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论文)企业区域集聚研究.pdf_第1页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论文)企业区域集聚研究.pdf_第2页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论文)企业区域集聚研究.pdf_第3页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论文)企业区域集聚研究.pdf_第4页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论文)企业区域集聚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论文)企业区域集聚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t 业人学技术静济披管理顾卜论文 企业区域集聚研究 摘要 企业集群模式在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我 们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产业发展来看,发现一个共同的事实,就是 相同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总是趋向于在某一特定的区域集聚发展 壮大,企业数与企业规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区域的经济实力 与区域环境也越来越强。同时,该区域的这类企业群足以影响全国乃 至全球市场。 对企业来说,企业发展的环境这里也即企业的地理区位选择十分 重要,企业的区位选择并不是企业随意性的抉择,也不能是政府的主 观意志所定,而是企业能否在该区域得到企业发展的各方面生存与发 展的资源要素,也就是说企业要想得到同类企业更有利的优势,实现 最优的效益,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违背企业的区位条件。 那么是什么作用力决定这么多相关企业集聚于特定的区域,他们 彼此之间的互动形成和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 的焦点,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文章最后,我们用浙江中小企业群来实证分析。 关键词企业集聚,区位优势,创新网络,竞争优势 嘏汪工娥太学技术始济欲管理联- :论文 s t u d y薹n蕈珏嚣e n 誉嚣r p s e 薹t 嚣g 1 0 n a lc l u s 誓e r a b s t r a c t e n t e r p r i s ec l u s t e ro n eg r o u po fm o d e s p l a yv e r y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so f p r e s e n t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w ef i n dac o m m o nf a c tf r o m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r ed e v e l o p e dr e g i o n a li n d u s t r yo fe c o n o m y , i ti s e n t e r p r i s eo f t h es a r f l ei n d u s t r yo rr e l e v a n ti n d u s t r yt h a tt r e n da n d g a t h e r a n dd e v e l o pi ns o m eo n es p e c i f i ca r e aa l w a y s ,e n t e r p r i s ec o u n ta n da s s n o w b a l l i n gm o r ea n dm o r eh e a v ys c o p eo ft h ee n t e r p r i s e e c o n o m i c s t r e n g t ho f a r e aa n d r e g i o n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e i t h e rm o r ea n dm o r es t r o n g b e s i d e s ,t h ee n t e r p r i s eo f a r e a t h i sg r o u p e n o u g h t oi n f l u e n c en a t i o n a la n d e v e n g l o b a l m a r k e t 。 t o e n t e r p r i s e , e n t e r p r i s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h e r e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w h e t h e r g e o g r a p h i c a lp o s i t i o n o f e n t e r p r i s ec h o o s ev e r yi m p o r t a n tt o o ,p o s i t i o no f e n t e r p r i s e i tc h o o s e st ob e e n t e r p r i s e r a n d o mc h o i c ec a n t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ss u b j e c t i v e w i l lm a k ee i t h e r , b u t e n t e r p r i s e c o u l d g e t e n t e r p r i s e o fv a r i o u sf i e l d sr e s o u r e , e k e y e l e m e n to fs u r v i v a l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a r e at h i s ,t h a ti st os a yt h a te n t e r p r i s e s w a n tt og e ts i m i l a re n t e r p r i s e sm o r ef a v o r a b l ea d v a n t a g e ,r e a l i z et h e o p t i m u mb e n e f i t ,t h em o s t 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 i sa p o s i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t h a tc a n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 :论文 v i o l a t ee n t e r p r i s e s t h e ni ti ss o m ee f f o r tt h a td e t e r m i