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商务接入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 移动商务的开展与推广需要进行详缀的市场研究,并与产业发展樱结合,足有 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研究制定移动商务的经营模式,离不开对移动接入方式的分 析探讨,并对各接入方式下的业务运营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充分挖掘移动网络的 优势,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其有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移动通信领域竞? ,环境分 析入手,运用s w o t 分析法、p e s t 分祈法和组合分析法等多种管理学知识与方法, 分析竞争环境,确定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关键因素,针对移动通信网络的特点,提 出几种接入方式下的经营模式方案。文中共分析介绍了五毒申接入方式下的经营模 式,分别为:1 依托移动通信语音平台,提供移动商务经营:2 依托移动通信筑信、 彩信平台,提供移动商务经营;3 依托w a p 平台,提供移动梦网移动商务经营; 4 移动p u s hm a i l 豹商务应用;5 无线宽带接入互联豳,基于互联网进行移动商 务运营。通过对上述五种接入方式进行适用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评价,对各种接 入方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各接入方式下的业务模式。 关键词:移动商务、接入方式、竞争环境分祈、业务模式 s t u d yo f a c c e s sm o d e li nm b u s i n e s s a b s t r a c t i ti sac h a l l e n g ea n dh a sg r e a td i f f i c u l t yt od e v e l o pa n ds p r e a dt h em o b i l eb u s i n e s s ( m b u s i n e s s ) i tn e e di n t e g r a t em - b u s i n e s s 诵t hi n d u s t r ya n dd e t a i l e d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n e e dt ob ec a r r i e do u tf o rt h em a r k e t a c c e s st e c h n i q u em u s tb er e s e a r c h e di nt h e m o b i l en e t w o r kw h e ns t u d ya n dd e s i g nt h e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f o rm - b u s i n e s s t os t u d y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w i t hd i f f e r e n ta c c e s sm o d eh a sg r e a t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a l i t y a n di ti s m e a n i n g f u lf o rm a k i n gg o o du s eo ft h em o b i l en e t w o r ka d v a n t a g ea n de n h a n c i n gi t s w h o l e c o m p e t i t i o n i nt h i sp a p e r , i td i s c u s s e d t h e c o m p e t i t i v e e n v i r o n m e n to f m - b u s i n e s sa n ds e v e r a l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sh a v eb e e nu s e ds b c ha ss w ot - p e s ta n d c o m b i n e d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a n ds o m ep r o j e c t sw e r ep u tf o r w a r d e dt o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 m b u s i n e s s ,f i v eo fw h i c hw e r ed i s c u s s e d :1 s u p p o r tm b u s i n e s sm a n a g e m e n tr e l yo i l m o b i l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h o n i cp l a t f o r m 2 s u p p o r tm - b u s i n e s sm a n a g e m e n tr e l yo n s m s m m so fm o b i l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l a t f o r m 3 s u p p o r tm o n t e r n e tm b u s i n e s s m a n a g e m e n tr e l yo nw a pp l a t f o r m + 4 t h eu s eo fm o b i l ep u s hm a i li nm b u s i n e s s 5 w i t ht h e a c c e s s i n g w i r e l e s s w i d eb a n dw i t hi n t e r n e t i t s u p p o r tm b u s i n e s s m a n a g e m e n tr e l yo ni n t e r n e t f i n a l l y , t h eo p e r a t i o nm o d eo ft h ea b o v em a n a g e m e n t m o d eh a sb e e ns t u d i e df o r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 