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 (2).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esearch on accounting problems of stock option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candidate:shen xijuan supervisor:prof. zhou guoguang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china i 摘摘 要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此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成为 企业发展的阻碍。为解决这一问题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应运而生,它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 利益尽可能的整合到一起,构建起两者目标利益一致的正相关关系。最早的股票期权起 源于美国, 在实施过程中人们发现它是一个能促使企业高层经理人积极创造业绩的激励 办法,又几乎不会造成公司的现金流出,因此得到广泛的认可并盛行起来。我国的股票 期权制度起步比较晚,实施股票期权的企业不太普遍也不尽规范。直至 2006 年 2 月我 国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与国 际趋同。然而随着股票期权的进一步发展,在实务中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这对股票期 权会计准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方面的规定,加强股票期权的理论 研究。 本文在现有的会计模式下, 采用规范研究方法, 结合理论分析与比较分析兼收并蓄, 提出股票期权发展实务中的问题,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各 部分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股票期权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并对 国内外股票期权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第二章,介绍了股票期权的理论依据。从 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分析股票期权,得出“费用观”更能体现其 经济实质,现行会计准则把股票期权确认为一项薪酬费用,在授予日用公允价值计量不 失为最佳的方法,奠定了本文的研究基础。第三章,对国际股票期权会计制度进行横向 对比。分别介绍了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apb.25、sfas no.123、sfas no.123r 和国际 会计准则理事会 ifrs2 以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通过对比可 以为发现我国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做出铺垫,为借鉴国际经验提供依据。第四章,分析 并论证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本文重心所在。新准则对股票期权的会 计处理只给出了一般性指导意见,一些具体的环节未做详细规定,体现在股票期权的确 认不规范、 计量模型和参数选择不统一、 信息披露比较简单。 第五章, 针对以上的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为了促进股票期权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要对会计准则本身做改进和补 充,具体包括规范股票期权成本的摊销及数量估计、明确计量模型和参数的选择、加强 相关的信息披露;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字:股票期权 确认 计量 披露 ii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s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which brings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becoming the obstacl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stock op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it integrated the interests of owner and operator together as much as possible,and built a consistent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arget interests. stock options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in whose implementation process,people find it is a incentive method to promote the senior managers to create performance actively, and almost does not cause any companys cash outflow, so it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nd popular. chinas stock option system started relatively late,and the enterprises carrying out are not common nor standardized. until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the cas11 in february 2006, that made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stock option with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however,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tock option, a lot of new problems emerge in practice, the stock option accounting standard has been asked for new requirement,it should continue to revise and improve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regulation,to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stock option. this paper is under the existing accounting mode, use the method of standards research, combine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propose the practi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ock option, including accounting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each part is as follows: chapter 1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stock option research, and raise the problems of this