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2006 年 2 月 15 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新准则在会计计量 的重要问题上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其核心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计量上 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是,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情况下存在难点,在 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公允价值应用所带来的问 题,尚属国内外会计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公允价值的相关基本理论入手,阐述了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并归纳 总结了世界不同国家和组织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比较了我国五种计量属性的关 系;在此基础上,引出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进而分析了公 允价值计量在实际运用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应采取的相关对 策;文章的最后展望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前景,随着公允价值国际运用大趋势 的发展,其极有可能成为 21 世纪最主要的计量模式。 本文在获取大量文献资料,认真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对 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现状,力图在一些观点上有所创新。本文认为,从会计计量 的角度上看,某一项会计要素(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可以说是最能够代表其 公正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为使会计信息与现行会计目标具有较高程度的相关 性,采用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的关键。但是公允价值取得由于比历史成本要复杂 得多,技术上的操作也比较困难,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使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 信息失去相关性,也失去可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提高公允价值计量 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提高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才 能对企业资源进行恰当的计量,确保会计信息具有较高客观性和可靠性。只有这 样,公允价值才能不仅在相关性上,而且在可靠性上超越历史成本。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估价技术运用的逐渐广泛和 深入,公允价值将在会计计量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相关 和可靠的数据。 关键词: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ii abstract on feb.15, 2006,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which has achieved a breakthrough on the important issue of accounting measures, and its core is using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accompani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however,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in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is still an important issue i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ud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basic theory of fair value, introduced related backgrounds, summarized the definition of fair valu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ompared chinas five different measurement attributes; on this basis, analyzed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in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und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advised taken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the final part, outlook prospects of fair valu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using trend of fair value, fair value is most likely become the 21st centurys most important measurement model. this paper seriously studied the outcome of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basis of present research on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n a bid to innovate on some of the points. from the accounting measurement perspectives, fair value can be said is the best measurement attribute to represent fair value of accounting elements (assets or liabilities). to mak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ve a higher level of relevance with the existing accounting objective, using fair value is the key. however, acquiring fair value is much more complex than historical cost, and operating it technically is more difficult, the existence of such problems might make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lose both relativity and reliability.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how to operate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improve reliability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appropriately measure the resources, ensure tha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ith high objectivity and reliability, raising the maneuverability of fair value technology is very important. only in this way, fair value can be not only in the relativity but also in the reliability exceeded the historical cost. we believe that, as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and extensively using of valuation techniques, fair value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counting measures, and provide more relevant and reliable data to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sers. keywords: accounting standar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 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 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1 第 1 章 导论 第 1 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公允价值问题近十几年来一直是国际会计前言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 难点问题。