i r a p p t i c a b i l i t y , f e a s i b i l i t ya n d a c c e p t a b l e ,a sw e l lt h es u m m a r yw a sa l s og i v e nf o rt h e i ra d v a n t a g e d i s a d v a n t a g ea n d p r a c t i c a l i t y k e yw o r d s :m * b u s i n e s s ,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a c c e s s t e c h n i q u e ,c o m p e t i t i v e 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a l y s i s , 独创性( 或创新性) 声明 本人声盟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入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g 寨邮电大学或其他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熬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 本人签名:亟勉墀本人签名:唆象丝鬓垡 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冠期:鲨鲤量缸扩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j b 京邮电大学有关保蜜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 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闯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邮电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町以 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戬允许采阁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l 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一年解密后遥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 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本人签名:五握盎生本人签名:丝萋堡i l i 筮 导师签 日期: 日期: rf 譬 矿矿6 汐d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页共5 0 页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一章绪论 i i 1 我国通信产业与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1 ) 通信产业发展状况 2 0 0 6 年1 月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统计月报显示,中国通信产业经过f 。几年的 发展,各项指标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详细数据见下表: 表12 0 0 6 年1 月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单位 本年本月止累计到达比上年末新增 通信业务收入亿元 5 0 1 9 固定电话用户合计页产 3 5 2 9 9 。i2 5 5 8 其中无线市话用户万户 8 6 2 4 19 1 3 移动电话用户合计页产 3 9 8 7 9 95 3 7 1 移动分组数据用户页产 7 6 1 5 6 5 1 4 5 互联网拨号用户万户 3 5 6 4 91 1 互联网专线用户户 7 2 6 3 84 0 2 0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页产3 8 6 2 1 1 1 1 7 其中:x d s l 用户瓦产 2 7 7 9 移动电话普及率 部百人3 0 3 进入2 0 0 5 年,通信运营业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相对于国民经济继续适度 超前发展,但增速明显放缓。 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增长的步伐也双双放缓,月新增固定电话用户数持续下 滑,移动电话新增用户保持着基本稳定的数量,这些都与先前快速增长的态势完令 不同。行业各项主要指标( 如业务收入、用户数等) 的增长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与前些年相比有明显不同。通信业务收入勉强保持高于g d p 的增长速度。 2 0 0 5 年1 、2 月份的数据显示,通信行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仪为7 9 ,这是 自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首次低于两位数,行业增速甚至低于国民经济总体的增速( 同 期g d p 增幅预计约为8 5 ) 。自2 0 0 5 年3 月份起,经过全行业的努力,业务收入 增速逐渐回升到两位数,到年底可以完成全年增长1 2 的目标,继续高于9 4 的 g d p 预期增幅。2 0 0 3 2 0 0 5 年,通信业务收入的增长率如图1 所示,各月实际完成 通信业务收入如图2 所示。从图1 和图2 可以看出,2 0 0 5 年通信业务收入增长速 移动商务接入模式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页共5 0 页 度明显低于前两年,各月实际完成的收入持续稳定在5 0 0 亿元左右。 图12 0 0 3 2 0 0 5 年通信业务收入增长率 图2 2 0 0 3 - 2 0 0 5 年通信业务收入各月实际完成数( 单位:亿元) 2 0 0 5 前l o 个月,固定电话新增用户3 6 8 3 6 万,较2 0 0 4 年同期减少1 1 2 4 1 万, 较2 0 0 3 年同期相差更远,且逐月下降。2 0 0 3 2 0 0 5 年各月新增固定电话用户数如 图3 所示。