n e st h a t s o m a n y r e l e v a n t e n t e r p r i s e sg a t h e r i nt h es p e c i f i ca r e a ,t h e yi n t e r d y n a m i ce a c ho t h e rf o r m a n dh o wi sr e l a t i o no ne a r t h ,t h i sh a sa l r e a d yb e c o m et h ef o c u st h a t a c a d e m i ah a ss t u d i e d ,t h i si sar e s e a r c hf o c a lp o i n to f t h i st e x tt o o i nt h ee n do ft h ep a p e r , w ea n a l y s ew i t hs m a l la n dm e d i u m - s i z e d e n t e r p r i s e so f z h e j i a n gg r o u p k e yw o r d s e n t e r p r i s ec l u s t e f ip o s i t i o na d v a n t a g e , i n n o v a t i v en e t w o r k , c o m p e t i t i o na d v a n t a g e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前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发展的成功已不再表现为传统的对土地、资源、产品 等固定物质财富的占有。随着当代社会财富的价值越来越多的蕴藏在全球商品链 中流动着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人流中,区域的地位在于其对诸种流动财富 的吸引力和利用这些财富创造新价值的能力。这种吸引集聚力被证明具有自我强 化的效力。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那些公认的经济发展获得成功的区域时,可以发 现几乎每一个地区的发展史总能追述其发展的起因,然而集聚的过程一旦进入自 我增强的正反馈循环中,地方经济就蓬勃发展起来。同样,也有一些曾经繁荣的 区域无声无息地凋零下去,原本集聚在该区域的企业也随之消失在历史之中1 。 经济的全球化似乎正在抵消着不同区域之间在成本上的优势,区位因素的作 用正在受到不断开放的全球市场和快捷的交通通讯的削减,因为任何一家公司都 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就是说,企业所处的区位是不能作为 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可是我们发现,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群, 往往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意大利北部的制鞋企业群、德国南部的汽车企业群、 好莱坞的娱乐影视企业群、硅谷的半导体和信息产业企业群等,其竞争优势似乎 都与所处区域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还能看到,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其企业往 往是在同一区域内群聚一起的。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似乎与区位、与区域内的企 业集聚因素有关。群居在一起的企业,对培育区域的竞争能力和优势有很大的相 关性,这一点已经为经济学界所认同。 那么,我们就是认为,在全球化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地理区位在经济研究 中不是淡化而是更有意义了。2 我们发掘那些公认的成功案例,就会发现一个国 家、一个地区某种产业能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往往离不开当地独 特的地理环境。这里地理环境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古老的地理决定论中所包含的自 然环境的狭隘含义。在这里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的,本地企业与当地 产业环境的关系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一样,处在不断的物质、能 量与信息交流中。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与联系通过不同的形式完成,遵循不同的制 1 王缉慈,童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产业群地方竞争优势的源泉,战略与管理,2 0 0 1 6p 2 8 2 胡振华,刘宇敏,企业集群的必要性及优势分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 8 卷第3 期2 0 0 2 年6 月 p 3 2 浙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度和习俗,深深刻上了当地历史文化的烙印,形成各地不同的产业生态,使企业、 企业家的经济活动紧密的镶嵌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中。当全球化把这些企业、 企业家推向全球竞争的舞台时,这种地理的烙印并没有消失。 再从区域发展的实践证明来看,经济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区域化是两个并不矛 盾的趋势,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生产的本地化特征消失企 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并没有因生产过程的分散和专业化而下降。在当前的时代 背景下,规模经济不仅指单个企业的规模,而且区域内众多同行业或不同行业相 关企业形成的企业集群可以看成是一个特大的“企业组织”,同样可具有规模经 济性,从而可以获得整体区域竞争优势。区域内众多企业通过竞争与合作共同面 对技术变化及商业竞争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与机遇。因此,衡量区域的企业竞争 力就不应单纯从单个企业的角度来看,而应充分考虑到区域内同行业企业和其他 相关企业所形成的综合竞争力。企业行为主体间通过大量的正式交易和非正式交 流互动所建立的关系网络,是其他地方很难模仿的关键资源,这越来越被认为是 以后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区域集聚理论不仅可以为区域经济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知识经济的 挑战提供应对思路,还可以把知识经济的理念和信息技术运用到区域产业重组和 提升中小企业素质的策略中,构筑区域发展的新思路。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 家和地区将基于企业群的区域发展理论作为其管理区域经济活动的新的指导思 想。