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以及经济的不确 定因素的增加,人们日益关注对企业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 计量,使得以历史成本为主导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日益示弱,随之能够 及时全面地反映现行和未来经济环境变化的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应运而生,并不断 得到推广运用。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 1990 年以来发布了一系列的涉及确认 与计量以及现值技术应用问题的财务会计准则概念公告,特别是正式发布了财务 会计概念公告第 7 辑(sfac7) 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 ,国际 会计界掀起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研究热潮。2001 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发布了详尽具体的现值问题文稿 ,至此突破了阻碍公允价值应用的 现值计量难题,大大加速了公允价值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运用。2006 年,美国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报告第 157 号公允价值计 量 ,明确了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一般框架,提供了将一切资产和 负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使公允价值有可能成为未来价值计量的主要属性。我 国财政部于 2006 年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决策有用会计信息为需求, 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实现了与 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 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 在新会计准则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在资产计量方面广泛地应用了公允价值 概念,反映了会计计量基础的多元化趋势,填补了历史成本无法客观反映的领域 空缺。更重要的是公允价值的运用有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助于信息使 用者对企业预期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做出评价,从而对企业业 2 绩及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 践中的运用才刚刚起步,公允价值的取得和确定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采 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1.2 研究意义 公允价值计量立足于当前的公平交易,是最贴近商品内在价值的价值量,强 调的是计量结果的真实。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由于其具有相关性,符合配比原则及 能很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等优点,在国际会计准则及各国会计准则中扮演着越 来越重要的角色。尽管在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经历过“先用后弃、禁而又用” 的反复阶段,但是公允价值的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本文不再深入研究公允价 值计量的必要性,而主要关注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本文基于公允价值的相关理 论进行论述,继而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准则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在我国实施过 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与以往的相关准则进行比较,提出了公允价值在新准则 中运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应采取的对策。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阐述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可以从理论方面加深 理解,从而为在新准则中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打下基础;其次通过系统阐述公允 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具体运用,可以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其运用范围和环境等与 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不断发现问 题并加以解决,使得公允价值能够更有效运用,也使得新会计准则在我国得到全 面实施。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公允价值研究文献综述 公允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这是英国会计对国际会计的重要贡献,也是英国 会计的主要特征之一。早在 1948 年颁布的公司法中,就首次提出了“真实 与公允”这一指导思想,要求公司“真实与公允”地反映公司期末的财务状况和 当期的盈利能力。近三十年来,这一观念逐渐向各国渗透,已为欧洲经济共同体 第 4 号指令所接受。 1961 年,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所属会计研究部主任 maurice moonitz 在其撰写的 ars no.1 中就提到“公允价值”这一概念。ars no.1 认为,在市场 3 经济中, 市场价格是一切计量属性的基础, 其他计量属性都是市场价格的衍生物。 1970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会计原则委员会报告书第 4 辑中,将公允价 值理解为: “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以及在不 包含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的交换价格的近似值。 ”这可能是对公允价值的 最早定义。 1 1990 年 9 月,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的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在 美国参议院的银行、住宅及都市事务委员会作证,指出了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于 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并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 量属性,至此西方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纷纷行动起来开始对公允价值加以讨论研 究。 1994 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财务报告准则第 7 号购买会计中的 公允价值(frs7)中认为, “公允价值指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而非强 迫或清算销售中,交换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 1997 年 3 月,iasc 与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联合公布了综合讨论 稿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 ,提出了“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有金融资产 和金融负债,对于获得一致并相关的信息是必需的”观点。 1998 年 6 月,fasb 在 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中明确表 示:公允价值是计量金融工具最佳的计量属性,对衍生工具而言,公允价值是唯 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2000 年 2 月,fasb 发布了第 7 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7)在会计计量 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 ,公告给出的“在非强制非清算销售”环境下的公 允价值定义,强调了企业持续经营的状态,从概念框架的层次把公允价值作为主 要的计量基础。此外,公告也为使用未来现金流量贴现计算公允价值提供了理论 依据和操作指南。 由于第 7 号概念公告(sfac 7)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需要设立一系列的假设, 因此在概念中存在着对公允价值估计的不确定性,于是 fasb 于 2004 年 6 月发布 了一个征求意见稿公允价值计量 ,该意见稿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或负债 在熟悉情况、没有关联的自愿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中进行交换的价格。从这个意见 稿的意图可以看出, fasb 关于公允价值的讨论重点已经不再是公允价值与历史成 本之间哪个更好的问题,而是探讨如何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一些问题。 1 谢诗芬, 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年 2 月第一版。 