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汕头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 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 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 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 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ii 摘要摘要 本文对国内中央空调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几家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范围进行分析, 按照企业能力理论的原理,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各个维度对目标企业案例逐一进行 比较分析,力图发现各企业在自身资源、能力方面的强势和弱势,以及与这些特点 相对应的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本文归纳了学术界对企业资源和能力的阐述及分类, 将企业成长理论、企业资源基础论、企业能力基础论和企业知识基础论综合视为广 义的企业能力理论;分析了企业资源的组成和各类资源的结构关系;对企业能力的 范围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并阐述了企业经营边界和企业资源、能力的关系。 通过对目标案例企业详细的分析比较后,归纳界定本文的目标研究企业“江森 自控公司”在经营规模和范围上与其自身能力和资源不匹配的地方,说明江森自控 公司生产经营的边界范围就是企业能力的适用范围,企业任何希望利用规模经济和 范围经济、利用多元化或纵向一体化等手段进行市场竞争、获取竞争优势的行为都 受到企业自身能力的界定;企业经营的纵深程度和横向多元化的广度都与企业的资 源和能力密切相关;最后笔者得出有关江森自控经营的一些研究结论并提出关于经 营策略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资源与能力,经营规模,经营范围,多元化,竞争优势 iii abstract the dissertation analyzes several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s enterprises operation scale and scope of which are the typical firms on the native market. it compares these target enterprise cases in every aspects of the firm resource and competence respectively, discovers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haracteristic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market performance. the dissertation summarizes many kinds of interpre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bout the resource and competence of the firm from different scholars, then regards the theory of the firm growth, resource-based view, competence theory of the firm and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as broad sense competence theory of the firm. it analyzes the composing of firm resource and the constructive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kinds of resource, define and classify the firm competence, and describ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operation boundary and the resource and competence of the firm. the author finds out the mismatch of the target enterprise johnson controls operation scale and scope to its resource and competence after doing the detailed analyzing on the several target enterprise cases, and accounts for that johnson controls operation scope should be within its competence application scope. any behaviors of the enterprise which is seeking to compete against other opponents and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should be conformed to the enterprise competence, by whatever means of economies of scale or economies of scope, diversification or vertical integration. the author also points out that both of operation vertical scope and horizontal diversification of any enterprises are all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resource and competence. at last the author comes to some research conclusions about johnson controls operation and gives some advices on the oper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the resource and competence of the firm, operation scale and scope, diversifica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v 目录 摘要 . i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 引言 . 1 1.1 研究的背景 . 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 1.3 研究设计 . 