例如,美国商务部经济发展局对采用这一战略的地区的经验进行评价并明 确将基于企业网络的经济发展思想作为州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世界银行、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也将其作为其指导各国中小企业和区域发展的基本框架。3 因此, 基于企业群区域发展思想,是新时代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和形势所提出的新的经济 与区域发展理论。它主要侧重于从中观的角度来论述和说明区域发展和经济发展 的过程,阐明企业、国家或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用新的战略思维以增强其 竞争优势的道理,以及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应承担的责任。 针对企业区域集聚的实践,对于我们理论研究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知道集 聚经济的前因后果,要研究的是什么力量塑造着企业活动在空间的集聚状态? 这 种状态形成的原因与动力是什么?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实现区域经济和 3 盛世豪:从产业群视野透视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商业经济与管理 ) 0 0 2 年l 月第l 期总第l 23 期p 3 4 3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企业的持续发展的目标? 基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结合浙江区域发展的实际,并 运用产业群理论,对区域特色经济及其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了基 于企业集聚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 4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第一章:企业集聚与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理论背景分析 第一节:关于企业集聚的理论阐述 1 经济学界关于集聚的争鸣 亚当斯密是最早从分工的角度描述企业集聚现象的经济学家。他写到,工 人所穿的粗劣呢绒上衣和牧羊者剪毛所用剪刀这两种产品的生产,是由家庭作坊 和手工业工场为基本单位的小企业集聚联合劳动完成的。4 在亚当斯密的分工 理论中,早就暗含着外部经济的思想及内生因素的思想。工人或企业集聚在一块, 容易促进分工的发展。分工使得工人“熟能生巧”,提高了生产效率;分工有利 于技术的发明。这些好处,并不是企业在成本上的支付所带来的,而是由分工带 来的。它是内生于企业或工人的分工生产之中。 马克思也从分工与协作的角度说明企业集聚的存在原因。马克思在资本论 中关于分工与协作利益的论述可看作是企业集聚存在原因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分 析了协作可带来规模效益以及分工会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企业集聚内企业之 间存在着密切分工与协作关系。因此,马克思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企业集聚存在 的原因。马克思认为协作带来的规模效益来源于:协作劳动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 力,而且创造了一种集体生产力;协作劳动所引起的竞争和精神振奋可提高个体 的工作效率;协作可以缩小生产的空间范围,从而由于劳动者的集结、不同劳动 过程的靠拢和生产资料的积聚而节约费用。马克思也分析了分工是如何导致生产 效率提高的:在分工条件下,每一个工人终生从事某一种简单操作,从而成为“局 部工人”,他花在这一操作上的时间,比循序地进行整个系列的操作的手工业者 要少;分工使生产过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计划性、规划性及劳动强度;分工使 局部工人终生从事某种固定操作,有助于操作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劳动方法的完 善和劳动效率的提高。5 著名经济学者马歇尔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 经济。”6 他认为,内部规模经济是由单个企业内部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形成 4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5 谯薇,宗文哲: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原因及形成方式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 0 0 1 年第6 期p 8 9 6 马歇尔;1 8 9 0 年出版的t 经济学原理 5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的规模经济,这取决于从事工业的单个企业的资源、它们的组织以及管理的效率; 外部规模经济是由众多相互联系的企业集中在特定地方所产生的规模经济,这形 成了产业发展的规模,和企业的地区性集中有很大关系。7 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 模经济与企业集聚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企业集聚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 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一般比较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到,厂商也会尽可能使生产规模 进一步扩大;而企业外部的规模经济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当企业持续增长,尤其 是集中在特定的地区时,会出现熟练劳工的市场和先进的附属产业,或产生专门 化的服务性行业,以及改进铁路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马歇尔阐述了企业群规模 扩大而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说明集聚现象的形成,他还用外部规 模经济来说明企业集聚存在原因,他认为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着产 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专门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 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 这种高效率形成了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促使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企业集聚。 