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地壳的运动规律,【核心精华】1.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循环过程的三大关键点:岩浆岩只能由岩浆活动中的岩浆经冷凝作用而成。已形成的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转变为变质岩,也可经外力作用转变为沉积岩。各类岩石均可在一定条件下经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2)三大地理意义。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支撑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因循环过程的漫长使其具有非可再生性,因此应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营造了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及原因(或依据):(1)背斜构造。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天然气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隧道的良好选址:背斜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因而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2)向斜构造。寻找地下水:向斜底部低洼,易汇集地下水。水库坝址选择点:物质坚实,基础牢固。矿产钻探处:岩层中含有的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3)断层构造。山区山泉、湖泊或河谷发育地:岩隙水沿断层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利于地表水汇集。工程建设避开处: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修建水库容易渗漏。,3.常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热点考向一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影响【典题1】(2013上海地理)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B.C.D.,【审题解题悟题】【获取和解读信息】1.图表信息:信息1:明确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信息2:关注各箭头的指向。信息3:理解各序号代表的含义。信息4:虚线箭头代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2.题干信息:第(1)题:判断要求是过程的地质作用特点。第(2)题:分析目标是“新的洋壳形成过程”。,【调动和运用知识】(1)图解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2)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解析】(1)选C,(2)选C。第(1)题,过程是指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这个过程需要高温高压,故选项C正确。第(2)题,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是指岩浆上升冷却形成岩浆岩,故为代码。,【方法规律】“抓住箭头”巧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1)抓住示意图中的箭头指向和数量进行解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的箭头指向和箭头数量可以反映循环过程的主要构成:“三进一出”的为岩浆。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源于岩浆,也是地壳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归宿;三类岩石都可转化为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三进一出”的为岩浆。,“三出一进”的为岩浆岩。岩浆岩可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也能转化为岩浆;而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三出一进”的为岩浆岩。“两出两进”的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岩能转化为变质岩和岩浆,变质岩能转化为沉积岩和岩浆;变质岩和岩浆岩能转化为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能转化为变质岩。,(2)抓住沉积物的箭头指向定位沉积岩。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会形成沉积物,由沉积物出发的箭头必然指向沉积岩。,热点考向二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角度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典题2】(2014浙江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1)、(2)题。,(1)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C.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2)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B.C.D.,【审题解题悟题】【获取和解读信息】1.图表信息:信息1:图中图例类型及分布状况。信息2:图中显示的经度信息表明左侧为西方,右侧为东方。信息3:图中竖轴显示的数值表明该地为高原地形。信息4:图中四地的地貌类型及城市和黄河的位置。2.材料信息:信息1:该地的经纬度位置表明位于我国北方。信息2: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与地势高低密切相关。,3.题干信息:第(1)题:要求分析地质构造成因、判断外力作用方式。第(2)题:历史上王朝陵墓的选址条件是选择土层深厚的地方。,【调动和运用知识】流水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不同河段主要的流水作用类型不同。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多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其堆积地貌分布如下图所示:,【解析】(1)选C,(2)选B。该题图主要展现的是地质构造和地貌剖面,图中图例显示出了该剖面中的断层构造、不同岩层和沉积层的分布状况及地貌类型分布状况,从中可以分析出主要的外力作用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第(1)题,根据图中的岩层运动状况,可知地为断层下沉地区,结合图中经纬度信息可判断该区域有黄河流经,因此该平原为黄河干流泥沙冲积而成。第(2)题,该王朝要选择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陵墓,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为山前的洪积倾斜平原,沉积物厚,地势高,地下水位深,故选B。,【方法规律】“三因素”巧判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分析某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需要综合许多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的可溶性,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地势的高低:地势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而地势低的地区主要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为主;覆盖率高的地区,则生物风化作用显著。,角度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典题3】(2014资阳模拟)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岩层),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地区主要内力作用是地壳的水平运动B.图中有三处断层C.飞来峰的岩性与所处地区的岩性相同D.E处岩层的年龄老于P处岩层,(2)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类型及地貌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C处飞来峰是从外地飞来的B.甲处为背斜,顶部岩层张裂,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C.乙处地质条件稳定,可以修建大型工程D.甲处为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形成谷地,【审题解题悟题】【获取和解读信息】1.图表信息:信息1:图中各岩层分布在下的形成较早,分布在上的形成较晚;岩层向上弯曲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信息2:图中分布着六处断裂带。信息3:图中箭头指示岩体垂直运动方向,表明此处存在断层。2.题干信息:第(1)题:据图分析岩层新老关系及形成原因。第(2)题:分析地质构造类型及地貌成因。,【调动和运用知识】(1)地壳运动的分类及形成地形。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坳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2)常见地质构造对地貌形态的影响。,【解析】(1)选C,(2)选B。第(1)题,图中出现了明显的岩层弯曲,因此既有地壳的水平运动,也有地壳的升降运动;从图中显示出的岩体运动方向及断裂带的分布看,存在着不止三处断层;结合图中岩层的弯曲看,飞来峰属于甲处的背斜构造经外力侵蚀后残留的岩石部分,其岩性与所处地区的岩性相同;从岩层的分布看,E处的岩层是在P处岩层之后形成的。第(2)题,甲处岩层向上弯曲,属于背斜构造,其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影响,岩层张裂,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乙处存在断层活动,不利于大型工程的修建。,【方法规律】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先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分析。(1)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