4 2005 年 11 月,fasb 正式向外界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公告工作草案” ,该草 案提供了一个统一指导公允价值会计实务的理论框架,对公允价值定义做出了更 合理的修订,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参考市场中市场参与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 强调交易主要是为资产的出售或负债的转移, 而且出手价格为该项资产 (或负债) 相关的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的市场估计提供了直接的计量方法。 在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基础上,fasb 在 2006 年 9 月正式发布了美国 财务会计准则第 157 号公允价值计量。进一步规范了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方 法,提升了公允价值内涵的高度,结束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多样性和不一致性,它 将公允价值分为不同等级,建立了公允价值等级披露制度,扩大了公允价值的披 露范围。 1.2.2 国内公允价值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对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二十世纪末才出现关 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1997 年 12 月,黄世忠教授在会计研究上发表 题为“公允价值会计:面向 21 世纪的计量模式”的文章,文中介绍了公允价值会 计在美国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 并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指出: “公允价值会计既对会计界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计量模式的完善和发展 提供了契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极有可能在下一个世纪的上半叶成为主流,历史 成本计量模式将逐步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 ” 2002 年,吴水澎指出“如何解决公允价值应用所带来的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问题、实现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创新、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使会计在 日益复杂多变的现代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成为国内外会计研究 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完全可以说,如果能够得到深入研究的话,公允价值将成 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 谢诗芬老师在 2004 年指出:逃避公允价值是行不通的,因为公允价值不仅 仅是一个会计理论和实务问题,更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取得国际社会对我 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问题。谢诗芬老师在她的公允价值:国际会计 前沿问题研究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外延以及我国如何大力 推广公允价值等诸多观点,是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积极倡导者。 著名会计学家常勋在 2004 年 1 月的财会月刊中发表的公允价值计量 研究一文中认为“严格地说,已经不存在任何纯粹的会计计量模式,而只存在 5 以某种计量属性为主、辅以其他计量属性的会计计量模式。 ” 葛家澍老师、李明辉老师则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国应以历 史成本为主、起码在短期内历史成本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 将长期并存,谁也不会一统天下。 2005 年, 中国会计学主办的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会计准则专题研讨会在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召开。刘玉廷指出:今年完善会计准则体系,主要是在会计要 素的确认和计量等更深层次上, 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充分协调。 从中可以看出, 回避公允价值将不再是我国会计理论的主流。至此,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研究 和运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006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大量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从而掀起了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高潮。许多研究公允价值的文献接踵而至,其中不乏很 多是讨论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运用的文献。 张理在 2006 年财会研究中发表的论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公允价值 的应用一文中,系统地分析并比较了公允价值在新旧准则中的运用,从而可以 更直观地看到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发生的变化。 廖名杰在 2007 年求索中发表的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与改 进思路一文中对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进行 了系统的阐述。 王建刚、朱金一在 2007 年的财贸研究中发表的公允价值的内涵、本 质、计量追求与运用关键中,通过探讨公允价值的产生背景,比较了不同时期 各个国家或组织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并重点对 fas157 的最新定义进行了分析, 从而为清晰地理解公允价值打下基础。 此外还有很多研究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文献,在此不一一列举。 笔者正是在大量研读了这些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开阔了思路,借鉴了很多学者 的研究结论,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本文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本文属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范畴,研究方法以规范研究为主,基本内容 如下: 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公允价值 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简要介绍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6 第二部分阐述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是从公允价值兴起的背景、公 允价值的定义以及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探究公允价值的理论渊源和研究公允 价值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以及债务 重组、非货币交易及企业合并中的运用及其影响。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由于我国在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公 允价值的取得和确定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第五部分主要对公允价值如何在会计准则中更好的运用提出对策建议,为了 使公允价值能够更好地在新会计准则中运用,需要对目前运用中所遇到的问题进 行解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公允价值运行的环境,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第六部分主要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展望公允价值未来的发展前景。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 1.1 所示: 图 1.1 研究框架图 导论 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 值应用的比较分析 新会计准则中应用公 允价值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 则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 国应用的前景分析 7 第 2 章 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 第 2 章 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 2.1 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 近 30 多年来,世界经济处于激烈变革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科 技革命迅猛发展,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异军突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一切使 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充满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正是在经济 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经济虚拟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下造就了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 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经济出现了全球性持续通货膨胀,多数西方国家的物 价上涨率都接近或达到两位数,从而导致很多西方国家的汇率相继与美元脱钩而 采取浮动汇率,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取消了对利率的管制。