而2 0 0 5 前l o 个月移动电话新增用户4 8 2 1 7 万,较2 0 0 4 年同期减少6 8 6 万,且各月新增数量平稳。2 0 0 3 2 0 0 5 年各月新增移动电话用户数如图4 所示。 移动商务接入模式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 页共5 0 页 图32 0 0 3 2 0 0 5 年固定电话各月新增用户数( 单位:万) i 辟叠月 嚣张 胄5 席 6 剪,点矗异嚣并1 肇矗1 1 月伯舅 _ 卜渤端雒:母蜜一霉霉瞰旖锥 图42 0 0 3 。2 0 0 5 年移动电话各月新增用户数( 单位:万) 由以上数据可知,2 0 0 5 年反映行业发展状况的各主要指标( 如用户数、业务收 入等) 都与前几年的快速增长有所区别,发展趋稳或放缓成为2 0 0 5 年通信运营业最 突出的特点。在此期间,不同业务的发展状况也有所不同。 随着通信普及水平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行业本身经济效益的下降是必然趋 势。而随着通信业与社会经济各领域的联系愈加紧密,通信业的社会效益也更加显 著,即行业事实上让利于整个社会,这在2 0 0 5 年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的比较中可 得到印证。2 0 0 5 年通信业务总量与通信业务收入比较如图5 所示。 移动商务接入模式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 页共5 0 页 图52 0 0 5 年通信业务总量与通信业务收入比较 2 0 0 5 年,在收入同比增长1 1 6 的同时,通信业务总量增加了2 5 2 。根据单 位业务的收入,可以看出通信业实际在提供越来越多的业务量或服务,即行业在保 持一定水平的直接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带来了更为显著的间接作用和社会效益。 调整和转变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通信运营业应有的定位。从2 0 0 5 年的发展状况看,在技术变革的大环境下,通信运营业应及时跟进调整,f 确看待 单一业务的兴衰和整个行业角色及地位的转变,把握新的增长空间,在保持行业自 身一定水平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 2 0 0 5 年,我国移动通信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移动增值业务发展步伐逐步 加快,产业合作向纵深层次拓展,市场秩序和竞争不断规范,移动通信不仅推动了 通信行业的整体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同益深远的影响。 ( 2 )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状况 2 0 0 6 年1 月1 7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 0 0 5 年1 2 月3 1 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1 1 1 亿。 表22 0 0 5 年中国部分产业销售收入排序( 截至1 1 月份) 移动商务接入模式研究 北京邮电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5 撕共5 0 血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互联网接入用户数在2 0 0 5 年没有太多增长,2 0 0 4 2 0 0 5 年各月新增互联网接 入用户数如图6 所示。 - 女砩篝,p 啼2 。吐4 i t 图62 0 0 4 2 0 0 5 年互联网接入各月新增用户数( 单位:万) 互联网用户快速进行结构调整,宽带应用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受限于终端价格的高门槛,在我国现有经济水平下,互联网接入用户难以大规 模普及。而且固定互联网用户与固定电话类似,也是由家庭用户和商业刖户构成, 饱和度相对较低,这也是2 0 0 5 年互联网接入用户数量同比仅增长了1 4 的原因。 与此同时,互联网用户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开始向宽带化转变。2 0 0 5 年l o 月,互鞋网接入用户达到7 3 7 3 2 万,累计新增用户仅1 0 1 万,其中拨号用减少 1 3 2 3 万,宽带用户增长了1 4 2 5 打,使宽带用户比重由2 0 0 4 年同期的2 9 8 增加 到4 8 8 。宽带用户的增加使在宽带上开展更多的应用成为可能。2 0 0 5 年,已经 出现许多基于宽带互联网的新应用,如i p t v 、w e b 2 0 等。可以预见,随着宽带用 户的持续增加,将有更多的资源配制到这一允满活力的领域,从向使基十宽带且联 网的应用成为通信运营业新的增长点。 1 1 2 移动通信与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的通信产业发展存在创新不足、低水平重复,市场体系开发不 足等问题。 ( 1 ) 移动通信运营能力不高,新业务开发不足。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当前我国的移动运营商的、i k 务类型比较单一,收入的主要来源仍集中存语 移虢商务按八模式酬究 北京邮电太学碗士学位论文第6 页共5 0 页 音业务上,0 4 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新业务仅占业务总量的1 3 。但最近儿 年已经明显的出现了语音业务增量不增收的现象:数据业务增长迅速,但 新应用的开发上存在不足,主要是学习国外发达运营商的经验,自我创新 严重滞后。 当前通信运营商对市场客户分析不够。当前通信运营商的业务分类主要根 据技术手段进行分类,各业务之间互相补充、融合不够,用户对通信业务 一头雾水,也不明白自己更适合使崩何种业务类型,对各种业务的使用上 要是被动接收,对新业务的推广不利。 新业务开发能力不高。通信运营商当前新业务开发主要来自与对发达国家 ( 如日韩) 通信运营商成功的业务模式的模仿与重复,并没有自身去挖掘 用户需求,找出更能适合我国用户习惯的业务类型。 运营水平不高。与英国电信( b t ) 相比较,英国电信2 0 0 4 年实现营业额 1 8 5 亿英镑,利润2 8 亿英镑,公司职员9 9 9 0 0 人;中国移动2 0 0 4 年实现 营业额1 9 2 7 亿人民币,利润4 2 0 亿人民币,公司职员1 2 万人;中国电信 2 0 0 4 年实现营业额1 5 2 7 亿人民币,利润1 9 5 亿人民币,公司职员5 2 力人。 