2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3 2.1 企业理论的发展 . 3 2.1.1 传统的企业理论 . 3 2.1.2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 3 2.1.3 产业结构理论 . 4 2.1.4 企业能力理论 . 4 2.2 企业边界 . 10 2.3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 10 2.4 多元化经营 . 11 2.5 文献简要评述 . 12 第三章 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及企业的发展状况 . 13 3.1 中央空调的分类 . 13 3.2 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发展状况 . 13 3.3 中央空调企业的发展状况 . 14 3.4 中央空调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 16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16 4.1 目标案例背景介绍 . 16 4.2 基于能力理论等对目标案例的分析 . 18 4.2.1 目标案例企业经营状况比较 . 18 4.2.2 目标案例企业资源与能力的详细比较与分析 . 20 第五章 分析总结与对策建议 . 26 5.1 江森自控空调业务的经营规模与经营范围研究总结 . 26 5.1.1 江森自控在资源投入和建设方面的问题与对策 . 26 5.1.2 江森自控在企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与对策 . 27 5.1.3 其他经营策略建议 . 27 5.2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 29 参考文献 . 30 致 谢 . 31 1 第一章第一章 引言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研究的背景 我国的制冷空调行业在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随着经济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而 进入了发展最迅猛的时期,这一期间的明显特征是由之前的引进技术转变为与 国外企业展开的广泛合资、 合作的外资引进阶段,同时国产品牌迅速崛起,以 格力、美的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发展势头强劲,在某些产品和服务上已经能够和 国外品牌分庭抗礼。但当前国内市场进口和国产品牌的中央空调企业提供的产 品和服务、进入的相关领域等差异也比较明显,企业的横向和纵向边界彼此之 间不尽相同,甚至在主业上属同一类型、资金和技术实力上属同一水平的著名 进口品牌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各个著名品牌的中央空调企业在中国市场的 业绩表现也是参差不齐,市场占有率差距较大。 我们观察到不同的企业在生产规模上和经营的产品种类、原材料供应和前 端销售网络的建设上彼此的战略是有所不同的,隐藏在这些不同经营战略后面 的决定因素可能和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企业内在的资源、能力、知识等因素 密切相关。企业能力理论认为:能力决定企业的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差异性是 因为其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的不同。能力也可以决定企业经营的纵深程度和横向 范围,特别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企业经营的范围就是企业能力的 适用范围。所以本文主要运用企业能力理论对中央空调世界著名品牌江森自控 约克空调的经营战略进行分析,并结合另外两个同等实力的著名品牌“特灵” 、 “开利”以及国产品牌中最具代表性的“美的”在国内市场的经营策略进行比 较分析,以此来探讨适合江森自控自身特点的经营规模和范围。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美国江森自控集团的约克中央空调业务在国内市场的发展非常具代表性,在上 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面进入国内市场以来,约克空调的规模发展极为迅速,长期占 据国内大型中央空调市场的首要地位, 但在小型商用、 家用空调上则落后日系品牌, 公司管理层因此不断改变经营策略, 扩大经营规模, 推出更多不同种类的小型商用、 家用空调产品以图蚕食日系品牌市场份额,提高自己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但经过几 年的苦心经营始终成效不大,投入和回报的比例并不令人满意。相反近几年来小型 商用、家用空调市场容量急剧膨胀,市场成交金额已经超过传统大型中央空调,更 进一步刺激多家著名的传统中央空调生产商纷纷涉足该产品市场。 2 有鉴于此,本文尝试运用有关企业理论(主要运用能力理论)来分析几个著名 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范围以及它们的企业绩效之间的差异,重点探讨江森自控公司如 何定位自己的企业边界,控制什么样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比较合理,提供什么样 的多元化产品和服务才能够较好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期望能找到一个适合江 森自控自身特点、与自己的企业能力相匹配的经营战略。 1.2.2 研究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学习企业能力理论、企业边界理论、多元化经营理论等有关 企业理论,探讨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一个具体的行业中央空调行业中的企业 在国内市场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战略,期望通过具体的企业案例研究得到适合该 企业自身特点的某些研究结论,并对同行业企业在制定有关经营规模战略、多元化 战略时具有参考意义。本文重点在于详细阐述广义的企业能力理论的最新观点,同 时尝试探索企业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界定自己的企业边界,如何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异 质性的资源、能力的经营战略。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方法 本文以江森自控集团公司的约克空调业务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选择另外两家与 其齐名的同等实力的著名企业作为比较,结合企业能力理论、多元化经营等理论, 关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从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对江森自控在国内市场采取的经营 策略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法有: 文献调查法,归纳有关理论著作论述、进行文献系统检索、整理综合有价值 的资讯。