国际金融市场在汇率和 利率都放开后出现了剧烈的动荡,企业在筹资和投资活动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外 汇风险和利率风险。为了避险,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不断被创造出来,如期货、 期权、互换、远期合约等。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尚未履行或处于履行中的合 约,不是已经发生的交易,其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 采用实现原则和历史成本,就不能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和计量,也不能在报 表中反映,于是就带来了对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巨大冲击。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会计界和金融界一直对金融工具,特别是对衍生金融 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争论不休,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历史成 本计量模式的严重缺陷缺乏相关性的认识。一个典型案例是,美国 2000 多 家银行因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招致巨大损失而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而建立 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上的财务报告在这些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往往还显 示其“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这充分说明历史成本财务报告 不仅没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反而误导了投资者的判断,甚 至给他们带来了巨大风险。 2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大量产生以及随之带来的金融风险,使 得公允价值越来越受到青睐而不断得到认可。在这种背景下,1990 年 9 月,美国 2 黄世忠, “公允价值会计面向 21 世纪的计量模式” , 会计研究 ,1997 年第 12 期。 8 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主席查德c布雷登首次提出了对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 价值进行确认与计量,由此揭开了对公允价值的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起步较晚。20 世纪 90 年代中 后期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其巨大的 投资潜力受到全球投资者的关注,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有助于国际投资者 获取和认可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同时可以降低我国企业海外融资的会计信息转 换成本,从而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经济地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将公允价值 纳入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充分反映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也对我国 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2.2 公允价值的定义 对公允价值如何定义,目前各国会计界对其存在多种理解,本文从以下四个 方面来进行阐述。 2.2.1 国际公允价值的定义 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主要集中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发布的准 则中,iasc 在 1995 年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 32 号(ias32) 金融工具:披露和 列报中指出,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 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 1997 年,iasc 在发布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会计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所有金融工具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也即用现值技术计量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 为公允价值。 iasc/iasb 的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jwg)于 2000 年底完成的金融工具综合 准则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准则草案和理论基础对公允价值定义 如下: “公允价值是企业在计量日由正常营业报酬驱使的正常交易中销售资产将 收到的或解除负债将付出的估计价格。 ” 2003 年,iasc 在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 39 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 等一系列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做出了如下的定义, “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 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2003 年 12 月,国际 会计准则理事会(ias)对公允价值定义与之基本相同。 9 1994 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财务会计报告准则第 7 号(frs7)购 买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中指出, “公允价值,指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 而非强迫或清算销售中,交换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a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 “公允价值指没有受到 强制的、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商定的对价的金额。 ” 2.2.2 美国公允价值的定义 1953 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第 43 号会计研究公告 (arb no.43)中已提 出公允价值,但未进行具体解释说明。 1970 年,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 apb 公布的会计原则委员会报 告书第 4 辑(apb statement no.4)中,公允价值被认为是“当在包含货币价格 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 (以及)在不包含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 转让中的交换价格的近似值。 ”这可能是对公允价值的最早定义。 1991 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 fas107金融工具公允价值 的披露中首次正式将公允价值的定义界定为, “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 交易者之间在当前交易中采用的价格,而非强迫的或清算状况下形成的价格。 ” 1996 年,fasb 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25 号(fas125) 金融资产的转让和 服务以及负债清偿的会计处理中指出, “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 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 (而不是被迫或清算销售) 中据以购买 (或承担) 或销售 (或 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 1998 年,fasb 在 fas133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中对公允 价值的定义与 fas125 中的定义一样,fas133 比 fas125 更简明地说明了“公允价 值确定的原则” 。 2000 年,fasb 在第 7 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7) 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 金流量和现值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仍然同于 fas125 中的定义。 