传统业务增量不增收现象愈加明显,经营业绩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 从长远来看,增值业务发展迅速,移动通信市场前景良好。 ( x ) c # z f 商务基础设施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但经过最近2 0 年的快速发展,基础设 施已经基本达到与世界同步甚至在某些方面达到领先水平。但让我们无法回避的 是,我国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仍然大部分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罩, 1 1 3 移动通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 近年来,随着i n t e m e t 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不在满足与传统的局 限在有限空间里的商务交易模式,而希望随时随地进行交易,甚至在移动的过稗r f r 获得服务。加之宽带无线i p 网、移动处理器、无线终端等i t 技术与7 。品的队遗皿 新换代,使得一种全新的商务交易模式随之产生并得到广泛应用,这就是移裁商务。 移动商务可以理解为利用无线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服务、资讯、 知识的交易交换的商务体系。由于移动通信设备和无线技术特有的特性,使得移动 商务的交易模式与传统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也正是由丁移动商务 的“移动”特,陛而带来了比传统电子商务更多的商机。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咪 提升运营业绩、降低运营成本以全面提高竞争力,成为现代商家面临的重要议题与 移动商务接八模式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立 辩7 共5 0 贝 考验。 虽然移动通信与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当前都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 是,移动通信与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也必将得 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随着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 必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移动商务面临着一个美好的未柬。 1 2 研究目的 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浪潮的方兴未艾,电子商务市场的逐步发展成 熟,3 g 脚步的日益临近,为移动商务的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本文目的在于对移动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对可叭丌展的移动商务 类型进行分析,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找出移动商务的发展模式,为中国的通信产业 发展提供一些启示。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移动通信与电子商务各自的特点与环境; 探讨移动商务的发展方向: 研究各种移动商务类型与移动通信网络的结合; 对各种接入方式下移动商务的开展模式提出建议。 第二章中国通信产业运营环境分析 2 1 通信产业相关政策法律 为了规范电信市场秩序,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台法权益,保障电 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促进电信业的健康发展,2 0 0 0 年9 月2 0 开国务院第3 1 次 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并于同年9 月2 5r 公布实施。 2 0 0 5 年,通信资费市场化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方面,延续多年的移动运 营商话音业务i 圜内网外差别定价走向终结;一方面,资费市场化取得初步进展。:2 0 0 5 年9 月,信息产业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通信业务 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宣布将放开部分通信业务的定价权,其中国内长途通话费、 国际长途通话费及港澳台长途通话费、移动漫游费和固定本地区间通话费出原来的 政府定价改为上限管制,并下放资费套餐审批权。 新的资费监管方式赋予了包括移动通信企业在内的通信运营企业更多的自主 移动商务接八模式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第8 负共5 0 贞 权,将有助于企业根据市场状况,实施更为有效的营销策略,降低进入门槛,让更 多低端用户能够使用电话服务;同时也能促使企业加强自律意识理性竞争在越 来越细化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灵活应对。不过资费市场化并不包括占移动通话时长将 近9 5 的移动本地通话的资费,因此对移动通信市场影响不是很直接。 通信服务质量提高是长期的工作,2 0 0 5 年服务质量的法规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2 0 0 5 年4 月2 0 日,信息产业部以部长令的形式发布了通信服务规范。新的规 范取代了已经试行5 年的通信服务标准( 试行) ,升级了对通信服务质量的要求, 对保护广大通信用户的权益、规范通信业务经营者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存移动 通信方面,根据技术和业务的新进展,增加了新的内容,如针对短消息业务提出了 具体的服务质量指标和通信质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规范信息服务市场,2 0 0 5 年7 月,信息产业部启动了统一s p 代码 的规划和整理工作,向六大基础运营商、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以及各相关短信服务 提供者下发了三个文件的征求意见通知,三个文件分别为:短信息服务提供者 ( s p ) 代码编号规划、短信息服务提供者( s p ) 代码申请、分配和收叫办粢 以及短信息服务提供者( s p ) 代码调整实施框架方案。 