study.then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comment to the research of stock option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2 describ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tock option.analyze stock option from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expectancy theory and human capital theory, make a conclusion that the “cost view” is better to reflect its economic essence, it may be the best way as cas11,stock option is recognized as a expense and measured with fair value on the awarding day,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this paper. chapter 3 make a horizontal comparison wit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ystem of stock iii option. respectively introduce the apb.25, sfas no.123, sfas no.123r of fasb,ifrs2 of iasb and cas11 of china,to make a bedding by comparison of finding shortages in accounting standard,to provide a reference on learning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chapter 4 analyze and verif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stock option in our country,where the focus is located.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only provides general guidance on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stock option,there is no detailed provision on specific aspects,reflecting on that the recognition of stock option is not standardized,the measurement model and parameter selection are not unified,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relatively simple. chapter 5 propose solutions on the problems above.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tock option, on one hand,improve and complete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mselves,including to standardizethe cost amortization and quantity estimates of stock option,to make clear the measurement model and parameter selection, to strengthen the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related; on the other hand,to establish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keywords: stock option;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isclosure iv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 1.3 研究意义及本文框架 . 5 1.4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 7 第二章 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的理论依据 . 8 2.1 股票期权的性质 . 8 2.2 股票期权会计核算理论 . 9 2.2.1 股票期权确认理论费用观 . 10 2.2.2 股票期权计量理论公允价值 . 12 2.2.3 股票期权报告理论 . 13 第三章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 . 16 3.1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 16 3.2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 17 3.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 18 3.4 新准则与 ifrs2 的对比分析 . 21 3.4.1 会计准则基本框架比较 . 21 3.4.2 会计处理主要规定比较 . 22 第四章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 25 4.1 股票期权确认问题 . 25 4.2 股票期权计量问题 . 26 4.2.1 内在价值法计量模型 . 27 4.2.2 最小价值法计量模型 . 27 4.2.3 二项式定价模型 . 28 4.2.4 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 . 28 4.3 股票期权披露问题 . 30 第五章 解决和完善股票期权问题的建议 . 32 5.1 完善股票期权费用的确认方法 . 32 v 5.2 完善股票期权计量模型的选择 . 33 5.3 完善股票期权信息披露规则 . 34 5.4 完善股票期权实施的外部环境 . 36 结论与展望 . 38 参考文献 . 39 致谢 . 42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股票期权制度是一种旨在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实现报酬和风险相对称的 长期激励制度。最早的股票期权是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高新技术行业从80年代 起逐渐扩大使用,真正意义上发展迅猛的时期是90年代,由于实施股票期权产生了惊人 的激励作用,许多公司运用这一机制缔造了 “点石成金”的神话。我国企业对这方面 的尝试起步比较晚,从90年代才开始,后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加入进来。我国企业 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于2006年2月出台,从此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便有章可 循,标志着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企业中大规模使用的时期已经来到。新准则对股票 期权的会计处理持“费用观”和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与国际上相一致。