2004 年,fasb 发布了一个“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征求意见稿(fvm) ,其 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如下:公允价值是在当前交易中,在熟悉情况、不关联、 自愿的各方之间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价格。公允价值征求意见稿推动了财 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 2005 年,fasb 又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工作稿,进一步修改了公 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是在当前交易中,在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上, 10 市场参与者从资产中获得的价格或清偿债务所支付的价格。 ” 经过不断完善,2006 年 9 月 fasb 发布了 fas157公允价值计量 ,该准则 将公允价值定义为, “在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 价格,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 ” 2.2.3 我国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从 1997 年开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提倡公允价值 阶段、回避公允价值阶段和重新引入公允价值阶段。从 1997 年到 2000 年之间财 政部大力提倡使用公允价值,在这一期间陆续发布了 10 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 涉及公允价值的具体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 企业会计准 则投资 、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 ,这些准则的发布标志着公 允价值概念在我国得到正式运用。在 1998 年 6 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 务重组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 “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 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 然而,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由于公允价值运用所要求的活跃的交易市 场在我国尚不成熟和规范,公允价值往往难以获得,导致企业在运用这些会计准 则时随意性大,出现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造成了会计信息更为 严重的失真。因此,财政部于 2001 年重新修订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投 资三项准则,强调了真实性和谨慎性,取消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对经济业 务事项的处理上不再按公允价值计量,而改按账面价值入账。与此同时,为了制 约上市公司滥用关联方来“创造”账面利润,我国会计准则制订部门于 2001 年 底发布了关于“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问题暂行规定” ,对其中显失公 允的部分作为资本公积,这也对公允价值属性进行了限制。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合理应用的“土壤”已经得到了 很大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会 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己是势在必行。我国财政部在 2006 年 2 月 15 日颁布的新企业 会计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将公允价值定义为, “在 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 2.2.4 国内外公允价值定义的比较 从上述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机构对公允价值定义虽然表 11 述方式不同,但其具有如下的共同点: 1.强调了交易的公平性。公允价值是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之间进行交易而形 成的,而不是在强制性交易和企业清算或部分清算的前提下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 清偿的金额。 3公允价值的定义明确指出“在公平交易中” “自愿进行” ,表明交易 并没有实行强迫,交易双方进行的交易是自愿的,而且交易的金额是公平的,是 双方一致同意的,也就是说,交易双方是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公开、公平、公 正的环境下进行交易。关联方之间为了操纵利润人为规定的资产或债务的价格, 由于不是以公平交易为前提,不能认为是公允价值,此时的公允价值应是指将该 项资产或负债与独立的第三方进行交易的价格。 2.强调了相对性,即交易所确定的公允价值都是在相对理性的情况下做出 的。公允价值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在理想假设下的价值体现,而现实社会中这些 假设难以完全实现。不论市场多么完善,交易双方多么睿智,都不可能收集到所 有信息并有效的分析信息做出绝对正确的决定。公允价值是市场价值,即公允价 值的“公允性”只能是相对的。尽管人们可以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得到公允价值, 但都是近似的估计值。 4 3.强调了交易市场的兼容性。公允价值既可以在活跃市场中形成,也可以在 非活跃市场中形成。活跃市场存在的公开标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但并非唯 一证据。 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 则可以采用各种估价技术来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 为了便于分析与比较,表 2.1 将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总结。 2.3 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我国 2006 年出台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次出现会计计量属性的概念,引入 这个概念是对我国会计实务的一个重大创新和挑战,体现了与国际潮流的趋同。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规定了五种会计计量属性, 包括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这五种会计计量属性有其内在联系,基础是历史 成本。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其他四种计量属性都重在反映资产、负债的当前价 值。从实质上讲,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也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但又 不能全部统一采用公允价值,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 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因此,有必要仔细分析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3 常勋,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 财会月刊 ,2004 年第 3 期。 4 牛成喆、刘彬, “公允价值定义及计量属性综述” , 财会通讯 ,2007 年第 11 期。 12 表 2.1 公允价值定义比较分析表 国家或 组织 时间 会计文告名称 公允价值定义内容 中国 2006 年 企业会计准则 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 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 额。 1970 年 apb statement no.4 当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 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以及)在不包 含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的交换 价格的近似值。 1991 年 fas107 一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交 易者之间在当前交易中采用的价格, 而非强迫的或清算状况下形成的价 格。 1996 年 1998 年 2000 年 fas125 fas133 sfac7 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 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或 清算销售)中据以购买(或承担)或销 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2004 年 公允价值计量 征求意见稿 公允价值是在当前交易中,在熟悉情 况、不关联、自愿的各方之间进行资 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价格。 