for a small microelectronics company. we will use bh company for our case stud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pply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existing system, improve them with the new and efficient strategy. firs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details the foundation of technic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vides overview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this area. then, it is followed by the study of existing system of bh company with the listing of problems. article proposes an improved strategy based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echnical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ment, and incentive system for employees, qualit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 control and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 - ii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the improved strategy on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asures to safeguard it. key words technical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innovation;bh company - iii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ii 第 1 章 绪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述评 .2 1.2.1 技术管理理论研究状况.2 1.2.2 我国国有企业技术管理的现状分析 .5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8 1.3.1 研究的目的 .8 1.3.2 研究的意义 .8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结构 .9 1.4.1 论文基本结构 .9 1.4.2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9 第 2 章 bh公司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现状 .11 2.1 电子制造业环境分析 .11 2.2 企业概况.11 2.3 企业技术管理的组织结构 .12 2.4 公司技术组织管理与技术能力的现状.12 2.4.1 企业技术员工结构现状.12 2.4.2 企业技术能力现状.13 2.4.3 企业技术创新现状.13 2.5 本章小结.14 第 3 章 bh公司技术管理体系问题分析 .15 3.1 技术组织管理问题分析 .15 3.2 技术创新问题分析 .15 3.2.1 技术创新战略过程分析.15 3.2.2 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分析.17 3.3 研发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18 3.3.1 研发过程 .18 - iv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3.3.2 研发项目管理改进分析.19 3.4 本章小结.20 第 4 章 bh公司技术管理体系的改善策略 .21 4.1 技术创新管理.21 4.1.1 技术战略与过程管理.21 4.1.2 技术开发的模式 .22 4.1.3 技术能力获取方式.23 4.1.4 技术管理组织 .24 4.1.5 技术开发资源管理.25 4.2 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改善 .26 4.2.1 建立完善事业部体制.27 4.2.2 重新定位技术管理组织.27 4.2.3 建立适合企业的技术管理体系模式 .29 4.3 员工薪酬激励体系的改善策略.29 4.3.1 bh公司薪酬激励现状 .29 4.3.2 集成电路行业薪酬福利特征.30 4.3.3 建立以整体薪酬回报为依据的薪酬激励体系 .30 4.4 研发项目质量与成本的控制体系的改善.32 4.4.1 有效的成本控制 .32 4.4.2 质量管理体系 .33 4.5 产品开发过程的数据安全管理.35 4.6 本章小结.36 第 5 章 bh公司技术管理体系改善策略的保障措施.37 5.1 建立技术创新动态网络 .37 5.2 技术规范的执行与检查.37 5.3 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39 5.4 组织文化的建设 .39 5.4.1 打造全员创新文化.40 5.4.2 把价值观转化为职业行动.40 5.4.3 提倡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41 5.4.4 做好激励机制的多样化 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41 5.5 本章小结.41 结 论 .42 - v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43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46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46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46 后 记 .47 个人简历.48 - vi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微电子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微电子集成电路自 60 年代问世以来, 一直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最主要的组 成部分之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微电子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代表着这 个国家或地区在科学技术、国防建设、经济发展等各项领域中成就的高低。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外发达国家的集成电路制造业,逐步向印度、台 湾、中国大陆转移。