随后的经济学家( 克鲁格曼,宾治) 就把劳动市场麸享、专业性附属行业的 创造和技术外溢解释为马歇尔关于企业集聚理论的3 个关键因素。 阿尔弗雷德韦伯( a l f r e dw e b e r ) 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他从工业区位 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企业集聚现象。他把集聚因素引入企业集聚定义,在分析投资 区位选择时,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其中集聚因素可分为两个阶 段,第一阶段,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这是初级阶段;第二阶段 是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实现区域工业化,这是最重要的高级集聚阶 段。他所说的“高级阶段的集聚”就是我们所讨论的企业集聚。他的定义可这样 表述:中小企业集聚是在某一地域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的集聚体。这一定义的特 点是强调了中小企业集聚是企业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8 在1 9 0 9 年出版的工业 区位论一书中,他进一步解释到:“工业不论是仅仅通过工厂扩展的集中化倾 向而集聚,还是这种倾向的深化影响而吸引工业集中,都依赖于若干工厂紧密的 地方联合产生优势大小。为了初步地系统地考察这种社会集聚,我们注意到若干 工厂的地方集结易于带来大工厂所具有的长远利益,并且,构成高级阶段的基本 7 安虎森新产业区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北方论丛1 9 9 8 年第2 期( 总第1 4 8 期) p 1 7 8 景芝英,绦雪梅,试论聚集经济的本质,财经问题研究 1 9 9 8 年第1 i 期总第1 8 0 期p 1 1 6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要素同样是构成大规模工厂的那些因素。”9 在韦伯看来,企业群落的要素有四个方面:技术设备的发展使生产过程专业 化,而专业化的生产部门更要求工业的集聚:劳动力的高度分工要求完善的灵活 的劳动力组织,劳动力组织有利于集聚的发生;集聚可以产生广泛的市场化,批 量购买和销售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效率;正是上述原因,集中化可以使基 础设施,如煤气、自来水管道、街道等共享,整个“基础设施”使“单个企业廉 价”是可能的,从而降低“一般经常性开支成本”,同时,一般开支的降低还会 促进集中化。 韦伯不仅分析了企业群落的集聚因素,还分析了分散因素。他认为,分散要 素无非是集聚的相反倾向而已。产业在一个地方集聚与否,可以看成是集聚与分 散相互作用的结果。正是集聚和分散相互作用产生了单位产品一定数量的成本节 约。不同的集聚规模产生不同的节约函数,而每一集中化阶段的节约函数就构成 集聚经济函数。由于技术发展、组织发展以及市场化等要素对集聚经济增长的作 用越来小,而地租的增长越来越大,那么,集聚经济函数“像半边抛物线,越来 越慢趋近最大值”。 经济学家胡佛( e m h o o v e r ) 在1 9 4 8 年出版的经济活动的区位中,也 将集聚经济视为生产区位的一个变量,并把企业群落产生的规模经济定义为某产 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体的规模所产生的经济。他认为规模经济是企业集聚产生的 原因,并提出任何一种产业都存在三个不同层次的规模经济:单个单位( 工厂、 商店等) 的规模经济;单个公司( 联合企业体) 的规模经济;该产业在特定地方 的企业集中的规模经济。这最后一层次的规模经济正是中小企业集聚具有的规模 经济。 另一位区位经济学家巴顿也研究了企业群落理论。虽然他的理论带有马歇尔 思想的痕迹,但仍有特色。他认为,企业群落有利于熟练劳动力、经理、企业家 的发展。与同类企业地理集中进一步相关联的经济效应是日益积累起来的熟练劳 动力汇集和适应于当地工业发展的职工安置制度,这一点非常明显地出现在米西 德兰的汽车城,以及约克郡和兰克郡的纺织中心。这不仅包括与工业直接相关的 人员,还包括那些聘任人员,如会计、工效研究专家等。如同熟练劳动力的汇集 9 德 a 韦伯,工业区位论,中译本,李剐剑等译,商务印书馆1 9 9 7 年版,第1 2 2 页 7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一样,有才能的经营家与企业家的汇集也发展起来。” 巴顿理论的独到之处是讨论了企业群落与创新的关系。他指出,地理上的集 中能给予企业很大的刺激去进行改革。有很多理由可以说明革新与集中相关联。 首先是地理上的集中必然会带来竞争,而竞争促进了革新。其次地理上的集中本 身就有助于在商品制造者、供给者与顾客之间产生一种更为自由的信息传播,相 当数量的革新正是由于正确了解顾客的需要,以及发现供给上的特殊问题而产生 的结果。最后,通讯工具在大的集中地是比较优越的,这样就能使该地区的所有 企业很陕采纳这种革新。 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0 v v i lliai nson ) 在其著作市场和 等级组织中提出,在介于纯市场组织和科层制组织之间,存在大量的中间性组 织,这种中间性组织是克服市场失灵和科层组织失灵、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有效 的组织形式。“ 理论探讨方面,利奇腾伯格、享德森、科斯等经济学家作过专门的研究和论 述。其中科斯认为,无论企业和市场都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企业是通过一束长 期的要素合约来实现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市场则是通过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 化,并通过连续不断的市场契约过程,将不同的外部分工环节连接成一个生产整 体。在市场交易费用高昂的地方,人们趋向于使外部分工内部化,将原来通过市 场采购的劳务和中间产品转由企业内部生产,实现更高程度的横向和纵向一体 化,从而节省交易费用。在市场交易费用低廉而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边际递增的 情况下,则容易导致企业将一部分内部生产和分工环节转移到企业外部,以减少 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 第一位把企业集聚与国际贸易因素紧密联系起来研究的经济学家是保罗克 鲁格曼。克鲁格曼借用萨谬尔森曾经提出的一则天使的寓言来阐释企业集聚现 象:产品的贸易活动实际上间接地起到了生产要素贸易的作用,无论生产要素最 初的分配状态如何,通过贸易活动,总会使某些产品的生产集中于某些工业区。 克鲁格曼不承认马歇尔提出的技术外溢因素的普遍意义,认为这个因素只会在高 技术产业领域的企业集聚中产生效应。