2005 年 公允价值计量 工作草稿 公允价值是在当前交易中,在特定资 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上,市场参与者 从资产中获得的价格或清偿债务所支 付的价格 美国 2006 年 fas157 公允价值是在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 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 格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 1995 年 1999 年 ias 32 ias 39 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 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 金额。 iasc 2000 年 金融工具综合准 则征求意见稿 (jwg 发布) 公允价值是企业在计量日由正常营业 报酬驱使的正常交易中销售资产将收 到的或解除负债将付出的估计价格。 英国 1994 年 frs7 公允价值指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 项公平而非强迫或清算销售中,交换 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加拿大 1996 年 cica手册 , section 3860 公允价值指没有受到强制的、熟悉情 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商 定的对价的金额。 13 2.3.1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关系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其实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计量属性。广义来说,历史 成本也是构成公允价值的组成部分,只是历史成本所表示的公允价值是一个过去 的公允价值,是初始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如果按时间顺序将公允价值分为立 足于现在和未来的公允价值,前者就是指历史成本,而后者则是指人们通常所说 的公允价值, 即所谓的狭义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这两部分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狭义的公允价值将不断地转变为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区别在于: 首先,从定义上来看,公允价值是对资产和负债以当前情况为依据进行价值 计量的结果,而历史成本是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这是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 成本计量的根本区别。 其次,历史成本所注重的是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并且它又是基于交易双 方所认可,因而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公允价值能较客观地反映资源的真实价值, 但可靠性却相对较弱,如果应用不慎,可能连基本的相关性也会丧失。 再次,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以实际交易而不是可能的交易所决定,从某种程 度来说是一种静态的计量属性,它只能用来初始计量并能供以后各期进行摊销和 分配,不存在后续计量问题;公允价值是现行价值计量,是一种动态计量属性。 强调必须动态、及时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变化,既可以基于实际交易也可以是假定 的,即使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只要有证据表明某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市场价值 或预期价值发生了变化,那么财务会计就必须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在表内进行 反映,同时还需要在表外进行披露。 2.3.2 公允价值与重置成本的关系 重置成本也称为现行成本,通常表示在计量日或报告日重新购置或重新建造 相同或类似资产所付出的代价,重置成本是现在时点的成本。重置成本属于公允 价值的范畴,因为现行成本是市场确定或可观察的市场金额,最接近公允价值。 在原始交易时日,重置成本与历史成本代表相等的数量,但随着时间发展,由于 资产的预期和供求关系的变动或技术进步和生产成本变动等原因,就会使得重置 成本可能偏离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与重置成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就计量时点而言,两者是完全相同 的,都是指“现时” ,一般特指“计量日”或“报告日” ;就获取方法而言,两种 14 计量属性在对资产的价值计量时,都不是以现实交易为基础,其获取方法都以估 计为主;就价值变动差异而言,两者对资产重新计价都会涉及未实现利得或损失 的确认和计量,而且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也是相同的。 5 公允价值与重置成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从归属范畴看,重置成本属于成本 范畴,没有交易活动发生,强调站在某企业主体角度的投入价值,所以不在交换 价格之列;而公允价值既可以是成本,又可以是市价,强调站在独立于企业主体 的市场角度的市场价值。从环境要求看,公允价值对公平交易有严格的规定;而 重置成本则未对此作明确的限定。从计量重点看,对于产成品等企业自制资产而 言,其重置成本一般要低于公允价值,因为后者还包括了卖方的利润,对于从市 场上刚购入的新资产而言,两者金额可能相等。 2.3.3 公允价值与现值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最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市场价格,即可观察到的、由市场 决定的金额,但是,会计人员有时无法观察到这种由市场机制决定、得到人们共 同接受的金额,从而不能把它们转化为历史或现行成本,或直接用价格来计量。 这时,就需要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值计算现值,进而确定交易双方均认可的 公允价值。 6下面从三个方面来看公允价值与现值的关系: 首先,从数学上讲,现值只是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结合。现金流量是估 计的,折现率可以随意选择。这样,就会出现多个现值,这些现值不一定都能够 与决策相关。 7为了使财务报告能够提供具体决策相关的信息,现值必须能够反映 被计量资产或负债的某些可观察的计量属性,这个“现值”必须是在非强迫或非 清算的交易中得到市场的承认和接受,才可确定为公允价值。 其次,现值是主体自身预计使用资产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对 持续使用的资产采用现值来计量相关性较强,但它不是市场交易价格,可靠性较 弱;与公允价值相比,现值是公允价值的基础,虽然成本很低,但由于现值计量 未得到市场的认可,缺乏公允性和可靠性。 再次,现值涉及不同主体(市场或企业主体)对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的 金额、时间、风险及不确定性的预期,而不同主体对上述因素的预期是不一样的, 由此形成两种类型的现值: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和以特定个体为计量目 5 魏晓兰, “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比较分析”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73 期。 6 葛家澍、林志军,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 月第一版。 7 葛家澍, “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 上海会计 ,2001 年第 1 期。 15 标的现值。只有以公允价值作为唯一计量目标的现值才与公允价值一致,它为现 金流量和利率在现值计量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意义明晰的目标。所以说,现值计 量只有以公允价值为目标,才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既相关又可靠的信息。 2.3.4 公允价值与可变现净值的关系 可变现净值是未折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所以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并不 一致。二者的区别是: 首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5秋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Starter Unit 1同步练习(含答案)
- 江苏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物业维修基金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广西玉林市公需课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 商业伦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陕西定向选调考试真题及答案
- 番禺附中考试题目及答案
- 武胜县高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软件开发员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婴幼儿照护赛竞赛试题附答案
- 2025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电力公司员工招聘6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房地产中介居间服务合同5篇
- 童话中的英雄勇敢的小矮人作文10篇范文
- 康复科的科室介绍
- 公安校园欺凌课件大纲
- 人教PEP版(2024)四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浙教版小学劳动技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甲状腺疾病课件
- 数控滚齿机操作指导手册
- 医保智能审核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