因此,在中国国内,北京、西安、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 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微电子企业及其相关产业,极大地促进了 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微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与我国政府所颁布的关于信 息产业技术发展的有关政策分不开的。 信息科学, 特别是微电子科技的发展, 被列为我国优先发展科技的第一项,对集成电路等微电子器件产业给予政策 上的优惠,资金上的支持。目前,我国的集成电路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和技术进步,我国已成为集成电路技术和产量发展最快的地区。 bh 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正是在国内的这种背景下成立的。bh 微电子 公司, 以国内著名高校做依托, 通过与美国硅谷一家半导体公司的技术合作, 共同成立了中美高新技术合作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企业内 部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企业赢利能力较差,企业利润低,限制了企业进 一步发展的空间;企业的技术战略思考不足,导致技术组织在企业的定位、 使命、目标较为混乱,经常发生有效资源的争夺和内耗;技术管理体系不完 善,造成信息不通畅,缺乏有效的知识共享等。企业技术管理体制的落后, 导致企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直接影响了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为此,建 立当今体制下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为目的的技术管理体系,己成为企业管 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述评 1.2.1 技术管理理论研究状况 (1)技术管理概念的源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技术的范畴也在 不断变化。从由技能、技巧、工具、经验知识组成的古代技术体系;到由工 艺、机器、技术规范组成的近代技术体系;发展到现在的由工程设计、技术 理论、机器体系构成的现代技术体系。对技术含义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了技 术管理活动,并表现在技术战略的制定、技术管理对象的选择、技术的评价 及技术管理的方式方法等方面。 早期的企业技术管理常指对企业生产或工作的一切活动进行的科学管 理,包括设备技术管理、质量技术管理、企业技术改造管理、计量技术管理、 统计技术管理、网络技术管理等等1,这些管理工作基本上以经验管理为主, 不能保证与企业战略的关联。 由于现代技术发展的投入及其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即使技术上的先进性 也不能够保证商业上的竞争力,技术管理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而 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特别的重视,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将技术管理放在越来越重 要的地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管理的内涵不断地丰富,研究学者们 从不同的研究观点出发,对技术管理的内涵作出阐释。“过程观”认为,技 术管理是指对企业的一切技术活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着重技术的发明和创 新,强调技术变革,强调技术与战略的集成;“资源观”认为,将技术作为 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来考虑,强调技术和其他各种资源的集成,如组织、财务、 人力资源等;“能力观”认为,技术管理就是通过对与技术相关的企业各种 资源和各种活动的管理,开发和激活企业的技术能力,有计划地、合理地利 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科技力量和资源, 组织企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 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尽快地把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追求企业绩效的最大化的管理活动。 技术管理体系,即对技术管理要素和过程两方面的整合。目前研究还很不 充分,对技术管理体系所包括的内容和其特点,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2。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技术管理领域先后出现了研发管理、 创新管理、 技术规划和战略创新 4 个学派3。 研发管理学派主要关注研发的投入和产出,基本上不关注研发过程的管 - 2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理。 创新管理学派认为, 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技术创新不仅涉及技术发明,而且涉及生产、制造、市场、销售、服务等商 业化过程;该学派认为技术管理的视野应从研发过程扩展到技术创新的全过 程。技术规划学派认为,竞争加剧和技术进步加速是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的两大要因,主张更多地关注技术的动态变化,在动态分析中对技术活动进 行规划。战略管理学派认为传统的技术管理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缺少高层管 理关注,组织不适应,技术和组织集成不当,技术部门和商业部门缺少相互 理解、沟通和合作,对技术没有给予战略性重视,该学派主张企业技术管理 应与战略管理相融合,要把人力资源和组织因素集成到技术创新过程中,技 术问题和商业问题要同时考虑。各个学派对技术管理理念有不同的认识和理 解。 美国学者丹尼尔.佩多索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理解技术管理的含义4。 在一个企业里管理技术的生命周期,包括了评估、选择、发展、执行、购买 等活动。 这些活动是由公司里的商务人员以及技术部门共同负责的; 做好 管理与沟通上述人员的工作: 在管理你的企业时,你必须放眼未来,注意 技术是否会创造竞争优势,或是形成进入某一特定行业的障碍,或是增加生 产效率。 美国r.b.pamplin商学院michael k. badaw,教授则对技术管理进行了如 下描述5。“技术管理包括了广义的各个领域的技术活动的安排,其涵盖了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设计、建构、制造或经营、监测、维护和技术 转让等。