企业集聚中的外部规模经济因素在克鲁格 一o 英 k j 巴顿;城市经济理论与政策,中译本,根据伦敦麦克米伦公司1 9 7 6 年版译出,上海杜科 院部门经济研究室译商务印书馆1 9 8 4 年版第2 l 2 3 页 “谯鞋:中小企业集群存在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兰州商学院学报总l8 卷 第l 期2 0 0 2 年2 月 8 浙江工监大学授术经济及管理碗士论文 曼的限里怒一种开放经济的状态,是备个国家产业选择和取得优势的决定佼因 素。这一点期镳粒“薪贸易理论”是吻合戆,郢各邂豹贸易蝗势并不来自予国与 国的产业隧别以及由此引起的比较优势,而建来自于各国内部的地区产业分工和 在诧基础上所能达到的规模经济的程度。垃 迈克尔波特 m e 。p o r t e r ) 在1 9 9 7 年豹哈佛巍业评论上发表了“企选集聚 和新竞争经济学”一文”,把企业集聚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从竞争经济学的 角度去研究企业集聚问题,在竞争优势理论基础上辩企业集聚进行了研究,德对 企鼗集聚静定义憝;菜一特定产韭魏孛夺金缝衣砉毽终丈量綮集予菜一特定建嚣, 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他认为搬业集聚的成员包括提供零部 件等上游产品的徽应商,下游的渠道与顾客,提供甄补产蹄的制造商,以及暴有 相关技篚、技术袋共目投入豹其它产烛的金娃,还包括掇供专业豹培训、教赛、 信息、研究与技术支持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如大学、质量标准机构、短期培训 机构以及贸易协论。并鼠指出,企业集聚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瑟因素。 问时,波特还稿用钻石模型来势析企监集聚现象。波特认为不是不同懿国家 或产业而是企业避行竞争,而旦贸易的专业化并不能通过骚素察赋状况而得到合 理的解释,因此,他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企业上,并从创新能力的角度来探讨了产 盈熬聚集璇象,其整个臻论势拼框架趣括霆个方嚣:( 1 ) 需求状嚣l ( 2 ) 要素条佟; ( 3 ) 竞争战略;( 4 ) 企业群( 或者说相关及支特性的产业) 。这是因为,如果一个 产业在国际上要其有竞争力,就必需矮备以下几个条件:国内较好的需求状况: 要素授天煞震量;促进企整在其产韭凑鼯超越其它众韭蛑突争垂力;特定产延供 应商与顾客之阃的联系。“ 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创新在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中起到关键作用,产品创 新或工艺饿新是念垃剖造凝市场或获得及保持市场傍额的谈心。波特通过蕊察发 现,国家或区域内成群的企业在同样业务中会做的踅好。( 见图l 1 ) 2 攮癔宁现代企业竞争战略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i 2 月第一舨p 1 5 4 - - 1 5 5 日m i e 2 t a e l e p o t t e r :c l u s t e x a n d t h e n e w e c o n o n m i c a o f c o m p e t l t l o n ,h a r v a r d b u s i n s r c v i e w , n o v c m b e r - d e c c m b e r l 9 9 8 p 7 7 - 9 0 “刘乃全,产业聚集理论及其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学掇2 0 0 2 年4 月第4 卷第2 期 9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图1 1 :波特的钻石模型 波特用美国m c i 和美国在线这两家公司来说明华盛顿特区电信业集聚的现 象,波特认为企业集聚对企业竞争是高度重要的,这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接近劳动 者和公共物品咀及相关机构的服务,同时有利于企业创新和产品出口。 此外,国内的经济学家对这一理论也有所研究。芮明杰、吴思华、赖士葆、 仇保兴都对企业集聚做过阐述并给出了各自的见解。 芮明杰认为:中小企业集聚是指通过信息的共享和人员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中 小企业之间的结合,是一种新生的企业和产业组织制度。集聚内企业之间连接相 对松散但专业化分工关系却很强。 吴思华认为:中小企业集聚是指一群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的成员组合,成员 之间具有专业分工、资源互补现象,彼此间维持着长期的非特定合约关系。 赖士葆则将中小企业集聚认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个体 企业间所建立的长期关系,这种关系不一定以契约来维持,而可通过承诺与信任 来进行。 仇保兴博士在研究温州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实际中得到启发,并结合集聚理 论对小企业集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指出小企业集群是由众多自主独立又相互 关联的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关系并在某一地理空间高度聚集而建立 起来的产业组织,这种组织的结构介于纯市场和层级组织之间。他的研究是以小 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中心,以小企业集群的存在形式和内部结构、运行机制和 外部条件、演进过程和趋势等做系统分析和探讨,得出结论小企业借助于这种特 殊的组织结构,可以获得集群外的企业所没有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对企业集聚效应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成本优势的层面上,而要 以现代组织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甚至从企业微观经济层次,来分析和解释集聚 1 0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对企业和区域的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的积极作用。企业集聚是市场组织与企 业组织相互交融在更高层次上形成的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综合体。 2 集聚的相关理论 ( 1 ) 基于成本的企业集聚理论 早期的工业集聚区域研究表明,当时的区域集聚与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很大的 关联性,这一理论的核心都是从成本的角度来解释企业集聚的原因。一个区域的 企业之所以有优势,是由于运输成本的节约、供货渠道、公共物品的取得,以及 交易成本”的节约等因素。 但是仅仅从成本的节约来解释企业集聚问题,必然会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问 题就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竞争方式正在发生重大 转变。