为解决用户关心的通信服务质量问题,监管部门还积极组织或配合其他部门开 展了大量整顿和规范通信市场秩序的工作,为移动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 的市场环境。2 0 0 5 年2 月,信息产业部发布关于治理当前通信服务问题的指导 意见。针对社会关注的通信服务“不对等协议”、“短信陷阱”、“通信卡”问题等 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在2 0 0 5 年3 月1 5 日举办的通信服务研讨会上,信息产业韶奚 国华副部长全面阐释了通信服务监管的理念和做法,组织六大运营企业签署通信 服务自律公约。2 0 0 5 年1 1 月,信息产业部联合发改委、公安部、海关总署等七 大部门公布了移动电话机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方案,在全国范围内jr 始专项整清 手机市场秩序,对日渐猖獗的“黑手机”市场进行全面治理。 同年,信息产业部还组织召开了宣传贯彻“互联互通司法解释”电视电话会议。 开展了“互联互通司法解释”宣传贯彻情况专项调研,并对贯彻实施中的问题进 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结合信息产业部依法行政工作实际,制定出台 了信息产业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未来五到十年信息产业推 进依法行政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印发了信息产业部2 0 0 5 年依法行政重点工 作安排。根据国务院的要求,阶段性地总结了信息产业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加强了行政许可后续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实施工作。 根据国务院2 0 0 6 年立法工作计划,酝酿以久的电信法( 送审稿) 将十 穆动商务接入模式铲究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9 页共5 0 页 2 0 0 6 年8 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同时,无线电管理条例已经列入国务院2 0 0 6 年立法工作计划。在广泛调研 并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形成无线电管理条例( 修订稿送审稿) 。 围绕信息产业工作重点,2 0 0 6 年根据治理垃圾邮件和规范短信息服务工作需 要,信息产业部将要出台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和通信短信息服务管 理规定。为推进通信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电信监管工作需要,还将加快 制定电信运营业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通信建设工程监理管理规定 等部门规章。 总体来讲,我国通信产业的各项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建设完善中,为通信产业的 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支持。 2 2 移动通信领域运营环境 2 2 1 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移动通信自1 9 8 7 年投入运营以来,移动用户的增长经历了几个4 :i i 】f j ,j 发 展阶段。1 9 8 7 - - 1 9 9 4 年用户基数较低,增长率很高,始终保持在1 0 0 以上;1 9 9 5 - - , 1 9 9 8 年,用户基数较大,增长率有所降低,但仍保持较高的水平,用户绝对数帚 增加很快;1 9 9 9 年至今,平均每年净增用户6 0 0 0 万左右,但随着用户基数的增大, 年增长率则呈稳步下降的趋势。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居世界首位,2 0 0 4 年 全国新增移动电话用户数为6 4 8 7 万户,用户总数达到3 3 4 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 达到2 5 9 部百人。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这为移动通信的良 好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2 0 0 5 年,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态势依然良好,虽然用户年绝对增量开始减 少,但移动通话量仍快速增长,移动通信收入比例上升,而且移动增值业务种类小 断丰富、收入贡献日益增加,移动通信对固定通信的替代同益明显。 移动电话用户年绝对增势趋缓,新增用户主要来自预付费用户。截垒2 0 0 5 年 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 9 3 亿,比2 0 0 4 年同期增长1 7 5 ,增长速 度下降了6 5 个百分点;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 0 3 部百人,比2 0 0 4 年底提高 4 4 部百人。2 0 0 5 年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 8 6 0 万户,与自2 0 0 1 年开始连续 四年每年超过6 0 0 0 万的增量相比,新增用户出现走低趋势。移动用户总体增长之 移动商务接入模式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0 页共5 0 负 所以放慢,主要是由于在经历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城市地区的普及率已较高,而 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使增长有限;另外,2 0 0 5 年移动通信市场价格 战全面回落,竞争趋于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用户发展。 