文献来源主要有:已出版的理论著作、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企业网站资料、国际互联网等。 比较研究法,在文献的分析与理论的归纳综合上,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它们的 区别与联系;在企业案例的比较分析中也使用了比较研究法。 企业人员访谈法,走访本文所涉及企业的员工,通过访谈确认相关文献的时 效性并获得更新、更具体信息的补充。 实证法,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具体的企业案例,选择合适的企业案例作 为理论的佐证,支持本文的观点,从而提高本文的实证性和科学性。 1.3.2 研究对象选择 业界公认的世界著名中央空调品牌排名前三名分别为约克(江森自控) 、特灵 和开利,这三家企业在国内市场均设立有合资工厂、研发、销售及售后服务机构, 但工厂、销售人员、支持人员的规模及经营方式则彼此各异,管理层对于企业的发 展方向和经营思路也不尽相同。本文选取江森自控约克空调为主要研究对象,特灵 和开利作为研究的比较对象,同时参考二线品牌的国产厂家的经营战略,选取最具 代表性的国产品牌美的一并纳入比较分析的视野。 1.3.3 研究内容 论文由绪论、文献综述、正文和结论四部分组成,共五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的 3 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设计。第二章通过对有关企业理论、企业边 界理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及企业多元化理论的文献综述,回顾了有关企业 战略理论等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企业理论中的企业能力理论并进行简要评述, 提出本文研究所采用的理论依据。正文开始的第三章介绍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及企业 的发展状况;第四章基于广义的企业能力理论,采用企业能力和资源作为两个逻辑 分析基点对目标案例中央空调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范围的进行具体分析比较。第五章 结论部分,根据第四章的分析比较结果,运用能力理论的有关原理,归纳总结并提 炼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并说明本文的局限性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第二章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企业理论的发展(重点介绍企业能力理论) 、企业边界、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多元化经营等有关理论。本文尝试借助上述理论工具对江 森自控公司中央空调业务的企业边界(简单将其看成经营规模和范围)进行分析, 并尝试根据分析结果推导出某些研究结论。 2.1 企业理论的发展企业理论的发展 2.1.1 传统的企业理论传统的企业理论 传统的企业理论起源于 18 世纪后期的劳动分工理论和新古典企业理论,研究 的重点是劳动分工和财富分配,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生产单位,较少涉及企业的生产 过程。随之发展的新古典企业理论也将企业视为一个生产函数,把企业归结为投入 产出关系的“黑匣子” ,未涉及企业内部组织及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故 新古典企业理论也只是一种生产理论。 2.1.2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罗伯特科斯(coase.r.h.)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关于交易成本的理 论创建了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的企业理论的基础,这也 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其后不断有学者在继续完善和发展科斯的理论,进而发展 成今天所谓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体系,主要的理论分支有:科斯的交易费 用理论;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企业团队生产理论;威廉姆森的企业纵向一体化 理论;张五常的企业契约理论;格罗斯曼、哈特和穆尔的企业不完全契约等五 种理论1。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强调接近现实,获得了对现实世界较强的解释 力,但过于注重与现实的吻合而降低了理论的可操作性,此外新制度经济学主流企 业理论对企业的研究大都呈现一种静态方式,而没有将企业的动态演化加入到企业 当中,也很少涉及到企业内部问题等等。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前 沿学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4 2.1.3 产业产业结构理论结构理论 以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为代表的产业结构理论(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源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scp,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分析范式,在 20 世纪 80 年代处于统治地位。 该理论认为,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首要和根本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并非所有产业 都提供均等的持续盈利机会,产业固有的盈利能力是决定该产业中某个企业盈利能 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其次是企业在其产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同行业中总有 一些企业比其他企业获利更多2。行业吸引力主要取决于该行业的竞争状况和竞争 结构,迈克尔波特采用“五力模型”对此进行分析:新的竞争对手入侵的威胁, 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对手之 间的竞争,这五种竞争作用力综合起来决定某行业中的企业获取超出资本成本的平 均收益率的能力。