企业由单纯追求成本占先逐渐转变为追求差异化和集中化战略。成本固 然是企业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成分,但面对一个迅速变化的外部市场,产品或服务 的新颖独特性、企业的刨新能力及核心竞争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后者给企业带来 的竞争能力是难以通过成本度量的,特别是在新经济条件下,单单追求成本优势 显然不合时宜了。 现代企业当然已经意识到,不能仅仅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单位成本,通过各 种成本控制手段不断压低产品成本来竞争,而是要通过各种创新手段更多地谋求 在市场上同类企业所没有的新产品和独特的技术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 此外现代社会的交通通讯服务的便捷和成本低廉,理论上会导致公司选址更 加偏向散居而不是群居,然而这与实际观察到的并不吻合;企业不可能从所处的 区域获取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但为什么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是 在某些区域群居一起的? 最后,在硅谷、好莱坞等地设立企业的成本如今已经很 高,为什么仍然有许多企业愿意在此设立机构呢? 基于成本因素的企业集聚只能解释早期的企业集聚行为,而现代企业集聚的 研究必然考虑的不止是成本因素。 ( 2 ) 外部经济理论 外部经济的理论是马歇尔在1 8 9 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他写 到:“我们可把因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类:第一 ”韵作平,徐艳,企业群落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北方经贸,2 0 0 2 年第3 期p l 1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类是有利于这工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第二是有赖于从事这工业的个别企业的资 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m 马歇尔所说的外部经济包括企业群落所产生的 外部经济。严格说来,他讲的是“小企业群落”。他解释说:“现在我们要继续研 究非常重要的外部经济,这种经济往往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 地方即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而获得。” 马歇尔说:“当一种工业已这样地选择了自己的地方时,他是会长久地设在 那里的:因此,从事同样的需要技能的行业的人,相互从邻近的地方所得到的利 益是很大的。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了,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学 到了许多秘密。优良的工作受到正确地赏识,机械上以及制造方法和企业的一般 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之成绩得到迅速地研究:如果一个人有了新思想,就为别人 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因此 企业集聚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群落内企业之间的传播 与应用。 企业集聚还为辅助工业的成长创造了条件。当一种工业建立后不久,辅助的 工业就会在附近的地方产生了,供给上述工业以工具和原材料,为它组织运输, 而在许多方面有助于它的原料的经济。同时,在提高大型机构的利用效率方面, 企业群落也是有价值的。马歇尔写到:“在同一种类的生产的总量很大的区域内, 即使用于这个行业的个别的资本不很大,高价机械的经济使用,有时也能达到很 高的程度。因为,辅助工业从事于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小的部分,为许多邻近的工 业进行工作,这些辅助工业就能不断地使用具有高度专业化性质的机械,虽然这 些机械的原价也许很高,折旧率也许很大,但也能够本。” 此外,企业群落还有利于群落内人才市场的建立。马歇尔指出,“在一定经 济发展的阶段中,地方性工业因不断地对技能提供市场而得到很大的利益a 雇主 们往往到他们会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有专门技能的优良工人的地方去:同时,寻找 职业的人,自然到许多雇主需要像他们那样的技能的地方去,因而,在那里的技 能就会有良好的市场,一个孤立的工厂之厂主,即使他能得到一般劳动的大量供 给,也往往因缺少某种专门技能的劳动而束手无策;而熟练的工人如被解雇,也 不易有别的办法。” 1 6 英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译奉朱志泰译商务印书馆1 9 6 5 年版,上卷 j 2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外部经济理论是在分析产业生产成本时引入的,是立足于产业角度的分析。 尽管马歇尔注意到了有些产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但是他没有认识到企业群落的 发展不仅是产业的发展,更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克鲁格曼继承了马歇尔外部经济 理论,他把特定区域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看作为处于产业水平上的行业规模经 济。1 7 综上所述,我们把经济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归为三点:一是企业在地理上的集 中能促进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二是企业的集中能创造一个完善的高度专业 化的劳动力市场,公司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招聘到合适的人员。三是企业的地理 集中分布有助于创造性的构想以及技术秘密在个人之间非正式的交流,即产生知 识外溢。 ( 3 ) 新竞争经济理论 波特把企业群落纳入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创立了企业集聚的新竞争经 济理论。他的竞争优势理论体现在他的竞争战略( 1 9 8 0 年) 、竞争优势( 1 9 8 5 年) 和国家竞争优势三部著作中。在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波特于1 9 9 8 年发表了“企业群落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地提出了企业群落理论。 企业群落是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它 不同于科层制组织或垂直一体化组织,是对有组织价值链的一种替代。