从移动用户的构成看,2 0 0 5 年,g s m 用户依然占居移动用户的主体,市场份 额高达9 1 3 ,c d m a 也有一定发展,其市场份额已从2 0 0 4 年同期的8 4 卜 升到8 7 ,提升了约0 3 个百分点;在新增用户中,有约8 1 的来自预付费用 户,从而使预付费用户在用户总数中的比例由2 0 0 4 年的5 9 3 上升到2 0 0 5 年的 6 2 7 。移动通信市场低端用户涌现,预付费用户( 包括一人多卡) 大幅增加。 2 0 0 5 年,移动通话量仍保持快速增长,全年移动通话总时长累计达1 2 5 0 8 8 亿分钟,首次突破万亿分钟,比2 0 0 4 年同期增长3 2 6 。由于通话总时长基数 日益庞大,因此移动通话量增长速度与前几年相比明显趋缓。 移动本地通话量仍是移动通话量的主要构成部分。2 0 0 5 年,移动本地通话时 长累计达1 1 7 8 8 6 亿分钟,占移动通话总时长的比例高达9 4 2 4 ,对移动通话 时长增长贡献率为9 6 4 。 移动通信收入稳步增长,收入比例上升。2 0 0 5 年全年我国移动通信业务收入 累计达到2 6 1 6 4 亿元,比2 0 0 4 年同期增长1 7 2 ,高于整个通信行业收入增 长速度5 5 个百分点。移动通信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定,占通信业务收入的比例 达4 5 1 ,比2 0 0 4 年同期提高了2 5 个百分点,对整个通信行业收入增长贡献 率为6 3 2 。 2 0 0 5 年,我国移动通信收入增长率仍低于用户增长率,但差距仅减小0 3 个 百分点,这与同期a r p u 下降趋势减缓致。同时,收入增k 率与话务量增k 车 的差距也大大缩小,这主要得益于每分钟创收( a r p m ) 能力下降幅度的减小。a r p u 与a r p m 下降趋势减缓说明2 0 0 5 年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逐渐平息。 移动增值业务发展步伐加快,业务种类趋向多样化。近几年来,随着产业链的 日益完善,移动增值业务获得了长足发展。除了s m s 之外,m m s 、c r b t ( 个性 化回铃音) 、i v r 、w a p 等业务发展迅速,音乐、游戏等应用业务快速成长,打破 了移动增值业务以s m s 收入为主的单一收入结构,为移动通信行业发展带来动力。 2 0 0 5 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增值业务收入将近2 8 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 6 5 , 增值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1 8 3 。 自中国移动于2 0 0 3 年5 月率先推出c r b t 业务后,市场反响热烈,2 0 0 5 年更 是受到用户普遍欢迎,成为继s m s 业务后另。个在移动增值业务领域的杀f 级应 用。2 0 0 5 年中国c r b t 业务的用户渗透率可能已接近2 0 ,用户数将达到8 0 0 0 移动商务接入模式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1 页共5 0 贞 万,市场规模可能达到3 0 亿元。 受网速慢、费用高、业务单一等问题困扰,发展一直很不顺利的w a p 业务, 在2 0 0 4 年出现反弹迹象后,2 0 0 5 年保持了快速增长,2 0 0 5 年上半年w a p 用户达 到了1 2 0 的增长速度,2 0 0 5 年中国w a p 用户可能超过5 0 0 0 万户,市场规模大 致为1 2 亿元。 i v r 业务在2 0 0 4 年异军突起,成为移动增值业务中发展比较强劲的增长亮点。 2 0 0 5 年,i v r 的迅猛发展势头大有赶超w a p 的趋势,2 0 0 5 年底i v r 用户可能达 到2 0 0 0 万户,市场规模超过2 0 亿元。 此外,娱乐类业务如手机游戏、综合信息类业务如移动秘书、图铃下载类业务 等在2 0 0 5 年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移动商务和移动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等行业应用 实现了由部分试点到全面启动的突破,针对3 g 的大数据流量移动增值应用丌始受 到关注。 移动通信对固定通信的替代与分流日益明显。与固定电话相比,2 0 0 5 年移动 电话用户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值得注意的是,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新增用,o 的 差距在2 0 0 5 年出现了反弹,达到了1 9 9 3 万户,这使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用户规模 差距进一步扩大到4 3 0 0 万户。固定电话新增用户出现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随着 运营商业务发展策略的改变和移动通信资费的进一步下降,小灵通业务发展受到了 抑制。截至2 0 0 5 年底,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用户的比值为1 1 2 ,全年新增移动 电话用户数是固定电话的1 5 2 倍;如果考虑到小灵通的可移动性,移动电话加小 灵通与传统固定电话用户的比值为1 8 1 ,移动电话a n , j , 灵通新增用户数为传统崮 定电话的4 3 4 倍。 由于可移动性、灵活性以及实际使用资费的不断降低,在本地业务市场,移动 话音对固网话音的替代效应日趋明显。2 0 0 5 年,固定电话本地通话量( 含儿线1 1 j 话本地通话量) 比上年增长5 6 ,只有同期移动本地通话时长增长率的六分之 一。自2 0 0 2 年开始,本地固定电话平均每用户每月通话次数持续下降,2 0 0 51 更 降至每用户每月1 6 7 次。如果考虑到小灵通的特殊性,传统固定电话人均业务量的 下降曲线将更为陡峭。而与此同时,由于移动业务量增长明显超过其用户增长,每 用户每月通话时长( m o u ) 仍快速上升,2 0 0 5 年达到每用户每月2 5 0 分钟。 各项运营数据显示,2 0 0 5 年是大发展阶段后进行调整的一年,也是寻找新u , j 期行业准确定位的一年。全行业已走出快速发展阶段,平稳成为新时期的特点 2 0 0 5 年,移动通信对固定通信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而且随着移动资费的 不断下调,无线市话( 如小灵通) 也受到影响,难以继续支撑固定通信的发展。固定 移动商务接入模式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2 页共5 0 页 电话的户均通话量总体上也呈持续下降态势,而移动电话的户均通话时长则有显著 上升。 