然而新准则 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只给出了一般性指导意见,一些具体的环节未做详细规定,无论 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还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都还 存在许多问题: 股票期权的确认不规范、 计量模型和参数选择不统一、 信息披露较简单, 对其进一步的完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第一,虽然我国新准则对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采用费用观,在授予日进行确认,并 在财务报表内列报, 但是这一规定过于笼统。 一方面对股票期权成本摊销的具体原则上, 薪酬成本分摊年限的长短,每年分摊的比例和分摊方法不规范;另一方面对股票期权授 予日至行权日期间的调整, 估计员工中途可能离职的数量及考核员工是否具备行权条件 的业绩不规范, 这些都必然会为管理者操纵利润提供空间, 导致企业当期会计利润失真。 第二,我国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虽然公允价值法是理想的方法,但公允价值的确 定依赖于股票的市场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不真实, 计算出的公允价值也会受到相应影响。 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尚未成熟,企业的真实价值不能完全通过股票价格得到反映,采用 公允价值法要借助一定的估值技术。 另一方面新准则仅仅强调对股票期权用公允价值属 性计量,并没有明确指示计量模型的选用和估值参数的选择。那么,上市公司在计算股 票期权价值的入账金额时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利用不同的计量方式,亦可导致管理层滥 用财务数据、操纵利润,致使财务报表的数据失去了可比性。 第三,我国准则要求披露的信息相对比较简单,不够详细。新准则在披露制度上与 国际上存在一定差距,大多强调的是财务报表的表内披露内容,对于表外披露的要求不 第一章 引言 2 严格, 导致上市公司在对股票期权的披露上参差不齐。 在披露方式上, 有的以文字形式, 有的以表格形式;在披露顺序上也各不相同;披露程度不统一,有的企业甚至将股票期 权计划作为商业机密,不愿作过多详细的披露。加之我国市场尚未成熟,披露的完整性 就更为重要, 否则将会削弱财务报表的质量, 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不利于决策。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股票期权会计是国际上公认的会计难题,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及 会计处理存在巨大分歧,各国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的研 究成果体现了股票期权会计理论的研究历程和发展方向, 并最终促进了各国股票期权会 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 然而随着股票期权的进一步发展, 在实务中涌现出更多新的问题, 这对股票期权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王婷、员宁波股票期权费用化相关研究 (2012) 中也提出目前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 从上市公司已经公告的股权激励 计划来看,已呈现出多样化格局,这就需要我们适应股票期权形式的变化,制定更合理 更完善的会计制度,因而,我国对股票期权会计的研究任重而道远1。 1股票期权的确认问题研究 股权激励机制旨在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从其经济实质出发,美国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保持一致的“费用观”, 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中对股票期权的处理也以费用观为基础。丁海 忠发表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探讨 (2008)的文章中认为,将股票期权作为费用列支 的做法是合理的。由于股票期权本身具有价值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企业为取得员工的 劳务而支付股票期权,事实上将一部分企业的经济利益转移到员工,造成一定意义上企 业经济利益的减少。而从成本费用列支的实质来看,企业正是为获取某项服务而造成企 业经济利益流出的补偿, 应作为企业发生的一项成本, 并按照配比原则进行费用摊销2。 然而在股票期权费用化的执行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 其中之一是薪酬成本的费用 摊销不规范,造成了企业利润不断变化,股东利益收到负面影响。许敏敏、黄国成股 票期权会计处理的若干问题解析从伊利股份公告说起 (2011)分析了伊利股份前 三季度还巨幅盈利,全年却出现亏损的原因,是由于股权激励费用的摊销造成的。由于 股票期权作为一项费用列支计入损益, 那么股票期权费用的摊销将会对企业财务报表产 生影响。而如何摊销在我国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要求,在整个八年的股权激励过程中, 伊利股份对费用的摊销只用了两年进行加速分摊, 如此一来必然会使其财务报告巨额亏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损,影响股票价格随之下跌3。 另外,在确定股票期权价值的时候出现太多的估计情况,为管理者操纵利润提供了 广阔的空间。郑丹华、涂云友对新会计准则中股票期费用化的思考 (2007)认为将 股票期权费用化会弱化其激励作用, 并可能增加上市公司的造假几率以及可能成为新的 造假手段;造成以上负面影响的根本原因是股票期权对经理人的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 期权费用化后可能更加刺激经理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地去追求公司的业绩, 以弥补期权费 用带来的收益的降低,使会计造假更为盛行,增加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因此业绩衡量 模型需重新确定。不能简单地把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作为唯一衡量经营业绩的指标,而 应该设计一个比较客观的综合指标,使之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4。 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首先肯定了费用化处理的合理性, 因为将股票期权作为员工的 薪酬成本列支是股票期权经济实质的体现。通过研究发现,在实际执行工程中部分企业 不能将股票期权费用合理分摊,如果将其一次性或在较短时期内计入会计期间,会造成 企业当期巨额亏损,影响股价的波动性。股票期权价值的确认问题,还要考虑员工离职 数量及员工业绩两个方面的估计,无疑对这两点的估计具有难度,并且它对股票期权成 本费用的确定具有重要影响,可能导致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增加企业的潜在风险。这都 说明我国对股票期权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2股票期权的计量问题研究 对于股票期权计量的探索,美国经历了三个最具代表性的阶段:1972 年发布的 apb.25 规定企业应当以“内在价值法”作为股票期权费用的计算基础;1995 年发布的 sfas no.123 是一个折衷的产物,它鼓励而非强制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法,允许企业在内 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之间自由选择; 2004 年修订后的 123 号准则 sfas no.123r 废止 了 apb.25, 要求所有公司必须运用公允价值法计量股票期权费用。 2004 年颁布的 ifrs2 规定股票期权会计应通过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但在无法可靠估计的极少情况下,也可 以采用内在价值法。