这个理论阐述了一个公司要想在本行业中取得成功、获得成长就 必须建立自己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长时间维 持优于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其根本基础是持久性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三个 基本战略是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集中。集中战略有两种变形,即成本集中和差 异化集中。用于判断竞争优势和寻找方法以增强竞争优势的基本工具是价值链2。 它可将企业的各种活动以价值传递的方式分解开来,借以了解企业的成本特性,以 及现有与潜在的差异化来源。企业的九种基本的活动类别具体是指内部后勤、生产 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五种基本活动和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 理、企业基础设施四种辅助活动。企业正是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或更出色地开 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的2。 波特的理论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侧重点是产业的特性、产业的发展趋 势、产业内外相关企业的相互关系和力量对比,把企业竞争优势归结于企业所处的 市场结构和市场机会等。波特这个产业分析理论提供了制定战略的具体分析方法, 但过度强调产业结构的优势,容易诱导企业进入一些看似利润高、但缺乏经验或与 自身竞争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元化战略;而且较侧重于关注企业 的外部市场环境, 关注如何进入有优势的行业、 如何进行行业细分以获得竞争优势, 没有全面关注企业的内部环境、利用企业的内部要素去谋取竞争优势。这种将竞争 优势只归因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和市场机会的企业战略理论随着相关理论研究 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证的验证,人们对其单一性逐渐产生了疑问,20 世纪 80 年代以 来研究者们将探索竞争优势的着眼点转移到了企业内部,逐步形成了关于以企业内 部资源、能力和知识的积累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保持和更新的理论企业能 力理论。 2.1.4 企业能力理论企业能力理论 企业能力理论(competence theory of the firm)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迅 速兴起的一种新的企业理论, 企业能力理论以艾迪斯 t 潘罗斯 (edith.td.penrose, 1959)的企业成长理论(the theory of growth of the firm)为渊源,以博格沃纳 5 菲德(birger wernerfelt,1984)和巴尼(barney,1991)的资源基础论为发展始点,经过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c.k. prahalad & g. hamel,1990)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推动,以 提斯(d.j.teece, 1990,1992,1997)的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理论研究为 正式形成标志,随后出现了新的理论发展企业知识基础论3。企业能力理论起 源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关于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探讨而发展起来,然后发展出“企 业资源基础论” 、 “企业核心能力论” 、 “企业动态能力论”和“企业知识基础论”等 理论(也有学者将早期的“企业知识基础论”归为“企业资源基础论”的一个发展 阶段),它们一起构成广义的“企业能力理论”的基本框架。对于企业能力理论的 产生与发展路径的几个阶段,笔者参考有关资料4并根据最新学界论述进行补充修 改后用图 1-1(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表示如下: 理 论 起 源 马 歇 尔 : 企 业 内 部 成 长 论 潘 罗 斯 : 企 业 成 长 理 论 (the theory of growth of the firm) 资 源 学 派 : 企 业 资 源 基 础 论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能 力 学 派 : 企 业 能 力 理 论 (competence theory of the firm) 沃 纳 菲 德 : 企 业 资 源 基 础 论 巴 尼 : 企 业 资 源 与 持 续 竞 争 优 势 蒙 哥 马 利 : 资 源 基 础 竞 争 论 普 拉 哈 拉 德 、 哈 默 : 企 业 核 心 能 力 论 提 斯 、 皮 萨 诺 : 动 态 能 力 论 企 业 知 识 基 础 论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格 兰 特 : 基 于 知 识 管 理 的 企 业 理 论 斯 宾 德 : 企 业 是 基 于 知 识 的 活 动 系 统 野 中 郁 次 郎 : 知 识 创 造 理 论 图 1-1: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拟采用企业能力理论来分析江森自控公司的中央空调业务的规模和范围, 故下面重点介绍该理论及当前的研究状况。 (1) 企业成长理论:潘罗斯在 1959 年的企业成长论中提出了企业内在成长 论的思想,认为“企业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而非古典经济学理论所认为的仅仅是 产品市场的集合” , 潘罗斯认为, 企业是一个集合人力、 物力资源的管理组织, 企业内部的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动力:“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单元,而是一个具有 不同用途,且随着时间推移由管理决策决定的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 5潘罗斯确 定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成长的根本,也是企业取得并维持竞争优势的来源。她 6 构建了 “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 这样的理论架构来说明企业成长的动力, 同时也把知识的增加(或累积)定义为基于内部资源的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力。潘罗 斯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第一个强调企业内部知识创造是企业增长源泉的经济学 家。潘罗斯的研究为后来的资源基础论、核心能力论甚至包括知识基础论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企业资源基础论: 资源基础论是在潘罗斯理论的基础上, 经过沃纳菲尔特、 巴尼、蒙哥马利等人的补充和发展,以 1984 年沃纳菲尔特发表的经典论文企业 资源基础论为形成标志,主要探讨企业间绩效、盈利能力差异的原因及企业如何 利用异质的资源来形成和维持竞争优势。