自2 0 0 5 年3 月起,月新增固定电话用户开始迅速下滑,最低时甚至不到3 月 份总数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曾是固定电话用户增长动力的小灵通用户下滑得更 为显著,2 0 0 5 年8 月起甚至已持续低于传统固定电话用户的增长。而移动电话用 户在2 0 0 5 年2 月短暂下滑后,一直呈平稳而缓慢增长的态势,与固定电话用户连 续下滑的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2 0 0 5 年各月新增电话用户数如图7 所示。 图72 0 0 5 年各月新增电话用户数( 单位:万) 自2 0 0 4 年年初,固定电话每月本地通话次数山2 0 6 次用,1 下降为2 0 0 5 :1 11 0 月的1 6 4 次用户,2 0 0 5 年1 0 月同比下降了7 2 ;而同期的移动用户每月通话时 长由2 1 8 m i n 用户增加到2 7 5 r n i n 用户,2 0 0 5 年1 0 月同比上升了1 1 8 。2 0 0 4 , - - , 2 0 0 5 年固定、移动业务每月单用户平均通话量如图8 所示。由于移动通信具有可移动性、 灵活性和个性化等优势,致使通信需求的移动化特征更加显著。移动业务不仅存用 户数量上对固定电话业务呈现替代影响,在通话量上也产生了较大幅度的分流。 移动商务接入模式研究 北京掷龟大学 贾燕5 0 负 痧茹曝 参辩黼鍪渗静辩荽媾渗一博 一鹫藿懂龋辩用砖蒜确氇雀斑牡_ _ 毪赫耀馕奇凡扣警臻毽蟪辨氍 銎8 2 0 0 4 - 2 0 0 5 每遴定、移动照务每嚣攀粼产乎穆蘧谖鏊 l i t 章姆l 融旗壤啦释槛 : _ 蝻溉精谱砗韭豁啦 t 。罄础域慵辟照鼻敢 辅藏撑越螭露斋蝮 图9 2 0 0 4 年( 内凰) 歪2 0 0 5 午( 外圈) 通信业务收入结构比较 鼗务蔽天毽麓堍藏溃彼涨瓣态势。蔹黧2 0 0 5 每1 0 秀徐,移凌逶倍瓣泣务狡入 份额较去年圊期增加2 2 个西分点,接避4 5 ,在已经很大的总激基础上问魄增 长了1 7 2 ;而本地电话网业势收入份额下降了2 1 ,同比仅增妖6 4 。2 0 0 5 年, 移麓逡羡监务继续显示了强魏戆罐长势头,瑟霆定零缝毫诿魏低迷淼势剜遂褥礁以 逆转。 经过“九最”以来豹大力发展,我国邋信业不管愚总量还是用户普及枣都已经 这戮了槎娄大戆麓旗,爨聚楚藏定毫诿致务,毽发震嚣潮长,嚣蓠已凡乎接遥琵秘。 截至2 0 0 5 年l o 嚣,全国固窝电话普及率2 6 6 部,百人,其中住宅电话普及率达到 2 0 8 部百入。按照我豳家庭平均每户3 3 8 入( 国家统诗髑2 0 0 4 年数据) 依算,我潮 移蘸鹰务接入模式疆究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4 页共5 0 页 住宅固定电话家庭普及率已经达到7 0 部百户( 未考虑一户多部的情况和固定电话 用户中的小灵通用户) ,其中东部地区已经接近家家普及,再a n 上替代性业务的冲 击,固定电话用户的增长空间已相当有限。而曾是固话增长新动力的无线市话业务 ( 如小灵通) ,也在运营企业的战略收缩和移动资费下调的双重作用下,新增用户数 已持续下降。 移动电话的发展同样面临问题,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移动电话普 及率已经超过7 5 ,而在普及率较低的西部和农村潜在市场,受实际支付能力限 制,尚不能形成有效需求。但移动电话用户主要针对个人,饱和度要远高于固定电 话,应该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和资费水平的下降,加上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移动 电话业务仍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资费套餐层出不穷,全国来看,每分钟移 动话音综合资费呈快速下降的趋势;从当前状况分析,移动话音资费正处于敏感区, 资费的调整对用户发展规模影响很大,换句话说,就是价格弹性较大; 2 2 2 竞争态势分析 从市场竞争情况来看,目前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仅有中国移动和中幽联通两 家运营商,根据两家公司的年报,截止到2 0 0 4 年底,中国移动的用户数为2 0 4 亿 户,中国联通的用户数为1 1 2 亿。2 0 0 5 年,中国移动在国内移动运营市场上的主 导地位进一步加强,用户市场份额将近6 6 ;中国联通用户市场份额较2 0 0 4 年同 期下降1 3 个百分点,为3 4 1 。 未来市场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特别是3 g 牌照发放的不确定性,使得移动运 营商在用户挖潜方面做足文章,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手段,潜在用户群体得到深度f t a 及。 近几年,小灵通的快速发展对移动通信市场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两家同网运营 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分别在南方2 1 省和北方1 0 省开展小灵通业务,作为一种准 移动的产品,由于资费等因素,小灵通业务对移动通信的用户和业务萤都产牛了再 要的分流作用。从2 0 0 4 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新增小灵通用户约为新增移动用户的 5 0 。截至2 0 0 5 年底,小灵通用户达到8 5 3 3 万户,占可移动电话用户( 移动用户 加小灵通用户) 的1 7 8 。但进入2 0 0 5 年后,一方面随着移动资费的不断下降 削弱了小灵通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随着3 g 牌照发放的临近,固网运营商对3 g 或移动通信许可的预期减少了对小灵通的投入,小灵通发展趋缓。新增用户由2 0 0 4 年的2 7 5 8 万户下降到2 0 0 5 年的2 0 4 5 万户,用户增长率也由2 0 0 3 年1 8 4 、2 0 0 4 移动商务接入模式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5 贝共5 0 贝 5 ,小灵通进入相对合理发展期。年7 4 的超速发展下降到2 0 0 5 年的3 1 竞争手段由价格转向业务和品牌。2 0 0 5 年,移动运营商竞争的方式不再仅局 限于价格战,而是更加重视业务创新和品牌竞争,寻求差异化优势成为竞争的重点。 2 0 0 5 年中国移动提出了继续坚持“服务与业务领先”的战略重点,中国联通莆事 长常小兵也多次表示要大力发展增值业务。