我国新会计准则只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的定价模型 多种多样,准则中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 黄爽在现行会计准则下股票期权计量基础评析 (2009)说,新准则没有规定企 业可选择的估值模型,使用不同的模型对公允价值的计量会有不同的结果,相同模型不 同的参数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即使所选的模型适合企业的股票期权,其计算过程和假设 条件也相当复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在我国股票期权刚刚起步的 环境下,不应该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而规定所有上市公司必须使用公允价值法5。 第一章 引言 4 西南财经大学的苏婉蓓(2011)在硕士论文我国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及其影响研 究中,解释了股票期权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较大难度,难度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未完善, 公允价值的计量欠缺活跃的市场基础; 另一方面, 期权定价模型本身的难度也相当大。认为,我国资本市场会随着各方面的努力而日益规 范,对其应保持积极的态度;至于用估值模型计量方面,准则对模型的选用、模型数据 来源等还可以予以更详细的规定6。 周园在新会计准则下股票期权会计问题探讨 (2011)一文中提到,我国的股票 期权与欧式期权接近, 所以建议准则统一规定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确 定公允价值,而且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修正,避免企业选用不同 的模型调整利润,粉饰报表7。 林瑶完成了厦门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2008) ,从计量属性、计量方法、计量时间三者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公允价值的 计量属性的要求决定了计量方法, 内在价值计量模型与最小价计量模型不符合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的要求。指出格子式模型(lattiee model)(例如二项期权定价模型)和封闭式模 型(closedformed model)(例如 blackscholes 模型) ,可以满足上述对估价技术的要 求,但应根据股票期权的特有性质对模型进行修正8。 公允价值在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新准则对股票期权采取公允价 值计量也顺应了国际潮流。但在计量过程中,模型的选择、参数的假设等方面是非常专 业的问题,对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计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文献研究表明,企业存在随意 选择估值模型和估值参数,利用期权定价操控损益的现象,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事实上在众多计量方式中,运用 bs 模型计算出的尽管是一个近似的价值,但这一近 似的价值非常接近股票期权的真实价值,足以满足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要求,其可靠性 和相关性毋庸置疑。与此同时,由于应用范围广泛,使得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公司加入 到研制行列中,这样 bs 模型的计算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将会越来越便捷。 3股票期权会计披露问题研究: sfas no.123 准则要求任何推行股票期权计划的公司,都必须在财务报表上披露以 下信息: 期权计划的详细描述、 各类期权计划的数量、 加权平均行权价格及剩余期限 (包 括期初、期末发行在外的期权及当期赠予、行权、失权的期权)、期末可行权的期权数 量及加权平均行权价格、当期赠予的期权在赠予日的加权平均公允价值、当期计算公允 价值的方法及选取的各项参数值、已确认薪酬费用的期权发行成本等等。2006 年,中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国证监员会在官网上公布了激励办法,规定了股票期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其 后,新会计准则也对股票期权费用化、公允价值计量、披露内容等问题进行了规定。然 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股票期权的信息披露政策还远不及国际会计准则详尽、具体和全 面,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国内学者对股票期权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大多伴随对其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的研 究进行。张颖题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2005)的硕士论文中指出,我 国股票期权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应分两步走:首先是对股票期权进行充分的表外披露,再 应用公允价值法对股票期权进行表内确认9。魏素艳、曹慧我国股票期权会计核算的 研究(2007)认为,要使上市公司意识到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从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 容两方面着手将规定进一步细化,并强制上市公司执行10。 姚夏在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2009)一文中,以目前在我国 a股上市且实施股票期权的1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临时报告到定期报告、表内披 露到表外披露、披露内容到披露形式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信息 披露的现状,得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于股票期权的计量方法的披露不够充分具体,仅 仅做出最简单的说明,对于真正重要的期权定价模型和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没有涉及, 降低了信息的透明度11。 股票期权计划及其履行情况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将有助于信 息使用者更好的理解股票期权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我国市场尚未成熟, 披露的完整性就更为重要,如果不将规定细化,将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 利于其进行决策。研究成果发现我国股票期权信息披露需要进一步完善,表内列报的数 字仅是最终结果,至于股票期权价值的确定及其对利润的影响如果不披露将无从可知。 如何更明显、更高频率的披露有关信息,要参照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需求来进行探讨。 1.3 研究意义及本文框架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机制,用低成本的现金薪酬,将高级管理人员和新技术 研发人员与企业紧紧地捆绑到一起,可谓一箭双雕。然而,正当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及制 度建立并蓬勃发展的时候,安然公司高级管理层滥用股票期权作为利己的工具,导致公 共投资者蒙受了巨额损失。