这种由独 立的、非正式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形成的企业群落代表着一种能在效率、效益 及柔韧性方面创造竞争优势的空间组织形式,它所产生的持续竞争优势源于特定 区域的知识、联系及激励,是远距离的竞争对手所不能达到的。 第二节:关于区域产业发展理论的回顾 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充分认识区域资源现状在充分利用区域资源 条件下,发展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企业或企业群,并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过程。 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企业或企业群的形成是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关于区域 发展的问题研究已是各国产业经济学家探讨的热点,并且它日益成为各国宏观经 济政策的理论依据。下面我们把区域产业发展理论做个大概的总结。 1 梯度推移理论” 1 7 美克鲁格奥伯斯法尔德:t 国际经济学,中译本,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1 3 9 页 ”魏守华,王缉慈,赵雅沁,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经济经纬,2 0 0 2 年第2 期p 1 8 1 3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这种理论把工业的生命循环周期理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开发中,认为产业结 构、新技术与生产力等遵循由高向低梯度转移的规律。在世界和国家范围内工业 布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这种变化与推移样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践的证 明,于是我国一些学者把全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看成三个不同的梯度区, 认为通过梯度推移,西部地带在产业技术加速转移中会逐渐缩小与沿海地区经济 发展的差距。这是一种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从静态上看,这种理论有点宿命论 的倾向。从动态上看,由于扩展效应远低于极化效应及回程效应之和,结果会不 断扩大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和我国“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发展战略相 去甚远。 2 增长极发展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 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空间产生不 同的影响,当然,增长极可以由大至小逐级传递。它强调在经济总量有差异化的 同时,还必须关注结构性的差异化:并不是所有产业都具有相同的发展速度,而 是在不同时期,快速增长往往相对集中在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上,然后波及到其 他产业和企业,集中快速增长的工业中心,就是区域的增长极。这种发展战略也 坚持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观点,其积极意义是通过引入空间经济变量,丰富了非 均衡发展理论抽象的经济分析内容,但有关增长极的数量、门槛规模、内部产业 结构及其区位与时间选择等一系列技术性问题依然难以解决,在实际应用中还是 难以实行。 3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这是前苏联在经济建设中为解决重大国民经济任务而采用的一种地域生产 组织形式,一般由国家一次性大规模投资而形成,是跃进而不是渐进式发展模式。 它大致由核心类( 生产综合体主导专业化部门中大型联合企业) 、主体类( 与核 心企业具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各种企业) 、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基础设施构成地域生 产综合体最大特点在于强调它能比企业单独布点带来更大的聚集经济效果,以及 企业在生产上的相互补充可以获得垂直一体化利润,但这是一种典型计划经济、 买方市场、更多考虑生产成本优势的模式,在当前生产普遍过剩的市场经济下, 1 4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必须从价格竞争转变到非价格竞争为主上来。” 这三个理论观点是传统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主流,也是传统区域经济发展的 实践总结,但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都有不能解释的困惑。 我们在本文前面提到的波特教授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还是很有实践指 导意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波特通过对世界上许多国家100 多个企业群的产 生、发展的比较研究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国家竞争力是指国家产业创新和升级 的能力,即国家获得生产力高水平及持续提高生产力的能力。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不一定在于整个国民经济,而主要看该国有无一些独具特色的产业或产业群。一 个国家在国际上成功的产业称为国家竞争优势产业,其重要标志是大量持续地向 多国输出产品、技术和设备。波特教授构建了竞争优势的“波特四因素”模型, 突破了影响深远的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了新的竞争力研究框架。世界经济论坛和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也从20 世纪8 0 年代起,研究国际竞争力问题,经 过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评价体系。 此外,我国学者也开展了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侧重于国家竞争力和综 合国力方面,其中部分学者涉及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对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的结构和产业组织等的竞争力进行了初步研究。 