就此意义而言,技术管理的概念是相当宽泛的,因为它不仅包含研 究和开发,而且也包含生产和过程中的技术。以这种观点来看,技术管理实 质上就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中的技术整合战略。如此的整合需要企业的研 究、 生产和服务等职能部门与营销、 财务和人力资源部门之间的有机协调”。 我国天津大学陈士俊教授从技术的理念出发对技术管理的基本问题进行 了研究,强调技术管理应以人为本,提出技术领先的实质就是人才领先,企 业应注重以技术研发(包括商业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框架的 人才吸引和培育。同时,企业在制定技术战略过程中,应加强技术战略和市 场战略的联合;在进行技术管理实践时,应重视技术活动的系统性;在技术 管理活动中,应加强组织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4。 上述分析表明,对企业以产品研发为中心的技术进行精心策划、组织、 控制、人员激励等,从而有效地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提高企业 整体竞争力,是企业技术管理应主要关注的内容,也是技术管理体系的组成 - 3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要素。 (2)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技术创新这一理论观点是由美藉奥地 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a.schumpeter)于 1912 年在其经 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被用于论述技术变革对经济非均衡增长 以及社会发展非稳定性的影响。尽管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和理论, 但他并没有直接对技术创新下严格定义,他认为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 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 内容; 引进新产品; 引用新技术: 开辟新的市场: 控制原材料 新的供应来源; 实现工业的新组织。 可以看出熊彼特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 很广,有涉及到技术变革的创新和非技术变革的创新,这是与熊彼特的研究 性质有关的,他是把技术创新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变量来考查其对经济增长以至 社会变迁的影响作用,而不是对技术创新本身尤其是技术创新管理进行研究。 技术创新理论自 70 年代引入我国, 并且在八十年代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 的研究以来,我国许多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分别基于企业技术管理角度, 提出了自己的定义。6 清华大学傅家骥的定义:“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机会,以 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 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和方法, 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 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对技术创新的要素7(见图 1-1)实施精 心有效的管理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由 创造发明、技术开发、商业应用、创新扩散等环节间的节点所组成,它在运 行中犹如一条有机组合的技术创新链,任何一个环节、节点的削弱或断裂, 都将导致创新的失败。技术创新的动态性对企业技术管理的能力提出了较高 的要求,企业技术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技术能力一起构成了直接 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810。 - 4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环境 机会 创新者 技术创新 经营环境与创新政策 技术 市场 创新者 (企业家) (计划管理人) 资源 组织功能结构 图 1-1 技术创新要素图 1.2.2 我国国有企业技术管理的现状分析 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的,社会环境对企业的行为具有 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企业的技术管理主要是企业行为,但这种行为离不 开社会环境,同时,这种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是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责 任。分析社会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改善企业技术管理的社会环 境,对于提高技术创新的成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11-14 (1)全球化的国际环境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通过国际贸易在政治上和 经济上不断加强联系的过程。 全球化使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只是面对国内同行, 而且要面对国际同行。这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上升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发达国家强有力地扶植企业技术创新。 在发达国家, 企业是技术创新 的主体,但政府在技术创新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政 府十分重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 如美国在 1993 年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 员会,全面负责整个国家创新系统,促进政府参与民间科技开发。 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费用不断增加。 近二十年来, 美 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研发费用从占 gnp 的 2%上升到 3%左右,国外大企 业为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研发方面投入巨资。世界百强企业的研发投入 一般占其销售收入的 10%,有的甚至高达 15%以上。仅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 司(ibm)一家企业 1997 的 r从管理经营的角度,它 尤其强调合作、双赢(win-win)的管理经营思想60 。 