财务丑闻、财务欺诈成为股票期权的阴霆,表明股票期权极 易成为经理人操纵利润的手段之一,如何恰当确认股票期权使之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 是股票期权会计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股票期权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以来, 第一章 引言 6 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推行,逐渐成为企业激励的首选方式。在 2005年至2006年间先后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有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试行)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 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及修改后的公司法、证券法等,特别是2006年2 月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但在新准则的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完善之处让企业有机可乘, 不是形同虚设就是 遭到企业界的强烈反对。本文基于对准则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的分析,指出了我国股 票期权会计确认、计量、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旨在解决以上问题,并完善新准则的不足 之处,对促进我国股票期权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首先,从新准则的核心观点“费用 观”和“公允价值”两方面着手,分析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的理论依据。再对美国会计准 则委员会、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进行比 较分析。进而论证了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会计确认、计量和披 露三方面进行探讨。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新会计准则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试图 提出本文对进一步完善股票期权的建议。 本文的结构框架是: 引 言 基 础 参 照 对 比 论 证 解 决 股票期权会计问题 理论分析 计量 完善建议 存在的问题 国际比较 加强信息披露 披露 股票期权的性质 费用观 规范确认方法 股票期权会计核算 公允价值 委托代理理论 确认 比较分析 表内列报 表外披露 明确计量模型 费用摊销及估计不规范 信息披露不充分 确认问题 美国 国际 我国 计量模型不统一 apb.25 sfasno.123 sfasno.123r ifes2 新准则 披露问题 计量问题 外 部 环 境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1.4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本文不同于以往的文献,不再对股票期权应确认为什么的问题进行探索,费用观、 利润分配观、非会计对象观、还是特殊利益观等等,究竟谁更能反映其经济实质;也不 再讨论股票期权的计量属性,根据内在价值法、最小价值法、公允价值法各自的优缺点 进行选择。而是在肯定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制定原则的基础之 上,基于将股票期权确认为一项“费用”,并用“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这一观点上, 进而展开讨论。 创新之处在于不再对初期争论的股票期权确认和计量属性的问题进行讨 论,而是立足于眼下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已经有所发展,世界各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已经 制定并执行,新问题涌现出来。本文论证了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本身及执行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为促进我国股票期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使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的缺乏, 股票期权会计与传 统会计理论相比更具有时代性、交叉性和创新性,即使我竭尽所能搜集资料进行探索研 究,还是不能足够深入和到位,究其原因可能有几点:其一,跨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储备 不足。在对股票期权理论进行介绍论证的过程中,对于管理学、金融学相关理论研究不 深刻,不能从最深层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二,缺乏实践经验,可能会导致提出的 建议在实务中可操作性不强。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于股票期权会计的理解停留在 理论层面,很多建议是在进行国际对比分析后,结合自己理解的国内国情提出的,其可 行性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 第二章 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的理论依据 8 第二章 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的理论依据 2.1 股票期权的性质 股票期权(stock option),是企业所有者赠予经营者在未来一定的期限内,以事先约 定的价格购买该企业股票的一种权利。原则上来说,各级管理人和核心技术人员都可以 持有这种特殊的权利,有时也包括最基层员工,但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将股票期权主要 授予企业的经理人,因而也称为经理人股票期权(executives stock option,eso),也即狭 义上所说的股票期权。股权激励的另外一种形式是业绩股票,指企业在年初确定一个业 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到年末时达到预定的目标,则公司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提取 一定的奖励基金购买公司股票。从经济实质来看,业绩股票和股票期权的实质相同,都 是许以未来尚不确定的资产增值后的部分所有权,驱动经理人员现时的努力,因此可以 将经理人股票期权、业绩股票,以及上市企业虚拟股票期权、非上市企业股权预约低价 或无偿转让(可理解为虚拟股票期权) ,统称为股票期权激励,也即广义上所说的股票 期权。 股票期权出现以来,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在企业中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现代企 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人即股东通过寻求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方法,使经理 人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由于股东和经理人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函数,经理人可以 利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 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 可能做出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 从而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道德风险的具体表现一方面是偷懒行为, 即代理人所付出的努力不足以匹配其获得的报酬;另一方面是机会主义,即代理人做出 的经济决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充分考虑委托人的利益。