沃纳菲尔特(1984)认为关键资源和能力是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巴尼(barney,1991,1995)认为作为竞争优势源泉的资源应 当具备以下 4 个条件:有价值;稀缺;不能完全被仿制;其他资源无法替 代;其他学者补充了第 5 个条件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为企业所取得。可以总结资源 基础论的核心论点:企业由一系列资源和能力所构成;企业拥有的难以模仿、难以 交易的异质性资源构成了企业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受到外 部市场环境的产生影响,但对竞争优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还是存在于企业内部那 些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完全模仿、不可完全替代的资源;企业也有不断产生这 种资源的内在动力, 可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不断形成和对这些专有优势资源的 不断使用。 资源基础理论既考虑企业的外部产业环境分析又考虑内部的资源分析,认为企 业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企业所拥有的独特资源及它在特定的竞争环境中配置这些 资源的方式的基础之上的。它“应用产业经济学尤其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有关知识并 从产业环境和企业内部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资源和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 , “资源学 派的战略管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产业环境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分析制订竞争战略 实施战略积累战略资源并建立与产业环境相匹配的核心能力赢得竞争优势 获得绩效。 ” 6安妮布鲁金(annie brooking,1996)认为:企业资源 = 有形资 产 + 智力资本,而智力资本是使企业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笔者参考 并归纳有关文献7,认为一般概念上的有形资产包括设备、厂房、人员、土地和金 融资产等,智力资本(无形资产)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本(主要包括个人能力、心智 模型、信念和认知等个体素质)和社会资本 、组织资本。而社会资本可分为客户 资本、社会关系资本、渠道资本(供应商渠道、营销渠道) ;组织资本包括组织结 构、战略、制度、文化、技术、商誉、知识产权(商标、专利、著作、发明、发现) 、 管理水平(供应链管理、流程管理、营销管理、客户管理、研发管理、生产管理、 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及信息处理平台如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网络应用 平台等。后面将要介绍的“企业知识基础理论”则定义“组织资本是指组织对所承 担任务的协调能力的资产;而社会资本则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 那部分社会结构的价值” 。我们可看到这两种定义是相互对应并内在联系的,也正 因为“知识基础论”和“资源基础论”是一脉相承的(也有学者将早期的“企业知 识基础论”归为“企业资源基础论”的一个发展阶段) 。笔者对企业资源构成的理 解用图1-2来近似表示如下: 7 企 业 资 源 有 形 资 产智 力 资 本 社 会 资 本 设 备 、 厂 房 、 人 员 、 土 地 和 金 融 资 产 等 组 织 资 本人 力 资 本 个 人 能 力 、 心 智 模 型 、 信 念 、 道 德 和 认 知 等 个 体 素 质 和 能 力 渠 道 资 本社 会 关 系 资 本客 户 资 本 供 应 商 渠 道营 销 渠 道组 织 结 构 战 略 、 制 度 、 文 化 、 技 术 、 商 誉 知 识 产 权 管 理 水 平信 息 处 理 平 台 供 应 链 管 理 、 流 程 管 理 、 营 销 管 理 、 客 户 管 理 、 研 发 管 理 、 生 产 管 理 、 质 量 管 理 、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等 数 据 库 、 管 理 软 件 平 台 、 网 络 应 用 平 台 图 1-2 企业资源的构成 (3) 企业核心能力论:1990 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c.k. prahalad & g. hamel)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划时代文章“公司核心能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的论文,正式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是组织 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流派整合在一起 的能力”,是“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的能力,是“沟通、参与和致力于跨 越组织边界的工作,它涉及许多层次上的人员和所有的职能” 8。可以认为核心能 8 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特殊的技能(包括技术、管理等方面 的技能)以及相关的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品牌资源、企业文化等)组合 成的一个综合能力体系,是企业独具的,与他人不同的一种能力。麦肯锡公司则认 为: “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构成。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企 业的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前线 执行能力产生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会因前线工作人员的工作 质量而发生改变。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整体资源,它涉及企业的技术、人才、管 理、文化和凝聚力等各方面,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 ”此外,笔者 认为在当前各个行业的技术高速发展、市场需求变化剧烈的环境下,企业对市场发 展趋势的把握能力、企业在管理、技术、营销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也是企业核心能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世界著名的高新企业最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正是其创新能力。 