动态联盟的结构,如图 5-1 所示。其中盟主企业是动态联盟的核心,管 理“控制协调模块” 。一般来说,盟主抓信市场机遇,并由它挑选盟友企业组 成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 。控制协调模块主要是管理虚拟企业内部各 个企业间控制信息流和状态信息流,盟主企业及时掌握产品的生产进度和质 量情况。而企业之间的输入输出及产品信息则通过标准接口进行;盟友企业 的结构与盟主企业类似,必须用时向盟主反馈状态信息,相互间积极合作, 生产出客户需要的产品以满足市场。 根据 bh 公司产品生产的特点, 公司的网络网络应该建立起包括供应商、 技术提供者和客户,质量检验、评测及维护保养等区域培训与支持为网络成 - 37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员的一个网络体系,从而形成以 bh 公司主体企业为核心,主要表现为供应 商和客户的产业链产生互动关系的创新动态网络。这种创新网络十分有利于 促进我公司迅速吸收创新技术,提高其创新能力。 盟主企业 控制协调 模块 盟友企业 盟友企业 输出 输入信息 资源 产品 图 5-1 动态网络联盟结构模型 5.2 技术规范的执行与检查 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是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 技术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技术规范的检查与反馈,是公 司技术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建议 bh 公司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 作: (1)组织机构设置及分工 公司设立专门的技术规范编制、审核小组, 负责公司技术规范的制定与修订,全面指导与监督规范的执行工作,负责有 关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同时负责对技术规范执行的定期检查。 (2)配套制度 通过考核、奖励、处罚等手段引导、培育、推进员工严 格按照各种规范操作。如果只是一味地只做表面文章,但在考核、激励方面 没有先行一步,则会导致执行落不到实处。 (3)反馈与追踪 建立员工反馈与追踪渠道,以便员工及时找出问题, 及时沟通,使规范更能有效地执行。 - 38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5.3 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培训是提高技术研发人员素质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集成电 路行业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对员工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较高的高求。 根据中智 2006 年集成电路行业薪酬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 本行业企业比较 重视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资助的投入。企业为高层级的岗位提供的培 训费用约是低层级的 10 倍左右。同时,企业对主管/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 训投入约是基层员工的 5 倍56。因此,除了较高的薪酬水平外,一个企业是 否具有很好的培训机会,也是企业吸引人材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如此,培训职工总是要承担一定的代价的,如工时的损失、设立专 职培训机构的开支、参加社会培训所支付的费用。目前 bh 公司存在的状况, 培训的结果一方面提高了职工的劳动效益, 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 职工个人的人力资本得到了增加,即企业出资帮助职工个人人力资本增加, 使其以后有机会在劳动市场上选择其他更为有利的就业机会,正是这种成本 与收益不对称的局面,导致企业不太愿意培训新职工,而乐意直接招收有经 验的技术人员。这种方法虽一时解决了职工适应岗位的问题,也意味着企业 放弃了对职工不断培训的打算,对企业、职工、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利。建议 考虑采取一种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合理分担培训费用、并规定接受培训人员必 须有一定的服务期限的办法。 5.4 组织文化的建设 由于集成电路行业是知识密集型,因此,对知识的载体专业人员的 保留和激励就显得格外重要。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人类的需要分为 5 个层级,分别为生理的 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现代企业管 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明确各部门人员的作用与职责的同时,不 论是管理模式还是管理制度,都必须充分体现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管 理理念,必须为人的积极性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发展提供一种激励机制,实 现人力资源的团队力量与合作文化。因此,对技术人员的保留和激励就可能 是多角度多元化的,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独有魅力的企业文化,也是衡量企业 凝聚力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 39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5.4.1 打造全员创新文化 (1)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bh 公司应提倡职工、探索、突破、创 新,鼓励创新精神。在公司内培育一种深厚的学术气氛,公司的高、中层领 导,应该清晰地把公司的产品战略意图传达到技术人员中去。公司高层领导 中,技术副总等都承担有科研任务,负责重大项目的具体工作。公司定期组 织大家进行项目进展情况交流,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创造一 种学术上的民主气氛,以利于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良性反馈。对能 提出思路、提出计划、科研攻关能力强的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创新成果,待 遇不断上升,在公司地位和威信也不断上升,既享受物质的丰收,也享受成 功的快乐,从而对其他开成有益的影响。广大科技人员努力进修,收集信息, 希望在某一方面寻求突破。 (2) 鼓励职工主动收集信息、发现市场。在信息化社会,专业分工越来 越细,信息量越来越大,如果仍按传统模式所有的科研课题由公司下达,那 么提出问题的始终是那么几个人,局限性相对较大。