逆向选择是指代理 人占有委托人所观察不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私人信息进行决策12。 股权激励机制的原理是依据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博弈关系演变和设计出来的。 从委托 人角度看,股东无法观察到企业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和实际贡献大小,所以给予经营者一 定的权利参与剩余利润的分配, 即允许代理人在未来以一个低于市价的价格购买一定数 量的公司股票,因此代理人通过差价获得了收益;从代理人角度看,经营者的个人能力 和努力程度决定了他对公司的实际贡献, 其贡献通过公司的长期业绩和股票的市场价格 反映出来,而股价的涨落决定了经营者收益的高低,所以经营者会将公司市场价值最大 化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最终与股东的利益达成了一致。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经理人股票期权创造了“所有权”文化, 有利于实现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趋向一 致,从而弱化事后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问题。股票期权制度使经理人在享有一定的 剩余索取权的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 从而弱化和减轻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权分离时的利益 冲突。经理人股票期权实质上是一种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在这种机制下经理人既要重视 企业短期目标,又不能忽视企业长期发展的任何机会,并努力减少工作失误带来的企业 损失。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意味着代理人收益最大化,经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也 会保证企业的利益不被损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是一种建立在激励基础上的, 对经理人短视行为制约的机制,目的是使公司提高治理的有效性,同时获得企业和经理 人双重的收益。经理人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控制者,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公司经营风 险的制造者。因此,为了更好的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让经营风险 制造者本身来承担经营风险,于是,经理人参与企业剩余的分享就成为这种途径的表现 形式之一。 股票期权具有以下特点: (1) 股票期权是员工股享有的权利,而不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受益人有权自主选择 行权还是放弃,完全由受益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决定,企业无法强制执行。 (2) 股票期权具备看涨期权的特征,具有受益性。受益人只有在股票价格上涨,有 利可图时,才会行使权利,从中获得收益,否则就放弃该项权利。 (3) 股票期权收到一定的限制。受益人不能获得股利,因为授予股票期权是激励员 工的工具,不是筹集资本的方法。股票期权不可转让,因为股票期权是针对个别人力资 本的激励, 不是所有员工都有资格, 所以受益人只能选择到期行权或不行权而不能转让, 经理人死亡除外13。 2.2 股票期权会计核算理论 股票期权作为一项长效激励机制,用低成本的现金薪酬,将企业员工的利益与股东 的利益捆绑到一起,不仅实现了股东对经理人的激励和监督,更加实现了企业价值的最 大化。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实施得到了广泛认同并蓬勃发展起来的同时,其会计处理问题 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第二章 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的理论依据 10 2.2.1 股票期权确认理论费用观 会计问题首要解决的是确认问题。确认是对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把数据过入会 计系统的第一步, 对后面的会计计量、 会计报告形成直接影响, 是首先应当确定的环节。 会计确认的基本原则之一,即确认的项目要符合相关会计要素的定义,更确切的说,应 能反映所确认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 亦即所确认的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要与被确认 成的会计要素本质相一致。 就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而言, 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是否应在表内确认经理人股票期权, 若需要确认的话, 又应将其确认为什么, 如何确认, 何时确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与国际趋同,对股票期权的会 计确认采用费用观。 费用观的基础是将股票期权交易的经济实质, 视为员工提供劳务与企业授予的股票 期权之间所做的等价交换。企业授予员工股票期权虽然不会造成现金流出的即时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4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部分岗位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江西吉安市吉水县吉瑞招商运营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招聘1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所属事业单位第十三届人博会引进人才3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贵州惠水县公益性岗位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标准车辆买卖合同模板
- 2025内蒙古鑫和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6名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规范的劳动合同样本
- 2025江西九江市武宁县医疗卫生单位招聘劳务派遣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石家庄海关技术中心公开招聘劳务派遣类工作人员2名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深圳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
- 稳评从业人员培训考试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度反洗钱阶段考试培训试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招聘乡村医生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收割芦苇施工方案
- 燃气入户安检课件
- 普通黄金现货购买合同8篇
- 预防静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三力测试考试题库及答案视频讲解
- 2025年河南省人民法院聘用书记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核心考点与解析
- 2025党校中青班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