福斯(foss,1996)定义核心能力具备四个特点:第一,核心能力是有价值的,它 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它能帮助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 好;第二,核心能力是异质的,竞争对手之间的核心能力是不同的;第三,核心能 力是难以移植的,别人难以复制的;第四,核心能力是难以替代的,它具有基础性 和相对稳定性。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代表了一种企业发展的观点:企业的发展由自身 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资源决定,企业需要围绕这些资源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以实 现自己的竞争优势。基于企业内部资源的竞争对手的难以模仿的能力是企业竞争优 势的来源,而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 (4) 企业动态能力论: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日益动态化,经济的国际化和市场的 全球化、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企业在竞争的范围和层次上发生了全面的变化,竞争 优势的可维持性越来越低,外部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对过分强调企业内部资源和能 力的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论提出了挑战,企业动态能力论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提斯(teece) 在 1997 年发表了 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 , 他认为, 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建立和再配置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 的能力。李兴旺(2006)认为“动态”指对企业能力的更新,以使企业经营与环境 变化保持一致。 “能力”强调战略管理中某些可以保证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重要作用在于整合和配置内部和外部的组织技能、资源和职能能力9。 动态能力理论强调的重点:强调改变导向(change-oriented)的能力;强调 快速创新; 强调实时反应; 强调短期竞争优势; 强调目前资源与能力的重整、 组合、获取与调配;强调网络型组织。在超竞争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凭借产业定 位和资源实力所积累的竞争优势会被快速的技术创新所侵蚀,因此,企业必须迅速 响应外部需求,及时调整内部资源配置。同时也有学者指出这种理论的主要缺点: 这种理论假设市场的环境瞬息万变、不可预测,而实际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的时间 内是可以预测和相对稳定的。忽视企业存在可持久发挥作用的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忽视了一个企业核心能力的积累性、路径的依赖性和不可模仿性。 (5) 企业知识基础论:随着对能力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独特、关键的资源是企业拥有的难以交易和被模仿的知识,尤 其是很难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隐性知识以及与知识密切相关的知识学习能力。格兰 9 特在面向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理论 (1996)中认为企业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将 存在于许多个人中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然后将整合的知识转化成产品或劳务。而 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知识整合所必须的协调机制。格兰特在强调企业作为知识使 用机构的同时,并不否认组织环境在知识创造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生产需要整合许 多不同个人的知识,所以企业要提供必要的激励和指导。斯宾德将企业视为一种动 态的、演变的和半自动的知识生产和使用的系统,是一种基于知识的活动系统。他 把企业看作是各种知识的集合体并认为企业在知识的产生和知识使用中起双重作 用10。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视企业为创造知识的组织,企业不仅“处理”知识, 而且还“创造”知识,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创造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 源泉。他们定义“组织的知识创造”是指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创造新知识、在整个 组织内传播新知识以及将新知识体现在产品、服务及系统中的能力,而企业成功源 于企业在“组织的知识创造”方面的技能和专长,持续创造新知识是企业持续发展 的动力11。 企业知识理论将企业看作知识一体化的制度。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在企业内 部构建一个适于知识的交流、转移和共享的环境,它能够让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员 工集中使用各种专业知识,将不同的知识糅合、发挥整体效应并在产品中体现出知 识的价值来。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知识水平的差异性 导致了企业的异质性,使到企业采用不同的方式去配置和使用资源,从而导致不同 的企业生产成本不同,利润也不同。企业知识理论认为,能力并不等于资源的集合 体,能力也不仅仅是卓有成效的利用资源的功能,而是与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密切 相关。因此,企业知识理论特别强调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组织资本是指组织对所 承担任务的协调能力的资产;而社会资本则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 的那部分社会结构的价值,像其他资本一样,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它通过行为人 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产生。