第三节:企业集聚为基础的区域产业发展新思路 企业集聚的区域发展思想,是新时代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形势所提出的,它侧 重于从中观的角度来论述和说明区域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过程,阐明企业、国家或 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用新的战略思维以增强其竞争力的道理,这一思路能 把知识经济的理念和信息技术运用到区域产业重组以及提升中小企业素质的策 略中,构筑区域发展。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企业群的区域发展理 论作为其管理区域经济活动的新的指导思想。 这一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要注重依靠内源力量来发展区域经济。企业群,不能单纯依靠外力( 主 要指外来资本和本地的自然资源禀赋等) 来得到发展,也不能通过凯恩斯式的政 府干预来发展。应该使企业群内各行为主体通过中介机构建立长期的稳定关系, - 9 魏守华,王缉慈,赵雅沁: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经济经纬j 2 0 0 2 年第2 期p 1 8 1 9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结成一种合作网络,共同造成一种独特的区域经济环境;同时,要努力使区域的 各种外部因素( 如政府的投资和优惠政策等) 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动力。 第二,要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合作和结网。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展开和国际分 工的发展,小企业在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但企业规模过小是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 域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如果能促使广大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加强合 作,在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等机构之间建立网络,小企 业是完全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 第三,要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国内外企业群发展的经验表明,无 论是对企业还是区域发展而言,更为重要的不是投入和规模,而是生产率。只有 提高生产率才能最终增强企业或区域的市场竞争力。如果企业运用熟练的方法和 先进的技术,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即使是传统的鞋业、半导体、农业, 都能产生较高的生产率。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低技术产业,只有低技术企业。一 个充满活力的产业群可以帮助群内企业采用最先进的相关技术和最复杂的方式 参与竞争,获得优势。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特色资源,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 业群,构筑区域比较优势。 第四,要构建宽松的区域制度环境。2 0 政府的性质和结构决定了它在直接的 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不具有企业所具有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因此,政府要把主 要的精力放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制度环境。如支持一 切有创业能力和愿望的人创业;确立能够保证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明晰企业产权,保护业主利益,鼓励技术创新,维持业主之间的“信任和承诺”, 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不利于人潜能发挥的评价标准和落后习俗努力营造宽 松、自由、鼓励个性发展和创造的文化氛围等。在区域发展中,良好的制度环境 比任何技术或企业都更为重要 企业集聚的实践经验表明,把中小企业发展与区域产业成长与优势定位有机 地联系起来,可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与产业特色,为区域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就浙江而言,以企业群为基础的区域特色经济,不仅为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 和产业特色提供了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它通过使量大面广的小企业的集聚和互 2 0 盛世豪,从产业群视野透视浙江区域特色经汽商业经济与管理,第1 期总第1 2 3 期,2 0 0 2 年1 月p 3 5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动,最终形成了区域内生增长机制,使产业的比较优势能稳定持久地得以发挥。 1 7 蛳江工她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论文 第= 章:企业集聚的推动因素分析 第一节:集聚的吸碍l 要素分析 企业集聚驰形成一般商以下且个豳素雄动:更多的市堪机会、最低的爱业交 易袋零、最毽靛经济彀盏、企照瓣爨熬僖鬣裁念终竞争关寨、群蠹建驽瞧鳐裁垮 境与翅谖终滋等,这是零文繇熬继静叠韭集聚五太攘韵因素。 l 。市场机会 硼以说,众业麟里的帑场桃会,首先来日于厂商和经销商葛滂赞者猩区域内 翁援魏凄避。菠墓梵_ i 毙,魏更浇器虢受低懿蛰格销髅垒选产曩,厂粪愿意遴入企 业瓣。 ;蹇着竞争懿期副秘焱韭群内产熬泰场敬耀对磐飘,经镄囊必然袁联热厂巍 和匿浚羚帝蛹方瑟发捧着美键襻舔,瑟蠢这些聚集篱静金照,瑟灏她逶藏蓑不耩 交讫瀚泰瑶。邋完尔t 渡褥在穗静嚣家竞争力一书孛骜摇瘸,企鼗器璧黪企 业一般主动适应一个区域外的市场,该市场通常有髓予它们的成麓。 此外众舭群内产品数照众多,并且各其特色,有利于使这谶区成为傲界巢 一袋凡耪产磊豹圭簧产穗釉集数戆,圭罄产逮摹羹集数堍约瓣撂楚嚣嚣繁场秘接秘 决定困索之一。由乎“群”内众多企业盥接参与世界市场的丈循琊,他们对世界 枣坛豹供袋接怠会更加灵通。遮秘良性攮环将吸摹l 更多的同类厂囊至n 该地区投 资。翔在黧痰丈名鼐燕懿泰荛壤子绩惠产蛙群在蚕鼯上巷关毒一是懿蟪建。2 嚣 0l 筚主事冬该集聚群逡新增囊扩资静15 8 t 个金鼗串,电子穰塞类瑷爨藏骞姆 4 个,占35 6 孺。 逐宥燕牌的协同簸纛。由予各个众韭资濒躲霄聚秣,程晶薄嶷蕊、黎广上戆 投瓷霄限,单个品膊的知嫩度糕当有隈,艇当他们聚豢于起时,品牌的协同效 应就产生了,如佛山的陶瓷、顺德的小家电、东莞的r r 产品、南海的纺织品、 串出,j 、撬豹枣五金等。 2 + 企韭交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