而全体职工都参与到发 掘市场的工作中来,则极大地弥补了专业面、信息渠道、灵敏性等方面的不 足,缩短了科技人员与公司决策层的距离。 (3)为职工创造培训、晋升条件。公司每年按计划选送职工外出学习培 训,同时大力支持职工在职学习提高,这样使员工的参与意识大大提高,实 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 5.4.2 把价值观转化为职业行为 人们在研究世界 500 强的公司时,认为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始终坚持四 个价值观: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 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这些价值伴随企业的发展变迁和经营活 动的成败考验,日积月累沉淀为企业文化,并转化为企业凝聚力和活力的源 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上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把企业的价值观和理念转化为员工职业行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手段,其核心是把企业经营目标、发展 战略和决策意图,升华为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再经过伦理道德内省、思 想教育、物质刺激和规章制度约束与激励的传导,转变为员工的职业行为。 - 40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这一转化是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企业人格 化的重要过程,即企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目标取向同一化的过程。 bh 公司要着力培养人才,需要提高员工的职业化要求,把对员工的要 求更多地通过提高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固化到每个人的工作习惯之中,培养 出一大批合格的职业人, 通过人才的职业化实现管理流程的职业化、 精细化、 标准化。 5.4.3 提倡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是行为文化的体现,它包括了企业行为规范、集体行为规范和 个体行为规范三个层次,其中企业行为规范指的是企业经营管理层的行为规 范、企业对外行为规范,集体行为规范指部门行为规范,个体行为规范指的 是岗位行为规范。制度文化内容包括了法人治理结构、行政管理制度、人力 资源制度、品牌管理制度等。 在衡量企业凝聚力大小时,其标准是集体行为的统一程度、动作强度、 持续韧度。实践证明,那些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之所以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 的动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使企业发展目标深 植于员工的内心,变成员工的行为和岗位实践,使个人行为与企业行为统一 起来,变制度规范为行为规范,变外在约束为内在约束,变多元文化为一体 文化。营造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顾客需求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 能创造利润, 通过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规范,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极大提高。 5.4.4 做好激励机制的多样化 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加强礼仪知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采 取节日联欢、假日出游、提供优秀员工参加培训机会、技术骨干参加学术会 议等多种形式,达到增加团队凝聚力的目的。 5.5 本章小结 本章从动态联盟网络、规范的执行与检查、人员的培训、企业创新文化 几个方面,对技术管理完善体系的组织支持和保障措施进行了论述。 - 41 -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结 论 本论文在对技术管理基本理论和应用方面的体系管理理论、技术创新理 论的分析研究基础上,结合 bh 科技公司的实际情况,为企业的技术管理体 系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如下结论: (1) 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概念。 企业技术管理对象包括技术战 略管理、技术开发的模式选择、技术能力的获取方式、技术管理组织、技术 开发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企业技 术管理体系。技术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相互支持和相互影响。 (2)技术管理的总的目标是为企业战略服务,但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可 以把技术管理分为宏观和微观、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即技术战略管理和技 术过程管理。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技术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会发生变 化。 为解决这些问题, 企业技术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秋服装搭配培训
- 父母快乐成长课件
- 有趣符号的认知与应用
- 家长小讲坛课件
- 办税大厅礼仪培训
- 课件更新Office问题
- 课件显示框教学课件
- 礼服乐理考试题及答案
- 劳务派遣考试题及答案
- 朗诵艺术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高考真题化学试题(原卷版)
- 2025湖南湘潭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选调)工作人员4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2课 教师节快乐 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知识竞赛考试练习题库(完整版)含答案
- 绿化项目养护监理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科普短视频与新闻传播融合模式的研究
- 2025滨州市劳动合同范本(示范文本)
- 2025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 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秋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