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1页
都市圈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2页
都市圈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3页
都市圈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4页
都市圈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都市圈的理论与实践,徐琴,城市社会学,本章提要,第一节都市圈概念的来源和基本涵义,一、都市圈等概念的来源:一组概念:大都市连绵区、大都市连绵带、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等戈特曼:1957年提出大都市区的五条标准: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地区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3)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各都市区之间没有间隔并且联系密切;4)具有相当大的总规模,人口在万以上;5)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日本:1960年,“大都市圈”的概念,1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50万人口的邻近城市,外围到中心市的通勤率5%以上,二、都市圈的基本含义:都市圈是由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与若干个相关的周边城市组成的、在空间上密切联系、在功能上有机分工相互依存并且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复合体。因此,在空间上,都市圈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核心城市、周边城市以及镶嵌其间的生态隔离带或都市农业带。日常都市圈(一小时都市圈)和大都市圈(一日都市圈),三、都市圈的主要特征1都市圈的功能特征1)都市圈在政治经济上都发挥着中枢作用。所以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也往往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2)产业关联度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色鲜明。例如,产业链与产业的就地配套能力强。2都市圈(大都市带)的结构特征:1)大都市带一般都具有中心城市数量多、规模大的特征。2)城市密度与城镇用地比率高,城市体系完善。3)人口城市化水平高。除了中国,其他五个都达到70%。4)人口集聚规模大、密度高。英格兰大都市带集聚了3000万人口,几乎为英国总人口的一半。1970年美国的两个大都市带分别吸纳了4200万和2800万人口。3.识别和界定大都市带或都市圈的两个主要标尺:1)密度:城市密度和人口密度。2)强度:核心城市的影响力以及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强度。对江苏三大都市圈的质疑。,第二节国际大都市带发展的主要经验,一、国际大都市带产生的主要背景和条件背景:城市化进入中高级阶段(郊区化),解决集中城市化时期的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政府的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英国从1944年开始新城建设,从8个到1974年的74个。条件:区位条件必须优越交通通讯条件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新兴产业增长,二、国际主要大都市带的基本情况,表:世界6个大都市带概况,三、国际大都市带发展的经验与得失荷兰兰塔斯德:1960年代,全国规划15个新城以缓解大城市的拥挤问题,13个在兰塔斯德地区。较为成功,新城吸引力巨大。副作用:核心城市衰落,70年代末,三大城市流失了50万人口,丧失了10万个就业机会,大量老城和旧工矿区被废弃。,日本东海岸东京都市圈东京圈:以东京市区为中心,半径80公里,东京都、崎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共同组成了东京都市圈。东京都市圈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5%。发展过程:二战结束时,东京市区人口278万,核心区大约100多平方公里。但到1997年,东京都核心区为625平方公里。都市圈1.34万平方公里中,人口则多达34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7%;GDP更是占到日本全国的1/3。城市化水平达到百分之80%以上。人口密度超过3000人。结果:密集拥挤环境差,通勤时间过长,地价奇高,活力下降。,对策:国土交通省大城市改造委员会推出“东京圈”和“京阪神圈”的改造计划目标:到2010年,东京圈人口减为3370万,到2050年,再减740万,达到2630万。通勤时间减为平均30分钟,人际城市公园面积从4平米增为20平米。京阪神圈人口2005规划为1840万人,到2050年要减少350万,为1490万。公园面积将为现在的3倍。,韩国:汉城(首尔)圈汉城:605平方公里,1989年人口1014.2万,占全国23.7%,人口密度1.8万人。汉城+周边地区:占国土面积12%,人口占全国50%,经济总量占全国的70%韩国国土总面积9.9万,人口4685万。对策:迁都。,迁都计划:2004年8月,韩国政府最终确定燕岐-公州为新行政首都选址,开始实施讨论了20多年的迁都计划。计划:2007年启动建设,2012年,85个机构开始分批嵌入。2030年50万人迁入完毕。2004年10月,韩国宪法法院裁决,新行政首都特别法违宪。计划被迫停止执行。民众:反对,因为耗资巨大。2002年卢武铉竞选时,公布仅需50亿美元,一年后改为100亿美元,2004年估计为400亿,预测实际迁都费用将达1000亿。,第三节中国都市圈的成长与发展,一、成长中的中国都市圈,表:中国的城市密集区,二、当前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基本状况,表:中国三大都市圈比较(2002年),目前中国都市圈内部各城市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也在进行,但较为次要。都市圈之间以及都市圈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关系的核心是三大竞争:GDP竞争、资本竞争、商务成本竞争行政区经济VS都市圈经济典型案例:173计划(2003.4)vs花桥国际商务城(20002003.6);沪苏公路;长江三角洲特别行政区(2007)173计划背景:上海商务成本和要素价格奇高,全球14位;郊区一个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费8万元,松江每动迁一幢两层楼的农民楼房,平均补偿价40万元。但上海的优势是税收减免力度大。25%,典型案例:2011年:巢湖三分与南京都市圈巢湖三分之意图:培育增长极:扩大区域合肥市土地面积增加近40%,达到1万多平方公里;改善区位从一个远离长江的城市成为“准沿江城市”,改变要素流向。呼应:皖江城市带南京的反应,目前主要的合作领域:长三角城市的旅游业,南京一小时都市圈的城际交通公交化省内城市密集带: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一体化的生态规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