企业作为学习性系统所拥有的知识存量与知识结构, 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和积累性知 识,以及所拥有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包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内的隐性 知识, 是企业绩效与长期竞争优势最深层的决定性因素。 它决定了企业识别、 发现、 把握、发挥乃至创造未来机会的能力,决定了企业利用、配置、整合、优化、开发 与保护资源的能力,从而决定了企业有序、协调、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6) 企业能力理论综述:综合以上企业资源基础论、企业核心能力基础论、企业 动态能力论及企业知识基础论这四个理论构成广义的企业能力理论,可简单描述企 业能力理论的核心观点:资源是企业拥有的有形资产和智力资本,广义的企业资 源也包括企业能力(“资源基础论”将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起决定作用的企业核心能 力也视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但能力理论的能力更指那些以人为载体的,能够起 配置、开发、保护、使用和整合资源的作用的主体能力,以及为企业拥有的积累性 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包括企业学习、创造、管理知识的能力。企业的能力 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决定企业的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差异性是因为其 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不同。能力也可以决定企业经营的纵深程度和横向范围,决定产 出的效率、成本状况和企业的生产力。因此,企业的能力是企业战略决策以及竞争 优势的形成和维持的决定因素之一。企业是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 10 企业的能力体系是由一系列具有相关性的能力构成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营绩 效由企业内在的资源和能力所决定。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按 照普拉哈拉德对核心能力的定义,核心能力可解释为“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 的知识和技能, 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 它是企业能力体系中最根本的能力,影响其它能力的发挥和效果。这种能力在本质 上是一个企业“特定的知识体系”。 企业能力理论以资源和能力作为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分析为起点,从企业内部 和内外部相结合的角度探索企业成长和维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因素,把对企业竞争优 势来源的探讨从企业外部转向了企业内部,同时结合考虑外部市场环境动态变化的 影响,认为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知识是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能 力理论在寻求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并以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来界定企业边界的理论 研究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企业的外延边界在于能力的适用边界,企业能力决定企 业的经营范围,特别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 “企业的范围可以用能力界 定。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的纵深程度和横向多元化的广度,以能力论作为解释工具 能够得到更好的说明。 ”12 2.2 企业边界企业边界 按照刘易斯卡布罗的解释,将企业边界划分为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横向边界 主要是指一个企业生产特定产品的数量及其生产产品的种类,而纵向边界是指企业 内部的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 13 而贝赞可等人认为“横向边界主要是指 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种类与数量。而纵向边界是指由厂商独立完成 的,而不是从市场中其他独立厂商那里购买而来的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中考英语第一轮复习:形容词(含答案解析)
- 2025标准国际贸易合同范本
- 2025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第一中学人才引进(第二号)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网约车服务合同简化版范本
- 2025广西百色市平果市道路运输发展中心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海南海口市秀英区事业单位招聘59人(第一号)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保险公司合同
- 2025江苏泰州市兴化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78人(全年)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湖北黄冈市武穴市事业单位第二批考核招聘三支一扶服务期满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南金铂来矿业有限公司市场化选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02jrc901b电子海图操作jan中文说明书
- 精选幼儿园体能大循环方案
-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考查
- 例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开展(讲座)课件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优秀课件【最新】
- 《认识分式》教学课件【初中数学】公开课
- 制造企业物料试用单
- 电力排管检验批
- DB11T 301-2017 燃气室内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
- 中考写景散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 DB32∕T 3261-2017 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