在业务创新的同时,业务和客户品牌的 塑造和推广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目前中国移动在“移动梦网”品牌之下已包括s m s 、w a p 、彩信、百宝箱、 i v r 、c r b t 和手机钱包等众多移动增值业务,涵盖游戏、娱乐、商务、生活、资 讯等多个领域,大大拓展了“移动梦网”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吸引力。2 0 0 5 年,“移 动梦网 在经历了2 0 0 0 年前的萌芽期、2 0 0 0 2 0 0 3 年的蛮荒期、2 0 0 4 年的规范期 后,进入了以门户整合为主的“精耕期”,强调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进一步整合营 销和品牌。在客户品牌方面,进一步塑造“动感地带”的独特品牌,2 0 0 5 年提出 了“我的特权升级,我就是m - - z o n e 人 的新口号,开展m 计划即动感地带积 分计划,继续在校园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并与n b a 结成联盟。与此同时,一向比 较低调的神州行在2 0 0 5 年也活跃起来,“轻松由我”的品牌主张第一次鲜明地展现 出来,与全球通、动感地带品牌交相辉映,可见中国移动欲通过全面的品牌战略保 持竞争优势。 2 0 0 3 年3 月,中国联通推出了无线数据业务品牌“联通无限”。2 0 0 5 年初,中 国联通对包括“联通无限 在内的各个增值业务品牌和平台进行整合升级,推 了 移动综合性门户网站u n i ,包括u n i 娱乐、u n i 生活和u n i 商务,它将许多子品牌 放在同一门户当中,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另外,中幽联通逊根钳小川f 内川 户群特点,将旗下的四大品牌进行了重新定位:“世界风 定位于高端:“新时空” 主要针对中高端用户以及c d m a 行业用户;“u p 新势力”针对青少年用户,并塑 造健康向上、富有朝气的形象;“如意通 针对大众用户,采取预付卡的形式,物 美价廉,使用方便。虽然联通新的品牌规划有针对中国移动之嫌,但也显示f 我同 移动通信市场正进入品牌和客户群都细分的时代,竞争手段不断升级。 移动数据业务成为竞争热点。通信市场正从一个同质化的大市场逐渐演变成+ 系列以客户方便性和娱乐为主的细分市场。面对未来市场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 2 0 0 5 年移动运营商大力推动数据业务的发展,依靠丰富多彩的业务应用吸引用户、 拓展市场,为未来3 g 的竞争奠定良好基础。2 0 0 5 年,除消息类业务外,手机音乐 尤其成为运营商竞争的焦点,游戏、定位服务、手机电视、p t t 等也丌始受到移t j 运营商的青睐。 移动商务接入模式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6 页共5 0 页 在消息类业务方面,2 0 0 5 年,“超女”节目带来短信狂潮,之后类似这种公众 互动参与型文化消费中的短信竞争愈演愈烈。 在手机音乐方面,为了打造中国移动音乐媒体、大力推广彩铃业务,中国移动 开通了包括“无线音乐排行榜 、“新碟首播”和“音乐礼品卡”大栏f 1 的移动梦 网“m o 音乐频道 ,其中“无线音乐排行榜与c c t v - - m t v 音乐盛典合作,“新 碟首播”发布的最新流行专辑全部内容都来自于有实力的唱片公司和歌手。与此同 时,联通也进入手机音乐市场,推出“丽音街 ,并邀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其代言 人,2 0 0 5 年底又成立“联通原创 音乐战略联盟,同时启动“u p 新势力”原创音 乐大赛。 在其他新业务方面,除了继续发展手机游戏、定位服务等,2 0 0 5 年中国移动 开通了全网手机电视业务,联合主要手机厂商在广东、湖南、四川等地推出了p t t 业务。而中国联通也陆续推出了手机电视、魔幻短信等新业务。 竞争范围向整个价值链扩展。目前,传统的移动通信产业价值链正由链状结构 向网状的产业生态系统演变。价值链的结构和价值链环节的地位将决定价值的分配 模式,价值链竞争将成为未来竞争的主要方面。价值链环节包括通信运营商、c p s p 、设备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及终端提供商等。为了避免成为单纯的 “管道”、获取价值链上更多的利益,移动运营商日益重视与价值链各环节的合作, 并有意识地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 在与c p ,s p 合作方面,移动运营商从自供自给的单一业务方式逐渐趋向于业 内联合。2 0 0 5 年,中国移动在音乐、移动增值网站、无线应用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新天际租赁合同范本
- 细菌性食物中毒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烹饪营养与安全-中餐烹饪-旅游大类
- 3.3DNA复制方式的推测和实验证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 快递加盟经营合同
- 1.13 近似数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华东师大版2024
- 6.2 多彩的职业(说课稿)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 关于国庆节周记范文锦集7篇
-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
- 商业街区商铺产权交易及社区配套服务合同
- 智能家居体验店租赁及产品销售合同
- 肇庆端州正西社区评估报告
- 朝天椒栽培技术课件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作业答案
- -首次执行衔接问题-行政
- 斯蒂芬金英语介绍
- 秋天的雨 省赛获奖
- JJF 1015-2014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通用规范
- GB/T 8332-2008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 GB/T 38597-2020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
- GB/T 21073-2007环氧涂层七丝预应力钢绞线
- 胸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整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